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二次合成法 被引量:14
1
作者 林小松 郑娟荣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4-37,共4页
中等含量钢纤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目前尚无成熟的方法可循。已有的文献大多是报导研究者们对某种高性能混凝土的研制,而极少涉及配合比设计的原理、方法等一般性问题的讨论。我们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二... 中等含量钢纤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目前尚无成熟的方法可循。已有的文献大多是报导研究者们对某种高性能混凝土的研制,而极少涉及配合比设计的原理、方法等一般性问题的讨论。我们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二次合成法。该方法把钢纤维混凝土看成是由水泥钢纤维浆与基准混凝土两部分组成的,分别确定两个组成部分的配合比,最后即可合成钢纤维混凝土的配合比。本文介绍了二次合成法的设计原则与步骤,并通过实例说明这种配合比设计方法具有便于确定胶合料用量,有利于获得预期的混凝土强度和理想的工作性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纤维混凝土 配合比 二次合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形美学——超越传统形式美的全新美学 被引量:12
2
作者 林小松 吴越 《新建筑》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0-71,共2页
提出分形美学是超越传统的统一与变化原则的全新的建筑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全息论与分形理论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研究物体的自相似关系。分形对传统形式美的超越表现在三个方面:局部和更大的局部、或者是局部和整体的对称;分形图形的丰富... 提出分形美学是超越传统的统一与变化原则的全新的建筑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全息论与分形理论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研究物体的自相似关系。分形对传统形式美的超越表现在三个方面:局部和更大的局部、或者是局部和整体的对称;分形图形的丰富性和不规则性;对人的思维和想像力的启发性。并以三个具有分形意义的著名建筑实例加以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 形式美 全息 自相似 建筑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纤维高强混凝土薄型下水井盖板的材料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林小松 杨果林 曹国娥 《湘潭矿业学院学报》 EI 2001年第1期50-52,共3页
针对重型盖板、轻型盖板和盖座为符合工业生产的需要而提出的不同要求 ,即强度要求和经济性要求 ,分别设计了钢纤维混凝土的配合比 ,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 ,分别得出了满足两种要求的低含量钢纤维高强和中强混凝土 .表 4,参 5 .
关键词 钢纤维混凝土 高强混凝土 井盖 材料 盖板 配合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长复合厚壁圆筒井壁的空间轴对称应力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林小松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5-45,共11页
带防水层的复合厚壁圆筒井壁是近几年来在建井工程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井壁。本文在三维轴对称弹性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这种井壁的应力分析问题,获得了这一问题形式简便的严格解,同时在弹性理论空间轴对称问题的一般解方面也做了一定的... 带防水层的复合厚壁圆筒井壁是近几年来在建井工程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井壁。本文在三维轴对称弹性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这种井壁的应力分析问题,获得了这一问题形式简便的严格解,同时在弹性理论空间轴对称问题的一般解方面也做了一定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壁 厚壁 应力 空间轴对称 矿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纤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被引量:19
5
作者 林小松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00-303,共4页
以普通混凝土配合比为基准,采用钢纤维替代部分细骨料、用钢纤维替代部分骨料和二次合成法3种方法进行试验比较.研究结果证明:二次合成法具有能充分利用钢纤维的增强作用,可靠地获得预期的高强度,避免同时考虑多因素的复杂性等优... 以普通混凝土配合比为基准,采用钢纤维替代部分细骨料、用钢纤维替代部分骨料和二次合成法3种方法进行试验比较.研究结果证明:二次合成法具有能充分利用钢纤维的增强作用,可靠地获得预期的高强度,避免同时考虑多因素的复杂性等优点.目前已用这种方法配制出强度高达98.9MPa的中含量钢纤维混凝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纤维混凝土 配合比 设计 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长厚壁圆筒空间轴对称应力分析的康托洛维奇变分法 被引量:11
6
作者 林小松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70-77,共8页
在已有的文献中,尚未发现有把康托洛维奇变分法用于空间轴对称应力问题的工作。本文将康托洛维奇变分法(以下简称为“康氏法”)用于上述应力变分问题,并针对荷载为变量z的任意函数的有限长厚壁圆筒导出了欧拉方程及边界条件,从而... 在已有的文献中,尚未发现有把康托洛维奇变分法用于空间轴对称应力问题的工作。本文将康托洛维奇变分法(以下简称为“康氏法”)用于上述应力变分问题,并针对荷载为变量z的任意函数的有限长厚壁圆筒导出了欧拉方程及边界条件,从而扩大了康氏法的应用范围。文中给出了计算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托洛维奇法 厚壁圆筒 应力 空间轴对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长厚壁圆筒空间轴对称问题的高级康托洛维奇应力变分解 被引量:9
7
作者 林小松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19-132,共14页
