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制菜 美食救星还是健康杀手
1
作者 杜赛 《健康博览》 2025年第2期60-61,共2页
在这个快如闪电的时代,我们是不是都变成了“时间战士”,每天都在与秒针赛跑?想象一下,当你忙碌了一天,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饥肠辘辘却还要面对繁琐的烹饪步骤,心情是不是低落到了极点?这时只需几分钟,预制菜就能将美味即刻呈现。但是... 在这个快如闪电的时代,我们是不是都变成了“时间战士”,每天都在与秒针赛跑?想象一下,当你忙碌了一天,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饥肠辘辘却还要面对繁琐的烹饪步骤,心情是不是低落到了极点?这时只需几分钟,预制菜就能将美味即刻呈现。但是,别着急,咱们还得深入探究一下,预制菜背后是否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它到底是美食的救星,还是健康的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食 烹饪 健康杀手 预制 美味 深入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成膜封堵技术在塔里木油田的应用与研究
2
作者 麻洪霞 杜赛 +2 位作者 王欢 唐冰 杜小勇 《科学技术创新》 2025年第6期29-32,共4页
纳米成膜封堵技术是最前沿的钻井液防塌新技术,目前在塔里木油田井壁不稳定地层钻井过程中广泛应用。本文首先阐述了纳米成膜处理剂超微封堵原理,形成的封堵膜对疏水和减小压力传递作用起到良好防塌效果。其次,对粒径分布、封堵能力、... 纳米成膜封堵技术是最前沿的钻井液防塌新技术,目前在塔里木油田井壁不稳定地层钻井过程中广泛应用。本文首先阐述了纳米成膜处理剂超微封堵原理,形成的封堵膜对疏水和减小压力传递作用起到良好防塌效果。其次,对粒径分布、封堵能力、泥岩理化性能、钻井液性能进行室内研究,120 min砂床滤失量降低率92.42%,封堵作用明显,填补纳米级封堵空白。最后,列举了纳米成膜防塌技术在塔里木油田现场应用效果,成功解决了井下垮塌问题。本文旨在为不同区域油气钻井过程提供纳米成膜封堵技术理论和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成膜封堵技术 塔里木油田 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颅内原发恶性黑色素瘤1例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杜赛 刘岳 +1 位作者 傅楚华 关俊宏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5期596-600,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原发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例经病理证实为颅内原发恶性黑色素瘤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行手术全切除病变,术后病理证... 目的探讨颅内原发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例经病理证实为颅内原发恶性黑色素瘤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行手术全切除病变,术后病理证实为小圆细胞恶性黑色素瘤。结合查体及物理检查,术后确诊为颅内原发恶性黑色素瘤。结论颅内原发恶性黑色素瘤极为罕见,临床表现多样,影像学检查有一定诊断价值,目前推荐手术完整切除,术后联合放化疗,肿瘤恶性程度较高,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原发恶性黑色素瘤 病例报告 临床特征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资料的莲花山矿区生态修复效果评估
4
作者 刘子菁 冯芳 +3 位作者 杜赛 吴永琪 石艳军 陈彦伟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6期50-55,共6页
植被覆盖度和植被净第一生产力是评价矿区开采后生态修复效果的重要指标。使用高分一号2014—2023年的遥感影像,以汕头市澄海区莲花山钨矿矿区为研究对象,对矿区内的植被覆盖度进行长时间序列分析,并通过使用气温、降水、太阳辐射通量... 植被覆盖度和植被净第一生产力是评价矿区开采后生态修复效果的重要指标。使用高分一号2014—2023年的遥感影像,以汕头市澄海区莲花山钨矿矿区为研究对象,对矿区内的植被覆盖度进行长时间序列分析,并通过使用气温、降水、太阳辐射通量等气象因子计算矿区内的植被净第一生产力。结果表明,2014—2023年,矿区内的FVC呈现波动上升态势,除了2015年、2018年和2021年有所下降以外,平均FVC由2014年的0.26上升到2023年的0.34。矿区内的NPP由2017年的385.01 gC/(m^(2)·a)增加到2023年的557.73 gC/(m^(2)·a)。NPP除了和植被覆盖度FVC相关,还和气温、降水、太阳入射辐射量等气象因子有关。综合来看,自2014年以来,矿区植被恢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一号遥感数据 莲花山矿区 生态修复效果 植被覆盖度 植被净第一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一次典型雷暴过程双偏振雷达参量与闪电活动关系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杜赛 刘显通 +3 位作者 孙皓霆 陈绍东 陈绿文 颜旭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27-438,共12页
