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竹叶菜中的核苷类化学成分 被引量:40
1
作者 杨顺丽 刘锡葵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4期196-198,共3页
目的 :为了开发利用竹叶菜资源 ,对竹叶菜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方法 :运用硅胶柱层析法分离其化学成分 ,用UV、IR、NMR、MS及X晶体衍射的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3个核苷类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胸腺嘧啶脱氧核... 目的 :为了开发利用竹叶菜资源 ,对竹叶菜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方法 :运用硅胶柱层析法分离其化学成分 ,用UV、IR、NMR、MS及X晶体衍射的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3个核苷类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 (Ⅰ ) ,腺嘌呤核苷 (Ⅱ ) ,2′ 脱氧腺苷 (Ⅲ )。结论 :首次对竹叶菜的核苷类化学成分进行了报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叶菜 核苷类 化学成分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 腺嘌呤核苷 2′-脱氧腺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花盾叶薯蓣中的甾体成分 被引量:4
2
作者 杨顺丽 马银海 刘锡葵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5-149,共5页
目的 研究小花盾叶薯蓣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正相和反相硅胶柱色谱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用IR,NMR,MS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 11个甾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去酰百合皂苷(deacylbrownioside,I)、薯蓣皂苷元... 目的 研究小花盾叶薯蓣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正相和反相硅胶柱色谱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用IR,NMR,MS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 11个甾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去酰百合皂苷(deacylbrownioside,I)、薯蓣皂苷元 双葡糖苷 (diosgenin diglucoside,II)、前薯蓣皂苷A(prosapogeninAofdioscin,III)、薯蓣皂苷(dioscin,IV)、三角薯蓣皂苷宁(deltonin,V)、三角薯蓣皂苷(deltoside,VI)、甲基三角薯蓣皂苷 (methyldeltoside,VII)、薯蓣皂苷元 3 O β D 吡喃葡糖基 (1→3) β D 吡喃葡糖基 (1→4) [α L 吡喃鼠李糖基 (1→2) ] β D 吡喃葡糖苷 {diosgenin3 O β D glucopyranosyl (1→3) β D glucopyranosyl ( 1→4 ) [α L rhamnopyranosyl ( 1→2) ] β D glucopyranoside,VIII}、小花盾叶薯蓣苷(parvifloside,IX)、甲基小花盾叶薯蓣苷 (methylparvifloside,X)、薯蓣皂苷元(diosgenin,XI)、以及β 谷甾醇(β sitosterol)和豆甾醇(stigmasterol)的混合物。结论 化合物X为一新化合物,VII与X分别为VI和IX的甲醚衍生物,可能为分离过程中所产生。I系首次从薯蓣属植物中分离得到,II和IV均为首次从小花盾叶薯蓣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盾叶薯蓣 甲基小花盾叶薯蓣苷 甾体皂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菊叶薯蓣中甾体皂苷成分 被引量:2
3
作者 杨顺丽 刘锡葵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213-1215,共3页
关键词 菊叶薯蓣 栽培 生物产量 引种 含量 引进 成分 甾体皂苷 薯蓣皂苷元 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对策 被引量:4
4
作者 杨顺丽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年第6期62-63,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防治及护理。方法治疗采用全身药物治疗、局部治疗及饮食治疗,护理工作中要及时观察消化道出血情况,加强护理措施。结果89例急性脑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死亡25例。结论及时发现病情,进行有...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防治及护理。方法治疗采用全身药物治疗、局部治疗及饮食治疗,护理工作中要及时观察消化道出血情况,加强护理措施。结果89例急性脑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死亡25例。结论及时发现病情,进行有效的治疗,加强护理措施是急性脑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重要防治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消化道出血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2
5
作者 杨顺丽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0年第22期191-191,共1页
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普遍存在的,十分严重的问题,本文总结了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同时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剖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就预防及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提出了对策,对于在最大范围内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具有重要的现... 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普遍存在的,十分严重的问题,本文总结了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同时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剖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就预防及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提出了对策,对于在最大范围内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计信息 失真 原因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习护士在护理记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6
作者 杨顺丽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年第10期F0004-F0004,共1页
关键词 实习护士 护理记录 原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企业会计工作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分析
7
作者 杨顺丽 《河北企业》 2010年第7期49-49,共1页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或称保守主义。它是针对经营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要求财务人员在会计处理中保持小心谨慎的态度。实践证明,运用谨慎性原则,可以大大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由此,笔者拟对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谈点看法。
关键词 企业 会计工作 谨慎性原则 应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及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的改进和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杨顺丽 杨枝中 +2 位作者 李龙 彭晓丽 梅双喜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41-45,共5页
