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河流域土地利用及人类活动强度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璐晨 韩海辉 +7 位作者 张俊 黄姣 顾小凡 常亮 董佳秋 龙睿 王倩 杨炳超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3-220,共18页
[研究目的]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旱区土地利用对区域水文和生态的影响尤为显著,探究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对西北干旱内陆生态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基于19... [研究目的]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旱区土地利用对区域水文和生态的影响尤为显著,探究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对西北干旱内陆生态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基于1980-2018年间共5期遥感影像,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人类活动强度指数分析塔里木河流域各水资源分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近40年中,塔里木河流域耕地、建设用地和林地面积分别增加1.58×10^(4)km^(2)、1.2×10^(3) km^(2)和347 km^(2),而草地、未利用地和水域面积分别减少1.33×10^(4)km^(2)、0.32×10^(4)km^(2)和815 km^(2)。各水资源分区中塔里木河干流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大,其次为渭干河、阿克苏河和喀什噶尔河流域。自2000年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建设用地当量面积和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相对较快,特别是2000-2010年间呈显著增长趋势。[结论]塔里木河流域各水资源分区的人类活动强度呈显著的空间差异性。社会经济发展和政策的导向性作用是塔里木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和人类活动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分区 土地利用变化 人类活动强度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塔里木河流域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田河流域水化学特征与地下水补给来源分析
2
作者 李小等 常亮 +3 位作者 段瑞 王倩 张群慧 杨炳超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7-927,共11页
为研究和田河流域水化学与地下水补给特征,采用SPSS数理统计分析、Piper三线图、Gibbs图解以及氢氧和14C同位素示踪等方法对不同地貌单元中的水体(井水、坑塘水和河水)进行了水化学组成特征、补给来源和转化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各水... 为研究和田河流域水化学与地下水补给特征,采用SPSS数理统计分析、Piper三线图、Gibbs图解以及氢氧和14C同位素示踪等方法对不同地貌单元中的水体(井水、坑塘水和河水)进行了水化学组成特征、补给来源和转化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各水体主要起源于南部海拔2000 m以上的中高山区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从山区到沙漠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具有较明显的分带特征。不同水体pH值均呈弱碱性,离子之间组分和TDS值差异较大,整体呈坑塘水>井水>河水的规律。少数地下水样点中NO3-含量显著异常。(2)砾质平原区地下水大量接受地表河水的垂向脱节型补给。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TDS)值小,更新速度快,以水岩溶滤控制作用为主,水化学类型多呈SO4·Cl-Ca·Mg型。(3)细土平原区地下水TDS值变幅大,多为Cl·SO_(4)-Na型。其中,河间地块内,靠近上游地下水接受地表水及邻区侧向径流补给,14C年龄小;中下游地区地下水氢氧同位素“氧漂移”现象普遍。分水岭处地下水14C年龄大,近河岸处年龄小,地下水与河水联系密切。河间地块两侧地下水分别沿东北、西北方向径流,最终排泄于外围沙漠区。研究结果可为和田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 地下水 补给来源 同位素 和田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化交联壳聚糖对甲基橙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杨炳超 刘倩 +1 位作者 霍杰 黄瑞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6-379,共4页
研究了吸附剂投加量、甲基橙初始浓度、pH值、吸附时间等条件对甲基橙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质子化壳聚糖用量为3.6g/L条件下,对质量浓度低于200mg/L甲基橙溶液的吸附率不低于90%。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很好地描述其吸附过程;吸附... 研究了吸附剂投加量、甲基橙初始浓度、pH值、吸附时间等条件对甲基橙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质子化壳聚糖用量为3.6g/L条件下,对质量浓度低于200mg/L甲基橙溶液的吸附率不低于90%。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很好地描述其吸附过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质子化壳聚糖在较宽的pH值范围内对甲基橙具有较好的脱色效果,可提高壳聚糖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橙 质子化交联壳聚糖 吸附脱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诺木洪河流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杨炳超 李小等 +1 位作者 张戈 李成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14-220,共7页
