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洋参多糖组份 1(PPQ-1)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合成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朱伟 杜柏榕 +3 位作者 朱迅 马秀俐 张红军 王陆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6-78,共3页
目的:筛选高效、低毒的生物应答反应调节剂。方法:采用淋巴母细胞增殖法、胸腺细胞增殖法、骨髓干细胞增殖法及微量病变抑制法,分别检测了西洋参多糖组份1(polysaccharidefrompanaxquinquefoli... 目的:筛选高效、低毒的生物应答反应调节剂。方法:采用淋巴母细胞增殖法、胸腺细胞增殖法、骨髓干细胞增殖法及微量病变抑制法,分别检测了西洋参多糖组份1(polysaccharidefrompanaxquinquefolium,PPQ-1-①~④)体外对小鼠脾细胞合成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PPQ-1-①~④虽然单独不能诱导小鼠脾细胞合成IL-2,但可协同亚适量ConA(2.5mg·L-1)诱导合成IL-2,其含量为250~300u。另外,这四种多糖也可单独及协同亚适量ConA(2.5mg·L-1)诱导合成IL-1及IFN,PPQ-1-①~④单独还可明显诱导脾细胞合成IL-3样活性物质。结论:PPQ-1-①~④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 西洋参 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人DR5单克隆抗体诱导U343细胞凋亡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庄国洪 孙红光 +1 位作者 杜柏榕 朱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抗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配体的死亡受体DR5单克隆抗体对神经胶质瘤细胞株U343的杀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从蛋白质水平定量地检测DR5在U343的表达;用RT—PCR从mRNA水平检测DR5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明确DR5在U343... 目的:探讨抗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配体的死亡受体DR5单克隆抗体对神经胶质瘤细胞株U343的杀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从蛋白质水平定量地检测DR5在U343的表达;用RT—PCR从mRNA水平检测DR5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明确DR5在U343的分布情况。通过MTT法、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仪DNA倍体分析,观察抗人DR5单克隆抗体对U343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及其诱导凋亡效应。结果:神经胶质瘤细胞株U343表达死亡受体DR5,DR5分布于细胞内细胞核的周围。抗人DR5单克隆抗体3 μg/ml作用4 h可明显杀伤U343细胞,其机制与诱导凋亡有关。结论:抗人DR5单克隆抗体可以诱导神经胶质瘤细胞株U343凋亡,以死亡受体为靶点的抗体制剂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死亡受体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lastin启动子调控下的肿瘤细胞特异性表达载体的构建及活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桂英 孙红光 +3 位作者 王磊 田宇 杜柏榕 朱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966-969,共4页
目的:构建肿瘤细胞特异性表达载体pcDNA3.1PLN-GFP及鉴定活性。方法:用2.4kb的L-plastin启动子,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为报告蛋白,通过分子克隆技术,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PLN-GFP,用脂质体介导法转染肿瘤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后,流式细胞... 目的:构建肿瘤细胞特异性表达载体pcDNA3.1PLN-GFP及鉴定活性。方法:用2.4kb的L-plastin启动子,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为报告蛋白,通过分子克隆技术,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PLN-GFP,用脂质体介导法转染肿瘤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后,流式细胞术(FACS)分析载体的肿瘤细胞特异性和活性。结果:仅在表达内源性L-plastin的肿瘤细胞和转化的293细胞中有GFP的表达,发光细胞比率较高,而且L-plastin启动子的活性与CMV启动子活性相当,而在其它细胞中没有检测到GFP的表达。结论:我们构建的pcDNA3.1PLN-GFP是一肿瘤特异性的高效表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特异性 L-plastin启动子 GFP 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Rα模拟肽抑制小鼠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吉凤 赵雷 +1 位作者 杜柏榕 朱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13-517,共5页