目的改进白及薄层鉴别方法和建立白及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方法。方法采用甲醇超声提取制备供试品溶液,以三氯甲烷-甲醇-水(6∶0.5∶0.05)为展开剂,1%香草醛硫酸乙醇液为显色剂;采用HPLC法,以Thermo Acclaim 120 C18(4.6... 目的改进白及薄层鉴别方法和建立白及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方法。方法采用甲醇超声提取制备供试品溶液,以三氯甲烷-甲醇-水(6∶0.5∶0.05)为展开剂,1%香草醛硫酸乙醇液为显色剂;采用HPLC法,以Thermo Acclaim 120 C18(4.6mm×250mm,5μm)为色谱柱,乙腈和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m L/min,检测波长为270nm,柱温为25℃;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评价系统进行相似度分析。结果采用改进后的方法进行白及薄层鉴别,色谱分离效果理想,斑点清晰;建立了白及药材HPLC指纹图谱,确定11个共有峰,不同批次白及特征图谱相似度均在0.95以上。结论该方法简单、可靠,可用于白及药材的鉴别和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薄层色谱 HPLC指纹图谱 相似度分析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嗉子叶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字刚 杨顺丽 +3 位作者 何雷 崔涛 王京昆 丁中涛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6期443-446,共4页
对鸡嗉子叶(Dendrobenthamia capitata(Wall.)Hutch.)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运用现代波谱技术和标准品对照的方法鉴定了其结构,包括8个黄酮类化合物: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itin,1);kaempferol-3-O-β-D-Galactop... 对鸡嗉子叶(Dendrobenthamia capitata(Wall.)Hutch.)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运用现代波谱技术和标准品对照的方法鉴定了其结构,包括8个黄酮类化合物: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itin,1);kaempferol-3-O-β-D-Galactopyranoside(2);astragalin(3);杨梅素(myricetin,4);槲皮苷(quercitrin,5);金丝桃苷(hyperin,6);epigallocatehin(7);异槲皮苷(isoquercitrin,8);2个三萜类化合物:熊果酸(ursolic acid,9);2α,3β-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10);2个甾体类化合物:β-谷甾醇(β-sitosterol,11);胡萝卜苷(daucosterol,12).其中化合物2,3,4,5,6,7,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嗉子 化学成分 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叶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崔涛 杨和金 +4 位作者 吕素珍 杨新义 杨顺丽 梅双喜 李晋玉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4-17,共4页
目的:研究金叶子(Craibiodendron yunnanese W.W.Smith)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65%乙醇提取,大孔吸附树脂和硅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金叶子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儿茶素(catechin)(... 目的:研究金叶子(Craibiodendron yunnanese W.W.Smith)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65%乙醇提取,大孔吸附树脂和硅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金叶子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儿茶素(catechin)(1),3,3’,4’,5,6,7,8-heptahydroxyflavan(2),十五碳酸(3),槲皮素(quercetin)(4),乌苏酸(3β-hydroxyurs-12-en-28-oic-acid)(5),棕榈酸(palmitic acid)(6),Benzoicacid,4-[2-(4-methoxyphenoxy)ethyl(]7)。结论:化合物1,2,3,5,7为首次从该种植物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叶子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测定附杞固本膏中单酯型生物碱的含量
11
作者 刘佳 梅双喜 +1 位作者 杨顺丽 冯莉萍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26-29,共4页
目的建立附杞固本膏中单酯型生物碱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Waters XTerra RP18 5mm(4.6mm×250mm);柱温30℃;流动相:以乙腈-四氢呋喃(25∶15)为流动相A,以0.1mol/L醋酸铵溶液(每1000m L含冰醋酸0.5m L)为流动相B,... 目的建立附杞固本膏中单酯型生物碱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Waters XTerra RP18 5mm(4.6mm×250mm);柱温30℃;流动相:以乙腈-四氢呋喃(25∶15)为流动相A,以0.1mol/L醋酸铵溶液(每1000m L含冰醋酸0.5m L)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m L/min;检测波长为235nm。结果经方法学验证表明,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和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分别在0.045-1.800μg、0.0425-1.7000μg、0.0442-1.7680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均符合要求,本测定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9%、99.22%、101.12%,RSD为1.72%、1.75%、2.32%(n=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无干扰,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酯型生物碱 苯甲酰中乌头原碱 苯甲酰乌头原碱 苯甲酰次乌头原碱 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GC法检测灯台叶提取物中的乙酸乙酯残留物
12
作者 何雷 杨顺丽 +1 位作者 崔涛 王京昆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9年第10期57-58,共2页
目的: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对灯台叶提取物中残留的乙酸乙酯进行检测。方法:色谱柱为AglientHP—INNOWAX毛细管柱(30m×0.32mm×0.25μm);柱温:60℃恒定6min;进样口温度:180℃,分流比25:1;检测器温度:250℃;顶空... 目的: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对灯台叶提取物中残留的乙酸乙酯进行检测。方法:色谱柱为AglientHP—INNOWAX毛细管柱(30m×0.32mm×0.25μm);柱温:60℃恒定6min;进样口温度:180℃,分流比25:1;检测器温度:250℃;顶空温度为60℃,顶空时间30min载气为氮气,流速为2.0mL/min。结果:乙酸乙酯残留物在所考察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9),精密度RSD为0.55%;回收率在95.37%~97.97%之间,RSD为0.504%。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度高,可用于检测灯台叶提取物中的乙酸乙酯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台叶提取物 顶空气相色谱法 乙酸乙酯残留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乔木茵芋中的香豆素类化合物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何雷 杨顺丽 +3 位作者 吴德松 崔涛 韦迪 丁中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11-813,共3页
