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气候变化下西南喀斯特地区气候与水文系统的综合响应研究——以贵州为例
1
作者 杨廷锋 陆仙梅 +1 位作者 肖冬冬 韩学阵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9期195-199,共5页
以贵州为例,分析了1978—2021年贵州的年平均温度、降水、湿度、日照时数、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河流输沙量等要素与气候变化的响应,并构建气候变化综合评价指数进行综合响应评价。结果表明:全球气候变暖与贵州气温变化相关性显著,... 以贵州为例,分析了1978—2021年贵州的年平均温度、降水、湿度、日照时数、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河流输沙量等要素与气候变化的响应,并构建气候变化综合评价指数进行综合响应评价。结果表明:全球气候变暖与贵州气温变化相关性显著,而与年平均相对湿度、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和河流输沙量变化相关性比较微弱;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贵州气温呈波动式的增加趋势,降水量也呈增加趋势,而贵州全省年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和河流输沙量呈减少态势;综合响应总体呈增加趋势;贵州气候与水文系统中各要素总体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在研究时段,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河流输沙量均为负偏态分布,表明平均量偏多的年份比偏少的年份出现的概率大;而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日照时数为正偏态分布,表明平均量偏多的年份比偏少的年份出现的概率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与水文系统 综合响应 气候变化 西南喀斯特地区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岩溶石山地区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状态的演变及调控研究——以贵州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廷锋 蒋焕洲 吴显春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2-36,共5页
为了解改革开放以来西南岩溶石山地区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状态演变规律与未来发展趋势,以贵州为例,基于生态足迹方法的可持续发展指数方法分析人地关系的演变特征,并用灰色系统灰色GM (l ,1)模型对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97... 为了解改革开放以来西南岩溶石山地区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状态演变规律与未来发展趋势,以贵州为例,基于生态足迹方法的可持续发展指数方法分析人地关系的演变特征,并用灰色系统灰色GM (l ,1)模型对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978-1983年期间,贵州可持续发展指数在0.66~0.82之间,属于“中等”发展状态阶段;1984-1985年期间,贵州可持续发展指数在0.89~0.91之间,属于“差等”发展状态阶段;1986-2012年期间,贵州可持续发展指数在1.03~3.95之间,可持续发展状态属于“一般不可持续”状态阶段,且处于初期与中期阶段.预测表明,贵州可持续发展状态在2013-2020年期间为“一般不可持续”状态;从2021年开始,可持续发展状态为“严重不可持续”状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调控人地关系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指数 GM(l 1)模型 可持续发展状态 演变 调控 西南岩溶石山地区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岩溶石山地区生态承载力的演变及动力机制——以贵州省为例 被引量:8
3
作者 杨廷锋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2-339,共8页
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区域永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西南岩溶石山地区生态承载力供给状况及其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是地区发展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以贵州为例,采用基于生态足迹理论下的生态承载力计算方法,利用贵州1978-2013年各类型土地利用... 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区域永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西南岩溶石山地区生态承载力供给状况及其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是地区发展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以贵州为例,采用基于生态足迹理论下的生态承载力计算方法,利用贵州1978-2013年各类型土地利用面积数据计算并分析了贵州生态承载力的演变特征和动力机制。结果表明:贵州多年平均的生态承载力总量为2 690.560万hm^2;经历了1978-1986年的低值期(年均2 440.734万hm2)、1987-1989年的提高过渡期,到1990-2013年达到较高水平(多年平均值2 899.654万hm^2);但贵州的人均生态承载力总体上呈降低趋势(多年平均值为0.796hm^2);各类土地提供的承载力中,耕地的生态承载力最大,占65.9%,其次是林地占25.4%,建筑用地占7.2%,牧草地占1.4%,水域约占0.13%;1978-1985年,贵州生态有盈余,但逐年减少,从1986年开始出现亏损,并呈逐年增大趋势;贵州生态承载力的演变主要受土地利用方式、土地生产能力和人口数量的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生态盈亏 可持续发展 西南岩溶石山地区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东南生态文明建设实验区与全国生态效率的动态比较与趋势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廷锋 赵永旭 徐晓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7期9520-9521,9524,共3页