【目的】对青海省诺木洪河流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规律进行研究,为合理开发和保护该地区地下水提供指导。【方法】采集诺木洪河流域具有代表性的水样58个,测定水样中的Na^+、K^+、Ca^(2+)、Mg^(2+)、HCO_3^-、Cl^-、SO_4^(2-)、CO_3... 【目的】对青海省诺木洪河流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规律进行研究,为合理开发和保护该地区地下水提供指导。【方法】采集诺木洪河流域具有代表性的水样58个,测定水样中的Na^+、K^+、Ca^(2+)、Mg^(2+)、HCO_3^-、Cl^-、SO_4^(2-)、CO_3^(2-)、矿化度等指标,在此基础上,运用Piper三线图图示法和离子比例系数法,系统研究了地下水水化学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演化规律。【结果】1由南而北,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呈环带状分布,主要从HCO_3·SO_4·Cl-Na·Mg·Ca、HCO_3·Cl-Mg·Na型向SO_4·Cl-Na、Cl-Na型演化转变,矿化度由小于1g/L增至10g/L以上。2溶滤作用、蒸发浓缩作用、阳离子交换作用是控制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演化的主要水化学作用,沿地下水径流方向,主要发生了石盐、石膏和长石的溶解反应、方解石和白云石的沉淀反应及Ca-Na阳离子交换反应。【结论】诺木洪河流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受水循环特征影响,戈壁滩与冲洪积平原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HCO_3·Cl-Na·Mg为主,矿化度小于1g/L,为淡水;冲湖积平原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Cl-Na为主,矿化度大于1g/L,为咸水甚至卤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演化规律 诺木洪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商民主:内涵、背景及意义 被引量:19
5
作者 杨炳超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8-182,共5页
协商民主是一个新近兴起的理论。在内涵上,协商民主是具有平等身份的公民在获取充分信息的前提下进行意见的沟通和交流,共同参与公共决策的制定。协商民主产生和发展的背景是代议制的平庸化和精英化的两种发展趋势以及当下全球范围内社... 协商民主是一个新近兴起的理论。在内涵上,协商民主是具有平等身份的公民在获取充分信息的前提下进行意见的沟通和交流,共同参与公共决策的制定。协商民主产生和发展的背景是代议制的平庸化和精英化的两种发展趋势以及当下全球范围内社会治理模式的转轨。在功能上,协商民主具有促进公众的政治参与、培养公民精神、保护少数人利益等作用,并且有利于公共决策的实施和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民主 政治参与 公共决策 代议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行政诉讼中的调解 被引量:5
6
作者 杨炳超 《东岳论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3-175,共3页
按照我国现行行政诉讼制度,行政诉讼是不适用调解的。但是,在行政审判实践中,“调解”却已经早已普遍存在,且行政诉讼中调解已具备理论基础和现实可能。应完善相关立法,确立调解为行政诉讼结案方式之一。
关键词 撤诉 调解 行政诉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商民主之内涵 被引量:7
7
作者 杨炳超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7年第4期93-96,112,共5页
协商民主是民主理论发展的新形式。在与精英民主理论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碰撞中,协商民主承继了代议民主制的基本框架,发展了直接民主制的某些实践形式。协商民主包含公民之间信息的交流,也包含公民对决策过程的广泛与实质性参与,关心民意... 协商民主是民主理论发展的新形式。在与精英民主理论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碰撞中,协商民主承继了代议民主制的基本框架,发展了直接民主制的某些实践形式。协商民主包含公民之间信息的交流,也包含公民对决策过程的广泛与实质性参与,关心民意的真实和理性并试图为之提供公平、中立的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 协商民主 信息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巴音河流域地下水对河流洪水入渗的响应特征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杨炳超 顾小凡 +3 位作者 党学亚 犹香智 曾庆铭 张俊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1年第4期180-185,共6页
为了防止青海省巴音河流域地下水位上升成灾,为合理配置与利用区内水资源提供指导,绘制了地下水位上升幅度分区图、河流径流量及地下水动态曲线图和多年年平均径流量曲线,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系统分析了巴音河流域地下水对洪水入渗的响... 为了防止青海省巴音河流域地下水位上升成灾,为合理配置与利用区内水资源提供指导,绘制了地下水位上升幅度分区图、河流径流量及地下水动态曲线图和多年年平均径流量曲线,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系统分析了巴音河流域地下水对洪水入渗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汛期内戈壁滩地下水位明显上升,距离巴音河河道越近,地下水响应越迅速,水位上升幅度越大,最大可以上升10 m以上;距离巴音河河道越远,地下水响应越滞后,水位上升幅度越小。确定了巴音河洪水致灾的流量临界值为4.07×10^(8)m^(3)。最后,提出了减少巴音河洪水的入渗量,增加地下水排泄量,实施节源开流的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音河 洪水入渗 地下水位上升 响应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新闻媒体的法律监督 被引量:2
