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田间试验条件下不同基因型水稻对Cd和Pb的吸收分配特征 被引量:27
1
作者 杨祥田 周翠 +2 位作者 何贤彪 胡亮亮 唐建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8-444,共7页
准确阐明重金属污染土壤中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生长和重金属摄收与积累特征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保障。以浙江省主栽的11个单季杂交晚稻和常规晚稻为供试品种,在台州温岭Cd、Pb污染土壤上种植,研究了不同基因型水稻对Cd、Pb元素吸收积累的差... 准确阐明重金属污染土壤中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生长和重金属摄收与积累特征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保障。以浙江省主栽的11个单季杂交晚稻和常规晚稻为供试品种,在台州温岭Cd、Pb污染土壤上种植,研究了不同基因型水稻对Cd、Pb元素吸收积累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水稻糙米Cd、Pb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秀水09、黄华占、秀优5号和绍糯9714糙米Cd含量未超标,钱优8704和黄华占糙米Pb含量未超标。Cd、Pb在不同器官间的分配存在差异,总体上Cd浓度表现为根>茎>叶、糙米,Pb浓度表现为根>叶>茎>糙米。水稻不同亚种和杂交组合各器官对Cd、Pb积累存在差异,糙米和茎、根Cd含量与水稻类型关系密切,糙米Cd浓度的顺序为籼型杂交稻>粳型杂交稻>常规籼稻>常规粳稻。除稻根外,其他器官Pb浓度与水稻类型无关。亲本不育系不同的杂交组合F1代的重金属积累存在差异,故可通过筛选重金属低积累的亲本,从遗传上加以改良,培育重金属摄收少、分配安全的杂交稻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CD PB 积累 器官间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轮作方式下大棚草莓产量及土壤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45
2
作者 杨祥田 周翠 +2 位作者 李建辉 李伟龙 林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2-315,共4页
试验研究了不同轮作方式下大棚草莓产量、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土壤4种酶活性的变化, 结果表明:草莓 闷棚、草莓 水稻轮作方式草莓产量及效益明显比草莓 甜瓜旱地轮作方式高, 且土壤pH值高, 盐分积累少, 黄萎病发生率低。草莓 闷棚、草莓 ... 试验研究了不同轮作方式下大棚草莓产量、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土壤4种酶活性的变化, 结果表明:草莓 闷棚、草莓 水稻轮作方式草莓产量及效益明显比草莓 甜瓜旱地轮作方式高, 且土壤pH值高, 盐分积累少, 黄萎病发生率低。草莓 闷棚、草莓 水稻轮作方式的草莓土壤微生物总数比草莓 甜瓜旱地轮作多, 其中细菌所占比例达95.92%~96.21%, 高于草莓 甜瓜旱地轮作的89.91%, 细菌与真菌之比达649~787, 为草莓 甜瓜旱地轮作的10倍左右。草莓 闷棚、草莓 水稻轮作明显提高了土壤转化酶的活性。实行草莓 闷棚和草莓 水稻水旱轮作方式, 可让大棚草莓的土壤障碍得到缓解或消除, 实现可持续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方式 草莓 产量 土壤微生物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稻不同移栽方式对产量及抗病性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杨祥田 林贤青 +1 位作者 王旭辉 罗三镯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1期6-9,共4页
以超级杂交稻组合中浙优1号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移栽密度和方式的试验。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水平条件下,产量以插秧密度为13.5~18.0万丛/hm^2,单本、正方形移栽方式的叶面积指数大,干物质积累高,群体结构合理,能提高纹枯病... 以超级杂交稻组合中浙优1号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移栽密度和方式的试验。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水平条件下,产量以插秧密度为13.5~18.0万丛/hm^2,单本、正方形移栽方式的叶面积指数大,干物质积累高,群体结构合理,能提高纹枯病的抗性,增产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稻 移栽方式 产量 纹枯病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抛秧栽培对其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杨祥田 罗三镯 吴晓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151-153,共3页
水稻抛秧栽培,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现正在浙江迅速推广应用,并起到增产增收作用[1]。但若抛秧栽培技术应用不当,往往导致倒伏[2],影响水稻的高产稳产。目前在生产上采用多次搁田或选择抗倒能力较强的品种,避免... 水稻抛秧栽培,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现正在浙江迅速推广应用,并起到增产增收作用[1]。但若抛秧栽培技术应用不当,往往导致倒伏[2],影响水稻的高产稳产。目前在生产上采用多次搁田或选择抗倒能力较强的品种,避免因抛秧扎根浅而引起的倒伏。但搁田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抛秧 抗倒伏 水稻 抛秧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机插缺丛条件下自然补偿能力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杨祥田 何贤彪 +1 位作者 王旭辉 曾孝元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21期70-74,共5页
