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在医科大学美育教育中的传承模式与路径研究
1
作者 杨禾 《医学教育管理》 2024年第3期270-274,共5页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高校传承是当今美育教育的热点之一。在医科大学美育教育中传承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对于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自信、民族认同感,发挥民族音乐的医疗辅助效力,传承、保存和传播优秀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提高大...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高校传承是当今美育教育的热点之一。在医科大学美育教育中传承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对于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自信、民族认同感,发挥民族音乐的医疗辅助效力,传承、保存和传播优秀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十分必要。通过研究实践建立的“4+3+5”传承模式与路径是以“四个结合”为基础、“三项措施”为保障、“五条路径”为抓手,以此来实施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教育的尝试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音乐 文化遗产 医科大学 美育教育 传承模式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向性牙再植术保留重度牙周炎患牙的临床应用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叶畅畅 杨禾 黄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8,共7页
随着牙周组织再生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学者报道可通过意向性牙再植术治疗重度牙周炎患牙。对于已经具备拔牙指征的重度牙周炎患牙,意向性牙再植术已经成为保存天然牙最后的可能手段。然而意向性牙再植术的适应证要求严格,手术... 随着牙周组织再生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学者报道可通过意向性牙再植术治疗重度牙周炎患牙。对于已经具备拔牙指征的重度牙周炎患牙,意向性牙再植术已经成为保存天然牙最后的可能手段。然而意向性牙再植术的适应证要求严格,手术能否成功与病例的选择和医生的操作技能密不可分。本文探讨意向性牙再植术治疗重度牙周炎患牙的适应证和操作步骤,并结合文献和病例分析影响重度牙周炎患牙意向性牙再植术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医生了解和掌握该项手术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向性牙再植术 重度牙周炎 保存天然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龈卟啉单胞菌与牙周基础治疗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杨禾 徐屹 +2 位作者 赵蕾 孟姝 吴亚菲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7-151,共5页
目的应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洁刮治术(SRP)治疗前后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的变化,分析P.gingivalis与SRP疗效之间的关系,探讨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监测和评价SRP的可能... 目的应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洁刮治术(SRP)治疗前后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的变化,分析P.gingivalis与SRP疗效之间的关系,探讨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监测和评价SRP的可能性。方法选择20例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查SRP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包括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和探诊出血(BOP);采集SRP治疗前后的龈下菌斑共142个样本,应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样本中的P.gingivalis。构建含有P.gingivalis扩增片段的重组质粒,建立定量标准。结果慢性牙周炎患者SRP治疗后PD、CAL和BOP均明显下降(P<0.001);治疗前P.gingivalis检出率为80.28%,治疗后下降为54.23%;治疗前P.gingivalis数量与PD相关,Kendall相关系数为0.70(P<0.001),治疗后牙周袋内细菌数量明显减少(P<0.001)。治疗前牙周袋内P.gingivalis的定植数量与PD、CAL和BOP的改善无相关性(P>0.05),但治疗后治疗有效位点P.gingivalis数量减少程度明显大于治疗无效位点(P<0.05),细菌减少量与PD改善弱相关(r=0.25,P=0.04)。结论SRP治疗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P.gingivalis检出率和绝对数量;治疗前P.gingivalis定植水平对临床指标的改善没有影响,治疗后P.gingivalis数量下降程度可以反映治疗效果。TaqMan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可以用于牙周炎治疗效果的监测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牙龈卟啉单胞菌 牙周洁刮治术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定量检测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禾 孟姝 +3 位作者 赵蕾 许屹 吴亚菲 赵寰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检测慢性牙周炎患者和牙周健康人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总菌量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所占比例,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与牙周炎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集经常规PCR方法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为阳性的76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和25例牙周健康者的... 