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颌前方牵引方向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7
1
作者 林伟就 邹敏 +1 位作者 刘小兰 郑玉莹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0年第5期475-479,共5页
目的:建立并使用上颌发育不足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不同前方牵引方向对颅上颌复合体的影响,以期为上颌前方牵引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1名9岁上颌骨发育不足女性志愿者,采用螺旋CT扫描、数据传输与转录、Mimics10.0软件建立... 目的:建立并使用上颌发育不足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不同前方牵引方向对颅上颌复合体的影响,以期为上颌前方牵引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1名9岁上颌骨发育不足女性志愿者,采用螺旋CT扫描、数据传输与转录、Mimics10.0软件建立颅上颌复合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10.0软件,在上颌尖牙处施加与水平面呈-20°~50°的前方牵引力,大小为5N,分析颅上颌复合体的位移变化和内部应力分布。结果:垂直方向上,当牵引角度为-20°~30°时,颅上颌复合体呈逆时针旋转,且随着角度的增加而减小;30°~40°时,垂直向位移为零;≥40°时,颅上颌复合体顺时针旋转,且随角度的增加而增加。水平方向上,牵引角度在-20°~50°时,颅上颌复合体前移,且随着角度增加而减小;0°位移最大。近中方向上:颅上颌复合体及上颌牙弓有向近中位移的趋势,且随牵引角度增大而减小。随着角度的增大,最大主应力呈现递增趋势,范式应力先减后增;当牵引角度大于10°时,最大主应力和范式应力均递增,且递增速度较快。结论:当上颌前方牵引角度与水平面呈30°~40°时,颅上颌复合体平动;大于此范围,可能出现深覆,反之有开的风险。牵引角度越大,颅上颌复合体前移量越小,应力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上颌复合体 上颌发育不足 三维有限元 上颌前牵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前方牵引力对颅上颌复合体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邹敏 林伟就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1年第1期88-92,共5页
目的:建立并使用上颌发育不足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不同前方牵引力值对颅上颌复合体的影响,以期为上颌前方牵引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1例9岁上颌发育不足的女性志愿者,采用螺旋CT扫描、数据传输与转录、Mimics10.0软件建立... 目的:建立并使用上颌发育不足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不同前方牵引力值对颅上颌复合体的影响,以期为上颌前方牵引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1例9岁上颌发育不足的女性志愿者,采用螺旋CT扫描、数据传输与转录、Mimics10.0软件建立颅上颌复合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10.0软件,在上尖牙近中牙槽骨处加载与水平面呈向下30°的3~8N前方牵引力,分析颅上颌复合体的位移变化和内部应力分布。结果:不同力值下,N、A、ANS点在Y、Z向位移趋势一致,上颌骨向前上方移动;上牙弓后牙区近中向位移;随牵引力的增大,位移量及颅上颌复合体范式应力和最大主应力也增大。当牵引力大于5N/侧时,各向位移及应力更显著。结论:上颌骨的前方牵引可产生颅上颌复合体的前上方向位移以及上牙弓缩窄。慎用>5N的牵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上颌复合体 上颌发育不足 三维有限元 上颌前牵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骨刀联合骨皮质切开术牵引上颌埋伏尖牙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林伟就 苏晶晶 黄浩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5期86-89,共4页
目的探究超声骨刀联合骨皮质切开术在上颌埋伏尖牙正畸牵引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3年9月于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需行正畸牵引治疗的上颌埋伏尖牙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目的探究超声骨刀联合骨皮质切开术在上颌埋伏尖牙正畸牵引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3年9月于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需行正畸牵引治疗的上颌埋伏尖牙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45°仰角涡轮联合骨皮质切开术,试验组采用超声骨刀联合骨皮质切开术。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术中心理状态、术后疼痛、脸部肿胀程度。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96.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试验组术中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试验组患者术后24 h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术后48 h脸部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骨刀联合骨皮质切开术对上颌埋伏尖牙进行正畸牵引治疗虽未能显著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但能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减轻术后疼痛及脸部肿胀症状,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埋伏尖牙 正畸牵引治疗 骨皮质切开术 超声骨刀 开窗术 脸部肿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治疗对牙周炎患者炎性状态及牙周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26
4
作者 林伟就 史建陆 袁海波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对牙周炎患者炎性状态及牙周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152例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所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6例。对照组给予牙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对牙周炎患者炎性状态及牙周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152例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所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6例。对照组给予牙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正畸治疗。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炎性状态及牙周状态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龈沟液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白介素-5和白介素-8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牙周探诊深度、探诊出血指数、牙齿松动度、菌斑指数和临床附着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畸治疗能改善牙周炎患者炎性状态及牙周状态,有利于牙周组织的愈合,促进其功能的改善,加快牙周炎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正畸治疗 炎症 牙周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推磨牙向远中矫治骨性Ⅱ类错牙合的效果及对正面微笑美学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林伟就 林艺翚 何洁 《中国医疗美容》 2023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 分析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推磨牙向远中矫治骨性Ⅱ类错牙合的效果及其对正面微笑美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正畸治疗的76例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矫治方法不同将病例分为2组,对照组... 