本文对空间轴对称问题采用事先满足柱面应力边界条件和平衡方程的应力表达式进行变分与积分运算:推导出康托洛维奇法高级近似的欧拉方程和相应的端部条件;通过推导和实例计算表明了其数学计算方法和原则:厚壁圆筒的实例计算结果与解... 本文对空间轴对称问题采用事先满足柱面应力边界条件和平衡方程的应力表达式进行变分与积分运算:推导出康托洛维奇法高级近似的欧拉方程和相应的端部条件;通过推导和实例计算表明了其数学计算方法和原则:厚壁圆筒的实例计算结果与解析解进行了对照,本文高级近似使应力值的精确度明显地高于文献[2]的一级近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托洛维奇法 应力 变分 厚壁圆筒 空间轴对称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厚度悬臂矩形板的康托洛维奇法解 被引量:1
8
作者 林小松 戚跃然 刘锡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1995年第2期27-30,共4页
首次用康氏法获得了变厚度悬臂板的挠度函数,从而扩大了康氏法的应用范围,所用的计算原则与步骤也同样适用于其他边界组合的变厚度矩形板。
关键词 变厚度矩形板 悬臂板 康氏法 工程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评论课互动式教学实验 被引量:1
9
作者 林小松 吴越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8-109,共2页
本文介绍了作者在建筑评论课进行互动式教学的实验研究 ,包括课时的安排 ,课堂授课方法的改进 ,讨论课主题的确定、原则和做法、效果的总结。这一教学实践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 互动式教学 课时 学习积极性 讨论课 课堂授课 学生 教学实践 实验研究 做法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纤维外形对高强混凝土增强作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林小松 曹国娥 《湘潭矿业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63-66,共4页
在掺磨细矿渣的高强混凝土中掺入不同外形的钢纤维配制出钢纤维高强混凝土;对不同外形钢纤维高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较全面的对比研究与分析 根据试验结果指出:出于提高增强效应的目的,采用增大钢纤维两个端部的改进方法较之改变钢... 在掺磨细矿渣的高强混凝土中掺入不同外形的钢纤维配制出钢纤维高强混凝土;对不同外形钢纤维高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较全面的对比研究与分析 根据试验结果指出:出于提高增强效应的目的,采用增大钢纤维两个端部的改进方法较之改变钢纤维的轴线形状和变截面更有效;文献[5]中由基体混凝土强度预测钢纤维混凝土强度的公式,不再适用于描述钢纤维对高强与超高强混凝土的增强规律,基体混凝土强度对钢纤维增强效应的影响应重新进行研讨 还建议了应根据不同的用途和增强目的来选择钢纤维,以达到最理想的增强效果 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作用 钢纤维混凝土 高强混凝土 异形钢纤维 磨细矿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形钢纤维增强磨细矿渣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小松 曹国娥 《河南科学》 2002年第6期649-652,共4页
在磨细矿渣高强混凝土基体中掺入几种异形钢纤维配制出钢纤维高强混凝土 ;对不同外形钢纤维超高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与分析 ;试验表明 :增大两个端部的钢纤维较之改变轴线形状和变截面两者增强效益更优 ,钢纤维混凝土的棱... 在磨细矿渣高强混凝土基体中掺入几种异形钢纤维配制出钢纤维高强混凝土 ;对不同外形钢纤维超高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与分析 ;试验表明 :增大两个端部的钢纤维较之改变轴线形状和变截面两者增强效益更优 ,钢纤维混凝土的棱柱体抗压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之比比素混凝土的低 10 %左右 ;文中指出由基体混凝土强度预测钢纤维混凝土强度的现有公式不适用于描述钢纤维对高强与超高强混凝土的增强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形钢纤维 磨细矿渣混凝土 力学性能 试验研究 钢纤维增强混凝土 超高强混凝土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形几何与建筑形式美 被引量:8
12
作者 林小松 吴越 《中外建筑》 2003年第6期58-61,48,共5页
本文提出了“分形是超越传统的统一与变化原则的全新的建筑形式美的基本法则”的观点;说明了全息论与分形理论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研究物体的自相似关系;引用生物学、地质学、生态学、水文学、天体与地球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论述了自... 本文提出了“分形是超越传统的统一与变化原则的全新的建筑形式美的基本法则”的观点;说明了全息论与分形理论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研究物体的自相似关系;引用生物学、地质学、生态学、水文学、天体与地球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论述了自相似现象在自然界的普遍性;阐述了分形对传统形式美的三点超越:即局部和更大的局部、或者是局部和整体的对称,分形图形的丰富性和不规则性,对人的思维和想象力的启发性;最后论文介绍了三个具有分形意义的著名建筑的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艺术 分形几何 建筑形式美 水文学 全息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长厚壁圆筒康托洛维奇应力变分解端部偏差的修正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小松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44-149,共6页
本文指出文献[4]、[5]在用康托洛维奇应力变分法解有限长厚壁圆筒轴对称问题时存在的端部应力偏差;提出一个消除该偏差的反向端部效应的问题;通过简单计算推导出满足其全部应力边界条件与平衡微分方程的应力表达式,并用应力变分法求... 本文指出文献[4]、[5]在用康托洛维奇应力变分法解有限长厚壁圆筒轴对称问题时存在的端部应力偏差;提出一个消除该偏差的反向端部效应的问题;通过简单计算推导出满足其全部应力边界条件与平衡微分方程的应力表达式,并用应力变分法求得其解答;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该解答较好地修正了文献[4]中端部附近应力的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长 厚壁圆筒 端部应力偏差 康托洛维奇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料顺序与中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关系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小松 《湘潭矿业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61-63,共3页
