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泥湾油田钻井岩芯古地磁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杨斌谊 吴汉宁 +1 位作者 李学森 吕建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97-401,共5页
热退磁处理可有效分离次生粘滞剩磁 (低温分量 )和原生剩磁 (高温分量 )。粘滞剩磁方向应与现今磁场方向一致 ;原生剩磁方向应与岩石沉积时的磁场方向一致。利用这一原理 ,通过矢量合成可确定钻井岩芯的原始方位。由于磁性矿物受当时磁... 热退磁处理可有效分离次生粘滞剩磁 (低温分量 )和原生剩磁 (高温分量 )。粘滞剩磁方向应与现今磁场方向一致 ;原生剩磁方向应与岩石沉积时的磁场方向一致。利用这一原理 ,通过矢量合成可确定钻井岩芯的原始方位。由于磁性矿物受当时磁场作用往往呈定向排列 ,导致岩石磁化率各向异性 ,反映了岩石的磁组构特征。磁组构主要表现了岩石沉积组构 ,因此 ,可通过磁组构研究岩石沉积的环境信息 ,确立古水流方向和砂体展布方向。南泥湾油田近期所钻探井中岩芯的古地磁定向和磁组构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储层砂体的展布方向即水流方向为近EW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泥湾油田 钻井岩芯 古地磁学 研究 粘滞剩磁 原生剩磁 磁组构 矢量合成 砂体展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县凹陷及邻区构造演化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斌谊 刘池阳 +2 位作者 杨旭升 王耀明 陈建军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38-442,共5页
通过对冀中拗陷晋县凹陷及邻区束鹿、前磨头凹陷的构造及其演化特征和石油地质特征分析,认为晋县凹陷基本构造特征为:"南北分区,东西分带",其形成和演化可分为孔店—沙四期(Ek—Es4)、沙三—沙二期(Es3—Es2)和沙一—东营期(... 通过对冀中拗陷晋县凹陷及邻区束鹿、前磨头凹陷的构造及其演化特征和石油地质特征分析,认为晋县凹陷基本构造特征为:"南北分区,东西分带",其形成和演化可分为孔店—沙四期(Ek—Es4)、沙三—沙二期(Es3—Es2)和沙一—东营期(Es1—Ed)3个阶段;冀中拗陷南区构造演化和石油地质特征自西向东具有凹陷规模由大变小,次级构造单元由宽变窄,形成时期由早变晚,下第三系烃源岩层位数由多变少、时代由老变新、资源量由富变贫,次级横向构造带比较发育且有逐步由强变弱的趋势等规律。最后探讨了南区构造演化的形成机制,认为南区诸凹陷的演化与衡水横向变换构造带演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县凹陷 构造演化 衡水断裂 形成机制 横向构造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确定油田钻井岩心原始方位的古地磁学方法探讨 被引量:16
3
作者 杨斌谊 龚建军 陈建军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4期79-83,共5页
通过对南泥湾油田钻井岩心部分样品的古地磁学实验分析,表明可以提取并分离岩石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所获得的剩磁组分,即次生粘滞剩磁分量(低温分量)与原生沉积剩磁分量(高温分量)。经分析可知,采用以低温分量拟合结果为主,并辅以高温分... 通过对南泥湾油田钻井岩心部分样品的古地磁学实验分析,表明可以提取并分离岩石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所获得的剩磁组分,即次生粘滞剩磁分量(低温分量)与原生沉积剩磁分量(高温分量)。经分析可知,采用以低温分量拟合结果为主,并辅以高温分量拟合结果的方法可以很好的确定钻井岩心原始方位,从而对油田的进一步勘探开发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泥湾油田 钻井岩心 剩磁分量 古地磁学 原始方位恢复 Zijderveld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古生界克拉通盆地海相油气富集规律与古隆起控油气论 被引量:36
4
作者 赵靖舟 王清华 +4 位作者 时保宏 秦胜飞 刘洪军 杨斌谊 曹青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03-712,共10页
