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仝小林院士治疗高龄肺部感染后心力衰竭急性加重验案一则
1
作者 杨映映 姚成增 +1 位作者 王蕾 仝小林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10期1183-1185,共3页
肺部感染诱发心力衰竭是老年患者常见的危重症,早期症状不明显,诊断较为困难,死亡率高。仝小林院士从审机论治和态靶辨治的角度,气血并重理心肺,攻补兼施衡阴阳,巧用虫药通络脉,在现代医学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子龙宣白承气汤加减方对... 肺部感染诱发心力衰竭是老年患者常见的危重症,早期症状不明显,诊断较为困难,死亡率高。仝小林院士从审机论治和态靶辨治的角度,气血并重理心肺,攻补兼施衡阴阳,巧用虫药通络脉,在现代医学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子龙宣白承气汤加减方对该病取得了显著疗效,四付药即扭转了患者的心衰危象,并改善了肺部感染和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感染 心力衰竭 子龙宣白承气汤 通络 仝小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行性出血热中医病因病机及诊治要点分析
2
作者 杨映映 田传玺 +2 位作者 罗金丽 李青伟 仝小林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9期993-997,共5页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属中医“疫病”范畴。中医防治流行性出血热疫情疗效明显,但各家寒温迥异的辨治方法亦为后世辨治疫病带来困惑。通过总结资料,从“分类-分期-分证”视角对流行性出血热“因机证治”进行重新...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属中医“疫病”范畴。中医防治流行性出血热疫情疗效明显,但各家寒温迥异的辨治方法亦为后世辨治疫病带来困惑。通过总结资料,从“分类-分期-分证”视角对流行性出血热“因机证治”进行重新审视。从“分类”的角度将其归属于“寒疫”范畴,从“分期”的角度将其分为“热毒-厥脱-肾损-正虚”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分多个证型:“热毒”阶段,以寒戾嗜营、热毒损络为核心病机,主要证型有太阳经证、太阳腑证、邪郁少阳证、阳明热盛证、气营两燔证。“厥脱”阶段,以热厥气脱为核心病机,主要证型有热厥气脱证、元气外脱证。“肾损”阶段,以疫毒伤肾为核心病机,分为少尿期和多尿期,少尿期以毒损肾络为要,主要证型有膀胱蓄血证、水热互结证、结胸证、湿阻三焦证等;多尿期以肾虚失摄为要,主要证型有肾虚不固证、余邪未尽证。“正虚”阶段,以气血阴阳的亏虚为核心病机,主要证型有脾肾阳虚和肝肾阴虚等。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热毒期,到气即可凉营;厥脱期,见厥即要固脱;肾损期,少尿务必通腑,多尿补肾缩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寒疫 戾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伏邪致病的因机证治
3
作者 杨映映 田传玺 赵林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1期1189-1191,共3页
伏邪在外感病和内伤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归纳分析文献,对伏邪的因、机、证、治进行了系统梳理,得出外邪入侵和内邪流溢是伏邪的主要来源;“虚-伏-盛-复”是伏邪致病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和整体病机演变规律;脏腑风湿、... 伏邪在外感病和内伤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归纳分析文献,对伏邪的因、机、证、治进行了系统梳理,得出外邪入侵和内邪流溢是伏邪的主要来源;“虚-伏-盛-复”是伏邪致病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和整体病机演变规律;脏腑风湿、伏气温病、伏邪燥病是伏邪致病的三种主要呈现方式和证候特征;在“虚”阶段可通过补虚扶正而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在“伏”阶段可通过扶正祛邪而截断疾病的进展,在“盛”阶段顺势透邪是治愈疾病的佳机,在“复”阶段则需除邪务尽,以防邪气再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邪 病机 脏腑风湿 伏气温病 伏邪燥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孟河医派谈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田传玺 谢鹏飞 +7 位作者 黄慧丽 关惠芳 胡月 李青伟 杨映映 李修洋 胡诗宛 仝小林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24-1029,共6页
