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农林大学动物学科杨仙玉课题组简介
1
作者 高欣 杨仙玉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4-464,共1页
浙江农林大学动物学科杨仙玉课题组目前主要从事纤毛虫发育学和蟾酥多肽类有效成分基因克隆两方面研究:以尾草履虫(Paramecium caudatum)为模式生物,重点研究核发育的详细过程,并借助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探讨其调控机制;已开展对蟾蜍... 浙江农林大学动物学科杨仙玉课题组目前主要从事纤毛虫发育学和蟾酥多肽类有效成分基因克隆两方面研究:以尾草履虫(Paramecium caudatum)为模式生物,重点研究核发育的详细过程,并借助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探讨其调控机制;已开展对蟾蜍皮肤cDNA质粒文库的筛选工作,克隆到多个与癌症的发生、转移等相关基因,正在进行重组蛋白表达及生理功能检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题组 动物学 大学 农林 浙江 分子生物学技术 重组蛋白表达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缓草履虫虫体运动的活体观察方法 被引量:14
2
作者 杨仙玉 黄幸 +1 位作者 章鑫炯 周圻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4-35,共2页
本文报告活体尾草履虫观察的体积定量法、矿物油封闭法和脱纤毛法。这三种方法均操作简单、快速、无污染、无干扰、无细胞丢失,观察活体草履虫的成功率几乎达100%,既适用于科学研究亦适用于高校和中学的生物学实验教学。
关键词 尾草履虫 活体观察 体积定量法 矿物油封闭法 脱纤毛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核草履虫(Paramecium Polycaryum)的接合型、接合型遗传和接合生殖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杨仙玉 史新柏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1991年第3期74-83,共10页
在哈尔滨马家沟采集和建立了45个,多核草履虫的原培养。两两原培养相混,只发现二个互补接合型。可认为它们是中国的繁殖群1中的两个互补接合型Ⅰ和Ⅱ。利用接合后建立大核系并混合每两个不同的大核系证明多核草履虫接合型遗传是克隆遗... 在哈尔滨马家沟采集和建立了45个,多核草履虫的原培养。两两原培养相混,只发现二个互补接合型。可认为它们是中国的繁殖群1中的两个互补接合型Ⅰ和Ⅱ。利用接合后建立大核系并混合每两个不同的大核系证明多核草履虫接合型遗传是克隆遗传而不是大核系遗传。多核草履虫的未成熟期为15次细胞分裂。细胞分裂45次达到完全成熟。已发现接合期间有迁移原核的相互交换。这篇文章中给出了迁移原核相互交换的不同模式的照片。还证明在大核胚基发育过程中,有一特殊的形态发育时期。从总的研究结果看,多核草履虫哈尔滨品系与 Hayashi 和 Takayanagi 在1962年报告的日本品系更为相似而不同于 Diller1954年和1958年报告的美国品系和印度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核草履虫 接合型 接合生殖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察草履虫细胞核的两种染色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杨仙玉 《科技创新导报》 2010年第3期240-240,共1页
结合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为广大中、小学生物学教师,大学普通动物学教师以及从事纤毛虫研究的工作者介绍两种简便的草履虫细胞核的染色方法,即石炭酸品红染色法和吖啶橙/Hoechst33342双重活体荧光染色法。
关键词 石炭酸品红染色液 吖啶橙 Hoechst 33342 细胞核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中草履虫活体观察方法 被引量:4
5
作者 杨仙玉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年第2期88-89,共2页
尾草履虫是动物学实验教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的常用材料,常需对其进行活体观察。近年作者实验室提出了体积定量法、脱纤毛法等,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简单、快速、观察效果好,大大提高了实验观察效率,基本解决了观察活体草履虫难的问题。
关键词 草履虫活体观察 体积定量法 脱纤毛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西湖浮游藻类变化规律与水质的关系 被引量:38
6
作者 张志兵 施心路 +3 位作者 刘桂杰 杨仙玉 王娅宁 刘晓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980-2988,共9页
于2006~2007年对杭州西湖浮游藻类的种类及个体丰度进行初步研究,并依据《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对其水质现状进行了生物学评价。综合生物和理化指标数据,对杭州西湖的水质作一总体评估,并对西湖水中的物种多样性保护及水质的可持续... 于2006~2007年对杭州西湖浮游藻类的种类及个体丰度进行初步研究,并依据《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对其水质现状进行了生物学评价。综合生物和理化指标数据,对杭州西湖的水质作一总体评估,并对西湖水中的物种多样性保护及水质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建议。共鉴定浮游藻类179种,其中蓝藻25种,隐藻1种,金藻3种,甲藻3种,黄藻5种,裸藻23种,硅藻41种和绿藻78种。分析了杭州西湖浮游藻类的组成和分布的特点,揭示出西湖浮游藻类的种类组成与西湖水质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藻类的组成和分布与水质变化规律基本吻合,西湖水质较整治前有明显的改善,一些清水藻类的物种逐步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西湖 浮游藻类 物种多样性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西湖与京杭大运河杭州城区段水质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志兵 施心路 +3 位作者 杨仙玉 刘桂杰 赵元莙 刘晓江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1期59-63,共5页