基于2017年5月8日华南地区一次典型飑线过程,分析了此次过程中闪电活动和-35~0℃温度层内双偏振雷达参量的分布特征以及双偏振雷达参量与闪电活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此次飑线过程中,双偏振雷达参量与闪电频次的趋势在时间变化上有较... 基于2017年5月8日华南地区一次典型飑线过程,分析了此次过程中闪电活动和-35~0℃温度层内双偏振雷达参量的分布特征以及双偏振雷达参量与闪电活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此次飑线过程中,双偏振雷达参量与闪电频次的趋势在时间变化上有较好的一致性,且随着闪电活动的发生及雷暴过程的增强,双偏振雷达参量中的冰水含量、雷达反射率因子、差分反射率、差分相移率等偏振参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闪电频次高峰时间段对应各个参量最大值时间段。双偏振雷达各个参量最大值与闪电活动的线性拟合关系均优于多项式拟合关系。定性地发现了双偏振雷达参量与闪电活动的关系,可为将来将双偏振雷达参量加入到闪电临近预警预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偏振雷达 雷达参量 飑线 闪电活动 闪电临近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始长连续电流引起的地电位抬升和SPD损坏 被引量:4
6
作者 陈绍东 张义军 +3 位作者 颜旭 杜赛 吕伟涛 张阳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6-246,共11页
在电子电气系统接地领域,地电位抬升对电子设备的破坏效应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基于触发闪电技术,开展了地网地电位抬升冲击电涌保护器(surge protective device,SPD)的观测试验,重点分析了触发闪电初始长连续电流过程对SPD的冲击和损... 在电子电气系统接地领域,地电位抬升对电子设备的破坏效应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基于触发闪电技术,开展了地网地电位抬升冲击电涌保护器(surge protective device,SPD)的观测试验,重点分析了触发闪电初始长连续电流过程对SPD的冲击和损坏效应.结果发现,触发闪电注入地网后,闪电的初始长连续电流和继后回击的共同作用下很容易造成额定通流量的SPD损坏,当流经SPD的能量累积达到一定程度时仅初始长连续电流过程也会损坏SPD;冲击SPD的效应与初始长连续电流过程的不同的波形密切相关,当长连续电流过程叠加上升沿较快幅值较大的初始连续电流脉冲(ICCP,initial continuous current pulse)时,流经SPD的能量会迅速增加,是长连续电流过程中SPD损坏的最为关键因子.个例分析发现,当初始长连续电流过程持续时间和平均电流量级达到100 ms和200 A左右,泄放电量为25 C,流经SPD的能量达1000 J左右,易造成标称放电电流20 kA甚至更高的SPD损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发闪电 初始长连续电流 地电位抬升 SPD 损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脉冲相干激光测风雷达光学天线特性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彭涛 陈涌 +5 位作者 赵培娥 陈春利 杜赛 王茜 范成博 周鼎富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1-515,共5页
为了提高光纤脉冲相干激光测风雷达性能,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来分析光学天线特性。利用后向传播本振原理,讨论光学天线口径对系统载噪比的影响,以及光瞳截断比对天线效率的影响;提出光学接收耦合效率的定义,研究不同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 为了提高光纤脉冲相干激光测风雷达性能,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来分析光学天线特性。利用后向传播本振原理,讨论光学天线口径对系统载噪比的影响,以及光瞳截断比对天线效率的影响;提出光学接收耦合效率的定义,研究不同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条件对耦合效率和测程的影响;通过搭建实验平台,测量不同距离门内的载噪比和频谱强度等参数,验证了仿真结果。结果表明,当远场探测距离在7km~10km范围内变化时,天线最优口径为100mm,光瞳截断比最优值为0.8;相较弱湍流情况,强湍流会使同一系统测程下降近30%。此研究为光学天线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光学天线 实验分析 大气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触发闪电产生的地网地电位抬升及暂态效应 被引量:6
8
作者 颜旭 张义军 +2 位作者 杜赛 陈绍东 吕伟涛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7-256,共10页
对2019年夏季广州市从化区3个雷暴过程中7次触发闪电过程的39次继后回击和10次M分量及其对应的地电位抬升(ground potential rise,GPR)电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发现:39次继后回击对应的地电位抬升电压峰值几何平均值能达到-138.97 kV... 对2019年夏季广州市从化区3个雷暴过程中7次触发闪电过程的39次继后回击和10次M分量及其对应的地电位抬升(ground potential rise,GPR)电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发现:39次继后回击对应的地电位抬升电压峰值几何平均值能达到-138.97 kV,且波形具有明显的次峰,次峰几何平均值为-90.09 kV,约为最大峰值的64.86%;继后回击引起的地电位抬升电压主要由雷电流泄放引起(相关系数为0.94),感应耦合作用相对较弱(相关系数为0.55),而M分量过程对应的地电位抬升电压则均由雷电流泄放引起(相关系数为0.99).在雷电流瞬间冲击下,继后回击和M分量过程时的冲击接地电阻均小于工频接地电阻,M分量过程的冲击接地电阻平均值为12.02Ω,继后回击过程为10.87Ω.M分量半峰宽度可达毫秒量级,会使浪涌保护器长时间处于动作状态,极易引起浪涌保护器热崩溃损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发闪电 地电位抬升电压 继后回击 M分量 冲击接地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触发闪电地电位抬升引发的氧化锌电涌保护器损坏事件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陈绍东 张义军 +3 位作者 颜旭 杜赛 吕伟涛 张阳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0-328,共9页
