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冻干血小板联用乳酸林格氏液救治家兔失血性休克海水浸泡的复苏效果观察
1
作者 代承麟 杜文琼 +9 位作者 唐婷 杨昊洋 陈丽缘 张冬朝阳 钟鑫 蒋仁庆 陈灿 贾益君 宗兆文 胡波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56-765,共10页
目的评估新型冻干血小板(lyophilized platelet,LP)即凝血酶刺激下LP联用乳酸林格氏液对家兔失血性休克海水浸泡的复苏效果。方法将50只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E 5组(n=10),3%戊巴比妥钠按1 mL/kg剂量麻醉家兔,给予左下肢... 目的评估新型冻干血小板(lyophilized platelet,LP)即凝血酶刺激下LP联用乳酸林格氏液对家兔失血性休克海水浸泡的复苏效果。方法将50只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E 5组(n=10),3%戊巴比妥钠按1 mL/kg剂量麻醉家兔,给予左下肢软组织损伤,同时以纱布止血,计量下肢软组织损伤的失血量。右下肢进行股动脉插管,随后按照家兔总血容量的26%进行抽血,后将家兔竖直浸泡在3%人工海盐模拟海水中,海水没过剑突,15 min后捞出。按照A组:致伤后不复苏;B组:致伤后输注乳酸林格氏液;C组:致伤后输注乳酸林格氏液及新鲜血小板;D组:致伤后输注乳酸林格氏液加LP;E组:致伤后输注乳酸林格氏液加新型LP,给予对应复苏策略。实验在致伤前及伤后1、2、4 h检测凝血功能、血常规、血气、血栓弹力图等指标。结果成功制备出具有功能活性的LP及家兔失血性休克海水浸泡损伤模型。在致伤后1 h,联用血小板制剂复苏的C、D、E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显著高于未复苏的A组(P<0.05),C组的乳酸值(lactate,Lac)显著低于A、B组(P<0.05),C、D、E组的碱剩余(base excess,BE)及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显著低于A、B组(P<0.05),A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较致伤前显著延长(P<0.05)。伤后2 h,C、D组的MAP高于A、B组,E组MAP高于A组(P<0.05),C、E组的Lac低于A、B组,而D组Lac低于A组(P<0.05),C、D、E3组的BE、BUN值均低于A、B组(P<0.05),C组的最大振幅(maximum amplitude,MA)高于A组,A、D组此刻MA值较本组致伤前显著下降(P<0.05),A、D组的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ctivated partial clotting time,APTT)较致伤前延长(P<0.05)。伤后4 h,C、D、E组的MAP高于A、B组,B组MAP高于A组(P<0.05),C、D、E组的Lac、BUN值均低于A、B组(P<0.05),C、D组BE值低于A组,E组BE值低于A、B组(P<0.05),B、C、E组的MA值高于A组(P<0.05),而A、D组的MA值、APTT值较致伤前本组初始值显著下降(P<0.05)。结论新型LP联用乳酸林格氏液能显著提高家兔的MAP,降低其乳酸值,维持血凝块强度及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干血小板 失血性休克 海水浸泡 复苏 血栓弹力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软组织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及海水浸泡后凝血-纤溶功能变化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昊洋 杜文琼 +7 位作者 叶钊 钟鑫 陈灿 贾益君 蒋仁庆 秦昊 张冬朝阳 宗兆文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2579-2585,共7页
目的观察分析家兔软组织损伤合并休克及海水浸泡后凝血-纤溶功能变化。方法由陆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家兔20只,雌雄不限,年龄3~4个月,体质量(2.17±0.02)kg,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A、B组。A组损伤家兔小腿和大腿肌群,损伤面积... 目的观察分析家兔软组织损伤合并休克及海水浸泡后凝血-纤溶功能变化。方法由陆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家兔20只,雌雄不限,年龄3~4个月,体质量(2.17±0.02)kg,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A、B组。A组损伤家兔小腿和大腿肌群,损伤面积共约10 cm^(2),深度约1.5 cm,而后抽取家兔总血容量20%,即制成家兔软组织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B组动物在上述基础上,使用模拟海水浸泡40 min,浸泡深度为肋骨下缘水平。在伤前和伤后15 min、1 h、4 h和8 h,抽血检测血栓弹力图、常规凝血相、血小板计数和D-二聚体等,并观察各个时相点血压和存活率变化情况。结果致伤后两组家兔平均动脉压下降幅度达30%,成功建立家兔软组织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模型,且两组休克无明显差异。B组8 h和24 h的存活率为70%和0,明显低于A组的90%和50%。B组凝血-纤溶功能变化比A组更为复杂和严重,表现在伤后8 h,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延长[(29.53±4.36)vs(24.56±4.17)s]、反应时间R值延长[(3.07±0.69)vs(2.34±0.63)min]、D-二聚体浓度明显增高[(0.214±0.23)vs(0.037±0.03)mg/l]、血小板激活活性明显升高(508.67±86.69 vs 381.60±73.84),最大振幅值显著降低[(52.73±14.97)vs(63.52±3.86)mm]和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A组[(182.77±60.01)×10^(9)/L vs(236.78±52.14)×10^(9)/L。结论软组织损伤合并休克时,海水浸泡将导致凝血时间延长,而纤溶激活、血小板降低程度均明显高于无海水浸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 海水浸泡 失血性休克 凝血-纤溶系统 血栓弹力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促进心肌能量代谢的复苏策略对家兔失血性心跳骤停效果的初步观察
