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WGCNA和机器学习方法筛选冠脉搭桥术后氧化应激相关的核心基因
1
作者 陈远翔 林斌 +2 位作者 陈东杰 林先东 翁国星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9-12,F0003,共5页
目的 利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和机器学习方法,筛选出冠脉搭桥(CABG)术后氧化应激(OS)相关的核心基因,并预测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靶向药物。方法 从GEO数据库CABG术前、术后心室组织表达谱,利用WGCNA得到术后最关... 目的 利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和机器学习方法,筛选出冠脉搭桥(CABG)术后氧化应激(OS)相关的核心基因,并预测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靶向药物。方法 从GEO数据库CABG术前、术后心室组织表达谱,利用WGCNA得到术后最关联模块和基因,从而获得OS相关基因(OSRG),进一步富集分析。再通过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和随机森林算法,筛选出冠脉搭桥术后核心OSRG,术前术后差异表达比较,预测靶向药物。结果 WGCNA结果得到32个CABG术后OSR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基因主要参与细胞死亡调控、细胞程序性死亡、细胞凋亡、免疫过程以及多种信号通路的调节。机器学习筛选出3个核心OSRG:ATF3、JUN、VEGFA,其均在CABG术后上调表达(P<0.01)。并预测5种靶向药物。结论 本研究通过综合运用WGCNA和机器学习方法,成功筛选出CABG术后核心OSRG,这些核心基因术后均明显上调,通过诱导细胞死亡、免疫等方式,引起MI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搭桥 机器学习 氧化应激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停跳冠脉搭桥术后差异基因的生信分析
2
作者 陈远翔 林斌 +2 位作者 陈东杰 林先东 翁国星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6-8,共3页
目的通过生信分析探讨不停跳冠脉搭桥(OPCAB)术后基因变化,并筛选关键(Hub)基因.方法通过纳入数据集GSE12485(心肌)和GSE4386(心房),使用R包对OPCAB术前术后心脏组织进行差异分析,筛选差异基因(DEGs).两组DEGs交集得到共同DEGs进一步分... 目的通过生信分析探讨不停跳冠脉搭桥(OPCAB)术后基因变化,并筛选关键(Hub)基因.方法通过纳入数据集GSE12485(心肌)和GSE4386(心房),使用R包对OPCAB术前术后心脏组织进行差异分析,筛选差异基因(DEGs).两组DEGs交集得到共同DEGs进一步分析,然后进行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最后使用STRING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通过Cytoscape软件中cytoHubba的Degree算法筛选Hub基因.结果共获得36个共同上调DEGs.GO和KEGG分析结果显示,OPCAB术后主要与炎症反应相关.PPI网络分析,并得到4个Hub基因.结论炎症反应在OPCAB术后起重要作用,而4个Hub基因均具有重要的价值,将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停跳冠脉搭桥 生信分析 差异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生不健康心理的疏导及预防
3
作者 林先东 《教育导刊(上半月)》 2001年第24期28-28,共1页
一、学生不健康心理的表现特点 1.不具有正常的认识活动 心理不健康的学生不能够正确理解现实的客观环境,特别是现实的社会环境,不能够自觉地接受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他不仅不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而且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沉溺于幻想之... 一、学生不健康心理的表现特点 1.不具有正常的认识活动 心理不健康的学生不能够正确理解现实的客观环境,特别是现实的社会环境,不能够自觉地接受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他不仅不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而且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沉溺于幻想之中,遇到困难企图逃避,不能正确评价自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健康心理 中学生 中小学生 心理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开窗技术和预开窗技术治疗胸主动脉疾病的系统评价及荟萃分析
4
作者 林先东 王韧 +2 位作者 游斌 林胡昱 庄家祥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88-698,共11页
胸主动脉疾病累及弓部分支血管,由于其复杂的解剖结构和变异多样,治疗具有挑战性。随着腔内修复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原位开窗技术和预开窗技术成为了治疗胸主动脉疾病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少数中心已有应用原位开窗技术或预开窗技术的系列... 胸主动脉疾病累及弓部分支血管,由于其复杂的解剖结构和变异多样,治疗具有挑战性。随着腔内修复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原位开窗技术和预开窗技术成为了治疗胸主动脉疾病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少数中心已有应用原位开窗技术或预开窗技术的系列报道,初步结果令人满意。但存在术式单一、样本量小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比较分析两种术式之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进行meta分析,发现两种术式在技术成功率、30天内死亡比例、内漏率、再干预率等方面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对于术式的应用,可以根据患者病情和术者的临床经验进行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死亡比例 中国知网 荟萃分析 检索 样本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