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源性IL-10对炎症牙龈组织中IL-6和ICAM-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杨丕山 赵民 +1 位作者 戚向敏 葛少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43-345,共3页
目的 :探讨外源性IL_10对炎症牙龈组织中IL_6和细胞间粘附分子_1(ICAM_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牙周袋内用或不用IL_10时成人牙周炎患者牙龈组织中IL_6和ICAM_1的表达。结果 :IL_6和ICAM_1均可在炎症牙龈组织的多种细... 目的 :探讨外源性IL_10对炎症牙龈组织中IL_6和细胞间粘附分子_1(ICAM_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牙周袋内用或不用IL_10时成人牙周炎患者牙龈组织中IL_6和ICAM_1的表达。结果 :IL_6和ICAM_1均可在炎症牙龈组织的多种细胞表达。IL_6主要表达于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I CAM_1主要表达于淋巴细胞、上皮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使用Image_Proplus软件系统测得的IL_6和ICAM_1表达的IOD值在实验组和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性IL-10 IL-6 ICAM-1 细胞因子 牙龈组织 成人牙周炎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犬牙周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增殖影响的体内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杨丕山 孙钦峰 +1 位作者 宋爱梅 葛少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对犬牙周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选用 4只成年杂种犬 ,将其上颌两侧的前磨牙 (P1_3)、第一磨牙 (M1 )、下颌两侧的前磨牙 (P2_4 )、第一磨牙 (M1 )作为实验牙。在每个象限 4个实验...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对犬牙周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选用 4只成年杂种犬 ,将其上颌两侧的前磨牙 (P1_3)、第一磨牙 (M1 )、下颌两侧的前磨牙 (P2_4 )、第一磨牙 (M1 )作为实验牙。在每个象限 4个实验牙的近中根颊侧人工制备“U”形骨缺损 ,并设计为 4组 ,即对照组、bFGF组、ePTFE组、bFGF +ePTFE组。每周手术 1次 ,每次手术做 1个象限的 4个牙位 ,连续 4次。完成 4次手术后 1周处死动物。动物处死前 1h注射尿嘧啶脱氧核苷 (BrdU) ,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 ,显微镜下计数BrdU标记的成纤维细胞样细胞。结果 各组中BrdU+ 细胞数均于术后 2周最多 ,术后 3、4周显著减少。术后 1、2周 ,bFGF组和bFGF +ePTFE组的BrdU+ 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和ePTFE组。结论 牙周术后 2周是牙周功能细胞增殖的活跃期 ,bFGF的局部应用可明显促进牙周愈合早期牙周功能细胞的增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 牙周 成纤维细胞样细胞 细胞增殖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NF-κB信号通路对牙周炎发展和牙周再生的影响及其干预 被引量:21
3
作者 杨丕山 宋爱梅 《口腔医学》 CAS 2019年第1期1-5,共5页
牙周病是以菌斑微生物为始动因子的感染性疾病,菌斑微生物可刺激宿主细胞产生炎性和免疫因子,其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作为一个多向性的先导感染细胞因子,在牙周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同时... 牙周病是以菌斑微生物为始动因子的感染性疾病,菌斑微生物可刺激宿主细胞产生炎性和免疫因子,其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作为一个多向性的先导感染细胞因子,在牙周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同时也是牙周再生的重要影响因素。龈沟液中TNF-α水平的变化已经被用来作为牙周炎治疗的效果以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以TNF-α作用过程为靶点探讨牙周炎发展控制和牙周再生促进的有效方法。本文就TNF-α/NF-κB信号通路对牙周病发展和牙周再生的影响及其干预治疗现状作一综述,以期为牙周病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炎性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抗炎治疗 牙周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结合因子a1、骨形成蛋白及骨桥素在小鼠牙周组织发育中的免疫组化定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丕山 潘克清 +1 位作者 李纾 姜波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87-490,共4页
目的探讨核心结合因子a1、骨形成蛋白和骨桥素3者在小鼠牙周组织发育过程中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点、表达意义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3者在出生后不同时期小鼠牙周组织发育中的表达及特点。结果牙齿发育早期,仅... 目的探讨核心结合因子a1、骨形成蛋白和骨桥素3者在小鼠牙周组织发育过程中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点、表达意义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3者在出生后不同时期小鼠牙周组织发育中的表达及特点。结果牙齿发育早期,仅骨形成蛋白在牙囊细胞中表达;当牙根开始发育后,3者皆在牙周膜细胞、成牙骨质细胞中表达,但骨形成蛋白在无细胞牙骨质和细胞牙骨质中皆不表达,核心结合因子a1在细胞牙骨质中表达,而骨桥素则在无细胞牙骨质、细胞牙骨质和牙槽骨表面皆呈强阳性表达。结论核心结合因子a1、骨形成蛋白、骨桥素3者皆参与牙周组织的发育,对矿化和生长发育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结合因子A1 骨形成蛋白 骨桥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导组织再生术促进牙周再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杨丕山 徐欣 +2 位作者 龙彦 庄昭霞 VernonY.Kwok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1997年第2期159-160,共2页
