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危型HPV载量与分型检测对宫颈高级别病变预测价值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李凌 李隆玉 +3 位作者 杨起楠 徐小玲 童希忠 王利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76-380,共5页
目的:评价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载量和分型检测在中国农村地区妇女人群中预测宫颈鳞状上皮高级别病变发生的价值。方法: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以农村妇女人群为基础选取江西省兴国县、靖安县和... 目的:评价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载量和分型检测在中国农村地区妇女人群中预测宫颈鳞状上皮高级别病变发生的价值。方法: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以农村妇女人群为基础选取江西省兴国县、靖安县和玉山县2 257例,年龄35~64岁纳入本前瞻性队列研究。同时采用HC-2(hybrid capture-2)和导流杂交技术(HybriMax)两种方法分别检测hrHPV载量和亚型,两种方法中任一亚型阳性者行阴道镜及活检检查,并将HC-2检测阳性结果中病毒载量〈10.0 RLU/CO认定为低病毒载量,病毒载量≥10.0 RLU/CO为高病毒载量。对hrHPV结果阴性或病理诊断为CIN1的2 211例妇女行24个月无干预随访。根据随访分别评价hrHPV载量和HybriMax分型两种检测方法预测宫颈鳞状上皮高级别病变(CIN grade 2 or worse,CIN2+)的效果。结果:纳入基线、随访数据完整的女性共1 636例。2年内采用HC-2检测的132例基线高病毒载量妇女中CIN2+的发生率为3.03%(4/132),其相对危险度(RR)值为42.24(95%CI为4.76~375.2);采用HybriMax分型检测的159例基线分型HPV16或18型阳性妇女中CIN2+的发生率为2.51%(4/159),RR值为33.06(95%CI为3.72~293.9)。对2年内HC-2检测中高病毒载量例数和HybriMax分型检测中HPV16/18型别阳性例数进行比较,CIN2+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高载量和HPV16/18型别阳性妇女人群进展为CIN2+的风险均较高。在不具有持续监测hrHPV条件的农村地区,HC-2检测的病毒载量≥10.0 RLU/CO阈值设定,与HybriMax分型检测HPV16/18型别均对hrHPV初筛有分流作用,并对CIN2+发生有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载量 病毒亚型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子宫颈癌前病变 农村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输卵管壶腹部妊娠切开取胚术两种止血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8
2
作者 蒋倩颖 杨起楠 +2 位作者 黄倩倩 熊员焕 罗蒲英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99-101,共3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输卵管壶腹部妊娠切开取胚术中采用间断缝合止血、电凝止血2种止血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因输卵管壶腹部妊娠接受壶腹部切开取胚患者198例,其中创面接受间断缝合止血患者103例(观察组),接受电凝止血患者95例(对... 目的比较腹腔镜输卵管壶腹部妊娠切开取胚术中采用间断缝合止血、电凝止血2种止血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因输卵管壶腹部妊娠接受壶腹部切开取胚患者198例,其中创面接受间断缝合止血患者103例(观察组),接受电凝止血患者95例(对照组),对相同术式中两种不同止血方式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患侧输卵管通畅率为47.57%,完全梗阻率为6.80%,对侧输卵管完全梗阻患者术后15个月患侧再次异位妊娠发生率为26.09%,正常宫内妊娠率为44.83%,上述各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卵管壶腹部妊娠切开取胚后行间断缝合止血对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更为有利,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壶腹部妊娠 输卵管切开取胚 电凝 缝合 止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东部浅层土壤水分增量对降水的响应 被引量:2
3
作者 沈菊 辛萍萍 +1 位作者 杨起楠 乌云珠拉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第35期54-61,共8页
