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牙葱木皂苷对大鼠酒精性肝病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26
1
作者 杜施霖 迟宝荣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 :探讨龙牙葱木皂苷 -齐墩果酸 (OL A)对大鼠酒精性肝病 (AL D)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以高脂饮食和酒精灌胃法诱发大鼠 AL D模型 ,同时采用 OL A进行干预 ,造模 3个月后观察肝脏的病理变化 ;检测肝组织中丙二醛 (MDA)、超氧化... 目的 :探讨龙牙葱木皂苷 -齐墩果酸 (OL A)对大鼠酒精性肝病 (AL D)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以高脂饮食和酒精灌胃法诱发大鼠 AL D模型 ,同时采用 OL A进行干预 ,造模 3个月后观察肝脏的病理变化 ;检测肝组织中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 (GSH)的变化 ;测定血清转氨酶 (AST、AL T)、胆碱脂酶 (Ch E)、甘油三酯 (TG)、总蛋白 (TP)、白蛋白 (AL B)、胆红素 (BIL)、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以及 MDA。结果 :OL A能使模型组大鼠血清 AL T、 AST、TG、Ch E、MDA和肝组织 MDA降低 ,并且能使血清 GSH- Px和肝组织的 SOD、 GSH升高 ,减轻肝脏病理损伤。结论 :OL A通过清除自由基、降酶、降血脂而起到保护肝脏、预防 AL D的作用 ,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损伤是 AL D重要的发病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苷类/药理学 齐墩果酸/药理学 龙牙葱 疾病模型 动物 肝炎 酒精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杜施霖 迟宝荣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82-685,共4页
关键词 酒精 肝损伤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枯否细胞对脓毒症大鼠肝脏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杜施霖 姚晨玲 +5 位作者 栾骁 张亚平 樊帆 薛渊 李鑫 童朝阳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18-521,共4页
目的探讨抑制枯否细胞(Kupffer cells,KCs)对脓毒症大鼠肝脏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制备大鼠脓毒症急性肝损伤模型。造模前1d和2d经尾静脉注射三氯化钆(GdCl3)去除KCs。将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即对... 目的探讨抑制枯否细胞(Kupffer cells,KCs)对脓毒症大鼠肝脏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制备大鼠脓毒症急性肝损伤模型。造模前1d和2d经尾静脉注射三氯化钆(GdCl3)去除KCs。将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即对照组、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CLP组)和GdCl3组(CLP+GdCl3组)。各组动物于术后24h处死。检测血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内毒素(ET)、内皮素-1(ET-1)及一氧化氮(NO)的水平。提取肝组织RNA,采用RT~PCR方法检测ET—1、eNOS、INOS及HO—1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大鼠血中ALT、AST、ET、ET-1及NO水平显著升高(P〈0.05);去除KCs后,脓毒症大鼠血中ALT、AST、ET、ET—1及NO水平显著降低(P〈0.05)。脓毒症大鼠肝组织ET-1、eNOS、iNOS及HO-1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去除KCs后,肝组织中iNOS及HO-1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KCs在脓毒症时肝脏的微循环障碍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否细胞 脓毒症 微循环障碍 三氯化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芽楤木皂甙对急性乙醇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杜施霖 张亚平 +4 位作者 姚晨玲 薛渊 栾骁 樊帆 童朝阳 《中国临床医学》 2010年第6期847-848,共2页
