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江南医疗实践中的医者互动
1
作者 商双 杨奕望 李赣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65-68,共4页
清代江南医者忙碌于对不同患者的诊治,在医疗实践中有竞争、合作等行为。良性互动往往对诊疗起到积极作用,为获得高效医疗,医者主动寻求合作。医者互动对于患者择医、诊疗结果、医者名声等均有影响,反映了历史的医疗场景、医者间的学术... 清代江南医者忙碌于对不同患者的诊治,在医疗实践中有竞争、合作等行为。良性互动往往对诊疗起到积极作用,为获得高效医疗,医者主动寻求合作。医者互动对于患者择医、诊疗结果、医者名声等均有影响,反映了历史的医疗场景、医者间的学术交流、医医社交圈,以及医者的诊疗心理与认同机制。笔者从名家医案入手,着眼人文特点与历史细节,展现医者之间日常诊疗中的互动特点,希冀推进对清代医学尤其是江南医家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江南 医案 医者互动 社交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医东渐视野下中医对“胰”认识的衍进 被引量:8
2
作者 杨奕望 王颖晓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1-302,373,共3页
中医典籍最先涉及胰腺组织的是《难经》所述之"散膏"。明清西学东渐,催化了我国医界对"胰"的进一步认识。康熙朝满文人体解剖图谱《钦定格体全录》是首部描绘胰脏解剖结构的入华西学著作,此后合信《全体新论》、德... 中医典籍最先涉及胰腺组织的是《难经》所述之"散膏"。明清西学东渐,催化了我国医界对"胰"的进一步认识。康熙朝满文人体解剖图谱《钦定格体全录》是首部描绘胰脏解剖结构的入华西学著作,此后合信《全体新论》、德贞《全体通考》等描述胰脏的形态、功能,产生之影响更为广泛。从散膏到甜肉,从至膵,中医对于胰的认识有着动态变化、逐步发展的过程。建议在中医传统脉络下,基于脾胃理论的整体框架,拓展胰的属性、脾胰关系、胰与命门等问题的学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定格体全录》 《人身图说》 《全体新论》 《全体通考》 《难经》 中医基础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蔡鸿仪与《蔡同德堂丸散膏丹全录》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奕望 吴鸿洲 陈丽云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0-211,共2页
蔡同德堂由蔡鸿仪创建于1882年。现存药号的堂簿《蔡同德堂丸散膏丹全录》,分15门,载方482张。反映了晚清中成药制剂的总体水平,显现其注重"道地国药""精致加工"。蔡同德堂的诚谨和仁信,成为130余年的立店根本。
关键词 中国药学史 中药店 中华老字号 蔡同德堂 蔡鸿仪 蔡同德堂丸散膏丹全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钟香辨治心律失常经验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奕望 龚其淼 林钟香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6期64-65,共2页
林钟香教授是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终身教授、名中医工作室专家,行医50载,勤求博采,学验俱丰,擅长以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尤其对辨治各种心律失常,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 林钟香教授是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终身教授、名中医工作室专家,行医50载,勤求博采,学验俱丰,擅长以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尤其对辨治各种心律失常,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医疗风格。笔者有幸随师学习,亲聆教诲,受益良多现择要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医经验 林钟香 心律失常 中医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口述史略 被引量:5
5
作者 杨奕望 吴鸿洲 陈丽云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93-1194,共2页
口述传统在我国古已有之,中医的发展轨迹也包含大量口述传承,如张子和讲述《儒门事亲》、叶天士口述《温证论治》等。作为历史学的一门分支,现代口述史始于上世纪40年代,传入国内后很快为多种学科所采纳。近年,中医界逐步运用口述史的... 口述传统在我国古已有之,中医的发展轨迹也包含大量口述传承,如张子和讲述《儒门事亲》、叶天士口述《温证论治》等。作为历史学的一门分支,现代口述史始于上世纪40年代,传入国内后很快为多种学科所采纳。近年,中医界逐步运用口述史的研究方法,记录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可以预见,口述史学对于中医药的学术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史 口述史 中国医学史 史略 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三十年中医文化人类学的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5
6
作者 杨奕望 闫晓天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7-11,共5页
