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O_3薄膜的微观结构与电致变色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杨海刚 王聪 +2 位作者 宋桂林 王天兴 常方高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1-184,共4页
采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方法在ITO导电玻璃上沉积了WO3薄膜,研究了靶基距对其微结构和电致变色性能的影响,利用XRD、SEM和XPS对薄膜的微结构和成分进行了表征。通过可见光透射谱对样品的电致变色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且讨论了WO3薄膜电致变... 采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方法在ITO导电玻璃上沉积了WO3薄膜,研究了靶基距对其微结构和电致变色性能的影响,利用XRD、SEM和XPS对薄膜的微结构和成分进行了表征。通过可见光透射谱对样品的电致变色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且讨论了WO3薄膜电致变色性能与其微结构、价态变化之间的关系。发现靶基距为7cm的情况下沉积得到的WO3薄膜呈非晶态,薄膜有更多的孔隙,有利于Li+的抽取,进而显示出较好的电致变色性能。反应溅射制备的WO3薄膜中W是W6+价态,颜色为透明状,当发生着色反应时,随着薄膜中Li+成分增加,薄膜颜色变为蓝色,薄膜中W原子为W6+和W5+的混合价态。认为其电致变色的行为是由于Li+和e-在薄膜中的注入和拉出引起的W6+和W5+发生转化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3薄膜 磁控溅射 靶基距 电致变色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_3薄膜的电致变色与响应时间机理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杨海刚 宋桂林 +2 位作者 张基东 王天兴 常方高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16-1321,共6页
采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纳米WO3薄膜,研究了溅射气压对WO3薄膜的表面形貌和微结构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WO3的微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循环伏安测试系统对样品的电致变色及响应时间性... 采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纳米WO3薄膜,研究了溅射气压对WO3薄膜的表面形貌和微结构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WO3的微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循环伏安测试系统对样品的电致变色及响应时间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WO3薄膜的微孔结构特征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有利于改善其电致变色性能。当溅射气压为4 Pa时,WO3薄膜在可见光区的电致变色平均调色范围达到了71.6%,并且其着色响应时间为5 s,漂白响应时间为16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3薄膜 磁控溅射 电致变色 响应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反应溅射制备NiO_x薄膜及其电致变色机理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海刚 王聪 +3 位作者 朱开贵 刁训刚 王怀义 王天民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1期572-575,共4页
采用直流反应溅射在ITO导电玻璃上沉积了NiOx薄膜,研究了O2流量对其光学和电致变色性能的影响,利用XRD、SEM和XPS对薄膜的微结构和成分进行了表征。通过循环伏安特性曲线和可见光透射谱对样品的电化学和电致变色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且讨论... 采用直流反应溅射在ITO导电玻璃上沉积了NiOx薄膜,研究了O2流量对其光学和电致变色性能的影响,利用XRD、SEM和XPS对薄膜的微结构和成分进行了表征。通过循环伏安特性曲线和可见光透射谱对样品的电化学和电致变色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且讨论了NiOx薄膜成分与电致变色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反应溅射制备的NiOx薄膜是Ni2+和Ni3+混合价态,颜色为淡棕色,随着薄膜中Ni3+成分增加,薄膜颜色变深,调色范围有减小的趋势。NiOx薄膜表现出阳极电致变色特征,作者认为其电致变色的行为是由于Li+和OH-在薄膜中的注入和拉出引起的Ni2+和Ni3+发生转化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OX 薄膜 反应溅射 电致变色 变色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乙烯醇的共轭聚合物/二氧化钛复合光催化剂的结构及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海刚 宋远卿 +2 位作者 徐守斌 江龙 淡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7-89,94,共4页
通过聚乙烯醇(PVA)在酸性条件下的热消除反应制备了具有共轭结构的聚合物(C-PVA),进一步有机/无机杂化制备出C-PVA/TiO2复合光催化剂。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热失重结果表明,C-PVA含有共轭双键和羰基;X射线光电子能... 通过聚乙烯醇(PVA)在酸性条件下的热消除反应制备了具有共轭结构的聚合物(C-PVA),进一步有机/无机杂化制备出C-PVA/TiO2复合光催化剂。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热失重结果表明,C-PVA含有共轭双键和羰基;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分析结果表明,C-PVA/TiO2复合光催化剂表面由具有一定共轭结构的聚合物和TiO2组成,且该催化剂对光的吸收由紫外光区扩展到可见光区;光催化实验结果表明,C-PVA/TiO2复合光催化剂对模型污染物罗丹明B有较强的吸附(2.5 h达吸附平衡,吸附率为20%),在可见光下对罗丹明B的降解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5 h降解率可达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热消除 共轭聚合物 二氧化钛 光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钻机立根排放系统研究现状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杨海刚 曹晓宇 +3 位作者 刘春宝 石梦蕊 邢广亮 安浩 《石油机械》 2016年第10期25-29,共5页