孟河医派是国内极具影响力的中医学术流派,其学术特色主要为博采众长,开放包容;醇正为本,汇通为长;调和为道,轻灵为技。孟河医派发端于孟河,发展于上海,开枝于全国,散叶于世界。对孟河医派得以繁荣发展的原因进行剖析,其中御医受赏,加... 孟河医派是国内极具影响力的中医学术流派,其学术特色主要为博采众长,开放包容;醇正为本,汇通为长;调和为道,轻灵为技。孟河医派发端于孟河,发展于上海,开枝于全国,散叶于世界。对孟河医派得以繁荣发展的原因进行剖析,其中御医受赏,加持孟河;海派群星,根基孟河;血缘师承,姻亲相助;开办教育,引领发展等是主要因素。仝小林教授在继承孟河医派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象思维的培养路径、态靶辨治、方药量效等学术思想,根据孟河医派磅礴发展的路径,分析了其对现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河医派 中医药 传承 创新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象思维视角谈淫羊藿与附子的药性异同
5
作者 杨映映 田传玺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8期831-833,共3页
象思维是中医认识药物、认识疾病、分析病机、遣方用药等过程中的特征性思维方式,淫羊藿和附子是中医临床常用的温阳药物。运用中药象思维,从淫羊藿和附子的生长环境、药用部位、药物形态等角度,对生炙淫羊藿和附子的药性和功效进行比... 象思维是中医认识药物、认识疾病、分析病机、遣方用药等过程中的特征性思维方式,淫羊藿和附子是中医临床常用的温阳药物。运用中药象思维,从淫羊藿和附子的生长环境、药用部位、药物形态等角度,对生炙淫羊藿和附子的药性和功效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生品淫羊藿为辛寒之品,炙品淫羊藿为辛甘温热之品,他们可以通过宣肺而打通金水相生之路,进而补肾壮精。另外,在“少火生气”方面,炙淫羊藿具有代替附子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 附子 象思维 药性 功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寒湿疫之寒湿入营
6
作者 薛崇祥 鲍婷婷 +4 位作者 杨映映 罗金丽 王涵 赵林华 仝小林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7期745-748,共4页
仝小林院士提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属寒湿疫,其病理因素为寒湿,应从散寒化湿而治。寒湿入营是寒湿疫特殊证型,见于危重阶段,其病因病机及辨治施治均不同于热入营分。从寒湿入营的特点及鉴别角度进一步梳理、更新、完善寒湿疫辨证理论体系... 仝小林院士提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属寒湿疫,其病理因素为寒湿,应从散寒化湿而治。寒湿入营是寒湿疫特殊证型,见于危重阶段,其病因病机及辨治施治均不同于热入营分。从寒湿入营的特点及鉴别角度进一步梳理、更新、完善寒湿疫辨证理论体系,诠释寒湿入营理论的临床意义,以期为寒湿疫危重症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寒湿疫 寒湿入营 中医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形气理论”探讨“态靶辨治”的实质
7
作者 李晓玲 吴玉泓 +1 位作者 杨映映 梁永林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41-1443,共3页
“形气理论”是《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态靶辨治”是仝小林院士提出的对中医未来发展具有指导性的理论。文章通过阐释“形气理论”和“态靶辨治”理论内涵,将现代中医的“态靶辨治”与传统中医的“形气理论”相联系,认... “形气理论”是《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态靶辨治”是仝小林院士提出的对中医未来发展具有指导性的理论。文章通过阐释“形气理论”和“态靶辨治”理论内涵,将现代中医的“态靶辨治”与传统中医的“形气理论”相联系,认为“态靶辨治”的实质理论基础是“形气理论”,探究“态靶辨治”的实质,寻其理论溯源,为现代中医更好认识和运用“态靶辨治”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气理论 态靶辨治 理论实质
原文传递
