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nt信号通路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寿娟 张海涛 +3 位作者 崔明丽 王建 李洋 程艳丽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8期1291-1296,共6页
Wnt信号通路是由配体蛋白Wnt和膜蛋白受体结合激发下游信号分子产生级联反应的信号转导途径。Wnt信号通路是调控细胞生长、增殖、分化的关键途径。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肌细胞再生能力有限,成纤维细胞大量增殖,形成瘢痕组织,心肌重构... Wnt信号通路是由配体蛋白Wnt和膜蛋白受体结合激发下游信号分子产生级联反应的信号转导途径。Wnt信号通路是调控细胞生长、增殖、分化的关键途径。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肌细胞再生能力有限,成纤维细胞大量增殖,形成瘢痕组织,心肌重构导致左心室功能下降。因此,促进心肌再生、减少瘢痕面积对于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在正常的心肌细胞还是心血管疾病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均有Wnt信号通路的参与。研究Wnt信号通路在AMI中的作用可以为AMI治疗提供新的依据与思路。本文对Wnt信号通路在AMI发展过程中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信号通路 急性心肌梗死 左心室功能 瘢痕组织 心血管疾病 成纤维细胞 心脏功能 受体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方综合征患者2例报道及思考
2
作者 李洋 王建 +3 位作者 杨寿娟 程金凤 李金龙 程艳丽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22期3834-3837,共4页
马方综合征(Marfan syndrome,MF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结缔组织疾病,其发病率较低,在临床工作中容易被忽视。心血管系统、骨骼、眼部受累被认为是MFS“经典三联征”。心血管病变以主动脉根部扩张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瘤和主动... 马方综合征(Marfan syndrome,MF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结缔组织疾病,其发病率较低,在临床工作中容易被忽视。心血管系统、骨骼、眼部受累被认为是MFS“经典三联征”。心血管病变以主动脉根部扩张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较为常见,而心脏扩大、恶性心律失常、主动脉夹层破裂等心血管事件是MFS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报道了2例MFS患者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旨在帮助临床医师提高对MFS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方综合征 原纤维蛋白1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miRNA-21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3
作者 杨寿娟 张颖 刘寅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27-131,共5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21(miRNA-21)在冠心病患者及冠状动脉无病变者血浆中含量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冠心病患者(试验组,56例)及冠状动脉无病变者(对照组,10例)的血浆,根据诊断指南提及的症状、心电图、心肌酶、造影结果将冠心病... 目的:探讨微小RNA-21(miRNA-21)在冠心病患者及冠状动脉无病变者血浆中含量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冠心病患者(试验组,56例)及冠状动脉无病变者(对照组,10例)的血浆,根据诊断指南提及的症状、心电图、心肌酶、造影结果将冠心病分为心绞痛(39例)和急性心肌梗死(17例)两个亚组,提取总miRNA,运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miRNA-21含量及分析miRNA-21在各组中的差异表达。测定CK-MB、c Tn I、BNP、冠脉Gensini积分、LVEF值、LV、HCY等,并分析miRNA-21与这些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患者miRNA-21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急性心肌梗死组较心绞痛组miRNA-2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AMI组和对照组CK、CK-MB、c Tn I、Genisis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循环miRNA-21的表达量与CK、CK-MB、c Tn I呈正相关性,与BNP、冠脉Gensini积分、LVEF值、LV存在负相关性。结论:冠心病患者miRNA-21表达较对照组表达水平升高,急性心肌梗死亚组更为显著。miRNA-21可能为急性心肌梗死潜在的诊断学标记物,其与冠脉狭窄程度有关,miRNA-21可能对缺血灌注损伤的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冠心病 QRT-PCR 冠脉狭窄 Genisis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减少症伴肺栓塞患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1例报道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寿娟 刘寅 赵茹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第6期496-498,共3页
1病例资料 患者男,52岁,主因突发心前区疼痛5h,于2014年4月26日就诊于天津市胸科医院。患者于入院前5h无明显诱因突发心前区疼痛,放射至肩背部,伴出汗,无恶心、呕吐,无头晕、头痛,无黑矇及晕厥,症状持续不缓解,进行性加重,入院时心电... 1病例资料 患者男,52岁,主因突发心前区疼痛5h,于2014年4月26日就诊于天津市胸科医院。患者于入院前5h无明显诱因突发心前区疼痛,放射至肩背部,伴出汗,无恶心、呕吐,无头晕、头痛,无黑矇及晕厥,症状持续不缓解,进行性加重,入院时心电图(图1):窦性心律,前壁、侧壁导联ST段抬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肺栓塞 血小板减少症 易栓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烷应用于小儿麻醉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15
5
作者 杨寿娟 任青竹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521-2523,共3页
目的探讨七氟烷应用于小儿麻醉的效果。方法在患儿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和伦理委员会批准的情况下,选择本院儿科2009年2月至2011年12月治疗的92例小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七氟烷吸入麻醉组(实验组)和静脉麻醉组(对照组)各46例,观察两组... 目的探讨七氟烷应用于小儿麻醉的效果。方法在患儿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和伦理委员会批准的情况下,选择本院儿科2009年2月至2011年12月治疗的92例小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七氟烷吸入麻醉组(实验组)和静脉麻醉组(对照组)各46例,观察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的麻醉时间和苏醒时间显著较低,手术开始后、手术结束时实验组患儿的心率显著较低。结论七氟烷麻醉诱导迅速,苏醒时间较短,安全可靠,在儿科麻醉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麻醉 诱导 儿童 苏醒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比卡因对胆囊癌GBC-SD细胞增殖、侵袭和微管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寿娟 黄国鹏 +1 位作者 任青竹 蒋云川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1年第10期54-58,73,共6页
