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子竞技引入高校体育范畴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杨喜明 武燕燕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8-91,共4页
采用文献、专家访谈、实验、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以电子竞技和高校体育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先从可行性和必要性两个方面探讨电子竞技引入高校体育范畴的理论问题,再从实证的角度,通过电子竞技的教学实验来验证假设。在实证研究... 采用文献、专家访谈、实验、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以电子竞技和高校体育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先从可行性和必要性两个方面探讨电子竞技引入高校体育范畴的理论问题,再从实证的角度,通过电子竞技的教学实验来验证假设。在实证研究中,引用《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量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测查,统计分析电子竞技训练对提高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效果,作为验证假设的论据之一。结论是电子竞技运动引入高校体育教育领域是可行的和必要的,能作为高校体育发展的有益补充,能进一步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实现高校体育的目标,促进中国电子竞技运动健康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竞技 高校体育 可行性 必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具打孔单株毛发移植对瘢痕性眉毛缺失的再造 被引量:8
2
作者 杨喜明 武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07-709,共3页
目的 探索烧伤后由于瘢痕导致眉毛缺失的修复再造方法.方法 理发后(保留0.2~0.3 cm长度发长),在局部麻醉下,顺头发生长方向切取枕后发际区域处含有完整毛发毛囊的皮条,达帽状腱膜浅层,制备毛坯后,依次分割,制备成单株移植物,装入植... 目的 探索烧伤后由于瘢痕导致眉毛缺失的修复再造方法.方法 理发后(保留0.2~0.3 cm长度发长),在局部麻醉下,顺头发生长方向切取枕后发际区域处含有完整毛发毛囊的皮条,达帽状腱膜浅层,制备毛坯后,依次分割,制备成单株移植物,装入植毛针中备用.以利多卡因麻醉预先设计的眉缺失区域后,按术前设计用医用注射针具制备深约0.3~0.4 cm孔洞.然后通过植毛针将单株毛发按眉的自然走向,植入到眉区预制的孔洞之中.术后至少随访12个月并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 自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共完成了15例22侧烧伤后瘢痕性眉毛缺损的再造.所有患者手术均取得满意修复效果.经术后1年以上的临床随访发现:再造后的眉毛生长好,平均成活率达95%.再造的眉外形和走向较自然,接近正常眉毛.患者对术后再造眉形态评价:非常满意者占81.8%;满意者占18.2%.结论 针具打孔单株毛发移植技术手术方法简便快捷,出血少,手术野较清洁,毛囊脱出少,再造的眉毛自然优美,是目前眉毛美容性再造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发单株移植 眉再造 眉毛缺失 烧伤 瘢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生性瘢痕治疗的现状与前沿进展
3
作者 杨晨 杨喜明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9期347-353,共7页
增生性瘢痕是由纤维细胞在伤口愈合过程中过度增生而导致的病理性瘢痕,表现为红肿、增厚、瘙痒和疼痛的症状。此类瘢痕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导致功能障碍和心理负担。本文综述了增生性瘢痕的形成机制、现有治疗方法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 增生性瘢痕是由纤维细胞在伤口愈合过程中过度增生而导致的病理性瘢痕,表现为红肿、增厚、瘙痒和疼痛的症状。此类瘢痕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导致功能障碍和心理负担。本文综述了增生性瘢痕的形成机制、现有治疗方法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并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Hypertrophic scars are pathological scars caused by the excessive proliferation of fibroblasts during the wound-healing process, characterized by redness, thickness, itching, and pain. These scars not only affect aesthetics but can also lead to functional impairment and psychological burden.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hypertrophic scars, existing treatment methods, and 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aiming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clinical treatment and explor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治疗方法 纤维细胞 激光治疗 类固醇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及特重度烧伤31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喜明 张宏峰 武斌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7期918-918,共1页