目的:研究IL-2Rα模拟肽CP对小鼠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同种皮肤移植模型,通过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和细胞因子分泌水平测定、皮肤移植物组织学改变、记录皮肤移植物平均存... 目的:研究IL-2Rα模拟肽CP对小鼠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同种皮肤移植模型,通过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和细胞因子分泌水平测定、皮肤移植物组织学改变、记录皮肤移植物平均存活时间(MST)研究环七肽CP的免疫抑制效应。结果:环七肽CP可降低小鼠脾细胞增殖反应的强度、减少受鼠脾脏T淋巴细胞中CD4+T淋巴细胞的数目并降低CD4+/CD8+的比值、下调受鼠脾脏T淋巴细胞诱导上清中IL-2和IFN的水平,并可延长皮肤移植物平均存活时间(MST);环七肽CP与免疫抑制剂CsA联用,显示二者具有协同效应。结论:环肽CP以IL-2Rα模拟肽的方式发挥生物学效应,可有效抑制小鼠皮肤移植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RΑ 模拟肽 免疫抑制 噬菌体展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噬菌体肽库筛选IL-2Rα模拟表位肽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吉凤 赵雷 +1 位作者 杜柏榕 朱迅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5-57,61,共4页
目的筛选IL-2Rα模拟表位肽,为研制高效、特异性强的小分子肽类免疫抑制剂奠定基础。方法应用离子交换层析法从小鼠腹水中纯化抗人IL-2Rα单克隆抗体5G1,细胞ELISA方法检测其特异性。用5G1单抗筛选噬菌体环七肽库,并对噬菌体克隆进行抗... 目的筛选IL-2Rα模拟表位肽,为研制高效、特异性强的小分子肽类免疫抑制剂奠定基础。方法应用离子交换层析法从小鼠腹水中纯化抗人IL-2Rα单克隆抗体5G1,细胞ELISA方法检测其特异性。用5G1单抗筛选噬菌体环七肽库,并对噬菌体克隆进行抗原性鉴定。根据阳性克隆的DNA序列合成环肽并鉴定其生物活性。结果经5轮筛选、鉴定,获得5个与5G1有较强结合特性的噬菌体阳性克隆。DNA测序并推导氨基酸序列,得到Lys-X-{X}-Lys-Gly保守序列。依此序列合成环七肽CP,小鼠淋巴细胞增殖试验证实其有免疫抑制活性。结论环肽CP为IL-2Rα模拟表位肽,可作为IL-2Rα的拮抗剂发挥免疫抑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Rα表位 噬菌体肽库 模拟肽 免疫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毒性剂量阿霉素提高抗人DR4、DR5抗体诱导的神经胶质瘤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庄国洪 宋玉国 +2 位作者 毕胜利 杜柏榕 朱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探讨亚毒性剂量的阿霉素影响抗DR4、DR5单克隆抗体(mAb)FMU1.4和FMU1.5诱导3株神经胶质瘤细胞株U343(TRAIL敏感株)、U138(TRAIL部分敏感株)及U373(TRAIL耐受株)凋亡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R4、DR5的表达及神... 目的探讨亚毒性剂量的阿霉素影响抗DR4、DR5单克隆抗体(mAb)FMU1.4和FMU1.5诱导3株神经胶质瘤细胞株U343(TRAIL敏感株)、U138(TRAIL部分敏感株)及U373(TRAIL耐受株)凋亡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R4、DR5的表达及神经胶质瘤细胞中DNA倍增。用MTT比色法检测mAbFMU1.4和FMU1.5对3株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3株细胞中Ca2+的浓度。以Westernblot检测细胞内色素C、FLIP[FLICE-inhibitoryprotein,为一组含有死亡效应结构域(DED)的胞浆蛋白]的表达。结果亚毒性剂量的阿霉素作用后,DR5、DR4在3株细胞中的表达提高;而mAbFMU1.4、FMU1.5诱导U138和U373细胞凋亡的作用增强,细胞内细胞色素C的表达提高,FLIP的表达降低,Ca2+浓度增加。结论亚毒性剂量的阿霉素与抗DR4、DR5mAb联合应用后,可提高mAb诱导靶细胞凋亡的效应,其作用机制与DR4、DR5、细胞色素C、FLIP的表达及Ca2+的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F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死亡受体 凋亡 阿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人DR4、DR5单克隆抗体诱导神经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庄国洪 张长弓 +2 位作者 陶惠然 杜柏榕 朱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10-1114,1118,共6页
