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量与地方的耦合关系探究
1
作者 叶超 杨馥端 严明晖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1,共10页
数字化时代,网络流量已经深刻地改变了生产与生活,也给地方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重点关注流量与地方的耦合关系问题。本文聚焦流量与地方的关系问题,总结流量影响地方发展的态势,深入分析流量对地方在空... 数字化时代,网络流量已经深刻地改变了生产与生活,也给地方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重点关注流量与地方的耦合关系问题。本文聚焦流量与地方的关系问题,总结流量影响地方发展的态势,深入分析流量对地方在空间、情感、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重构,建构流量与地方发展的关系图式,划分了流量与地方强耦合、弱耦合和解耦3种类型,并延伸探讨了新的地方性生成与地方治理问题。地理学需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流量与地方的互塑互构过程与机理,实现地方理论的创新,并服务治理现代化的国家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 流量经济 治理 新质生产力 社会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韧性通径——建构逻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伯华 龙翔宇 +1 位作者 杨馥端 窦银娣 《中外建筑》 2024年第8期22-26,共5页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面临着内外多元扰动的冲击,转型发展的过程受阻。立足于韧性理论的科学内涵和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系统特征,辨析构建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韧性通径,探索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韧性通径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 传统村落 人居环境 韧性 建构逻辑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建设促进共同富裕: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7
3
作者 李伯华 杨馥端 +3 位作者 易韵 张浩 刘兴月 窦银娣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1-10,共10页
新时期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需要着力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矛盾。传统村落作为中国现代化征程上不可或缺的乡村地理单元,实现传统村落共同富裕已成为新时期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基于此,以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建设与共... 新时期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需要着力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矛盾。传统村落作为中国现代化征程上不可或缺的乡村地理单元,实现传统村落共同富裕已成为新时期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基于此,以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建设与共同富裕目标有机结合为起点,以“解析概念内涵—阐释内在机理—剖析现实困境—构建优化路径”为脉络,将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建设置于共同富裕的新时代背景,解析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及新时期共同富裕的概念与内涵,阐释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建设与共同富裕的相互作用机理,剖析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建设促进共同富裕的现实困境,进而构建促进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共同富裕的优化路径,为新时期着力加强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综合研究、切实助力共同富裕战略目标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 内在逻辑 现实困境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旅游资源数字化保护:理论认知与技术路径 被引量:44
4
作者 李伯华 谭红日 +2 位作者 杨馥端 刘兴月 陈新新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5-141,256,共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红色旅游发展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如何保护与利用红色旅游资源成为当前亟需探索的科学问题。结合信息空间理论,深入探究了红色旅游资源数字化保护的技术路径。结果表明:红色旅游资源数字化本质上是以数字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红色旅游发展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如何保护与利用红色旅游资源成为当前亟需探索的科学问题。结合信息空间理论,深入探究了红色旅游资源数字化保护的技术路径。结果表明:红色旅游资源数字化本质上是以数字形式保护并加以利用的知识转化过程,以此构建了红色旅游资源采集与保存、展示与传播、修复与传承、监测与管理的数字化保护路径。研究结果丰富了红色旅游资源数字化保护的理论支撑与架构体系,可为我国红色旅游资源数字化保护提供基础理论与技术范式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旅游资源 数字化 理论认知 技术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村落人居环境体检及其修复路径——以湖南4个典型传统村落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李伯华 龙翔宇 +1 位作者 窦银娣 杨馥端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5-186,共12页
文章立足于韧性理论的科学内涵及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系统特征,从景观秩序稳定、地域功能多元、营建主体适应3个方面,构建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体检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函数,并据此对湖南省4个典型传统村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4个典... 文章立足于韧性理论的科学内涵及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系统特征,从景观秩序稳定、地域功能多元、营建主体适应3个方面,构建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体检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函数,并据此对湖南省4个典型传统村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4个典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体检结果整体发展状态较好,且内部差异明显。②3项准则层中,表征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延续发展基础的景观秩序稳定层评价结果较好,而表征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自身优势属性、促进系统转型适应的地域功能多元层和营建主体适应层评价结果差异较大。③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系统问题集中在多元主体权力失衡和文化基因传承无路2个方面。最后,依据体检评价结果,从加强社区增权和实施文化补偿2个方面探索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差异化修复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理论 传统村落 人居环境体检 修复路径 评价指标体系 乡村振兴
原文传递
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理论认知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85
6
