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铝基微纳米结构超疏水表面制备及其防冰/霜性能
1
作者 钟涛 刘超 +1 位作者 张艳梅 杨晚生 《电镀与涂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6,共10页
[目的]在铝上构建具有粗糙微纳米结构的超疏水表面,可赋予其良好的防冰/霜性能。但在实际应用中铝的超疏水性会逐渐变差甚至失效,微纳米结构的稳定性是影响疏水耐久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方法]先通过二次阳极氧化在铝表面制备纳米多孔结构... [目的]在铝上构建具有粗糙微纳米结构的超疏水表面,可赋予其良好的防冰/霜性能。但在实际应用中铝的超疏水性会逐渐变差甚至失效,微纳米结构的稳定性是影响疏水耐久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方法]先通过二次阳极氧化在铝表面制备纳米多孔结构,再用不锈钢筛网模板压印的方法在铝表面获得微米级结构,扩孔处理后采用低表面能物质(如三乙氧基-1H,1H,2H,2H-十三氟代正辛基硅烷)进行修饰,最终获得了微纳米结构的铝基超疏水表面(标记为MN-SHS),并就其表面形貌、水接触角、液滴粘附性、防冰/霜性能和耐久性与只进行二次阳极氧化的铝试样和进行二次阳极氧化+扩孔的铝试样作对比。[结果]MN-SHS样品表面的水接触角达到164°,液滴粘附性低,防冰/霜性能和耐久性最优。[结论]采用阳极氧化结合微米压印技术可制得具有微纳米复合结构的铝基超疏水表面,在防冰/霜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 防冰/霜 阳极氧化 压印 微纳米结构 低液滴粘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室内热舒适性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杨晚生 郭晶 +2 位作者 梅胜 张茹 罗鹏飞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3-396,共4页
针对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广州气候特征导致的几个城市环境问题,根据室内热舒适性评价的计算公式,在相关简化条件下,计算出不同温度和湿度环境条件下的PMV-PPD指标;同时根据热环境评价理论进行了夏热冬暖地区热湿环境的主观评价调查问卷,根... 针对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广州气候特征导致的几个城市环境问题,根据室内热舒适性评价的计算公式,在相关简化条件下,计算出不同温度和湿度环境条件下的PMV-PPD指标;同时根据热环境评价理论进行了夏热冬暖地区热湿环境的主观评价调查问卷,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了夏热冬暖典型城市———广州居民对居住环境的主观感受;最后通过实验测定广州地区室内外干湿球温度、围护结构表面温度、平均辐射温度等参数,根据实验所测参数对室内热舒适状况进行了定量对比分析。为改善和提高室内居住热舒适性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热冬暖地区 居住建筑 热环境 舒适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典型季节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测试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杨晚生 郭晶 +2 位作者 梅胜 罗鹏飞 夏蓓娅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76-79,共4页
主要对广州市居住建筑过渡季节典型日室内的热湿环境进行了测试研究,具体对自然通风工况下室内温度、相对湿度、围护结构各壁面温度等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其室内热湿环境的热舒适性进行了研究,得出影响室内舒适性的温度变化特点及... 主要对广州市居住建筑过渡季节典型日室内的热湿环境进行了测试研究,具体对自然通风工况下室内温度、相对湿度、围护结构各壁面温度等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其室内热湿环境的热舒适性进行了研究,得出影响室内舒适性的温度变化特点及频段分析,计算了平均辐射温度,为改善室内热环境的舒适性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建筑 室内 热环境 舒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压式空调送风道送风均匀性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杨晚生 张吉光 张艳梅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9-81,共3页
新型空调静压式送风道的送风均匀性较传统送风道有较大的改善,在分析送风道结构和送风原理的基础上,计算出不同工况下静压箱条缝送风口出流的不均匀性系数,以及理论平均出流速度、实际平均流度、风道漏风系数及风道的最大和最小不均匀... 新型空调静压式送风道的送风均匀性较传统送风道有较大的改善,在分析送风道结构和送风原理的基础上,计算出不同工况下静压箱条缝送风口出流的不均匀性系数,以及理论平均出流速度、实际平均流度、风道漏风系数及风道的最大和最小不均匀性系数。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为提高和改善送风道的送风均匀性,优化送风道的结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压式 空调送风道 送风均匀性 空调客车 铁路列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客车的真空卫生系统 被引量:6
5
作者 杨晚生 张吉光 张艳梅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2-44,共3页
分析并比较了传统客车卫生系统与真空卫生系统的优缺点 ,同时介绍了国外几种主要真空卫生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组成 ,指出了我国高速客车卫生系统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高速客车 真空卫生系统 原理 压力密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不同地表覆盖物热反应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杨晚生 郭晶 +1 位作者 阮彩琴 罗鹏飞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27-131,共5页