塔里木古生界克拉通盆地海相油气分布十分复杂,大油气田形成及分布主要受古隆起、有效烃源岩分布以及后期构造变动三大因素控制。其中最重要的是古隆起及其斜坡,原因是古隆起及其斜坡是克拉通盆地各种成藏条件的最佳耦合区。塔里木克拉... 塔里木古生界克拉通盆地海相油气分布十分复杂,大油气田形成及分布主要受古隆起、有效烃源岩分布以及后期构造变动三大因素控制。其中最重要的是古隆起及其斜坡,原因是古隆起及其斜坡是克拉通盆地各种成藏条件的最佳耦合区。塔里木克拉通古隆起可划分为继承型、残余型、叠加型、衰亡型4种类型。长期发育的大型继承性古隆起与残余古隆起及其斜坡是油气最富集的地区。古隆起控油、斜坡富集,隆起高部位油气易发生调整破坏、斜坡部位有利于富集保存,这是塔里木克拉通区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重要规律。多期成藏、多期调整是塔里木克拉通区油气藏形成的重要特点。晚加里东—早海西期是克拉通区原生油藏最主要的成藏时期;晚海西期既是原生油气藏形成的主要时期,又是早期油气藏发生调整形成次生油气藏的重要时期;燕山期,特别是喜马拉雅期则是早期油气藏发生调整改造、定型定位及破坏的主要时期。据此认为,"晚期成藏论"并不适用于塔里木多旋回古老海相克拉通盆地。因此,古隆起及其斜坡,特别是大型继承性古隆起与残余古隆起及其斜坡是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最有利地区。据此提出了"古隆起控油气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油气 分布规律 古隆起控油气论 克拉通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中坳陷古近纪的伸展构造 被引量:59
5
作者 杨明慧 刘池阳 +1 位作者 杨斌谊 赵红格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8-67,共10页
冀中坳陷的构造格架是新生代的伸展构造系统。该系统以大兴、保定—石家庄拆离滑脱断层为主体,与牛东—河东、马西、宁晋、新河等伸展断层以及徐水—安新变换带和衡水、宝坻—桐柏镇变换断层等组合而成。据平衡剖面和基底沉降曲线分析,... 冀中坳陷的构造格架是新生代的伸展构造系统。该系统以大兴、保定—石家庄拆离滑脱断层为主体,与牛东—河东、马西、宁晋、新河等伸展断层以及徐水—安新变换带和衡水、宝坻—桐柏镇变换断层等组合而成。据平衡剖面和基底沉降曲线分析,冀中坳陷古近纪伸展作用过程持续发育,具幕式特点,以沙三期伸展作用最为强烈。地壳的快速伸展作用与火山活动强度之间缺乏耦合关系。冀中坳陷的动力学成因与伸展背景下的剪切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构造系统 变换构造 伸展作用 冀中坳陷 新生代 剪切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夹层的抑制水锥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张兴国 田世澄 +2 位作者 陈丛林 何会强 杨斌谊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1期83-87,共5页
人工夹层在油田开发的堵水防水中具有重要作用。从研究底水突入油井的机理出发 ,分析了底水上窜绕过人工夹层的过程。讨论了K H Coat的底水流模型 ,对底水绕过夹层时的累计水侵量进行了计算 ,分析了夹层所在的位置、大小和厚度对底水锥... 人工夹层在油田开发的堵水防水中具有重要作用。从研究底水突入油井的机理出发 ,分析了底水上窜绕过人工夹层的过程。讨论了K H Coat的底水流模型 ,对底水绕过夹层时的累计水侵量进行了计算 ,分析了夹层所在的位置、大小和厚度对底水锥进的影响。研究表明 :人工夹层处于油水界面之上对底水锥进能有效的抑制 ,使开采效果得到提高 ;夹层半径越大 ,水侵量的减小越多 ,夹层的有效作用时间越长 ;人工夹层的作用还同油层的非均质性和开采速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夹层 抑制作用 水侵量 作用时效 油水运动 砂岩底水油藏 油田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中坳陷中生代构造变形的转换及油气 被引量:35
7
作者 杨明慧 刘池阳 杨斌谊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3-119,共7页
冀中坳陷中生代构造变形主要包括印支期古亚洲域的北西西向和燕山期环太平洋域的北东、北北东向压性构造及其配套的北西向张性构造。前者主要是残存的徐水─任丘古隆起带,次要则如留西─大王庄古隆起带等;后者除了北东向的高阳─无极... 冀中坳陷中生代构造变形主要包括印支期古亚洲域的北西西向和燕山期环太平洋域的北东、北北东向压性构造及其配套的北西向张性构造。前者主要是残存的徐水─任丘古隆起带,次要则如留西─大王庄古隆起带等;后者除了北东向的高阳─无极隆起带以外,则以同向的断裂构造为主。西界为太行山东伸展断层,而东界为 (古 )马西逆冲断层和 (古 )里坦逆冲断层以及 (古 )宁晋逆冲断层、 (古 )新河逆冲断层等构成叠瓦状逆冲系统。古亚洲域向环太平洋域的转换时期在中侏罗─早白垩世之间。中生代构造研究可以为冀中坳陷深层油气提供潜山圈闭、下第三系披覆背斜圈闭和岩性圈闭等有利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形 构造转换 油气勘探 中生代 冀中坳陷 潜山圈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中坳陷衡水转换断裂带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12
