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期望增长的四川省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方法
1
作者 杨渺 侯鹏 +3 位作者 翟俊 蔡明勇 林乃峰 吴瑕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595,共10页
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是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考核的需要,也是国际生态学领域面临的挑战和前沿课题。为科学评估生态保护修复成效,克服现有功能指标及指标阈值设置缺陷,在分析了2010—2020年四川省植被覆盖度(FVC)、叶面积指数(LAI)... 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是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考核的需要,也是国际生态学领域面临的挑战和前沿课题。为科学评估生态保护修复成效,克服现有功能指标及指标阈值设置缺陷,在分析了2010—2020年四川省植被覆盖度(FVC)、叶面积指数(LAI)变化趋势、空间聚集特征基础上,从空间、时间两个维度确立了植被功能性状5个特征区,制定了期望得分标准值表,开展了基于期望增长的保护成效评估。结果表明:(1)2010—2020年四川省FVC、LAI总体呈增长趋势,增长模式空间分异契合四川省川西高原气候区和东部中亚热带气候区大体二分气候框架,也与四川省地带性植被分布相对应。FVC、LAI增长极低值区(P<0.01)基本位于川西北高原山地,阿坝州和甘孜州境内。在四川东部中亚热带气候区内,盆缘山地常绿阔叶林和川西南山地常绿阔叶林的FVC、LAI处于增长高值区。两者在四川盆地农业植被区、西南山地等区域的不同增长表现,体现了气候、地带性植被,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及FVC、LAI对上述综合作用的差异化响应。(2)2021—2022年四川省LAI期望得分(LAI-Kq)基本维持稳定,FVC期望得分(FVC-Kq)总体稳定(P>0.05),有各别市下降明显(P<0.05),四川省生态保护成效等级为基本稳定。(3)对于不同保护强度的区域来说,2021—2022年,生态保护红线内FVC-Kq低于生态保护红线外,生态保护红线内属于保护地的区域FVC-Kq小于保护地外区域。生态保护红线内外,以及生态保护红线内不同保护强度区域对于LAI-Kq影响较小。(4)FVC单指标难以对特定条件下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作出准确判断,LAI指标加入有助于提高评估结论的可靠性。基于逻辑斯蒂种群增长模型,提出了FVC、LAI生态质量变化多指数表达框架,未来应在制定更为细致的特征指数选取方案和植被功能性状特征区划的基础上,分区厘定种群增长特征、功能指数响应特征,提高生态质量变化多指数表达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成效评估 生态保护红线 植被功能特征区划 期望得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5a西藏那曲地区湖泊动态遥感与气候因素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林乃峰 沈渭寿 +1 位作者 张慧 李海东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1-237,共7页
利用1976、1990、2000和2010年4期遥感影像对西藏那曲地区面积大于1 km2湖泊的动态变化进行信息提取,并结合1966—2010年研究区9个站点的气象数据,探讨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2010年那曲地区大于1 km2湖泊的总面积为16 841.93 k... 利用1976、1990、2000和2010年4期遥感影像对西藏那曲地区面积大于1 km2湖泊的动态变化进行信息提取,并结合1966—2010年研究区9个站点的气象数据,探讨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2010年那曲地区大于1 km2湖泊的总面积为16 841.93 km2,湖泊总数为469。近35 a那曲地区大于1 km2湖泊面积共增加3 505.12km2,增幅为26.28%,其中以2000—2010年增长速度最快,达18.18%;近35 a湖泊数量增加96,增幅为25.73%,其中以1990—2000年增幅最大,达13.38%。色林错面积从1976年的1 648.61 km2增加到2010年的2 332.55km2,超过纳木错成为西藏第一大咸水湖。1966年以来,那曲地区年平均温度、年平均最高温度、年平均最低温度、年平均相对湿度和年平均降水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平均蒸发量呈下降趋势,气候朝暖湿方向发展,其中温度变化最明显,线性气温倾向率为0.51℃.(10 a)-1。湖泊动态变化与气象因子的灰度关联分析表明,气温升高引起冰雪融水增加、降水量增加、相对湿度增加和蒸发量减少,是近35 a来那曲地区湖泊面积和数量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气象要素与湖泊面积间的回归方程表明,两者具有显著线性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那曲地区 湖泊动态 气候变化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原理与生态保护修复研究 被引量:127
3
作者 邹长新 王燕 +3 位作者 王文林 徐德琳 林乃峰 李文静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61-967,共7页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原理是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理念和指导思想。从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原理内涵出发,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生态保护修复进行初步探讨,并从生态系统完整性、生态系统健康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等方面进行阐述。结合我国生态环境现状、...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原理是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理念和指导思想。从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原理内涵出发,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生态保护修复进行初步探讨,并从生态系统完整性、生态系统健康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等方面进行阐述。