分析浅层土壤水分增量变化对降水量的响应,以期为干旱区藜麦推广种植提供气象科学依据。利用2018—2021年4—10月柴达木盆地东部2个自动土壤水分监测站数据,包括降水量、降水前土壤含水量、降水期间平均气温以及降水历时等资料,利用Exce... 分析浅层土壤水分增量变化对降水量的响应,以期为干旱区藜麦推广种植提供气象科学依据。利用2018—2021年4—10月柴达木盆地东部2个自动土壤水分监测站数据,包括降水量、降水前土壤含水量、降水期间平均气温以及降水历时等资料,利用Excel和SPS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在生长季,与德令哈相比,乌兰小降水事件偏少4%,大降水事件偏多6%,两地土壤水分增加对降水的响应均有滞后性,根据土层深度和降水强度的不同,单次滞后时间在1~63 h之间。(2)同量级降水条件下土层水分增量随深度增加响应逐渐减小,随着降水量级的增大,同深土层含水量响应增大。(3)当累计降水<5 mm时,0~10 cm土层水分增加有响应;当累计降水为5~10 mm时,0~40 cm土壤含水量以降水前地表含水量的不同而不同程度地响应;当降水量>10 mm时,0~40 cm各层土壤平均含水量增加响应明显。(4)0~10 cm土层含水量对降水的响应与降水期间气温呈不显著的负相关;与降水前该层含水量呈正相关,乌兰显著、德令哈不明显;与降水历时相关性表现显著(P<0.01)。结果可为藜麦各生长期需水量、雨后吸水量及灌溉作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增加量 降水事件 柴达木盆地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兰湖湿地水体面积变化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4
作者 杨起楠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14期194-195,共2页
为明确都兰湖湿地水体面积变化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利用相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研究了2006-2019年都兰湖湿地9月水体面积变化的气象因素。结果表明:都兰湖湿地水体面积呈现出上升趋势,最大值出现在2016年,为55.6875 km^(2),最小值出现在2... 为明确都兰湖湿地水体面积变化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利用相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研究了2006-2019年都兰湖湿地9月水体面积变化的气象因素。结果表明:都兰湖湿地水体面积呈现出上升趋势,最大值出现在2016年,为55.6875 km^(2),最小值出现在2007年,为25.6875 km^(2);降水量、气温与水体面积变化成正相关,蒸发量、风速和日照时数则与水体面积变化成负相关,降水量对水体面积的变化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面积 气象条件 相关关系 都兰湖 2006—2019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藜麦潜叶蝇虫害发生发展的气象条件分析
5
作者 杨起楠 沈菊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3期83-85,共3页
利用2020—2021年乌兰县藜麦潜叶蝇发生情况及相关气象资料,分析藜麦潜叶蝇易发生的气象条件。结果显示:乌兰地区2020年较2021年藜麦潜叶蝇危害等级偏高;2020年7月藜麦潜叶蝇危害发展期等级为严重,9月随植株成熟枯黄而结束;与2021年相比... 利用2020—2021年乌兰县藜麦潜叶蝇发生情况及相关气象资料,分析藜麦潜叶蝇易发生的气象条件。结果显示:乌兰地区2020年较2021年藜麦潜叶蝇危害等级偏高;2020年7月藜麦潜叶蝇危害发展期等级为严重,9月随植株成熟枯黄而结束;与2021年相比,2020年温度与湿度偏高、风速偏小,累计降水量偏多影响日照也是藜麦潜叶蝇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藜麦潜叶蝇极易发生在高温、高湿、日照时间短及风速小的气象条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地区 高原藜麦 潜叶蝇 气象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藜麦幼苗期抗寒性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沈菊 杨起楠 成明锁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19期9-11,共3页
