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寄主植物对棉铃虫越冬蛹抗寒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杨燕涛 谢宝瑜 +2 位作者 高增祥 刘柱东 李典谟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09-512,共4页
通过对滞育蛹过冷却点的测定 ,初步明确寄主对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的越冬抗寒性有影响 ,幼虫取食棉花时产生的滞育蛹的过冷却点低于取食玉米的滞育蛹的过冷却点 ,即前者的抗寒能力高于后者 ;
关键词 棉铃虫 寄主植物 抗寒力 过冷却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分与棉铃虫化蛹的关系及对下代发生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杨燕涛 王东华 +1 位作者 朱明华 易红娟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10-215,共6页
研究表明,土壤湿度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对棉铃虫的化蛹及羽化影响不大。土壤相对含水量在90%以下时,棉铃虫化蛹率一般在90%以上,羽化率在80%以上,最适为40%左右。降雨对棉铃虫入土化蛹的不同时段影响有差异,雨水浸湿土壤... 研究表明,土壤湿度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对棉铃虫的化蛹及羽化影响不大。土壤相对含水量在90%以下时,棉铃虫化蛹率一般在90%以上,羽化率在80%以上,最适为40%左右。降雨对棉铃虫入土化蛹的不同时段影响有差异,雨水浸湿土壤,对入土后尚未化蛹的幼虫影响很大,其死亡率接近100%。化蛹后蛹的死亡率则主要取决于浸水时间的长短。浸水1~2d,对蛹的影响较小,羽化率一般在50%以上;浸水3~4d,羽化率则一般低于20%。对近年棉铃虫发生的实况分析也表明,棉铃虫入土时降大雨,后期蛾消长曲线上相应的位置将出现一个低谷。灌水灭蛹以幼虫入土高峰期最为经济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土壤水分 存活率 下代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铃虫滞育与抗逆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杨燕涛 谢宝瑜 +2 位作者 高增祥 张建明 李典谟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46-251,共6页
本文综述了棉铃虫滞育与抗逆性的研究进展 ,包括滞育的类型、滞育的诱导与解除 ,以及抗寒性、抗热性、抗旱性等。
关键词 棉铃虫 滞育 抗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死蜱、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在小白菜上的残留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杨燕涛 殷春杭 +1 位作者 丁晓莉 钱允辉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02-204,共3页
检测了毒死蜱、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在小白菜上的残留动态和最终残留。结果表明,3种杀虫剂的半衰期分别为1.21 d、2.04 d和1.86 d。在同样条件下,毒死蜱的降解速度快于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在连续用药不超过2次的前提下,毒死蜱、氯氰菊... 检测了毒死蜱、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在小白菜上的残留动态和最终残留。结果表明,3种杀虫剂的半衰期分别为1.21 d、2.04 d和1.86 d。在同样条件下,毒死蜱的降解速度快于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在连续用药不超过2次的前提下,毒死蜱、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的安全间隔期分别为7 d、7 d、9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氯氰菊酯 氰戊菊酯 小白菜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浸水处理消灭棉铃虫的临界期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杨燕涛 王东华 +1 位作者 朱明华 易红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08-110,共3页