目的:探讨龙芽楤木皂苷(As)对乙醇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乙醇灌胃法制备小鼠急性乙醇性肝损伤模型。5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急性乙醇性肝损伤模型组、As低剂量干预组(30mg.kg-1)和As高剂量干预组(6... 目的:探讨龙芽楤木皂苷(As)对乙醇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乙醇灌胃法制备小鼠急性乙醇性肝损伤模型。5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急性乙醇性肝损伤模型组、As低剂量干预组(30mg.kg-1)和As高剂量干预组(60mg.kg-1)。比较各组小鼠肝脏指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含量及肝组织病理形态变化。结果:10d时急性乙醇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SOD、GSH-Px活性降低(P<0.01),血清ALT、AST活性、肝脏脂质及肝组织MDA含量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给予不同剂量As后,急性乙醇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SOD、GSH-Px活性均升高(P<0.01),血清ALT、AST活性和肝组织MDA含量降低(P<0.05),肝脏组织病理损伤不同程度地改善。结论:As能有效地改善肝功能、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对乙醇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芽楤木皂甙 乙醇 急性肝损伤 脂质过氧化作用 预防和控制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机制与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5
作者 李鑫 韩奕 杜施霖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1-143,共3页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有较高的病死率。当胰腺组织在急性炎症的作用下逐步坏死,通常会发展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SAP患者可能会发生休克、急性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甚至死亡[1...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有较高的病死率。当胰腺组织在急性炎症的作用下逐步坏死,通常会发展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SAP患者可能会发生休克、急性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甚至死亡[1]。对AP的治疗,大多数专家认为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是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和疾病的不同阶段来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2-3]。SAP时,因为涉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治疗会非常困难,导致极高的病死率。研究发现,SAP是一种炎症疾病,组织的微循环障碍、白细胞过度活化、炎症介质表达、细胞凋亡和钙超载在SAP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4-5]。某些抗炎化合物尤其是中药对SAP的良好疗效在临床上得到验证,有关研究机制不断被阐述[6],其中大黄有广泛的药理作用且易于提取,因此在治疗SAP中受到了广泛关注[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治疗方案 大黄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衰竭 急性呼吸衰竭 S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大鼠肝脏Toll样受体4水平及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斌 杜施霖 +3 位作者 童朝阳 施东伟 闵珉 黄培志 《中国临床医学》 2010年第5期667-670,共4页
目的:观察脓毒症大鼠急性肝损伤时肝脏Toll样受体4(TLR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SD大鼠脓毒症肝损伤模型。实验大鼠... 目的:观察脓毒症大鼠急性肝损伤时肝脏Toll样受体4(TLR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SD大鼠脓毒症肝损伤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GSH干预组(每组各24只),每组大鼠再按按0h、2h、6h、24h分为4个亚组(每组各6只)。GSH干预组在造模后立即经尾静脉给予GSH(300mg.kg-1)共0.1mL,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则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每组大鼠在4个时间点(CLP术后0h、2h、6h、24h)采集血标本和肝组织标本。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检测血清肝功能和肝组织TLR4和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肝功能水平在术后6h起开始升高,术后24h仍持续升高;肝组织TLR4和TNF-α水平均在术后2h显著升高,术后6h达到高峰,术后24h有所回落;术后24h肝组织HE染色显示肝细胞肿胀、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细胞变性等损伤性改变。与模型组相比,GSH干预组在术后6h和24h血清肝功能损伤指标显著降低(P<0.05),而肝组织TLR4和TNF-α水平在术后2h、6h、24h均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的病理学损伤性改变也明显减轻。结论:在脓毒症早期肝组织TLR4及其调控的炎性因子TNF-α水平增高在脓毒症急性肝损伤中起重要作用;脓毒症早期应用GSH治疗可能通过降低TLR4水平,减少肝组织TNF-α浓度,对脓毒症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谷胱甘肽 脓毒症 肝损伤 TOLL样受体4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水平评估脓毒症急性肝功能损害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施东伟 杜施霖 童朝阳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27-628,共2页
