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类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林成实 蒋小玲 程云帆 《当代医学》 2012年第21期79-79,共1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应用多普勒彩色超声仪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福州市第二医院收治的72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进行检查,同时对同一时期60例非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观察两组不同类型的颈动脉粥样...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应用多普勒彩色超声仪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福州市第二医院收治的72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进行检查,同时对同一时期60例非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观察两组不同类型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情况。结果脑梗死患者组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79.2%,非脑梗死患者组为11.7%,两组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具有相关性,可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情况,来预防和判断脑梗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类型 脑梗死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林成实 闵军 潘定斌 《海峡药学》 2018年第8期115-116,共2页
目的分析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药物治疗,对照组在基础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在对... 目的分析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药物治疗,对照组在基础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d。统计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较对照组的63.33%显著升高(P<0.01);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C、TG、LDL-C水平及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DL-C水平及Barthel评分显著升高(P<0.01),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能减轻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改善血脂指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丁苯酞 阿托伐他汀钙片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分析α-硫辛酸、甲钴胺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的疗效 被引量:3
3
作者 林成实 闵军 +2 位作者 李成 雷霆 陈亮 《糖尿病新世界》 2020年第23期163-165,共3页
目的针对α-硫辛酸、甲钴胺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相关参数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0例,通过完全双盲法将其随机分为参考组、研究组两组,每组45例。参考组采用甲钴胺治... 目的针对α-硫辛酸、甲钴胺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相关参数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0例,通过完全双盲法将其随机分为参考组、研究组两组,每组45例。参考组采用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组在参考组的基础上采用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的方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腓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NCY)、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进行调查和记录。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93.33%)高于参考组患者的治疗效果(7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6,P<0.05);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腓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NCY)、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均高于治疗前,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腓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NCY)、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显著高于参考组患者治疗后的腓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NCY)、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方法,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有极大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辛酸 甲钴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治疗效果 感觉传导速度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内科患者昏迷的原因及临床诊治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林成实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30期53-53,共1页
目的分析研究急诊内科患者昏迷原因,并且探讨其临床诊治的有效措施。方法选取本院急诊内科于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80例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16例,女性患者64例,分析并总结患者昏迷原因和有效的临床诊治措施。结... 目的分析研究急诊内科患者昏迷原因,并且探讨其临床诊治的有效措施。方法选取本院急诊内科于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80例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16例,女性患者64例,分析并总结患者昏迷原因和有效的临床诊治措施。结果在本院急诊内科所收治的180例昏迷患者中,50例(27.78%)患者属于急性脑血栓,38例(21.11%)患者属于有机磷中毒,17例(9.44%)患者属于急性酒精中毒,19例(10.56%)的患者属于呼吸系统疾病。结论积极地对急诊内科患者的昏迷原因进行询问,常规地对住院患者进行血尿检查以及患者的全身检查,可降低患者的昏迷概率,并且可有效提高昏迷的治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内科 昏迷愿意 临床诊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卡西平治疗创伤性癫痫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林成实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25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治疗创伤性癫痫的临床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将福州市第二医院2009年7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创伤性癫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患者50例给予苯妥英钠治疗,Ⅱ组患者给予奥卡西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Ⅰ组...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治疗创伤性癫痫的临床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将福州市第二医院2009年7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创伤性癫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患者50例给予苯妥英钠治疗,Ⅱ组患者给予奥卡西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Ⅰ组患者控制7例,显效10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54%;Ⅱ组患者控制10例,显效11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66%。Ⅱ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Ⅰ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奥卡西林治疗创伤性癫痫具有很好疗效,患者不良反应较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卡西平 创伤性癫痫 疗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治疗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家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闵军 林萍清 +3 位作者 潘定斌 林成实 雷霆 佘晖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对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兔模型血液及肺组织中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24只家兔随机分为常规潮气量组、大潮气量UTI组和大潮气量对照组,每组8只。常规潮气量组给予潮气量(VT)8 ml/kg通气,大潮气量UTI组给予VT 40 ...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对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兔模型血液及肺组织中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24只家兔随机分为常规潮气量组、大潮气量UTI组和大潮气量对照组,每组8只。常规潮气量组给予潮气量(VT)8 ml/kg通气,大潮气量UTI组给予VT 40 ml/kg通气同时给予UTI干预,大潮气量对照组给予VT 40 ml/kg通气同时给予地塞米松。造模后检测3组静脉血及肺组织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观察动脉血氧分压(Pa O2)、静脉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肺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肺组织中TNF-α、核因子-κB(NF-κB)RN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常规潮气量组比较,大潮气量对照组动脉血Pa O2降低,中性粒细胞计数、血清中及肺组织中IL-1β、TNF-α升高,肺组织中TNF-α、核因子-κB(NF-κB)m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大潮气量对照肺组织病理变化较严重。给予UTI干预后,家兔动脉血中Pa O2有所上升,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血清中TNF-α、NF-κB、IL-1β含量及肺组织中TNF-α、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改善(P<0.05);肺组织病理变化减轻。结论 UTI对VILI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的活化,下调TNF-α、IL-1β的表达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5例急诊低血糖昏迷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林萍清 闵军 +2 位作者 刁良彪 阮剑铠 林成实 《中外医疗》 2013年第24期45-45,47,共2页
