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钙化结节与急性冠脉综合征
1
作者 刘强 杨晓涵 杜庆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641-644,共4页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钙化结节(ACN)是引起冠状动脉血栓形成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少见但重要的原因。爆裂型钙化结节(ECN)是引起心源性猝死的一种病因,其典型表现为突入管腔的成簇的爆裂样钙化碎片伴有纤维帽破裂,表面附着有血栓。ACN相...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钙化结节(ACN)是引起冠状动脉血栓形成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少见但重要的原因。爆裂型钙化结节(ECN)是引起心源性猝死的一种病因,其典型表现为突入管腔的成簇的爆裂样钙化碎片伴有纤维帽破裂,表面附着有血栓。ACN相关的ACS预后较差,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等的发生率较高。本文就ACN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钙化结节 急性冠脉综合征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LIP模型的以图搜图方法
2
作者 杨晓涵 《计算机科学与应用》 2025年第1期177-186,共10页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飞速发展,促进了两者间的深度融合,极大地拓展了智能系统的技术边界和应用前景。这种跨领域整合不仅推动了技术创新,也为诸多新颖研究和应用开辟了新的路径。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猫...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飞速发展,促进了两者间的深度融合,极大地拓展了智能系统的技术边界和应用前景。这种跨领域整合不仅推动了技术创新,也为诸多新颖研究和应用开辟了新的路径。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猫狗数据集和铁路相关数据集的图像检索方法——CLIP-Retrieval,旨在解决公开和专业领域中复杂背景、多角度拍摄等带来的图像检索挑战。CLIP-Retrieval利用CLIP模型的图像编码器作为核心架构,通过提取图像特征并构造相似度矩阵,计算不同图像之间的相似度分数,根据排序结果展示最相关的图像。为验证CLIP-Retrieval的鲁棒性和稳定性,我们进行了对比实验和抗干扰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在性能上有显著提升,具备良好的图像检索效果。具体而言,CLIP-Retrieval能够有效应对不同数据集中的复杂背景、姿态变化等问题,提供准确且高效的检索服务。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advance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in both computer vision and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NLP) has facilitated deep integration between these fields, significantly expanding the technological boundaries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of intelligent systems. This cross-domain convergence not only drive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ut also paves new paths for a myriad of nove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This paper introduces CLIP-Retrieval, an image retrieval method designed specifically for the Cats vs. Dogs dataset and railway-related datasets. The goal is to address the challenges posed by complex backgrounds and multi-angle photography in both public and specialized domains. CLIP-Retrieval leverages the image encoder of the CLIP model as its core architecture, extracting image features and constructing a similarity matrix to compute similarity scores between different images. Based on the sorted results, it displays the most relevant images. To verify the robustness and stability of CLIP-Retrieval, we conducted comparison studies and interference resistance experiments.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significant performance improvements, demonstrating excellent image retrieval effects. Specifically, CLIP-Retrieval effectively handles complex backgrounds and pose variations across different datasets, providing accurate and efficient retrieval ser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P模型 以图搜图 图像检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二醛鞣制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钙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晓涵 胡铁辉 +2 位作者 吴忠仕 胡建国 张竟超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012-1013,1016,共3页