结合我国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系统特征和生态保护修复的战略需求,总结了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生态保护修复的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状况调查与评估、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成效巩固、退化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格局优化、生态移民与产业升级的有序推动、生态保护与修复典型示范以及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建设7个方面。同时,对目前我国在陕西、河北、甘肃、江西、青海等省开展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区情况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 生态保护修复 原理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识别生态保护红线边界的方法——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 被引量:48
4
作者 王丽霞 邹长新 +4 位作者 王燕 林乃峰 吴丹 姜宏 徐德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6176-6185,共10页
生态保护红线是中国生态保护的一项重要创新,已被列为国家监管生态环境的重要政策。国家环境保护部于2015年发布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确定了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方法,但是在识别生态保护红线边界时还存在一些技术难点。针对... 生态保护红线是中国生态保护的一项重要创新,已被列为国家监管生态环境的重要政策。国家环境保护部于2015年发布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确定了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方法,但是在识别生态保护红线边界时还存在一些技术难点。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探索了生态保护红线边界的优化方法。提出了生态保护红线边界优化遵循基本原则。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阐明了如何利用Arc GIS软件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技术流程,包括评价各类生态功能区和敏感区,识别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准确定位生态红线边界3个主要步骤。最后通过对比优化前后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阐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环境保护 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安全 生态功能区 生态敏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高寒河谷流动沙地适生植物种筛选和恢复效果 被引量:29
5
作者 沈渭寿 李海东 +5 位作者 林乃峰 张涛 袁磊 孙明 孙俊 纪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5609-5618,共10页
通过4a的人工模拟飞播试验研究(2008—2011年),观测了北方优良沙生植物种和西藏乡土沙生植物种在雅鲁藏布江中游高寒河谷流动沙地上的出苗、保存、生长和繁殖情况,筛选和确定了西藏高寒流动沙地人工模拟飞播的适生植物种。结果表明:籽... 通过4a的人工模拟飞播试验研究(2008—2011年),观测了北方优良沙生植物种和西藏乡土沙生植物种在雅鲁藏布江中游高寒河谷流动沙地上的出苗、保存、生长和繁殖情况,筛选和确定了西藏高寒流动沙地人工模拟飞播的适生植物种。结果表明:籽蒿、花棒、沙拐枣、杨柴和砂生槐在高寒河谷流动沙地的适应性较好。籽蒿在播后第2年便有花序和种子出现,花棒和沙拐枣在第3年开花结实,籽蒿、花棒和沙拐枣均能完成生活史。籽蒿的再繁殖能力较弱,花棒和沙拐枣的再繁殖能力较强。不同类型沙丘的形态特征对人工模拟飞播效果影响较大,最适宜型(第Ⅰ类)流动沙地的人工模拟飞播效果最好,植被盖度达35%;较适宜型(第Ⅱ类)流动沙地的效果较好,植被盖度达30%;不适宜型(第Ⅲ类)流动沙地的效果最差,植被盖度尚不足10%;基本适宜型(第Ⅳ类)流动沙地的效果较差,但采用沿等高线人工脚踩回头撒播法,植被盖度可达20%。不同沙丘部位的人工模拟飞播效果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沙地 植被恢复 物种选择 试验研究 西藏高寒河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及其生态资产变化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王燕 高吉喜 +5 位作者 邹长新 王丽霞 吴丹 徐德琳 徐梦佳 林乃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369-2376,共8页
运用3S技术,基于2000、2010年遥感、气象数据和统计数据等,通过模型评估及处理,确定了淄博市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在对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的基础上,评估了生态保护红线生态资产价值及变化状况.结果表明:淄博市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为1132.26km... 运用3S技术,基于2000、2010年遥感、气象数据和统计数据等,通过模型评估及处理,确定了淄博市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在对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的基础上,评估了生态保护红线生态资产价值及变化状况.结果表明:淄博市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为1132.26km^2,占全市面积的18.98%,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地区;2000~2010年,生态保护红线内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以林地为主,其面积占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的52.91%(2000年)、54.65%(2010年),林地、湿地、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均有所增加,农田、草地和水域面积有所减少;10年间,生态保护红线生态资产价值减少2313.18万元,减少率为3.60%,表明该区生态保护需要进一步加强,生态服务功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资产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态安全研究进展:评估模型与管理措施 被引量:45