目的研究布比卡因对胆囊癌GBC-SD细胞增殖、侵袭和微管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布比卡因对胆囊癌GBC-SD细胞活性的影响;根据结果将GBC-SD细胞分为对照组、1.25、2.5和5 mmol/L组,对照组不用布比卡因处理,1.25、2.5和5 m... 目的研究布比卡因对胆囊癌GBC-SD细胞增殖、侵袭和微管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布比卡因对胆囊癌GBC-SD细胞活性的影响;根据结果将GBC-SD细胞分为对照组、1.25、2.5和5 mmol/L组,对照组不用布比卡因处理,1.25、2.5和5 mmol/L组分别应用1.25、2.5和5 mmol/L布比卡因处理。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实验和微管形成实验分别检测胆囊癌GBC-SD细胞增殖、侵袭及微管形成结节数;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21、Survivin、Bax、Bcl-2、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和1.25 mmol/L组比较,2.5 mmol/L组和5 mmol/L组细胞克隆形成比率、细胞侵袭力、微管形成结节数及Survivin、N-cadherin、Vimentin、VEGF蛋白表达量显著下调,p21、E-cadherin蛋白表达量和Bax/Bcl-2比率显著上调(P<0.05,P<0.01)。与2.5mmol/L组比较,5 mmol/L组细胞克隆形成比率、细胞侵袭力、微管形成结节数及Survivin、N-cadherin、Vimentin、VEGF蛋白表达量显著下调,p21、E-cadherin蛋白表达量和Bax/Bcl-2比率显著上调(P<0.05)。结论布比卡因能够抑制胆囊癌GBC-SD细胞的增殖、侵袭和微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布比卡因 细胞增殖 侵袭 肿瘤 微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沟通交流在择期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寿娟 任青竹 +2 位作者 阮定红 蒋云川 杨卿强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286-289,共4页
目的探讨综合沟通交流在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择期手术患者435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19)和对照组(n=216),观察组给予综合沟通交流,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访视,采用正性负性情绪自评量表(PANAS)评估患者正性和负性情... 目的探讨综合沟通交流在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择期手术患者435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19)和对照组(n=216),观察组给予综合沟通交流,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访视,采用正性负性情绪自评量表(PANAS)评估患者正性和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焦虑、抑郁状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麻醉完成时间。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正性情绪评分高于对照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前HR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前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完成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沟通交流在择期手术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能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麻醉配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沟通交流 常规术前访视 择期手术 负性情绪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与心律失常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崔明丽 杨寿娟 +2 位作者 徐会圃 刘振 张贝 《中国医药导刊》 2023年第2期151-155,共5页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是人体内一个重要的内分泌/旁分泌系统,参与如高血压、心肌肥厚、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大量数据表明,RAAS也参与心律失常的疾病过程,可引...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是人体内一个重要的内分泌/旁分泌系统,参与如高血压、心肌肥厚、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大量数据表明,RAAS也参与心律失常的疾病过程,可引起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发生。目前已知,RAAS主要通过增加心肌肥厚、纤维化和心肌组织的异质性导致上述心律失常的发生。最新研究发现,RAAS还通过多种电生理效应参与心律失常的发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s)、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ARBs)和醛固酮受体阻滞剂(mineralocorticoid receptor blockers,MRBs)可减少这些心律失常的发生。本文重点探讨RAAS在心律失常发生中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为临床预防以及治疗以上心律失常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心律失常 预防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瓣膜置换术4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石帅 杨秀江 +9 位作者 罗于海 阮定红 任青竹 杨寿娟 文光瑞 雷乘强 昌建波 廖平 魏旭升 吴若愚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3058-3061,共4页
目的分析本院心脏瓣膜置换的启动和开展过程,为基层医院开展此类工作提供借鉴。方法 2011年2月至2013年11月行心脏瓣膜置换术45例(观察组),选取同期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行二尖瓣及(或)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60例(对照组)作为对照... 目的分析本院心脏瓣膜置换的启动和开展过程,为基层医院开展此类工作提供借鉴。方法 2011年2月至2013年11月行心脏瓣膜置换术45例(观察组),选取同期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行二尖瓣及(或)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60例(对照组)作为对照,统计分析两组患者间医疗费用、围术期临床资料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早期死亡1例(2.2%),余44例均痊愈出院,随访2-36个月,心功能显著改善。