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物涂层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临床效果
1
作者 陈菊芳 李绍发 +2 位作者 杨再职 黄芋基 滕进勇 《医药前沿》 2025年第2期52-55,共4页
目的观察药物涂层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百色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3年5月治疗的66例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支架置入术组及药物球囊组各33例。比较两组... 目的观察药物涂层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百色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3年5月治疗的66例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支架置入术组及药物球囊组各33例。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器械到位,均无术中夹层、术中急性血栓形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狭窄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球囊组患者90 d再狭窄发生率低于支架置入术组(P<0.05)。两组手术成功率及狭窄解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置入术与药物涂层球囊血管成形术在改善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方面均有重要价值,且对于控制术后残余狭窄率及卒中率也可发挥积极作用,而且药物涂层球囊血管成形术能够降低术后90 d再狭窄发生率,可考虑优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涂层球囊 椎动脉起始部狭窄 支架置入术 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联合estroke人工智能评估在晚时间窗急性脑梗死动脉取栓术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李绍发 黄晓 +5 位作者 李登星 黄志志 廖宝 杨再职 黄宇基 巫颖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7期14-17,共4页
目的分析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联合estroke人工智能评估在晚时间窗急性脑梗死(AIS)动脉取栓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104例晚时间窗AIS患者,所有患者经多模态MRI联合estroke人工智能评估后均可进行动脉... 目的分析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联合estroke人工智能评估在晚时间窗急性脑梗死(AIS)动脉取栓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104例晚时间窗AIS患者,所有患者经多模态MRI联合estroke人工智能评估后均可进行动脉取栓,根据eStroke人工智评估结果,将患者按照梗死体积分为低梗死组(梗死体积<21ml)、中等梗死组(21mL<梗死体积<31mL)及较大梗死组(31mL<梗死体积<51mL)。另同期选取于本院进行急诊取栓的时间窗内AIS患者30例,纳入对照组。术后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评估血管再通情况。统计患者取栓次数、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统计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出院后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统计患者90 d死亡情况及脑卒中再发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及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结果与低梗死组比,较大梗死组血管再通率降低(P<0.05),与较大梗死组比较,对照组血管再通率升高(P<0.05);与低梗死组比较,对照组血取栓次数增加(P<0.05);与低梗死组比较,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升高(P<0.05);与术前比较,4组患者术后3个月mRS评分、NIHSS评分均降低(P<0.05);与低梗死组比较,中等梗死组及较大梗死组mRS评分、NIHSS评分升高(P<0.05),与中等梗死组比较,较大梗死组mRS评分、NIHSS评分升高(P<0.05),与较大梗死组比较,对照组mRS评分、NIHSS评分降低(P<0.05),低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mRS评分、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态MRI联合estroke人工智能评估晚时间窗AIS动脉取栓术中具有良好的血管再通率,有利于减少取栓次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于神经功能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estroke人工智能 晚时间窗 动脉取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炎性反应与阿托伐他汀干预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登星 梁柯 +3 位作者 黄志志 李绍发 班邓荣 杨再职 《贵州医药》 CAS 2018年第12期1474-1476,共3页
目的研究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炎性反应与阿托伐他汀的干预治疗。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颅内外动脉狭窄并行支架成形术的84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长期口服20mg阿托伐他汀... 目的研究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炎性反应与阿托伐他汀的干预治疗。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颅内外动脉狭窄并行支架成形术的84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长期口服20mg阿托伐他汀治疗,实验组长期口服40mg阿托伐他汀治疗,连续随访2年,观察两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24h、4周、12周血清炎症因子和血脂水平、脑血管造影或者CT血管成像、血管超声检查及神经专科随访,观察主要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如再狭窄发生情况和缺血事件生存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血清IL-6、hs-CRP、TC、TG和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4w、12w两组患者血清IL-6和hs-CRP均显著升高,血清TC、TG和LDL-C均显著降低,但实验组血清IL-6、hs-CRP、TC、TG和LDL-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2个月实验组内膜增生体积、内膜增生面积、支架内晚期管腔丢失和节段内晚期管腔丢失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4%vs 4.76%,(χ2=0.000,P=1.000);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出院后24个月内的分别为11例和3例再狭窄病例,实验组的再狭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HR=0.240,95%CI[0.084,0.686],P=0.017);实验组的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HR=0.344,95%CI[0.136,0.868],P=0.033)。结论长期口服40mg阿托伐他汀能够显著减轻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患者炎症反应,改善患者血脂,减少患者再狭窄发生率以及缺血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颅内外动脉狭窄 支架成形术 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双重血浆置换与血浆置换治疗急性格林巴列综合征对比分析
4
作者 杨再职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7期5-8,共4页
研究西南地区双重血浆置换与血浆置换治疗急性格林巴列综合征对比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入的40例急性格林巴列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治疗差异,将其分成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等离子体替换治疗,研究组实施双重... 研究西南地区双重血浆置换与血浆置换治疗急性格林巴列综合征对比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入的40例急性格林巴列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治疗差异,将其分成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等离子体替换治疗,研究组实施双重等离子体替换治疗,并对其进行观察。结果 研究组血清甘油三酯治疗24h(12.14±1.68)、治疗48h(5.14±0.86)、治疗72h(2.11±0.45),低于对照组(18.63±2.14、9.85±1.14、4.86±0.75),P<0.05。研究组治疗72h后APACHEⅡ(7.01±1.24)、Ranson评分(1.42±0.41),低于对照组(10.53±1.69、2.41±0.56)。研究组研究后总体健康(59.36±4.54)、心理健康(69.05±5.11)、生命活力(59.42±4.65),高于对照组(55.65±4.69、64.15±4.21、50.36±5.05),P<0.05。 结论 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双血浆置换可降低甘油三酯,改善各种评分,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双重血浆置换 血浆置换 急性格林巴列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FAP、IL-6与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杨再职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2期189-192,共4页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脑中风致死率和医疗费用均居世界首位的国家。脑缺血后脑损伤(PSCI)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PSCI是一种以认知功能受损为特点的疾病,发生于中风后6个月内。尽管已有的 PSCI分子标记物已被证实与 PSCI发生...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脑中风致死率和医疗费用均居世界首位的国家。脑缺血后脑损伤(PSCI)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PSCI是一种以认知功能受损为特点的疾病,发生于中风后6个月内。尽管已有的 PSCI分子标记物已被证实与 PSCI发生发展密切关联,但其作用的分子机理仍不清楚,也没有针对 PSCI发生发展的分型。PSCI分为多种类型,如:多发性梗死、关键区梗死、皮层下缺血所致的认知功能损害、脑出血等,其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另外,大部分的生物学标记都需要分别进行评价。探索 PSCI分级的生物标志物,结合两种以上生物标志物进行 PSCI风险分层,探索新的 PSCI生物标志物。笔者围绕GFAP、IL-6与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作用机制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展望GFAP、IL-6的预测及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认知障碍 GFAP IL-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