目的探讨戊二醛鞣制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是否易于钙化。方法本研究以戊二醛鞣制的牛颈静脉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大鼠皮下包埋动物模型11例加速体内钙化的方法,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组织钙含量。结果血管壁和瓣膜钙含量分别为(211.00&#... 目的探讨戊二醛鞣制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是否易于钙化。方法本研究以戊二醛鞣制的牛颈静脉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大鼠皮下包埋动物模型11例加速体内钙化的方法,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组织钙含量。结果血管壁和瓣膜钙含量分别为(211.00±25.83)μg/m g和(4.218±3.879)μg/m g,后者为前者的2%,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戊二醛交联鞣制的牛颈静脉血管壁较易发生钙化,与之相比瓣膜较不易钙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颈静脉 带瓣管道 钙化 戊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重建犬右室-肺动脉连接后的钙化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晓涵 胡铁辉 +2 位作者 吴忠仕 胡建国 张竟超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19-1021,共3页
目的研究牛颈静脉用于重建右室-肺动脉连接后的钙化情况。方法以戊二醛鞣制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为研究对象,建立犬重建右心室-肺动脉连接动物模型,观察9 ̄10个月,通过原子光谱吸收法测定组织钙含量,以评价在体内循环系统中与血流接触的... 目的研究牛颈静脉用于重建右室-肺动脉连接后的钙化情况。方法以戊二醛鞣制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为研究对象,建立犬重建右心室-肺动脉连接动物模型,观察9 ̄10个月,通过原子光谱吸收法测定组织钙含量,以评价在体内循环系统中与血流接触的情况下,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的钙化情况。结果管壁钙含量为(22.05±10.78)μg/mg,瓣膜钙含量为(0.88±0.69)μg/mg,后者仅为前者的3.99%,经配对t检验分析,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瓣下管壁钙含量为(16.04±4.25)μg/mg,瓣上管壁钙含量为(28.07±17.98)μg/mg,配对t检验显示二者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瓣膜的基底部、交界部及游离缘3者之间的钙含量在统计学均无显著性差异,配对t检验显示P>0.05;结论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重建右室-肺动脉连接后,血管壁远较瓣膜容易钙化;瓣上管壁和瓣下管壁钙化程度无明显差异,瓣膜各部分钙化程度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颈静脉 带辩管道 重建左室流出通 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程缺血预处理对全胸腔镜体外循环手术的肺保护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杨晓涵 于洪涛 +1 位作者 张锐 李涯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21期43-45,49,共4页
目的探讨直接阻断股动脉进行下肢缺血预处理对全胸腔镜体外循环手术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5月在本院实施胸腔镜下体外循环手术的6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R组)和对照组(c组),... 目的探讨直接阻断股动脉进行下肢缺血预处理对全胸腔镜体外循环手术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5月在本院实施胸腔镜下体外循环手术的6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R组)和对照组(c组),各30例。游离股动、静脉后,c组直接插管建立体外循环;R组夹闭股动脉3min,开放3min,如此三个循环后与c组采用相同的方法建立体外循环。两组均采用右侧胸壁三孔入路,在第三、四和六肋间切取三个1.5~2.0cm的孔状切口,在胸腔镜下显露术野完成手术。于麻醉诱导插管完毕5min(T0)、体外循环停机2h(T1)、体外循环停机12h(T2)和体外循环停机24h(T3)采集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记录氧合指数;采集外周静脉血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含量。结果6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两组术后的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0时的氧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广T3时的氧合指数均降低,R组T1~T3时的氧合指数高于C组同时间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时的血浆RAG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T3时的血浆RAGE水平均增高,R组T1-T3时的血浆RAGE水平显著低于C组同时间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阻断股动脉进行下肢缺血预处理,可减轻全胸腔镜体外循环手术肺损伤程度,具有一定肺功能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缺血预处理 胸腔镜 体外循环 肺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胸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 被引量:6
6
作者 杨晓涵 杨建安 +4 位作者 于洪涛 张锐 王志伟 陈长春 邹帅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回顾总结完全胸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90例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右侧胸壁胸骨旁第三肋间,腋中线第四肋间,腋前线第五肋间三个1~2 cm孔状切口,经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在胸腔镜下显露术野并实施手术。结果90例均... 目的回顾总结完全胸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90例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右侧胸壁胸骨旁第三肋间,腋中线第四肋间,腋前线第五肋间三个1~2 cm孔状切口,经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在胸腔镜下显露术野并实施手术。结果90例均治愈出院,无肾功能衰竭、呼吸衰竭、低心排血量、房室传导阻滞及残余分流等严重并发症,62例(68.9%)完全无血制品输注,红细胞输注量为0~4 U,中位数0(2)U;血浆输注量为0~600 ml,中位数0(0)ml。术后随访1~3个月,患者1~4周恢复正常工作学习,中位数2(1)周。结论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瘢痕小、切口相对隐蔽、符合美观要求等优点。右胸“三孔法”入路对房间隔缺损、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二尖瓣、三尖瓣均有很好的显露,术野清晰,并可兼顾主动脉根部操作,对于房间隔缺损修补、室间隔缺损修补、三尖瓣成形、部分型房室间隔缺损矫治等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直视手术操作可行,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胸腔镜检查 心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下微创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杨晓涵 杨建安 +2 位作者 于洪涛 张锐 蒙茂龙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2期20-23,共4页