3
作者 张琳 于蕊 +7 位作者 宗兆文 叶钊 钟鑫 贾益君 蒋仁庆 周小林 杨昊洋 杜文琼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1629-1635,共7页
目的观察基于促进心肌能量代谢的复苏策略救治失血引发的创伤性心跳骤停(hemorrhage-induced traumatic cardiac arrest,HiTCA)的初步效果。方法将20只9月龄家兔(雌雄不拘)随机分为A组和B组(n=10),通过控制性失血法制备失血性心跳骤停模... 目的观察基于促进心肌能量代谢的复苏策略救治失血引发的创伤性心跳骤停(hemorrhage-induced traumatic cardiac arrest,HiTCA)的初步效果。方法将20只9月龄家兔(雌雄不拘)随机分为A组和B组(n=10),通过控制性失血法制备失血性心跳骤停模型,然后分别接受全血、全血+三磷酸腺苷+极化液治疗。用颈总动脉置管监测平均动脉压,全自动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常规,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象,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生化,血气分析仪检测动脉血气,ELISA检测S100β蛋白,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和Syndecan-1。结果2组家兔自主循环恢复率均为100%,2组动物24 h生存率分别为80%和100%;HiTCA后B组血糖、血钾明显低于A组(P<0.05);2组INR值均显著增加(P<0.05);HiTCA后4 h的各个时相点,B组乳酸、肌酐、尿素氮、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P浓度和Syndecan-1浓度均低于A组(P<0.05),HiTCA后8 h和24 h两个时相点B组S100β浓度低于A组(P<0.05)。结论基于促进能量代谢的复苏策略可通过促进脏器能量代谢、改善凝血功能等来改善失血性心跳骤停后的脏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心跳骤停 失血性心跳骤停 自主循环恢复率 三磷酸腺苷 极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战时复苏策略对家兔失血性心跳骤停效果的初步观察
4
作者 杜文琼 张琳 +7 位作者 宗兆文 叶钊 于蕊 钟鑫 贾益君 蒋仁庆 周小林 杨昊洋 《创伤外科杂志》 2022年第4期248-253,共6页
目的观察模拟战时复苏策略救治失血性心跳骤停的初步效果。方法本文为前瞻性研究。50只家兔雌雄不拘,重量(2.6±0.4)kg,兔龄(8.9±0.4)个月随机分为A~E 5组,每组10只。通过从股动脉置管中以2mL/(kg·min)的速度抽取血液,制... 目的观察模拟战时复苏策略救治失血性心跳骤停的初步效果。方法本文为前瞻性研究。50只家兔雌雄不拘,重量(2.6±0.4)kg,兔龄(8.9±0.4)个月随机分为A~E 5组,每组10只。通过从股动脉置管中以2mL/(kg·min)的速度抽取血液,制备失血性心跳骤停模型。制模成功(收缩压<10mmHg,持续20s以上)后10min,5组动物分别接受羟乙基淀粉+1h后全血输注(模拟战时复苏组,A组)、羟乙基淀粉(B组)、乳酸钠林格液(C组)、生理盐水(D组)和全血复苏(E组),输注剂量为失血量等体积的对应液体。观察指标自主循环恢复率、24h生存率、平均动脉压、血常规、凝血相和血生化指标。结果制模后1h各组的生存率分别为100%、100%、50%、40%和100%,24h各组的生存率分别为90%、50%、0、0和100%。因死亡导致统计数量不足,B组和C组未纳入生理指标等统计。在制模后1、4和8h,E组各项指标优于A组和B组,分别为相差显著(P<0.05)和非常显著(P<0.01);A组优于B组,相差显著(P<0.05)。以制模后8h为例,A组乳酸浓度为(5.79±0.65)mmol/L、红细胞计数为(3.45±0.19)×10^(12)/L、血小板计数为(245.30±14.36)×10^(9)/L、氧饱和度为(82.32±6.73)%、国际标准化比值为1.32±0.08、尿素氮为(7.92±0.89)mmol/L、肌酐为(122.54±12.36)μmol/L、谷丙转氨酶为(42.62±5.66)U/L、谷草转氨酶为(56.83±4.32)U/L、肌酸激酶同工酶-MB为(8.91±0.81)U/L,明显优于B组B组各项指标分别为(11.23±1.36)mmol/L、(1.92±0.13)×10^(12)/L、(198.72±12.54)×10^(9)/L、(63.83±5.77)%、2.19±0.15、(11.62±0.87)mmol/L、(234.72±14.52)μmol/L、(56.82±7.76)U/L、(94.72±8.76)U/L、(22.52±3.23)U/L;相比于B组,A组与E组指标值E组各项指标值分别为(4.15±0.23)mmol/L、(4.36±0.48)×10^(12)/L、(328.62±18.45)×10^(9)/L、(91.42±5.55)%、1.05±0.07、(6.23±0.54)mmol/L、(89.41±8.21)μmol/L、(30.41±5.67)U/L、(33.82±3.76)U/L、(6.53±0.74)U/L更为接近。结论模拟战时复苏策略可有效促进失血性心跳骤停的自主循环恢复,提高其生存率和重要脏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心跳骤停 战时创伤 复苏 家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