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樟柳碱治疗大鼠急性放射性间质性肺炎的病理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林星石 刘亚莉 +4 位作者 张笑明 夏红天 孙晓华 宋琛 袁玫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1997年第2期87-88,共2页
为了有效的防治放射性间质性肺炎,用复方樟柳碱(CA)对单次全胸60Coγ射线30Gy照射的大鼠进行了实验研究。病理形态学观察显示,照射后单纯照射组大鼠产生了典型的放射性间质性肺炎,而CA防治组肺组织仅有轻度辐射反应,... 为了有效的防治放射性间质性肺炎,用复方樟柳碱(CA)对单次全胸60Coγ射线30Gy照射的大鼠进行了实验研究。病理形态学观察显示,照射后单纯照射组大鼠产生了典型的放射性间质性肺炎,而CA防治组肺组织仅有轻度辐射反应,且迅速恢复。结论用复方樟柳碱早期预防治疗大鼠放射性间质性肺炎是有效的,其能保护肺组织,减轻因辐射所致的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间质性肺炎 复方樟柳碱 病理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树突状细胞诱导TDLN细胞对胃癌细胞系KATO3的体外杀伤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林星石 彭正 +5 位作者 李力 张磊 金婷 张晓平 杨若佳 李荣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3-177,179,共6页
目的 :研究用冻融的自体胃癌抗原冲击树突状细胞 (DC)来诱导肿瘤引流区淋巴结 (TDLN)细胞对胃癌细胞系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 :采用胃癌患者外周血粘附细胞 (PBAC) ,经GM CSF、IL 4、TNF α诱导和自体肿瘤冻融抗原 (Ag)刺激诱生所获得的D... 目的 :研究用冻融的自体胃癌抗原冲击树突状细胞 (DC)来诱导肿瘤引流区淋巴结 (TDLN)细胞对胃癌细胞系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 :采用胃癌患者外周血粘附细胞 (PBAC) ,经GM CSF、IL 4、TNF α诱导和自体肿瘤冻融抗原 (Ag)刺激诱生所获得的DC与TDLN细胞 1∶5 0比例共培养 3天 ,获得DC激活的TDLN ,即DC TDLN作效应细胞 ;分别以Ag和培液代替DC同样培养TDLN ,即Ag TDLN和TDLN作对照 ,对胃癌细胞系KATO3和黑色素瘤细胞系A375进行杀伤。结果 :DC TDLN、Ag TDLN、TDLN各组细胞对KATO3,均有显著杀伤活性 ,其中DC TDLN组的杀伤作用明显优于后两组 ,且效靶比 2 0∶1的杀伤率优于 10∶1,显示可能有量效关系 ;而TDLN各组不同效靶比对A375杀伤率则无显著差异。结论 :自PBAC获得的DC ,经自身肿瘤Ag冲击并与自身TDLN共培养 ,可使后者对胃癌细胞系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肿瘤引流区淋巴结细胞 胃癌 冻融抗原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及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在肺癌血清学诊断上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林星石 张晓平 +5 位作者 费丽华 袁玫 李力 李华 邢惠清 刘爱兵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1994年第2期79-81,共3页
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为提高肺癌的诊治率,我们对肺癌血清学的诊断方法不断进行研究、改进,以期建立一种操作简便,结果可信、肺癌检出率高的检查方法。本文采用组合单克隆抗体,经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对70例肺癌患者... 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为提高肺癌的诊治率,我们对肺癌血清学的诊断方法不断进行研究、改进,以期建立一种操作简便,结果可信、肺癌检出率高的检查方法。本文采用组合单克隆抗体,经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对70例肺癌患者血清及100例正常人血清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肺癌血清中癌相关抗原的检出率为83%,正常人血清组的假阳性率为10%,误诊率小于30%,故此方法有诊断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血清学诊断 单克隆抗体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腺癌肿瘤疫苗对小鼠Lewis肺癌的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 被引量:2
4
作者 林星石 费丽华 +2 位作者 李力 孙小华 袁玫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270-272,共3页
目的 :应用本室制备的抗腺癌肿瘤疫苗对小鼠高转移性Lewis肺癌进行防治研究 ,观察其抑癌、抗转移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肿瘤疫苗免疫C5 7小鼠共 4次 ,第三次免疫的同时小鼠右腋下接种Lewis肺癌。在既定日期检测移植瘤重及... 目的 :应用本室制备的抗腺癌肿瘤疫苗对小鼠高转移性Lewis肺癌进行防治研究 ,观察其抑癌、抗转移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肿瘤疫苗免疫C5 7小鼠共 4次 ,第三次免疫的同时小鼠右腋下接种Lewis肺癌。在既定日期检测移植瘤重及肺转移率、转移灶数。结果 :瘤重 ,三种剂量疫苗组分别与对照生理盐水组、环磷酰胺组和rIL 2组比较差异显著 ;肿瘤肺转移率及肺转移灶数疫苗组与各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该肿瘤疫苗有一定的抑癌和抗转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肿瘤疫苗 主动免疫疗法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型抗原A、B、H、Le^a及Le^b在食道癌的表达 被引量:1