目的回顾总结胸腔镜下微创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我院2012年10月至2015年12月实施胸腔镜下微创体外循环心脏手术217例,其中房间隔缺损152例,室间隔缺损33例,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2例,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9例,二尖瓣重度狭窄13例... 目的回顾总结胸腔镜下微创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我院2012年10月至2015年12月实施胸腔镜下微创体外循环心脏手术217例,其中房间隔缺损152例,室间隔缺损33例,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2例,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9例,二尖瓣重度狭窄13例,部分性房室隔缺损4例,肺动脉瓣重度狭窄2例,三房心2例。均通过三孔法入路完成,即经右侧胸骨旁第三肋间、腋中线第四肋间和腋前线第六肋间三个1.5~2.5 cm孔状切口,完全在胸腔镜下显露术野,经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手术原则和方法与开胸手术相同。结果 217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无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呼吸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残余分流、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中转正中开胸手术2例(0.9%),延长切口转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1例。ICU停留时间平均(17±6.3)h,术后24 h引流量30~600 ml,平均(126±72)ml,201例(93%)完全避免输注血制品。术后住院时间(5±2.3)d,204例(94%)于术后1~4周恢复正常工作生活。结论经右心房、房间隔或房间沟入路完成的手术,技术上都可在胸腔镜下完成,治疗效果与正中开胸手术相同。同时具有切口美观、出血量少、输血率低、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外科手术 微创 体外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醇对戊二醛鞣制的牛心包抗钙化改性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杨晓涵 李刚 +3 位作者 王湘 姬尚义 陈长春 杨建安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59-61,共3页
目的:探索戊二醛鞣制牛心包生物瓣膜新的处理方法,以延缓其钙化进程,从而延长牛心包生物瓣使用寿命。方法:用辛醇对戊二醛鞣制的牛心包进行改性处理,通过建立大鼠皮下包埋动物模型加速体内钙化的实验方法;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组织钙... 目的:探索戊二醛鞣制牛心包生物瓣膜新的处理方法,以延缓其钙化进程,从而延长牛心包生物瓣使用寿命。方法:用辛醇对戊二醛鞣制的牛心包进行改性处理,通过建立大鼠皮下包埋动物模型加速体内钙化的实验方法;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组织钙含量,以评价辛醇化学改性对戊二醛鞣制的牛心包钙化的影响。结果:辛醇组和戊二醛牛心包钙含量分别为(113.19±14.86)μg/mg和(256.16±21.52)μg/mg(P< 0.001),辛醇组牛心包试片钙含量明显低于戊二醛组。结论:在戊二醛鞣制的基础上通过辛醇对牛心包进行进一步的化学玫性处理,可显著延缓牛心包的钙化进程,可望成为一种增强牛心包生物瓣耐久性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心包 生物瓣膜 钙化 戊二醛 辛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血与成分血在婴幼儿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9
作者 杨晓涵 王志伟 +2 位作者 于洪涛 张锐 余琼兰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心脏手术应用全血与成分输血的利弊。方法选取60例施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输全血与成分输血(红细胞悬液结合新鲜冰冻血浆),观察对比两组术前与术后红细胞比容、胶体渗透... 目的探讨婴幼儿心脏手术应用全血与成分输血的利弊。方法选取60例施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输全血与成分输血(红细胞悬液结合新鲜冰冻血浆),观察对比两组术前与术后红细胞比容、胶体渗透压和动脉血气等指标,以及两组术后引流量、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和病死率等指标,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输全血组用血量高于成分输血组;输全血组患儿的乳酸值在体外循环转流初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时点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儿术后引流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儿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均无院内死亡。结论应用全血与使用红细胞悬液结合新鲜冰冻血浆对婴幼儿先心病体外循环术后引流量、早期恢复无明显差异。与使用全血相比,采用红细胞悬液结合新鲜冰冻血浆,可减少婴幼儿先心病体外循环手术总用血量,达到节约用血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心脏外科手术 婴儿 血液成分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附7例报告
10
作者 杨晓涵 李刚 +2 位作者 王湘 谭敏 姬尚义 《罕少疾病杂志》 2006年第2期10-12,共3页
