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人脸识别和STM32的汽车安全辅助系统 被引量:2
1
作者 林振泉 梁高天 +2 位作者 胡泽佳 李震 谢家兴 《电子世界》 2019年第19期19-21,共3页
针对当前驾驶员驾驶汽车的过程中存在的疲劳驾驶,酒后驾驶,自动化程度不高的情况,提出基于人脸识别和STM32的汽车安全辅助系统。该系统通过摄像头对驾驶员进行人脸识别,涉及到的重要信息(驾驶员专注度,身份验证,驾驶习惯记录),结合硬件... 针对当前驾驶员驾驶汽车的过程中存在的疲劳驾驶,酒后驾驶,自动化程度不高的情况,提出基于人脸识别和STM32的汽车安全辅助系统。该系统通过摄像头对驾驶员进行人脸识别,涉及到的重要信息(驾驶员专注度,身份验证,驾驶习惯记录),结合硬件传感器设备对车内环境的检测,系统将进行语音提醒,并调整车内配置(如车的座椅和后视镜角度)。本设计开发一款图像识别软件,对驾驶员人脸进行特征识别,硬件设备检测车内环境信息(酒精浓度,甲醛浓度),通过蓝牙和上位机进行通信。使用手机上位机进行图像识别,方便快捷,识别精度高,可广泛应用于汽车驾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M32 人脸识别 图像识别 身份验证 语音提醒 特征识别 酒后驾驶 汽车驾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管见 被引量:1
2
作者 林振泉 《中学课程资源》 2008年第8期12-12,共1页
关键词 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 传统语文教学 教学手段现代化 文本阅读 朗读能力 开拓型人才 课堂教学 范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微滴式数字PCR技术检测大豆毛油中的转基因成分 被引量:9
3
作者 柴成梁 唐柏飞 +2 位作者 常晓娇 林振泉 孙长坡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7-111,117,共6页
我国是转基因大豆的进口大国,由转基因大豆加工而成的大豆油成为进入消费者生活的食用油,判定食用的大豆油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是国家监管部门和公众消费者密切关心、关注的问题。大豆油在制备精炼过程中破坏了大豆的DNA,造成检验时DNA... 我国是转基因大豆的进口大国,由转基因大豆加工而成的大豆油成为进入消费者生活的食用油,判定食用的大豆油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是国家监管部门和公众消费者密切关心、关注的问题。大豆油在制备精炼过程中破坏了大豆的DNA,造成检验时DNA富集难度增加,严重影响了大豆油转基因成分检测的准确度。到目前为止,国家已经颁布的标准中没有涉及转基因大豆油的检测标准。本研究利用高灵敏度、精确度的数字PCR技术,并通过优化大豆毛油DNA提取方法和PCR反应体系,对大豆毛油样品进行外源转基因成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大豆毛油外源转基因成分被成功检测到。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大豆毛油转基因成分检测方法准确可靠,可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 大豆毛油 DNA 微滴式数字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酒酵母适应性实验室进化工具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李祎 林振泉 刘子鹤 《合成生物学》 CSCD 2021年第2期287-301,共15页
酿酒酵母作为重要的模式生物和微生物细胞工厂已广泛用于代谢工程、系统生物学和合成生物学研究。由于微生物系统代谢和调控网络的复杂性,通过人工理性设计及基因扰动难以获得鲁棒性较好的表型,因此进化工程在构建稳定的微生物细胞工厂... 酿酒酵母作为重要的模式生物和微生物细胞工厂已广泛用于代谢工程、系统生物学和合成生物学研究。由于微生物系统代谢和调控网络的复杂性,通过人工理性设计及基因扰动难以获得鲁棒性较好的表型,因此进化工程在构建稳定的微生物细胞工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微生物适应性实验室进化工程通过模拟自然进化过程,构建大量遗传多样性的突变库,经过筛选可快速获得稳定性状的菌株。随着合成生物学和系统生物学的发展,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基因组规模的多位点快速进化工具,并结合计算机辅助进化系统实现了自动化连续进化技术。本综述着重介绍在酿酒酵母中基因组规模的多位点快速进化,包括合成型酿酒酵母基因组重排(SCRaMbLE)、寡核苷酸介导的多位点进化工具(YOGE和eMAGE)和基于CRISPR系统的多位点编辑(CHAnGE、MAGESTIC、Target-AID和yEvolvR)等基因组规模的进化策略的研究;以及自动化连续进化技术(eVOLVER、ICE和ACE等)。利用合成生物学方法通过在基因组水平进行多位点快速编辑或连续进化以产生具有遗传多样性的细胞群体,并在特定的筛选条件下对目标突变株进行富集,进而解析其基因型表型关系,可实现在短期内快速高效识别适应性进化的关键因素和协同作用。最后展望了实验室适应性进化工程与计算机辅助设计、自动化技术有机结合的机遇和在高通量筛选方向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进化工程 多位点编辑 自动化连续进化 基因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谈现代教育技术与作文教学模式优化
5
作者 林振泉 《语文天地》 2008年第11期62-64,共3页
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语文教学应以新课改为契机,根据学科的特点,不断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深入研究作文教学。
关键词 作文教学 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 模式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rovement of the riboflavin production by engineering the precursor biosynthesis pathways in Escherichia coli 被引量:3
6
作者 徐志博 林振泉 +1 位作者 王智文 陈涛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1834-1839,共6页