5
作者 林星石 袁玫 余征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86-87,共2页
血型抗原作为癌相关抗原,在大肠、胃、胰、膀胱、肺等癌组织中都有显著变化,而在食道癌中的变化规律则尚未见报道。本文对42例食道癌组织进行ABH和Lewis血型抗原的检测。
关键词 血型抗原 食管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组单克隆抗体联合检测肺癌血清中癌相关抗原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林星石 袁玫 +3 位作者 费丽华 王登顺 李力 李华 《单克隆抗体通讯》 CSCD 1992年第3期18-21,共4页
来文报道应用我室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单抗)WLA2C4、CL-3、Ps-9及Ps-10,用酶联免疫ELISA结合抑制法分别测定了肺癌组及正常人组血清中癌相关抗原(TAA)的含量,并以组合方式将4株单抗分为2组测定肺癌患者血清TAA含量,其中一组还对呼吸系统... 来文报道应用我室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单抗)WLA2C4、CL-3、Ps-9及Ps-10,用酶联免疫ELISA结合抑制法分别测定了肺癌组及正常人组血清中癌相关抗原(TAA)的含量,并以组合方式将4株单抗分为2组测定肺癌患者血清TAA含量,其中一组还对呼吸系统良性病变患者56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单株应用单抗与组合应用单抗检测正常人组及呼吸系统良性病变组血清TAA的检出率均不高,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而单株使用单抗检测肺癌组TAA检出率分别为52%~55%,组合应用后其TAA检出率显著增高,WLA2C4与CL-3组的TAA检出率为79.3%,CL-3、Ps-9与Ps-10组的检出率为85.2%,显示了组合应用单抗良好的互补性。鉴于组合应用单抗的假阳性检出率与假阴性检出率之和小于30%,故有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TAA 肺肿瘤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抗LT-3对应抗原特性分析及在肝癌中的表达
7
作者 林星石 袁玫 +2 位作者 费丽华 李力 李华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1-43,共3页
本文对我室制备的单克隆抗体LT-3所对应的抗原进行了分析,对其在肝癌细胞株、荷瘤(肝癌)裸鼠模型、肝癌组织、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组织、正常成人肝及胚胎肝组织中的表达进行了研究,对LT-3在血清学中的应用做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LT-3对... 本文对我室制备的单克隆抗体LT-3所对应的抗原进行了分析,对其在肝癌细胞株、荷瘤(肝癌)裸鼠模型、肝癌组织、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组织、正常成人肝及胚胎肝组织中的表达进行了研究,对LT-3在血清学中的应用做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LT-3对应抗原的分子量为38KD及46KD,抗原类型为糖脂糖蛋白。抗原决定簇为不含涎酸的碳水化合物。LT-3与肝癌细胞株及荷瘤肝癌裸鼠模型均有反应,在肝癌组织中呈100%的强阳性;在慢性肝炎、肝硬化、正常成人肝及胎肝组织中均呈阴性;在血清学初步探讨中,64.7%的肝癌患者检出癌相关抗原,正常者阴性。因此,LT-3在肝癌血清学检测、定位诊断及导向治疗的研究中,有进一步研究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抗原 免疫组化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抗原冲击DC诱导淋巴细胞对小鼠胃肠癌的杀伤作用
8
作者 林星石 金婷 +4 位作者 杨若佳 张晓平 王瑶 吕海燕 黄建华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68-470,共3页
目的:用胃肠癌冻融抗原冲击树突状细胞(DC)诱导荷瘤小鼠脾细胞,观察DC及细胞毒T细胞(CTL)的生物学功能及对胃肠癌靶细胞体外杀伤作用。方法:小鼠骨髓细胞经GM-CSF、IL-4诱导和胃肠癌细胞系KATO3、CT26细胞冻融抗原(Ag)的冲击,诱生致敏... 目的:用胃肠癌冻融抗原冲击树突状细胞(DC)诱导荷瘤小鼠脾细胞,观察DC及细胞毒T细胞(CTL)的生物学功能及对胃肠癌靶细胞体外杀伤作用。方法:小鼠骨髓细胞经GM-CSF、IL-4诱导和胃肠癌细胞系KATO3、CT26细胞冻融抗原(Ag)的冲击,诱生致敏的DC与活化脾淋巴细胞共培养,获得的CTL对相应靶细胞及对照黑色素瘤细胞进行体外杀伤。结果:制备的DC与CTL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胃肠癌Ag冲击的DC诱导的CTL对相应靶细胞的杀伤率分别平均75.98%和86.75%,且效靶比显示量效关系;对无关靶细胞A375为10.57%和11.53%。结论:胃肠癌Ag冲击致敏的DC能诱导CTL产生特异性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毒T细胞 胃肠肿瘤 冻融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相关抗原HAg18—1 ELISA诊断药盒在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