目的探讨急诊低血糖昏迷患者救治的有效方案。方法该院2009年7月—2012年12月的65例低血糖昏迷病人,确诊后立即给予50%葡萄糖静脉注射,必要时加以5%~10%葡葡糖持续静滴治疗,并加大血糖的监测力度。结果 40例患者症状缓解迅速,神志转清... 目的探讨急诊低血糖昏迷患者救治的有效方案。方法该院2009年7月—2012年12月的65例低血糖昏迷病人,确诊后立即给予50%葡萄糖静脉注射,必要时加以5%~10%葡葡糖持续静滴治疗,并加大血糖的监测力度。结果 40例患者症状缓解迅速,神志转清;19例患者静脉滴注足量葡萄糖后,症状逐渐缓解,神志逐渐清醒;6例患者合并脑水肿加用糖皮质激素和甘露醇后意识逐渐转为清醒;无死亡病例。结论低血糖昏迷患者的及时诊断、及时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平时要注重患者教育、低血糖的预防和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血糖昏迷 急诊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脂肪因子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成 闵军 +6 位作者 林成实 侯仲铨 林萍萍 陈亮 雷霆 陈晓 马剑清 《糖尿病新世界》 2020年第17期175-177,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脂肪因子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该次研究所选择的对象是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竭患者74例,根据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将患者分成了观察组... 目的分析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脂肪因子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该次研究所选择的对象是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竭患者74例,根据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将患者分成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通过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照组通过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基线肾功能、治疗前后脂肪因子、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为94.59%,高于对照组的75.68%(P<0.05)。观察组的空腹血糖、尿素氮、血肌酐、24 h尿蛋白量等基线肾功能分别为(14.36±3.13)mmol/L、(14.23±4.22)mmol/L、(483.43±41.28)μmol/L、(2.38±1.02)mg,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前后脂联素、抵抗素、瘦素等脂肪因子分别为(4.51±1.86)μg/mL、(1.52±1.92)μg/mL、(13.92±5.62)μg/mL、(7.23±4.32)μg/mL、(6.22±2.45)μg/mL、(2.84±2.33)μg/mL,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前后IL-6、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分别为(213.63±37.42)pg/mL、(168.72±27.47)pg/mL、(153.62±41.33)pg/mL、(99.44±22.17)pg/mL,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社会生活等生活质量分别为(23.9±4.53)分、(6.68±1.75)分、(8.37±2.16)分,均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脂肪因子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不同,其中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效果比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净化 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竭 血清脂肪因子 炎性因子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30例急性肺水肿临床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闵军 林成实 李成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32-34,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接受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后的疗效。方法对临床上经过常规药物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症状仍不能缓解的30例病人,运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呼吸频率(RR)、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动... 目的观察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接受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后的疗效。方法对临床上经过常规药物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症状仍不能缓解的30例病人,运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呼吸频率(RR)、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动脉血气中氧饱和度(SaO2)、氧分压(PaO2)、pH、二氧化碳分压(PaCO2)、乳酸(LAC)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除PaCO2通气前后无差异外(P>0.05);患者RR较前明显减慢,HR明显减慢,MAP下降,pH上升,酸中毒明显改善,且与治疗前相比,PaO2、SaO2明显升高,通气前与通气后2h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疗效显著,能明显纠正低氧状态、改善心功能,防止病情恶化,提高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机械通气 急性肺水肿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阳暴亢型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10
作者 程云帆 蒋小玲 林成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13期39-40,共2页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确诊为肝阳暴亢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6例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平肝熄风汤治疗;对照组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应用NIH-SS量表、Barthel指数量...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确诊为肝阳暴亢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6例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平肝熄风汤治疗;对照组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应用NIH-SS量表、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结果 2组治疗前应用NIHSS量表、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应用NIHSS量表、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进行疗效评定,2组相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单纯西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中西医结合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床旁血气分析结合即时超声对急诊创伤失血性休克抢救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林萍清 闵军 +2 位作者 林成实 刁良彪 林金贵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1期177-180,共4页
目的探讨床旁血气分析结合即时超声对急诊创伤失血性休克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于福州市第二总医院急诊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对症治疗+常规液体复苏治疗)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基础上采... 目的探讨床旁血气分析结合即时超声对急诊创伤失血性休克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于福州市第二总医院急诊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对症治疗+常规液体复苏治疗)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床旁血气分析结合床旁即时超声进行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复苏状态[平均动脉压(MAP)、每小时尿量、心率(HR)]、血气指标[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乳酸(BL)、剩余碱(BE)及血酸碱度(pH)]、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变化,比较两组复苏24 h补液量及液体复苏治疗1周生存率。结果两组复苏前复苏状态、血气、凝血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24 h,观察组HR、PaCO_(2)、BL、BE、PT、APTT、TT低于对照组,观察组MAP、每小时尿量、pH、PaO_(2)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复苏24 h补液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1周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血气分析结合即时超声应用于急诊创伤失血性休克,有利于患者状态恢复,能够改善血气指标、凝血功能,提高整体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创伤失血性休克 床旁血气分析 床旁即时超声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