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杨加深书法作品
1
作者 杨加深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0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自道符的启示——武则天造字的“道”文化溯源 被引量:4
2
作者 杨加深 《管子学刊》 CSSCI 2008年第1期104-108,共5页
武则天曾经采纳过他人进献的十八个新字并使用了相当一段时间,这些字在构字方式和书写特点上与以往的汉字有着较大不同,笔者认为这些字的创造是受了道符的启示,同时在形式上也借用了道符的外壳,这可通过新造字与道符之相同特点、选字原... 武则天曾经采纳过他人进献的十八个新字并使用了相当一段时间,这些字在构字方式和书写特点上与以往的汉字有着较大不同,笔者认为这些字的创造是受了道符的启示,同时在形式上也借用了道符的外壳,这可通过新造字与道符之相同特点、选字原则与道家(教)文化,个别字中的道文化因素,以及来自道教的各种可能性等方面反映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则天造字 道符 道家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书法四大家”的组成及排序问题考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加深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6-49,共4页
北宋有“书法四大家”的说法 ,传统上称“苏黄米蔡” ,明代的王绂第一个提出其中的“蔡”为蔡京 ,后人恶其为人而易之以蔡襄 ;孙则认为应以薛绍彭取代其中的“蔡” ;康有为的书论中还略有以薛代苏的意思。这是“宋四家”人员组成方面... 北宋有“书法四大家”的说法 ,传统上称“苏黄米蔡” ,明代的王绂第一个提出其中的“蔡”为蔡京 ,后人恶其为人而易之以蔡襄 ;孙则认为应以薛绍彭取代其中的“蔡” ;康有为的书论中还略有以薛代苏的意思。这是“宋四家”人员组成方面的争议。此外 ,对于“宋四家”谁先谁后的争议也很大。本文从 ( 1)历代对此问题的看法 ,( 2 )“宋四家”说法的起源 ,( 3)“蔡”是蔡襄 ,( 4 )排序依据与蔡襄居殿等四个方面探讨这个大家皆很熟悉但却很少有人做过深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四家 起源 组成 排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语文课程中诗词编选、教学问题及改进建议--基于对三种典型语文教材、资源开发及其教学实践的考察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加深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1年第1期40-52,共13页
通过对人教版、苏教版和北师大版三种典型小学语文教材中诗词内容的编选及教学实践考察,发现小学语文教材中诗词内容编写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因不明对仗而出现编错、读错问题,因不知平仄而出现的标音、错读与版本选择问题,题目标注不够精... 通过对人教版、苏教版和北师大版三种典型小学语文教材中诗词内容的编选及教学实践考察,发现小学语文教材中诗词内容编写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因不明对仗而出现编错、读错问题,因不知平仄而出现的标音、错读与版本选择问题,题目标注不够精确问题,古今声调、韵母演变与注音问题,以及绝句和律诗等潜在问题。为此,提出改进建议:在课程标准中明确诗词格律知识的教学要求;请权威诗词专家参与中小学语文课本的编写与审核;加强师范类大学中文系学生的传统语言学和诗词素养教育;加强中小学语文教师诗词知识培训,提高教师诗词修养;借助吟诵体验诗词格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材编写 诗词教育 格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的书法专科学校——书学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加深 《山东社会科学》 2004年第5期103-105,共3页
关键词 书学 进步 艺术倾向 书学博士 成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外功夫:中国书法之外域传播瓶颈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加深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114-122,共9页
书法是在汉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艺术。尽管从表面上看,书法似乎可以仅仅凭借外在的形式跨越语言障碍而唤起异国文化的共鸣,但实际上,其赖以产生和发展的中国文化土壤本身,同时也成为影响其对外传播与交流的瓶颈。书外功夫,实际上就... 书法是在汉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艺术。尽管从表面上看,书法似乎可以仅仅凭借外在的形式跨越语言障碍而唤起异国文化的共鸣,但实际上,其赖以产生和发展的中国文化土壤本身,同时也成为影响其对外传播与交流的瓶颈。书外功夫,实际上就是与书法相关的中国文化因素之总和,它不但是国人提升书法境界的关键,也是中国书法被异域文化所真正理解的"铁门限"。欲实现深层次的书法外域传播,书外功夫是一道必经的关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外功夫 国际交流 国际传播 瓶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重视“小学”传统 被引量:4