目的:探讨抗死亡受体DR4、DR5单克隆抗体(mAb)FMU1·4、FMU1·5对3株神经胶质瘤细胞株U343(敏感株)、U138(部分敏感株)、U373(耐受株)的杀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RT-PCR、免疫细胞化学法、MTT比色法、电泳、DNA倍... 目的:探讨抗死亡受体DR4、DR5单克隆抗体(mAb)FMU1·4、FMU1·5对3株神经胶质瘤细胞株U343(敏感株)、U138(部分敏感株)、U373(耐受株)的杀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RT-PCR、免疫细胞化学法、MTT比色法、电泳、DNA倍体分析和Westernblot等方法。结果:DR5在U343高表达;DR4在U373低表达,U343对FMU1·5敏感并呈剂量依赖性、对FMU1·4部分敏感;U138对FMU1·5部分敏感,对FMU1·4耐受;U373对两种抗体耐受。结论:FMU1·4、FMU1·5能不同程度地诱导三株细胞凋亡,其机制与DR4、DR5、细胞色素C和FLIP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死亡受体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检测在结缔组织病中初步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陈世义 付爱华 +3 位作者 陈玉妨 张林 王桂兰 杜柏榕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8-58,共1页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检测在结缔组织病中初步应用陈世义,付爱华,陈玉妨,张林(白求恩医科大学一院皮肤科,长春130021)王桂兰,杜柏榕(白求恩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长春130021)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因...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检测在结缔组织病中初步应用陈世义,付爱华,陈玉妨,张林(白求恩医科大学一院皮肤科,长春130021)王桂兰,杜柏榕(白求恩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长春130021)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因其在IL-2介导免疫反应中的重要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 受体 胶原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异性抗人cyclin D1人源单链抗体的筛选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桂英 朱迅 +4 位作者 周立宏 邹德生 郝东云 田宇 杜柏榕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6年第11期1248-1251,共4页
目的从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人源性抗人cyclinD1蛋白的单链抗体并进行鉴定。方法以原核表达并用Ni-NTA Agarose纯化的重组人cyclinD1蛋白为抗原,通过“吸附-洗脱-扩增”淘选过程从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特异性抗人cyclinD1蛋白的单链抗体,通... 目的从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人源性抗人cyclinD1蛋白的单链抗体并进行鉴定。方法以原核表达并用Ni-NTA Agarose纯化的重组人cyclinD1蛋白为抗原,通过“吸附-洗脱-扩增”淘选过程从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特异性抗人cyclinD1蛋白的单链抗体,通过ELISA方法对获得抗体的特异性和结合活性进行分析鉴定。结果经过4轮筛选,获得7株能与人cyclinD1蛋白结合的阳性克隆,其中3株噬菌体的可溶性表达单链抗体能与人cyclinD1蛋白有特异性结合活性。结论利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可以不经免疫过程制备出特异性的人源性抗人cyclinD1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cyclinD1蛋白 噬菌体抗体库 单链抗体 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胸腺素β16工程菌株的遗传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冯秀萍 于乐洋 +2 位作者 闫东梅 杜柏榕 朱迅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胸腺素β16(Tβ16)工程菌株的遗传稳定性,为重组人Tβ16产业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在有选择压力(AMP+)的条件下,对含有Tβ16-pET表达质粒的工程菌在LB固体斜面上连续传代100代,每隔20代取样进行菌体形态、革兰染色、提取... 目的研究重组人胸腺素β16(Tβ16)工程菌株的遗传稳定性,为重组人Tβ16产业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在有选择压力(AMP+)的条件下,对含有Tβ16-pET表达质粒的工程菌在LB固体斜面上连续传代100代,每隔20代取样进行菌体形态、革兰染色、提取质粒、酶切和进行表达量检测。结果第100代菌株与原始菌株在各项检测指标上一致,无显著差别。结论Tβ16-pET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有很好的遗传稳定性,为重组人Tβ16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素β16 工程菌菌种 遗传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化巨噬细胞通过接触导致肿瘤细胞凋亡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领兵 于乐洋 +3 位作者 闫东梅 马威 杜柏榕 朱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0-242,共3页
