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地中海到青海——都兰热水墓出土“半人半鱼”图像考 被引量:2
1
作者 苗亚婻 杜建录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2,I0002,共8页
青海都兰热水墓出土了3件半人半鱼图像金饰片,母型是来自古希腊海神特里同的另一种形象肯陶洛斯—特里同,主要流行于希腊化时期至罗马帝国时期,伴随亚历山大东征,传到中亚与西北印度,继而进入都兰。其在墓葬中既象征王权,又护佑死者灵... 青海都兰热水墓出土了3件半人半鱼图像金饰片,母型是来自古希腊海神特里同的另一种形象肯陶洛斯—特里同,主要流行于希腊化时期至罗马帝国时期,伴随亚历山大东征,传到中亚与西北印度,继而进入都兰。其在墓葬中既象征王权,又护佑死者灵魂进入极乐冥界,同时直观反映了丝绸之路青海道上多民族多元文化的交流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人半鱼图像 都兰热水墓 特里同 丝绸之路青海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唐定难军节度押衙白全周墓志考释 被引量:10
2
作者 杜建录 邓文韬 王富春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9-135,共7页
《白全周墓志铭》于20世纪70年代出土于陕西省横山县魏墙村。墓主白全周称贯南阳,与志文中所言先祖白居易之郡望不符,当为伪托冒袭。墓主先后在定难军担任正兵马使和节度押衙,主持回图重务。揭示了唐末五代时期的定难军夏州政权以回图... 《白全周墓志铭》于20世纪70年代出土于陕西省横山县魏墙村。墓主白全周称贯南阳,与志文中所言先祖白居易之郡望不符,当为伪托冒袭。墓主先后在定难军担任正兵马使和节度押衙,主持回图重务。揭示了唐末五代时期的定难军夏州政权以回图贸易作为财政收入来源之一。墓主之仕宦,由正兵马使迁转至于节度押衙,说明在唐五代时期的定难军政权中,节度押衙之职级略高于正兵马使。同时,墓主还以押衙身份兼知他职,乃至管理藩镇经济事务,说明定难军节度押衙一职出现了阶官化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难军 白居易 夏州 回图 节度押衙 兵马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研究院藏0669西夏文《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考释 被引量:3
3
作者 杜建录 于光建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9-64,共6页
依据图录,通过对敦煌研究院所藏0669号西夏文《金刚波若波罗蜜多经》翻译,对该文献进行了缀合和断代。在此基础上复原了西夏文《金刚经》的完整修持仪轨,并与俄藏汉文本进行了对比,分析了汉文本与夏译本的区别,在其中新发现了一个西夏文... 依据图录,通过对敦煌研究院所藏0669号西夏文《金刚波若波罗蜜多经》翻译,对该文献进行了缀合和断代。在此基础上复原了西夏文《金刚经》的完整修持仪轨,并与俄藏汉文本进行了对比,分析了汉文本与夏译本的区别,在其中新发现了一个西夏文字"",这为西夏语言文字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研究院 西夏文 《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西夏文仪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西夏的农业 被引量:10
4
作者 杜建录 《中国农史》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8-44,共7页
本文从西夏农业区域、农田水利、农业生产技术以及单位面积产量四个方面 ,详细论述了西夏农业生产发展状况。认为西夏立国后农业生产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农田水利事业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水利开发与管理制度 ;农业生... 本文从西夏农业区域、农田水利、农业生产技术以及单位面积产量四个方面 ,详细论述了西夏农业生产发展状况。认为西夏立国后农业生产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农田水利事业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水利开发与管理制度 ;农业生产工具与耕作技术有较大的进步 ,普遍使用铁犁与牛耕 ;人均占有粮食 1 30斤左右。这对一个半农半牧的民族政权来说 ,已经相当可观了。但这些粮食主要集中在国家的贵族地主手中 ,一般农牧民则挣扎在饥饿线上 ,经常以野菜、草籽充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 农业生产 农业区域 农田水利 单位面积产量 生产技术 生产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夏沿边堡寨述论 被引量:5
