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CA框架下多院区Rh血型抗原精准输注策略优化
1
作者 应琪明 陈鲁燕 +5 位作者 董科迪 何意文 詹雅婷 杨叶晓青 赵枫 吕定丰 《中国输血杂志》 2025年第1期106-111,共6页
目的探讨PDCA(持续质量改进)循环应用于提升多院区红细胞Rh血型5种抗原表型供受者符合输注率的实效性。方法收集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2年5—7月临床用血资料,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具体改进措施,并于2022年8月起采取PDCA循环管理模式落实... 目的探讨PDCA(持续质量改进)循环应用于提升多院区红细胞Rh血型5种抗原表型供受者符合输注率的实效性。方法收集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2年5—7月临床用血资料,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具体改进措施,并于2022年8月起采取PDCA循环管理模式落实措施,2022年8月—2023年10月为干预后阶段,比较2022年5—7月与干预后阶段患者Rh表型相合输注率、Rh系统抗体检出率以及Rh系统抗体在意外抗体中的占比。结果PDCA循环持续改进后,2023年8—10月Rh血型5种抗原表型供受者符合输注率为81.90%(5451/6655.5),高于2022年5—7月的70.54%(3246/4601.5)(P<0.01),并呈季度上升趋势(β=0.028,P<0.05)。Rh血型系统抗体检出率(β=-9.839×10^(-5),P<0.05)和Rh血型系统抗体在所有检出抗体中的占比(β=-0.022,P<0.05)呈季度下降趋势,并分别与Rh血型5种抗原表型供受者符合输注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981和-0.911,P<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法落实相关措施,可有效提升Rh血型5种抗原表型供受者符合输注率,减少Rh血型意外抗体的产生,从而降低输血风险,提升医疗质量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 RH血型系统 抗原 表型 符合输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TEG评估及输血预测模型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杜垚强 徐怡琳 +7 位作者 杨叶晓青 蒋璐茜 杨慧琳 王健 郝珂 王震 吕建新 陈秉宇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1202-1206,共5页
目的建立应用血栓弹力图(TEG)及凝血指标综合评估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输血结局预测模型。方法从输血(科)管理系统和医院信息系统(HIS)系统收集浙江省人民医院及其淳安分院消化内科2018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101名符合临床诊断标... 目的建立应用血栓弹力图(TEG)及凝血指标综合评估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输血结局预测模型。方法从输血(科)管理系统和医院信息系统(HIS)系统收集浙江省人民医院及其淳安分院消化内科2018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101名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结局是否输血分为输血组(n=56)和未输血组(n=45),以及按照肝硬化与否分为肝硬化组(n=74)和非肝硬化组(n=27),同时收集40名非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阴性对照组。对比各组的TEG检测R、K、α、MA参数,凝血功能检测PT、INR、APTT、TT、Fib,血常规检测Hb、Plt、WBC、NEUT%,以及生化检测Alb、SCr、ALT、AST、GGT等指标(值);分析TEG指标与传统凝血功能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输血相关因素建立预测模型。结果输血组与未输血组比较:TEG的K(min)为3.86±3.12 vs 2.50±1.47,α(°)为54.00±14.08 vs 61.05±10.88,MA(mm)为51.12±13.37 vs 58.26±11.08(P<0.01);凝血指标检测PT(s)为16.36±7.45 vs 13.44±1.50,Fib(g)为1.59±0.87 vs 2.35±1.09(P<0.01);血常规检测NEUT%为0.75±0.13 vs 0.66±0.15,Hb(g/L)为68.04±14.49 vs 100.73±22.92(P<0.01);生化检测Alb(g/L)为29.73±6.08 vs 33.73±7.19,SCr(nmol/L)为99.50±53.55 vs 76.25±19.28(P<0.01)。相关性分析:APTT与R、K值呈正相关,与α、MA值呈负相关;Fib与K值呈负相关,与α、MA值呈正相关;Plt与K值呈负相关,与α、MA值呈正相关(P<0.01)。单因素分析:将得到8个输血前因素K、MA、PT、Fib、NEUT%、Hb、Alb、SCr做Logistic回归,建立输血预测模型,ROC曲线最佳输血阈值(患者输血预测值)为0.448,灵敏度92.9%,特异度88.9%,AUC0.969。结论综合上消化道出血患者TEG、凝血功能、血常规和生化等检测指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对预测患者输血结局有明显的关联性,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血栓弹力图 凝血功能 输血结局预测 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单采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章碧琴 杜垚强 +2 位作者 杨叶晓青 李海微 华丽群 《护理与康复》 2022年第3期40-42,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单采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5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共294例次输注单采血小板的信息,按性别、年龄、血型、血小板输注次数等进行分组,评估输注疗效,计算有效率,并分析影响输注疗效的因素...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单采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5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共294例次输注单采血小板的信息,按性别、年龄、血型、血小板输注次数等进行分组,评估输注疗效,计算有效率,并分析影响输注疗效的因素。结果不同性别、年龄、血型患者的输注有效率接近。不同的输注次数影响输注疗效,输注次数越多,输注疗效越差。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输注疗效优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脾正常患者输注疗效优于脾大患者。体质量指数正常和超重患者输注疗效优于体质量指数过低患者。输注前血小板计数≥5×10^(9)/L优于血小板计数<5×10^(9)/L。输注前患者白细胞计数越大有效率趋势越高,输注前血红蛋白浓度越高,输注疗效也略趋向于升高。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单采血小板输注疗效与血小板输注次数、白血病分型、脾大与否、体质量指数及输注前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单采血小板 输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股骨骨折患者术中输血预测模型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杜垚强 杨叶晓青 +3 位作者 蒋璐茜 王震 陈钦宏 陈秉宇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513-517,共5页
目的研究股骨骨折手术患者术中输血的有效影响因素,进一步构建输血预测模型并评估分析。方法收集到231例股骨骨折手术患者病历信息,根据术中输注悬浮红细胞分组,对患者各项指标采用单因素变量分析筛选,然后采用支持向量机(SVM)算法构建... 目的研究股骨骨折手术患者术中输血的有效影响因素,进一步构建输血预测模型并评估分析。方法收集到231例股骨骨折手术患者病历信息,根据术中输注悬浮红细胞分组,对患者各项指标采用单因素变量分析筛选,然后采用支持向量机(SVM)算法构建输血预测模型,并与传统的Logistic回归方法评估比较。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麻醉方式、术前是否输注红细胞、收缩压、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计数、红细胞压积、总蛋白含量、白蛋白含量和球蛋白含量9个变量与股骨骨折患者术中输注悬浮红细胞显著关联(P<0.05)。采用SVM算法构建模型并优化参数可使预测准确率达95.0%,而采用传统的Logistic模型预测术中输血准确率仅为90.0%,评估方法也显示SVM模型更优。结论模型涉及的9个临床变量对于预测骨折患者术中输血具有重要借鉴意义,而SV M等智能型算法推广应用于指导临床输血实践,能更有效地调配血液资源,实现合理备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术中输血 单因素分析 支持向量机 LOGISTIC回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