将12只成年兔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只,于下颌两切牙唇侧牙槽骨制备10mmX5mm的开窗骨缺损,在其表面覆盖Gore-Tex膜,以不放膜组作为对照,术后5周处死,对标本作组织学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较对照组有更... 将12只成年兔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只,于下颌两切牙唇侧牙槽骨制备10mmX5mm的开窗骨缺损,在其表面覆盖Gore-Tex膜,以不放膜组作为对照,术后5周处死,对标本作组织学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较对照组有更多的新骨形成,GTR对促进牙周组织再生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引导再生术 牙周组织 牙周病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膜促进牙周骨再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杨丕山 庄昭霞 +1 位作者 孙钦峰 李振玉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1998年第3期204-206,共3页
在3只杂种犬尖牙唇侧形成牙槽骨“开窗”缺损模型,观察壳聚糖膜对牙周骨再生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实验组新骨形成较对照组多,在8周实验期的组织标本内虽有膜残余,但引起的组织学反应符合可吸收生物材料的规律,表明壳聚糖膜有较... 在3只杂种犬尖牙唇侧形成牙槽骨“开窗”缺损模型,观察壳聚糖膜对牙周骨再生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实验组新骨形成较对照组多,在8周实验期的组织标本内虽有膜残余,但引起的组织学反应符合可吸收生物材料的规律,表明壳聚糖膜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对牙周骨再生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膜 组织再生 牙周骨再生 牙槽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导组织再生术屏障膜放置时间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杨丕山 徐欣 +1 位作者 孙钦锋 VernonY.Kwok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3期199-201,共3页
在 30 只成年兔的下颌两切牙唇侧牙槽骨制备 10m m ×5m m 的开窗骨缺损,其表面覆盖 Gore Tex 膜。该膜分别于术后 1、2、3、5 周取出,以不放膜组为空白对照。所有动物5 周处死,标本作组织学分析。结果... 在 30 只成年兔的下颌两切牙唇侧牙槽骨制备 10m m ×5m m 的开窗骨缺损,其表面覆盖 Gore Tex 膜。该膜分别于术后 1、2、3、5 周取出,以不放膜组为空白对照。所有动物5 周处死,标本作组织学分析。结果表明,2 周取膜组较空白对照组有更多的新骨形成,而 3 周或 5 周取膜组织的再生量无进一步增加。提示在引导兔开窗骨缺损的牙周再生中,屏障膜放置所需要的最适宜时间是 2 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组织再生 屏障膜 牙周缺损 治疗 牙周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再生术
8
作者 杨丕山 胡江红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牙周病 牙周再生术 翻瓣术 植骨术 GTR 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性牙周病患者血清α_1抗胰蛋白酶和α_2巨球蛋白的测定
9
作者 杨丕山 史冬梅 王爱荣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1990年第1期44-46,43,共3页
采用ICSⅡ型免疫化学分析仪-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了22名炎症性牙周病患者及10名正常人血清α_1-抗胰蛋白酶和α_2-巨球蛋白浓度。结果:炎症性牙周病患者血清α_1-抗胰蛋白酶和α_2-巨球蛋白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且α_1-抗胰蛋白酶与牙周... 采用ICSⅡ型免疫化学分析仪-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了22名炎症性牙周病患者及10名正常人血清α_1-抗胰蛋白酶和α_2-巨球蛋白浓度。结果:炎症性牙周病患者血清α_1-抗胰蛋白酶和α_2-巨球蛋白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且α_1-抗胰蛋白酶与牙周炎症程度(牙龈指数)呈显著正相关,α_2-巨球蛋白与牙周袋深度呈显著负相关。提示机体可增加蛋白酶抑制因子合成,以抑制或排除过多的蛋白溶解酶,其中α_1-抗胰蛋白酶较α_2-巨球蛋白可能更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1-抗胰蛋白酶类 α2-巨球蛋白类 血清诊断 牙周病 牙龈指数 牙周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诺环素对人牙周韧带细胞矿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5
10
