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古代文献的眩晕灸疗源流探究
1
作者 林晗 曾心玥 +1 位作者 杨秋瑜 汤晓龙 《光明中医》 2024年第3期483-486,共4页
目的分析古代医籍灸法治疗眩晕的选穴历史源流,指导现代临床治疗。方法以“眩”“晕”“如坐舟车”为检索词检索《中华医典》,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建立数据库,分析不同朝代选穴及穴位与证型和分布部位的特征。结果灸法治疗眩晕穴... 目的分析古代医籍灸法治疗眩晕的选穴历史源流,指导现代临床治疗。方法以“眩”“晕”“如坐舟车”为检索词检索《中华医典》,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建立数据库,分析不同朝代选穴及穴位与证型和分布部位的特征。结果灸法治疗眩晕穴位记载频数最高的朝代为宋朝;各朝代均以风证为主证,宋朝重视火证和痰证,明朝重视虚证;晋朝注重下肢取穴,从唐朝开始注重头面部取穴,宋朝发展上肢部取穴,明朝着重下肢和胸腹部取穴。结论眩晕病机总以风证为主,涉及火、痰、虚、瘀。历代取穴多以阳经穴位及远端取穴为主,据其病机侧重不同分别选取头颈项部或四肢、胸腹、腰背部穴位、可为现代临床灸法治疗眩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灸法 选穴规律 历史源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酪醇抑菌活性及抑菌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罗思源 杨秋瑜 +5 位作者 李敏 谭程月 蒋雪莲 贾利平 杜彦霖 丁春邦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43-849,894,共8页
本研究探究了羟基酪醇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四种供试菌的抑菌活性及抑菌稳定性。采用试管半倍稀释法确定MIC和MBC,并探讨羟基酪醇对供试菌的生长和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以及在不同介质下的抑菌稳... 本研究探究了羟基酪醇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四种供试菌的抑菌活性及抑菌稳定性。采用试管半倍稀释法确定MIC和MBC,并探讨羟基酪醇对供试菌的生长和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以及在不同介质下的抑菌稳定性。结果表明,羟基酪醇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MIC分别为0.625、0.625、1.250、2.500 mg/mL,MBC分别为1.250、1.250、2.500、5.000 mg/mL。与对照组相比,四种供试菌核酸和可溶性蛋白泄漏显著,细胞膜的完整性被破坏。在不同NaCl浓度下,羟基酪醇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稳定;在1.0%和2.0%NaCl浓度下,羟基酪醇对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杆菌的抑菌活性稳定;在2.0%NaCl介质下低浓度的羟基酪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稳定,在0.5%、1.5%和2.0%NaCl介质下高浓度的羟基酪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稳定。在蔗糖介质中,羟基酪醇对四种供试菌的抑菌活性均不稳定。因此,羟基酪醇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防腐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酪醇 抑菌活性 抑菌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