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Minigene剪接变异体分析技术诊断PMM2基因非经典剪接位点新变异的致病性
1
作者 周琴 林伟霞 宋元宗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131,共8页
目的:研究Minigene剪接变异体分析技术在诊断磷酸甘露糖变位酶2(PMM2)相关先天性糖基化障碍(PMM2-CDG)中的价值,探讨磷酸甘露糖变位酶2(PMM2)基因剪接位点新变异对其转录产物的影响。方法:通过对1例PMM2-CDG患儿进行高通量测序查找可能... 目的:研究Minigene剪接变异体分析技术在诊断磷酸甘露糖变位酶2(PMM2)相关先天性糖基化障碍(PMM2-CDG)中的价值,探讨磷酸甘露糖变位酶2(PMM2)基因剪接位点新变异对其转录产物的影响。方法:通过对1例PMM2-CDG患儿进行高通量测序查找可能的遗传学病因,利用Minigene剪接变异体分析技术,研究PMM2基因新剪接位点变异的致病性。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指南,判断新变异的致病性。结果:遗传学分析发现患儿系PMM2基因母源性c.691G>A(p.Val231Met)变异和父源性c.447+5G>A变异复合杂合子。Minigene剪接变异体分析发现:变异c.447+5G>A导致PMM2基因转录产物形成r.348_447del转录本,为致病性PMM2基因变异。患儿的临床特征为皮肤巩膜黄染,血清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明显升高,白蛋白明显降低,甲胎蛋白、铁蛋白和促甲状腺素等升高,对症支持治疗效果欠佳。结论:Minigene剪接变异体分析可为PMM2-CDG确诊和家系遗传咨询提供新的分子标记物,扩展了PMM2基因变异谱,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甘露糖变位酶2(PMM2)基因 PMM2相关先天性糖基化障碍(PMM2-CDG) Minigene剪接变异体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Dubin-Johnson综合征婴儿的临床特征及ABCC2基因型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孟璐璐 邱建武 +1 位作者 林伟霞 宋元宗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4-70,共7页
Dubin-Johnson综合征(DJS)是ABCC2基因变异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以长期或间歇性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该文报道1例DJS患儿的临床特征和ABCC2变异特点。患儿为9.5月龄男婴,因发现肝功能异常9个月就诊,主要临床表现为新生... Dubin-Johnson综合征(DJS)是ABCC2基因变异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以长期或间歇性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该文报道1例DJS患儿的临床特征和ABCC2变异特点。患儿为9.5月龄男婴,因发现肝功能异常9个月就诊,主要临床表现为新生儿期起病的黄疸,多次血生化检查均显示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总胆汁酸明显升高,先后在多家医院诊治,病因不明,疗效不佳。体格检查:皮肤巩膜黄染,肝右肋下3 cm可及,质中,脾不大。遗传学分析显示患儿ABCC2基因存在c.3988-2A>T和c.3825C>G(p.Y1275X)两个致病性变异,分别来源于母亲和父亲,其中c.3988-2A>T为未报道的新剪接位点变异,从而确诊为DJS。给予熊去氧胆酸和苯巴比妥口服治疗半月,黄疸消退,生化指标改善,但远期预后有待随访观察。文献复习发现,DJS新生儿/婴儿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生后不久出现的胆汁淤积性黄疸,其ABCC2基因变异存在明显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BIN-JOHNSON综合征 胆汁淤积 ABCC2基因 剪接位点突变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2型婴儿的临床和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林桂枝 邱建武 +2 位作者 程映 林伟霞 宋元宗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58-764,共7页
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2型(PFIC-2)是ABCB11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本文报道1例PFIC-2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患儿,男,2.4个月,主要表现为黄疸、肝肿大,以及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明显升高,但γ-谷氨... 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2型(PFIC-2)是ABCB11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本文报道1例PFIC-2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患儿,男,2.4个月,主要表现为黄疸、肝肿大,以及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明显升高,但γ-谷氨酰转肽酶(GGT)正常。二代测序(NGS)发现患儿ABCB11基因存在两个错义变异:c.1493T>C(p.Ile498Thr)和c.1502T>G(p.Val501Gly),分别来自其父母。前者为文献报道的致病性变异;c.1502T>G为未见报道的新变异类型,受累氨基酸在112个物种同源肽中高度保守,经多种生物信息学工具预测变异具有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2型 ABCB11基因 基因变异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GUOK相关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4
