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改土归流”政策形成、推行的几个阶段 被引量:11
1
作者 林建曾 《广西民族研究》 1988年第2期80-87,共8页
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特别是在明清两代,中央王朝为西南、西北等少数民族地区制定并渐次推行的旨在加强中央的直接统治、协调中央王朝和地方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关系而旁及其它(诸如巩固边防、增加赋税收入等) 的“改土归流”政策。由于它产... 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特别是在明清两代,中央王朝为西南、西北等少数民族地区制定并渐次推行的旨在加强中央的直接统治、协调中央王朝和地方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关系而旁及其它(诸如巩固边防、增加赋税收入等) 的“改土归流”政策。由于它产生过程、推行时间长(上可溯于宋代,下则迄于民国年间),实施的地域广(包括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甘肃、湖南),因此,这项特殊政策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也就不尽相同。而长期以来,对这一政策的评价之褒贬不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土归流 中央王朝 土司制度 少数民族地区 特殊政策 贵州 云南 明王朝 西南地区 人物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民政府西南大后方基地战略思想的产生及结果 被引量:6
2
作者 林建曾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52-58,98,共8页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提出并实行的建立西南战略基地的重大战略举措,乃是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国民党方面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团结抗战、中国全面抗战开始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正面战场得以坚持下来、抗战最终能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提出并实行的建立西南战略基地的重大战略举措,乃是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国民党方面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团结抗战、中国全面抗战开始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正面战场得以坚持下来、抗战最终能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研究这一战略设想是怎样提出来的,又是怎样实行的,对于全面认识和研究抗战期间国民党方面的表现,当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政府 西南地区 后方基地 战略思想 国民党 西南经济 兵工厂 抗战时期 蒋介石 日本帝国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贵州农业的发展及其特点 被引量:6
3
作者 林建曾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88-95,67,共9页
贵州地方的农业长期处于低水平发展的状态和维持着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的模式,但就在抗日战争的艰难时局里,贵州农业经济却取得一定的发展,其中还出现了突破封建自然经济模式的商品化倾向的重要变化.因此,研究抗战时期贵州农业的发... 贵州地方的农业长期处于低水平发展的状态和维持着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的模式,但就在抗日战争的艰难时局里,贵州农业经济却取得一定的发展,其中还出现了突破封建自然经济模式的商品化倾向的重要变化.因此,研究抗战时期贵州农业的发展变化,不仅是弄清楚贵州近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所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于当今贵州农业经济发展规划的设计和实行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农业发展 抗战时期 贵州省 贵州企业 市亩 市担 灌溉工程 种植面积 统计年鉴 1945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新审视咸同贵州各族农民起义——主要以号军起义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林建曾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53-156,共4页
咸同年间贵州各族农民起义,主要因封建压迫剥削而起,但也有人口激增导致的争夺生存空间之因素。对这一历史事件从贵州社会的开发、进步的角度切入进行新的解读,当有不同以往的认识和收获。
关键词 农民起义 贵州 重新审视 咸同年间 生存空间 历史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磨合及调适 被引量:4
5
作者 林建曾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2期107-110,共4页
中央政府在地方自上而下确立和推行公共行政管理系统的过程 ,实际是中央与地方分割国家权力的过程 ,从“土流并存”到贵州“建省” ,历代中央王朝不断磨合、调适其与地方民族势力的关系。明初奢香事件正是双方互动、较好地调适权力分割... 中央政府在地方自上而下确立和推行公共行政管理系统的过程 ,实际是中央与地方分割国家权力的过程 ,从“土流并存”到贵州“建省” ,历代中央王朝不断磨合、调适其与地方民族势力的关系。明初奢香事件正是双方互动、较好地调适权力分割关系的一种理性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政府 公共行政管理 地方权力 政治制度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辛亥革命前后社会共识的形成及其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林建曾 《贵州社会科学》 2002年第2期99-103,共5页