基于触发闪电开展了电流注入地网后地电位抬升反击氧化锌电涌保护器的试验研究。结合真实雷电环境下测量的电涌保护器两端残压和流经电流的数据,对一次触发闪电引发的氧化锌电涌保护器损坏事件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电流注入地网后,回... 基于触发闪电开展了电流注入地网后地电位抬升反击氧化锌电涌保护器的试验研究。结合真实雷电环境下测量的电涌保护器两端残压和流经电流的数据,对一次触发闪电引发的氧化锌电涌保护器损坏事件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电流注入地网后,回击过程瞬间的大能量和长连续电流过程累积的能量相互叠加共同作用损坏了氧化锌电涌保护器。回击发生时,较大的地电位抬升反击特别是电压的快速上升阶段,氧化锌电涌保护器内部半导体结构(晶界层或晶粒)很容易遭到局部破坏,形成穿孔,电压波沿着破坏的晶界层“漏洞”迅速通过,氧化锌电阻片失去钳制作用,而当电压缓慢下降时,电压在氧化锌电涌保护器内部晶界层的分布趋于均匀,没有损坏的晶界结构又恢复了氧化锌电涌保护器的钳制功能。长连续电流过程形成的残压较小,但其持续时间很长,可达几十甚至上百毫秒,事件中多次致使SPD钳制功能的失效。4次回击过程地电位抬升反击流经氧化锌电涌保护器的电流峰值最大为7.1 kA,平均值5.4 kA,占触发闪电注入电流的28.9%。流经SPD的电量范围0.15~0.58 C,平均值0.44 C,其值大于8/20μs标称放电电流20 kA单脉冲释放的电量(0.37 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触发闪电 地电位抬升 残压 流经SPD电流 氧化锌电涌保护器 损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次触发闪电引起的地网地电位抬升观测及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颜旭 揣国权 +3 位作者 王孝波 李哲 杜赛 张义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120-4128,共9页
雷电流通过地网泄放时,会使地网上的电位显著升高,极具破坏性。因此,基于人工触发闪电技术,分析了触发闪电雷电流波形特征和对应的地电位抬升波形特征,并结合CST软件进行了仿真建模与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发现,4次回击过程引起的... 雷电流通过地网泄放时,会使地网上的电位显著升高,极具破坏性。因此,基于人工触发闪电技术,分析了触发闪电雷电流波形特征和对应的地电位抬升波形特征,并结合CST软件进行了仿真建模与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发现,4次回击过程引起的地电位抬升最大值可达-353.49 kV,平均值为-254.69 kV,电压波形半峰宽度明显大于对应过程的雷电流波形,约为后者的1.8倍;雷电流直击地网时,由于地网暂态效应作用,当回击电流较大时(-25.80 kA),冲击接地电阻偏小,其值约是工频接地电阻的86.5%;当回击电流较小时(-9.07 kA),冲击接地电阻偏大,其值约是工频接地电阻的1.4倍。通过Heidler函数和双指数函数可以较好地模拟雷电流波形,地电位抬升模拟结果显示,上升沿和峰值较为接近观测值,半峰宽度比实测值小,模型难以模拟自然过程的火花效应,是造成模拟与实测结果存在偏差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触发闪电 回击电流 地网 地电位抬升 冲击接地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前处理方法对霉千张中赭曲霉毒素A检测效果对比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何刚 杜赛 +2 位作者 王若燕 陈理 周临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11期3631-3636,共6页
目的考察不同的固相萃取柱的净化效果,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霉千张中赭曲霉毒素A的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甲醇+水(80:20,V:V)提取,萃取柱净化,目标化合物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检测,以基质匹配标准曲线法进行定量。优... 目的考察不同的固相萃取柱的净化效果,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霉千张中赭曲霉毒素A的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甲醇+水(80:20,V:V)提取,萃取柱净化,目标化合物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检测,以基质匹配标准曲线法进行定量。优化色谱与质谱条件后,从回收率、基质效应、净化效率3个方面考察了HLB、C18、MAX和免疫亲和柱,对霉千张中赭曲霉毒素A残留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HLB、C18、免疫亲和柱、MAX固相萃取柱的基质效应分别为0.83、0.78、0.84、0.67;净化效率为75.6%、70.8%、81.5%、50.2%。