作者 林桂枝 邱建武 +3 位作者 邓梅 林伟霞 郭丽 宋元宗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4-279,共6页
该文患儿为4月龄男婴,主要临床表现为迁延性黄疸和肝脏肿大.多次生化检测结果均提示肝功能异常,伴甲胎蛋白和乳酸增高.遗传学分析结果证实患儿为DGUOK基因c.589C>T(p.Gln197Ter)和c.687G>C(p.Trp229Cys)突变,两者均为新突变类型,... 该文患儿为4月龄男婴,主要临床表现为迁延性黄疸和肝脏肿大.多次生化检测结果均提示肝功能异常,伴甲胎蛋白和乳酸增高.遗传学分析结果证实患儿为DGUOK基因c.589C>T(p.Gln197Ter)和c.687G>C(p.Trp229Cys)突变,两者均为新突变类型,根据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及ACMG标准预测分别为致病性和可能致病性突变,从而确诊为DGUOK相关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文献复习发现,该病患儿以婴儿期起病的肝脏疾病表现为主要临床特征,部分患儿有神经系统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主要表现为肝功能异常,血乳酸、血清铁蛋白和甲胎蛋白增高,以及低血糖.患儿DGUOK基因突变的异质性明显,其中错义突变最常见.该病预后不良,79.6%的患儿在3岁前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 DGUOK基因 基因突变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trin缺陷病患儿体格和神经心理发育状况
5
作者 张妮思 张占会 +2 位作者 林伟霞 张萌 李冰肖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62-1266,共5页
目的探讨Citrin缺陷病(Citrin deficiency,CD)患儿的体格和神经心理发育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5年8月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经SLC25A13基因分析确诊的93例CD患儿(年龄:1.9~59.8个月)为研究对象,对其出生情况、体格生长及... 目的探讨Citrin缺陷病(Citrin deficiency,CD)患儿的体格和神经心理发育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5年8月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经SLC25A13基因分析确诊的93例CD患儿(年龄:1.9~59.8个月)为研究对象,对其出生情况、体格生长及神经心理发育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7例患儿1岁内及1岁后各做过1次体格测量及神经心理发育评估,故共纳入100例次进行分析。结果93例患儿中,生长发育落后发生率为25%(23例),小于胎龄儿比例为47%(44例)。生长迟缓、低体重、消瘦、超重及小头畸形发生率分别为23%(23例次)、14%(14例次)、4%(4例次)、8%(8例次)、9%(9例次)。神经心理发育迟缓率为25%(25例次),适应性、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个人社交5个能区发育迟缓率分别为7%(7例次)、15%(15例次)、7%(7例次)、9%(9例次)、7%(7例次)。结论CD患儿存在体格及神经心理发育落后,建议对其体格及神经心理发育进行定期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RIN缺陷病 体格发育 神经心理发育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SLC25A13基因大片段缺失变异的识别:1例希特林缺陷病患者临床和遗传学分析
6
作者 蔡敏儿 林伟霞 宋元宗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6-112,共7页
目的:探讨1例希特林缺陷导致的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ICCD)患儿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整理分析患儿临床资料,提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DNA标本,采用高通量测序检测致病突变,通过Sanger测序验证阳性发现,并根据ACMG指南和标准,分... 目的:探讨1例希特林缺陷导致的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ICCD)患儿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整理分析患儿临床资料,提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DNA标本,采用高通量测序检测致病突变,通过Sanger测序验证阳性发现,并根据ACMG指南和标准,分析新变异的致病性。结果:患儿为1.5月龄女婴,因发现皮肤黄染1月余入院。体检发现皮肤巩膜黄染,肝右肋下1 cm,质软。生化检查示血清总胆汁酸、直接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甲胎蛋白等水平升高,伴低蛋白血症、凝血功能障碍和贫血。