目的总结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病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7月至2005年10月675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所发生的7例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 目的总结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病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7月至2005年10月675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所发生的7例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1.5~70岁,平均41.1±24.5岁,其中法洛四联症根治术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人工瓣膜置换术5例,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合并低钾或低镁血症4例,合并高钾血症2例。心律失常发作时间距体外循环结束10~36小时,平均15.5±8.1小时。经静脉应用硫酸镁及利多卡因和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治疗,全部患者均成功复律。结论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电解质失衡是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主要原因,静脉注射硫酸镁、利多卡因和异丙肾上腺素联合应用是有效的抢救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多速 体外循环 心内直视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瓣牛颈静脉在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1
作者 吴忠仕 胡建国 +5 位作者 杨一峰 王晖 邓又华 刘文亮 胡野荣 杨晓涵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71-473,共3页
关键词 牛颈静脉 先天性心脏病 右室流出道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结构特性及流体动力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9
12
作者 吴忠仕 张竟超 +3 位作者 程端 杨晓涵 陈金兰 胡建国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8-300,共3页
目的 :探讨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结构形态及其流体动力学特性。方法 :取新鲜牛颈静脉带瓣管道 ,应用自制的流量测定装置 ,在相同压力下测定其在一定时间内顺行和逆行灌注量 ,根据逆行与顺行流量的百分比将瓣膜功能分级。重复测量以 0 .6 2 ... 目的 :探讨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结构形态及其流体动力学特性。方法 :取新鲜牛颈静脉带瓣管道 ,应用自制的流量测定装置 ,在相同压力下测定其在一定时间内顺行和逆行灌注量 ,根据逆行与顺行流量的百分比将瓣膜功能分级。重复测量以 0 .6 2 5 %戊二醛液固定的牛颈静脉管道的顺逆行灌注流量 ,观察静脉瓣膜解剖结构。结果 :牛颈静脉管道常有 2~ 3组瓣膜 ,瓣叶菲薄、透明。每组瓣可为三叶或两叶 ,少数为四叶。各组瓣叶发育程度不一 ,发育良好的组瓣呈散在分布。瓣膜抗返流功能和瓣膜与瓣窦高度之比值呈正相关 (r =0 .70 9,P <0 .0 0 1 ) ;瓣膜抗返流功能与瓣叶数和管径之间不相关 (P >0 .0 5 )。固定前后其逆行与顺行灌注流量百分比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部分牛颈静脉具有发育良好的瓣膜 ,抗返流特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颈静脉带瓣管道 结构特性 流体动力学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重建犬右心室流出道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吴忠仕 张竞超 +7 位作者 杨晓涵 胡建国 胡铁辉 程端 陈金兰 徐新华 李迎霞 胡野荣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201-203,共3页
目的 观察自制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重建犬右心室流出道后的血流动力学性能。 方法 应用经戊二醛处理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对 7只犬行肺动脉与右心室连接 ,重建右心室流出道前后测定肺血流动力学 ,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通畅情... 目的 观察自制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重建犬右心室流出道后的血流动力学性能。 方法 应用经戊二醛处理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对 7只犬行肺动脉与右心室连接 ,重建右心室流出道前后测定肺血流动力学 ,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通畅情况。 结果 重建术后 1年 7只犬均存活。重建右心室流出道前后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均无明显改变 ,右心室舒张压无明显变化 ,收缩压和平均压显著增加 (P<0 .0 1)。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瓣膜关闭良好 ,无明显反流 ,跨瓣压差小 ;术后 1年超声心动图检测发现全部带瓣管道通畅 ,未见明显血栓形成 ,除 1只犬瓣叶活动稍差合并轻度反流外 ,其余犬瓣叶活动良好。心导管测压显示肺动脉与右心室之间压差为 3~ 19mm Hg(1k Pa=7.5 mm Hg) ,管道内舒张压显著高于右心室舒张压 ,右心室造影显示牛颈静脉带瓣管道和肺动脉无明显梗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颈 静脉带瓣管 右心室流出道 血流动力学 BJVC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洛前列素雾化吸入给药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继发肺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志伟 姚霖 +5 位作者 杨晓涵 郭建州 夏志琦 于洪涛 刘希玲 秦继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3期2308-2309,共2页
目的:探讨伊洛前列素雾化吸入给药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继发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一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用口含器或面罩吸入法吸入伊洛前列素,剂量为25~30 ng/(kg.min),以2 mL生理盐水稀释后,通过PARI Junior BOY N压机压缩雾... 目的:探讨伊洛前列素雾化吸入给药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继发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一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用口含器或面罩吸入法吸入伊洛前列素,剂量为25~30 ng/(kg.min),以2 mL生理盐水稀释后,通过PARI Junior BOY N压机压缩雾化吸入,每4 h给药1次,吸入60、120 min后采用连续多普勒超声波技术,测量左右心每搏心排量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结果:在用药前和用药后60、120 min,血流动力学参数有明显变化,患儿用药后左、右心排血量增加,外周末梢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用药1 h显效,于用药2 h达峰值。结论:伊洛前列素雾化吸入可以增加心输出量,改善心功能,提示应用该方法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继发肺动脉高压是有效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高血压 肺性 伊洛前列素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管理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莉莉 叶晓青 +1 位作者 李坚 杨晓涵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78-980,共3页