在介绍国内外陆地钻机立根排放系统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立根排放系统进行了技术分析,主要包括悬持式、推扶式、悬持与推扶相结合3种立根排放系统,并对3种立根排放系统进行了对比,其主要不同在于对井架载荷的影响、工作效率与安全性以及... 在介绍国内外陆地钻机立根排放系统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立根排放系统进行了技术分析,主要包括悬持式、推扶式、悬持与推扶相结合3种立根排放系统,并对3种立根排放系统进行了对比,其主要不同在于对井架载荷的影响、工作效率与安全性以及钻机配套适应性。开发立根排放系统需攻克的关键技术有排放模式及载荷分析、控制系统设计以及系统安全性设计。最后建议加快悬持与推扶相结合的立根排放系统开发,并注重系统的安装、维护和搬家方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钻机 立根排放系统 技术现状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nO2/TiO2复合粉体制备及其红外特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海刚 项金钟 +3 位作者 杨爱民 文建华 方静华 陈秀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215-216,220,共3页
以溶胶-凝胶方法制备纳米SnO2/TiO2复合粉体,并用XRD、TEM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给出了相关的工艺参数.研究了纳米SnO2及SnO2/TiO2复合材料的红外吸收特性.结果表明,本文制备的纳米SnO2/TiO2复合材料在4000~1500cm-1和1000~400cm-1范... 以溶胶-凝胶方法制备纳米SnO2/TiO2复合粉体,并用XRD、TEM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给出了相关的工艺参数.研究了纳米SnO2及SnO2/TiO2复合材料的红外吸收特性.结果表明,本文制备的纳米SnO2/TiO2复合材料在4000~1500cm-1和1000~400cm-1范围内有较好的红外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SnO2/TiO2 纳米复合材料 红外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溅射制备MoO_3薄膜及其光学和电致变色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海刚 尤天友 +2 位作者 宋桂林 王天兴 常方高 《真空》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8-61,共4页
本文采用磁控溅射方法,通过金属钼靶材在Ar+O2气氛中反应溅射制备了氧化钼薄膜。在制备样品过程中改变反应气氛O2的流量,保持其它参数不变,得到不同的氧化钼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方法对MoO3薄膜样品结构进行... 本文采用磁控溅射方法,通过金属钼靶材在Ar+O2气氛中反应溅射制备了氧化钼薄膜。在制备样品过程中改变反应气氛O2的流量,保持其它参数不变,得到不同的氧化钼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方法对MoO3薄膜样品结构进行表征。XRD测试结果表明MoO3薄膜样品均为非晶结构。MoO3薄膜样品的光学性能和电致变色性能采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测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反应气氛O2/Ar流量比例为1:5时,所制备的样品具有较高的可见光透射率,可见光平均透射率为90%,并且电致变色性能较好,调色范围达到了66.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O3薄膜 磁控溅射 氧流量 光学性能 电致变色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8
8
作者 杨海刚 《四川医学》 CAS 2015年第6期884-886,共3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改善。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42例,采用鼻内镜手术,观察症状改善情况,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的中文版和鼻腔鼻窦结局测量20条(SNOT-20)的中文版评价治...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改善。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42例,采用鼻内镜手术,观察症状改善情况,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的中文版和鼻腔鼻窦结局测量20条(SNOT-20)的中文版评价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结果 4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6个月,其中治愈35例(83.33%)、好转4例(9.52%)、无效3例(7.15%),术后出现眶周淤血2例、鼻腔流血1例,对症处理后治愈。术后6个月,患者SF-36各维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SNOT-20总分及最重要的5个条目得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临床治愈率高,是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有效临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鼻窦炎 鼻息肉 鼻内镜手术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研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4