诊断为胆汁淤积症。遗传学分析发现患儿为SLC25A13基因c.852_855del与c.1314-4144_c.1452+3373del7658bp的复合杂合子;前者为母源性致病性变异,后者导致整个外显子14缺失,为父源性新变异,根据ACMG标准判定为致病性变异,病因诊断NICCD。经更换无乳糖并强化中链甘油胆汁的配方奶粉喂养,患儿病情迅速好转。结论:通过分析1例NICCD患儿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征,识别一个长达7658bp的SLC25A13基因缺失变异,扩展了SLC25A13突变谱,为NICCD确诊和遗传咨询提供了新的分子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C25A13基因 希特林缺陷导致的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ICCD) 大片段缺失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教学策略的探索 被引量:49
7
作者 林伟霞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3-115,118,共4页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年代,国际互联网早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个教育信息时代里,如何合理运用发达的国际互联网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呢?本文以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为基础,对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英语教学从听...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年代,国际互联网早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个教育信息时代里,如何合理运用发达的国际互联网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呢?本文以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为基础,对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英语教学从听说读写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研究小学英语教师在网络环境下如何拓宽小学生学习英语的途径和方式,以更好地利用网络促进教育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小学英语教学 教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做好农村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
8
作者 林伟霞 《师道(教研)》 2017年第1期27-27,共1页
与普通学校相比,农村中职学校的学生管理因其生源组成的特殊性,显得更为重要,更有难度。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农村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成绩较低,又在中考中失利,觉得升学无望,前途渺茫,存在着严重的自卑心理;二是农村中职学校的学... 与普通学校相比,农村中职学校的学生管理因其生源组成的特殊性,显得更为重要,更有难度。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农村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成绩较低,又在中考中失利,觉得升学无望,前途渺茫,存在着严重的自卑心理;二是农村中职学校的学生刚经历过紧张的毕业考试,在新的环境,没有了升学压力,缺乏了竞争意识,存在着得过且过、无所适存的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职学校 班主任工作 农村 学生管理 自卑心理 普通学校 学习成绩 毕业考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高尚人格塑造美好心灵
9
作者 林伟霞 王竹忠 《山东教育》 2004年第19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人生观 价值观 教师修养 教书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料容器件产品静电消除机设计
10
作者 林伟霞 王贤淮 《机电工程技术》 2018年第6期36-37,95,共3页
研究设计一种塑料容器件产品静电消除机。针对在生产工程中叠堆成条的杯、碗、盖等容器件产品消除静电去尘的要求,利用变距螺杆改变物料之间的距离,实现自动分离、高效消除静电后再堆叠成条生产过程,避免人为污染杯、碗、盖等容器件产品... 研究设计一种塑料容器件产品静电消除机。针对在生产工程中叠堆成条的杯、碗、盖等容器件产品消除静电去尘的要求,利用变距螺杆改变物料之间的距离,实现自动分离、高效消除静电后再堆叠成条生产过程,避免人为污染杯、碗、盖等容器件产品,自动化程度及工作效率高。为了配合生产线中其他设备的配套使用,支架升降装置、送料装置、电气装置等设置齐全,使用、调整方便快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容器件 静电消除机 变距螺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控曲面印刷机的步进分度转盘及模把机构设计
11
作者 林伟霞 王贤淮 《机电工程技术》 2018年第5期56-58,202,共4页