9
作者 杨炳超 《政法论丛》 2001年第5期26-27,共2页
新闻媒体的法律监督是法律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由于新闻媒体的广泛性、快捷性的特点 ,新闻媒体在法律实施的过程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新闻媒体自身的一些特点使它在发挥监督作用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我们应当建立合理的机... 新闻媒体的法律监督是法律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由于新闻媒体的广泛性、快捷性的特点 ,新闻媒体在法律实施的过程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新闻媒体自身的一些特点使它在发挥监督作用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我们应当建立合理的机制以充分、适当地发挥新闻媒体的法律监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 新闻媒体 法律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商民主之内涵初探
10
作者 杨炳超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65-69,共5页
协商民主是民主理论发展的新动向,它承继了代议民主制的基本框架,又发展了直接民主制的某些实践形式,它是在精英民主理论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碰撞中产生的。协商民主包含公民之间信息的交流,也包含公民对决策过程的广泛与实质性参与,它... 协商民主是民主理论发展的新动向,它承继了代议民主制的基本框架,又发展了直接民主制的某些实践形式,它是在精英民主理论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碰撞中产生的。协商民主包含公民之间信息的交流,也包含公民对决策过程的广泛与实质性参与,它关心民意的真实和理性,并试图为之提供公平、中立的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 协商 信息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疆地区水资源问题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15
11
作者 尹立河 张俊 +6 位作者 姜军 张鹏伟 顾小凡 董佳秋 郭培宏 杨炳超 李瑛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共12页
【研究目的】南疆地区是中国重要的能源矿产基地和诸多国家战略的核心区。该区地处干旱区,水资源短缺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主要因素,查明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环境... 【研究目的】南疆地区是中国重要的能源矿产基地和诸多国家战略的核心区。该区地处干旱区,水资源短缺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主要因素,查明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环境保护的重要保障。【研究方法】通过系统收集分析前人已有成果,从南疆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3个方面进行论述。【研究结果】南疆地区的水资源主要形成于山区,山区的降水和冰雪融水是河流的主要补给源。河流出山后,地表水与地下水频繁转化,最终以蒸散发的形式消亡于流域下游。南疆地区多年平均水资源451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432亿m^(3),地下水资源量268亿m^(3),重复量249亿m^(3)。近年的开发利用量已达327亿m^(3),开发利用程度超过70%,远超过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警戒线,总体上已处于过度开发状态。南疆地区的地表水水质总体较好,优于Ⅲ类水的地表水占94%。地下水的水质从山前倾斜平原向盆地腹部,浅层地下水水质逐渐变差,由Ⅰ-Ⅲ类转变成Ⅳ-Ⅴ类地下水(高矿化度水),部分地区常规水化学、有机物含量等超标。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有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偏低、水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土壤盐渍化和沙漠化等环境问题、生态需水量的估算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以及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研究不足等。【结论】针对以上问题,应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及提高咸水的资源化利用程度,统筹上、中、下游的水资源调度,优化水资源在生活、生态、生产之间的配置,加强南疆地区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研究以及生态需水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沙漠 干旱区 问题 对策建议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南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法听证的立论基础探析
12
作者 杨炳超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29-31,共3页