仝小林院士辨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寒湿疫”辨治体系的形成、创新与发展 被引量:47
8
作者 杨映映 李青伟 +7 位作者 鲍婷婷 宋斌 雷烨 高泽正 沈仕伟 王强 赵林华 仝小林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6期833-837,842,共6页
2019年末至2020年初,武汉地区暴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仝小林院士在一线抗疫60余日。在此期间,他提出和制定了诸多学术观点和实践方案:1)创“三维定性”之法,并依此而将武汉新冠疫情定性为“寒湿疫”。2)针对“寒湿疫”早期,制宣肺化湿之... 2019年末至2020年初,武汉地区暴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仝小林院士在一线抗疫60余日。在此期间,他提出和制定了诸多学术观点和实践方案:1)创“三维定性”之法,并依此而将武汉新冠疫情定性为“寒湿疫”。2)针对“寒湿疫”早期,制宣肺化湿之法,并依此开具寒湿疫方,对疫情进行早期截断。3)创“武昌模式”高效有序推行寒湿疫方,将防控重心下沉前移至社区。4)针对“寒湿疫”重症期,发现“瘀热入营”是转重之关键病机,并制定了系列治法。5)针对“寒湿疫”恢复期,提出从“虚、毒、瘀”去辨治的临床策略,并依此制定了恢复期通治方。6)从“分期—分证”的角度,结合“治未病”理论,将“寒湿疫”分为“四期十六证”,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寒湿疫”辨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中医药 寒湿疫 三维定性 寒湿疫方 辨治体系 仝小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诸糖脂酸 上溢中满 皆属于浊——仝小林从浊论治代谢综合征 被引量:30
9
作者 杨映映 李青伟 +3 位作者 高泽正 张海宇 赵锡艳 逄冰 《吉林中医药》 2018年第3期274-278,共5页
代谢综合征往往是糖、脂、酸等多代谢紊乱相并出现,治疗时血糖、血脂、血尿酸、血压须同步调理,这就难免会有用药繁杂的弊端。这一现代医学定义下的疾病在中医体系当中尚无明确的对应关系。基于此,仝小林教授提出了"脾瘅"理论... 代谢综合征往往是糖、脂、酸等多代谢紊乱相并出现,治疗时血糖、血脂、血尿酸、血压须同步调理,这就难免会有用药繁杂的弊端。这一现代医学定义下的疾病在中医体系当中尚无明确的对应关系。基于此,仝小林教授提出了"脾瘅"理论,将代谢综合征纳入"脾瘅"范畴,并以"诸糖脂酸,上溢中满,皆属于浊"对代谢综合征的病机做了高度概括。在治疗上提出"态靶因果"理论,对代谢综合征分阶段,辨态势,以"调态"为先,同时"打靶",把握核心病机,肥、糖、脂、压、酸同步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态靶因果 仝小林 消膏降浊 开郁清热 活血通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医诊疗方案解读 被引量:20
10
作者 李修洋 宋斌 +12 位作者 雷烨 李青伟 郑玉娇 刘文科 王强 朱向东 黄飞剑 沈仕伟 周毅德 杨映映 张培 林家冉 赵林华 《吉林中医药》 2020年第6期701-708,共8页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于2020年2月19日印发了最新修订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其中中医方案与前一版相比,在疾病分期、证型、用药推荐等方面进行了更加系统的修订。如临床治疗期分为...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于2020年2月19日印发了最新修订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其中中医方案与前一版相比,在疾病分期、证型、用药推荐等方面进行了更加系统的修订。如临床治疗期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及恢复期,与现代医学疾病分型相统一,并在充分吸收全国各省市、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有效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完善了中医证型与用药推荐。为方便临床医师的使用,本文从修订内容及方案释义方面分享对中医治疗部分的理解与学习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疗法 诊疗方案 寒湿 湿热 湿毒 疫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脏腑风湿”论治消化性溃疡——仝小林教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新视角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杨映映 邸莎 +3 位作者 顾勤 黄飞剑 李青伟 仝小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43-346,共4页