为了更好地把握黔东南生态文明建设实验区的生态效率发展水平,采用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单一比率法,将其生态效率与全国的生态效率进行动态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978~2010年黔东南生态文明建设实验区的生态效率一直低于全国的生态效率,生... 为了更好地把握黔东南生态文明建设实验区的生态效率发展水平,采用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单一比率法,将其生态效率与全国的生态效率进行动态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978~2010年黔东南生态文明建设实验区的生态效率一直低于全国的生态效率,生态效率多年平均值不及全国的1/2,与全国多年平均绝对差距为1 630.095元/hm2,且1978~2002年二者的差距呈逐年加大的趋势,差距从1978的276.551元/hm2上升到2002年的峰值3 227.713元/hm2,年平均增加量118.047元/hm2,尤其是从1992年后差距拉大特别明显,每年平均增加量为194.771元/hm2,从2003年起,二者差距呈减小趋势。根据灰色系统预测结果,2011~2025年,黔东南生态文明建设实验区的生态效率与全国的生态效率之差距将逐渐缩小,且从2019年开始,黔东南生态文明建设实验区的生态效率将超过全国的生态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模型 单一比率法 灰色预测 黔东南生态文明建设实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产业生态化发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廷锋 赵继杰 +1 位作者 蒋鹏 何文圆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89-1191,1194,共4页
运用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模型方法和偏离—份额分析方法,根据云南省和全国历年统计年鉴中的数据,从资源环境消耗状况、生产工艺与产业污染排放、产业结构方面分析了云南省产业生态状况。结果表明,云南省经济发展对资源消耗比较大;自然... 运用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模型方法和偏离—份额分析方法,根据云南省和全国历年统计年鉴中的数据,从资源环境消耗状况、生产工艺与产业污染排放、产业结构方面分析了云南省产业生态状况。结果表明,云南省经济发展对资源消耗比较大;自然环境的消耗已超过了其承载能力;生产工艺比较落后,"三废"综合利用低;万元GDP工业产值的固体废弃物排放量远远超过全国的平均值,工业废气和生活污水排放总放量还在逐年增大;产业结构效益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云南省产业生态化相关的对策,一是提高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和社会体系;二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强三大产业生态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 生态化 对策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岩溶地区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杨廷锋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55-161,共7页
为了定量地把握贵州岩溶地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动态影响,文章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定量研究方法,利用1978-2008年的历史数据,分析了贵州岩溶地区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与结构状况。结果显示:在研究时段,贵州省岩溶地区的人均生态足... 为了定量地把握贵州岩溶地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动态影响,文章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定量研究方法,利用1978-2008年的历史数据,分析了贵州岩溶地区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与结构状况。结果显示:在研究时段,贵州省岩溶地区的人均生态足迹呈递增趋势;从1997年起,人均生态足迹超过了全国;多年平均生态消耗主要集中在化石燃料用地生态足迹、耕地生态足迹和草地类生态足迹;1978-2008年,贵州省岩溶地区万元GDP生态足迹逐年下降,但一直高于全国的值,并且多年平均值是全国的2.3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6条相关的调控对策:提高利用现有资源的效率,并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提高自然系统的生产率;加大岩溶地区的治理和生态恢复,保护农业生态系统;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开发水能等能源,发展低碳经济,节约能源消费,调整能源结构;积极加大与外区域联系和合作,促进贸易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动态变化 可持续发展对策 低碳经济 农业生态系统 能源结构 岩溶地区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岩溶石山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5
7
作者 杨廷锋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49-252,共4页
为了解贵州岩溶石山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动态变化状况,利用生态足迹模型方法,对2000—2012年贵州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亏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2年,贵州水资源生态足迹总值呈增加趋势,人均水资源生态足... 为了解贵州岩溶石山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动态变化状况,利用生态足迹模型方法,对2000—2012年贵州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亏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2年,贵州水资源生态足迹总值呈增加趋势,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也呈逐年增加趋势,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贵州水资源生态足迹的消耗,主要是用水消耗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多年平均99.99%,但水污染生态足迹近年的比重有所增加。水资源生态足迹产值呈增加趋势,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逐年下降,并且水资源利用效率高于全国。贵州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总值在12 000万hm2上下波动,但总体呈减少趋势,且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也呈逐年下降趋势。2000—2012年贵州水资源生态处于盈余状态,但有减少的趋势,说明,水资源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但可持续发展能力呈下降趋势。另外,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模型 水资源生态足迹 水资源生态承载力 水资源生态盈亏 可持续发展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岩溶地区生态效率的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杨廷锋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0年第4期414-418,共5页