5
作者 杜建录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71-75,共5页
对于西夏沿边堡寨的研究,至今鲜有人问津,本文试就目前所能见到的汉文文献资料,结合西夏文《天盛年改旧定新律令》,对其设置原因、规模、职能以及历史地位等问题,作一粗略探讨。一西夏建国前后在沿边(主要是宋夏沿边)大规模修筑堡寨,究... 对于西夏沿边堡寨的研究,至今鲜有人问津,本文试就目前所能见到的汉文文献资料,结合西夏文《天盛年改旧定新律令》,对其设置原因、规模、职能以及历史地位等问题,作一粗略探讨。一西夏建国前后在沿边(主要是宋夏沿边)大规模修筑堡寨,究其原因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1.控扼战略要路,建立对宋用兵基地。《西夏纪》卷九曰:“元昊筑黑神诸堡,扼延州要路”。又,《长编》卷132庆历元年五月甲戌条:元昊弄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盛年改旧定新律令 元昊 述论 设置原因 西夏文 建国前后 蕃部 游牧民族 商业贸易 历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夏官牧制度初探 被引量:5
6
作者 杜建录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3期46-50,共5页
关键词 《天盛律令》 官牧制度 监军司 牧场 骆驼 土地占有制 畜产品 建国初期 畜牧业 繁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夏乾祐二年材料文书考释 被引量:6
7
作者 杜建录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9-102,共4页
内蒙古黑水城出土的西夏乾二年的材料文书包括材植账、漫土账、胶泥土账以及材料发运处给“材植至处”的照会、有关机构给库司的呈领状等等,是研究西夏工程建设与材料储运的原始资料。文书所涉及的地名、人名也弥足珍贵。
关键词 西夏 材植 漫土 胶泥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夏的自然环境 被引量:4
8
作者 杜建录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4期94-97,共4页
作者将西夏国当时的疆域划分为鄂尔多斯高原、贺兰山与河套平原、阿拉善高原、祁连山与河西走廊、横山至天都山山界五大块,并就这五个不同的地理单元的自然环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关键词 鄂尔多斯高原 祁连山 贺兰山 河西走廊 毛乌素沙地 自然环境 居延海 中国干旱地区 河套平原 阿拉善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党项拓跋部大首领李光睿墓志铭考释 被引量:4
9
作者 杜建录 白庆元 +1 位作者 杨满忠 贺吉德 《西夏学》 2006年第1期81-86,共6页
2005年11月,笔者搜集《中国藏西夏文献·金石编》资料时,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文管所见到了新出土的《大宋故定难军节度使李光睿墓志铭》与《大宋国故管内蕃部都指挥使李光遂墓志铭》。《李光睿墓志铭》盖、志砂石质,盝形盖,长93.5... 2005年11月,笔者搜集《中国藏西夏文献·金石编》资料时,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文管所见到了新出土的《大宋故定难军节度使李光睿墓志铭》与《大宋国故管内蕃部都指挥使李光遂墓志铭》。《李光睿墓志铭》盖、志砂石质,盝形盖,长93.5厘米,宽93.5厘米,厚15厘米。盖面楷书3行,行3字:'陇西郡’李公墓’志之铭’'。杀面阴刻八卦图。志石高98厘米,宽113厘米,厚13厘米,志文正楷竖书,共42行,满行60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面 都指挥使 内蒙古自治区 国故 墓志铭 志石 中国 新出土 文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西夏《天盛律令》的特点 被引量:5
10
作者 杜建录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9-93,共5页