目的探讨活化巨噬细胞与肿瘤细胞间接触引起肿瘤细胞死亡的机制。方法通过卡介苗体内刺激和脂多糖体外刺激分别获得活化的巨噬细胞,通过体外细胞毒实验,检验其对MCA207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巨噬细胞表面Mac-1、TNF-... 目的探讨活化巨噬细胞与肿瘤细胞间接触引起肿瘤细胞死亡的机制。方法通过卡介苗体内刺激和脂多糖体外刺激分别获得活化的巨噬细胞,通过体外细胞毒实验,检验其对MCA207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巨噬细胞表面Mac-1、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活化的巨噬细胞可以通过与肿瘤细胞接触杀伤肿瘤细胞,这种杀伤活性不受多聚甲醛固定的影响,但胰蛋白酶消化能使杀伤活性丧失;这种杀伤活性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实现的,但并不是由细胞表面TNF-α引起的。结论巨噬细胞表面还存在目前未知的效应分子,该分子可以诱导MCA207细胞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卡介苗 脂多糖 肿瘤坏死因子 细胞毒活性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Cyclin D1胞内抗体AD5N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立宏 朱迅 +4 位作者 曹玉华 王磊 陈勇 杜柏榕 李桂英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03-706,711,共5页
目的:构建细胞核定位的抗Cyclin D1胞内抗体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分析其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方法:利用PCR技术和分子克隆技术,构建编码细胞核定位的抗Cyclin D1胞内抗体基因(AD5N)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D5N,利用脂质体介导... 目的:构建细胞核定位的抗Cyclin D1胞内抗体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分析其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方法:利用PCR技术和分子克隆技术,构建编码细胞核定位的抗Cyclin D1胞内抗体基因(AD5N)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D5N,利用脂质体介导法转染MCF-7细胞,RT-PCR、间接免疫荧光、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术分析该胞内抗体基因AD5N在MCF-7细胞中的表达、定位及抑瘤效应。结果:经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及序列分析发现,成功构建编码细胞核定位的抗Cyclin D1胞内抗体(AD5N)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D5N,基因片段为855 bp,编码285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30 kD。RT-PCR、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仅在转染胞内抗体基因的MCF-7细胞中存在该胞内抗体的表达,并且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区域。与野生型MCF-7细胞和转染空质粒的细胞相比,在MCF-7/pcDNA3.1-AD5N细胞中AD5N的表达可明显抑制MCF-7细胞增殖,显著诱导细胞凋亡(P<0.01),使G0-G1期细胞周期指数增高12.64%,S期指数下降15.22%,凋亡细胞指数上升9.15%。结论:细胞核定位的抗Cyclin D1胞内抗体AD5N基因的表达,可有效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阻滞细胞周期进展,并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LIN D1 胞内抗体 核定位 增殖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大鼠佐剂性关节炎中PGE_2受体的拮抗剂 被引量:1
13
作者 闫东梅 于乐洋 +4 位作者 张领兵 伦艳妮 马威 杜柏榕 朱迅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3-87,共5页