消化性溃疡这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人群患病率高达5%~10%^([1])。西医在治疗方面主要是运用抑酸药和黏膜保护剂,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时可联合使用抗生素。这一经典的治疗方案,虽然大大提高了消化性溃疡的愈合率,但是复发率仍居高... 消化性溃疡这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人群患病率高达5%~10%^([1])。西医在治疗方面主要是运用抑酸药和黏膜保护剂,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时可联合使用抗生素。这一经典的治疗方案,虽然大大提高了消化性溃疡的愈合率,但是复发率仍居高不下。脏腑风湿是仝小林教授提出的一个新学说,即风寒湿邪既可从体表传入脏腑,亦可直中脏腑,久而风寒湿邪伏于脏腑,盘踞痼结,发为脏腑风湿病。仝小林教授基于"胃肠黏膜是风寒湿邪易伏之地"的认识,同时结合伏邪与消化性溃疡均具有反复发作的临床特点,认为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脏腑风湿密切相关。治疗时则在脾胃病常规辨治心法的基础上,流转中气,适时透邪,同时结合益气健脾、活血化痰、发散火郁等法。通过临床验证,此法可有效提高消化性溃疡的愈合率,降低了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腑风湿 伏邪 消化性溃疡 仝小林 临床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叶的配伍经验及用量探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杨映映 邸莎 +3 位作者 李青伟 张海宇 赵林华 仝小林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4期1051-1055,共5页
通过对近现代名老中医及临床专家临床应用桑叶经验的总结,发现桑叶的临床常用剂量为3~60 g,总体来看,小剂量(3~15 g)多用于疏风散热以治疗发热、咳嗽、咽痛等肺系、官窍疾病(上焦病),大剂量(15~60 g)多用于平肝、止汗、降血糖等中下... 通过对近现代名老中医及临床专家临床应用桑叶经验的总结,发现桑叶的临床常用剂量为3~60 g,总体来看,小剂量(3~15 g)多用于疏风散热以治疗发热、咳嗽、咽痛等肺系、官窍疾病(上焦病),大剂量(15~60 g)多用于平肝、止汗、降血糖等中下焦杂病的治疗。个别案例因医家经验的差异而有所出入;桑叶除具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功效外,尚可凉血、止汗、止崩。可用于咳嗽、发热、咽痛、自汗、盗汗、崩漏、糖尿病、肥胖、结膜炎、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且在治疗不同的疾病时,其所配药物及所用剂量均有所不同。桑叶在用于治疗肺系、官窍疾病时,多同连翘、薄荷、菊花、桔梗等辛凉轻清之品相配;用于治疗肝系疾病时,多同菊花、天麻、女贞子、墨旱莲等滋阴熄风之品相配;用于降糖时,多同黄连、知母、赤芍等苦寒之品相配;用于止汗时,多同五味子、黄芪、麦冬等固表敛汗之品相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止汗 止崩 降糖 量效 配伍 临床经验 名老中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诸疹痒喘 嚏涕窍塞 皆属于敏——仝小林教授对过敏性疾病的经验及病机探讨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杨映映 王青 +4 位作者 李青伟 姬航宇 高泽正 赵锡艳 逄冰 《吉林中医药》 2018年第6期633-637,共5页
现代医学对过敏性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且相关治疗药物副作用大、疗效不能持久。而现代研究表明,中药在抗过敏方面具有多层次、多靶点的特点,且毒副反应较少。仝小林教授结合现代研究的结果及多年临床经验,以"诸疹痒... 现代医学对过敏性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且相关治疗药物副作用大、疗效不能持久。而现代研究表明,中药在抗过敏方面具有多层次、多靶点的特点,且毒副反应较少。仝小林教授结合现代研究的结果及多年临床经验,以"诸疹痒喘,嚏涕窍塞,皆属于敏"这句话概括过敏现象,为中医临床辨治过敏性疾病点明要点。同时指出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是机体在肺、脾、肾等脏腑功能低下、抵抗力不足的基础上,外邪内侵,伏留于黏膜之表,日久成为"伏邪"。后值外邪引动,伏邪内发,而为过敏。治疗时以"和法"为主,运用桂枝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经方调和营卫、气血、阴阳,使得正气得充,邪气外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疾病 伏邪 经方 仝小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人参、炒白术补脾益气经验——仝小林三味小方撷萃 被引量:18