8
作者 杨旭升 刘池阳 +1 位作者 杨斌谊 孙东胜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8,共4页
冀中坳陷衡水断裂带具有构造调节转换带性质 ,它明显地将坳陷分为南北两区。本文从区域构造环境出发 ,通过对该调节转换带构造格局及演化进行分析 ,认为该调节转换带经历了中、新生代两个不同特征演化阶段的复杂发展改造过程。燕山中晚... 冀中坳陷衡水断裂带具有构造调节转换带性质 ,它明显地将坳陷分为南北两区。本文从区域构造环境出发 ,通过对该调节转换带构造格局及演化进行分析 ,认为该调节转换带经历了中、新生代两个不同特征演化阶段的复杂发展改造过程。燕山中晚期以东西向构造发育为其特征 ,而早第三纪则为北西西向构造发育阶段。其中早第三纪阶段又可依据沉积、构造发育特征分为Es4+Ek ,Es2 +Es3 和Es1+Ed 3个演化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中坳陷 转换带 衡水断裂带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焉耆盆地博湖坳陷古地温与油气形成关系 被引量:10
9
作者 姚亚明 张育民 +3 位作者 付代国 杨斌谊 陈天科 王普贵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4-27,共4页
采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包裹体测温、自生伊利石同位素年代测定等方法恢复焉耆盆地博湖坳陷古地温。磷灰石裂变径迹显示,北部凹陷为增温型,最大古地温与现今地温一致;南部凹陷和种马场断裂构造带属于冷却型,古地温高于今地温。包裹体均一... 采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包裹体测温、自生伊利石同位素年代测定等方法恢复焉耆盆地博湖坳陷古地温。磷灰石裂变径迹显示,北部凹陷为增温型,最大古地温与现今地温一致;南部凹陷和种马场断裂构造带属于冷却型,古地温高于今地温。包裹体均一温度研究显示,北部凹陷包裹体均一温度明显分为两组(101~110℃和121~130℃),南部凹陷只有一组(101~110℃)。自生伊利石同位素测年表明,油气生成及成藏有晚白垩世(燕山期)和始新世以来(喜马拉雅期)两期。根据古地温恢复结果,北部凹陷有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和第三纪以来两期生油过程,燕山期古构造和喜马拉雅期新构造均是有利构造;南部凹陷主要生油期仅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燕山期及其前形成的古构造是有利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焉耆盆地 古地温 油气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口拗陷油气地质特征 被引量:9
10
作者 姚亚明 赵红格 +2 位作者 杨斌谊 付代国 赵增录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1-336,共6页
目的 周口拗陷是由多个次级凹陷、多套烃源岩层、多套目的层系组成的一个复式拗陷,认识其地质特征对油气勘探意义重大。方法 运用地震资料解释、地震地质综合研究、层序地层、圈闭评价等方法,对生、储、盖、圈、运、保等基本石油地质... 目的 周口拗陷是由多个次级凹陷、多套烃源岩层、多套目的层系组成的一个复式拗陷,认识其地质特征对油气勘探意义重大。方法 运用地震资料解释、地震地质综合研究、层序地层、圈闭评价等方法,对生、储、盖、圈、运、保等基本石油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 认为该区油气资源丰富,有4个主要圈闭形成期和油气运移期,形成3种油气聚集类型;综合评价指出谭庄 沈丘凹陷、倪丘集凹陷为I类勘探有利区,舞阳、襄城、鹿邑凹陷为Ⅱ类勘探有利区。结论 周口凹陷的油气勘探,应围绕该有利地区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口拗陷 石油地质特征 油气成藏条件 有利地区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熟盆地构造及结构再研究方法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池洋 杨道庆 +2 位作者 袁朋昌 杨斌谊 姚亚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1期9-12,共4页