提高生态效率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为了定量地把握贵州岩溶地区的生态效率的动态变化情况,文章采用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单一比率法的定量研究方法,利用1978-2009年的历史数据计算,分析了贵州岩溶地区生态效率的动态变化,... 提高生态效率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为了定量地把握贵州岩溶地区的生态效率的动态变化情况,文章采用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单一比率法的定量研究方法,利用1978-2009年的历史数据计算,分析了贵州岩溶地区生态效率的动态变化,并与全国的生态效率作动态比较。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贵州岩溶地区的生态效率呈递增趋势,由1978年的288.249元GDP/hm2上升到2009年的3 006.220元GDP/hm2,年平均增加84.937元GDP/hm2,但一直低于全国,生态效率多年平均值只有全国的2/5,并且差距呈加大趋势,差距从1978的346.837元GDP/hm2上升到2009年的3 242.609元GDP/hm2,差距年平均增加量为90.493元GDP/hm2。为此,提出了提高贵州岩溶地区生态效率的调控对策: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积极调整能源结构;加强"三废"的回收和综合利用;节约水土等资源;促进产业生态化,并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效率 产业生态化 岩溶地区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东南生态文明建设实验区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杨廷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3735-13738,共4页
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定量研究方法,利用1978~2010年的历史数据计算结果,分析了黔东南生态文明实验区的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与结构状况。结果显示:在研究时段内,黔东南的人均生态足迹呈递增趋势,但是一直低于全国水平;多年平均生态消耗主要... 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定量研究方法,利用1978~2010年的历史数据计算结果,分析了黔东南生态文明实验区的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与结构状况。结果显示:在研究时段内,黔东南的人均生态足迹呈递增趋势,但是一直低于全国水平;多年平均生态消耗主要集中在耕地生态足迹、草地类生态足迹、化石燃料用地生态足迹和建筑用地生态足迹。根据灰色系统预测,生态足迹将进一步增大。为此,提出相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低碳经济 农业生态系统 生态文明建设实验区 黔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与珠江分水岭地区生态承载力的变化与提升研究——以黔东南州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廷锋 吴显春 尚海龙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7年第3期54-57,共4页
为了揭示长江和珠江分水岭地区生态屏障区生态承载力的演变情况。文章采用生态足迹理论下的生态承载力计算方法,以黔东南州为例,利用其1978-2014年的相关数据计算的结果,分析其生态承载力的演变特征。研究表明:在研究时段,黔东南生态承... 为了揭示长江和珠江分水岭地区生态屏障区生态承载力的演变情况。文章采用生态足迹理论下的生态承载力计算方法,以黔东南州为例,利用其1978-2014年的相关数据计算的结果,分析其生态承载力的演变特征。研究表明:在研究时段,黔东南生态承载力总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具有明显的波动性;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835hm^2,呈波动性变化;单位土地面积生态承载力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是一直低于贵州全省;其生态环境的支撑主要是靠林地以及耕地资源提供的生态承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提升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生态足迹理论 提升对策 长江和珠江分水岭地区 黔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空间演变及差异研究——以贵州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廷锋 龙华斌 +1 位作者 吴显春 韩学阵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1年第3期31-34,共4页
该文基于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模型方法计算贵州九市、州2000-2018年地下水资源承载力和分析空间演变特征,并且用泰尔指数进行差异测度。结果表明,从行政区来看,各市、州无论地下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总量或者地下水资源承载力模数变化均具有一... 该文基于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模型方法计算贵州九市、州2000-2018年地下水资源承载力和分析空间演变特征,并且用泰尔指数进行差异测度。结果表明,从行政区来看,各市、州无论地下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总量或者地下水资源承载力模数变化均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并具有明显三个档次,处于第一档次的是黔东南、合肥市、毕节市和黔南州;处于第二档次的是铜仁市、黔西南;处于第三档次的是六盘水市、安顺市和贵阳市。从流域来看,贵州"两江"流域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总量和承载力模数变化也存在一定的波动性,贵州长江流域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总量的多年平均值是贵州珠江流域的2.3倍,而地下水资源承载力模数比贵州珠江流域多2.9×10^(5)hm^(2)/a。通过泰尔指数的测度表明地下水资源承载力模数整体水平差距比较小,贵州各市、州以及"两江"流域地下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的年际变化都比较小,其形成机制主要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差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承载力 地下水资源承载力模数 变差系数 泰尔指数 西南岩喀斯特地区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岩溶石山地区自然资源利用的生态环境影响定量评价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廷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18249-18251,18257,共4页