有关土壤水分对棉铃虫蛹存活的影响,前人已做过许多工作。张孝羲等[1]报道了土壤含水量对棉铃虫化蛹与羽化影响的室内模拟试验,吴子江[2]报道了大田土壤自然含水量对棉铃虫蛹存活的影响,结果均表明土壤含水量越高,棉铃虫蛹存... 有关土壤水分对棉铃虫蛹存活的影响,前人已做过许多工作。张孝羲等[1]报道了土壤含水量对棉铃虫化蛹与羽化影响的室内模拟试验,吴子江[2]报道了大田土壤自然含水量对棉铃虫蛹存活的影响,结果均表明土壤含水量越高,棉铃虫蛹存活率及羽化率越低。但土壤水分对棉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土壤含水量 棉铃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酯类杀虫剂对棉红铃虫防治效果的年度变化 被引量:6
6
作者 杨燕涛 朱明华 王东华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2-96,共5页
毒力测定结果表明 ,与 1994年相比 ,1998年棉红铃虫对溴氰菊酯、氰戊菊酯的抗性分别上升 72 .6倍和6 8.4倍 ,而对甲基对硫磷的敏感性则增加了近 10 0倍。由于防治棉铃虫、棉红铃虫过量使用菊酯类农药 ,溴氰菊酯等菊酯类杀虫剂防治红铃... 毒力测定结果表明 ,与 1994年相比 ,1998年棉红铃虫对溴氰菊酯、氰戊菊酯的抗性分别上升 72 .6倍和6 8.4倍 ,而对甲基对硫磷的敏感性则增加了近 10 0倍。由于防治棉铃虫、棉红铃虫过量使用菊酯类农药 ,溴氰菊酯等菊酯类杀虫剂防治红铃虫的田间效果近年呈迅速下降的趋势 ,而甲基对硫磷对红铃虫仍然有效。适当使用甲基对硫磷或开发其它杀虫剂替代菊酯类农药应作为防治红铃虫的主要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红铃虫 菊酯类杀虫剂 防治效果 年度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氯氰菊酯及其与辛硫磷混用防治棉花红铃虫、棉铃虫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杨燕涛 朱明华 +1 位作者 王东华 易红娟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35-36,40,共3页
试验表明,亩用高效氯氰菊酯15~20毫升,对红铃虫防效达698~801%,对棉铃虫药后3、5、7天的防效分别达857~904%,802~810%和741~754%,均明显优于溴氰菊酯。
关键词 氯氰菊酯 辛硫磷 棉铃虫 红铃虫 棉花 杀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特性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发生的影响及发生程度分区 被引量:2
8
作者 杨燕涛 王东华 朱明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59-963,共5页
统计分析表明 ,土壤的多种理化性质与棉铃虫的发生程度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土壤容重、砂粒含量和粘粒含量 3个因子 ,其直接通径系数依次为 -0 .652 1、0 .673 5和 0 .3 4 56。这些因子使土壤表现出不同的粘性 ,决定... 统计分析表明 ,土壤的多种理化性质与棉铃虫的发生程度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土壤容重、砂粒含量和粘粒含量 3个因子 ,其直接通径系数依次为 -0 .652 1、0 .673 5和 0 .3 4 56。这些因子使土壤表现出不同的粘性 ,决定了土壤的透气性、持水量和板结程度等 ,从而影响到棉铃虫幼虫入土后蛹的存活率。用上述 3个因子进行聚类分析 ,可将通州市划分为 3个棉铃虫发生区 ,各区域在测报和防治上应进行区别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特性 棉铃虫 发生程度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死蜱、噻嗪酮对褐飞虱的防控效果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杨燕涛 杨凌峰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07年第8期24-27,共4页
通过分析用药后低龄若虫、高龄若虫和成虫的数量消长情况,对毒死蜱和噻嗪酮2种药剂防治褐飞虱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这2种杀虫剂后,虽然田间褐飞虱卵能持续孵化,从而使总体防效降低,但这2种药剂均能有效减少高龄若虫数量,其... 通过分析用药后低龄若虫、高龄若虫和成虫的数量消长情况,对毒死蜱和噻嗪酮2种药剂防治褐飞虱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这2种杀虫剂后,虽然田间褐飞虱卵能持续孵化,从而使总体防效降低,但这2种药剂均能有效减少高龄若虫数量,其中噻嗪酮在长达1个多月的时间内能阻止褐飞虱由低龄向高龄转化,毒死蜱的抑制有效期大约为10d。这2种药剂主要是通过在稻株上的残留来杀死低龄若虫,从而发挥其药效作用。通过本研究,有助于正确评价药剂对褐飞虱的防效,从而为防治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噻嗪酮 褐飞虱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沿江棉区棉铃虫世代增殖规律及主害代预测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燕涛 张洪进 +2 位作者 杨慕林 朱明华 王东华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3-36,共4页