目前,在成熟盆地构造、结构整体综合研究过程中,应侧重于地质特征或成因复杂的构造和盆地或较大区域总体构造特征的再认识、盆地动态演化及发生的区域背景等。研究的指导思想应从勘探早中期的类比、“寻同”的基础上转为“求异”,应... 目前,在成熟盆地构造、结构整体综合研究过程中,应侧重于地质特征或成因复杂的构造和盆地或较大区域总体构造特征的再认识、盆地动态演化及发生的区域背景等。研究的指导思想应从勘探早中期的类比、“寻同”的基础上转为“求异”,应突出盆地演化和后期改造过程中地质构造特征,包括:①不同时期的古面貌及之间的区别和演变;②不同地区特征的差异和分区;③与同类其它盆地的重要不同之处及原因;④盆地的诸多个性与油气赋存、成藏的内在联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演化 地质构造特征 后期改造 赋存 再研究 动态演化 地质特征 成藏 油气 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雀河斜坡维马2号气藏形成机理 被引量:11
12
作者 赵增录 刘文汇 +4 位作者 杨斌谊 王普贵 付代国 严永新 张艳秋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49-551,共3页
塔里木盆地孔雀河斜坡区垂向上有古、中、新生界三套构造层序,平面上形成巴里英-普忠-群克、龙口-维马-开屏三个大的鼻隆,存在寒武系-奥陶系海相和侏罗系陆相两套有效烃源岩、发育古生界、中生界多套储盖组合,圈闭形成期与烃源岩生(排)... 塔里木盆地孔雀河斜坡区垂向上有古、中、新生界三套构造层序,平面上形成巴里英-普忠-群克、龙口-维马-开屏三个大的鼻隆,存在寒武系-奥陶系海相和侏罗系陆相两套有效烃源岩、发育古生界、中生界多套储盖组合,圈闭形成期与烃源岩生(排)烃期时空配置良好,且保存条件有利,具备形成大型油气藏的条件。位于孔雀河斜坡维马2号背斜构造上的孔雀1井在志留系中途测试获得天然气流,通过分析天然气的性质和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区天然气的形成具有多源复合、多阶段连续的特点,属腐泥型母质形成的油型气,源岩为下古生界海相沉积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层序 成藏机理 圈闭 烃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中坳陷东部西倾断裂的构造负反转过程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杨明慧 刘池阳 杨斌谊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5-37,共3页
冀中坳陷东部西倾断裂在早第三纪发生构造负反转。采用零点、距离 位移曲线和生长指数等定量分析方法 ,讨论了断裂的构造负反转过程。结果表明 ,断裂的主反转期是早第三纪早期 ,构造反转结束于早第三纪中晚期。负反转构造对潜山油气藏... 冀中坳陷东部西倾断裂在早第三纪发生构造负反转。采用零点、距离 位移曲线和生长指数等定量分析方法 ,讨论了断裂的构造负反转过程。结果表明 ,断裂的主反转期是早第三纪早期 ,构造反转结束于早第三纪中晚期。负反转构造对潜山油气藏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中坳陷 西倾断裂 早第三纪 负反转构造 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断块油藏数值模拟新思路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兴国 杨斌谊 +1 位作者 陈永进 何会强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30-230,共1页
关键词 油藏 数值模拟 断块 微构造图 砂体等厚图 动态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科学新理论、新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姚亚明 崔树军 +1 位作者 陈建军 杨斌谊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2-247,共6页