赭曲霉毒素A在0.10~1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8,加标回收率为86.0%~104.8%,相对标准偏差为1.2%~6.8%,方法的检出限为0.10µg/kg。结论HLB,C18和免疫亲和柱均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免疫亲和柱和HLB价格昂贵,不太适合大批量样本的检测,因此选择C18作为霉千张样品的前处理固相萃取柱。该方法前处理简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适用于霉千张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千张 赭曲霉毒素A 固相萃取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颅底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2
作者 杜赛 关俊宏 +2 位作者 李悦 付强 吕涛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97-99,104,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样骨囊肿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提高对颅内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1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前颅底动脉瘤样骨囊肿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样骨囊肿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提高对颅内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1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前颅底动脉瘤样骨囊肿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儿行显微镜下手术全切除病变,术中见肿瘤位于硬膜外,广泛分布于颅底,向眶内生长,颅底骨质变性增厚。分块切除肿瘤组织,见肿瘤质韧,色粉红,大小约5 cm×4 cm×3 cm。术后病理检查为动脉瘤样骨囊肿。术后患儿恢复良好,随访1年未见复发。结论颅内动脉瘤样骨囊肿临床非常罕见,病因尚不明确;临床表现与其大小和部位有关,影像学检查有特征性表现,显微镜下手术完整切除病变可获得良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样骨囊肿 颅骨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四脑室卵黄囊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3
作者 杜赛 关俊宏 李悦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339-342,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卵黄囊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提高对颅内卵黄囊瘤(YST)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1例经病理证实的第四脑室卵黄囊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儿... 目的探讨颅内卵黄囊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提高对颅内卵黄囊瘤(YST)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1例经病理证实的第四脑室卵黄囊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儿行开颅显微镜下手术全切除肿瘤,术中见肿瘤基底位于小脑蚓部,充满第四脑室,约3 cm×3 cm×4 cm大小,色暗红,供血丰富,质地较软;仔细分离肿瘤周边,逐渐深入,分块完整切除肿瘤。病理检查为卵黄囊瘤。术后患儿恢复良好,随访1个月未见复发,目前仍在随访中。结论颅内第四脑室卵黄囊瘤临床非常罕见;其病因尚不明确,临床表现与肿瘤大小和部位有关,影像学检查有一定诊断价值,血清及脑脊液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浓度升高。目前治疗大多采用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术后联合放化疗。因第四脑室卵黄囊瘤的恶性程度较高,故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黄囊瘤 第四脑室 临床特点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中部地区雷暴团特征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绍东 陈绿文 +3 位作者 杜赛 颜旭 黄惺惺 庄燕洵 《广东气象》 2021年第5期28-31,35,共5页
基于DBSCAN聚类算法,利用2016—2018年的粤港澳闪电定位资料,综合考虑了雷暴团的面积、闪电频次、平均电流以及闪电的最大放电电流等指标,提出了一种雷暴强度指数定义及分级方法。
关键词 气候学 雷电预报预警 雷暴团 闪电定位 闪电回击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亚甲蓝含量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若燕 周晓萍 杜赛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2012-2013,共2页