目的:研究血清谷氨酸(Glu)水平与脓毒症早期急性肝功能障碍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前瞻观察2007年1月—2007年12月因脓毒症急性肝功能障碍进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ICU50例患者的SOFA评分、血清谷氨酸/谷氨酰胺(Glu/Gln)浓度比值及患... 目的:研究血清谷氨酸(Glu)水平与脓毒症早期急性肝功能障碍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前瞻观察2007年1月—2007年12月因脓毒症急性肝功能障碍进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ICU50例患者的SOFA评分、血清谷氨酸/谷氨酰胺(Glu/Gln)浓度比值及患者预后的相关资料。将患者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评价血清Glu/Gln浓度比值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与存活组相比,脓毒症死亡组血清Glu显著降低;与存活组相比,脓毒症死亡组血清Glu/Gln浓度比值亦降低。结论:血清Glu浓度降低以及Glu/Gln比例的降低可用于评估脓毒症急性肝功能障碍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肝脏 谷氨酰胺 谷氨酸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钙素原对腰大肌脓肿的诊断及治疗价值:附1例报告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瑾 姚晨玲 +2 位作者 童朝阳 陈斌 杜施霖 《中国临床医学》 2014年第4期480-481,共2页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降钙素的前肽,多由细菌感染诱导产生,其升高程度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现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腰大肌脓肿患者的诊疗过程,以探讨PCT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腰大肌脓肿 降钙素原 临床价值 治疗 诊断 感染诱导 诊疗过程 P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脓毒症大鼠肝损伤时肝组织热休克蛋白70的影响
9
作者 陈斌 童朝阳 +2 位作者 杜施霖 施东伟 黄培志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28-732,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肝损伤时肝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探讨GSH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SD大... 目的通过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肝损伤时肝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探讨GSH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SD大鼠脓毒症肝损伤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GSH干预组(每组各24只),每组大鼠再随机分为0、2、6、24h4个亚组(每组各6只)。GSH干预组在造模后立即经尾静脉给予GSH300mg/kg(0.1mL),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组大鼠在CLP术后0、2、6、24h分别采集血标本和肝组织标本。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检测血清肝功能和肝组织HSP70和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肝功能(TBIL、ALT和AST)水平在术后6h起开始升高,术后24h仍持续升高;肝组织HSP70水平在术后2h即显著升高,术后6h达到高峰,术后24h则有所回落;肝组织TNF-α水平在术后2h起开始升高,术后6h达到高峰,术后24h有所回落;术后24h肝组织HE染色显示肝细胞肿胀、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细胞变性等损伤性改变。与模型组相比,GSH干预组在术后6h和24h血清肝功能损伤指标及肝组织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肝组织HSP70水平在术后2h、6h和24h均显著升高(P〈0.05);术后24h肝组织的病理学损伤性改变明显减轻。结论在脓毒症早期应用GSH治疗对脓毒症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肝组织HSP70浓度,降低肝组织TNF-α浓度,从而减轻炎性因子对肝组织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谷胱甘肽 脓毒症 肝损伤 热休克蛋白70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蟾素调控AKT介导的上皮间质转化抑制肝细胞癌肺转移裸鼠模型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悦 续嗣钰 +3 位作者 王珏 杜施霖 张春蕾 宋海燕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40-1847,共8页