于2008年1月,在杭州西湖及京杭大运河杭州城区段各设6个采样站,依据《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对杭州西湖及京杭大运河杭州城区段水体的水温(T)、pH值、溶解氧(DO)、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Cr)、总氮(TN)和总磷(TP)等理化... 于2008年1月,在杭州西湖及京杭大运河杭州城区段各设6个采样站,依据《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对杭州西湖及京杭大运河杭州城区段水体的水温(T)、pH值、溶解氧(DO)、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Cr)、总氮(TN)和总磷(TP)等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参照《水质标准汇编》(下册)有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对两水域的水质进行大体评价,对比两水域的水质状况.结果表明:1)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上游入口处(样站1)水质好于运河杭州城区段;2)杭州西湖水域呈现的理化指标(平均值DO:9.96mg/L,CODCr:19.00mg/L,BOD5:1.25mg/L,TN:2.88mg/L,TP:0.247mg/L)均好于京杭大运河杭州城区段水域(平均值DO:5.54mg/L,CODCr:25.95mg/L,BOD5:3.05mg/L,TN:6.21mg/L,TP:0.525mg/L);3)两水域的TN和TP(TN:西湖为2.13~3.88mg/L,运河为4.83~9.15mg/L;TP:西湖为0.099~0.376mg/L,运河为0.429~0.752mg/L)含量明显超标,均属典型富营养化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西湖 京杭大运河 理化指标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大蟾蜍galectin-3 cDNA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9
8
作者 徐跃 宋敏国 +1 位作者 杨仙玉 袁进强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52,共7页
通过PCR扩增出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半乳糖凝聚素3(gal-3)cDNA全长开放读码框(ORF)并克隆至pGM-T载体,经DNA测序确定获得全长ORF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JN993733).序列分析表明中华大蟾蜍gal-3的ORF是由789个碱基组成,编码262个氨... 通过PCR扩增出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半乳糖凝聚素3(gal-3)cDNA全长开放读码框(ORF)并克隆至pGM-T载体,经DNA测序确定获得全长ORF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JN993733).序列分析表明中华大蟾蜍gal-3的ORF是由789个碱基组成,编码26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发现,中华大蟾蜍与非洲爪蟾Xenopus lavis同源性最高,为51%,与其他10种动物的同源性在41%~50%之间.SMART分析显示gal-3蛋白在136-259位氨基酸存在保守的半乳糖结合域.Net Phos预测gal-3在Ser-6和Ser-186有潜在的丝氨酸磷酸化位点.gal-3氨基酸序列构建的进化树符合传统动物分类学特点.经菌落PCR、双酶切和DNA测序确认gal-3的ORF正确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b,表明原核表达用重组质粒构建成功,为研究其蛋白功能和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大蟾蜍 半乳糖凝聚素3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载体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凉峰小麂生境选择影响因子评价 被引量:8
9
作者 鲁庆彬 游卫云 +5 位作者 高欣 于江傲 杨仙玉 周圻 章叔岩 翁东明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8-32,共5页
2005年11月至2006年1月,对清凉峰小麂栖息区域的生境因子进行了调查,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小麂生境选择过程中的影响因子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为了采食,小麂多选择西至北坡(阴坡)、草本少灌木多的生境,回避东至南坡(阳坡)、灌木少草本多... 2005年11月至2006年1月,对清凉峰小麂栖息区域的生境因子进行了调查,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小麂生境选择过程中的影响因子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为了采食,小麂多选择西至北坡(阴坡)、草本少灌木多的生境,回避东至南坡(阳坡)、灌木少草本多的生境;为了隐藏,小麂选择郁闭度较高、离水源较远的生境,回避郁闭度较小、离水源较近的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麂 生境选择 生境因素 主成分分析 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蟾蜍MCL-1 cDNA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姝芳 袁进强 +3 位作者 黄慧 诸葛慧 徐跃 杨仙玉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79-184,共6页
克隆日本蟾蜍(Bufo japonicus formosus)髓细胞白血病基因-1(myeloid cell leukemia-1,mcl-1),并进行序列分析。通过菌落PCR对日本蟾蜍皮肤cDNA质粒文库筛选获得目的基因。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进行分析,预测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 克隆日本蟾蜍(Bufo japonicus formosus)髓细胞白血病基因-1(myeloid cell leukemia-1,mcl-1),并进行序列分析。通过菌落PCR对日本蟾蜍皮肤cDNA质粒文库筛选获得目的基因。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进行分析,预测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序列分析表明mcl-1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JX219482)的cDNA全长为1 090 bp,5′端和3′端非翻译区域分别为19bp和432 bp,ORF由639个碱基组成,编码由21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经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对发现,日本蟾蜍与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的同源性为60%,与其他7种动物的同源性在38%-55%之间。