西夏国独特的地理位置与生存环境 ,决定了《天盛律令》在承袭唐宋律的同时 ,又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诸如刑罚严酷、军法完备、重视农田水利等经济立法以及专门规定政府机构的品级与编制等等。
关键词 西夏 《天盛律令》 唐宋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水城出土两件租赁文书考释 被引量:2
11
作者 杜建录 邓文韬 《宋史研究论丛》 CSSCI 2014年第1期152-164,共13页
黑水城出土的元代租赁文书主要是租地契与赁房契,其格式和元代法律规定基本一致;和同出土于黑水城的西夏租赁契相比,元代租佃契数量很少,应该和元代这一地区流行农奴制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封建租佃制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黑水城 戴四哥租田契 赁房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州拓跋部的几个问题——新出土唐五代宋初夏州拓跋政权墓志铭考释 被引量:8
12
作者 杜建录 《西夏研究》 2013年第1期39-43,共5页
近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省发现了一批唐五代宋初时期夏州拓跋政权墓志,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它们在记述这一时期拓跋政权事迹过程中,保存了珍贵的史料。本文从拓跋政权中的汉人士大夫与汉化问题、拓跋家族的婚姻关系、拓跋部的族属问... 近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省发现了一批唐五代宋初时期夏州拓跋政权墓志,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它们在记述这一时期拓跋政权事迹过程中,保存了珍贵的史料。本文从拓跋政权中的汉人士大夫与汉化问题、拓跋家族的婚姻关系、拓跋部的族属问题三个方面,作一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州 拓跋部 唐五代宋初 墓志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夏的审判制度 被引量:5
13
作者 杜建录 《宁夏社会科学》 2003年第6期75-77,86,共4页
西夏的审判制度主要包括审判管辖、判案期限、取证、刑讯以及申诉与终审等等。审判管辖主要是级别管辖 ,判案期限则根据案件轻重来定 ,人证与物证是判案的重要依据。刑讯逼供是在证人所言与告者同 ,但仍“不肯招承”的情况下使用 ,如果... 西夏的审判制度主要包括审判管辖、判案期限、取证、刑讯以及申诉与终审等等。审判管辖主要是级别管辖 ,判案期限则根据案件轻重来定 ,人证与物证是判案的重要依据。刑讯逼供是在证人所言与告者同 ,但仍“不肯招承”的情况下使用 ,如果滥施刑讯 ,拷囚致死则要治罪。重大案件的终审权掌握在皇帝的手中 ,如果有司未奏裁而擅自判断 ,将依律承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 审判制度 取证 申诉 终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藏西夏天庆年间典粮文契考释 被引量:9
14
作者 杜建录 《西夏研究》 2010年第1期55-59,共5页
分藏于英俄两国的西夏天庆年间典粮文契弥足珍贵,为探讨西夏贷粮文契格式、贷粮利率、偿还期限、违约处罚以及其他相关问题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英藏文契已有专文讨论,本文仅就俄藏文契及其相关问题略作探讨。
关键词 黑城 俄藏西夏文书 考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夏酒的生产与征榷 被引量:4
15
作者 杜建录 《宁夏社会科学》 2002年第2期83-86,共4页
酿酒用曲是西夏酿造谷物酒的重要方法。于原料的差异 ,西夏的曲分麦曲、清水曲、百花曲、小曲。酒的种类则更多。有麦酒、粟酒、小曲酒、酽酒、酒、马奶酒、葡萄酒。酒的征榷大体上继承了唐五代 ,分官榷、买扑与民酤三种形式 。
关键词 西夏 官榷 买扑 民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威藏西夏文《志公大师十二时歌》译释 被引量:2
16
作者 杜建录 于光建 《西夏研究》 2013年第2期19-26,共8页