立法听证是我国民主立法的新形式。该制度源自于西方,现在几乎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立法过程的必经程序。立法听证在较短的历史之内获得普世性的适用是因为其乃立基于人类社会的一些基本价值要素,包括言论自由、身份平等、程序正义等等。对... 立法听证是我国民主立法的新形式。该制度源自于西方,现在几乎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立法过程的必经程序。立法听证在较短的历史之内获得普世性的适用是因为其乃立基于人类社会的一些基本价值要素,包括言论自由、身份平等、程序正义等等。对这些要素进行分析,有利于加深我们对立法听证制度的理解,规范其在实践中的运作形式,纠正一些偏出于其制度本义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论自由 身份平等 程序正义 立论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位素水化学指示的新疆孔雀河流域地下水与地表水关系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俊 尹立河 +10 位作者 顾小凡 李瑛 杨炳超 姜军 贾伍慧 谢万兵 王拓 唐小平 董佳秋 王倩 常亮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5-195,共11页
地下水是孔雀河流域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之一,其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为实现孔雀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和生态保护,采用环境同位素和水化学方法,研究了孔雀河流域地下水与地表水关系。结果表明: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河... 地下水是孔雀河流域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之一,其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为实现孔雀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和生态保护,采用环境同位素和水化学方法,研究了孔雀河流域地下水与地表水关系。结果表明: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河水。含水层成因类型和现代河道分布共同控制着孔雀河流域地下咸淡水的空间分布格局;氢氧稳定同位素对不同水体的相互转化指示作用较强,但难以区别更新世与全新世的地下水;3 H和14 C放射性同位素组分对地下水循环演化及更新能力的指示作用较好,14 C年龄变化特征可以很好指示承压水的运移方向和速率;13 C可作为初步判断地下水类型或年龄的参考指示剂;大量渠系引水灌溉使得潜水接受地表水入渗补给能力增强,更新能力显著提高,但承压水目前的开采利用仍以消耗更新能力差的老水为主。当地应优化调整地下水开发格局,减少流域中游河套内农灌区承压水开采量,加大流域下游微咸水分布区潜水开采利用,降低潜水位,减轻土壤盐渍化,促进水土资源开发的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河流域 地下水循环 水化学 环境同位素 指示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盆地大荔地区地下水氟水文地球化学规律 被引量:16
14
作者 刘瑞平 朱桦 +5 位作者 亢明仲 焦建刚 杨炳超 乔刚 赵阿宁 刘建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4-88,93,共6页
为了研究关中盆地大荔地区氟的水文地球化学规律,采集239个地下水样品及35个土壤样品,分析了水化学类型和水化学组分对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弱碱性环境下,重碳酸钠型是促进氟富集并增强围岩向地下水中转化的主要因素;硫酸钙镁型的地下水... 为了研究关中盆地大荔地区氟的水文地球化学规律,采集239个地下水样品及35个土壤样品,分析了水化学类型和水化学组分对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弱碱性环境下,重碳酸钠型是促进氟富集并增强围岩向地下水中转化的主要因素;硫酸钙镁型的地下水抑制氟富集。水化学组分中Na+、Cl-、HCO3-、pH与氟呈正相关,而Ca2+则抑制水溶液中氟含量增加;迁移系数与HCO3-、pH呈正相关关系,与其他主要离子呈负相关关系。利用Preeqic软件分析了饱和指数和Ca2+、F-的离子活度,得出萤石的平衡控制着氟和钙的水文地球化学行为,F-可能来源于萤石和方解石的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文地球化学 大荔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大荔县地方性氟中毒与地质环境的关系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8
15
作者 柯海玲 朱桦 +3 位作者 董瑾娟 赵阿宁 乔冈 杨炳超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77-685,共9页
为了研究陕西大荔县地方性氟中毒病与地质环境的关系,笔者对该地区进行了详细的氟中毒病人群统计,并采集了地下水、土壤、农作物和蔬菜样品进行氟含量的测定。发现土壤水溶氟占岩土全氟比率随pH值升高而增大;单位质量蔬菜如菠菜、油麦... 为了研究陕西大荔县地方性氟中毒病与地质环境的关系,笔者对该地区进行了详细的氟中毒病人群统计,并采集了地下水、土壤、农作物和蔬菜样品进行氟含量的测定。发现土壤水溶氟占岩土全氟比率随pH值升高而增大;单位质量蔬菜如菠菜、油麦菜氟含量高于小麦、玉米等;地下水氟在水动力弱、矿化度高的地区相对富集,水氟含量主要来源于岩土中;地氟病严重区位于低洼地边缘及陡坡向缓坡转换的部位;氟中毒病高患病率与大气、农作物和蔬菜氟含量不具相关性,而与地下水氟含量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根据以上特征,笔者建议在大荔县防治地方性氟中毒病,除种植低氟含量的农作物或经济作物外,应加强低氟含量的地下水的开采与饮用,并对开采的地下水进行物化降氟处理,以降低人群中地方性氟中毒的患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氟中毒病 地质环境 防治对策 陕西大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大荔县高氟地下水的形成条件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朱桦 杨炳超 +2 位作者 赵阿宁 柯海玲 乔冈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72-676,共5页