目的总结完全胸腔镜下心脏外科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方法完全胸腔镜下心脏外科手术110例,其中,房间隔缺损修补术79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25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6例,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矫治术4例,二尖瓣置换10例,三房心矫治1例,... 目的总结完全胸腔镜下心脏外科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方法完全胸腔镜下心脏外科手术110例,其中,房间隔缺损修补术79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25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6例,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矫治术4例,二尖瓣置换10例,三房心矫治1例,并对体外循环建立方法、体外循环过程及手术后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110例患者体外循环转流时间为61~364(133±64)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17~192(82.0±44.5)min;术后呼吸辅助时间4.0~26.5(4.5±1.8)h;术后住院时间5~10 d;92例患者围术期未使用血制品(83.6%)。术中1例患者股动静脉插管时未完全肝素化,更换股动静脉插管后顺利体外循环;1例患者插股静脉管导致腹膜后血肿,其余108例无股动静脉插管相关并发症,全组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完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方法安全、可行,开展此手术的初期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闭时间相对较长,应加强体外循环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体外循环 心脏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电视胸腔镜下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探讨 被引量:3
16
作者 梁鹏 杨建安 +6 位作者 黄卫 姬尚义 王志伟 王小雷 黄志勇 王湘 杨晓涵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0年第3期184-186,共3页
目的探讨全电视胸腔镜下房室间隔缺损修补的体外循环手术方法和经验。方法9例房室间隔缺损患者采用股动脉、股静脉和上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经第7肋间置入胸腔镜,另选第4肋间打2个手术操作孔,在电视胸腔镜下行房室间隔缺损修补。... 目的探讨全电视胸腔镜下房室间隔缺损修补的体外循环手术方法和经验。方法9例房室间隔缺损患者采用股动脉、股静脉和上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经第7肋间置入胸腔镜,另选第4肋间打2个手术操作孔,在电视胸腔镜下行房室间隔缺损修补。结果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无并发症。结论电视胸腔镜体外循环下行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房室间隔缺损 体外循环 全胸腔镜下的心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主动脉瓣上狭窄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建安 姬尚义 +5 位作者 梁鹏 李刚 杨晓涵 王湘 郭建州 刘晓冰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8年第12期930-932,共3页
目的总结6例先天性主动脉辫上狭窄(SVAS)术前诊断和外科治疗中的经验、教训和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SVAS患者6例,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1.9~19.0(5.73±6.36)岁,局限性狭窄5例,弥漫性狭窄1例。Williams综合征3例,3例... 目的总结6例先天性主动脉辫上狭窄(SVAS)术前诊断和外科治疗中的经验、教训和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SVAS患者6例,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1.9~19.0(5.73±6.36)岁,局限性狭窄5例,弥漫性狭窄1例。Williams综合征3例,3例并发其他心脏畸形,其中1例同时合并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瓣下狭窄、主动脉瓣两叶畸形、二尖瓣狭窄关闭不全和细菌性心内膜炎,1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还有1例合并肺动脉狭窄。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有初步诊断,有2例患者手术前做了左心导管和造影,3例行64排螺旋CT扫描,对诊断和手术方案的确定很有意义。手术前检查发现跨狭窄环的压差为45~121mmHg。手术方法:单片法加宽3例,倒"Y"法3例,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二尖瓣置换、左室流出道疏通和动脉导管结扎1例,行肺动脉加宽1例,行动脉导管缝闭1例。结果本组手术无死亡,除合并细菌性心内膜炎及多种畸形的患者术后出现低心排和呼吸功能不全和感染,其余患者恢复顺利,所有患者痊愈出院。手术后有1例虽然主动脉瓣上狭窄解除理想,但是发现主动脉弓有弥漫性轻度狭窄。结论SVAS经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基本可以诊断,对Williams综合征患者术前应进行更为详细的检查,如果有条件应该考虑行无创伤的64排螺旋CT检查,可以发现合并的畸形如主动脉弓的病变,肺动脉狭窄等;一旦发现主动脉辫上狭窄应该积极手术治疗,否则可能引起心律失常和猝死。SVAS的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目前不主张应用单片法进行矫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主动脉瓣上狭窄 WILLIAMS综合征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重组tPA基因质粒构建及对狗机械瓣膜置换术后血栓形成的预防 被引量:2
