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虽然能取得良好的疗效,但术中及术后仍存在较多并发症。目的:分析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主要并发症及其原因。方法:2006年6月至2011年...背景: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虽然能取得良好的疗效,但术中及术后仍存在较多并发症。目的:分析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主要并发症及其原因。方法: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股骨转子间骨折229例,男132例,女97例;年龄48~103岁,平均65.5岁;右侧127例,左侧102例;骨折根据AO分型。入院至手术时间3~16d,平均5d;住院时间4~23d,平均13.5d。术后定期随访,行X线片检查及采用Harris评分评估其疗效,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手术时间为19~112min,平均39.8min;出血量为20~250ml,平均47ml;复位质量:好137例,可78例,差14例;187例(81.6%)的尖顶距<25mm,42例25mm。颈干角为125°~148°,平均135.7°。术中并发症包括股骨干骨折3例;股骨大转子劈裂骨折12例。随访时间18~28个月,平均22.4个月。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褥疮2例;伤口愈合不佳6例。术后晚期并发症包括内翻畸形5例;髋部外侧疼痛4例;大腿中部疼痛11例;螺旋刀片切割2例;股骨短缩9例;断钉2例;螺旋刀片退钉7例。Harris评分67~96分,平均83.8分,优152例,良48例,中23例,差6例。无一例出现异位骨化、肢静脉栓塞、深部感染等。结论:采用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肯定,但术中和术后并发症较多,仔细分析各种主要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危险因素,以提高临床疗效。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微骨折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注射治疗距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知网、万方、维普、SinoMed、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微骨折术联合PRP与单纯微骨折术修复距骨软骨损伤的临床对照研...目的研究微骨折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注射治疗距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知网、万方、维普、SinoMed、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微骨折术联合PRP与单纯微骨折术修复距骨软骨损伤的临床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之日至2022年2月28日.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数据库进行检索、筛查、提取、质量评价.后应用Review Manager5.4软件比较两种距骨软骨损伤治疗方式的术前和术后6、12个月的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评分(AOFAS).结果共纳入6项研究,试验组141例行微骨折术联合PRP治疗;对照组140例行微骨折术治疗.两组术前VAS评分、术前AOF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6,P=0.25).两组术后6、12个月VAS评分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94,95%CI(-1.26,-0.62),P<0.00001],[MD=-0.86,95%CI(-1.21,-0.52),P<0.00001];术后6、12个月AOFAS评分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7.87,95%CI(5.65,10.08),P<0.00001],[MD=11.47,95%CI(7.18,15.77),P<0.00001].结论微骨折术联合PRP治疗距骨软骨损伤能在短中期有效减轻疼痛,随时间推移,两者对疼痛效果差异不大;在改善踝关节功能方面,随时间推移,联合PRP组比单纯微骨折术的影响效果更为显著,具有良好远期临床疗效.但因本研究纳入文献数量有限,质量不一,故需更多数量、更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提供循证支持.展开更多
文摘背景: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虽然能取得良好的疗效,但术中及术后仍存在较多并发症。目的:分析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主要并发症及其原因。方法: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股骨转子间骨折229例,男132例,女97例;年龄48~103岁,平均65.5岁;右侧127例,左侧102例;骨折根据AO分型。入院至手术时间3~16d,平均5d;住院时间4~23d,平均13.5d。术后定期随访,行X线片检查及采用Harris评分评估其疗效,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手术时间为19~112min,平均39.8min;出血量为20~250ml,平均47ml;复位质量:好137例,可78例,差14例;187例(81.6%)的尖顶距<25mm,42例25mm。颈干角为125°~148°,平均135.7°。术中并发症包括股骨干骨折3例;股骨大转子劈裂骨折12例。随访时间18~28个月,平均22.4个月。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褥疮2例;伤口愈合不佳6例。术后晚期并发症包括内翻畸形5例;髋部外侧疼痛4例;大腿中部疼痛11例;螺旋刀片切割2例;股骨短缩9例;断钉2例;螺旋刀片退钉7例。Harris评分67~96分,平均83.8分,优152例,良48例,中23例,差6例。无一例出现异位骨化、肢静脉栓塞、深部感染等。结论:采用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肯定,但术中和术后并发症较多,仔细分析各种主要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危险因素,以提高临床疗效。
文摘目的研究微骨折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注射治疗距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知网、万方、维普、SinoMed、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微骨折术联合PRP与单纯微骨折术修复距骨软骨损伤的临床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之日至2022年2月28日.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数据库进行检索、筛查、提取、质量评价.后应用Review Manager5.4软件比较两种距骨软骨损伤治疗方式的术前和术后6、12个月的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评分(AOFAS).结果共纳入6项研究,试验组141例行微骨折术联合PRP治疗;对照组140例行微骨折术治疗.两组术前VAS评分、术前AOF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6,P=0.25).两组术后6、12个月VAS评分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94,95%CI(-1.26,-0.62),P<0.00001],[MD=-0.86,95%CI(-1.21,-0.52),P<0.00001];术后6、12个月AOFAS评分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7.87,95%CI(5.65,10.08),P<0.00001],[MD=11.47,95%CI(7.18,15.77),P<0.00001].结论微骨折术联合PRP治疗距骨软骨损伤能在短中期有效减轻疼痛,随时间推移,两者对疼痛效果差异不大;在改善踝关节功能方面,随时间推移,联合PRP组比单纯微骨折术的影响效果更为显著,具有良好远期临床疗效.但因本研究纳入文献数量有限,质量不一,故需更多数量、更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提供循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