为了研究西南岩溶石山地区自然资源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贵州省为例,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定量研究方法,利用1978~2007年生态足迹相关数据,分析了贵州自然资源利用对生态环境的消耗状况。结果表明,1978~2007年贵州省的人均生态足迹和年... 为了研究西南岩溶石山地区自然资源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贵州省为例,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定量研究方法,利用1978~2007年生态足迹相关数据,分析了贵州自然资源利用对生态环境的消耗状况。结果表明,1978~2007年贵州省的人均生态足迹和年总生态足迹总体呈递增趋势;贵州多年平均生态消耗主要集中在化石燃料用地、耕地和草地类足迹;万元GDP足迹一直远高于全国的平均值,但差距逐渐缩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采用先进技术、控制环境污染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模型 生态环境 自然资源利用 西南岩溶地区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东南州地质科普旅游的开发初探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廷锋 《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第9期194-196,共3页
对黔东南州旅游地质资源的科普价值类型、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指出黔东南州旅游地质资源的科普价值类型主要有古生物化石及遗址、地层及地质剖面、喀斯特地貌、地质构造地貌和奇峰异岭、土壤景观和农业生态地质、金矿矿... 对黔东南州旅游地质资源的科普价值类型、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指出黔东南州旅游地质资源的科普价值类型主要有古生物化石及遗址、地层及地质剖面、喀斯特地貌、地质构造地貌和奇峰异岭、土壤景观和农业生态地质、金矿矿址地质、地质灾害遗迹、人文地质景观等。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地质科普旅游开发意识差,开发度低;开发管理和科普水平低;区位优势差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地质科普旅游开发的对策,为有关政府部门作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质资源 地质科普旅游 黔东南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与珠江分岭水地区水资源生态支持能力供需平衡的变化——以黔东南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廷锋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7年第1期47-50,共4页
水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它不但是自然环境组成的基本要素,而且是维系生态系统平衡的主要物质基础。生态文明建设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资源供给满足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长江和珠江分水岭地区是"两江"的重要生态屏障... 水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它不但是自然环境组成的基本要素,而且是维系生态系统平衡的主要物质基础。生态文明建设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资源供给满足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长江和珠江分水岭地区是"两江"的重要生态屏障区之一,其生态质量的好坏关系到长江和珠江流域的生态安全,将会影响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文章以黔东南为例,分析了其水资源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和水资源生态支持能力的平衡变化特征。研究指出:黔东南年水资源生态足迹总值在近十多年来的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水资源的消耗主要是农业生产用水,其次是工业用水,第三是生活用水;水资源生态足迹产值呈增加趋势,但是效率相对低;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总值在2100万hm^2上下波动,且波动性比较大;水资源生态支持能力的平衡指数大致在0.9上下波动,理论供需为良好状态,但实际能够利用能力低。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来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需平衡 水资源生态足迹 水资源生态足迹产值 水资源生态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长江与珠江分岭水地区 黔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岩溶地区能源生态足迹及其效率的动态变化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廷锋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98-203,共6页
为了把握贵州岩溶地区的能源生态足迹和能源生态足迹效率的动态变化情况,文章采用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能源生态足迹效率的定量研究方法,利用1978-2011年的历史数据计算,分析了贵州岩溶地区能源生态足迹和能源生态效率的动态变化特征。研... 为了把握贵州岩溶地区的能源生态足迹和能源生态足迹效率的动态变化情况,文章采用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能源生态足迹效率的定量研究方法,利用1978-2011年的历史数据计算,分析了贵州岩溶地区能源生态足迹和能源生态效率的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贵州岩溶地区能源生态足迹和能源生态足迹产值呈阶段性递增趋势,能源生态足迹强度呈阶段性下降趋势,能源生态足迹产值虽有所提高,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社会经济发展与能源足迹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贵州岩溶地区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关系十分密切,高能耗经济问题比较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能源 岩溶地区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的旅游地质景观价值与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廷锋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5年第2期78-82,共5页