目的:通过噬菌体技术筛选PGE2受体拮抗剂,探讨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中的作用,为RA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方法: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以PGE2为靶点,对噬菌体环七肽库进行“吸附-洗脱-扩增”筛选过程,5轮筛选后,随机... 目的:通过噬菌体技术筛选PGE2受体拮抗剂,探讨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中的作用,为RA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方法: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以PGE2为靶点,对噬菌体环七肽库进行“吸附-洗脱-扩增”筛选过程,5轮筛选后,随机挑取噬菌体克隆进行亲和力鉴定,并选取亲和力高的克隆进行测序并对序列进行分析。合成环七肽后,建立佐剂性关节炎(AA)动物模型,通过分析足爪肿胀度,以及采用ELISA方法检测关节浸液中细胞因子的含量,对小肽的抗炎作用进行探讨。结果:噬菌体经过富集后,随机挑选的23个克隆中有21个阳性克隆,而在测序的8个克隆中4个具有相同的序列,其余也具有保守氨基酸。合成的环七肽能降低AA关节的肿胀度并减少关节浸液中前炎症细胞因子的含量。结论:噬菌体筛选PGE2受体拮抗剂的方法可行,并且得到的环七肽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PGE2受体 类风湿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TF抗原皮下注射治疗肿瘤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桂英 徐立欣 +1 位作者 李群 杜柏榕 《黑龙江护理杂志》 1998年第5期1-2,共2页
红细胞TF抗原皮下注射是一项新开展的免疫方法。对70例肿瘤患者进行了皮下及静脉注射,未发现副反应、治疗后患者可明显改善行为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抑制肿瘤生长。淋巴细胞转化能力增强,白细胞介素Ⅱ(IL-2)活性增加,P值均小于0.0... 红细胞TF抗原皮下注射是一项新开展的免疫方法。对70例肿瘤患者进行了皮下及静脉注射,未发现副反应、治疗后患者可明显改善行为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抑制肿瘤生长。淋巴细胞转化能力增强,白细胞介素Ⅱ(IL-2)活性增加,P值均小于0.01,它是肿瘤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红细胞 TF抗原 皮下注射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S-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与液质联用技术分离和鉴定小鼠巨噬细胞膜蛋白
15
作者 张领兵 伦艳妮 +4 位作者 于乐洋 闫东梅 马威 杜柏榕 朱迅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7-82,共6页
用膜蛋白分离试剂盒提取巨噬细胞膜蛋白,然后用SDS-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进行分离。将每个泳道平均切成8份,合并两个泳道同样位置的胶条,分别进行胶内酶解。酶解得到的多肽经脱盐后进入毛细管反相柱进行反相分离,分离后的肽段直接进入电... 用膜蛋白分离试剂盒提取巨噬细胞膜蛋白,然后用SDS-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进行分离。将每个泳道平均切成8份,合并两个泳道同样位置的胶条,分别进行胶内酶解。酶解得到的多肽经脱盐后进入毛细管反相柱进行反相分离,分离后的肽段直接进入电喷离子源质谱仪进行一级和二级质谱分析。质谱数据用SEQUEST软件对小鼠IPI蛋白数据库进行检索,得到一个含有1000多种蛋白的名单,其中包括458种经GOA注释的膜蛋白。对膜蛋白部分进一步分析发现,其中包括CD11b、TNF-a、F4/80、CD14、CD18、CD86、CD44、CD16、Toll样受体等已知表达在巨噬细胞表面的蛋白分子,还包括另外13种CD分子和18种Ras相关GTPase,除了这些已知蛋白之外,还鉴定出若干新蛋白分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巨噬细胞生物学功能提供了目标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膜蛋白 蛋白质组学 SDS-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 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胸腺素β16的表达、纯化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
16
作者 冯秀萍 马威 +2 位作者 杜柏榕 闫东梅 朱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6-311,320,共7页
目的:人工合成人胸腺素β16(Thymosin β16,Tβ16)的DNA序列,克隆到大肠杆菌蛋白表达载体pET3c中,获得了高表达菌株。经发酵、破菌、层析纯化、酶切后获得了Tβ16表达产物,并研究其体内外生物学活性。方法:将构建的重组His-SUMO-Tβ16... 目的:人工合成人胸腺素β16(Thymosin β16,Tβ16)的DNA序列,克隆到大肠杆菌蛋白表达载体pET3c中,获得了高表达菌株。经发酵、破菌、层析纯化、酶切后获得了Tβ16表达产物,并研究其体内外生物学活性。方法:将构建的重组His-SUMO-Tβ16融合蛋白的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经超声破碎、离子交换和金属亲和层析进行纯化后,用His-SUMO蛋白酶酶切,再经金属亲和层析和Superdex30凝胶层析,获得胸腺素β16。对胸腺素β16进行体内外生物学活性研究。结果:重组His-SUMO-Tβ16融合蛋白为可溶性表达,Tβ16比活性为5.3×105U/mg,在体外可促进BALB/c3T3细胞增殖,促进兔角膜细胞的增殖,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以及促进鸡胚绒毛膜血管的增殖;在体内可促进家兔碱烧伤皮肤愈合。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His-SUMO-Tβ16融合蛋白的大肠杆菌表达载体,获得了重组Tβ16蛋白,其具有很好的修复作用,为进一步Tβ16产业化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素β16 表达 纯化 创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cAg和HBsAg前S1表位肽融合蛋白的表达研究