9
作者 杨海刚 王天兴 宋桂林 《大学物理实验》 2011年第3期107-109,共3页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包括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等从低到高、从基础到前沿、从传授知识到能力培养的完整教学体系,在培养学生科研素质与能力等方面有着其他课程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探索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更好地培养学生...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包括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等从低到高、从基础到前沿、从传授知识到能力培养的完整教学体系,在培养学生科研素质与能力等方面有着其他课程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探索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科学研究的思想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物理实验 实验教学 科学研究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64例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杨海刚 《四川医学》 CAS 2012年第4期687-688,共2页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8年5月~2011年5月我院收治老年慢性鼻窦炎患者64例,其中合并糖尿病23例、低危组高血压25例,所有患者均经相关内科治疗病情稳定后,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术后...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8年5月~2011年5月我院收治老年慢性鼻窦炎患者64例,其中合并糖尿病23例、低危组高血压25例,所有患者均经相关内科治疗病情稳定后,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术后抗感染、鼻内镜下清理鼻腔分泌物、血痂。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治愈40例(62.5%),好转18例(28%),无效6例(9.4%)。结论经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治疗效果良好、并发症少,个体化手术处理配合内科综合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炎 老年 鼻内镜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镜手术与局部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6
11
作者 杨海刚 《现代临床医学》 2012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与局部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符合慢性鼻窦炎诊断标准并有手术指征的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参照Messerklinger术式单行鼻内镜手术;观察...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与局部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符合慢性鼻窦炎诊断标准并有手术指征的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参照Messerklinger术式单行鼻内镜手术;观察组在行Messerklinger式鼻内镜手术后联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每日2次,每次每侧鼻腔各1喷,持续使用3个月后改为每日1次,每次每侧鼻腔各1喷。评定疗效并观察手术后复发、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6个月至1年,观察组60例患者的鼻内镜检查结果均有不同程度改善(100.00%),2例(3.33%)复发,4例(6.67%)出现并发症,治疗过程中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咽喉部刺激症状,无一例患者发生口腔真菌感染、速发或迟发变态反应等不良反应。对照组60例患者中,15例(25.00%)无效,15例(25.00%)复发,14例(23.33%)出现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疗效更好,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更低。结论:鼻内镜手术与局部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肯定,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且局部用药避免了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鼻窦炎 鼻内镜手术 局部应用 糖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镜下自制吸引器头联合双极电凝诊治顽固性鼻出血3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海刚 《四川医学》 CAS 2011年第4期588-589,共2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自制吸引器头联合双极电凝对顽固性鼻出血的诊治效果。方法 36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均在鼻内镜下检查鼻腔,并采用自制吸引器头联合双极电凝治疗。结果 36例患者均在鼻内镜下查明出血部位,一次性治愈33例(91.6%),二次治愈...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自制吸引器头联合双极电凝对顽固性鼻出血的诊治效果。