上世纪80年代,伴随医学人类学在我国的建立,中医文化人类学应运而生。文化人类学的阐释性研究,为中医发展提供有效的研究方法,有助于中医理论的发展和疗效的综合评价。作为医学人类学、文化人类学与中医文化学的交叉学科,中医文化人类... 上世纪80年代,伴随医学人类学在我国的建立,中医文化人类学应运而生。文化人类学的阐释性研究,为中医发展提供有效的研究方法,有助于中医理论的发展和疗效的综合评价。作为医学人类学、文化人类学与中医文化学的交叉学科,中医文化人类学历经30年的发展,学科的理论框架和研究领域基本明晰,为这门新兴学科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年来,中医文化研究迎来历史性的机遇,成为学科拓展的契机,中医文化人类学呈现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 中医文化学 中医文化人类学 学科建设 研究回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光启对中医药的贡献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奕望 吴鸿洲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10期2140-2142,共3页
介绍明代科学家、政治家徐光启的中西会通、经世致用思想,对中医药产生的积极影响。其代表作《农政全书》,收录《救荒本草》和《野菜谱》两部本草著作,对于备灾救荒、推广中药,贡献卓著。
关键词 徐光启 农政全书 中西会通 救荒本草 野菜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瘟疫的产生、爆发与诊治思路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奕望 吴鸿洲 陈丽云 《中国中医急症》 2012年第1期85-86,共2页
明代多次发生瘟疫流行,尤其适值明末,异常寒冷的气候频繁引发水灾、旱灾、蝗灾、鼠疫等,成为波及全国范围的大瘟疫,形成"水旱灾—饥荒—瘟疫"的恶性循环。众多医家对此纷纷提出诊治瘟疫的各种思路,逐步形成了明清瘟疫学派。
关键词 医学史 明代医学 瘟疫 吴有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明时代“脑主记忆”说的源流与传播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奕望 李明 +1 位作者 胡蓉 陈丽云 《中国中医急症》 2013年第4期526-527,530,共3页
明末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入华传教,用中文所著《西国记法》,提出"脑囊为记含之室",推崇西方"脑主记忆"说。而我国文化历来主张"心主神明",认为"心是记忆的主宰"。《西国记法》成书后的数十年... 明末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入华传教,用中文所著《西国记法》,提出"脑囊为记含之室",推崇西方"脑主记忆"说。而我国文化历来主张"心主神明",认为"心是记忆的主宰"。《西国记法》成书后的数十年里,随着与外国传教士接触日益密切,金声、方以智等晚明士人,逐渐接纳"脑主记忆"的观点,并使之流传、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玛窦 《西国记法》 脑主记忆 西学东渐 中西医汇通 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匮要略》利水法举要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奕望 张再良 吴鸿洲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41-42,共2页
总结《金匮要略》利水法的特点为:化气利水、益气利水、温阳利水、通下利水、发汗利水、清热利水、滋阴利水、活血利水、滑窍利水等,并逐一列举代表性方剂,分析证治要领。
关键词 金匮要略 治法 利水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揆度求奇恒 黄溪无止境——黄山名士陈无咎医学思想撷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奕望 陈丽云 吴鸿洲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简述民国时期黄山名士陈无咎的传奇经历,分析其医学思想。治学宗从《内经》,实践崇尚揆度;弘扬丹溪学说,创办中医院校;主张取长补短,融汇中西医学,旨在发展中医。
关键词 医学史 近代医家 浙派中医 海派中医 医疗机构 中西医汇通 陈无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玛窦规矩”与中医药交流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奕望 吴鸿洲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37-1238,共2页
简述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的生平和经历,入华后遵从中国风俗、潜心儒家思想、广交各地文人,所采用天主教儒学化的传教方式,世称"利玛窦规矩"。利氏在华二十多年的所见所闻,撰成的《利玛窦中国札记》,认为中医药简单有效,... 简述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的生平和经历,入华后遵从中国风俗、潜心儒家思想、广交各地文人,所采用天主教儒学化的传教方式,世称"利玛窦规矩"。利氏在华二十多年的所见所闻,撰成的《利玛窦中国札记》,认为中医药简单有效,规律独到。1595年所著的《西国记法》,主张"脑主记忆",对我国传统医学"心主神明"理论,产生重大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史 利玛窦 《西国记法》 《利玛窦中国札记》 中医药交流 西学东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鞠通温病学术观念的由来与特色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杨奕望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8-9,共2页
本文介绍清代名医吴鞠通温病学术观念的由来,及其阐发温病新论、确立三焦辨证纲领。
关键词 吴鞠通 温病学术观念 三焦辨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帝内经太素》成书年代考评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奕望 段逸山 吴鸿洲 《医古文知识》 2004年第2期13-14,共2页