利用红外温度测试仪等设备对水泥地面和草坪地表在不同室外环境条件下的温度进行了测试实验研究,通过测试结果分析了不同地表覆盖物温度变化的规律,分析了其热反应变化规律,并对不同地面温度在热舒适性区域的温度频率分布进行了详细的研... 利用红外温度测试仪等设备对水泥地面和草坪地表在不同室外环境条件下的温度进行了测试实验研究,通过测试结果分析了不同地表覆盖物温度变化的规律,分析了其热反应变化规律,并对不同地面温度在热舒适性区域的温度频率分布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对热反应规律的差异进行了原因分析,指出了改善热环境舒适性的措施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覆盖物 热反应 规律 热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调通风试验台喷嘴流量测量装置误差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杨晚生 张艳梅 +1 位作者 张吉光 王利 《流体机械》 CSCD 2004年第1期31-33,共3页
根据误差分析理论对所研制的客车空调通风试验台喷嘴流量测量装置的误差进行了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喷嘴直径测量误差对整个喷嘴流量测量装置的误差的影响较大 ,在可能情况下选用直径较大的喷嘴可减小测量误差 ,密度所引起的误差较小。在... 根据误差分析理论对所研制的客车空调通风试验台喷嘴流量测量装置的误差进行了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喷嘴直径测量误差对整个喷嘴流量测量装置的误差的影响较大 ,在可能情况下选用直径较大的喷嘴可减小测量误差 ,密度所引起的误差较小。在流量测量中可将密度视为常数。同时还表明 ,喷嘴流量测量装置中的压差测量装置的精确度对整个测量误差的影响较小 ,应采用准确度相对较高 ,精确度要求相对较小的压差测量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嘴 流量 测量 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程认证标准要求的课程权重系数计算方法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杨晚生 刘琳 +4 位作者 高云飞 王璋元 颜彪 王晓霞 郑瑞芸 《高等建筑教育》 2021年第1期161-166,共6页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是以培养学生能够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环境控制和能源供应为主的工程应用性专业,根据工程认证标准要求,建环专业的毕业要求控制指标点各因素应根据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进行权重系数计算。目前,由于工程认证在我国...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是以培养学生能够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环境控制和能源供应为主的工程应用性专业,根据工程认证标准要求,建环专业的毕业要求控制指标点各因素应根据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进行权重系数计算。目前,由于工程认证在我国开展时间不长,专业教师还缺少对相关权重系数计算方法的认识、理解和掌握。这不利于教学开展,也不符合工程认证条件下专业的发展要求。在工程认证标准基础上,对建环专业的毕业要求指标点与支撑课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利用层次分析法通过构建指标点和支撑课程的层次结构模型,建立其判断矩阵,并对各指标点因素的权重系数进行了计算分析,获得了毕业要求不同指标点的权重系数,并对其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同时,将层次分析法与学分法得到的权重系数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每种计算方法存在的优缺点,以期对建环专业的工程认证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 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空调客车送风道试验台的研制与调试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晚生 张吉光 +2 位作者 史自强 靳谊勇 王书傲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3-76,共4页
通过研制铁路空调客车送风道性能实验台,重点对送风控制和测量系统、送风末端装置和风道的风量、静压及阻力测试系统进行分析研究。对Y25型硬座客车静压均匀送风道进行空气动力性能实验表明:该实验台的测试调节性能良好,风量适应范围广... 通过研制铁路空调客车送风道性能实验台,重点对送风控制和测量系统、送风末端装置和风道的风量、静压及阻力测试系统进行分析研究。对Y25型硬座客车静压均匀送风道进行空气动力性能实验表明:该实验台的测试调节性能良好,风量适应范围广,同时可以模拟客车内部的温度场和速度场的测试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空调客车 送风道 研制 试验台 调试 送风末端装置 性能实验台 测量系统 送风控制 测试系统 调节性能 空气动力 Y25型 测试要求 速度场 温度场 风量 静压 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压式均匀送风道送风机理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晚生 张吉光 韩海涛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110-114,共5页
主要对新型等截面静压均匀送风道的送风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即根据有关流体力学知识建立了其送风流动微分方程组,并详细分析其主风道内流速变化规律、主风道内静压分布规律及其变化特点;通过不同送风工况下所测得的静压值与对应送风工... 主要对新型等截面静压均匀送风道的送风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即根据有关流体力学知识建立了其送风流动微分方程组,并详细分析其主风道内流速变化规律、主风道内静压分布规律及其变化特点;通过不同送风工况下所测得的静压值与对应送风工况下所确定的理论静压计算值的比较,规律基本相符,并提出了进一步改善此送风道送风性能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调系统 送风道 静压 送风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层敞开式蓄水屋面的蒸发换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晚生 钟桃丽 +1 位作者 郭黄欢 王璋元 《新型建筑材料》 2013年第6期40-44,共5页