通过聚类分析 ,可将沿江棉区历年棉铃虫世代间的增殖状况划分为 4类 ,相应的主害代第 4代棉铃虫的发生类型依次属于迟发适生型、早发暴发型、基数 -天气制约型和基数制约型。分析各类成因发现 ,3代基数是影响 4代发生量的主要因子。运... 通过聚类分析 ,可将沿江棉区历年棉铃虫世代间的增殖状况划分为 4类 ,相应的主害代第 4代棉铃虫的发生类型依次属于迟发适生型、早发暴发型、基数 -天气制约型和基数制约型。分析各类成因发现 ,3代基数是影响 4代发生量的主要因子。运用逐步回归分析 ,组建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种群动态 预测模型 增殖规律 主害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保护地蔬菜灰霉病侵染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1
作者 杨燕涛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10,共5页
综述了保护地蔬菜上的灰霉病菌的侵染规律及防治技术。着重探讨了灰霉病菌对常用杀菌剂的抗性问题及抗性治理对策 ,对防治技术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 。
关键词 保护地蔬菜 灰霉病 侵染规律 防治技术 研究进展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州市油菜田杂草发生特点与分布规律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燕涛 张洪进 +1 位作者 王东华 朱明华 《杂草科学》 2005年第1期23-26,共4页
通州市水旱轮作区以禾本科杂草为主,杂草种类主要是早熟禾、硬草、牛繁缕等;旱作物区以阔叶杂草为主,杂草种类主要是猪殃殃、卷耳、波斯婆婆纳等。通州市油菜田平均杂草密度为520株/m2,其中水旱轮作区的平均密度约为旱作物区的2.5倍。... 通州市水旱轮作区以禾本科杂草为主,杂草种类主要是早熟禾、硬草、牛繁缕等;旱作物区以阔叶杂草为主,杂草种类主要是猪殃殃、卷耳、波斯婆婆纳等。通州市油菜田平均杂草密度为520株/m2,其中水旱轮作区的平均密度约为旱作物区的2.5倍。不同杂草中,早熟禾的出现频率和发生密度最高,不同农业区都有分布,但水旱轮作区显著多于旱作物区,在半数以上乡镇已取代硬草成为油菜田优势种杂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杂草 草相 密度 优势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江棉区棉田杂草发生及其化学防除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燕涛 朱明华 王东华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棉田 杂草发生 除草 化学防除 沿江棉区 棉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害虫可持续治理中杀虫剂适用性评述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燕涛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80-585,593,共7页
从毒性、抗药性、对有益生物的影响等多方面综述了稻田杀虫剂在水稻害虫可持续治理中的适用性并进行了分类。归于适用类的杀虫剂有氟虫腈和毒死蜱;归于混用适用类的有阿维菌素、B.t.制剂、乙酰甲胺磷;归于适用性降低类的有沙蚕毒素类、... 从毒性、抗药性、对有益生物的影响等多方面综述了稻田杀虫剂在水稻害虫可持续治理中的适用性并进行了分类。归于适用类的杀虫剂有氟虫腈和毒死蜱;归于混用适用类的有阿维菌素、B.t.制剂、乙酰甲胺磷;归于适用性降低类的有沙蚕毒素类、三唑磷、吡虫啉、氨基甲酸酯类、噻嗪酮;归于不适用类的有高毒农药、拟除虫菊酯类。此外,还评估了有望引入稻田使用的两个杀虫剂:虫酰肼、氟铃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害虫 可持续治理 杀虫剂 适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烂铃分布特点及疏早蕾防烂铃效应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燕涛 张洪进 严佑建 《湖北农业科学》 1994年第3期24-26,共3页