方法 36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均在鼻内镜下检查鼻腔,并采用自制吸引器头联合双极电凝治疗。结果 36例患者均在鼻内镜下查明出血部位,一次性治愈33例(91.6%),二次治愈3例。结论我院鼻内镜下自制吸引器头联合双极电凝诊治顽固性鼻出血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出血 鼻内镜 自制吸引器头 双极电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镜联合喉镜治疗上颌窦囊肿的临床试验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海刚 《当代医学》 2011年第31期10-11,共2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与纤维喉镜联合应用治疗上颌窦囊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经头颅CT确诊的上颌窦囊肿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39例行鼻内镜联合纤维喉镜下囊肿摘除术,对照组21例单行鼻内镜下囊肿摘除术。根据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 目的探讨鼻内镜与纤维喉镜联合应用治疗上颌窦囊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经头颅CT确诊的上颌窦囊肿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39例行鼻内镜联合纤维喉镜下囊肿摘除术,对照组21例单行鼻内镜下囊肿摘除术。根据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观察手术前后的并发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随访3个月~1年,试验组39例患者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2例(5.12%)复发,3例(7.69%)出现并发症,对照组21例患者,5例(23.81%)无效,4例(19.04%)复发,6例(28.57%)出现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低,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鼻内镜与纤维喉镜联合应用治疗上颌窦囊肿手术效果肯定,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囊肿 鼻内镜手术 纤维喉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下含服标准化变应原疫苗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海刚 《当代医学》 2015年第23期58-59,共2页
目的分析舌下含服标准化变应原疫苗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变应性鼻炎患者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28)和对照组(n=26)。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药物评分,皮肤反应指数,尘螨特异性lg E、lg G 4水平指标。结果治疗2年... 目的分析舌下含服标准化变应原疫苗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变应性鼻炎患者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28)和对照组(n=26)。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药物评分,皮肤反应指数,尘螨特异性lg E、lg G 4水平指标。结果治疗2年后治疗组症状评分、药物评分、皮肤反应指数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尘螨变应原免疫治疗2年后,治疗组患者在症状评分、药物评分、皮肤反应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原疫苗 变应性鼻炎 舌下含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硫化过程磁控溅射制备Cu2ZnSnS4薄膜及其结构和光学性质研究
15
作者 杨海刚 张基东 +3 位作者 郝瑞亭 曹伟伟 李美成 常方高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91-996,共6页
使用Cu2ZnSnS4(CZTS)靶材,通过射频磁控溅射方法镀膜,不经后期硫化处理,在钠钙玻璃衬底上沉积了锌黄锡矿结构的CZTS薄膜材料。在薄膜的沉积过程中,衬底温度分别为300,400和500℃。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 使用Cu2ZnSnS4(CZTS)靶材,通过射频磁控溅射方法镀膜,不经后期硫化处理,在钠钙玻璃衬底上沉积了锌黄锡矿结构的CZTS薄膜材料。在薄膜的沉积过程中,衬底温度分别为300,400和500℃。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和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等对薄膜样品的微观形貌、晶体结构、元素成分、光学性质等进行了研究。分析讨论了衬底温度对样品的表面形貌、晶体结构、化学成分、光吸收系数和禁带宽度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在衬底温度为500℃条件下沉积得到的CZTS薄膜样品,具有较好的锌黄锡矿晶体结构,晶粒大小为23 nm,光吸收系数在可见光范围内高于1×104cm-1,禁带宽度为1.49 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锌锡硫薄膜 晶体结构 禁带宽度 磁控溅射 衬底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波吸收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16
作者 杨海刚 项金钟 +3 位作者 信思树 方静华 朱艳 吴兴惠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F04期219-221,共3页
首先介绍了电磁波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机制,指出影响物质对电磁波吸收的性能的参数.进而提出通过修正这些参数而达到改善物质对电磁波吸收的性能。同时对国内外电磁波吸收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电磁波吸收 研究现状 复合材料 相互作用 物质 国内外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溅射制备MoO_3薄膜及其电致变色响应时间研究