9
作者 林星石 孙小华 +1 位作者 邢惠清 从云辉 《单克隆抗体通讯》 CSCD 1992年第1期33-35,共3页
应用HAg 18-1 ELIsA诊断药盒,对原发性肝癌(PHc)、肝炎及肝炎伴有肝硬化、其他癌(肺癌、胃癌、结肠癌)以及正常人,共400例,进行了血清学的检测。结果显示:HAg 18-1 ELISA阳性检测率,PHC为81%,肝炎及伴有肝硬化为30%,肺癌为36%,胃癌... 应用HAg 18-1 ELIsA诊断药盒,对原发性肝癌(PHc)、肝炎及肝炎伴有肝硬化、其他癌(肺癌、胃癌、结肠癌)以及正常人,共400例,进行了血清学的检测。结果显示:HAg 18-1 ELISA阳性检测率,PHC为81%,肝炎及伴有肝硬化为30%,肺癌为36%,胃癌为28%,结肠癌为12%,正常人为0。PHC组HAg 18-1 ELISA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此外PHC 80例中有56例同时伴有AFP的检测,其中AFP 17/56阴性,17例阴性中HAg 18-1 ELISA检测阳性10例(59%),故对AFP检测PHC具有明显协同和补充诊断价值。此药盒操作简便,易于推扩,对PHC的临床诊断和普查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诊断药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患者与正常健康人淋巴细胞表型差异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国庆 焦顺昌 +3 位作者 温新宇 赵宏 林星石 吴亮亮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35-737,共3页
目的:分析大肠癌患者与正常健康人20项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方法:流式细胞术(FCM)检测168例大肠癌患者与102例正常健康人外周血20项淋巴细胞亚群,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正常健康人相比,大肠癌患者CD29+、45RA+、CD4+CD4... 目的:分析大肠癌患者与正常健康人20项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方法:流式细胞术(FCM)检测168例大肠癌患者与102例正常健康人外周血20项淋巴细胞亚群,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正常健康人相比,大肠癌患者CD29+、45RA+、CD4+CD45RO+和CD8+CD28-细胞百分比例明显升高,而NKT、45RO+、CD4+CD45RA+、CD28+和CD8+CD28+细胞百分比例则明显降低(P<0.05)。Ⅳ期患者组CD8+CD28-细胞百分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组、Ⅰ+Ⅱ期患者组及Ⅲ期患者组(P<0.05)。结论:大肠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体液免疫功能有所增强;传统指标难以准确评价患者的免疫功能,包括CD8+CD28+、CD8+CD28-在内的多项细胞亚群分析体系也许能更好的反映大肠癌患者的免疫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淋巴细胞亚群 临床分期 流式细胞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扩增后亚群的变化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国庆 焦顺昌 +1 位作者 林星石 魏秀芳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4-186,共3页
目的:观察23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在体外经扩增培养后总CD3+、CD3+CD4+、CD3+CD8+淋巴细胞及CD3-CD16+56+(NK细胞)、CD3+CD16+56+(NKT细胞)的变化,初步观察淋巴细胞体外扩增培养后回输患者的生物安全性。方法:体外大规模诱导和... 目的:观察23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在体外经扩增培养后总CD3+、CD3+CD4+、CD3+CD8+淋巴细胞及CD3-CD16+56+(NK细胞)、CD3+CD16+56+(NKT细胞)的变化,初步观察淋巴细胞体外扩增培养后回输患者的生物安全性。方法:体外大规模诱导和扩增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单个核细胞,然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扩增前后CD3+、CD3+CD4+、CD3+CD8+、CD3-CD16+56+、CD3+CD16+56+细胞在淋巴细胞中所占百分比的变化。结果:CD3+、CD3+CD8+、CD3+CD16+56+细胞比例较培养前明显增加(P<0.01),而CD3+CD4+和CD3-CD16+56+细胞比例则明显的降低(P<0.01)。所有患者细胞回输治疗后无明显的毒副反应。结论:在本研究体系下体外诱导扩增培养肿瘤患者自体外周血NK细胞及致敏淋巴细胞效率较高,细胞毒性细胞比例增高较大,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亚群 体外扩增 免疫治疗 过继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干水化(DRV)型脂质体作为免疫佐剂可行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费丽华 李力 +1 位作者 林星石 袁玫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93-195,共3页