近代贵州地方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等状况,致使各阶层普遍存在不满情绪。而商品经济的发展,近代通讯业的兴办、传媒手段及新式学校、社团等公共舆论场所的交流整合,致使不满情绪形成为社会共识,这是贵州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之一。... 近代贵州地方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等状况,致使各阶层普遍存在不满情绪。而商品经济的发展,近代通讯业的兴办、传媒手段及新式学校、社团等公共舆论场所的交流整合,致使不满情绪形成为社会共识,这是贵州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之一。又因为这种共识的局限性,导致革命的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社会共识 形成 变化 辛亥革命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贵州社会经济的发展 被引量:3
7
作者 林建曾 《贵州文史丛刊》 1995年第5期71-76,共6页
关键词 抗战时期 贵州经济建设 社会经济 西南地区 抗战期间 贵州企业公司 1943年 贵州工业 机械工厂 卷烟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农民与传统民俗 被引量:1
8
作者 林建曾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58-63,共6页
今天,在改革开放的中国大地上,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得到前所未有的发扬光大。近年来,以各种被挖掘、整理出采的民俗活动为中心的名目繁多、层出不穷的“节日”正吸引着、感染着、熏陶着国人和越来越多的外国客人,... 今天,在改革开放的中国大地上,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得到前所未有的发扬光大。近年来,以各种被挖掘、整理出采的民俗活动为中心的名目繁多、层出不穷的“节日”正吸引着、感染着、熏陶着国人和越来越多的外国客人,向世界形象、具体、生动地传递着中华文化。在进行着多姿多彩的文化交流的同时,现代经济活动也顺利地开展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俗 当代中国农民 民俗事象 民俗活动 习俗 当代农民 政治角度 农村 传统文化 报告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传统家教思想的现代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林建曾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2期107-112,共6页
在我们的日常家庭生活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令当事人困惑难解且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诸如“小皇帝现象”,即独生子女的娇惯放纵、缺乏合理教育的问题;“代沟”现象,即家庭内部不同年龄者思想感情交流中的障碍或隔膜;夫妻关系的不协... 在我们的日常家庭生活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令当事人困惑难解且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诸如“小皇帝现象”,即独生子女的娇惯放纵、缺乏合理教育的问题;“代沟”现象,即家庭内部不同年龄者思想感情交流中的障碍或隔膜;夫妻关系的不协调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第三者插足”或离婚率的增加;婆媳关系不和和老年人缺乏家人的照顾、孤独,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家教 家教思想 曾国藩 家庭教育 林则徐 庭训格言 “代沟”现象 后汉书 新时代 家庭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军长征入黔和贵州社会发展的重大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建曾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1期96-101,共6页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红军长征过贵州所召开的合肥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这次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在党...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红军长征过贵州所召开的合肥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这次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并为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开辟了前进的道路.然而,就在我们放眼合肥会议之于中国革命重大影响的全景画面时,却往往忽略了红军长征入黔对于贵州社会发展的重大推动作用及十分深远的影响.而当我们具体论析与此有关的历史事实时,便会清楚地看到,自从1935年红军长征入黔开始,贵州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其变化程度,为贵州辛亥革命所不及;而最有意义的是,它完成了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贵州社会并未完成的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过程.正如我省许多学者已经达成的共识:贵州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应由此而开始.下面具体对此论点试加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军长征 贵州经济 社会发展 新民主主义 1935年 军阀统治 蒋介石 辛亥革命 合肥会议 毛泽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贵州农业经济与现代科技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建曾 《贵州文史丛刊》 1999年第1期21-26,共6页
关键词 抗战时期 贵州农业 中央农业实验所 贵州中南部 农业科技 灌溉工程 贵州省 现代科学技术 合作金库 现代科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建曾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1期53-59,共7页