17
作者 杨海刚 尤天友 +2 位作者 宋桂林 将玉荣 常方高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42,共4页
在Ar和O2气氛下采用直流反应溅射沉积了MoO3薄膜,样品制备过程中改变薄膜沉积气压,保持其它参数不变,研究了沉积气压对其电致变色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傅里叶红外透射光谱(FTIR)对薄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在Ar和O2气氛下采用直流反应溅射沉积了MoO3薄膜,样品制备过程中改变薄膜沉积气压,保持其它参数不变,研究了沉积气压对其电致变色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傅里叶红外透射光谱(FTIR)对薄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分光光度计研究了MoO3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通过电致变色动态测试对样品的电致变色循环稳定性能和响应时间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MoO3薄膜样品为非晶结构,当沉积气压为3 Pa时,MoO3薄膜样品具有较好的电致变色性能,其在可见光范围的平均调色范围为69%,着色时间为5s,漂白时间为27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致变色 响应时间 MoO3薄膜 磁控溅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薄膜电致变色元件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能研究
18
作者 杨海刚 詹华伟 +3 位作者 张基东 曹伟伟 宋桂林 常方高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87-1091,共5页
采用磁控溅射法在单层玻璃基片上制备了由多层薄膜构成的电致变色元件,通过XRD、SEM等对薄膜及元件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等进行了表征分析。采用可见光透射谱,研究了元件的电致变色性能。结果表明,较低的基片温度和较大的靶基距是采用... 采用磁控溅射法在单层玻璃基片上制备了由多层薄膜构成的电致变色元件,通过XRD、SEM等对薄膜及元件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等进行了表征分析。采用可见光透射谱,研究了元件的电致变色性能。结果表明,较低的基片温度和较大的靶基距是采用磁控溅射制备电致变色元件的两个很重要的因素。所制备的全薄膜电致变色元件在处于漂白态和着色态时,对可见光的透过率分别达到了47.19%和15.67%,对光的透射率调节范围为31.52%。该全薄膜电致变色元件在电致变色智能窗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致变色元件 透射率调节 ITO 磁控溅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浓度胶结充填材料的充填管路布置研究
19
作者 杨海刚 杨宝贵 +2 位作者 张开放 袁伟茗 张逸男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69-71,共3页
充填开采正成为煤矿开采的发展方向之一,为了缓解开采过程中回采与充填的相互干扰以及满足充填量大的需求,使充填更好地服务于开采,对此进行了充填管路的敷设研究。新管路从地面沿充填钻孔敷设至基本顶上方,然后沿水平方向敷设到采空区... 充填开采正成为煤矿开采的发展方向之一,为了缓解开采过程中回采与充填的相互干扰以及满足充填量大的需求,使充填更好地服务于开采,对此进行了充填管路的敷设研究。新管路从地面沿充填钻孔敷设至基本顶上方,然后沿水平方向敷设到采空区上部,最后以倾斜管路贯通基本顶进行充填。该敷设方式以控制基本顶为目的,使回采、充填步距均增大,从开采-充填-固结为1周期合理考虑,实现了采充作业互不影响,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能够满足足量充填的需求,使充填开采在煤矿回采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胶结充填材料 充填管路 充填开采 充填步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诱导聚合制备聚噻吩/二氧化钛复合粒子的结构及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15
20
作者 徐守斌 江龙 +2 位作者 杨海刚 宋远卿 淡宜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36-545,共10页
通过光诱导噻吩在TiO2的氯仿悬浮液中聚合反应,制备了聚噻吩/二氧化钛(PTh/TiO2)复合粒子,并采用比表面积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粒径分析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和红外光谱对复合粒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Th/TiO... 通过光诱导噻吩在TiO2的氯仿悬浮液中聚合反应,制备了聚噻吩/二氧化钛(PTh/TiO2)复合粒子,并采用比表面积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粒径分析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和红外光谱对复合粒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Th/TiO2复合粒子上的聚噻吩骨架中S原子与TiO2粒子间存在强相互作用,该复合粒子对可见光具有响应.以罗丹明B为模型污染物,研究了该复合粒子在紫外光和可见光照射下的光催化活性.分别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和呋喃甲醇为空穴捕捉剂和自由基捕捉剂研究了PTh/TiO2复合粒子在紫外光和可见光照射下的光催化反应机理.结果表明,空穴和自由基是主要的光催化反应中的氧化性物质.在紫外光照射下,空穴起主要作用;在可见光照射下,自由基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诱导聚合 聚噻吩 二氧化钛 复合粒子 光催化 罗丹明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