从杨上善官职、“玄元皇帝”封号、书志目录、注释避讳、“灵台”名称等几个方面考证 ,《黄帝内经太素》的成书年代应为公元 6 6 6~ 6
关键词 《黄帝内经太素》 成书年代 考证 杨上善 书志目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医家秦昌遇的诊疗规范和处方用药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奕望 吴鸿洲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42-45,共4页
明代医学家秦昌遇,精通内科,尤擅长儿科。其诊治疾病,强调区分内伤和外感,推崇以症、因、脉、治为纲,以症为主;针对寒温补泻之争,摒弃种种偏见,折衷其间,善于古方化裁,触类旁通。秦氏的诊疗规范和处方用药,在明末医界颇具见地,值得深入... 明代医学家秦昌遇,精通内科,尤擅长儿科。其诊治疾病,强调区分内伤和外感,推崇以症、因、脉、治为纲,以症为主;针对寒温补泻之争,摒弃种种偏见,折衷其间,善于古方化裁,触类旁通。秦氏的诊疗规范和处方用药,在明末医界颇具见地,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昌遇 症因脉治 幼科折衷 医验大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初江南名医马元仪的学术承启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奕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57-160,共4页
马元仪是清代康熙年间的江南医家,师从沈朗仲,兼事李中梓,私淑喻嘉言,参阅《张氏医通》。马氏穷究医理,五十多年临证济世救人,成为清初一代名医;言传身教,造就尤在泾、汪光爵等大医。晚年马元仪增订先师沈朗仲手定原本,勘校得失、添补按... 马元仪是清代康熙年间的江南医家,师从沈朗仲,兼事李中梓,私淑喻嘉言,参阅《张氏医通》。马氏穷究医理,五十多年临证济世救人,成为清初一代名医;言传身教,造就尤在泾、汪光爵等大医。晚年马元仪增订先师沈朗仲手定原本,勘校得失、添补按语,《病机汇论》实为士材学派最完全之书,让医学薪火延绵传递、踵事增华。马元仪可谓士材学派乃至清初江南医学承启的枢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元仪 士材学派 沈朗仲 江南医学 病机汇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末医家王宏翰生平著作和中西医汇通思考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奕望 吴鸿洲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9年第11期3-4,共2页
王宏翰生于明末的上海,克绍箕裘,研读医学,著作颇多,尤以《医学原始》反映其学术观点。将儒家思想与西方医学相融合,创立元神元质说,引入四元行说,成为倡导中西医汇通的早期医家。
关键词 明末 医家 王宏 生平著作 中西医汇通 Ming DYNASTY Western Medicine Chinese 医学 学术观点 四元行说 儒家思想 西方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微博时代中医药的传播与普及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奕望 吴鸿卅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1年第8期727-728,共2页
随着微博的高速发展,我国进入了"微博时代"。面对这种全新交互方式的挑战,文章建议中医药界应积极参与微博建设,从个人到官方,从普通医师到名老中医,共同促进中医药知识的推广、普及,加快中医药的传播、发展。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 微博时代 中医药普及 中医药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草品汇精要》明清不传之秘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奕望 吴鸿洲 《中医文献杂志》 2008年第4期19-20,共2页
《本草品汇精要》是明代唯一由政府下令编撰的本草学专著,其形成、沉寂与明孝宗以及太医院刘文泰等人的命运休戚相关,也成为此书于明清时期难以流传的原因。
关键词 本草品汇精要 明代本草 刘文泰 明孝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派名医程门雪的中医教育思想与启示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奕望 戎倩雯 +1 位作者 王一凡 石璐 《中医文献杂志》 2016年第3期51-53,共3页
程门雪是近现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学家,师承汪莲石、丁甘仁等大家,融汇新安、海派二大医学精髓。1928年任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教务长,编写中医教材,主持全校教务。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程门雪担任上海中医学院首任院长。中医教学上,他... 程门雪是近现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学家,师承汪莲石、丁甘仁等大家,融汇新安、海派二大医学精髓。1928年任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教务长,编写中医教材,主持全校教务。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程门雪担任上海中医学院首任院长。中医教学上,他倡导对中医继承狠下功夫,学术主张伤寒温病统一论,重视学生中医学基本功的培养与训练,启迪思维,学以致用,培养出一大批中医杰出人才。程门雪院长的教学思想,迄今仍对中医药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派中医 新安医学 程门雪 上海中医学院 中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