作者 葛少华 杨丕山 +2 位作者 赵宁 戚向敏 孙钦峰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对人牙周韧带细胞(periodontal Iigament cells,PDLCs)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及矿化结节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米诺环素(0,1,5,20,100,200mg/L)加入体外培养的第4代HPDLcs中,孵育4天后,...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对人牙周韧带细胞(periodontal Iigament cells,PDLCs)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及矿化结节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米诺环素(0,1,5,20,100,200mg/L)加入体外培养的第4代HPDLcs中,孵育4天后,检测其对细胞ALP活性的影响;将第4代的PDLCs在体外进行长期培养,实验组加入矿化液和米诺环素(20mg/L或100mg/L),对照组只加矿化液。28天后用茜素红与VonKossa染色检测矿化结节的形成。结果20mg/L和100mg/L的米诺环素能显提高PDLCsS的ALP活性,其中20mg/L具有最大的促进效应,对体外矿化结节的形成,亦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结论米诺环素有促进牙周韧带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转化的趋势,从而有助于牙周新附着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诺环素 结节 人牙周韧带细胞 矿化液 体外 ALP 影响 矿化能力 长期培养 形成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型生物活性玻璃倍骼生作为骨移植替代品同羟基磷灰石的对比
11
作者 杨丕山 李瑞荣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1998年第3期152-154,共3页
骨移植材料一般用在下面几种矫形外科手术中:骨失连或骨迟连的治疗,骨缺损填充,骨肿瘤切除或外伤失骨之后的骨置换。导致骨缺损的原因可能是髋和膝关节整形外科手术中的变性囊肿或骨修整术中的骨分解和再吸收。目前来看,自体骨被视为修... 骨移植材料一般用在下面几种矫形外科手术中:骨失连或骨迟连的治疗,骨缺损填充,骨肿瘤切除或外伤失骨之后的骨置换。导致骨缺损的原因可能是髋和膝关节整形外科手术中的变性囊肿或骨修整术中的骨分解和再吸收。目前来看,自体骨被视为修复骨缺损的最理想的材料,这种材料的优点是具有成骨性,但材料来源非常有限,且往往导致供骨部位的缺陷。因而,需要有一种同自体移植材料的功能类似的同种异源移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移植 羟基磷灰石 生物活性玻璃 倍骼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牙周脓肿治疗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20
12
作者 王伶俐 戚向敏 +1 位作者 颜世果 杨丕山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2-133,共2页
关键词 急性牙周脓肿 治疗方法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 切开引流 全身用药 系统治疗 炎症控制 局部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环素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葛少华 杨丕山 +3 位作者 赵宁 戚向敏 孙钦峰 王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76-378,共3页
目的 探讨四环素对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s)的生物学作用。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四环素(1、5、20、100、500、2 500 μg/ml)加入体外培养的HPDLFs中,孵育2 d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对细胞形态的影响,并用MTT法、考马司亮蓝法... 目的 探讨四环素对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s)的生物学作用。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四环素(1、5、20、100、500、2 500 μg/ml)加入体外培养的HPDLFs中,孵育2 d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对细胞形态的影响,并用MTT法、考马司亮蓝法及3H-TdR掺入法,分别检测四环素对细胞的增殖活性、蛋白合成及DNA合成的影响。结果在1-100μg/ml的浓度范围内,细胞形态呈正常的梭形或纺锤形。在20-100μg/ml的浓度范围内,四环素可促进HPDLFs的增殖及生物合成(P<0.01)。当四环素的浓度增至2 500μg/ml,不仅使细胞的镜下形态发生了明显改变,而且严重抑制了细胞的生物学活性。结论 在合适的浓度范围内,四环素能促进HPDLFs的增殖及生物合成,而浓度过高则具有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环素 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生物学作用 细胞形态 体外培养 增殖 ^3H-TdR掺入法 生物合成 形态发生 蛋白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牙周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艳 杨丕山 +2 位作者 戚向敏 任建民 葛少华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炎患者血清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比较重度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前及治疗后4~6周的牙龈出血指数、探诊深度和血清TNF-α浓度。结果牙周炎患者血清TNF-α的浓度显著高于对照者(P<0.01);经牙周基础治疗... 目的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炎患者血清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比较重度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前及治疗后4~6周的牙龈出血指数、探诊深度和血清TNF-α浓度。结果牙周炎患者血清TNF-α的浓度显著高于对照者(P<0.01);经牙周基础治疗后,患者牙龈出血指数、探诊深度和血清TNF-α浓度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牙周炎患者可能通过血清TNF-α浓度升高而对全身健康造成不良影响;预防和治疗牙周炎对于维护全身健康,防治系统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牙周炎 治疗前 治疗后 血清 TNP-α 牙周基础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根残冠根管治疗术后引发急性炎症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孙钦峰 杨丕山 +2 位作者 熊世江 杜朝霞 刘琳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0期578-580,共3页