目的研究华蟾素通过调控肝细胞癌(HCC)上皮间质转化(EMT)抑制HCC转移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将36只6周龄雄性BALB/c裸鼠尾静脉注射MHCC97H细胞建立肝癌肺转移瘤模型,随机分为华蟾素高、低剂量组和对照组。建模当日起分别腹腔注射华蟾素120μ... 目的研究华蟾素通过调控肝细胞癌(HCC)上皮间质转化(EMT)抑制HCC转移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将36只6周龄雄性BALB/c裸鼠尾静脉注射MHCC97H细胞建立肝癌肺转移瘤模型,随机分为华蟾素高、低剂量组和对照组。建模当日起分别腹腔注射华蟾素120μL/kg、60μL/kg或生理盐水,每周2次。8周后取肺组织行HE染色检测肝癌肺转移率。MHCC97H细胞用华蟾素高、低剂量(2.5μL/m L、5μL/m L)干预,通过划痕实验、RT-PCR以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和EMT相关分子的表达。用CoCl2孵育模拟低氧环境诱导MHCC97H细胞,同时加入高、低剂量华蟾素干预,通过划痕实验和Western Blot检测华蟾素对低氧诱导的细胞迁移能力和EMT的影响。使用转录组学分析华蟾素对MHCC97H细胞的效应机制。用Western Blot检验华蟾素干预对MHCC97H细胞的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表达水平的影响。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结果华蟾素干预组裸鼠较对照组肝癌肺转移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华蟾素干预使MHCC97H细胞划痕愈合率减小、上皮型分子表达上调(t=2.860,P<0.05),并使EMT转录因子和基质型分子下调(t值分别为3.545、2.022、2.852、2.341,P值均<0.05)。低氧诱导上调MHCC97H细胞划痕愈合率和基质型分子、EMT转录因子表达水平(P值均<0.05),华蟾素干预逆转EMT变化并抑制划痕愈合(P值均<0.05)。肝癌细胞转录组学分析显示,华蟾素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的基因差异,华蟾素主要影响了肿瘤、代谢、免疫和信号传导相关基因表达,其中AKT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差异基因数量最多。进一步检测发现华蟾素干预可下调HCC细胞AKT、P-AKT和P-AKT/AKT的水平(t值分别为2.434、3.401、2.258,P值均<0.05)。结论华蟾素可抑制肝癌转移,尤其对于低氧环境诱导的肝癌转移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调控AKT信号转导通路介导的HCC细胞EMT可能是其部分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肿瘤转移 华蟾素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列齐特缓释片在比格犬体内的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杜施霖 耿文叶 童朝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62-1166,共5页
目的研究自制格列齐特缓释片在比格犬体内的药动学行为和体内外相关性。方法取6条比格犬随机分成两组,采用自身对照交叉方式给药,分别灌胃给予自制格列齐特缓释片和参比制剂达美康,给药剂量为30 mg。给药后于不同时间点采血,采用高效液... 目的研究自制格列齐特缓释片在比格犬体内的药动学行为和体内外相关性。方法取6条比格犬随机分成两组,采用自身对照交叉方式给药,分别灌胃给予自制格列齐特缓释片和参比制剂达美康,给药剂量为30 mg。给药后于不同时间点采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考察自制格列齐特缓释片的药动学特征和相对生物利用度,评价其生物等效性,计算其体内外相关性。结果达美康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为(101.74±20.29)μg/(mL h),自制制剂格列齐特缓释片的AUC0-∞为(95.40±28.68)μg/(mL h),两者间各药动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制格列齐特缓释片对达美康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3.77%,两者具有生物等效性。将制剂在犬体内的吸收分数与体外累积释药率作线性回归,达美康与自制格列齐特缓释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12和0.894,均大于临界值(r0.05,7=0.754),两者的体外释放速率与犬体内吸收速率均相关。结论自制格列齐特缓释片在比格犬体内具有缓释特征,其与参比制剂达美康生物等效。本研究建立的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可用于预测格列齐特缓释片在体内的吸收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列齐特 迟效制剂 比格犬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技术协助诊断Lemierre综合征1例报告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思佳 黄云川 +1 位作者 陈文安 杜施霖 《中国临床医学》 2022年第1期125-128,共4页