14
作者 高泽正 杨映映 +2 位作者 李青伟 顾成娟 赵林华 《吉林中医药》 2020年第12期1544-1546,共3页
脾气虚弱,运化、统摄、升清功能不足,是痞满、便秘、泄泻、肥胖、糖尿病、血证、脏腑组织脱垂等多种疾病的共同病机。仝小林院士认为,临床辨治此类疾病,当抓住其核心病机,根据不同疾病症状表现和病情程度,灵活加减,精确施量。临床常以... 脾气虚弱,运化、统摄、升清功能不足,是痞满、便秘、泄泻、肥胖、糖尿病、血证、脏腑组织脱垂等多种疾病的共同病机。仝小林院士认为,临床辨治此类疾病,当抓住其核心病机,根据不同疾病症状表现和病情程度,灵活加减,精确施量。临床常以黄芪、人参、炒白术三药合用,黄芪长于益气,炒白术功在健脾,人参大补元气,三药配伍,共奏补脾益气,固表复脉,统血摄津,升阳举陷之功。方中黄芪临床剂量范围为15~60 g,人参为3~15 g,炒白术为9~60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人参 炒白术 补脾益气 仝小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诸颓抑郁 易感易疲 皆属于霾——仝小林教授对中医“霾病”的病机总结与治疗经验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李青伟 赵锡艳 +2 位作者 高泽正 刘彦汶 杨映映 《吉林中医药》 2018年第10期1135-1138,共4页
"诸颓抑郁,易感易疲,皆属于霾"是仝小林教授"新病机十九条"之一。临床患有抑郁症、易感综合征、疲劳综合征及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常伴有情绪低落、虚弱、老化等表现,易出现怕冷、乏力、精神萎靡、气短、恶风、便溏... "诸颓抑郁,易感易疲,皆属于霾"是仝小林教授"新病机十九条"之一。临床患有抑郁症、易感综合征、疲劳综合征及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常伴有情绪低落、虚弱、老化等表现,易出现怕冷、乏力、精神萎靡、气短、恶风、便溏、脱发、记忆力减退、行动迟缓等症状,这类疾病多由阳气不足、脏腑机能减退引起,此谓霾也,即一派晦暗、阴沉、衰落的阴霾之象,是阳气虚弱的表现。临床治疗亦当取类比象,扶阳散霾为此类疾病的治疗大法。通过介绍仝小林教授对霾病的中医病机认识与临床治疗经验,为临床诊治抑郁症、易感综合征、疲劳综合征等霾病患者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霾病 中医理论 病因病机 扶阳 仝小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诸眠焦躁 烦倦压抑 皆属于心——仝小林教授治疗心因性精神障碍 被引量:10
16
作者 高泽正 杨映映 +1 位作者 李青伟 宋珏娴 《吉林中医药》 2018年第10期1131-1134,共4页
心因性精神障碍,即心理因素导致的精神障碍,中医归于"情志病"的范畴,主要由五脏气机逆乱而产生。仝小林教授认为该病多责之于心,与肝脾肾联系密切,气机不畅是核心病机。该病初发为实,久病多虚。临床辨治此类疾病,多从"... 心因性精神障碍,即心理因素导致的精神障碍,中医归于"情志病"的范畴,主要由五脏气机逆乱而产生。仝小林教授认为该病多责之于心,与肝脾肾联系密切,气机不畅是核心病机。该病初发为实,久病多虚。临床辨治此类疾病,多从"调理气机"入手,并结合虚实辨证对心因性精神障碍作出区分。其辨治以虚实为总纲,实则泻,虚则补。实证多用四逆散、丹栀逍遥散、黄连温胆汤或白金丸等理气清热化痰之方消除体内气滞郁热痰浊之病机;虚证多用归脾汤、安神定志丸、黄连阿胶汤或二仙汤等补益之方温补脏腑之虚损。经临床验证,通过虚实辨证对心因性精神障碍进行整体论治,卓有成效,为中医治疗心因性精神障碍开阔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因性精神障碍 情志病 病机 中医药疗法 仝小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仝小林运用黄芪、熟地黄、黄精气血精阴并补经验 被引量:8
17
作者 高泽正 杨映映 +2 位作者 顾成娟 李青伟 王佳 《吉林中医药》 2021年第2期164-166,共3页