目的:建立血浆中亚甲蓝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OASIS HLB固相萃取小柱对血浆样品中残留的亚甲蓝进行萃取富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SUNFIRE C18柱(5μm 4.6×250 mm);流动相:水/乙腈/乙酸钠/乙酸/EDTA:750 ml... 目的:建立血浆中亚甲蓝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OASIS HLB固相萃取小柱对血浆样品中残留的亚甲蓝进行萃取富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SUNFIRE C18柱(5μm 4.6×250 mm);流动相:水/乙腈/乙酸钠/乙酸/EDTA:750 ml/250 ml/6.5 g/8 ml/54 mg;流速:1.0 ml/min;柱温:25℃;二极管阵列检测器:293 nm进行分离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在0.05~1.5μmol/L浓度范围,其线性关系良好,Y=342950X+4298,相关系数(r)≥0.999。RSD为2.1%~3.8%,回收率可达到95%~99%。最低检测浓度为0.04μmol/L。结论:该方法具有准确、灵敏、快速、简便等特点,能够用于经亚甲蓝处理的血浆样品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亚甲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不同地区闪电活动和气溶胶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6
作者 杜赛 谭涌波 +3 位作者 汪然 仇梦扬 林辉 周洁晨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2-30,共9页
基于10年(2002~2011)卫星观测资料,研究气溶胶浓度(以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代替),地面温度,相对湿度,海拔高度以及其他数据对中国两个不同地区夏季闪电活动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地区闪电活动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对于气溶胶浓度低的地区(AOD... 基于10年(2002~2011)卫星观测资料,研究气溶胶浓度(以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代替),地面温度,相对湿度,海拔高度以及其他数据对中国两个不同地区夏季闪电活动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地区闪电活动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对于气溶胶浓度低的地区(AOD_(ave)=0.14),地面温度(偏相关系数为0.745)、海拔高度(偏相关系数为-0.613)可能是影响该区域闪电活动的主要因素;对于气溶胶浓度高的地区(AOD_(ave)=0.60),地面温度(偏相关系数为0.87)、气溶胶浓度(偏相关系数为-0.823)、相对湿度(偏相关系数为0.818)可能是影响该区域闪电活动的主要因素。另外气溶胶浓度低和高的两个地区气溶胶对闪电活动的影响是相反的。对于气溶胶浓度低的地区,闪电密度与AOD,冰粒子光学厚度(IOT)呈明显正相关(R=0.81,0.82),气溶胶可能主要通过微物理过程增加云滴数量,随之冰粒子含量增多,增强雷暴云活动,促进闪电活动的发生;对于气溶胶浓度高的地区,闪电密度与AOD呈明显负相关(R=-0.78),地面气温与AOD呈负相关(R=-0.29),而IOT与闪电密度无相关性(R=0.09),表明气溶胶可能通过辐射效应,使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降低,地面温度降低,雷暴云强度减弱,使冰粒子含量减少,导致闪电活动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电密度 气溶肢 微物理作用 辐射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并发低钠血症的类型与动脉瘤位置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杜赛 刘岳 +2 位作者 傅楚华 胡少荣 关俊宏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6期646-652,共7页
目的探讨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和脑耗盐综合征(CSWS)在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并发低钠血症中的发生率是否因破裂动脉瘤的位置而不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aSAH... 目的探讨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和脑耗盐综合征(CSWS)在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并发低钠血症中的发生率是否因破裂动脉瘤的位置而不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aSAH并发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低钠血症病因,分为SIADH组(N=120)和CSWS组(N=40),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低钠血症病因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有16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SIADH患者120例(75)、CSWS患者40例(25%);前循环动脉瘤102例(64%),后循环动脉瘤58例(36%)。