目的:对乔木茵芋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LH-20柱色谱、RP-C18柱色谱等方法分离化学成分,1H,13C-NMR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并采用小鼠二甲苯耳肿胀法检测乔木茵芋总提物的抗炎活性。结果:从中分离鉴定了6个... 目的:对乔木茵芋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LH-20柱色谱、RP-C18柱色谱等方法分离化学成分,1H,13C-NMR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并采用小鼠二甲苯耳肿胀法检测乔木茵芋总提物的抗炎活性。结果:从中分离鉴定了6个香豆素类化合物:伞形花内酯(1),东莨菪内酯(2),东莨菪苷(3),紫花前胡苷元(4),茵芋苷(5),6,7-二甲氧基-香豆素(6);抗炎试验结果显示:乔木茵芋总提物中、高剂量组能明显抑制由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且乔木茵芋在抗炎方面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木茵芋 香豆素 抗炎活性
原文传递
密脉鹅掌柴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被引量:6
14
作者 崔涛 彭玲芳 +2 位作者 夏伟军 杨顺丽 丁中涛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9-92,共4页
对密脉鹅掌柴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Pharmadex LH-20柱色谱、RP-C8柱色谱等方法分离化学成分,应用UV,IR,MS,NMR,2D-NMR等方法进行结构分析,从中分离鉴定了2个新的齐墩果酸型三萜皂苷: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D-... 对密脉鹅掌柴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Pharmadex LH-20柱色谱、RP-C8柱色谱等方法分离化学成分,应用UV,IR,MS,NMR,2D-NMR等方法进行结构分析,从中分离鉴定了2个新的齐墩果酸型三萜皂苷: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D-阿拉伯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基酯苷(1)、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基酯苷(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脉鹅掌柴 五加科 化学成分 三萜皂苷
原文传递
乔木茵芋中黄酮和生物碱类化合物及其镇痛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何雷 杨顺丽 +3 位作者 吴德松 字刚 崔涛 丁中涛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05-709,共5页
对乔木茵芋进行化学成分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LH-20柱色谱、RP-C18柱色谱等方法分离化学成分,1H NMR、13C NMR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从中分离鉴定了5个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1),槲皮苷(2),山奈酚-3,7-葡萄糖苷(3),枸橘苷(4),橙... 对乔木茵芋进行化学成分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LH-20柱色谱、RP-C18柱色谱等方法分离化学成分,1H NMR、13C NMR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从中分离鉴定了5个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1),槲皮苷(2),山奈酚-3,7-葡萄糖苷(3),枸橘苷(4),橙皮苷(5);1个生物碱类化合物:1-甲基-2-苯基-4-喹啉酮(6).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并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和热板法检测乔木茵芋总提取物及乔木茵芋总生物碱提取物的镇痛活性.结果显示乔木茵芋总提物和乔木茵芋总生物碱提取物均可明显抑制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此外乔木茵芋总生物碱提取物还可明显提高小鼠对热刺激的痛阈值,具有较好的镇痛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木茵芋 黄酮 生物碱 镇痛活性
原文传递
密脉鹅掌柴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被引量:8
16
作者 彭玲芳 夏伟军 +2 位作者 崔涛 杨顺丽 王京昆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13-514,520,共3页
对密脉鹅掌柴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RP-C8柱色谱等方法分离化学成分,1H NMR,13CNMR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从中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14-羟甲基-3-氧-口-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1→2)-β-D-吡喃鼠李糖基齐墩果酸苷(1)... 对密脉鹅掌柴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RP-C8柱色谱等方法分离化学成分,1H NMR,13CNMR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从中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14-羟甲基-3-氧-口-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1→2)-β-D-吡喃鼠李糖基齐墩果酸苷(1),绿原酸(2),异绿原酸C(3),莱蓟素(4).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4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脉鹅掌柴 化学成分 新化合物
原文传递
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学科教学融合初探
17
作者 杨顺丽 《人文之友》 2019年第18期241-241,共1页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完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关于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也在日益深入.在此大环境下,从具体学科教学的角度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于提高我国当前的课堂教学质...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完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关于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也在日益深入.在此大环境下,从具体学科教学的角度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于提高我国当前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初中阶段的教育是基础教育重要的一环,这个时期的英语学习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奠定基础.然而,目前我国英语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效果收效低、学生英语综合水平低的现象.因此从初中学段英语教学的角度出发展开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不仅对变革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实践意义,也是推进新课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的实际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初中英语学科 教学融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