7
作者 杨加深 《教育科学文摘》 2017年第4期12-13,共2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十分丰富而宝贵的精神资源,它和承载此文化本身的汉字一样,能在国民教育中发挥着一种无形的民族认同感和强大的凝聚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永恒的使命。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 小学 民族认同感 精神资源 文化蕴含 国民教育 中华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灵岩寺古文诗刻补释——一种基于诗律的古文字考释思路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加深 《中国文字研究》 2021年第2期51-56,共6页
济南长清灵岩寺中有一块用传抄古文字刻写的七言律诗石碑.2019年李春桃先生为该碑释文,功莫大焉。但按七言律诗首句平起之格律推断,其末句释文“相思来和弦物琴”,不但不合律诗平仄,句义也不明确。笔者经研究发现两处问题,一处是原碑中... 济南长清灵岩寺中有一块用传抄古文字刻写的七言律诗石碑.2019年李春桃先生为该碑释文,功莫大焉。但按七言律诗首句平起之格律推断,其末句释文“相思来和弦物琴”,不但不合律诗平仄,句义也不明确。笔者经研究发现两处问题,一处是原碑中的“弦”“物”二字位置被刻颠倒,另一处是其中被释为“物”的字符应是“没(歾)”字,故该诗末句的正确释读应是“相思来和没弦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清灵岩寺 古文诗刻 释文 诗律 没弦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法·简体字·简化字
9
作者 杨加深 赵绩竹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7年第4期118-120,共3页
汉字是书法的构形基础,书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汉字的简化,并时时体现着汉字的简化,这就是"书法与时代文字形体的共时性"规律。然而在今天这个规律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简化字入书既有难度,也有必要性和迫切性,是当代人必... 汉字是书法的构形基础,书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汉字的简化,并时时体现着汉字的简化,这就是"书法与时代文字形体的共时性"规律。然而在今天这个规律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简化字入书既有难度,也有必要性和迫切性,是当代人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 简体字 简化字 “书法与时代文字形体的共时性”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章草草诀歌》的作者问题——对“一段离奇章草案”的几点质疑
10
作者 杨加深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9-112,共4页
传世的《章草草诀歌》是经近代书商卓君庸装订成册后销售而流传的,当时的绝大多数鉴定大家认为是晚明人所书。20世纪30年代,于右任断定《章草草诀歌》是由近人王世镗的《增改草诀歌》改头换面而成。然笔者认为案件了结之后,依然存在用... 传世的《章草草诀歌》是经近代书商卓君庸装订成册后销售而流传的,当时的绝大多数鉴定大家认为是晚明人所书。20世纪30年代,于右任断定《章草草诀歌》是由近人王世镗的《增改草诀歌》改头换面而成。然笔者认为案件了结之后,依然存在用韵、名实、风格、版本诸方面的困惑,因此,"离奇章草案"远未了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草草诀歌 王世镗 质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轼“难为贵”书法评判标准之当代启示
11
作者 杨加深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8-51,62,共5页
书法流派及其创作理念的日益多元,越来越需要一个共同的评判标准。苏轼提出的"难为贵"审美标准或评书标准,无论是在印刷术盛行背景下"尚意"的宋代,还是在电脑录入文字背景下书风日益多元的今天,都有相当的启发意义... 书法流派及其创作理念的日益多元,越来越需要一个共同的评判标准。苏轼提出的"难为贵"审美标准或评书标准,无论是在印刷术盛行背景下"尚意"的宋代,还是在电脑录入文字背景下书风日益多元的今天,都有相当的启发意义,其作为当代书法评判标准的意义尤其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为贵 难与新 难在何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黄伯思、董■书法辨伪方法之异同