为了分析霜冻、低温冻害等气象灾害对柴达木盆地高原藜麦在播种期至幼苗期的影响,通过人工环境模拟试验和自然环境播种试验资料以及同期影响其生长发育的气象资料,利用统计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分析青藜1号播种至6叶的生长期与地温、草温... 为了分析霜冻、低温冻害等气象灾害对柴达木盆地高原藜麦在播种期至幼苗期的影响,通过人工环境模拟试验和自然环境播种试验资料以及同期影响其生长发育的气象资料,利用统计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分析青藜1号播种至6叶的生长期与地温、草温以及≥0℃积温、<0℃负积温、最低温度持续时间等低温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原藜麦试验田内幼苗期生长的温度下限达到-10℃,且低于0℃的持续时长在14 h左右时藜麦幼苗会进入休眠期;最低温度约低至-14.0℃,0℃以下的低温持续时长达15 h时会使藜麦幼苗致死枯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藜麦 幼苗期 积温 负积温 抗寒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茫崖地区大风前近地层气温和风的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沈菊 杨起楠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13期190-193,共4页
利用2006—2019年茫崖观测站的高空探测资料,对该地区大风出现前的近地层气温和风的特征进行个例分析。结果表明:茫崖地区冬春季大风天气前由于强烈的地面逆温层,造成近地层动量堆积,而逆温层下面风速较小,甚至是静风;从近地风向变化看... 利用2006—2019年茫崖观测站的高空探测资料,对该地区大风出现前的近地层气温和风的特征进行个例分析。结果表明:茫崖地区冬春季大风天气前由于强烈的地面逆温层,造成近地层动量堆积,而逆温层下面风速较小,甚至是静风;从近地风向变化看,大风出现前8:00会出现放球后短时间内直接“过顶”的现象,垂直风速变化时低空风各层均与地面风速差较大,在规定高度与地面的风切变指数均大于1.0;大风前8:00的500 hPa至地面的温度递减率最大,且湿度为整层最高,在埃玛图上多呈现下湿上干的喇叭口形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变化特征 青海茫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柴旦近30 a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8
作者 辛萍萍 沈菊 杨起楠 《青海草业》 2023年第1期33-37,共5页
本文通过大柴旦地区近30 a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分析,以期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农业热量资源,为藜麦在该地区的推广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大柴旦地区逐日气象资料,运用气候倾向率、M-K及累积距平突变检验等方法对1991~2020年... 本文通过大柴旦地区近30 a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分析,以期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农业热量资源,为藜麦在该地区的推广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大柴旦地区逐日气象资料,运用气候倾向率、M-K及累积距平突变检验等方法对1991~2020年作物生长期(4~9月)平均气温、≥0℃积温、≥10℃积温及降水等要素主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大柴旦近30 a生长期平均气温、≥0℃活动积温及≥10℃活动积温变化整体呈显著增加趋势;平均气温、≥0℃活动积温及≥10℃活动积温分别于1998年、1998年及1997年发生突变,在1997年生长期≥0℃和≥10℃的活动积温累积距平曲线同步经历了一次显著的波动,1997年之后呈上升趋势,至今未见明显下降趋势;生长期≥0℃活动积温持续天数为179 d,≥10℃活动积温持续天数为119 d,以上表明该地区作物生长期光照充足,热量资源充沛;生长期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7.4%;降水量以倾向率为9.9 mm/10 a的趋势增加;但自然降水不能满足藜麦发育水分需求,需采用大田灌溉的方式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柴旦 农业气候资源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藜美人”抗冻记
9
作者 沈菊(文/图) 杨起楠 《气象知识》 2020年第6期23-27,共5页
藜麦,原是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传统作物,属藜科,株高从1米以下到2米以上不等,多为圆锥花序、自花授粉的双子叶植物。作为柴达木盆地新引进的特色经济作物,藜麦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婀娜的身姿、靓丽的外形,深受美食家的推崇和摄影爱... 藜麦,原是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传统作物,属藜科,株高从1米以下到2米以上不等,多为圆锥花序、自花授粉的双子叶植物。作为柴达木盆地新引进的特色经济作物,藜麦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婀娜的身姿、靓丽的外形,深受美食家的推崇和摄影爱好感受画中漫步者的青睐,具有“藜美人”的美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漫步者 自花授粉 藜麦 双子叶植物 柴达木盆地 南美洲 美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