文章对贵州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景观进行价值分析,指出其具有观赏价值、科学研究与科普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休闲价值。提出了依据资源特色,市场为主导的市场的综合开发原则;普及地球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原则;时代性原... 文章对贵州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景观进行价值分析,指出其具有观赏价值、科学研究与科普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休闲价值。提出了依据资源特色,市场为主导的市场的综合开发原则;普及地球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原则;时代性原则;公园性和科学性结合原则;加强挖掘地质文化资源,有机融合文化的原则;重视保护与实现持续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地质旅游产品设计原则。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提出其旅游产品体系设计和产品布局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质景观 景观价值 产品设计 开发原则 苗岭国家地质公园 黔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东南生态文明建设实验区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动态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廷锋 《经济研究导刊》 2011年第35期9-11,共3页
黔东南州是贵州省政府确定的生态文明建设实验区。为了定量地研究该地区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采用1978—2010年的区域生态足迹、万元GDP生态足迹进行分析,以及对区域生态足迹和GDP进行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经济的增长... 黔东南州是贵州省政府确定的生态文明建设实验区。为了定量地研究该地区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采用1978—2010年的区域生态足迹、万元GDP生态足迹进行分析,以及对区域生态足迹和GDP进行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经济的增长,黔东南州的生态环境受到的影响呈逐年加大趋势。单位GDP的增长消耗生态环境资源逐年减少,但远高于全国,但差距逐渐缩小;1978—2010年的GDP和生态足迹的相关系数r=0.977呈高度相关,充分说明黔东南州GDP的增长与环境消耗关系比较密切。进行回归分析和曲线拟合的结果表明,生态足迹(Y)与GDP(X)的拟合曲线冥函数:Power的拟合度最好(判定系数R 2=0.995)。拟合曲线显示,33年来,其生态足迹的增加,明显地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环境 经济增长 生态文明建设实验区 黔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的旅游地质景观特征和类型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廷锋 《地质学刊》 CAS 2012年第4期423-427,共5页
在对贵州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区的旅游地质景观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其旅游地质景观类型具有观赏与休闲性、奇异与独特性、多样性、古老性、科学性、不可再生性和文化特性;其类型有地层剖面大类、地质构造大类、生物化石大类、... 在对贵州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区的旅游地质景观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其旅游地质景观类型具有观赏与休闲性、奇异与独特性、多样性、古老性、科学性、不可再生性和文化特性;其类型有地层剖面大类、地质构造大类、生物化石大类、地貌景观大类、水体景观大类、环境地质遗迹景观大类和其他旅游地质景观。其丰富多彩的旅游地质景观为旅游开发提供了物质基础,旅游开发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质景观 地质景观特征 地质景观类型 苗岭国家地质公园 黔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岩溶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廷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00-501,504,共3页
贵州岩溶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为了定量地研究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采用1978~2008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万元GDP生态足迹进行分析,并对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GDP进行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 生态足迹模型 生态环境 社会经济发展 岩溶地区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退耕还林以来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化及与降水关系
20
作者 杨廷锋 吴显春 +1 位作者 尚海龙 贺祥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8-483,共6页
用变差系数作为衡量其变化幅度大小的指标,运用二元定序变量的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对贵州省2000年退耕还林以来的河流输沙量、输沙模数和泥沙含量的时空变化与降水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退耕还林以来,河流的输沙量、输... 用变差系数作为衡量其变化幅度大小的指标,运用二元定序变量的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对贵州省2000年退耕还林以来的河流输沙量、输沙模数和泥沙含量的时空变化与降水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退耕还林以来,河流的输沙量、输沙模数与含沙量均呈减少的趋势,三者的年际变化幅度比较小,但是比其降水量的变化幅度大;从空间差异看,贵州长江流域多年的平均输沙量、输沙模数和河流含沙量比贵州珠江流域的大,而河流输沙量、输沙模数与含沙量的年际变化幅度则比贵州珠江流域的小;贵州的输沙量与降水量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897,关系密切,其回归统计方程模型为y=x^(1.2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变差系数 输沙模数 含沙量 降水量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