18
作者 姬尚义 季军 +6 位作者 杨晓涵 何霞 王小雷 叶小青 郭建洲 令文萍 张艳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2919-2923,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纳米重组tPA基因质粒预防狗实验性机械瓣膜置换术后血栓形成。方法建立狗心脏三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模型;构建重组tPA基因质粒,用壳聚糖为材料制备纳米微粒包裹基因质粒并制备成转基因药物,在心脏三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同时... 目的探讨应用纳米重组tPA基因质粒预防狗实验性机械瓣膜置换术后血栓形成。方法建立狗心脏三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模型;构建重组tPA基因质粒,用壳聚糖为材料制备纳米微粒包裹基因质粒并制备成转基因药物,在心脏三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同时注射心肌以转染心肌组织,观察动物存活时间及其抗凝效果;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心肌细胞tPA蛋白表达;检测凝血酶原时间、INR和纤溶降解产物D-二聚体含量;动物死亡和观察期结束后取心脏观察血栓形成状况。结果成功建立狗心脏三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模型;成功构建了纳米重组tPA基因质粒并成功转染心肌细胞;实验组动物健康存活均达到观察期12周,而对照组动物平均存活(40.33±9.67)d,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存活时间显著延长(P<0.01);静脉血D-二聚体含量检测显示,实验组于术后1周增高并且持续增高至12周,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各期凝血酶原时间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无显著变化(P>0.05);心脏解剖显示实验组动物瓣膜周围及心腔内未见血栓形成,而对照组动物可见血栓形成。结论构建的纳米重组tPA基因质粒可预防实验性机械瓣膜置换术血栓形成,这为应用基因药物防治人类疾病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微粒 TPA 机械瓣膜置换术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瓣膜置换和成形术治疗二尖瓣置换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9
作者 于洪涛 王湘 +5 位作者 杨晓涵 陈文斌 张锐 李刚 王尧 杨建安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3期287-289,316,共4页
目的比较瓣膜置换和成形术治疗二尖瓣置换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效果。方法抽调2015年10月至2017年7月在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诊治的20例二尖瓣置换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的不同分为两组,各组10例。其中对照组... 目的比较瓣膜置换和成形术治疗二尖瓣置换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效果。方法抽调2015年10月至2017年7月在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诊治的20例二尖瓣置换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的不同分为两组,各组1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瓣膜置换术,研究组实施三尖瓣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超声心动图的各项指标、心脏各项指标、心功能分级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超声心动图的各项指标、心脏各项指标、心功能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各项指标包括胸腔引流液[(1 004.12±490.63)mL vs.(1 198.65±403.56)mL,t=0.968,P=0.346]及体外循环时间[(92.54±32.54)min vs.(135.10±25.47)min,t=3.257,P=0.004]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二尖瓣置换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采取三尖瓣成形术治疗,治疗后各项心脏功能得到改善,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置换 成形术 二尖瓣置换术 三尖瓣关闭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基因质粒预防换机械瓣术后血栓 被引量:2
20
作者 姬尚义 季军 +3 位作者 杨晓涵 王小雷 令文萍 张艳晖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讨构建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plaminogenactivator,t-PA)基因质粒对预防机械瓣膜置换术后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人工构建t-PA基因表达质粒,用阳离子质脂体包裹并制备成基因缝线。选择18只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只,... 目的探讨构建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plaminogenactivator,t-PA)基因质粒对预防机械瓣膜置换术后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人工构建t-PA基因表达质粒,用阳离子质脂体包裹并制备成基因缝线。选择18只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只,行三尖瓣膜置换术的同时将基因缝线缝合于心肌组织,以超声波辅助转导心脏细胞产生高活性t-PA,观察术后瓣膜血栓形成、凝血功能和纤溶降解产物D-二聚体含量以及动物生存状况。结果成功构建了t-PA基因质粒并获得在心脏中表达。在对照组,于术后第1周血D-二聚体含量达高峰,平均(1.7±0.8)mg/L,于第2周明显下降接近术前;实验组于术后1周明显增高达(1.8±0.8)mg/L,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后观察各期仍维持较高状态,术后2,4,8和12周检测值分别为(1.3±0.5)mg/L、(1.2±1.0)mg/L、(1.8±1.2)mg/L和(1.9±0.8)mg/L,比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0.01)。对照组瓣口和瓣周血栓形成率9/9,而实验组仅1/9(P<0.01)。结论构建的t-PA基因质粒可预防机械瓣膜置换术后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D-二聚体 血栓形成 机械瓣膜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