目的探讨残根残冠根管治疗术后急性炎症的发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8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根管治疗术一次法和二次法,分析急性炎症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结果两种根管治疗术急性炎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但二次法急性蜂窝织炎... 目的探讨残根残冠根管治疗术后急性炎症的发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8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根管治疗术一次法和二次法,分析急性炎症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结果两种根管治疗术急性炎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但二次法急性蜂窝织炎发生率明显高于一次法(P<0.05),而且,封药后出现急性炎症的患牙根管充填后很少出现急性炎症反应;急性炎症与根管预备、根管充填、根尖周区骨质破坏程度有关。结论根管治疗术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一次法可以应用于残根残冠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炎症 残根残冠 根管治疗术 发生率 术后 冠根 一次法 根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成蛋白-2基因促进犬牙周组织再生的体内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孙钦峰 朱雪梅 +2 位作者 杨丕山 刘玉 杜芳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11-214,共4页
目的:观察重组入骨形成蛋白-2(rhBMP-2)质粒对犬牙周骨缺损再生作用的影响。方法:选用6只成年bea犬,将其下颌两侧的第2、3、4前磨牙(P2、P3、P4)作为实验牙。在每颗实验牙的近中根颊侧制作“U”型骨缺损,并随设计为3组,即pIRES-rhBMP-2... 目的:观察重组入骨形成蛋白-2(rhBMP-2)质粒对犬牙周骨缺损再生作用的影响。方法:选用6只成年bea犬,将其下颌两侧的第2、3、4前磨牙(P2、P3、P4)作为实验牙。在每颗实验牙的近中根颊侧制作“U”型骨缺损,并随设计为3组,即pIRES-rhBMP-2组、rhBMP-2组(阳性对照组)和PBS组(空白对照组)。术后第4与第8周分别处动物。光镜下观察组织学变化,采用Image-Pro-Express系统测量新生牙槽骨和牙骨质的高度、新生结缔组织的附量。测量结果以SAS 6.12软件包进行Newman-Keuls q检验。结果:实验第8周时,组织学观察可见2个实验组新牙槽骨接近于正常骨结构,新生牙周纤维稠密,富含血管;空白对照组胶原纤维稀疏,排列不规则。新生组织测量果显示:2个实验组新生牙槽骨和牙骨质的高度、新生结缔组织的附着量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P<0.01) 2个实验组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IRES-rhBMP-2有较强的骨诱导活性,能有效促进犬牙周骨缺的组织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成蛋白-2 基因治疗 骨缺损 牙周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表达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孙钦峰 徐岩 +2 位作者 宋晖 扈英伟 杨丕山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3-446,共4页
目的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表达白细胞介素-6(IL-6)、破骨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L)、骨保护因子(OPG)的影响,初步探讨HMGB1在牙周疾病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代组织块培养法,培养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用... 目的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表达白细胞介素-6(IL-6)、破骨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L)、骨保护因子(OPG)的影响,初步探讨HMGB1在牙周疾病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代组织块培养法,培养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用第4~6代的细胞进行实验。分别用10、30、100ng·mL-1质量浓度的HMGB1孵育牙周膜成纤维细胞24h后,RT-PCR检测IL-6、RANKL、OPG的mRNA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RANKL、OPG的蛋白表达。均以0ng·mL-1质量浓度组为对照,所得数据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处理。结果 HMGB1在10、30、100ng·mL-1质量浓度时,细胞中的RANKL/OPGmRNA的比值增高(P<0.05),100ng·mL-1质量浓度时细胞中的IL-6mRNA的表达量增高(P<0.05)。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10ng·mL-1质量浓度组的RANKL/OPG的比值有明显增高。结论一定浓度的HMGB1可使牙周膜细胞中的RANKL/OPG比值增高,还会诱导炎症因子IL-6mRNA表达上调。提示HMGB1可能会在牙周炎的发病以及炎症进展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牙囊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鉴定及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葛少华 李德懿 杨丕山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6期506-509,共4页