关键词 烧伤/外科学 烧伤/诊断 危重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因子κB在烧伤血清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喜明 李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1期66-67,共2页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在烧伤血清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20%(V/V)人烧伤血清刺激组、PDTC预处理组,1h后采用MTT及流式细胞仪观察HUVECs损伤情况,蛋白印迹法检测HUVEC...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在烧伤血清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20%(V/V)人烧伤血清刺激组、PDTC预处理组,1h后采用MTT及流式细胞仪观察HUVECs损伤情况,蛋白印迹法检测HUVECs胞核NF-κB-p65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烧伤血清诱导了HUVECs损伤和凋亡,胞核NF-κB-p65蛋白表达增多。相对于烧伤血清刺激组,PDTC预处理组HUVECs损伤减轻,细胞凋亡显著减少。结论:核因子κB参与烧伤血清致内皮细胞损伤,阻断核因子κB可能对防治严重烧伤所致的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一定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内皮细胞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廓深度烧伤耳软骨坏死的防治
6
作者 杨喜明 郭锋 +2 位作者 李明 薛宏斌 李晖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4年第3期46-46,共1页
目的探讨耳廓深度烧伤治疗过程中耳软骨坏死的防治。方法临床治疗42例耳廓深Ⅱ度以上烧伤创面中,早期以半暴露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早期手术治疗,减少干燥暴露方法在耳廓创面的应用.结果 42例耳廓深度烧伤患者除2例发生局部耳软骨坏死予... 目的探讨耳廓深度烧伤治疗过程中耳软骨坏死的防治。方法临床治疗42例耳廓深Ⅱ度以上烧伤创面中,早期以半暴露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早期手术治疗,减少干燥暴露方法在耳廓创面的应用.结果 42例耳廓深度烧伤患者除2例发生局部耳软骨坏死予手术治疗,余创面均未出现耳软骨坏死。结论创面早期应用以半暴露方法为主的综合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廓深度烧伤 耳软骨坏死 半暴露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动脉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7
作者 杨喜明 白晓军 +1 位作者 李晖 张宏峰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4年第2期27-27,共1页
手指末节指腹缺损较为常见,2001年以来,我们应用指固有动脉为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外伤性指端缺损12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关键词 指动脉蒂逆行岛状皮瓣移植 修复 指端缺损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表皮复合移植23例临床应用
8
作者 杨喜明 李晖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30-,共1页
关键词 皮肤移植/方法 烧伤/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烟雾防疫技术 被引量:6
9
作者 汤伯敏 吴萍 +2 位作者 杨喜明 梁建 林光武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04年第5期333-334,共2页
关键词 防疫技术 药液 雾滴 烟雾机 喷头 气液二相流 药箱 局部真空 吸入 常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川芎嗪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冯登超 高栋梁 +4 位作者 白翠翠 高东东 武斌 薛宏斌 杨喜明 《中国药业》 CAS 2018年第5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抑制作用。方法取日本大耳白兔16只,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待创面上皮化(伤后21 d)后将其随机分为4组,每组4只,对照组(A组)局部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B,C,D组)分别局部注射低、中、高...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抑制作用。方法取日本大耳白兔16只,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待创面上皮化(伤后21 d)后将其随机分为4组,每组4只,对照组(A组)局部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B,C,D组)分别局部注射低、中、高质量浓度的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于伤后32 d和56 d测量瘢痕厚度,并常规做HE染色,氯胺-T法检测瘢痕组织中羟脯氨酸(HPr)的含量变化;免疫组化观察瘢痕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PCNA)的表达及变化。结果实验组中瘢痕厚度、HPr的含量及PCNA的阳性表达率与药物质量浓度呈负相关(P<0.05),瘢痕组织中胶原含量和PCNA蛋白水平均明显减少,呈剂量效应关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伤后32 d和56 d实验组各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通过减少胶原的合成水平,减少PCNA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增生,可为治疗增生性瘢痕提供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增生性瘢痕 增殖细胞核抗原 兔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毛发移植术在瘢痕性脱发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武斌 张宏峰 +2 位作者 高东东 吴红梅 杨喜明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24期4018-4020,共3页