浅层敞开式蓄水屋面由于具有蓄水层浅、屋面荷载小、蒸发性能好、对屋面具有养护功能、夜间散热快等优点,但也存在由于蓄水层浅,其蒸发冷却作用受到一定的限制等缺点,从而影响其工程应用。通过所建立的浅层敞开式屋面蓄水隔热模块测试平... 浅层敞开式蓄水屋面由于具有蓄水层浅、屋面荷载小、蒸发性能好、对屋面具有养护功能、夜间散热快等优点,但也存在由于蓄水层浅,其蒸发冷却作用受到一定的限制等缺点,从而影响其工程应用。通过所建立的浅层敞开式屋面蓄水隔热模块测试平台,对其在自然气候条件下的蒸发冷却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分析隔热模块的平均蒸发热流变化特征,获得了其在典型季节月份的蒸发换热系数和换热变化规律,得到了其蒸发热流计算模型,这些实验研究结果为可上人式浅层蓄水屋面的构造模式优化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 敞开式 蓄水屋面 蒸发换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燃气轮机冷热电联供系统的热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晚生 郭开华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0-83,共4页
在分析系统成本构成的基础上,运用热经济系数评价模型对系统的设备投资成本、运行成本和燃料成本进行了计算,分析了设备投资成本、燃料成本和运行时间对系统热经济系数的影响。结果显示,燃料成本和运行时间对系统的热经济系数影响较显著... 在分析系统成本构成的基础上,运用热经济系数评价模型对系统的设备投资成本、运行成本和燃料成本进行了计算,分析了设备投资成本、燃料成本和运行时间对系统热经济系数的影响。结果显示,燃料成本和运行时间对系统的热经济系数影响较显著,降低燃料单价和增加系统每天运行时间会减小系统的热经济性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燃气轮机 冷热电联供系统 热经济系数 设备投资成本 燃料成本 运行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块化植被屋面隔热层性能测试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杨晚生 郭开华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0-42,48,共4页
植被屋面在一定构造模式下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和环境效应,但对其进行系统实验测试的分析却落后于工程应用及实践,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植被屋面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建立模块化植被屋面隔热试验平台,对其隔热性能进行系统的实验测试分析... 植被屋面在一定构造模式下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和环境效应,但对其进行系统实验测试的分析却落后于工程应用及实践,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植被屋面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建立模块化植被屋面隔热试验平台,对其隔热性能进行系统的实验测试分析,对比分析隔热层底面温度与裸露屋面温度及室外空气温度的变化规律及特征,定量评价了该构造模式下植被屋面的隔热效果和底面温度变化规律,为进一步优化植被屋面构造模式,合理建立植被屋面传热数学模型,以及进一步分析其隔热机理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依据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屋面 隔热 性能 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供应商的选择评价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晚生 梅胜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75-77,共3页
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原理对基建工程项目的材料和设备供应商的选择展开了评价分析,在建立了供应商评价选择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和定量计算,对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进行了分析计算,定量地建立了供应商选择的基本控制指... 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原理对基建工程项目的材料和设备供应商的选择展开了评价分析,在建立了供应商评价选择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和定量计算,对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进行了分析计算,定量地建立了供应商选择的基本控制指标,对基建工程项目的管理提供了可靠的定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供应商 选择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遮阳板式太阳能相变集热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晚生 李丽荣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65-970,共6页
研制了遮阳板与集热器一体化的新型太阳能相变集热器,通过搭建的实验测试平台对其集热性能及隔热特性进行了实验测试。该建筑构件具备遮阳隔热及太阳能集热功能,为在建筑中高效利用太阳能,实现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提供一种新的工程应用... 研制了遮阳板与集热器一体化的新型太阳能相变集热器,通过搭建的实验测试平台对其集热性能及隔热特性进行了实验测试。该建筑构件具备遮阳隔热及太阳能集热功能,为在建筑中高效利用太阳能,实现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提供一种新的工程应用模式。通过实验测试,对该集热器在不同工况下的集热性能、隔热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提出了该集热器的累积集热量、集热效率、隔热特性等性能评价指标。测试结果表明,遮阳板式太阳能相变集热器的平均集热效率可达12.3%,隔热效果优于普通遮阳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遮阳板 太阳能 热管 相变材料 集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直接再生固体除湿床除湿性能测试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晚生 吴宇锋 +4 位作者 王璋元 赵旭东 杨茹 何军飞 乔兴宏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2-338,共7页