为了提高机插水稻的产量和经济效益,通过田间模拟缺丛试验,研究缺丛对产量造成的影响及其自然补偿能力。结果表明,在缺丛率为0%(CK)、5%、10%、15%、20%五个处理中,水稻产量随着缺丛率增加而下降,减产幅度为2.5%-6.3%... 为了提高机插水稻的产量和经济效益,通过田间模拟缺丛试验,研究缺丛对产量造成的影响及其自然补偿能力。结果表明,在缺丛率为0%(CK)、5%、10%、15%、20%五个处理中,水稻产量随着缺丛率增加而下降,减产幅度为2.5%-6.3%,缺丛率达10%以上,减产达显著水平。缺丛四周植株分蘖增强,而成穗率下降不太明显,有效穗数增加,单丛产量增加,从而对缺丛起到补偿作用,补偿作用随着缺丛率提高而增强。但仍不能完全弥补因缺丛所带来的穗数损失,导致减产。同时每穗总粒和实粒数、千粒重也随着缺丛率提高而相应有所降低。因此,机插水稻缺丛在所难免,缺丛率要控制在5%以下,当缺丛率达到10%以上时,应适当进行人工补缺,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水稻 缺丛 自然补偿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季连作稻机插产量900kg/667m^2以上栽培技术 被引量:5
6
作者 杨祥田 曾孝元 +2 位作者 林采舜 王旭辉 何贤彪 《中国稻米》 2013年第4期111-113,共3页
为了提高连作早、晚稻机插产量,通过2010-2012年的水稻机插试验与大田示范,提出连作早稻机插单产500 kg/667 m2、连作晚稻机插单产400 kg/667 m2,双季连作稻机插产量900 kg/667 m2以上的栽培技术,即早稻选择中早39、台早733,晚稻选择嘉... 为了提高连作早、晚稻机插产量,通过2010-2012年的水稻机插试验与大田示范,提出连作早稻机插单产500 kg/667 m2、连作晚稻机插单产400 kg/667 m2,双季连作稻机插产量900 kg/667 m2以上的栽培技术,即早稻选择中早39、台早733,晚稻选择嘉优2号、甬优9号等高产抗病品种(组合),采取"基质育秧,适龄早栽,插足苗数,提早搁田,配方施肥,增施穗肥,实地病虫防治"等配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晚稻连作 机插 高产栽培 技术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棚栽草莓化肥减量追施对产量及土壤盐渍化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杨祥田 李伟龙 +3 位作者 罗三镯 罗桂楼 王旭辉 项玉英 《浙江农业科学》 2007年第2期142-143,共2页
在大棚草莓上进行化肥减量追施和生物有机肥代替化肥追施试验。结果表明,化肥减量追施对草莓有显著减产作用,同时可使土壤盐分显著下降。追施生物有机肥海藻冲施肥600 kg/hm2的产量效应相当于复合肥600 kg/hm2的处理,土壤盐分可下降23%... 在大棚草莓上进行化肥减量追施和生物有机肥代替化肥追施试验。结果表明,化肥减量追施对草莓有显著减产作用,同时可使土壤盐分显著下降。追施生物有机肥海藻冲施肥600 kg/hm2的产量效应相当于复合肥600 kg/hm2的处理,土壤盐分可下降23%,从而可以减少化肥用量,有利于无公害绿色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棚栽培 草莓 化肥减量 产量 土壤盐渍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州废旧电器拆解业周边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5
8
作者 杨祥田 周翠 何贤彪 《浙江农业科学》 2013年第5期590-592,共3页
对台州市废旧电器拆解业周边土壤和农产品重金属污染现状、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重金属污染及其修复和安全农产品生产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废旧电器拆解 土壤 农产品 重金属污染 台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季杂交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配套技术 被引量:2
9
作者 杨祥田 何贤彪 王旭辉 《农业科技通讯》 2010年第1期141-142,共2页
介绍了单季杂交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大田机插技术、机插作业技术,以期为单季杂交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硬盘育秧 机械化插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叶面肥对中籼优质米“玉占”防早衰的效果初探
10
作者 杨祥田 吴晓华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296-298,共3页
几种叶面肥对中籼优质米“玉占”防早衰的效果初探杨祥田,吴晓华(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晚中籼优质米“王占”是台州市农科所育成的新品系,该品系在我市作连作晚稻种植,表现较抗稻瘟病、抗白叶枯病,分蘖力强、丰产性较好,米质达... 几种叶面肥对中籼优质米“玉占”防早衰的效果初探杨祥田,吴晓华(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晚中籼优质米“王占”是台州市农科所育成的新品系,该品系在我市作连作晚稻种植,表现较抗稻瘟病、抗白叶枯病,分蘖力强、丰产性较好,米质达部颁一级米标准,但后期耐低温能力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稻 玉占 早衰防治 叶面肥 抗寒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晚稻协优914及高产栽培技术
11
作者 杨祥田 吴晓华 +1 位作者 罗三镯 陶东升 《农业科技通讯》 1998年第1期9-9,共1页
关键词 杂交晚稻 协优914 高产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垃圾拆解区农作物可食部重金属污染评价 被引量:10
12
作者 周翠 杨祥田 +2 位作者 何贤彪 安玲瑶 刘领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98-801,共4页