研究设计一种数控曲面印刷机的步进分度转盘及模把机构。连接柄的转盘连接部设置成锥台状,随着曲面印刷机工作时间的增长越来越紧固,确保了印刷对位的高精准度,且拆卸效率高;承印物的吸紧或吹出功能气道设计环保节能;进料装置采用变距... 研究设计一种数控曲面印刷机的步进分度转盘及模把机构。连接柄的转盘连接部设置成锥台状,随着曲面印刷机工作时间的增长越来越紧固,确保了印刷对位的高精准度,且拆卸效率高;承印物的吸紧或吹出功能气道设计环保节能;进料装置采用变距螺旋结构,适应高速分料送料,从而达到印刷效果清晰,满足两次印刷两次固化技术对印刷精度及清晰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面印刷机 步进分度转盘 模把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平面印盖机电晕装置的开发
12
作者 王贤淮 林伟霞 《机电工程技术》 2016年第5期76-78,共3页
研究开发一种用于平面印盖机的电晕装置。其结构新颖,安全可靠。弧形放电极设计确保放电的均匀性和有效性。送放电通道设计适合在高速运转中持续供电和保证电晕时间、位置的准确且有效。同步传送机构设计有利于避免"跑偏"现... 研究开发一种用于平面印盖机的电晕装置。其结构新颖,安全可靠。弧形放电极设计确保放电的均匀性和有效性。送放电通道设计适合在高速运转中持续供电和保证电晕时间、位置的准确且有效。同步传送机构设计有利于避免"跑偏"现象而影响印刷质量和造成"短路"安全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瓶盖 印盖机 电晕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希特林缺陷病的全周期、多学科和系统化管理
13
作者 宋元宗 邓梅 +1 位作者 郭丽 林伟霞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77-782,共6页
1999年6月,日本鹿儿岛大学佐伯武赖教授团队在Nature Genetics发表论文,明确了成人发病瓜氨酸血症Ⅱ型的致病基因为SLC25A13,并将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产物命名为希特林(citrin)。25年来,作为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希特林缺陷病(CD)的... 1999年6月,日本鹿儿岛大学佐伯武赖教授团队在Nature Genetics发表论文,明确了成人发病瓜氨酸血症Ⅱ型的致病基因为SLC25A13,并将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产物命名为希特林(citrin)。25年来,作为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希特林缺陷病(CD)的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型、分子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研究取得积极进展。目前已经发现3种年龄依赖性的CD临床表型,即希特林缺陷导致的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希特林缺陷导致的生长发育迟缓和血脂异常,以及成人发病瓜氨酸血症Ⅱ型。虽然相关药物正在研发,肝脏移植已用于CD患者救治,但CD管理的基础、核心和关键在于科学的饮食治疗。CD管理涉及患者全生命周期,需要基础和临床医学多学科通力合作,也需要父母、家庭和社会等多层次的系统衔接。通过全周期、多学科和系统化管理,让CD患者健康地学习、工作和生活是有望实现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特林缺陷病 肝内胆汁淤积 生长发育 血脂异常 治疗
原文传递
首例非白人婴儿肝衰竭综合征1型患儿临床特点和分子诊断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林伟霞 郑琪琪 +2 位作者 郭丽 程映 宋元宗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13-920,共8页
婴儿肝衰竭综合征1型(ILFS1)是一种由胞质亮氨酰-t RNA合成酶基因(LARS)突变所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本研究报道首例非白人ILFS1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分子诊断经过,为ILFS1的诊治提供参考。患者为2岁9个月男孩,因发现肝脾肿大1年余就诊... 婴儿肝衰竭综合征1型(ILFS1)是一种由胞质亮氨酰-t RNA合成酶基因(LARS)突变所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本研究报道首例非白人ILFS1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分子诊断经过,为ILFS1的诊治提供参考。患者为2岁9个月男孩,因发现肝脾肿大1年余就诊。1岁5个月时发现肝脾大,实验室检查发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低蛋白血症、凝血功能异常和贫血,肝脏病理提示肝硬化和脂肪肝;SLC25A13基因高频突变筛查和一代测序分析仅检测到一个父源性突变c.1658G>A,cDNA克隆分析也未发现母源性SLC25A13等位基因异常转录子;代谢性肝病相关基因外显子组捕获二代测序在患儿LARS基因检出父源性突变c.2133_2135del(p.L712del)和母源性突变c.1183G>A(p.D395N),经一代测序验证,最终确诊为ILFS1。目前随访至4岁,肝功能正常,无贫血,仍有低蛋白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肝衰综合征1型 LARS基因 SLC25A13基因 二代测序
原文传递
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1例临床特点和DGUOK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邓梅 林伟霞 +2 位作者 郭丽 张占会 宋元宗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45-550,共6页