文章设计了一种利用太阳能直接再生的固体除湿床,并搭建了除湿床性能测试平台。通过实验测试,获得了该除湿床的除湿性能参数。除湿床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太阳能直接再生固体除湿床的有效除湿时间为120 min,60 min内的平均有效除湿效率... 文章设计了一种利用太阳能直接再生的固体除湿床,并搭建了除湿床性能测试平台。通过实验测试,获得了该除湿床的除湿性能参数。除湿床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太阳能直接再生固体除湿床的有效除湿时间为120 min,60 min内的平均有效除湿效率可达到10.04%,逐时除湿量最大值为4.3 g/kg,在除湿过程中,92.2%的空气中水蒸气汽化潜热释放量变成了空气的显热。通过实验获得的不同温、湿度和风速下空气通过除湿床所释放的汽化潜热和除湿过程空气温升等性能评价指标,为该除湿床的工程应用提供了基本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固体除湿床 除湿 性能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压式条缝送风口紊流系数及扩散角的测定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晚生 张吉光 张艳梅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52-55,共4页
对所研制的新型静压均匀送风道条缝送风口的紊流系数及扩散角度进行了试验研究,测试结果表明:本实验所测定的无导叶具有加工磨圆边口的风道纵条缝送风口具有比较好的紊流扩散性能,而且其紊流系数及扩散角度随出口气流速度的改变很小,即... 对所研制的新型静压均匀送风道条缝送风口的紊流系数及扩散角度进行了试验研究,测试结果表明:本实验所测定的无导叶具有加工磨圆边口的风道纵条缝送风口具有比较好的紊流扩散性能,而且其紊流系数及扩散角度随出口气流速度的改变很小,即二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随机的不确定变化规律;同时通过试验发现丝线测定法具有简单可靠、操作方便、容易实现等优点,与断面速度法相结可以合进一步提高测试效率和测试结果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压 送风道 条缝 送风口 紊流系数 扩散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供能系统的定义及其内涵 被引量:8
18
作者 杨晚生 郭开华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76-82,共7页
在详细分析国内外分布式供能系统相关权威定义的基础上,对其内涵、外延进行了比较研究,摸清了不同分布式供能系统定义及内涵特点,并结合分布式供能系统在国内发展的特点和实际应用情况,提出了一种较全面的分布式供能系统的定义,并诠释... 在详细分析国内外分布式供能系统相关权威定义的基础上,对其内涵、外延进行了比较研究,摸清了不同分布式供能系统定义及内涵特点,并结合分布式供能系统在国内发展的特点和实际应用情况,提出了一种较全面的分布式供能系统的定义,并诠释了其内涵,为分布式供能系统在中国的发展和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供能系统 定义 内涵 诠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有客车空调送风均匀性的改进措施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晚生 张吉光 张艳梅 《铁道标准设计》 2005年第4期89-92,共4页
对传统铁路客车空调系统送风不均匀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同时介绍静压送风道的结构,对不同类型的静压送风系统进行送风均匀性测试。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现有送风道由于结构不合理,存在着较大的送风不均匀现象,所测3种不同结构的送风道均... 对传统铁路客车空调系统送风不均匀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同时介绍静压送风道的结构,对不同类型的静压送风系统进行送风均匀性测试。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现有送风道由于结构不合理,存在着较大的送风不均匀现象,所测3种不同结构的送风道均存在相似的不均匀规律,并根据所测数据对送风不均匀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进一步提高静压送风道送风均匀性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调系统 静压送风道 均匀性 送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信机柜半导体制冷装置的性能测试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晚生 陈世林 毕崟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2-92,共11页
本文设计了一种可用于通信机柜的半导体冷却装置,搭建了测试平台测试分析了散热量及冷却效率。根据测试结果分析了该半导体冷却装置在空气冷却工况下的散热量、冷却效率及影响因素,得到性能评价参数。结果表明:当环境平均温度为26℃且... 本文设计了一种可用于通信机柜的半导体冷却装置,搭建了测试平台测试分析了散热量及冷却效率。根据测试结果分析了该半导体冷却装置在空气冷却工况下的散热量、冷却效率及影响因素,得到性能评价参数。结果表明:当环境平均温度为26℃且输入功率在200~360 W范围内时,装置的冷却效率先增大后减小,在输入功率为232 W时冷却效率达到最大值69.5%,制冷小室平均散热量为455.45 kJ,半导体冷却装置的冷却功率为151.8 W,且在相同条件下该装置可以带走5 kW通信机柜3.04%的热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机柜 半导体制冷 制冷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