目的探讨高密度毛发移植术在瘢痕性脱发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及其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期间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手外科收治的80例瘢痕性脱发患者,对其实施种植密度在20~30 FU/cm^2之间的高密度毛发移植术,术后定期回访6... 目的探讨高密度毛发移植术在瘢痕性脱发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及其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期间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手外科收治的80例瘢痕性脱发患者,对其实施种植密度在20~30 FU/cm^2之间的高密度毛发移植术,术后定期回访6个月,观察其治疗效果,对比患者治疗前后满意度、焦虑抑郁程度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手术结束后,患者脱发区大部分被覆盖,且患者移植后的毛发形态较为自然,所有患者对术后效果满意。手术后对患者随访6个月,患者脱发区完全覆盖者35例(43.75%),基本覆盖者25例(31.25%),未覆盖者15例(18.75%),5例患者伴有头皮瘢痕明显外露,3例未覆盖患者发生表皮样囊肿,经过局部清创处理后,患者均愈合。治疗后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为(94.09±1.05)分,明显优于治疗前的(73.51±2.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及生活质量改善评分分别为(42.59±1.09)分、(35.79±1.24)分、(94.25±3.05)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的(65.14±1.13)分、(57.86±1.21)分、(72.24±3.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密度毛发移植术在瘢痕性脱发修复中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且毛发生长形态自然、成活率高、移植密度高、恢复快、创伤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性脱发 高密度 毛发移植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蛭素对大鼠缺血皮瓣血管生成的促进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7
12
作者 高栋梁 张雷 +4 位作者 王亚康 薛宏斌 杨喜明 郭建斌 侯国玲 《西部医学》 2020年第11期1584-1588,共5页
目的研究水蛭素对大鼠缺血皮瓣血管生成的促进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取10只SPF级SD大鼠,分别于大鼠背部中线双侧制备缺血皮瓣模型,右侧皮下注射水蛭素2 ATU(实验组),左侧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于术后3、7 d,对皮瓣组织行H... 目的研究水蛭素对大鼠缺血皮瓣血管生成的促进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取10只SPF级SD大鼠,分别于大鼠背部中线双侧制备缺血皮瓣模型,右侧皮下注射水蛭素2 ATU(实验组),左侧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于术后3、7 d,对皮瓣组织行HE染色,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后计算血管密度值;术后7 d时,计算皮瓣成活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l)、p38 MAPK及ERK1/2磷酸化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显示,实验组术后3、7 d时皮瓣组织坏死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新生血管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后7 d时皮瓣成活率明显增高(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术后3 d对照组皮瓣组织表皮层、真皮层均出现明显坏死;术后7 d时,由于对照组皮瓣组织大面积坏死,未观察到成功染色的血管;实验组术后3、7 d时皮瓣组织均未见明显坏死区。实验组术后3、7 d时血管密度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实验术后7 d时血管密度值明显高于术后3 d(P<0.05)。实验组术后7 d时VEGF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SP-1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后7 d时p38 MAPK磷酸化表达水平明显降低,ERK1/2磷酸化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水蛭素具有促进大鼠缺血皮瓣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在于诱导血管内皮生长促进因子VEGF的表达和下调血管内皮生长抑制因子TSP-1的表达,可能与p38 MAPK、ERK1/2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皮瓣 水蛭素 血管生成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血小板反应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更加稳定和有效的兔耳瘢痕模型 被引量:11
13
作者 冯登超 杨喜明 +1 位作者 薛宏斌 贺光照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2期191-194,共4页
目的:建立更加稳定和有效的兔耳瘢痕模型。方法:选用16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分别在兔耳腹侧中段作1cm×1cm的全层皮肤缺损共192个,以形态学、瘢痕增生指数及羟脯氨酸(HPr)的含量变化对创面愈合后形成的增生块,进行动态组织病理学、细... 目的:建立更加稳定和有效的兔耳瘢痕模型。方法:选用16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分别在兔耳腹侧中段作1cm×1cm的全层皮肤缺损共192个,以形态学、瘢痕增生指数及羟脯氨酸(HPr)的含量变化对创面愈合后形成的增生块,进行动态组织病理学、细胞增殖活性及胶原纤维合成等检测。结果:兔耳腹侧中段创面可产生类似于人类的增生性瘢痕,其发生率为91.5%,增生块最长持续时间可达120多天。结论:采用本实验的模型复制方法,可以得到更加稳定和有效的兔耳增生性瘢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动物模型 羟脯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0
14
作者 房阁 林小艳 +1 位作者 沙海旺 杨喜明 《中国医药》 2017年第11期1725-1728,共4页