目的检测慢性牙周炎患者和牙周健康人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总菌量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所占比例,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与牙周炎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集经常规PCR方法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为阳性的76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和25例牙周健康者的龈下菌斑,应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定量检测样本中牙龈卟啉单胞菌、总菌量;构建含有牙龈卟啉单胞菌和真细菌扩增片断的重组质粒,建立定量标准。结果本研究设计的引物和探针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及敏感性。病变位点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数量和总菌量均比健康位点高(P<0.001),两组位点牙龈卟啉单胞菌在菌斑中的比例没有差异(P>0.05);细菌数量与探诊深度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不同的探诊深度牙龈卟啉单胞菌所占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数量水平及细菌总量与牙周状况、牙周炎发展有密切关系,实时荧光定量PCR对牙周病学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实时荧光定量PCR 牙龈卟啉单胞菌 TaqMan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切削渗透陶瓷氧化铝基体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杨禾 廖运茂 +2 位作者 鲜苏琴 柴枫 薛玉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25-328,I015,共5页
目的:探讨粉浆制备过程中粉液比的改变对可切削渗透陶瓷(MIC)氧化铝基体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方法:以P型α-Al2O3粉体为研究对象,粉浆的粉液比(重量比)分别为3.5、4.5、5.5、6.5、7.5、8.5、9.5、10.5。经调拌注浆成型,于1200℃/2h预... 目的:探讨粉浆制备过程中粉液比的改变对可切削渗透陶瓷(MIC)氧化铝基体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方法:以P型α-Al2O3粉体为研究对象,粉浆的粉液比(重量比)分别为3.5、4.5、5.5、6.5、7.5、8.5、9.5、10.5。经调拌注浆成型,于1200℃/2h预烧成氧化铝基体,测定基体的物理性能并对其结构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当粉液比增加时坯体堆积密度增加,线收缩率降低。经预烧后氧化铝基体具有较高的抗弯曲强度,扫描电镜观察可见多孔形貌,Al2O3颗粒间出现局部熔接现象且随预烧温度升高而增多。结论:MIC基体的制作工艺简便,堆积密度高,孔隙率适中,坯体线收缩率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陶瓷基体 粉液比 牙科材料 氧化铝基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牙周状况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和福赛斯坦纳菌的分布 被引量:4
6
作者 杨禾 赵蕾 +3 位作者 孟姝 吴亚菲 赵寰 徐屹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分析中国牙周健康者和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和福赛斯坦纳菌的分布情况,探讨两种细菌在中国慢性牙周炎患者中的分布及其致病机理。方法收集65例牙周健康者、62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的龈下菌斑,采用16SrRNAPCR方法检测... 目的分析中国牙周健康者和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和福赛斯坦纳菌的分布情况,探讨两种细菌在中国慢性牙周炎患者中的分布及其致病机理。方法收集65例牙周健康者、62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的龈下菌斑,采用16SrRNAPCR方法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和福赛斯坦纳菌的分布。结果牙周健康者牙龈卟啉单胞菌和福赛斯坦纳菌的检出率分别是21.6%、12.3%,慢性牙周炎患者病变位点两菌检出率分别为74.2%、58.1%,牙周炎健康位点两菌的检出率分别是22.6%、4.8%。牙周炎病变位点两种细菌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牙周健康者和牙周炎健康位点(P<0.001);福赛斯坦纳菌在牙周健康者中的检出率高于牙周炎健康位点(P<0.05);牙周健康者和牙周炎健康位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检出率没有差异。慢性牙周炎患者两菌联合检出率为51.6%。结论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斯坦纳菌以及两种细菌联合感染与牙周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牙龈卟啉单胞菌 福赛斯坦纳菌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牙周状况龈下菌斑中福赛斯坦纳菌分布 被引量:5
7
作者 杨禾 赵蕾 +4 位作者 孟姝 吴亚菲 付春华 赵寰 徐屹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444-447,共4页
目的:分析牙周健康者和慢性牙周炎病人龈下菌斑中福赛斯坦纳菌的分布情况,探讨该菌与不同牙周状况的关系。方法:收集111例牙周健康者、108例慢性牙周炎病人,病变位点和健康位点共327个龈下菌斑,采用16S rRNA PCR方法检测福赛斯坦纳菌的... 目的:分析牙周健康者和慢性牙周炎病人龈下菌斑中福赛斯坦纳菌的分布情况,探讨该菌与不同牙周状况的关系。方法:收集111例牙周健康者、108例慢性牙周炎病人,病变位点和健康位点共327个龈下菌斑,采用16S rRNA PCR方法检测福赛斯坦纳菌的分布。结果:牙周炎病人病变位点福赛斯坦纳菌检出率为56.5%,显著高于牙周健康者(10.8%,P<0.001)。慢性牙周炎病人健康位点福赛斯坦纳菌检出率为3.7%,显著低于病变位点(P<0.001),牙周健康者该菌的检出率比牙周炎健康位点高(P<0.05)。结论:龈下菌斑中福赛斯坦纳菌的存在与牙周炎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福赛斯坦纳菌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切削渗透陶瓷的渗透方法及性能 被引量:3