Lemierre综合征(Lemierre syndrome,LS)是一种不常见但具有致死性的厌氧菌性脓毒症。其典型特征为近期口咽部感染史,具有颈内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或影像学证据,查血能检出厌氧性病原体,特别是坏死梭杆菌。除原发口咽部感染灶外,LS常累及... Lemierre综合征(Lemierre syndrome,LS)是一种不常见但具有致死性的厌氧菌性脓毒症。其典型特征为近期口咽部感染史,具有颈内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或影像学证据,查血能检出厌氧性病原体,特别是坏死梭杆菌。除原发口咽部感染灶外,LS常累及肺部,患者可出现肺部阴影。以往对于LS的病原学鉴定常依赖于细菌培养,而细菌培养耗时长且阳性率低。本文报告1例通过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协助诊断并明确病原体的LS患者的诊治经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mierre综合征 坏死梭杆菌 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肠道功能障碍小鼠肠道组织多肽组学分析
13
作者 陈玉梅 杨依霖 +2 位作者 杜施霖 宋振举 童朝阳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84-890,共7页
目的观察脓毒症肠道功能障碍小鼠肠组织多肽谱差异表达,探索脓毒症肠道功能障碍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脓毒症肠道功能障碍小鼠模型,分假手术组(n=3)和脓毒症组(n=3),取回肠组织,运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肠组织多肽谱,差... 目的观察脓毒症肠道功能障碍小鼠肠组织多肽谱差异表达,探索脓毒症肠道功能障碍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脓毒症肠道功能障碍小鼠模型,分假手术组(n=3)和脓毒症组(n=3),取回肠组织,运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肠组织多肽谱,差异表达内源性多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推断其在脓毒症肠功能障碍中的作用。结果共鉴定到458条多肽序列,涉及129个前体蛋白,得出差异上调的多肽有101个,下调的多肽有9个,差异内源性多肽可能通过调控代谢途径、抗原处理和呈递、氧化磷酸化、MAPK信号通路、细胞凋亡等参与脓毒症肠道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并预测出脓毒症肠道功能障碍相关的15条内源性多肽。结论发现了15条差异表达内源性多肽,可能是参与脓毒症肠道功能障碍的关键生物活性多肽,为脓毒症肠道功能障碍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性多肽 差异表达 脓毒症 肠道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有RGD序列环肽介导的干扰素脂质体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杜施霖 王吉耀 +2 位作者 潘弘 陆伟跃 王剑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1015-1020,共6页
目的探讨通过构建针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受体介导的靶向脂质体(RGD SSL),观察包裹重组人干扰素α1b(IFNα1b)的长循环脂质体(SSL)对胆管结扎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肝硬化模型组(BDL组)、IFN SSL... 目的探讨通过构建针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受体介导的靶向脂质体(RGD SSL),观察包裹重组人干扰素α1b(IFNα1b)的长循环脂质体(SSL)对胆管结扎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肝硬化模型组(BDL组)、IFN SSL治疗(BDL+IFN SSL)组、IFN配基SSL治疗(BDL+IFN RGD SSL)组,每组10只。构建包裹IFNα1b的SSL,通过聚乙二醇(PEG)将能与HSC特异性结合的配基[cyclo(RGD)]连接于脂质体的表面,观察对胆管结扎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肝脏组织学的变化,运用RT PCR法检测肝脏Ⅰ型胶原的表达。分离HSC,用Western印迹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IFN RGD SSL治疗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均明显低于IFN SSL治疗组,肝功能指标、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肝羟脯氨酸含量和肝脏组织学改变较IFN SSL治疗组明显改善;肝脏Ⅰ型胶原mRNA和HSC的αSMA表达量明显下降。结论构建的受体介导的长循环脂质体对大鼠胆管结扎肝纤维化具有靶向性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作用 干扰素脂质体 RGD序列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星状细胞(HSC)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WESTERN印迹 长循环脂质体 重组人干扰素Α 肝脏组织学改变 环肽 胆管结扎 PCR法检测 肝纤维化程度 胶原MRNA 受体介导 靶向脂质体 肝硬化模型
原文传递
含有精-甘-天冬氨酸序列的环肽与大鼠肝星状细胞体外结合的特性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杜施霖 王吉耀 陆伟跃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62-365,共4页