目的 分析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推磨牙向远中矫治骨性Ⅱ类错牙合的效果及其对正面微笑美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正畸治疗的76例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矫治方法不同将病例分为2组,对照组(n=36)使用直丝弓固定矫治器,观察组(n=36)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治,比较两组推磨牙向远中效率、矫治前后PAR指数、矫治后疼痛评分以及矫治前后微笑时唇部形态变化。结果 观察组上颌第一、第二磨牙移位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磨牙远移移动速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矫治后,两组患者的PAR指数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且观察组的PAR指数评分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矫治后1、3、5、7dVAS评分少于对照组(P<0.05)。矫治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微笑时的颊旁间隙、微笑弧、微笑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能够有效推磨牙向远中,减轻患者疼痛感,将其应用于骨性Ⅱ类错牙合矫治中,既可提高疗效,又可以改善患者的微笑美观,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Ⅱ类错牙合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推磨牙向远中 正面微笑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治疗中两种不同矫治器疼痛程度对比及疼痛规律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林伟就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5年第9期104-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中两种不同矫治器带来的疼痛程度以及疼痛规律。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接受固定正畸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直丝弓矫治器进行正畸矫正治疗,观...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中两种不同矫治器带来的疼痛程度以及疼痛规律。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接受固定正畸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直丝弓矫治器进行正畸矫正治疗,观察组采用自锁矫治器进行正畸矫正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并分析疼痛规律。结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在初始佩戴矫正器的前24 h以内,疼痛程度越来越强烈,42 h达到最高峰,观察组最高峰值为(25±7.5)分,对照组最高峰值为(20.0±9.0)分;42 h以后,疼痛程度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在第96 h,疼痛程度为最低,观察组最低为(5.3±2.5)分,对照组最低为(8.5±2.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正畸治疗中,传统的直丝弓矫治器和自锁矫治器均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不适感,但是两种矫治器所带来的疼痛强度无明显差异;同时正畸治疗的疼痛感在开始阶段比较强烈,之后逐步减小,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治疗 矫治器 疼痛对比 疼痛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外支抗与微钛钉种植体支抗对上颌前突畸形的矫正效果及对患者咀嚼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林伟就 苏晶晶 王智军 《中国医疗美容》 2019年第2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口外支抗与微钛钉种植体支抗对上颌前突畸形的矫正效果及对患者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从2016年5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上颌前突畸形患者中选取92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46例、B46例,A组采用微钛钉种植体支抗,B组采用口外支... 目的探讨口外支抗与微钛钉种植体支抗对上颌前突畸形的矫正效果及对患者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从2016年5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上颌前突畸形患者中选取92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46例、B46例,A组采用微钛钉种植体支抗,B组采用口外支抗,对两组矫正效果及咀嚼功能、美学评分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U1-Y、L1-Y、U6-Y、U1-SN、L1-MP、U1-L1无明显差异(P> 0.05),A组治疗后的上述指标均优于B组(P <0.05));两组治疗前的咬合力及咀嚼效能无明显差异(P> 0.05),A组治疗后咬合力与咀嚼效能明显优于B组(P <0.05);A组治疗后美学评分明显较B组高(P <0.05)。结论微钛钉种植体支抗对上颌前突畸形的矫正效果优于传统口外支抗,也能提高患者咀嚼功能,获得满意的美学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外支抗 微钛钉种植体支抗 上颌前突畸形 矫正 咀嚼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CT对骨性Ⅲ类不同垂直骨面型下切牙唇舌侧牙槽骨面积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智军 檀巧林 林伟就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5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骨性Ⅲ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下切牙唇舌侧牙槽骨骨量大小。方法:选择骨性Ⅲ类患者63例,根据下颌平面角分为高角、均角及低角型,拍摄锥体束CT(CBCT)并应用Dolphin软件分别测量下颌中切牙及侧切牙牙根矢状面唇舌侧牙槽骨面积,进... 目的:探讨骨性Ⅲ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下切牙唇舌侧牙槽骨骨量大小。方法:选择骨性Ⅲ类患者63例,根据下颌平面角分为高角、均角及低角型,拍摄锥体束CT(CBCT)并应用Dolphin软件分别测量下颌中切牙及侧切牙牙根矢状面唇舌侧牙槽骨面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低角型患者下切牙舌侧牙槽骨面积、根周总骨面积大于高角型患者(P<0.05),均角型患者下侧切牙舌侧牙槽骨面积、根周总骨面积大于高角型患者(P<0.05)。结论:低角型及均角型下切牙根周牙槽骨面积较大,高角型骨面积最小,牙齿移动难度较大,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 垂直骨面型 下切牙 牙槽骨 锥形束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