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和灸结合针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40例 被引量:13
1
作者 杨阿根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1-92,共2页
目的:观察温和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采用温和灸配合针刺治疗法,温和灸取穴:颧,下关,颊车。对照组40例口服卡马西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提示:温和灸针对三叉神经痛主要病因,以温热驱除寒... 目的:观察温和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采用温和灸配合针刺治疗法,温和灸取穴:颧,下关,颊车。对照组40例口服卡马西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提示:温和灸针对三叉神经痛主要病因,以温热驱除寒邪,针刺采用局部与远端相结合,疏通经络,使之通则不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针灸疗法 经络 下关 颊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脑梗死后半身麻木5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杨阿根 满斌 《河北中医》 2013年第2期233-233,250,共2页
脑梗死后根据病灶部位的不同,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半身麻木。2008-05—2011-12,我们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脑梗死后半身麻木50例,并与常规西医治疗45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关键词 脑梗死 感觉异常 中药疗法 身痛逐瘀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学敏针刺补泻手法量学切入点浅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杨阿根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1年第11期32-34,共3页
通过对比常见针刺补泻手法的特点,探索石学敏院士针刺手法量学研究以研究捻转补泻手法作为突破口的科学性、合理性。
关键词 补泻手法 针刺手法量学 捻转补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药并用治疗腰椎间盘部分摘除术后二便失调1例
4
作者 杨阿根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69-470,共2页
关键词 椎间盘切除术 副作用 手术并发症 中医药疗法 针药并用 二便失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治疗脊髓压迫症体会
5
作者 杨阿根 《天津中医药》 CAS 2003年第1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针刺治疗 脊髓压迫 脊柱病变 脊髓病变 神经根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羚角钩藤汤治疗谵妄综合征1例
6
作者 杨阿根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2年第6期509-509,共1页
1 病例 周某,男,67岁,2011年11月15日诊.左侧肢体全瘫50天.神清,精神可,呼吸平稳,左侧肢体全瘫,语言夸大,不合逻辑,时有躁动易怒,述心中烦热,寐欠安.纳食自胃管注入,二便自控差.舌红绛苔微黄腻,脉弦有力.左侧肢体肌力上肢0级、下肢0... 1 病例 周某,男,67岁,2011年11月15日诊.左侧肢体全瘫50天.神清,精神可,呼吸平稳,左侧肢体全瘫,语言夸大,不合逻辑,时有躁动易怒,述心中烦热,寐欠安.纳食自胃管注入,二便自控差.舌红绛苔微黄腻,脉弦有力.左侧肢体肌力上肢0级、下肢0级.左巴氏征(+).入院时颅脑MR检查示右侧额-颞-顶-基底节脑梗死,病灶部分陈旧伴少许出血,两侧基底节、丘脑及脑干软化灶,脑白质多发脱髓鞘斑,脑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谵妄综合征 羚角钩藤汤 基底节脑梗死 治疗 胃管注入 肢体肌力 MR检查 侧肢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治疗郁证心率变异40例 被引量:6
7
作者 侯庆 杨阿根 石学敏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50-851,共2页
目的:探讨针刺干预郁证患者心率变异的效果。方法:针刺组用调神疏肝法,取穴内关、人中、三阴交等;对照组取穴肝俞、期门、阳陵泉等。结果:针刺可改善心率变异性,良性调整植物神经的均衡性。提示:针刺对郁证患者HRV降低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目的:探讨针刺干预郁证患者心率变异的效果。方法:针刺组用调神疏肝法,取穴内关、人中、三阴交等;对照组取穴肝俞、期门、阳陵泉等。结果:针刺可改善心率变异性,良性调整植物神经的均衡性。提示:针刺对郁证患者HRV降低有明显的改善作用,针刺可良性调整植物神经的均衡性,改善郁证患者植物神经紊乱状态。同时也说明郁证患者肝气郁结日久,可导致母病及子,损害心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并发症 心律失常/针灸疗法 内关 人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持续性躯体疼痛障碍31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延颖 满斌 杨阿根 《内蒙古中医药》 2014年第16期6-6,共1页
目的:观察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气滞血瘀型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采用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4周为1疗程。治疗前后进行疼痛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评定,观察症状积分改善情... 目的:观察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气滞血瘀型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采用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4周为1疗程。治疗前后进行疼痛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评定,观察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及疗效。结果:治疗4周末,疼痛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下降,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达87.1%。结论: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痛逐瘀汤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气滞血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