MCL-1氨基酸序列构建的进化树与传统动物分类学相符。日本蟾蜍MCL-1与人类同源蛋白具有相似的结构特征,对其cDNA序列的进一步分析,将为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和药物研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蟾蜍 髓细胞白血病基因-1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蟾蜍聚集素cDNA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袁进强 徐跃 +2 位作者 杨仙玉 诸葛慧 张姝芳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6-161,共6页
为研究蟾酥、蟾衣、蟾皮中多肽类有效成分,通过菌落PCR对日本蟾蜍(Bufo japonicus formosus)皮肤cDNA质粒文库进行了筛选,获得了聚集素(clusterin,CLU)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JX035891)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日本蟾蜍cluc... 为研究蟾酥、蟾衣、蟾皮中多肽类有效成分,通过菌落PCR对日本蟾蜍(Bufo japonicus formosus)皮肤cDNA质粒文库进行了筛选,获得了聚集素(clusterin,CLU)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JX035891)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日本蟾蜍clucDNA全长为1 616 bp,包括1 332 bp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5'端30 bp及3'端254 bp的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根据cDNA序列推导的日本蟾蜍CLU前体蛋白由44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其中含2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信号肽,6个糖基化位点,10个可形成二硫键的半胱氨酸残基和2个卷曲螺旋区域。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日本蟾蜍CLU与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的同源性为65%,与其他7种动物的同源性则介于41%-48%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蟾蜍 聚集素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乳糖凝集素-3及其相关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2
作者 徐跃 杨仙玉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17-420,I0001,共5页
目的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是近年来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目前,galectin-3相关抑制剂作为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活跃,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综述了galectin-3在肿瘤细胞凋亡、转移中的作用和近年来galectin-3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半乳糖凝集素-3 抑制剂 抗肿瘤 凋亡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大蟾蜍皮肤galectin-3 cDNA分子多样性及氨基酸变异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跃 宋敏国 +1 位作者 杨仙玉 袁进强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74-580,共7页
以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皮肤总核糖核酸(RNA)反转录第1链互补脱氧核糖核酸(cDNA)为模板,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出galectin-3基因片段并通过TA克隆将其插入到pGM-T载体,通过DNA测序确定该基因片段序列,然后利用美国国家生物技... 以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皮肤总核糖核酸(RNA)反转录第1链互补脱氧核糖核酸(cDNA)为模板,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出galectin-3基因片段并通过TA克隆将其插入到pGM-T载体,通过DNA测序确定该基因片段序列,然后利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中ORF finder查找基因的全长开放阅读框(ORF)。筛选到9个编码galectin-3的cDNA序列,其中2个序列编码N-端截短型galectin-3(galectin-3C)。Clustal X2.0多序列比对和DnaSP4.0分析cDNA序列的多样性。结果发现:中华大蟾蜍galectin-3C区域具有高密度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频率为每20 bp为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这9个基因在N端和糖识别结构域(CRD)有较高同源性,包括磷酸化位点、糖基结合位点和相关基序,而在串联重复区则存在较大差异。galectin-3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多样性很可能赋予中华大蟾蜍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学 中华大蟾蜍 GALECTIN-3 分子多样性 生物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w details indicated by different stainings during conjugation of ciliated protozoa Paramecium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欣 杨仙玉 +3 位作者 朱嘉骏 袁进强 王逸雯 宋敏国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51-656,共6页