目的对 DRV型脂质体作为免疫佐剂的可行性及稳定性进行研究。方法改良的 DRV型脂质体的制备 ;并用EL ISA、MTT法、皮肤迟发型过敏反应 ( DTH)及整体的抑瘤试验 ;TBA法、碘值、氧化指数和气质联用分析法进行鉴定。结果1DRV型脂质体能增... 目的对 DRV型脂质体作为免疫佐剂的可行性及稳定性进行研究。方法改良的 DRV型脂质体的制备 ;并用EL ISA、MTT法、皮肤迟发型过敏反应 ( DTH)及整体的抑瘤试验 ;TBA法、碘值、氧化指数和气质联用分析法进行鉴定。结果1DRV型脂质体能增强小鼠对抗原 (粘液糖蛋白、核心多肽及基因肽 )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疫苗免疫后 C5 7小鼠有杀瘤作用 (对照组 89%成瘤 ,疫苗组为 40 % )。2 DRV型脂质体在低温、密闭、避光条件下储存 ,稳定期在 1年以上。结论 DRV型脂质体能增强机体对抗原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佐剂 肿瘤疫苗 冻干水化型脂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碘标记CL-3体外肿瘤细胞结合及瘤内注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方永鑫 张海鹰 +9 位作者 余征 袁玫 林星石 费丽华 李力 李华 田嘉禾 黄靖香 檀华 蒋彦永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6-38,共3页
为评价瘤内注射(131)~I 标记单抗对提高肿瘤放射免疫治疗效果的作用,用(125)~I 标记抗人结肠癌单抗 CL-3,测定与人结肠癌细胞系 LS174T 及人胃印戒细胞癌细胞系 KATOⅢ的结合率。用34只 LS174T 荷瘤裸鼠,在瘤内注射(131)~I-CL-3后1、3、... 为评价瘤内注射(131)~I 标记单抗对提高肿瘤放射免疫治疗效果的作用,用(125)~I 标记抗人结肠癌单抗 CL-3,测定与人结肠癌细胞系 LS174T 及人胃印戒细胞癌细胞系 KATOⅢ的结合率。用34只 LS174T 荷瘤裸鼠,在瘤内注射(131)~I-CL-3后1、3、5、17天进行体内分布与放射免疫显像,以腹腔注射及(131)~I-正常鼠 IgG 瘤内注射组作对照。结果:(131)~I-CL-3与LS174T 及 KATOⅢ细胞结合率达73%;荷瘤裸鼠的瘤/非瘤比值瘤内注射组比腹腔内注射组大2~7倍;每克组织结合注入量的百分数瘤内注射组比腹腔内注射组大2倍多,比(131)~I-IgG 瘤内注射组大5~7倍,且放射免疫显像图清晰。故瘤内注射是提高放射免疫治疗效果的重要途径。单抗标记物在瘤内的存留主要是免疫结合,而不是 IgG 的非特异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放射免疫显像 导向治疗 单克隆抗体 碘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NK、T混合淋巴细胞扩增后回输对肿瘤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焦顺昌 张国庆 +2 位作者 林星石 李瑾昱 李方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43-345,共3页
目的:观察22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在体外经细胞因子扩增并回输前后肿瘤免疫状态的变化。方法:体外诱导扩增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单个核细胞,收获细胞后每2周回输1次,回输前用流式细胞术测定静脉血CD3+、CD3+CD4+、CD3+C... 目的:观察22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在体外经细胞因子扩增并回输前后肿瘤免疫状态的变化。方法:体外诱导扩增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单个核细胞,收获细胞后每2周回输1次,回输前用流式细胞术测定静脉血CD3+、CD3+CD4+、CD3+CD8+、CD3-CD16-CD56+、CD3-CD16+CD56-、CD3-CD16+CD56+、CD3+CD16-CD56+、CD3+CD16+CD56-、CD3+CD16+CD56+,观察回输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回输后2周外周血CD3+、CD3+CD8+、CD3+CD4+细胞与回输前相似;NK样标志细胞(CD16+/CD56+)比回输前明显增加(P<0.01);连续多次回输(2周间隔)后与上述结果相似;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自体NK、T混合淋巴细胞(NK-Tm)扩增后回输可提高机体抗肿瘤细胞免疫功能,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疗法 恶性肿瘤 NK和T淋巴细胞混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K、T混合淋巴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瑾昱 焦顺昌 +2 位作者 林星石 张国庆 汪进良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49-351,共3页
目的:探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诱导扩增的NK、T混合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特性。方法:MTT法测定培养后NK、T混合淋巴细胞对PLA-801D、A549、LS-174 t及MDA-MB-231肿瘤细胞系的抑制率,对PLA-801D进行不同效靶比及不同作用时间抑制率的测... 目的:探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诱导扩增的NK、T混合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特性。方法:MTT法测定培养后NK、T混合淋巴细胞对PLA-801D、A549、LS-174 t及MDA-MB-231肿瘤细胞系的抑制率,对PLA-801D进行不同效靶比及不同作用时间抑制率的测定。结果:NK、T混合淋巴细胞对4种肿瘤细胞系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且不同细胞系间抑制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NK、T混合淋巴细胞对多种肿瘤细胞系具有强大的抑制作用,对PLA-801D抑制率与效靶比成正比,作用4 h有最大抑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伤细胞 天然 T淋巴细胞 细胞毒性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扩增培养前后19种细胞表型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国庆 焦顺昌 林星石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52-354,共3页