目的 观察多巴胺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1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9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多巴胺组、山莨菪碱组、联合组,每组66例。3组均给予有效液体... 目的 观察多巴胺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1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9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多巴胺组、山莨菪碱组、联合组,每组66例。3组均给予有效液体复苏,后经中心静脉持续泵入相应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组给予多巴胺3 μg/(kg?min);山莨菪碱组给予山莨菪碱10 μg/(kg?min);联合组给予多巴胺3 μg/(kg?min)和山莨菪碱10 μg/(kg?min)。治疗前和治疗后2、4、6 h分别检测3组患者的心率、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SVRI)、心脏指数、氧供指数、氧耗指数、氧摄取率;观察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心率、SVRI、心脏指数、氧供指数、氧耗指数、氧摄取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4、6 h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时间越长,改善效果越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2、4、6 h心率明显低于[(120±13)次/min比(125±12)、(124±11)次/min,(112±11)次/min比(121±11)、(118±11)次/min,(104±12)次/min比(118±9)、(110±12)次/min],而SVRI、心脏指数明显高于单独用药的多巴胺组和山莨菪碱组;氧供指数明显低于,而氧耗指数、氧摄取率明显高于单独用药的2组[治疗后2 h:(823±64)ml/min比(830±67)、(824±64)ml/min,(212±45)ml/min比(191±43)、(197±46)ml/min,(0.27±0.04)比(0.25±0.03)、(0.26±0.04);治疗后4 h:(837±65)ml/min比(902±65)、(847±61)ml/min,(232±46)ml/min比(201±44)、(216±45)ml/min,(0.30±0.03)比(0.27±0.04)、(0.28±0.03);治疗后6 h:(852±64)ml/min比(915±68)、(889±68)ml/min,(254±45)ml/min比(214±46)、(228±49)ml/min,(0.33±0.04)比(0.30±0.04)、(0.30±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多巴胺组和山莨菪碱组[93.9%(62/66)比75.8%(50/66)、74.2%(49/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巴胺联合山莨菪碱能够更好地维持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提高患者的组织氧代谢,治疗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多巴胺 山莨菪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吸脂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薛宏斌 李明 +2 位作者 董卫东 杨喜明 赵小燕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3年第6期597-598,F005,共3页
关键词 电子吸脂术 临床观察 适应证 局部脂肪堆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面颈部大面积瘢痕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8
16
作者 冯登超 武斌 杨喜明 《西部医学》 2016年第4期487-489,共3页
目的探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面颈部大面积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42例面颈部大面积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与对照组2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背阔肌皮瓣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胸背动脉穿... 目的探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面颈部大面积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42例面颈部大面积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与对照组2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背阔肌皮瓣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皮瓣存活率、患者对修复的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其中满意度由自我感觉、美观认定等20个项目评价,总分值100分;并采用美国Michael Reese医疗中心肩关节功能评定表对患者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定,功能评分总分25分,分值越高,活动范围越广。结果观察组患者皮瓣存活率、患者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肩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游离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具有外观良好、质地柔软、供区损伤小等优点,且手术修复操作简便,是修复面颈部大面积瘢痕的首选皮瓣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背动脉穿支扩张皮瓣 移植修复 面颈部 瘢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BA教育培养CTO、CFO类人才的创新思路初探 被引量:6
17
作者 梁巧转 杨喜明 胡喆华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8-20,共3页