两组患者间医疗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患者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ICU监护时间、术后停呼吸机时间、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时间、24h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死亡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作的手术团队、精细的围术期管理、良好的心肌保护、合理的手术方式、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成功的关键,可以在有条件的基层医院安全地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 瓣膜置换 狭窄 关闭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全身麻醉对苏醒期患者咽喉反射及苏醒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于文春 杨寿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090-2093,共4页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全身麻醉对苏醒期患者咽喉反射及对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300例行右美托咪定复合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右美托咪定的使用剂量,静脉泵入0.5μg/kg剂量的153例患者视为A组,余下147例静...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全身麻醉对苏醒期患者咽喉反射及对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300例行右美托咪定复合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右美托咪定的使用剂量,静脉泵入0.5μg/kg剂量的153例患者视为A组,余下147例静脉泵入1.0μg/kg剂量的患者视为B组。比较两组苏醒后2 min的咽喉反射恢复质量评级,唤醒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苏醒躁动程度量表(RS)和镇静评分(Ramsay)等苏醒质量指标及各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A组苏醒后2 min的咽喉反射恢复质量评级中,A组1级占比高于B组,2级占比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唤醒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Ramsay评分少于B组,VAS评分和RS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间点,两组DBP、SBP、MAP、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T1、T2时间点DBP、SBP、MAP、HR与T0、T3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泵入0.5μg/kg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全身麻醉,相较于静脉泵入1.0μg/kg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复合全身麻醉,更有利于促进苏醒期患者咽喉反射的恢复,有利于提高患者苏醒质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剂量选择 全身麻醉 咽喉反射 苏醒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阿芬太尼在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任青竹 杨寿娟 +2 位作者 阮定红 周丹 刘霜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338-341,352,共5页
目的 探讨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阿芬太尼在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208例拟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4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复合阿芬太尼麻醉,研究组采用... 目的 探讨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阿芬太尼在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208例拟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4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复合阿芬太尼麻醉,研究组采用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阿芬太尼麻醉。比较2组患者苏醒时间、检查时间、离室时间,不同时点间[给药前(T_(1)),给药后5 min(T_(2)),给药后10 min(T_(3)),给药后15 min(T_(4))]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镇静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苏醒时间、离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T_(2)时刻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均低于T_(1)时刻(P<0.05),研究组T_(2)时刻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T_(3)、T_(4)时刻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均高于T_(2)时刻(P<0.05);研究组镇静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阿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可以缩短苏醒时间,对血液动力学影响较小,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 阿芬太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下经皮肾镜碎石术中大剂量冲洗液对患者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阮定红 刘永强 +6 位作者 龙平华 杨寿娟 任青竹 杨卿强 于文春 胡曦 谢静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276-279,共4页
目的:研究全麻下经皮肾镜碎石术中大剂量冲洗液对患者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5月于本院进行全麻下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冲洗液用量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用量组)43例,... 目的:研究全麻下经皮肾镜碎石术中大剂量冲洗液对患者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5月于本院进行全麻下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冲洗液用量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用量组)43例,观察组(大剂量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12h的肺功能与血气分析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2、12h的肺功能与血气分析指标均差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2h的各指标差于术后12h及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全麻下经皮肾镜碎石术中大剂量冲洗液对患者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较大,因此在保证冲洗效果的同时应有效控制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 经皮肾镜碎石术 大剂量冲洗液 肺功能 血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手术中实施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任青竹 杨寿娟 +4 位作者 阮定红 胡曦 刘永强 于文春 杨卿强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年第23期1897-1898,共2页