作者 李伯华 杨馥端 窦银娣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07-1421,共15页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村落人居环境面临着严重的人地关系危机,对其进行有机更新显得尤为重要。立足于有机更新的科学内涵及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系统的演变特征,辨析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的理论认知,进而构建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村落人居环境面临着严重的人地关系危机,对其进行有机更新显得尤为重要。立足于有机更新的科学内涵及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系统的演变特征,辨析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的理论认知,进而构建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的路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系统的问题困境归类为物质空间、文化空间与社会空间,提出以三生空间为空间载体、景观基因为文化核心、社会场域为基础脉络的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理论认知。②以更新优化物质空间、文化空间与社会空间为着力点,构建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物质-文化-社会”三维路径机制,包括物质空间更新:主导功能优化与三生空间重塑;文化空间更新:隐性基因修复与显性基因修补;社会空间更新:关系网络织补与社会秩序重构。以实现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建立“多维度优化-多目标统筹”的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理论与路径,以期为中国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提供科学参考与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更新 传统村落 人居环境 理论认知 实践路径
原文传递
催化视角下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共同富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以湖南省板梁村为例 被引量:32
7
作者 杨馥端 窦银娣 +3 位作者 易韵 刘兴月 李伯华 刘沛林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7-374,共18页
传统村落是特殊的乡村地域单元,更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薄弱之地,如何促进传统村落实现共同富裕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科学问题。运用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及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借鉴催化反应动力学原理与城市催化剂理论,结合旅游驱动型传... 传统村落是特殊的乡村地域单元,更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薄弱之地,如何促进传统村落实现共同富裕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科学问题。运用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及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借鉴催化反应动力学原理与城市催化剂理论,结合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发展现实背景,构建了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共同富裕催化机制,并以湖南省板梁村为例,探究了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共同富裕发展路径。研究显示:(1)将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系统视为催化载体,构建了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要素注入—载体吸附—效能释放”共同富裕催化机制。(2)载体通过吸附活性要素形成催化剂并释放环境清洁卫生与生态旅游持续、空间规划综合布局与空间联动多功能化、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关系网络织补与利益权力协调等催化效能,促进板梁村达成生态持续、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社会和谐与制度完善五维度目标,从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研究充实了共同富裕的基本逻辑与发展路径,试图为中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战略目标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传统村落 人居环境 旅游驱动 催化机制 发展路径
原文传递
符号消费与场域转换:传统村落文化空间演变与重构 被引量:29
8
作者 杨馥端 窦银娣 +2 位作者 李伯华 刘兴月 刘沛林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172-2190,共19页
在城乡要素流动、旅游产业转型以及符号消费转向的综合作用下,传统村落文化空间逐渐面临异化和解体困境。作为承载中华优秀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和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的重要抓手,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必... 在城乡要素流动、旅游产业转型以及符号消费转向的综合作用下,传统村落文化空间逐渐面临异化和解体困境。作为承载中华优秀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和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的重要抓手,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核心议题。基于此,以三元空间辩证法为根基,结合符号消费与场域理论,构建传统村落“文化空间架构演变逻辑解构-重构路径探析”研究框架,并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捞车村为例,通过解构捞车村文化空间在旅游场域转换与符号消费语境下的生产演变逻辑,深入剖析捞车村文化空间异化的外显表征和内隐动因,以此提出文化空间重构再生路径。结果显示:①物质文化空间:呈现多元文化嵌套的符号拼贴现象,多元行动者通过同质化和异变化符号生产营造了传统性与现代性混杂的符号化物质文化空间;②制度文化空间:形成传统治理制度和现代新型制度并置格局,地方政府等根本力量、旅游公司等推动力量、乡风民俗等附加力量促使制度文化空间的契约化;③精神文化空间:面临心理、文化和社会的三维分化与隔离,多群体共同实践、多重话语建构、主客凝视互动等导致精神文化空间逐渐脱域化;④文化空间重构:根据捞车村文化空间异变的外显表征和内隐动因,从优化空间秩序和重塑符号景观两个维度重构文化空间。本文旨在从理论和实践中优化传统村落文化空间转型发展路径,进而为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战略提供动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城乡融合 文化空间生产 场域转换 符号消费 捞车村
原文传递
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的基本逻辑:一个分析框架 被引量:16
9
作者 李伯华 刘兴月 +1 位作者 杨馥端 窦银娣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356-2369,共14页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背景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发展问题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论文基于有机更新理论,从更新目标、对象、主体、空间、时序和方式等角度,系统梳理了传统村落有机更新的基本逻辑。研究认为:①有机更新目标是致力于解...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背景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发展问题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论文基于有机更新理论,从更新目标、对象、主体、空间、时序和方式等角度,系统梳理了传统村落有机更新的基本逻辑。研究认为:①有机更新目标是致力于解决功能需求与秩序保护之间的矛盾,促进局部和整体、当前和未来、功能需求和文化传承的辩证统一;②有机更新对象即有机秩序和传统功能,其中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是有机秩序修复的关键落脚点,点域功能和面域功能是传统功能转型的重要发力点;③有机更新主体是利益相关者构成的更新共同体,主要包括村民、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等;④有机更新空间是基于更新重点不同而形成的圈层式空间结构;⑤有机更新时序遵循着远期的更新干预强度循环规律,近期的串并联渐进式更新流程;⑥有机更新方式强调了从精准判定、精准修复和精准施策等3个步骤出发,构建具体实施路径。论文进一步从“战略目标层—实体认知层—有机策略层”视角,构建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的分析框架,为中国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更新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人居环境 有机更新 基本逻辑 分析框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