8
作者 杨禾 鲜苏琴 +2 位作者 廖运茂 薛玉萍 柴枫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43-146,共4页
目的 :探讨可切削渗透陶瓷 (MIC)的渗透方法 ,了解氧化铝基体的堆积密度对MIC性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In Ceram渗透技术 ,将云母微晶玻璃渗透入多孔氧化铝基体中 ,形成连续渗透复合体 ,并进行微晶化处理 ,测定 3种不同基体堆积密度MIC的... 目的 :探讨可切削渗透陶瓷 (MIC)的渗透方法 ,了解氧化铝基体的堆积密度对MIC性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In Ceram渗透技术 ,将云母微晶玻璃渗透入多孔氧化铝基体中 ,形成连续渗透复合体 ,并进行微晶化处理 ,测定 3种不同基体堆积密度MIC的物理性能。结果 :本实验的云母玻璃经 1160℃保持 6h渗透后 ,可获得具有优良性能的MIC复合体 ,基体相对堆积密度约 75%时 ,性能最佳。结论 :MIC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新型渗透陶瓷材料 ,可满足齿科全瓷修复材料的技术要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科 可切削陶瓷 渗透陶瓷 微观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信息技术在改进门诊输液管理流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9
作者 杨禾 许庆华 《中国护理管理》 2012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讨论移动信息技术在门诊输液室的应用优势。方法:通过对传统输液流程和移动输液流程的对比分析,论证了将移动信息技术应用于门诊输液的优势。结果:将移动信息技术应用于门诊输液流程后,有效地减少了传统门诊输液在核对患者身份及... 目的:讨论移动信息技术在门诊输液室的应用优势。方法:通过对传统输液流程和移动输液流程的对比分析,论证了将移动信息技术应用于门诊输液的优势。结果:将移动信息技术应用于门诊输液流程后,有效地减少了传统门诊输液在核对患者身份及其药物的准确性方面所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因呼叫响应不及时所产生的医患纠纷,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给病人营造出安全、安静、安心的输液环境。结论:移动信息技术在门诊输液室的应用保证了门诊病人的输液安全,提升了医院的医疗安全管理水平,是医院信息化建设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信息技术 无线局域网 掌上电脑(PDA) 条形码识别技术 门诊输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牙周炎龈下菌斑中福赛斯坦纳菌的检测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禾 孟姝 +3 位作者 赵蕾 徐屹 吴亚菲 赵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54-457,共4页
目的检测慢性牙周炎患者和牙周健康者龈下菌斑中福赛斯坦纳菌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探讨福赛斯坦纳菌与牙周炎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集经常规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福赛斯坦纳菌为阳性的61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和12例牙周健康者的龈下菌斑,应... 目的检测慢性牙周炎患者和牙周健康者龈下菌斑中福赛斯坦纳菌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探讨福赛斯坦纳菌与牙周炎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集经常规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福赛斯坦纳菌为阳性的61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和12例牙周健康者的龈下菌斑,应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菌斑的细菌总量和福赛斯坦纳菌的数量进行定量检测,构建含有福赛斯坦纳菌和真细菌靶基因的重组质粒,建立定量标准。结果本研究设计的引物和探针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慢性牙周炎患者病变位点的福赛斯坦纳菌数量和细菌总量均高于牙周健康者的健康位点,且福赛斯坦纳菌在龈下菌斑中的比例也比健康位点高(P<0.05);龈下菌斑的细菌数量与探诊深度呈正相关(P<0.001);龈下菌斑中福赛斯坦纳菌所占比例在不同的探诊深度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龈下菌斑中福赛斯坦纳菌的数量与牙周状况有密切关系,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是研究牙周病病因及治疗方法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福赛斯坦纳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感染者牙周炎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禾 吴亚菲 周学东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CAS 2006年第1期66-68,共3页