单因素分析证实,与后循环动脉瘤相比,SIADH在前循环动脉瘤中比CSW更常见(P=0.004);与其他部位相比,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中SIADH发生率较CSWS更高(P=0.038);更严重的Hunt-Hess分级与CSWS的发展有关(P=0.007);与SIADH组患者相比,CSWS组患者更多发生早期低钠血症(P=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进一步证实,前循环动脉瘤患者SIADH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后循环动脉瘤患者(P=0.041)。CSWS在Hunt-Hess分级3~4级患者中发生率更高(P=0.013)。结论SIADH是aSAH患者低钠血症的主要原因,比CSWS更常见。前循环动脉瘤患者中SIADH的发生率高于后循环动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钠血症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 脑耗盐综合征 动脉瘤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轴稳定性优化的机载高分辨率近红外光学系统设计研究
18
作者 王茜 刘洋 +7 位作者 杜赛 王晶 彭涛 杨旭 姚强 蒲彬 范成博 王德胜 《红外》 CAS 2022年第9期1-9,共9页
针对一些光轴稳定性要求较高的高空使用战斗机挂载光电系统,分析了光学系统设计中提高光轴稳定性的几点要素,给出了消热差公式的条件,推导了景深公式,并给出了四种提高途径:采用较大温差范围的光学全被动补偿无热化设计、降低公差灵敏... 针对一些光轴稳定性要求较高的高空使用战斗机挂载光电系统,分析了光学系统设计中提高光轴稳定性的几点要素,给出了消热差公式的条件,推导了景深公式,并给出了四种提高途径:采用较大温差范围的光学全被动补偿无热化设计、降低公差灵敏度、提高结构件的刚度和强度、使用景深调焦机构(满足较大作用距离的机载高低空使用要求)。介绍了一种小型机载近红外无热化变焦系统的设计思路。该系统采用光学补偿,有4个透镜组(最后一组为景深调焦机构),在-55~70℃温度范围内均具有较好的像质、较宽松的公差特性和较好的光轴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学系统 景深调焦 无热化 光轴稳定性 光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标定法在闪电光学观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谢正帅 吕伟涛 +8 位作者 马颖 齐奇 武斌 姜睿娇 孙秀斌 陈绿文 杜赛 颜旭 肖桐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44-452,共9页
针对闪电光学观测资料定量分析的需求,采用张正友平面标定法结合便携式平面靶标,实现了闪电外场试验中光学观测设备的现场标定,为消除光学系统成像畸变对闪电通道特征分析的影响提供了一种便捷的途径。使用此方法对广州高建筑物雷电观测... 针对闪电光学观测资料定量分析的需求,采用张正友平面标定法结合便携式平面靶标,实现了闪电外场试验中光学观测设备的现场标定,为消除光学系统成像畸变对闪电通道特征分析的影响提供了一种便捷的途径。使用此方法对广州高建筑物雷电观测站(TOLOG)的6套闪电光学观测设备进行了标定,结果表明:光学观测设备搭载同类型镜头时,焦距越短图像的畸变越明显;图像中视线与光轴的夹角越大,径向畸变的影响越明显,采用鱼眼镜头获得的闪电通道图像在靠近边缘的位置畸变的影响会超过25%;通过对配备焦距为8mm鱼眼镜头的单反相机以及配备焦距为8 mm广角镜头的高速摄像机同时获取的闪电光学同步资料进行畸变校正后,发现获取的图像畸变校正前后闪电通道总体长度差异分别为12.9%和4.5%;经过畸变校正后不同设备获取的闪电通道图像比原图拥有更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像机标定 平面靶标 畸变校正 闪电光学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暴云内电荷水平分布形式对闪电放电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林辉 谭涌波 +3 位作者 马宇翔 杜赛 周洁晨 仇梦扬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74-384,共11页
为了定量探究雷暴云内电荷水平分布形式对闪电类型和先导传播行为的影响,建立了典型雷暴云电荷结构模型,引入控制电荷水平分布的参数,利用改进的随机放电参数化方案,开展二维高分辨率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主正电荷区电荷水平分布不均匀... 为了定量探究雷暴云内电荷水平分布形式对闪电类型和先导传播行为的影响,建立了典型雷暴云电荷结构模型,引入控制电荷水平分布的参数,利用改进的随机放电参数化方案,开展二维高分辨率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主正电荷区电荷水平分布不均匀且向中心聚集时,产生的闪电类型多为正地闪和正极性云闪,随着电荷水平分布趋于均匀,闪电类型转变为负地闪;主负电荷区电荷水平分布趋于均匀时,闪电类型由负地闪向正极性云闪再向正地闪转变;闪电先导传播特征有较大差异,电荷分布密集不均匀时,先导被束缚在电荷高密度中心,主要在电荷区内发展,当电荷分布单一均匀时,先导能穿出电荷区并水平延伸十几至二十多千米。分析两个电荷区之间的电位分布发现,电荷区电荷水平分布趋于均匀时,位势线向电荷密度中心集中,整个位势阱水平延展,闪电触发点的初始电位值有较大差异,有利于闪电类型和先导传播行为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荷分布形式 闪电类型 先导传播行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