17
作者 孙红光 闫东梅 +1 位作者 杜柏榕 朱迅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7-62,共6页
构建、表达并纯化了HBcAg与HBsAg前S1表位肽融合蛋白BTcs1,为开发新型HBV治疗和预防性疫苗提供实验依据。利用DNA重组技术,构建了HBcAg与HBsAg前S1表位肽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质粒pBTcs1,在大肠杆菌(HB101)中进行表达,用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 构建、表达并纯化了HBcAg与HBsAg前S1表位肽融合蛋白BTcs1,为开发新型HBV治疗和预防性疫苗提供实验依据。利用DNA重组技术,构建了HBcAg与HBsAg前S1表位肽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质粒pBTcs1,在大肠杆菌(HB101)中进行表达,用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对表达产物BTcs1进行纯化,用SDSPAGE、SEC、Westernblot和电镜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HBcAg与HBsAg前S1表位肽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质粒pBTcs1,BTcs1的表达量为20~25mg/L,DOTBLOT结果显示BTcs1主要分布在30%~50%蔗糖介质中,SDSPAGE和SEC结果显示蛋白纯度>95%,Westernblot结果显示BTcs1可以与抗HBcAg抗体和抗HBsAg前S1抗体特异杂交,显色条带在约28kDa处,电镜分析表明BTcs1可以自主组装成病毒样颗粒(VLP),直径约为30~34nm。为进一步探讨BTcs1的功能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Ag) 前S1表位 融合蛋白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与四种皮肤病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18
作者 张林 陈世义 +2 位作者 郑华 王桂兰 杜柏榕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5期470-471,共2页
检测91例皮肤病(即银屑病、胶原病、白癜风、尖锐湿疣)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SIL—2R)水平,并分析了与疾病的关系。结果显示,91例患者血清SIL—2R水平高于正常者53例(占58.24%),1500u/ml以上者2例。表明SIL—2R水平与同免疫... 检测91例皮肤病(即银屑病、胶原病、白癜风、尖锐湿疣)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SIL—2R)水平,并分析了与疾病的关系。结果显示,91例患者血清SIL—2R水平高于正常者53例(占58.24%),1500u/ml以上者2例。表明SIL—2R水平与同免疫有关的皮肤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 皮肤病 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转移因子的理化特性和免疫活性比较
19
作者 王桂兰 杜柏榕 董历明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2期F003-F003,79,共2页
关键词 转移因子 生物制品 免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二聚体不同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春莉 李景利 +4 位作者 杜柏榕 李秋生 有红霞 李金凤 朱迅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9-44,共6页
为构建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二聚体真核表达载体,应用PCR方法扩增EPO cDNA,PCR产物克隆入T载体后,经酶切、连接、转化等过程分别构建了3个EPO二聚体的真核表达载体pBT-1c、pBT-2s及pBT-3c,经测... 为构建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二聚体真核表达载体,应用PCR方法扩增EPO cDNA,PCR产物克隆入T载体后,经酶切、连接、转化等过程分别构建了3个EPO二聚体的真核表达载体pBT-1c、pBT-2s及pBT-3c,经测序序列完全正确。然后将3个真核表达载体分别转染于CCS-7细胞及CHO-dhfr-细胞中,用ELISA方法检测,它们在COS-7的瞬时表达量分别为4IU/ml、11.5IU/ml和7.2IU/ml。其中EPO二聚体真核表达载体pBTsv稳定转染CHO-dhfr-细胞后,用氨甲喋呤(MTX)逐渐加压的方法筛选到阳性克隆,表达量可达到4000IU/106cells/7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表达载体 EPO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CHO 氨甲喋呤 MTX 二聚体 阳性克隆 T载体 PCR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