该文报道1例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征及DGUOK基因突变特点。患儿女,婴儿期起病,表现为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眼球震颤和精神运动发育迟缓等。提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DNA标本,采用外显子组捕获测序技术检测致病突变,并对检测... 该文报道1例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征及DGUOK基因突变特点。患儿女,婴儿期起病,表现为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眼球震颤和精神运动发育迟缓等。提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DNA标本,采用外显子组捕获测序技术检测致病突变,并对检测到的突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显示患儿为DGUOK基因突变c.679G>A和c.817del T的复合杂合子,前一个突变来自于母亲,为已报道致病性突变;后者来自于父亲,是一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突变。该研究扩展了DGOUK基因突变谱,为患儿病因诊断及该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了分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 外显子捕获测序 DGUOK基因 基因突变 婴儿
原文传递
一个糖原累积症Ⅲa型家系的临床特点及AGL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郭丽 林伟霞 +5 位作者 张占会 赵新景 张穗 蔡香然 周清 宋元宗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2-505,共4页
目的探讨一个糖原累积症Ⅲa型家系的临床及AGL基因突变的特点。方法收集患儿的诊断、治疗和随访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提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DNA,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AGL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侧翼序列,通过直接测序寻找致病突变。结... 目的探讨一个糖原累积症Ⅲa型家系的临床及AGL基因突变的特点。方法收集患儿的诊断、治疗和随访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提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DNA,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AGL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侧翼序列,通过直接测序寻找致病突变。结果AGL基因型为c.3710—3711delTA/IVSl4+IG〉T,前者为来自于母亲,尚未见于报道;后者为来自于父亲的剪接位点突变。结论综合其临床及分子生物学特点,该患儿被诊断为糖原累积症Ⅲa型合并球后视神经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累积症 糖原脱支酶 AGL基因 突变 复合杂合子 球后视神经炎
原文传递
糖原累积病Ⅲa型一家系两例患儿的分子诊断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郭丽 林伟霞 +1 位作者 毛曼 宋元宗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99-503,共5页
目的研究糖原累积病IIIa型一家系AGL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分析一家系两例疑诊糖原累积病IIIa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别采集研究对象外周抗凝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然后对AGL基因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Sanger测序,以寻找致病突变。... 目的研究糖原累积病IIIa型一家系AGL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分析一家系两例疑诊糖原累积病IIIa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别采集研究对象外周抗凝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然后对AGL基因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Sanger测序,以寻找致病突变。然后,通过对75名健康志愿者AGL基因相应外显子的Sanger测序,调查新突变的人群分布频率。结果该家系中姐弟二人均以低血糖及肝脏增大为主要临床特征,伴转氨酶及肌酶明显升高。AGL基因分析显示两患儿均为突变c.1735+1G〉T和C.9591G〉C的复合杂合子,后一个突变未见文献报道,在正常人群中频率小于1%。结论通过AGL基因分析,结合临床表现,该家系中姐弟二人均确诊为糖原累积病IIIa型患者。新突变c.959—1G〉C的识别扩展了AGL基因突变谱,同时为患儿分子诊断和家系遗传咨询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累积病 AGL基因 剪接位点突变 左心室肥厚
原文传递