由于对艾滋病患者广泛应用了高活性抗病毒治疗,病人的寿命得以延长,同时也发现(HIV)感染者牙周病的发病及进展情况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如非典型性牙周病减少,而更多的是常见牙周病。HIV+患者牙周病的发生发展与细菌、病毒、真菌等多种微... 由于对艾滋病患者广泛应用了高活性抗病毒治疗,病人的寿命得以延长,同时也发现(HIV)感染者牙周病的发病及进展情况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如非典型性牙周病减少,而更多的是常见牙周病。HIV+患者牙周病的发生发展与细菌、病毒、真菌等多种微生物感染有关,虽然其细菌组成与HIV-患者牙周病的组成相似,但病毒与真菌的检出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牙周炎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福赛斯坦纳菌与临床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禾 吴亚菲 +1 位作者 赵蕾 孟姝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分析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福赛斯坦纳菌(T.forsythensis)的分布情况,及其与牙周临床指标的关系,探讨T.forsythensis与慢性牙周炎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集108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的216个病变位点和108个健康位点的龈下菌斑,共324... 目的分析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福赛斯坦纳菌(T.forsythensis)的分布情况,及其与牙周临床指标的关系,探讨T.forsythensis与慢性牙周炎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集108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的216个病变位点和108个健康位点的龈下菌斑,共324个样本,采用16SrRNA聚合酶链反应检测T.forsythensis的分布情况。对324个取样位点进行临床检查,记录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和探诊出血情况,分析T.forsythensis与临床指标的相互关系。结果慢性牙周炎患者病变位点与健康位点T.forsythensis的检出率分别为59.72%和3.70%,二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随着探诊深度和临床附着丧失的增加,T.forsythensis的检出率也升高,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48和0.51。探诊出血阳性位点T.forsythensis的检出率为61.31%,明显高于探诊出血阴性位点的检出率8.80%(P<0.001)。结论T.forsythensis与慢性牙周炎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福赛斯坦纳菌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氧凝胶用于牙周炎辅助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禾 王晓敏 +1 位作者 徐艳 章锦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 :评价甲氧凝胶作为牙周炎基础治疗辅助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成人牙周炎患者 13例 ,每例患者口内至少有两个部位真性牙周袋≥ 4mm ,共统计 2 10个牙位点。基础治疗后 ,随机分为 3组。试验组用甲氧凝胶 ,标准组用甲硝唑棒 ,对... 目的 :评价甲氧凝胶作为牙周炎基础治疗辅助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成人牙周炎患者 13例 ,每例患者口内至少有两个部位真性牙周袋≥ 4mm ,共统计 2 10个牙位点。基础治疗后 ,随机分为 3组。试验组用甲氧凝胶 ,标准组用甲硝唑棒 ,对照组用空白凝胶。采用牙周袋局部上药治疗 ,每周 1次 ,共治疗 12周。临床观察PD、PAL、GI、BOP、PLI等指标。结果 :甲氧凝胶组和甲硝唑棒组各临床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 ,但甲氧凝胶组和甲硝唑棒组间疗效无显著差异。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凝胶 甲硝唑棒 局部缓释剂 牙周炎 辅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赛斯坦纳菌与牙周炎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禾 吴亚菲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77-180,共4页
福赛斯坦纳菌是一种革兰阴性厌氧杆菌,是牙周病重要的致病菌之一,与牙周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附着丧失的高危险信号。该菌具有多种毒力因子,如表面蛋白(S-Layer和BspA蛋白)、脂蛋白、脂多糖等多种毒素和多种酶类。本文就福赛斯坦纳... 福赛斯坦纳菌是一种革兰阴性厌氧杆菌,是牙周病重要的致病菌之一,与牙周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附着丧失的高危险信号。该菌具有多种毒力因子,如表面蛋白(S-Layer和BspA蛋白)、脂蛋白、脂多糖等多种毒素和多种酶类。本文就福赛斯坦纳菌与牙周炎的关系及其有关毒力因子的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福赛斯坦纳菌 毒力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用局部缓释剂及其在牙周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杨禾 章锦才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CAS 2001年第4期224-226,共3页
局部缓释剂是牙周病治疗的理想用药方式?本文就已在欧美应用或正准备起用的5种牙周缓释剂的作用及其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 局部缓释剂 牙周病 药物疗法 四环素 四环素纤维 甲硝唑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与轻工新工科人才培养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杨禾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0-92,共3页
将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的发掘与整理融入工科教育体系,让学生亲力亲为地学习、体验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营造“新工科”教育模式,使学科教育与人才培养相得益彰。“新工科”教育模式在新世纪高校育人环节中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工... 将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的发掘与整理融入工科教育体系,让学生亲力亲为地学习、体验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营造“新工科”教育模式,使学科教育与人才培养相得益彰。“新工科”教育模式在新世纪高校育人环节中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工科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培养担当精神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化 艺术 教育 新工科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龈卟啉菌的蛋白酶及其在牙周病病理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禾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CAS 1999年第6期326-328,共3页