目的:观察35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在体外经扩增培养后19种细胞表型的变化。方法:体外诱导扩增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单个核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扩增前后CD3+等19种不同表型细胞百分比的变化。结果:经体外扩增培养后,... 目的:观察35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在体外经扩增培养后19种细胞表型的变化。方法:体外诱导扩增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单个核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扩增前后CD3+等19种不同表型细胞百分比的变化。结果:经体外扩增培养后,CD3+、CD3+CD8+、CD3+CD16-CD56+、CD3+CD16+CD56-、CD3+CD16+CD56+,CD45RO+细胞及其亚型CD8+CD45RO+、CD8+CD28-细胞比例较培养前明显增加(P<0.01);而CD19+、CD3+CD4+、CD3-CD16-CD56+、CD3-CD16+CD56-、CD3-CD16+CD56+,CD45RA+细胞及其亚型CD4+CD45RA+、CD8+CD45RA+,CD4+CD45RO+,CD28+细胞及其亚型CD8+CD28+细胞比例则明显的降低(P<0.01)。结论:培养扩增后细胞具有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疗法 免疫表型分型 体外扩增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基因表达诱导结肠癌细胞的凋亡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建华 王瑶 +3 位作者 吕海燕 金婷 杨若佳 林星石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研究胞嘧啶脱氨酶(cytosinedeaminase,CD)基因表达是否具有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5氟胞嘧啶(5flurocytosine,5FC)加至CD基因阳性人结肠癌细胞株SW1116培养,MTT法检测5FC药物对结肠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Annex... 目的:研究胞嘧啶脱氨酶(cytosinedeaminase,CD)基因表达是否具有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5氟胞嘧啶(5flurocytosine,5FC)加至CD基因阳性人结肠癌细胞株SW1116培养,MTT法检测5FC药物对结肠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AnnexinV/PI法分析细胞凋亡率,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结构改变。结果:与未导入基因的SW1116细胞相比,CD基因阳性细胞对5FC的敏感性明显增加,50%细胞生长抑制率(IC50)浓度由SW1116细胞的16000μmol/L降低到SWCD2的66μmol/L。CD基因导入细胞能够增加5FC诱导的细胞凋亡率。SW1116细胞凋亡率:未加药为2.52%,加药24h为4.61%,48h为2.25%,72h为8.41%;而SWCD2的凋亡率:未加药为4.81%,加药后24h为4.73%,48h为20.78%,72h为32.92%,细胞凋亡率的增加与给药时间成正比。电镜下可见明显的凋亡细胞形态特征。结论:CD基因表达对人结肠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涉及肿瘤细胞凋亡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胞嘧啶脱氨酸 氟胞嘧啶/药理学 细胞凋亡 比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同种异体及异种神经移植后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金婷 林星石 +1 位作者 杨若佳 李威 《实验动物科学》 2007年第4期1-4,共4页
目的通过化学法萃取的去细胞异体及异种神经移植后,观察移植免疫排斥过程中小鼠脾脏T细胞总数与亚群变化,探讨周围神经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新鲜自体神经移植组、新鲜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组、新鲜异种神经... 目的通过化学法萃取的去细胞异体及异种神经移植后,观察移植免疫排斥过程中小鼠脾脏T细胞总数与亚群变化,探讨周围神经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新鲜自体神经移植组、新鲜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组、新鲜异种神经移植组、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组和化学去细胞异种神经移植组,每组32只。