3,4-Dihydroxy-2-butanone 4-phosphate (DHBP) and GTP are the precursors for riboflavin biosynthesis. In this research, improving the precursor supply for riboflavin production was attempted by overexpressing ribB and... 3,4-Dihydroxy-2-butanone 4-phosphate (DHBP) and GTP are the precursors for riboflavin biosynthesis. In this research, improving the precursor supply for riboflavin production was attempted by overexpressing ribB and engineering purine pathway in a riboflavin-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t strain. Initially, ribB gene was overexpressed to increase the flux from ribulose 5-phosphate (Ru-5-P) to DHBP. Then ndk and grnk genes were overexpressed to enhance GTP supply. Subsequently, a R419L mutation was introduced into purA to reduce the flux from IMP to AMP. Finally, co-overexpression of mutant purF and prs genes further increased riboflavin production. The final strain RF18S produced 387.6 mg riboflavin · L-1 with a yield of 44.8 mg riboflavin per gram glucose in shake-flask fermentations. The final titer and yield were 72.2% and 55.6% higher than those of RF01S, respectively. It was concluded that simultaneously engineering the DHBP synthase and GTP biosynthetic pathway by rational metabolic engineering can efficiently boost riboflavin production in E. c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cherichia coilRiboflavin3A-Dihydroxy-2-butanone 4-phosphatesynthasePurine pathwayGTPMetabolic enginee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中核黄素的生物合成途径改造及生产 被引量:2
7
作者 徐志博 林振泉 陈涛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CSCD 2016年第2期85-90,共6页
利用PCR技术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168)中扩增出3.5 kb的核黄素操纵子,将其分别连接到不同拷贝数的表达载体p SC101、p15A、p BR322,得到重组载体p SC101-BSrib、p15ABSrib和p BR322-BSrib,并分别转化到大肠杆菌(Escherichi... 利用PCR技术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168)中扩增出3.5 kb的核黄素操纵子,将其分别连接到不同拷贝数的表达载体p SC101、p15A、p BR322,得到重组载体p SC101-BSrib、p15ABSrib和p BR322-BSrib,并分别转化到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K-12 MG1655)。对含有核黄素操纵子的重组大肠杆菌进行摇瓶发酵,结果表明其核黄素合成能力随着质粒拷贝数的增加而增强。随后对E.coli K-12 MG1655 ECX3菌株的诱导剂IPTG浓度和发酵温度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0.1 mmol·L-1IPTG和42℃为核黄素生产的最适宜条件。在此条件下,菌株ECX3在LB培养基中核黄素产量达到251.4 mg·L-1。最后,通过无痕基因操作技术,减弱了工程菌株ECX3核黄素激酶/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氨酰转移酶(rib F)的表达以减少核黄素转化为FMN和FAD,摇瓶中工程菌株ECX4的核黄素产量提高到292.3 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黄素 大肠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 rib操纵子 核黄素激酶/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氨酰转移酶
原文传递
大肠杆菌细胞裂解系统的构建及其在真菌毒素降解酶表达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赵程程 孙长坡 +2 位作者 常晓娇 伍松陵 林振泉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9-77,共9页
目的:大肠杆菌中分泌表达重组蛋白受限于其分泌效率,为此设计构建大肠杆菌诱导裂解系统以实现胞内重组蛋白的快速高效分泌。方法:利用大肠菌素E7对细胞的裂解能力,构建共表达目标重组蛋白和E7的大肠杆菌细胞裂解系统,使目标重组蛋白在E... 目的:大肠杆菌中分泌表达重组蛋白受限于其分泌效率,为此设计构建大肠杆菌诱导裂解系统以实现胞内重组蛋白的快速高效分泌。方法:利用大肠菌素E7对细胞的裂解能力,构建共表达目标重组蛋白和E7的大肠杆菌细胞裂解系统,使目标重组蛋白在E7表达后得以释放到培养基中。结果:首先以红色荧光蛋白(red fluorescent protein,RFP)为报告基因,在pET28a(+)载体上构建大肠杆菌素E7和红色荧光蛋白两个表达盒,通过对比分析IPTG一步诱导和IPTG-阿拉伯糖分步诱导系统蛋白质的表达效果,发现分步诱导系统能够更高效地表达并释放目标蛋白到培养基。在IPTG-阿拉伯糖分步诱导裂解系统中表达玉米赤霉烯酮降解酶基因,培养基上清液中检测到玉米赤霉烯酮降解酶有较好的表达量和较高的活性,能够在37℃反应30min的条件下降解约5. 8μg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结论:利用大肠菌素E7成功构建大肠杆菌细胞裂解系统,并且此系统在快速释放胞内表达外源蛋白方面有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细胞裂解系统 红色荧光蛋白 玉米赤霉烯酮降解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