牙龈卟啉菌与牙周病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其蛋白溶解酶能入侵并破坏组织,逃避宿主防御功能等。近年研究主要集中于该菌产生的具有胰蛋白酶样活性的半胱氨酸酶,即牙龈蛋白酶R,牙龈蛋白酶K,它们具有多种活性,是牙周病发展中一个重要毒性... 牙龈卟啉菌与牙周病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其蛋白溶解酶能入侵并破坏组织,逃避宿主防御功能等。近年研究主要集中于该菌产生的具有胰蛋白酶样活性的半胱氨酸酶,即牙龈蛋白酶R,牙龈蛋白酶K,它们具有多种活性,是牙周病发展中一个重要毒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卟啉菌 牙周病 蛋白酶 病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禾 《歌海》 2019年第3期82-83,共2页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大学教育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平台和载体,更是落实立德树人的主阵地,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公共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育人的重要环节。本文基于多年综合性...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大学教育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平台和载体,更是落实立德树人的主阵地,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公共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育人的重要环节。本文基于多年综合性大学公共艺术教育实践经验,分析并总结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主要作用,并提出如何在音乐教育中从理解与包容入手培育大学生多元文化观的进一步研究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多元文化观 人才培养 理解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文化共生社会中普通高校开展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必要性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禾 《歌海》 2009年第4期116-117,共2页
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族与少数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伟大的中华民族。作为拥有56个民族的国家,如何促进多民族和平共处、多文化共生繁荣,如何加强各兄弟民族之间的理解团结,这是新世纪高校民族音乐创新... 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族与少数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伟大的中华民族。作为拥有56个民族的国家,如何促进多民族和平共处、多文化共生繁荣,如何加强各兄弟民族之间的理解团结,这是新世纪高校民族音乐创新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顺应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国际趋势,普通高校开展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理解教育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高校 少数民族 音乐教育 势在必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牙周健康状况与fimA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相关性 被引量:20
20
作者 赵蕾 吴亚菲 +2 位作者 杨禾 孟姝 欧阳玉玲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7-241,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fimA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在牙周健康人群和慢性牙周炎人群中的分布,探讨不同fimA基因型P.gingivalis与成人牙周状况的相关关系。方法收集牙周健康组(136例)和慢性牙周炎组(115例)的龈下菌斑样本,采用16SrRNA... 目的分析不同fimA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在牙周健康人群和慢性牙周炎人群中的分布,探讨不同fimA基因型P.gingivalis与成人牙周状况的相关关系。方法收集牙周健康组(136例)和慢性牙周炎组(115例)的龈下菌斑样本,采用16SrRNAPCR法检测P.gingivalis,并根据各fimA基因型(Ⅰ~Ⅴ和Ⅰb)的特异性引物检测不同fimA基因型P.gingivalis菌株的分布,计算OR值和95%可信区间。结果牙周健康组和慢性牙周炎组龈下菌斑样本中P.gingivalis阳性率分别为22.1%和81.7%,多数样本中只检测到1种fimA基因型。牙周健康组中ⅠfimA型的检出率最高(占66.7%);慢性牙周炎组中则为ⅡfimA基因型(占43.6%),其次为Ⅳ和ⅠbfimA基因型。慢性牙周炎的发生与P.gingivalis的关系密切(OR=16.36),Ⅰ、Ⅰb、Ⅱ、Ⅲ、Ⅳ、ⅤfimA基因型P.gingivalis与慢性牙周炎相关性的OR值分别为0.97、13.26、36.62、4.57、22.86、1.19;ⅡfimA基因型P.gingivalis与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最强,其次为Ⅳ和Ⅰb型。结论P.gingivalis菌株的fimA基因型存在差异,特异性fimA基因型P.gingivalis可能与成人慢性牙周炎的发生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卟啉单胞菌 基因型 fimA基因 牙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