7
作者 张琨 林乃峰 +2 位作者 徐德琳 于丹丹 邹长新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57-1063,共7页
生态安全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近年来学术界和管理者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综合相关领域的最新成果,对中国生态安全评估模型和管理措施的动态及趋势进行评述。在生态安全评估模型方面,介绍了压力-状态-... 生态安全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近年来学术界和管理者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综合相关领域的最新成果,对中国生态安全评估模型和管理措施的动态及趋势进行评述。在生态安全评估模型方面,介绍了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生态足迹模型、景观生态学模型、生态系统服务模型等在不同尺度生态安全评估中的应用,以及生态安全预警的主要研究进展。在生态安全管理措施方面,以国家生态安全保障为目标,系统梳理了中国的生态安全保障政策,同时从生态恢复工程、生态保护红线和保护区巡查3个方面介绍了生态环境治理措施。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未来生态安全研究与管理进行展望,提出生态安全研究应在评估单元的空间匹配以及评估的时间动态性方面加以深化和拓展。生态安全管理应注重防控潜在风险,融合新兴技术,实施以生态功能为导向的综合管理。研究可为我国生态安全的研究与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评估模型 生态环境管理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源区高寒草地退化光谱响应变化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刘波 沈渭寿 +2 位作者 李儒 杨兆平 林乃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98-1602,共5页
雅鲁藏布江源区的草地退化监测研究对于揭示全球变化影响下的区域生态系统响应特征、探讨其驱动因子及评价西藏高寒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荒漠等不同类型和不同退化程度草地的地面实测数据,对雅鲁藏布江... 雅鲁藏布江源区的草地退化监测研究对于揭示全球变化影响下的区域生态系统响应特征、探讨其驱动因子及评价西藏高寒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荒漠等不同类型和不同退化程度草地的地面实测数据,对雅鲁藏布江源区高寒草地的典型植物光谱特征和草地退化过程中的光谱响应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作为高寒沼泽草甸、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高寒灌丛等类型的典型优势种藏北嵩草、小嵩草、紫花针茅和金露梅具有明显的光谱特征差异,主要体现在红边位置、红边形状、红谷和纤维素吸收波段处,与植物的生长形态和枯叶鞘固有特性密切相关。在草地退化过程中,光谱反射率整体上持续降低,叶绿素吸收造成的"红谷"特征弱化,近红外水分吸收谷变弱,土壤背景光谱特征渐渐凸显。通过对比常见的植被指数,发现那些能够充分描述植物红边或者叶绿素吸收特征的指数具有更高的可分性,表明可能对草地退化具有更好的表征能力,为西藏高寒草地退化遥感监测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分析 高寒草地 雅鲁藏布江 光谱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划分与保护 被引量:78
9
作者 燕守广 林乃峰 沈渭寿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4-299,共6页
生态红线是我国近年来提出的全新概念,也是环境保护转变思路和积极创新的重要成果,生态红线的划定与保护是实现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一步。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是在对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评估和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估的基础上,以自然生态系统的... 生态红线是我国近年来提出的全新概念,也是环境保护转变思路和积极创新的重要成果,生态红线的划定与保护是实现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一步。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是在对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评估和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估的基础上,以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一致性和生态空间的连续性为基准,通过分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性划分的。全省共划分为15类生态红线区域,分为两级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红线 生态系统管理 生态安全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a雅鲁藏布江流域高寒湿地动态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6
10
作者 刘冬 王涛 +2 位作者 沈渭寿 林乃峰 邹长新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3-251,共9页