目的探讨人工合成的含有精-甘-天冬氨酸(Arg-Gly-Asp,RGD)序列的环八肽(cRGD) 与大鼠肝星状细胞(HSC)体外的结合特点。方法采用异硫氢酸荧光素(FITC)标记环八肽(FITC- cRGD);流式细胞仪测定其与大鼠HSC体外结合的荧光强度;荧光显微镜观... 目的探讨人工合成的含有精-甘-天冬氨酸(Arg-Gly-Asp,RGD)序列的环八肽(cRGD) 与大鼠肝星状细胞(HSC)体外的结合特点。方法采用异硫氢酸荧光素(FITC)标记环八肽(FITC- cRGD);流式细胞仪测定其与大鼠HSC体外结合的荧光强度;荧光显微镜观察FITC-cRGD在HSC内的定位;用氚标记的cRGD(3H-cRGD)与HSC进行受体的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Scatchard作图法计算二者结合的平衡解离常数(Kd)和每个细胞上的最大结合位点数(Bmax)。同时,FITC标记的环肽(cAGA)作为阴性对照肽。结果FITC-cRGD与活化的大鼠HSC的结合具有可饱和性、浓度与时间依赖性以及未标记的cRGD对FITC-cRGD具有竞争性抑制作用。FITC-cRGD荧光主要集中在HSC胞浆中,尤其是胞浆近核周区。受体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经Scatchard作图提示Kd为7.05×109mol/L,Bmax约为6.79 ×105。与阴性对照肽相比,RGD序列对识别HSC起重要作用。结论HSC表面具有可供含有RGD序列人工合成环肽结合的位点;制备的含有RGD序列的环肽符台特异性配体的标准;FITC标记不影响环肽生物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甘-天冬氨酸 氨基酸序列 环八肽 大鼠 肝星状细胞 RGD 肝纤维化
原文传递
疏风解毒胶囊对-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 被引量:23
16
作者 薛明明 高静琰 +6 位作者 陈东旭 陶振钢 徐云洁 杜施霖 宋振举 蔡映云 袁颖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48-1353,共6页
目的探讨疏风解毒胶囊对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疏风解毒胶囊组、地塞米松组,每组20只。对照组大鼠ip生理盐水0.5 mL,其他各组ip D-氨基半乳糖(D-Ga1N)700 m... 目的探讨疏风解毒胶囊对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疏风解毒胶囊组、地塞米松组,每组20只。对照组大鼠ip生理盐水0.5 mL,其他各组ip D-氨基半乳糖(D-Ga1N)700 mg/kg和脂多糖(LPS)10μg/kg制备急性肝损伤模型。地塞米松组每天ip地塞米松5 mg/kg、疏风解毒胶囊组每天ig疏风解毒胶囊100 mg/kg,每天1次,连续给药7 d。取各组大鼠肝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相关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OCT)、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疏风解毒胶囊组大鼠肝组织的病变程度较轻,大鼠血清ALT、AST、IL-1B、TNF-α、OCT、HMGB-1及GST水平明显下降(P<0.05),疏风解毒胶囊组与地塞米松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疏风解毒胶囊可通过降低IL-1β及TNF-α水平抑制D-Ga1N/LPS诱导大鼠急性肝脏炎症反应,起到减轻D-GalN/LPS导致的急性肝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风解毒胶囊 急性肝损伤 D-氨基半乳糖 脂多糖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基因芯片研究甘草酸对大鼠肝星状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董玲 孙剑勇 +1 位作者 杜施霖 王吉耀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94-597,共4页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探讨甘草酸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转化生长因子(TGF)-β信号转导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HSC,分为对照组、TGF-β_1组(5ng/ml)、TGF-β_1(5ng/ml)+甘草酸(100μmol/L)组,10h后分别收集细胞...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探讨甘草酸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转化生长因子(TGF)-β信号转导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HSC,分为对照组、TGF-β_1组(5ng/ml)、TGF-β_1(5ng/ml)+甘草酸(100μmol/L)组,10h后分别收集细胞抽提总RNA。应用针对于TGF-β/BMP信号转导通路的GEArray^(TM)Q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甘草酸作用后HSC中TGF-β信号通路表达发生明显改变的相关基因。结果经TGF-β_1作用后上调,再经甘草酸作用后下凋的基因有16项。占16.7%(如Smad蛋白2,Smad蛋白3,Smad蛋白7,α1Ⅲ型前胶原,α2Ⅰ型前胶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经TGF-β_1作用后下调,再经甘草酸作用后上调的基因有5项,占5.2%(如骨成型蛋白7,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等);经TGF-β_1作用后上调,再经甘草酸作用后上调更显著的基因有2项,占2.1%(转化生长因子2型受体,转化生长因子受体3)。并用RT-PCR法验证了部分基因(Smad蛋白2,Smad蛋白3,Smad蛋白7)mRNA的表达与基因芯片中变化趋势的一致性。结论甘草酸可能通过干预大鼠HSC中TGF-β信号通路,减少胶原合成,促进细胞外基质降解而发挥抗纤维化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 转化生长因子-Β 信号通路 基因芯片