During conjugation of Paramecium caudatum, nuclear events occur in a scheduled program. Morphological studies on nuclear behavior during conjugation of P. caudatum have been performed since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During conjugation of Paramecium caudatum, nuclear events occur in a scheduled program. Morphological studies on nuclear behavior during conjugation of P. caudatum have been performed since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Here we report on new details concerning the conjugation of P. caudatum through the staining of conjugating ceils with protargol, carbol fuchsin solution, Hoechst 33342 and immunofluorescence labeling with monoclonal antibody of anti-a tubulin. 1) The crescent nucleus is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meiotic prophase of P. caudatum, has an unstained area. We stained this area with protargol, which was separated from the chromatin area and was not detected by the other stainings. 2) In regards to the four meiotic products, it has long been considered that only one product enters the paroral cone region (PC) and survives after meiosis. However, our protargol and immunofluorescence labeling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C entrance of the meiotic product happened before the completion of meiosis instead of after. 3) In our previous study, protargol staining indicated the presence of a swollen structure around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U" and "V" shaped spindles connecting the two types of prospective pronuclei. However, immunofluorescence labeling with anti-a tubulin antibodies gave a different image from protargol. All these observations form the basis for further studies of their molecular mechanis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MECIUM CONJUGATION CRESCENT PC entrance Connecting spindl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calization of stationary pronuclei during conjugation of Paramecium as indicated by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欣 朱嘉骏 +3 位作者 杨仙玉 袁进强 王逸雯 宋敏国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1-464,共4页
After the third prezygotic division during conjugation of Paramecium caudatum,migratory and stationary pronuclei are produced.The migratory pronuclei remain in the paroral region tightly against the conjugating bounda... After the third prezygotic division during conjugation of Paramecium caudatum,migratory and stationary pronuclei are produced.The migratory pronuclei remain in the paroral region tightly against the conjugating boundaries;while the stationary pronuclei are located beside the migratory pronuclei.To date,however,it is not clear what causes this close side-by-side localization between migratory and stationary pronuclei.In the current study,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with monoclonal antibody of anti-α tubulin indicated that "U" or "V" shaped spindles connected the migratory and stationary pronuclei during the third prezygotic division.This observation accounts for the close localization between these two types of pronucle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MECIUM CONJUGATION Connecting spindles PRONUCLE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蟾蜍皮肤胸腺素α原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宋敏国 袁进强 +3 位作者 杨仙玉 张姝芳 诸葛慧 徐跃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01-405,共5页