关键词 曾国藩 家庭教育思想 家教思想 毛泽东 曾氏家族 地主阶级 儒家文化 教育思想及实践 湖湘文化 儒家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廖仲恺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变化及特点 被引量:2
13
作者 林建曾 《惠州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8-12,共5页
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家廖仲恺对社会主义的向往、学习、探求和实践,曾随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而几经发展变化。认真总结廖仲恺对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和与时俱进的态度、作法,对今天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仍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廖仲恺 社会主义思想 发展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出黔北山门、睁眼看世界的黎庶昌——以《西洋杂志》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建曾 《教育文化论坛》 2011年第6期98-102,共5页
黎庶昌(1837—1896),贵州合肥人,我国晚清著名外交家和散文家,合肥"沙滩文化"代表人物之一。《西洋杂志》是其先后出使并留心考察德、法、美、西、意、比等国内政、外交、社会及经济见闻而撰著的书籍。文章以《西洋杂志》为线... 黎庶昌(1837—1896),贵州合肥人,我国晚清著名外交家和散文家,合肥"沙滩文化"代表人物之一。《西洋杂志》是其先后出使并留心考察德、法、美、西、意、比等国内政、外交、社会及经济见闻而撰著的书籍。文章以《西洋杂志》为线索,对走出黔北山门、睁眼看世界的黎庶昌给予了有见地的评价,认为黎庶昌敢于走出国门是"只缘心中有正气",因而始终抱定"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念学习西方的文化与思想,并从器物层面扩及到制度、精神层面,肯定了黎庶昌为中国近代社会传播西方文化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庶昌 《西洋杂志》 贡献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田秋的教育思想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建曾 《贵州文史丛刊》 2018年第2期1-6,共6页
田秋是明代贵州地方热爱家乡为官清正的杰出代表。他对贵州古代教育事业有突出贡献,其贡献集中表现为:他是从广行教化来主张兴学重教,依托社会的主流意识,从而获得全社会的响应和支持;同时,他又是从中国特别是贵州的社会实际出发,力主... 田秋是明代贵州地方热爱家乡为官清正的杰出代表。他对贵州古代教育事业有突出贡献,其贡献集中表现为:他是从广行教化来主张兴学重教,依托社会的主流意识,从而获得全社会的响应和支持;同时,他又是从中国特别是贵州的社会实际出发,力主教育应与日渐完善的科考制度相结合,这样既能解决国家地方的人才需求,同时也为众多下层士子开辟了读书——科考——入仕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秋 贵州 兴学重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王、夜郎侯、夜郎王——贵州历史上最早闻名于世者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建曾 《贵州档案》 1993年第3期40-40,33,共2页
贵州历史悠久,但在贵州古代史上,最早声名远播、被载入史籍的人是战国至两汉间活动于这块地方的竹王、夜郎侯、夜郎王。 关于竹王其人,古代贵州地方曾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传说,《华阳国志·南中志》载,“有竹王者,兴于遯水。有女子... 贵州历史悠久,但在贵州古代史上,最早声名远播、被载入史籍的人是战国至两汉间活动于这块地方的竹王、夜郎侯、夜郎王。 关于竹王其人,古代贵州地方曾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传说,《华阳国志·南中志》载,“有竹王者,兴于遯水。有女子浣于水滨,有三节大竹流入女子足间,推之不肯去,闻有儿声,取持归,破之,得一男儿,长养有才武,遂雄夷狄,氏以竹为姓。捐所破竹于野,成竹林,今竹林祠竹林是也。”这个故事虽非信史,但它却告诉我们,早在战国以前,贵州地方已由母系氏族社会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奴隶制社会,这里的居民已建立起自己的政权,其首领被称为“竹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郎国 竹王 贵州 神话传说 历史悠久 母系氏族社会 奴隶制社会 竹林 汉王朝 战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珍和鸦片战争前后的贵州社会
17
作者 林建曾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3期45-50,共6页
关键词 鸦片战争前后 贵州经济 郑珍 发展商品经济 社会经济 合肥地区 封建社会 自然经济 发达地区 丝织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辛亥革命的再认识
18
作者 林建曾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11年第3期1-5,共5页
从贵州辛亥革命前贵州省情:"新政"之于贵州社会的影响,乡绅、绅商、立宪派的作用的重新认识等方面切入,说明贵州辛亥革命的发生是社会共识的形成,几种主要社会势力合力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贵州 辛亥革命 再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督教与佛教在华关系的发展变化
19
作者 林建曾 《贵州文史丛刊》 2003年第2期79-82,共4页
同为外来文化的载体 ,佛教与基督教相随而入 ,因其教义之不同和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先后、程度之差异而渐起矛盾冲突 ;最后在多元并存的中华文化体系中各守其传。
关键词 民族文化 中华文明 教义 基督教 佛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主教与南明永历王朝
20
作者 林建曾 《贵州文史丛刊》 2015年第1期18-22,共5页
明末清初,以天主教在南明永历王朝的活动为标志的中西文化交流仍持续不断,并对当时的社会和中西文化交流产生影响,其间利玛窦、安类思、瞿纱微、徐光启、瞿式耜等表现尤为突出。
关键词 天主教 永历王朝 中西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