为了查明陕西省大荔县高氟地下水的分布、形成条件,本文通过环境地质调查及水样测试,从地层、气象、地质地貌、水文地质及水文地球化学等几个角度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大荔县高氟地下水的分布、形成条件受地质、气候、地貌和水文... 为了查明陕西省大荔县高氟地下水的分布、形成条件,本文通过环境地质调查及水样测试,从地层、气象、地质地貌、水文地质及水文地球化学等几个角度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大荔县高氟地下水的分布、形成条件受地质、气候、地貌和水文地质的控制,大气降水在入渗过程中通过水岩作用及淋滤作用将岩石和土壤中氟元素带入地下水中,在蒸发作用下浓缩,最终形成高氟地下水。该研究可为解决大荔县饮水安全问题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氟地下水 分布 形成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荔潜水含水层中氟的赋存规律及水化学成因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瑞平 朱桦 +3 位作者 杨炳超 赵阿宁 柯海玲 乔冈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4期134-141,共8页
大荔县地处渭河断陷盆地东部,潜水中氟含量较高,氟的赋存受水文,气候,地形地貌、地质背景、水文地质、水文地球化学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根据浅层地下水调查资料采用美国地质调查局的PHREEQC软件来研究地下水中氟赋存规律。该地区降雨量小... 大荔县地处渭河断陷盆地东部,潜水中氟含量较高,氟的赋存受水文,气候,地形地貌、地质背景、水文地质、水文地球化学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根据浅层地下水调查资料采用美国地质调查局的PHREEQC软件来研究地下水中氟赋存规律。该地区降雨量小,蒸发强烈,高氟水的成因可分为,蒸发浓缩型和溶滤富集型。岩性主要为黏土、亚黏土、细砂,孔隙小,富含氟的矿物成分为地下水中高氟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地下水水位埋深浅,包气带中毛细上升高度高,导水性差,多层交互含水层结构为高氟地下水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赋存条件。结合水文地球化学的作用,研究了氟与其主要络合离子的存在形式和组分浓度以及它们的矿物来源的溶解-沉淀情况,来揭示氟在地下水径流方向上的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荔县 地下水 规律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氮在垂向河床渗滤系统中的环境行为 被引量:7
18
作者 黄瑞华 吴耀国 +1 位作者 杨炳超 妙颖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92-95,共4页
采用自行设计的室内土柱实验装置,以恒定氨氮质量浓度为18.27 mg/L的氯化铵溶液为淋滤液,模拟氨氮在垂向河床中的渗滤过程,来探讨氨氮在垂向河床渗滤系统中的环境行为,借以了解河床渗滤系统对氮污染的净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氨氮在河... 采用自行设计的室内土柱实验装置,以恒定氨氮质量浓度为18.27 mg/L的氯化铵溶液为淋滤液,模拟氨氮在垂向河床中的渗滤过程,来探讨氨氮在垂向河床渗滤系统中的环境行为,借以了解河床渗滤系统对氮污染的净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氨氮在河床渗滤过程中分别参与吸附及硝化作用,主要发生在距离河床1~3 cm处;由于这两种作用的影响,该河床渗滤系统对氨氮的去除率达87%。同时还发现,该河床渗滤系统对氨氮的硝化能力有限,可以考虑向污水中补充溶解氧及添加石灰等强化措施来提高硝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河床渗滤 环境行为 土柱模拟 氯化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吴起县地下水中Cr^6+分布规律及来源探讨 被引量:6
19
作者 顾小凡 党学亚 +5 位作者 杨炳超 常亮 李小等 犹香智 王化齐 王倩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4期190-203,共14页
在严重缺水的陕北吴起地区,白垩系地下水中Cr^(6+)严重超标,其为原生地质环境所致,还是石油开采等污染引起,不能确定,直接影响着该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专项水文地质调查,系统地采集分析了岩(土)、水样及石油样品,总结分析了该... 在严重缺水的陕北吴起地区,白垩系地下水中Cr^(6+)严重超标,其为原生地质环境所致,还是石油开采等污染引起,不能确定,直接影响着该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专项水文地质调查,系统地采集分析了岩(土)、水样及石油样品,总结分析了该区Cr^(6+)的来源与富集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吴起地区地下水中Cr^(6+)主要来源于区内含水层上覆的土层,其白垩系地下水中Cr^(6+)含量受控于地质结构及地下水循环。大气降水在入渗过程中通过水岩作用将土层中Cr元素带入地下水中,在地下水循环过程中受到氧化还原环境影响富集于不同含水系统中,使得地下水中Cr^(6+)不同程度超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起县 CR^6+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腈/醋酸纤维素共混纤维亲水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炳超 肖长发 +1 位作者 安树林 贾广霞 《合成纤维》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3-26,共4页
将丙烯腈/醋酸乙烯酯/潜交联剂三元共聚物与醋酸纤维素共混纺丝,经交联水解处理后得到含交联结构的亲水性聚丙烯腈/醋酸纤维素共混纤维。分析了纤维的吸水性能,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单纤强力仪等测试仪器测试了其它性能。
关键词 聚丙烯腈 醋酸纤维素 共混 亲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