石油作为一种不可替代的能源(就目前而言),在全球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油气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勘探程度的逐年提高,油气勘探难度亦愈来愈大。在“背斜理论”指导下,容易找到的背斜油气藏多已... 石油作为一种不可替代的能源(就目前而言),在全球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油气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勘探程度的逐年提高,油气勘探难度亦愈来愈大。在“背斜理论”指导下,容易找到的背斜油气藏多已被发现,目前,所面对的是越来越复杂的油气勘探对象。然而,地球科学的新理论,如沉积盆地动力学、含油气系统、深盆气地质、成藏动力学等新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为我国和世界油气勘探的稳步发展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地球科学的新方法如盆地分析模拟技术、油藏描述技术、成像测井技术等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油气进一步勘探提供了技术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科学 新理论 新技术 油气勘探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伸展盆地拆离构造分析及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9
16
作者 郑大海 杨明慧 杨斌谊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14-16,21,共4页
岩石圈的层状结构使拆离作用在沉积盆地中成为一种普遍发生的现象。拆离作用具有 4种岩石圈伸展模式。拆离构造具有发育剪切滑移带、多级次滑脱、构造形态上下不协调、发育动力变质岩和地层重复或缺失等特征。
关键词 沉积盆地 伴生构造 岩石圈 拆离构造 油气储集 拆离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面向对象技术进行水资源供需平衡评价
17
作者 黄书汉 胡群革 +1 位作者 李林 杨斌谊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23-427,共5页
为研究某灌区不同方案的水资源供需平衡状况及最优解决途径 ,第一次引入面向对象技术进行水资源供需平衡评价系统分析 ,抽象出水库类、渠道类、灌区类和相应的软件模型 ,使用编程语言Visual C++进行软件设计 ,利用面向对象编程 (OOP)方... 为研究某灌区不同方案的水资源供需平衡状况及最优解决途径 ,第一次引入面向对象技术进行水资源供需平衡评价系统分析 ,抽象出水库类、渠道类、灌区类和相应的软件模型 ,使用编程语言Visual C++进行软件设计 ,利用面向对象编程 (OOP)方法和资源共享技术的优势 ,编制了Windows中文版平台上的水资源供需评价软件 ,实际运行良好 ,对系统的控制准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供需平衡 面向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青东凹陷构造演化及其动力学机制分析
18
作者 贾振 王政杰 +3 位作者 叶雨航 魏森 王博轩 杨斌谊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22年第17期172-174,共3页
随着济阳坳陷青东凹陷勘探进程的发展,研究区地震,钻井和测井地质资料匮乏,加之本区探矿权权属特殊,当前人们在凹陷内研究多侧重于局部构造、沉积、成藏的理论研究上,而对整个凹陷的构造面貌、断裂发育特征、盆地演化及动力学机制、构造... 随着济阳坳陷青东凹陷勘探进程的发展,研究区地震,钻井和测井地质资料匮乏,加之本区探矿权权属特殊,当前人们在凹陷内研究多侧重于局部构造、沉积、成藏的理论研究上,而对整个凹陷的构造面貌、断裂发育特征、盆地演化及动力学机制、构造-成藏的关系等欠缺清楚的认知,关于构造单元的划分上仍未统一。整体而言,青东凹陷的勘探研究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在整个济阳坳陷中都处于最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东凹陷 构造面貌 盆地演化 动力学机制 演化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中坳陷晋南洼陷古近系砂岩碎屑组分变化及其层序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明慧 刘池阳 杨斌谊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80-285,共6页
冀中坳陷晋南洼陷古近系充填了巨厚的陆源沉积岩 ,其沉积骨架为砂岩。通过薄片分析 ,系统地研究了砂岩的物质成分和结构特征 ,以及重矿物、常量元素特征并初步进行了物源分析 。
关键词 冀中坳陷 河北 古近系 砂岩 物源 层序地层 地层时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