为研究蟾酥、蟾衣、蟾皮中多肽类有效成分,通过菌落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对日本蟾蜍Bufo japonicus formosus皮肤cDNA质粒文库进行了筛选,获得胸腺素α原(prothymosin-α,ProTα)全长cD-NA序列,并对它们进行... 为研究蟾酥、蟾衣、蟾皮中多肽类有效成分,通过菌落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对日本蟾蜍Bufo japonicus formosus皮肤cDNA质粒文库进行了筛选,获得胸腺素α原(prothymosin-α,ProTα)全长cD-NA序列,并对它们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日本蟾蜍ProTαcDNA全长为1 480 bp,包括339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5′端125 bp及3′端1 016 bp的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根据cDNA序列推导的日本蟾蜍ProTα由11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无信号肽结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日本蟾蜍ProTα与食用蛙Rana esculenta同源性为82%,与其他11种动物的同源性则介于54%~73%。ProTα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分析日本蟾蜍ProTαcDNA序列,可为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和药物研发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学 日本蟾蜍 ProTα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铁葡聚糖分离纤毛虫接合对的方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魏锦瑜 高欣 杨仙玉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7-80,共4页
介绍一种制备微小铁葡聚糖颗粒以及利用微小铁葡聚糖颗粒分离纤毛虫接合对的方法,通过本方法可以获得接合率达95%以上,且发育基本同步的实验材料。
关键词 纤毛虫 接合对 铁葡聚糖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人工湖泊浮游藻类变动与生物学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施心路 谭晓丽 +4 位作者 刘桂杰 杨仙玉 张志兵 刘晓江 聂品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2期132-137,143,共7页
2003年3月—2004年2月调查研究了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哈尔滨市平房区典型人工湖中3个采样站浮游藻类的群落变动状况、生态学特征及其与水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体中共涉及浮游藻类8门56属96种,其中,绿藻门所占种类最多,在整个周期中占... 2003年3月—2004年2月调查研究了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哈尔滨市平房区典型人工湖中3个采样站浮游藻类的群落变动状况、生态学特征及其与水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体中共涉及浮游藻类8门56属96种,其中,绿藻门所占种类最多,在整个周期中占绝对优势;各项生物学指标在整个周期内均呈波浪式变化,平均个体丰度在4个季节中的变化规律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样站2与3水质状况相近,而与样站1明显有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藻类 人工湖 水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尾两栖类抗肿瘤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跃 岳继萍 杨仙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87-592,共6页
无尾两栖类动物所含有的生理活性物质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功能复杂,是发掘天然抗肿瘤肽的巨大资源库。本文主要概述了无尾两栖动物中抗肿瘤肽的组织分布、分类、理化性质及主要作用机制,为开发两栖类动物多肽有效成分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两栖类 无尾目 抗肿瘤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生物学》双语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20
作者 王翀 杨仙玉 +1 位作者 鲁庆斌 周圻 《教育教学论坛》 2012年第38B期96-97,共2页
对"动物科学"、"林学"、"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从事《动物生物学》七年的双语教学实践表明,对地方农业高校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宜采用"混合型"双语教学模式。根据学生... 对"动物科学"、"林学"、"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从事《动物生物学》七年的双语教学实践表明,对地方农业高校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宜采用"混合型"双语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安排不同的教学层次,教材、课件以及课堂讲授及互动过程中英语的比重,视不同教学层次而区别对待。授课内容的量和难度以及英语和互动占课堂教学的比重,由少到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依不同专业对课程学习的目的意义,教学内容的安排视专业培养要求而有所侧重和取舍。教师讲课时两眼时刻对视学生,时刻提问,激发学生的英语表达欲望。通过有效的教学互动,学生由"听众"成长为"演员",师生在课堂上同场"演戏"。使用实效性强的自编教材,自编教材保留优秀原版教材的主体结构和基本内容,难度适中,篇幅适当,匹配教学大纲和教案,放在网络课堂上供学生随时阅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生物学》 双语教学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