12
作者 杨加深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429-433,共5页
随着古人的书法被有意无意的作伪,尤其是北宋《淳化阁帖》刊行后,真伪并见,鱼龙混杂,书法辨伪日益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北宋末年的黄伯思和董■,堪称北宋书法鉴定和辨伪史上的代表人物。二人的书法辨伪方法同中有异,可以从各自的代... 随着古人的书法被有意无意的作伪,尤其是北宋《淳化阁帖》刊行后,真伪并见,鱼龙混杂,书法辨伪日益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北宋末年的黄伯思和董■,堪称北宋书法鉴定和辨伪史上的代表人物。二人的书法辨伪方法同中有异,可以从各自的代表作《东观余论》和《广川书跋》中窥见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黄伯思 董逌 书法辨伪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黄伯思的书法辨伪方法与贡献
13
作者 杨加深 《东岳论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0-162,共3页
由王著主持编纂的《淳化阁帖》错误百出,在众多指摘其错讹者中,黄伯思是最为出类拔萃的鉴定大家,其辨伪态度之严谨、方法之精细、视角之多样,史学功底之深厚,书帖见闻之广博,均堪称当时之冠。多角度的辨伪方法,不但深深影响了后世丛帖... 由王著主持编纂的《淳化阁帖》错误百出,在众多指摘其错讹者中,黄伯思是最为出类拔萃的鉴定大家,其辨伪态度之严谨、方法之精细、视角之多样,史学功底之深厚,书帖见闻之广博,均堪称当时之冠。多角度的辨伪方法,不但深深影响了后世丛帖的修订,也开拓了后人的辨伪视野;与此同时,黄氏在处理学术方法与艺术方法的关系问题上也显示了其不同常人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 辨伪方法 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五朵浪花:康有为《论书绝句》解读--兼论包、康二氐《论书绝句》之书学思想异同
14
作者 杨加深 《书法教育》 2020年第5期79-93,共15页
康有为(1858-1927)一生有诗作十五卷,而其中的论书诗却只有十五首,附于《广艺舟双楫》第二十七下,又编入《康南海先生诗集》第二卷之《汗漫舫诗集中》。虽数量不多,却以极为凝练的韵文形式反映了康氏的书学思想与观点,是其论书体系中的... 康有为(1858-1927)一生有诗作十五卷,而其中的论书诗却只有十五首,附于《广艺舟双楫》第二十七下,又编入《康南海先生诗集》第二卷之《汗漫舫诗集中》。虽数量不多,却以极为凝练的韵文形式反映了康氏的书学思想与观点,是其论书体系中的十五朵浪花。学界论《广艺舟双楫》者多,但多从其正文第一至第二十六篇入手,专门关注其论书诗者却未见,笔者试将其还原到《广艺舟双楫》乃至包世臣《艺舟双楫》论书体系大背景下进行溯源性考察,探究《论书绝句》与《广艺舟双楫》之间的内在关联,以请教于大方之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书绝句 书学思想 溯源性 论书诗 包世臣 康有为 艺舟双楫 韵文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流行的书画出版运作模式解析
15
作者 杨加深 《铜仁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84-88,共5页
书画宣传日益成为书画市场"食物链"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在名目繁多的宣传模式中,书画宣传中的出版运作模式凭借其特有的优势为广大书画家普遍关注。双方的互利合作是实现运作的前提,但运作步骤与运作技巧也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 书画宣传 双方互利 运作模式与步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故误字(符)”现象及其校对原则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育济 杨加深 《东岳论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2-138,共7页
在当前的广告词和商标中,以及日渐流行的网络语言中,出现了一些故意更改成语或惯用语中个别字词的“故误”现象,网络语言中的此类现象还不仅限于成语和惯用语。这些语言文字现象给校对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也势必会生发出一些新的校对原... 在当前的广告词和商标中,以及日渐流行的网络语言中,出现了一些故意更改成语或惯用语中个别字词的“故误”现象,网络语言中的此类现象还不仅限于成语和惯用语。这些语言文字现象给校对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也势必会生发出一些新的校对原则。这正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误字(符) 校对 法规依据 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法艺术与个性品格