通过对中强混凝土5种投料顺序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进行的试验研究;并对试验结果作图比较;结果表明,第⑤组试验,即砂、碎石、胶合料与水一并投料搅拌120s的投料顺序能获得最高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图3,表1,参2。
关键词 投料顺序 抗压强度 混凝土 立方体 中强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作用下横向短纤维与基体间应力传递机理研究
15
作者 林小松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62-67,共6页
在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研究中,弄清界面应力传递机理对于认识短纤维的增强机理及短纤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是十分重要的。但传统的观点认为,在钢纤维混凝土中纤维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增强作用甚微,故对压力下纤维与基体界面应力传递... 在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研究中,弄清界面应力传递机理对于认识短纤维的增强机理及短纤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是十分重要的。但传统的观点认为,在钢纤维混凝土中纤维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增强作用甚微,故对压力下纤维与基体界面应力传递没有进行过研究。作者最近的试验研究与近年来的研究[1,3]均表明,中、高含量短钢纤维对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有大幅度提高。基于这一新的试验事实,作者在本文中对压力作用下横向短纤维与基体之间界面的应力传递进行了理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短纤维混凝土 界面应力传递 钢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氏曲线"的分析与修正建议
16
作者 林小松 刘锡军 《湘潭矿业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28-30,共3页
纤维在复合材料中的方向系数是描述纤维分布形态的重要参数,对纤维的增强、增韧与阻裂效应有着显著的影响.C.V.S.KameswaraRao在J.P.Romualdi的无限制纤维取向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边壁效应对二维乱向纤维方向系数的影响,并得出了有边壁... 纤维在复合材料中的方向系数是描述纤维分布形态的重要参数,对纤维的增强、增韧与阻裂效应有着显著的影响.C.V.S.KameswaraRao在J.P.Romualdi的无限制纤维取向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边壁效应对二维乱向纤维方向系数的影响,并得出了有边壁存在时方向有效系数的分布曲线,即著名的"劳氏曲线";通过分析C.V.S.KameswaraRao的研究论文,指出了其中的失误;并对"劳氏曲线"作了修正建议.图5,参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氏曲线” 纤维混凝土 纤维分布 方向系数 边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课程理论的走向
17
作者 林小松 吴越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18-120,共3页
当代课程理论的走向可归纳为五点:第一,后现代课程理论的进展;第二,课程决策的均权趋势;第三,课程流派的融合;第四,课程论自身的独立学术地位;第五,现代网络技术对课程论的支撑作用。
关键词 课程理论 当代 学术地位 支撑作用 网络技术 课程论 后现代 归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含量异形钢纤维超高强矿渣混凝土
18
作者 林小松 曹国娥 《国外建材科技》 2003年第6期44-45,共2页
作者在已研究出的磨细矿渣高强混凝土中掺入两端增大的凸痕型异形钢纤维,钢纤维体积率为1.5%,配合比按作者1996年提出的二次合成法设计,采用常规的全掺入法工艺和标准养护条件,研制出抗压强度达120MPa,劈裂抗拉强度达13MPa的超高强混凝... 作者在已研究出的磨细矿渣高强混凝土中掺入两端增大的凸痕型异形钢纤维,钢纤维体积率为1.5%,配合比按作者1996年提出的二次合成法设计,采用常规的全掺入法工艺和标准养护条件,研制出抗压强度达120MPa,劈裂抗拉强度达13MPa的超高强混凝土。这种钢纤维混凝土由于钢纤维体积率低、强度高,因而有较明显的经济意义,可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矿渣混凝土 异形钢纤维 性能 土木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高职建工专业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的思考
19
作者 林小松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06-108,共3页
对部分高职院校目前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通用能力培养平台课程的教学内容作了原则思考,具体对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制图、房屋建筑构造与设计等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思考并提出建议。针对建筑工程行业的... 对部分高职院校目前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通用能力培养平台课程的教学内容作了原则思考,具体对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制图、房屋建筑构造与设计等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思考并提出建议。针对建筑工程行业的特点,提出获得通过执业资格考试的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应该纳入高职的能力培养体系。具体对专业基础课程提出以二级建造师的考试大纲所规定的专业基础知识深度和范围作为"够用为度"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 建筑工程 专业基础课 教学内容 二级建造师考试大纲 建筑结构 建筑制图 房屋建筑构造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东北地区“大屋”民居的传统文化特征 被引量:8
20
作者 伍国正 刘新德 林小松 《怀化学院学报》 2006年第10期5-7,共3页
通过对民居的村落选址、空间布局以及居住文化等方面的分析,论述了湘东北地区大屋民居所蕴涵的传统建筑文化内涵及其生存和发展的居住文化因子,揭示出大屋民居与中国传统建筑在文化思想和精神实质上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 湘东北地区大屋民居 传统文化 空间布局 居住文化 天人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