利用1980、1990、2000和2010年4期Landsat、环境一号卫星遥感影像提取雅鲁藏布江(以下简称"雅江")流域湿地面积动态变化信息,并结合实地调查和近30 a气象、水文、积雪数据研究湿地动态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201... 利用1980、1990、2000和2010年4期Landsat、环境一号卫星遥感影像提取雅鲁藏布江(以下简称"雅江")流域湿地面积动态变化信息,并结合实地调查和近30 a气象、水文、积雪数据研究湿地动态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2010年雅江流域高寒湿地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3.73%,其中以沼泽湿地面积最大(59.46%),其次为河流(30.19%)、湖泊(10.13%)和人工湿地(0.23%);近30 a间雅江流域湖泊湿地和河流湿地面积总体上呈增加趋势,而沼泽湿地面积呈降低趋势;近30 a来雅江流域年均温、年均最高温和年均最低温均呈显著增加趋势,降水量波动较大,呈轻微增加趋势但不显著,平均相对湿度呈不显著下降趋势。年均气温和年均最高气温这2个因素与雅江流域湖泊面积变化相关性显著,河流湿地面积、雅江5大支流干流河长的增长分别与年均温、年均最高温、年均最低温相关性显著,沼泽湿地面积与该区域气温以及平均相对湿度相关性显著,开发大坝、水库等国家建设战略是雅江流域人工湿地面积增加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湿地 雅鲁藏布江 气候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生态保护理念在生态保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丽霞 邹长新 +1 位作者 王燕 林乃峰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65-871,共7页
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催生了一系列生态保护理论。总结了系统生态学保护、景观生态学保护、可持续发展保护和生态安全/风险保护4大类生态保护理念的核心思想及特点。结合4大理念在生态环境保护实践中的应用,进一步阐明相关生态保护理... 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催生了一系列生态保护理论。总结了系统生态学保护、景观生态学保护、可持续发展保护和生态安全/风险保护4大类生态保护理念的核心思想及特点。结合4大理念在生态环境保护实践中的应用,进一步阐明相关生态保护理念的内涵以及这些生态理念对生态保护方式、生态评价方法和国家保护政策的影响。基于生态安全/风险理念,面对我国生态环境总体脆弱、生态安全形势严峻的现实,中国生态学家进一步提出了生态保护红线理论,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和性质不改变,是构筑我国生态安全格局的有效手段。最后,总结了现代生态保护理念发展的共同趋势,即现代生态保护理念不仅是一种理念,而且伴随有一套可操作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理念 生态系统保护 景观生态学 生态风险 生态安全 生态保护红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高原气候变化及其差异性 被引量:51
12
作者 杨春艳 沈渭寿 林乃峰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0-298,共9页
利用西藏高原38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逐月气象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及CIS空间插值方法,研究了近50 a来西藏及各分区气象要素的时空演变规律,揭示了西藏不同区域气候变化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近50a来,西藏总体呈现出日照略增、... 利用西藏高原38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逐月气象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及CIS空间插值方法,研究了近50 a来西藏及各分区气象要素的时空演变规律,揭示了西藏不同区域气候变化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近50a来,西藏总体呈现出日照略增、温度升高、降水增加、风速减小、平均相对湿度略有上升趋势,年平均日照时数倾向率3.04 h/10 a,年平均气温倾向率0.58℃/10 a,多年平均降水量倾向率12.5 mm/10 a,年平均风速倾向率-0.13 m·s^(-1)·(10 a)^(-1)、年平均相对湿度倾向率0.1%/10a。根据地貌分区的各区域气象要素分布及变化程度差异较大,藏北高原区日照时数最长,但呈减少趋势,藏东高山深谷区日照时数最短,增加趋势明显;藏南山原湖盆谷地区年平均气温最高,升温幅度较小,藏北高原区年平均气温最低,升温幅度最大;藏东高山深谷区年平均降水量最多,藏北高原区最少,藏南山原湖盆谷地区降水量增加较明显;藏北高原区平均风速最大,藏东高山深谷区最小,所有区域平均风速均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喜马拉雅高山区、藏东高山深谷区相对湿度较大,藏北高原区、藏南山原湖盆谷地区较小,西藏各区平均湿度均有所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日照时数 气温 降水 风速 相对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源涵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状况变化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吴丹 邹长新 +1 位作者 高吉喜 林乃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4-179,共6页