17
作者 赵建华 杨加深 《教育艺术》 1998年第1期17-18,共2页
书法艺术与个性品格●赵建华杨加深我国对文字符号的认识,古代经典著作《易经·系辞传下》说它有“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的功能,就是说它除了具有记录并传达信息以外,还有着通德类情的灵性。西汉著名文学家,易理哲学家... 书法艺术与个性品格●赵建华杨加深我国对文字符号的认识,古代经典著作《易经·系辞传下》说它有“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的功能,就是说它除了具有记录并传达信息以外,还有着通德类情的灵性。西汉著名文学家,易理哲学家扬雄在《法言·问神篇》中说:“言,心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颜真卿 气质类型 心理特征 书法风格 个性品格 《祭侄稿》 风格与性格 不计工拙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识历史课程如何吸引非历史专业学生——以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全校开设“中华民族精神概论”为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加深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09年第3期86-88,10,共4页
随着国家对在大学生中普及民族精神教育的提倡.许多高校开始面向广大非历史专业学生开设大学公共历史课程.尽管各院校所用的名目不同.但作为大学公共历史课程的性页是一样的。然而.由于专业知识背景和受教育经历的不同.并非所有专... 随着国家对在大学生中普及民族精神教育的提倡.许多高校开始面向广大非历史专业学生开设大学公共历史课程.尽管各院校所用的名目不同.但作为大学公共历史课程的性页是一样的。然而.由于专业知识背景和受教育经历的不同.并非所有专业学生都能对通识历史课程感兴趣.因此.如何通过一定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措施吸引住这些非历史专业学生.也就成为通识历史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 专业学生 历史课程 山东大学 中华民族精神 通识 学院 民族精神教育
原文传递
书法研究新背景下的时代使命--论英文版中国书法研究著述与《中国书法术语汉英词典》的编纂契机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加深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5-99,共5页
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书法在世界范围内影响的逐渐扩大,英文版中国书法研究著述在海外呈现逐年增长之势,这使中国书法研究的时代背景产生了不同于此前的新变化。这些著述是中国书法对外传播在学术层面上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书... 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书法在世界范围内影响的逐渐扩大,英文版中国书法研究著述在海外呈现逐年增长之势,这使中国书法研究的时代背景产生了不同于此前的新变化。这些著述是中国书法对外传播在学术层面上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书法研究著述不足的同时,更为《中国书法术语汉英词典》的编纂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与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书法 文化交流 书法术语 词典编纂
原文传递
书写材料和工具与隶变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加深 《档案学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4-96,共3页
本文以书写材料和工具为切入点 ,第一次从文字与书法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之外探讨了篆书向隶书的演化过程———“隶变”的原因。在承认前人关于“隶变”过程中文字简化和艺术发展两大因素是隶变主要原因的前提下 ,重点挖掘了在节省材料... 本文以书写材料和工具为切入点 ,第一次从文字与书法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之外探讨了篆书向隶书的演化过程———“隶变”的原因。在承认前人关于“隶变”过程中文字简化和艺术发展两大因素是隶变主要原因的前提下 ,重点挖掘了在节省材料目的的驱使下 ,作为主要书写材料的简牍对汉字由原本长方的篆书向形体宽扁的隶书演化的影响。认为“隶变”过程中最终形成隶书宽扁体制的惟一因素 ,是当时人节省材料的目的和简牍的特殊形制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写材料 书写工具 篆书 隶书 书法艺术 文字简化 简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