分别在神经移植术后3、71、4、28 d,每组各取8只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分离液获取淋巴细胞,计数。用荧光标记的CD3+、CD4+、CD8+、CD25+单抗作用后,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百分数,Stata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在7 d1、4 d、28 d各时间点上,化学去细胞神经同种异体和异种神经移植组CD3+、CD4+、CD8+、CD25+阳性T细胞百分率与假手术对照组、自体神经移植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新鲜同种异体及异种神经移植组在相同时间点上的CD3+、CD4+、CD8+、CD25+阳性T细胞百分率与假手术对照组、自体神经移植组相比则有明显增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新鲜同种异体周围神经移植后的排斥属于急性排斥反应。化学去细胞处理的同种异体神经的免疫原性等于或接近于自体神经,要明显低于新鲜同种异体神经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神经移植 T细胞亚群 免疫原性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疗诱导BALB/c小鼠肾癌细胞的凋亡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佳 黄建华 +8 位作者 吕海燕 王瑶 杨军 马林 胡亚卓 林星石 金婷 杨若佳 王秋华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70-173,F0003,共5页
目的研究放射治疗诱发BALB/c小鼠Renca肾癌细胞凋亡的特点及其调控机制,为肿瘤放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Annexin-V-FITC/PI法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剂量放疗后细胞凋亡率,建立BALB/c小鼠肾癌细胞肿瘤种植模型,采用PV免疫组织化学法... 目的研究放射治疗诱发BALB/c小鼠Renca肾癌细胞凋亡的特点及其调控机制,为肿瘤放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Annexin-V-FITC/PI法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剂量放疗后细胞凋亡率,建立BALB/c小鼠肾癌细胞肿瘤种植模型,采用PV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石蜡切片P53的表达及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因子IL-2、IFN-γ的表达。结果①在一定照射剂量范围内,Renca细胞的凋亡率随剂量的增加而升高。②放疗组突变型P53蛋白表达率为(30.17±0.88)%,肿瘤组为(24.22±0.68)%,两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③放疗组小鼠脾细胞分泌IL-2为(167.56±13.13)pg/mL,为肿瘤组小鼠分泌量(83.69±1.37)pg/mL的2倍,两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放疗组小鼠脾细胞分泌IFN-γ为(1482.47±47.91)pg/mL,约为肿瘤组小鼠分泌量(211.02±35.98)pg/mL的7倍,两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放疗可诱发Renca细胞凋亡,P53蛋白可能涉及本实验中的细胞凋亡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疗 凋亡 P53蛋白 白介素-2 Γ-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扩增后不同保存条件下存活率的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国庆 焦顺昌 林星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9年第9期1621-1625,共5页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术初步研究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在体外经扩增培养后所得的CIK细胞在不同保存条件下存活率的变化。方法:按CIK细胞培养方法体外扩增培养3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收获细胞后计算效应细胞浓度,然后将效应细胞分别放置...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术初步研究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在体外经扩增培养后所得的CIK细胞在不同保存条件下存活率的变化。方法:按CIK细胞培养方法体外扩增培养3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收获细胞后计算效应细胞浓度,然后将效应细胞分别放置于4℃和25℃下保存,于细胞收获后的不同时间点应用碘化丙啶(PI)对两种存放条件下的细胞进行染色并应用流式细胞仪器检测计算细胞存活率。结果:3名患者效应细胞初始存活率分别为98.8%、95.5%和97.1%,细胞浓度分别为7.4×107/ml、5.8×107/ml和10.4×107/ml,在4℃保存条件下存活率明显降低的时间点分别为102h、60h和84h,25℃保存条件存活率明显降低的时间点则分别为48h、24h和24h。结论:4℃条件比25℃条件更适合于保存效应细胞,效应细胞初始存活率低者以及细胞浓度较高者其细胞存活率下降的比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细胞存活率 细胞毒活性 碘化丙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