水源涵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对于保护中国大江大河源头区及水源补给区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生态系统状况指数为指标,通过生态系统组成与结构、生态系统生产能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析了2000-2010年中国水源涵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状... 水源涵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对于保护中国大江大河源头区及水源补给区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生态系统状况指数为指标,通过生态系统组成与结构、生态系统生产能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析了2000-2010年中国水源涵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状况变化态势。结果表明水源涵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以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为主。2000-2010年,三江源区和若尔盖区生态系统状况整体表现为好转,甘南区、祁连山区和南岭山地区生态系统状况整体表现为基本稳定大小兴安岭区、长白山区和阿尔泰山地区生态系统状况整体表现为轻度退化。大小兴安岭区退化面积占该区面积的比例最大,为42.54%;三江源区和祁连山区退化面积比例较小,分别为6.26%和6.93%。大小兴安岭区、长白山区和南岭山地区以轻度和中度退化为主,阿尔泰山地区以中度和重度退化为主,甘南区以轻度退化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生态功能区 水源涵养 生态系统状况指数 退化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2-2010年西藏草地生长季NDVI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21
14
作者 王涛 沈渭寿 +1 位作者 欧阳琰 林乃峰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6-51,共6页
利用NDVI数据结合GIS技术,定量分析了西藏草地1982—2010年生长季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藏草地生长季较短,全年仅4个月。研究期内,西藏草地生长季NDVI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仅为0.009·(10 a)^(-1),累计增长率为15.24%;西... 利用NDVI数据结合GIS技术,定量分析了西藏草地1982—2010年生长季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藏草地生长季较短,全年仅4个月。研究期内,西藏草地生长季NDVI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仅为0.009·(10 a)^(-1),累计增长率为15.24%;西藏草地生长季NDVI在空间上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其高值区位于东北部的那曲-昌都一线。与1982年相比,2010年西藏草地生长季NDVI升高的面积占草地总面积的71.77%,其中位于西藏南部的东喜马拉雅山南翼地区增幅最为显著;而降幅则以雅鲁藏布江中下游部分地区最为显著。因此,近30年间,人类对该地区草地植被覆盖尚未造成破坏性影响。中部地区气候条件逐渐向不利于植被生长方向转变,西藏中北部和西北地区植被则是响应气候变化的敏感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草地 生长季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保护红线的内涵辨析与统筹推进建议 被引量:27
15
作者 邹长新 徐梦佳 +1 位作者 林乃峰 徐德琳 《环境保护》 CSSCI 2015年第24期54-57,共4页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永久保护,是新时期背景下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研究通过对环保部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与其他要素红线进行概念分析,理顺各类型红线间的关系,提出下阶段生态保护红线划...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永久保护,是新时期背景下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研究通过对环保部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与其他要素红线进行概念分析,理顺各类型红线间的关系,提出下阶段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中可采用的管理思路和方法,以期为实现生态保护红线最终落地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红线 要素红线 生态敏感区/脆弱区 海洋生态红线 耕地保护红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典型生态脆弱区生态修复和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徐梦佳 刘冬 +1 位作者 葛峰 林乃峰 《环境保护》 CSSCI 2017年第16期50-53,共4页
全国八大生态脆弱区中半数都分布在长江经济带范围内,近20年的快速城镇化进程忽视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协调性,导致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更加退化、生态服务功能下降。本文分析了长江经济带4个典型生态脆弱区生态退化问题以及生... 全国八大生态脆弱区中半数都分布在长江经济带范围内,近20年的快速城镇化进程忽视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协调性,导致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更加退化、生态服务功能下降。本文分析了长江经济带4个典型生态脆弱区生态退化问题以及生态修复和保护的现状,并提出了对策建议。针对长江经济带不同脆弱区特征,要因地制宜,分别制定生态恢复的基本措施和技术对策;有序实施生态修复保护工程,促进生态系统整体治理;落实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监督管理机制,强化后续监管;支持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修复技术研究,推进科技创新引领;加快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立法工作,构建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和保护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生态脆弱区 水土流失 湿地退化 水污染防治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青浦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评价 被引量:12