原文传递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一例
18
作者 孟婧 姚晨玲 +1 位作者 童朝阳 杜施霖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96-896,共1页
患者男,58岁,因“咳嗽、痰血2周”于2012年4月2日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科就诊。患者2周前无诱因出现咳嗽、痰中带血丝,后出现发热、胸痛,
关键词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医院急诊科 复旦大学 痰中带血 患者 咳嗽
原文传递
突发腹痛,你要知道的……
19
作者 杜施霖 《大众医学》 2018年第2期24-24,共1页
腹痛分急、慢性两类 腹痛泛指腹部及其周围部位的疼痛,根据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腹痛和慢性腹痛。急性腹痛起病较急,疼痛程度较严重,往往提示身体出现严重问题,需及时治疗,以免导致严重后果。急性腹痛的常见原因包括阑... 腹痛分急、慢性两类 腹痛泛指腹部及其周围部位的疼痛,根据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腹痛和慢性腹痛。急性腹痛起病较急,疼痛程度较严重,往往提示身体出现严重问题,需及时治疗,以免导致严重后果。急性腹痛的常见原因包括阑尾炎、泌尿系结石、急性胆管炎、急性心肌梗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腹痛 急性腹痛 急性心肌梗死 慢性腹痛 疼痛程度 泌尿系结石 急性胆管炎 病程长短
原文传递
长链非编码RNA-B230352I09基本生物学特征及其在心肌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玉梅 徐斐翔 +3 位作者 薛明明 汪升 杜施霖 童朝阳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34-538,共5页
目的探索长链非编码RNA B230352I09基本生物学特征及其在心肌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UCSC网站(http://genome.ucsc.edu)分析lncRNA B230352I09的生物学特征;通过catRAPID预测B230352I09可能结合蛋白;使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 目的探索长链非编码RNA B230352I09基本生物学特征及其在心肌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UCSC网站(http://genome.ucsc.edu)分析lncRNA B230352I09的生物学特征;通过catRAPID预测B230352I09可能结合蛋白;使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lncRNA B230352I09在小鼠出生后7 d内不同时间点(0、1、3、7d)的心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lncRNA B230352I09在新生小鼠器官分布表达情况;lncRNA B230352I09在心肌损伤小鼠心脏中的表达规律。培养原代心肌细胞,构建缺氧模型,采用Hoechst染色试剂盒检测lncRNA B230352I09过表达对缺氧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DCFDA探针法检测lncRNA B230352I09过表达对缺氧心肌细胞ROS含量影响;JC-1荧光探针检测缺氧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LncRNA B230352I09在小鼠基因组定位于7号染色体:123031415-123066439 forward strand,全长663 bp。与该lncRNA相邻基因为Rbbp6。通过catRAPID预测lncRNA结合蛋白显示Rbbp6可能为B230352I09的作用靶标。随着心脏发育,lncRNA B230352I09表达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lncRNA B230352I09在新生1 d小鼠心、脑、肾、肝组织中均有表达;进一步取心脏组织提取心肌细胞检测发现lncRNA B230352I09在非心肌细胞中的表达量明显少于心肌细胞[(1.0±0.03)vs.(9.2±3.29),P=0.013]。lncRNA B230352I09在心肌损伤后表达水平随时间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而相对正常发育小鼠lncRNA B230352I09表达量增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oechst染色发现lncRNA B230352I09可抑制缺氧后心肌细胞凋亡;检测心肌细胞ROS的含量显示,和缺氧组比较,lncRNA B230352I09过表达组心肌细胞ROS生成明显减少([(3.8±0.71)vs.(1.65±0.56),P=0.015]);使用JC-1荧光探针检测线粒体的膜电位,结果显示lncRNA B230352I09过表达组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较缺氧组明显增高。结论LncRNA B230352I09在心脏组织中主要表达于心肌细胞;在小鼠心肌损伤过程中具有保护作用,主要通过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减少ROS生成、保护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组织 心肌损伤 缺氧心肌细胞 LncRNA B230352I09 过表达 细胞凋亡 ROS 线粒体膜电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