对电子垃圾拆解区的农作物可食部的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Cr,Cd和Pb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8~10.56,0.02~0.76和0.05~1.51 mg.kg-1;从单项污染指数来看,Pb的污染最为严重,达到56.52%,Cd和Cr的污染相对较轻,分别为39.13%和... 对电子垃圾拆解区的农作物可食部的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Cr,Cd和Pb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8~10.56,0.02~0.76和0.05~1.51 mg.kg-1;从单项污染指数来看,Pb的污染最为严重,达到56.52%,Cd和Cr的污染相对较轻,分别为39.13%和34.78%;从综合污染指数来看,65.22%的农作物可食部受到污染,其中中度和重度污染分别达到13.04%和30.43%,以重度污染为主。不同农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积累存在着较大差异,同一种农作物的不同品种之间的重金属含量也存在着较大差异。总之,各类农作物综合污染水平:谷类<豆类<薯类<蔬菜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垃圾拆解区 农作物 重金属污染 单项污染指数 综合污染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插连作晚稻品种筛选及其生育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马义虎 杨祥田 +2 位作者 杨子峰 何贤彪 林采舜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8-62,共5页
为筛选出适宜机插技术的连作晚稻主栽品种,推广连作晚稻机插技术,选择代表不同熟期和类型的10个水稻品种,进行大田机插筛选试验,考察了秧苗素质、生育期、茎蘖成穗率、收获指数、经济性状、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甬优538的产量最高,其... 为筛选出适宜机插技术的连作晚稻主栽品种,推广连作晚稻机插技术,选择代表不同熟期和类型的10个水稻品种,进行大田机插筛选试验,考察了秧苗素质、生育期、茎蘖成穗率、收获指数、经济性状、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甬优538的产量最高,其次为甬优2640,台早733产量最低;甬优538、甬优2640全生育期均较对照甬优9号缩短2 d,齐穗期提早6 d,生物产量与收获指数均较高,可作为该地区连作晚稻机插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机插 连作晚稻 品种 筛选 生育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垃圾拆解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被引量:10
14
作者 周翠 杨祥田 何贤彪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86-890,共5页
通过对台州温岭某电子垃圾拆解区土壤的重金属含量调查与分析,利用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对土壤Cr,Cu,Cd,Pb等4种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以土壤环境质量国家二级为评价标准,土壤样品中Cd,Cu为主要污染元素,而Cr含量... 通过对台州温岭某电子垃圾拆解区土壤的重金属含量调查与分析,利用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对土壤Cr,Cu,Cd,Pb等4种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以土壤环境质量国家二级为评价标准,土壤样品中Cd,Cu为主要污染元素,而Cr含量均未超标。其中50%以上的土样已超过中度污染水平,20%左右的土样达到重度污染水平。若以当地自然背景值为评价标准,则80%以上土样超过中度污染水平,且有40%左右土样达到重度污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垃圾拆解区 土壤 重金属污染 单项污染指数 综合污染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液施用对西兰花耕作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杨子峰 陈伟强 +3 位作者 王伟 李婉怡 何贤彪 杨祥田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29期112-115,共4页
以常规施肥作为对照,研究西兰花种植前和收获后沼液施用对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兰花种植前,沼液施用使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增加了91.16%和79.09%,真菌反而减少了55.03%;沼液施用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 以常规施肥作为对照,研究西兰花种植前和收获后沼液施用对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兰花种植前,沼液施用使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增加了91.16%和79.09%,真菌反而减少了55.03%;沼液施用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比常规施肥分别低了27.01%和15.58%。西兰花收获后,沼液施用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比常规施肥分别增加了13.18%和11.50%。西兰花种植前和收获后,沼液施用分别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79.61%和29.46%。沼液施用可增加西兰花种植前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促进西兰花收获后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和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西兰花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作模式对西兰花耕作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子峰 陈伟强 +3 位作者 王伟 李婉怡 何贤彪 杨祥田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18-823,共6页