目的评价剖宫产术中实施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10月剖宫产孕产妇2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分为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组各110例,分别实施相应的麻醉方式。结果硬膜外麻醉组麻醉显效时间(9.78±... 目的评价剖宫产术中实施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10月剖宫产孕产妇2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分为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组各110例,分别实施相应的麻醉方式。结果硬膜外麻醉组麻醉显效时间(9.78±2.12)min、麻醉效果差的比率(9.09%)均高于腰-硬联合麻醉组(0.45±0.45)min、2.73%(P<0.05);腰-硬联合麻醉组平均动脉压(96.23±11.31)mmHg、低血压的比率(14.55)%高于硬膜外麻醉(105.43±11.50)mmHg、3.64%(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起效快,肌松满意,镇痛完善,满足了剖宫产手术的要求,为剖宫产手术提供了最佳选择,是一种安全、可靠、方便的麻醉方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单纯硬膜外麻醉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14
作者 阮定红 杨寿娟 +2 位作者 任青竹 于文春 蒋云川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23期3546-3548,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拟行心脏手术的患者19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0例在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96例采用传统解剖定位法进行穿刺置管。观察并记录两组穿刺总成...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拟行心脏手术的患者19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0例在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96例采用传统解剖定位法进行穿刺置管。观察并记录两组穿刺总成功率、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置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的种类和例数。结果观察组穿刺时间及次数分别为(4.8±2.6)min、(2.25±1.42)次,穿刺总成功100例(100%),首次穿刺成功94例(94%);对照组穿刺时间及次数分别为(6.7±2.2)min、(4.01±1.15)次,穿刺总成功78例(81.25%),首次穿刺成功58例(60.42%),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观察组无一例出现并发症;对照组局部血肿6例(6.25%)、误穿颈动脉2例(2.08%)、气胸2例(2.08%)、血胸2例(2.08%),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5%,两组患者穿刺并发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可明显缩短穿刺置管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并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心脏手术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颈内静脉穿刺 心脏手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伐芦定结合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在预防老年STEMI患者PCI术后冠状动脉无复流和不良血管事件中的应用
15
作者 杨寿娟 张海涛 程艳丽 《中国老年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4102-4105,共4页
目的分析比伐芦定结合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在预防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冠状动脉无复流和不良血管事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18例老年STEM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及随机余数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及比伐... 目的分析比伐芦定结合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在预防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冠状动脉无复流和不良血管事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18例老年STEM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及随机余数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及比伐芦定组各59例,对照组在PCI术中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比伐芦定组术中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术前静脉推注负荷量比伐芦定及术中维持比伐芦定静脉泵注至术后4 h治疗。记录两组术后血流分级及ST段回落情况,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2 d血清标志物[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可溶性信号素(sSema)4D、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术前及术后7 d心功能[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评估术后1个月内出血事件及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血流分级及冠状动脉无复流率、ST段完全回落率及ST段回落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时,两组血清FDPs、sSema4D、CKMB、cTnI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比伐芦定组术后FDPs、sSema4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时,两组LVESD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LVEF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内,两组均未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比伐芦定组出血事件总发生率、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比伐芦定结合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在预防老年STEMI患者PCI术后冠状动脉无复流中具有良好应用效果,还能降低出血事件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比伐芦定 替罗非班 无复流
原文传递
肺栓塞误诊为心肌炎1例分析
16
作者 黄国鹏 杨寿娟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5期3560-3560,共1页
本文对肺栓塞误诊为心肌炎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30岁。因活动后心累、气促15 d,晕厥1次以心肌炎、肺部感染收入重医附一院心内科监护室CCU。患者15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气促,进行性加重,无畏寒发热,无咳嗽、胸痛,无咯血,... 本文对肺栓塞误诊为心肌炎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30岁。因活动后心累、气促15 d,晕厥1次以心肌炎、肺部感染收入重医附一院心内科监护室CCU。患者15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气促,进行性加重,无畏寒发热,无咳嗽、胸痛,无咯血,无双下肢水肿,3 d前行走中突然出现黑5,随即晕厥,1~2 min后意识恢复,感乏力,无肢体功能障碍,在当地医院诊断"心肌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炎/诊断 肺栓塞/诊断 误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