气血精阴亏虚是多种慢性疾病发展至后期的共同病机。仝小林院士临床辨治具有此类病机的疾病时,首先横向把握疾病发展的全过程,明确气血精阴亏虚出现的先后次序和相互联系,而后纵向辨别刻下气血精阴的病机主次。结合不同疾病背景和病情程... 气血精阴亏虚是多种慢性疾病发展至后期的共同病机。仝小林院士临床辨治具有此类病机的疾病时,首先横向把握疾病发展的全过程,明确气血精阴亏虚出现的先后次序和相互联系,而后纵向辨别刻下气血精阴的病机主次。结合不同疾病背景和病情程度,灵活加减,精确施量。临床常以黄芪、熟地黄、黄精三药组"四补三黄方",黄芪长于益气,兼具补血之效,用量多在30~120 g;熟地黄功在养血补血,但亦可补肾填精,用量多在15~60 g;黄精以养阴补精为主,但其归于肺脾肾三经,同样可益气补血,用量多在30~60 g。三药各有侧重,又相互兼顾,相互配伍,协同发挥气血精阴并补之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熟地黄 黄精 气血精阴并补 仝小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仝小林防治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经验 被引量:18
18
作者 王佳 李青伟 +2 位作者 杨映映 高泽正 逄冰 《北京中医药》 2017年第6期512-515,共4页
仝小林教授认为,糖尿病早期即存在络脉瘀滞的现象,其发病多在糖尿病虚态、损态的病理阶段,其发展经历了由气及血,由络滞、络瘀到络闭、络损的病理变化。在中医"治未病"和"络病"理论的指导下,以活血化瘀通络作为总原... 仝小林教授认为,糖尿病早期即存在络脉瘀滞的现象,其发病多在糖尿病虚态、损态的病理阶段,其发展经历了由气及血,由络滞、络瘀到络闭、络损的病理变化。在中医"治未病"和"络病"理论的指导下,以活血化瘀通络作为总原则,根据"态靶因果"的证治策略构建处方,寻找态靶结合的药物,治疗分清络寒与络热,使用辛香药物、藤类药物以及虫类药物,根据临床具体情况分而治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早期 络病 仝小林 中医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类中药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杨映映 唐浚峰 +1 位作者 李青伟 王键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0期186-190,共5页
制炭是一种特殊的中药材炮制方法,炭药亦是中医临床常用的一类药材,其临床特色鲜明、应用历史悠久,更以其收敛、吸附、止血的临床功效而被广泛应用于出血性疾病和胃肠道疾病的治疗中。该文通过对多种炭药药理研究、临床研究、名家经验... 制炭是一种特殊的中药材炮制方法,炭药亦是中医临床常用的一类药材,其临床特色鲜明、应用历史悠久,更以其收敛、吸附、止血的临床功效而被广泛应用于出血性疾病和胃肠道疾病的治疗中。该文通过对多种炭药药理研究、临床研究、名家经验的分析探讨,阐述了炭药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进而为炭药日后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药 药理研究 临床研究 名家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仁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被引量:30
20
作者 杨映映 邸莎 +2 位作者 张海宇 赵林华 仝小林 《吉林中医药》 2018年第12期1441-1446,共6页
通过汇总《伤寒论》《金匮要略》《医林改错》及现今多位国医大师、名老中医及专家教授的医话医案,发现:1)桃仁因其平和的属性和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通过不同的配伍治疗上、中、下三焦各处的瘀血病证。2)桃仁的临床用量范围为3~30 g(... 通过汇总《伤寒论》《金匮要略》《医林改错》及现今多位国医大师、名老中医及专家教授的医话医案,发现:1)桃仁因其平和的属性和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通过不同的配伍治疗上、中、下三焦各处的瘀血病证。2)桃仁的临床用量范围为3~30 g(个别医家因剂型的差异而有所出入),其中5~15 g为常用量。15 g以上的大剂量多用于肠痈、脑出血等急重症。3)桃仁常同红花、赤芍、生地、当归、川芎、牡丹皮、鳖甲、土鳖虫、水蛭、三棱、莪术、三七等活血药相须为用,或补血活血,或活血破瘀,或温经活血,或凉血活血。4)桃仁常同桂枝、乌药等药相配以温经活血;同柴胡、枳壳、桔梗等药相配以行气活血;同连翘、金银花、柴胡等药相配以解毒活血;同茯苓、薏苡仁、泽泻等药相配以祛湿活血;同秦艽、羌活等药相配以祛风活血;同黄芪、炒白术、党参等药相配以益气活血;同大黄、芒硝等药相配以泻下逐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仁 用量 配伍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