以"西兰花—空闲"轮作为对照,研究西兰花种植前和收获期,"西兰花—南瓜"轮作、"西兰花—早稻"轮作1 a和"西兰花—早稻"轮作2 a对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西兰花种植前,"西兰花—南瓜&q... 以"西兰花—空闲"轮作为对照,研究西兰花种植前和收获期,"西兰花—南瓜"轮作、"西兰花—早稻"轮作1 a和"西兰花—早稻"轮作2 a对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西兰花种植前,"西兰花—南瓜"轮作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最多;西兰花收获期,"西兰花—早稻"轮作2 a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最多,"西兰花—早稻"轮作1 a土壤放线菌数量最多。西兰花种植前,"西兰花—早稻"轮作1 a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最高;西兰花收获期,"西兰花—早稻"轮作2 a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均最高。西兰花种植前,"西兰花—早稻"轮作2 a土壤脲酶活性最高;西兰花收获期,"西兰花—早稻"轮作2 a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均最高。上述结果表明,与其余3种轮作模式相比,"西兰花—早稻"轮作2 a可更有效地改善西兰花耕作土壤微生物环境,提高土壤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 西兰花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胁迫对水稻的影响及其对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7
作者 马义虎 杨祥田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9期1-8,共8页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极端天气尤其是高温热害频繁发生,研究高温对水稻影响的机理与对策对促进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高温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稻米品质的影响,并从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代谢酶、激素和抗逆物...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极端天气尤其是高温热害频繁发生,研究高温对水稻影响的机理与对策对促进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高温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稻米品质的影响,并从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代谢酶、激素和抗逆物质等方面阐述了其生理机制,提出减轻水稻高温胁迫的具体防御措施,并对未来全球气温升高环境下的水稻生产研究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温胁迫 生长发育 产量 品质 生理机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在台州单季水稻上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旭辉 杨祥田 +2 位作者 罗三镯 毛国娟 陶东恩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5-47,共3页
水稻强化栽培(SRI)技术可改善稻株个体生长环境,充分挖掘个体生产潜力,植株发根力强,分蘖优势明显,且穗形大,能获得较大幅度增产。SRI还能降低育秧成本,节省灌溉用水(一般节水30%~40%)。介绍了SRI在台州单季水稻上的应用... 水稻强化栽培(SRI)技术可改善稻株个体生长环境,充分挖掘个体生产潜力,植株发根力强,分蘖优势明显,且穗形大,能获得较大幅度增产。SRI还能降低育秧成本,节省灌溉用水(一般节水30%~40%)。介绍了SRI在台州单季水稻上的应用效果及其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强化栽培(SRI)技术 单季稻 应用效果 台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优9516产量7.5t/hm^2的适宜秧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许德海 禹盛苗 +3 位作者 徐亦建 郑寨生 罗三镯 杨祥田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4-56,共3页
3个试点研究结果表明,协优9516是一个具有中上秧龄弹性的新组合。采用稀播一段育秧,30~40d秧龄,产量达7.5t/hm2以上。适宜的移栽叶龄为8.7~10.1,以保证本田营养生长阶段出生的叶龄有3.7~1.9张,实现270穗/m2,每穗实粒数110粒,千粒重2... 3个试点研究结果表明,协优9516是一个具有中上秧龄弹性的新组合。采用稀播一段育秧,30~40d秧龄,产量达7.5t/hm2以上。适宜的移栽叶龄为8.7~10.1,以保证本田营养生长阶段出生的叶龄有3.7~1.9张,实现270穗/m2,每穗实粒数110粒,千粒重28g,单穗重3g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优9516 秧龄 产量 杂交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强化栽培分蘖成穗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王旭辉 杨祥田 +2 位作者 罗三镯 毛国娟 陶东恩 《浙江农业科学》 2005年第5期385-387,共3页
通过对水稻强化栽培的分蘖成穗观察。结果表明,水稻强化栽培的Ⅱ、Ⅲ蘖次分蘖多,主茎5叶位以下的分蘖和穗对产量贡献较大,栽后25d内的分蘖成穗构成大部分的产量,但总的成穗率不及常规栽培高。因此在生产管理上要充分发挥低节位分蘖和前... 通过对水稻强化栽培的分蘖成穗观察。结果表明,水稻强化栽培的Ⅱ、Ⅲ蘖次分蘖多,主茎5叶位以下的分蘖和穗对产量贡献较大,栽后25d内的分蘖成穗构成大部分的产量,但总的成穗率不及常规栽培高。因此在生产管理上要充分发挥低节位分蘖和前期分蘖成穗,控制后期分蘖抽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栽培 分蘖 成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