定点定株系统调查发现,炭疽病主要集中在3层果枝下的第2果节以内,其发病率沿开花顺序递减;疫病则主要分布在7层果枝以下,棉铃离地越近,发病率越高。棉铃的成熟程度及气温决定了炭疽病的分布形式,上述两因子加上棉铃离地高度,... 定点定株系统调查发现,炭疽病主要集中在3层果枝下的第2果节以内,其发病率沿开花顺序递减;疫病则主要分布在7层果枝以下,棉铃离地越近,发病率越高。棉铃的成熟程度及气温决定了炭疽病的分布形式,上述两因子加上棉铃离地高度,决定了疫病的分布形式。6月底至7月初对早发移栽棉人工或化学去除基部3层果枝上部分早蕾,可抬高棉花开花结铃部位,优化结铃模式,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对烂铃的防效可达25.5%~68.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烂铃 疏蕾 防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种杀虫剂对棉田龟纹瓢虫、草间小黑蛛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燕涛 王东华 朱明华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2期29-31,共3页
在棉田常用的8种杀虫剂中,对害虫天敌瓢虫安全的杀虫剂是灭多成和哒螨灵;对草间小、黑蛛安全的杀虫剂有吡虫啉、哒螨灵和灭多戚。3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两种天敌的毒性最大,有机磷类杀虫剂则低于菊酯类。
关键词 杀虫剂 杀伤率 棉花 合理用药 天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代棉铃虫发生的气象条件及发生量预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燕涛 张治 +2 位作者 王东华 朱明华 姜广林 《中国棉花》 1997年第7期12-14,共3页
通过历年资料分析,气象因素对棉铃虫发生的影响很大,其中以雨日和日照时数与四代的相关系数最大。通径分析表明,影响四代发生量的直接因素则是三代卵量、6至7月间的日照时数和平均气温,直接通径系数依次达0.5308、0.44... 通过历年资料分析,气象因素对棉铃虫发生的影响很大,其中以雨日和日照时数与四代的相关系数最大。通径分析表明,影响四代发生量的直接因素则是三代卵量、6至7月间的日照时数和平均气温,直接通径系数依次达0.5308、0.4405和0.2724,降雨和雨日对四代的直接作用很小,但它们通过三代对四代的间接作用却比较大,间接通径系数分别达-0.3048和-0.3257。根据有关气象因子及三代发生实况组建的一组预测模式在四代的发生量预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气象因子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铃虫在棉株上的空间分布及防治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燕涛 王东华 +1 位作者 朱明华 易红娟 《中国棉花》 1999年第1期21-23,共3页
系统观察结果表明,四代棉铃虫卵及低龄幼虫主要分布于棉株上部3台果枝的外围3个果节内。在不同器官上,蕾上卵量最多,其次为嫩叶正面,第三为幼铃。一龄幼虫以蕾上最多,二龄幼虫蕾和幼铃上各占一半左右,三龄幼虫大部分转移到铃上... 系统观察结果表明,四代棉铃虫卵及低龄幼虫主要分布于棉株上部3台果枝的外围3个果节内。在不同器官上,蕾上卵量最多,其次为嫩叶正面,第三为幼铃。一龄幼虫以蕾上最多,二龄幼虫蕾和幼铃上各占一半左右,三龄幼虫大部分转移到铃上。由蕾及其它有关部位上卵量可推算出全株总卵量,这可用于简化测报手段。低龄虫在蕾、嫩叶及幼铃等棉花幼嫩部位存活率较高,在中老叶及大铃上存活率低。用药时应把上部果枝及外围果节上的蕾、嫩叶及幼铃作为重点喷药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棉花 分布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防治稻飞虱的喷雾辅助装置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燕涛 杨凌峰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5-147,共3页
介绍一种防治稻飞虱喷药时的辅助装置,使用该装置可在确保药剂防治效果的前提下提高工效,并节省用药量。
关键词 稻飞虱 防治 喷雾辅助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无踪定向喷雾防除蚕豆田杂草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燕涛 朱明华 王东华 《杂草科学》 1997年第3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蚕豆田 杂草 克无踪 喷雾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