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加深书法作品 |
杨加深
|
《教育与教学研究》
|
2020 |
0 |
|
2
|
来自道符的启示——武则天造字的“道”文化溯源 |
杨加深
|
《管子学刊》
CSSCI
|
2008 |
4
|
|
3
|
北宋“书法四大家”的组成及排序问题考 |
杨加深
|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4
|
小学语文课程中诗词编选、教学问题及改进建议--基于对三种典型语文教材、资源开发及其教学实践的考察 |
杨加深
|
《教育与教学研究》
|
2021 |
2
|
|
5
|
北宋的书法专科学校——书学 |
杨加深
|
《山东社会科学》
|
2004 |
1
|
|
6
|
书外功夫:中国书法之外域传播瓶颈 |
杨加深
|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3
|
|
7
|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重视“小学”传统 |
杨加深
|
《教育科学文摘》
|
2017 |
4
|
|
8
|
济南灵岩寺古文诗刻补释——一种基于诗律的古文字考释思路 |
杨加深
|
《中国文字研究》
|
2021 |
1
|
|
9
|
书法·简体字·简化字 |
杨加深
赵绩竹
|
《黑龙江社会科学》
|
2007 |
0 |
|
10
|
再论《章草草诀歌》的作者问题——对“一段离奇章草案”的几点质疑 |
杨加深
|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1
|
苏轼“难为贵”书法评判标准之当代启示 |
杨加深
|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2
|
宋代黄伯思、董■书法辨伪方法之异同 |
杨加深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0 |
|
13
|
论黄伯思的书法辨伪方法与贡献 |
杨加深
|
《东岳论丛》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14
|
十五朵浪花:康有为《论书绝句》解读--兼论包、康二氐《论书绝句》之书学思想异同 |
杨加深
|
《书法教育》
|
2020 |
0 |
|
15
|
当前流行的书画出版运作模式解析 |
杨加深
|
《铜仁学院学报》
|
2008 |
0 |
|
16
|
试论“故误字(符)”现象及其校对原则 |
王育济
杨加深
|
《东岳论丛》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17
|
书法艺术与个性品格 |
赵建华
杨加深
|
《教育艺术》
|
1998 |
0 |
|
18
|
通识历史课程如何吸引非历史专业学生——以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全校开设“中华民族精神概论”为例 |
杨加深
|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
2009 |
5
|
|
19
|
书法研究新背景下的时代使命--论英文版中国书法研究著述与《中国书法术语汉英词典》的编纂契机 |
杨加深
|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20
|
书写材料和工具与隶变的关系探讨 |
杨加深
|
《档案学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