我国MBA教育通过十年的发晨已初具规模。正如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之源,MBA教育也需要通过不断创新以求进一步发展。在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之下,MBA教育的创新需求则更为明显。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社会对信息技术型管理人才和财会、金融类人才... 我国MBA教育通过十年的发晨已初具规模。正如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之源,MBA教育也需要通过不断创新以求进一步发展。在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之下,MBA教育的创新需求则更为明显。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社会对信息技术型管理人才和财会、金融类人才的需求趋势以及美国技术MBA的培养模式戚讨我国MBA教育在培养企业CTO、CFO方面的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需求趋势 创新思路 课程设置 CTO类人才 MBA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燃机驱动常温烟雾机的电气特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汤伯敏 吴萍 +2 位作者 杨喜明 梁建 林光武 《中国农机化》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6-40,共5页
内燃机驱动常温烟雾机的轴流风机动力是由本系统内燃机驱动的直流发电机提供。为了确定电气系统的组成构件及其规格、技术参数,本项目在二相流喷雾试验台上进行了逐项及组合性能试验,掌握了各要素的工作原理、技术性能;匹配参数及合适... 内燃机驱动常温烟雾机的轴流风机动力是由本系统内燃机驱动的直流发电机提供。为了确定电气系统的组成构件及其规格、技术参数,本项目在二相流喷雾试验台上进行了逐项及组合性能试验,掌握了各要素的工作原理、技术性能;匹配参数及合适的工况点,为设计、研制内燃机驱动常温烟雾机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驱动常温烟雾机 电气特性 台架试验 病虫害防治机械 工作原理 技术性能 轴流风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聚硅酸盐杂化材料热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桂芳 杨喜明 +2 位作者 韦松梁 程博闻 张联盟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1-23,共3页
采用聚硅酸盐和粘胶溶液为主要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纤维素/硅酸盐杂化材料。讨论了聚硅酸盐和铝盐对杂化材料热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杂化材料的DSC和TG曲线分析,得出杂化材料具有良好的阻燃性和耐热性。
关键词 纤维素 聚硅酸盐 杂化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4463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栋梁 张雷 +1 位作者 张宏峰 杨喜明 《安徽医药》 CAS 2021年第6期1140-1143,I0004,共5页
目的研究微小RNA-4463(miR-4463)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以及机制。方法收集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整形手术病人40例,每例切除瘢痕疙瘩组织1个以及邻近正常皮肤组织1个,利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 目的研究微小RNA-4463(miR-4463)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以及机制。方法收集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整形手术病人40例,每例切除瘢痕疙瘩组织1个以及邻近正常皮肤组织1个,利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人正常成纤维细胞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miR-4463的表达量;将miR-4463模拟物对照质粒和miR-4463模拟物分别在Lipofectamine 2000介导下转染入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分为miR-NC组和miR-4463组;常规培养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作为对照;qPCR检测转染后miR-4463的表达量;qPCR检测上调miR-4463对瘢痕疙瘩纤维化相关基因Col1 A1、Col 3 A1表达的影响;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上调miR-4463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侵袭;采用TargetScan软件预测miR-4463与B细胞淋巴瘤-2(Bcl-2)相关的致病基因BAG4的靶向关系,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进一步进行验证。结果miR-4463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量较人正常成纤维细胞显著降低[(0.218±0.036)比(1.000±0.071),P<0.05];与对照组相比,转染miR-4463模拟物明显增加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miR-4463的表达量[(1.000±0.073)比(3.313±0.242),P<0.05];上调miR-4463显著抑制瘢痕疙瘩纤维化相关基因Col 1 A1[(1.000±0.065)比(0.334±0.010)]、Col 3 A1[(1.000±0.070)比(0.301±0.008)]的表达量(P<0.05);上调miR-4463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0.836±0.081)比(0.656±0.072),P<0.05],降低其迁移[(153.269±12.471)个比(82.363±7.254)个]、侵袭细胞数[(73.623±6.451)个比(36.459±3.235)个](P<0.05);BAG4是miR-4463下游靶基因。结论miR-4463可能通过调控BAG4抑制细胞外基质中纤维化相关胶原基因的表达,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成纤维细胞 miR-4463 Bcl2相关致病基因4(BAG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