17
作者 游广永 邹长新 +2 位作者 刘冬 林乃峰 沈渭寿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406-409,共4页
生态承载力评价对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上海市青浦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农产品、水资源、经济发展等要素进行分析,结合复合生态系统生态承载力模型,对其可承载的人口数量及其增长速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青浦区人口数... 生态承载力评价对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上海市青浦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农产品、水资源、经济发展等要素进行分析,结合复合生态系统生态承载力模型,对其可承载的人口数量及其增长速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青浦区人口数量与资源现状相匹配,生态压力低于上海市平均水平;但近年来,青浦区人口增速与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不协调,生态压力相对增速大于生态弹力,需采取措施以保持区域复合生态系统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生态系统 生态承载力 上海青浦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达茂旗萤石矿区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与复合污染评价 被引量:7
18
作者 司万童 李海东 +5 位作者 林乃峰 白淑英 王涛 金行 沈渭寿 朱晓东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4-409,共6页
针对内蒙古达茂旗萤石矿开采导致的矿区土壤污染问题,选择采矿场、采石场、排土场、尾矿场内外和矿区周边草场等典型场地作为研究样地,采集土壤样品并测定Cd、Hg、As、Cu、Pb、Cr、Zn和Ni这8种重金属含量。利用土壤污染因子、内梅罗指... 针对内蒙古达茂旗萤石矿开采导致的矿区土壤污染问题,选择采矿场、采石场、排土场、尾矿场内外和矿区周边草场等典型场地作为研究样地,采集土壤样品并测定Cd、Hg、As、Cu、Pb、Cr、Zn和Ni这8种重金属含量。利用土壤污染因子、内梅罗指数、土壤污染负荷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对土壤污染程度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达茂旗矿区各场地土壤中Cu、Cd、Zn和As均不同程度地超过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3级标准。单一元素污染程度以Cd最严重,在各类场地中分布最广。主要的污染风险集中在尾矿场内外和排土场附近,以Cd、As和Hg最突出,其中尾矿场属于重点防控区。整体而言,达茂旗萤石矿区土壤污染范围相对集中,对周边居民活动区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内梅罗指数 污染负荷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宏观结构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吴丹 邹长新 +1 位作者 林乃峰 徐德琳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99-503,共5页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根据2000、2010和2015年3期生态系统宏观结构数据,通过生态系统转类途径和幅度与生态系统类型变化动态度分析评价了研究区近15 a来生态系统宏观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5年,森林、农田、草...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根据2000、2010和2015年3期生态系统宏观结构数据,通过生态系统转类途径和幅度与生态系统类型变化动态度分析评价了研究区近15 a来生态系统宏观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5年,森林、农田、草地、聚落、水体与湿地、荒漠及其他生态系统面积分别占该区总面积的45.96%、30.31%、16.58%、3.29%、3.06%和0.80%。在2000—2010和2010—2015年2个时段内,农田生态系统面积持续减少,聚落生态系统面积持续增加,且2010—2015年综合生态系统的变化动态度高于2000—2010年,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用地扩张和国家战略实施是引起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转移矩阵 动态度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墨资源的保护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建议 被引量:9
20
作者 游广永 邹长新 +5 位作者 刘冬 林乃峰 徐德琳 吴丹 徐梦佳 沈渭寿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421-423,共3页
石墨是重要战略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石墨资源储量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国内石墨开采加工方式粗放,行业低端无序,带来众多生态环境问题,影响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本文对石墨资源赋存状况与主要石墨提纯... 石墨是重要战略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石墨资源储量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国内石墨开采加工方式粗放,行业低端无序,带来众多生态环境问题,影响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本文对石墨资源赋存状况与主要石墨提纯方法进行总结,并从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提出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资源开发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