假性软骨发育不全一家系临床特征和COMP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卢春婷 郭丽 +3 位作者 张占会 林伟霞 宋元宗 冯烈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37-941,共5页
假性软骨发育不全(pseudoachondroplasia,PSACH)是较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疾病。该文分析总结一个5岁2月龄PSACH患儿及其父母的临床资料,对COMP基因的所有19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PCR扩增和直接测序,并对外显子1... 假性软骨发育不全(pseudoachondroplasia,PSACH)是较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疾病。该文分析总结一个5岁2月龄PSACH患儿及其父母的临床资料,对COMP基因的所有19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PCR扩增和直接测序,并对外显子10进行分子克隆明确突变性质。患儿有手指粗短、弓形腿、短肢侏儒、长骨干骺端增宽和脊柱椎体前突等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其COMP基因外显子10检出突变c.1048_1116del(p.Asn350_Asp372del)。患儿父亲外显子10携带同样突变,但缺乏临床表现。结合临床和影像学特征,通过COMP突变分析明确了PSACH诊断。该文报道的COMP基因突变在PSACH中的不穿透现象属于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软骨发育不全 COMP基因 突变 分子克隆 儿童
原文传递
单纯生物学制剂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快速分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跃春 张洹 +3 位作者 段阿林 林伟霞 郑乔丹 徐文璐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3-78,共6页
为探讨用单纯生物学制剂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derived from human umbilical cord,hUC-MSCs)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本研究用胶原酶Ⅱ、胰蛋白酶次序消化及两步离心法从人胎儿完整脐带中分离、纯化出h... 为探讨用单纯生物学制剂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derived from human umbilical cord,hUC-MSCs)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本研究用胶原酶Ⅱ、胰蛋白酶次序消化及两步离心法从人胎儿完整脐带中分离、纯化出hUC-MSCs;用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银杏提取液和高糖培养基IMDM诱导hUC-MSCs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在hUC-MSCs诱导前后,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变化,RT-PCR检测其胰岛相关基因的表达;双硫腙染色鉴定胰岛样细胞团(islet-like clusters,ILCs);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ILCs中PDX-1和免疫活性胰岛素(immunoreactive insulin,IRI)的表达;化学发光法检测ILCs的IRI分泌量;Western blot鉴定IRI的性质。结果显示:纯化的hUC-MSCs呈间充质干细胞特有的形态特征:长梭形,平行或螺旋形排列;在上述单纯生物学制剂的诱导下,hUC-MSCs逐渐变圆并聚集成团;在25cm2培养瓶的细胞生长面可见上百个ILCs;ILCs表达胰岛特异性基因pdx-1、insulin;ILCs呈PDX-1和IRI免疫染色阳性反应,双硫腙染色呈阳性;ILCs可分泌IRI,但多为胰岛素原(proinsulin,PI)。以上结果提示,用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银杏提取液和高糖培养基IMDM可诱导hUC-MSCs快速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但ILCs功能不够成熟,难以产生足量真胰岛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 间充质干细胞 胰岛素分泌细胞 细胞分化 生物学制剂
原文传递
新生儿期起病家族性高脂蛋白血症Ⅰ型一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郭丽 林伟霞 +1 位作者 毛曼 宋元宗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5-316,共2页
患者男,3月,因“发现血脂升高1月余”就诊。患儿1月前因“发热伴咳嗽、腹泻半天”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新生儿肺炎、腹泻”,期间生化检查发现血脂升高,未予特殊处理。后多次复查血甘油三酯及胆固醇进行性升高(表1)。1周... 患者男,3月,因“发现血脂升高1月余”就诊。患儿1月前因“发热伴咳嗽、腹泻半天”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新生儿肺炎、腹泻”,期间生化检查发现血脂升高,未予特殊处理。后多次复查血甘油三酯及胆固醇进行性升高(表1)。1周前头皮出现黄色小丘疹,渐增多。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蛋白血症 新生儿期 家族性 Ⅰ型 血脂升高 新生儿肺炎 血甘油三酯 住院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