目的:建立小鼠牙囊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并对其起源进行鉴定,同时检测其生物学特性。方法:用1%的胰蛋白酶消化分离7天龄Balb/c小乳鼠的下颌第一磨牙牙胚的牙囊组织进行体外培养,波形蛋白和角蛋白鉴定细胞起源,HE染色观察细胞的形态,G... 目的:建立小鼠牙囊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并对其起源进行鉴定,同时检测其生物学特性。方法:用1%的胰蛋白酶消化分离7天龄Balb/c小乳鼠的下颌第一磨牙牙胚的牙囊组织进行体外培养,波形蛋白和角蛋白鉴定细胞起源,HE染色观察细胞的形态,Gomori改良钙钴法进行细胞的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ase)染色,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Ⅰ型胶原和骨钙素(osteocalcin,OCN)的表达。结果:分离培养的细胞具有多形性,现有3种基本的细胞类型:立方形或多角形;长梭形;非常细长的细胞形状,前2种细胞胞核内有2~4个清晰的核仁,胞质内有大量颗粒,且有大量的线状伪足。波形蛋白染色阳性,角蛋白染色阴性,ALPase染色显示72.7%的牙囊细胞内的AL鄄Pase呈强阳性;免疫组化染色显示48.8%的牙囊细胞Ⅰ型胶原及8.75%的牙囊细胞的OCN表达阳性。结论:所培养的牙囊细胞源自间充质,含有多种细胞表型,具有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囊 细胞培养 碱性磷酸酶 骨钙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1在慢性牙周炎病变牙龈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华强 穆萍萍 +4 位作者 魏玲玲 侯萌 孙钦峰 宋晖 杨丕山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1-194,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牙周炎病变牙龈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表达。方法提取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以1μg.mL-1的细菌脂多糖(LPS)刺激细胞,24 h后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HMGB1的表达,48 h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上清液中H... 目的研究慢性牙周炎病变牙龈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表达。方法提取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以1μg.mL-1的细菌脂多糖(LPS)刺激细胞,24 h后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HMGB1的表达,48 h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上清液中HMGB1的表达;分别以50 ng.m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100 ng.mL-1HMGB1刺激PBMC,48 h后检测细胞上清液中HMGB1和TNF-α的表达。另外收集健康者和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龈组织和龈沟液,分别检测牙龈组织和龈沟液内HMGB1的表达。结果 LPS刺激PBMC 24 h后,HMGB1自细胞核移出至细胞质中;刺激48 h后,细胞上清液中HMGB1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NF-α和HMGB1分别刺激PBMC 48 h后,上清液中HMGB1和TNF-α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亦有明显增强(P<0.01)。在慢性牙周炎牙龈组织上皮钉突下方浸润的细胞中,HMGB1自细胞核转移至细胞质和细胞外;其龈沟液内HMGB1的表达量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HMGB1可能在牙周炎病理进程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 牙周炎 龈沟液 外周血单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袭性牙周炎与慢性牙周炎病变位点中人巨细胞病毒的定量检测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潇 孙钦峰 +2 位作者 孙允东 葛少华 杨丕山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2-245,共4页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侵袭性牙周炎(AgP)及慢性牙周炎(CP)患者龈下样本中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DNA载量,探讨HCMV感染与牙周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18例AgP患者、24例CP患者及15例牙周健康对照者,收集龈下样本114例。构建含有...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侵袭性牙周炎(AgP)及慢性牙周炎(CP)患者龈下样本中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DNA载量,探讨HCMV感染与牙周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18例AgP患者、24例CP患者及15例牙周健康对照者,收集龈下样本114例。构建含有HCMV高保守片段的重组质粒,制备标准品DNA模板,建立并应用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样本中HCMV的DNA载量。结果 AgP病变位点、CP病变位点以及牙周健康位点中HCMV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8.3%、41.7%和6.7%。AgP和CP病变位点中HCMV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牙周健康位点(P<0.01)。在AgP病变位点中,病毒载量在104以上的位点占33.3%,明显高于CP病变位点的10.4%,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MV感染与牙周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活动性感染可能与AgP组织破坏的迅速进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巨细胞病毒 侵袭性牙周炎 慢性牙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