本文在武威藏西夏文写本《志公大师十二时歌》译释的基础上,考证《志公大师十二时歌》不是志公的著作,而是唐末五代时期流行于江南地区佚名的禅宗修持俚曲。西夏文本所依据的底本是北宋《景德传灯录》中的《志公和尚十二时颂》,西夏高... 本文在武威藏西夏文写本《志公大师十二时歌》译释的基础上,考证《志公大师十二时歌》不是志公的著作,而是唐末五代时期流行于江南地区佚名的禅宗修持俚曲。西夏文本所依据的底本是北宋《景德传灯录》中的《志公和尚十二时颂》,西夏高僧在翻译的过程中又进行了详细的注解和说明。武威西夏文写本《志公大师十二时歌》的出土,反映出禅宗在西夏佛教各宗派中占有的重要地位以及禅宗信仰在西夏境内的兴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 《志公大师十二时歌》 佛教 禅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西夏的人口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杜建录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35-37,共3页
人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必要因素,没有一定的最低限度的人口,就不可能创造出社会物质生活,特别是在封建时代,生产的基础是个体劳动,人口的增减更是极其灵敏地在社会生产中反映出来。从西夏丁壮人数、宋人关于西夏人口的估计与部分州的... 人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必要因素,没有一定的最低限度的人口,就不可能创造出社会物质生活,特别是在封建时代,生产的基础是个体劳动,人口的增减更是极其灵敏地在社会生产中反映出来。从西夏丁壮人数、宋人关于西夏人口的估计与部分州的户口数三方面,均推测出西夏人口在30万帐(户)以上、160万口左右。上线不超过180万或200万,下线不低于100万或120万。西夏疆土约66万平方公里,若以总人口160万计,则每平方公里2.42人,这个密度远远低于同时代北宋各路,也低于唐代各道的平均数,但高于唐代的陇右道。广袤的沙漠是西夏人口密度偏低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 人口 密度 《续资治通鉴长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夏财政收入初探 被引量:4
18
作者 杜建录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7-81,共5页
西夏的财政收入主要由国有公产(国有牧场、农田、官营采造业及高利贷)收入、赋税收入以及馈赠与罚赎赃没收入组成。其中国有公产收入在整个财政收入中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 西夏财政 赋税 国有公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夏手工工匠考 被引量:2
19
作者 杜建录 吴毅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4-15,21,共3页
西夏手工工匠种类齐全,分工细致,深刻地反映出其手工业发展的状况与特点。如畜牧业发达,与之相适应的毡匠、毛锦匠、鞍匠等便应运而生;由修建寺院装饰佛窟而兴起石匠、塑匠、画匠、垩匠诸行业,并经久不衰;敦煌等地自唐五代以来就种桑养... 西夏手工工匠种类齐全,分工细致,深刻地反映出其手工业发展的状况与特点。如畜牧业发达,与之相适应的毡匠、毛锦匠、鞍匠等便应运而生;由修建寺院装饰佛窟而兴起石匠、塑匠、画匠、垩匠诸行业,并经久不衰;敦煌等地自唐五代以来就种桑养蚕,故有丝织业诸匠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 手工业 工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西夏建都兴庆府 被引量:2
20
作者 杜建录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1期61-65,共5页
建立西夏王朝的党项拓跋部,唐末五代主要活动于以夏州为中心的今陕北高原与内蒙古伊克昭盟一带。宋朝初年,其大首领李继迁攻克灵州,易名西平府,都而居之。公元1023年,继迁子德明升灵州怀远镇为兴州,又将都城由西平府西迁兴州(后更名兴... 建立西夏王朝的党项拓跋部,唐末五代主要活动于以夏州为中心的今陕北高原与内蒙古伊克昭盟一带。宋朝初年,其大首领李继迁攻克灵州,易名西平府,都而居之。公元1023年,继迁子德明升灵州怀远镇为兴州,又将都城由西平府西迁兴州(后更名兴庆府、中兴府)。从此到西夏灭亡两个多世纪中,再也没有变迁过。西夏的兴起过程,就是将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向西转移的过程,也是建都兴庆府的过程。本文试就西夏为何能够向西扩张、建都兴庆府,以及建都兴庆府对西夏社会历史有何重大影响等问题,作一扼要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继迁 西平府 中兴府 唐末五代 陕北高原 拓跋部 怀远镇 兴起过程 伊克昭盟 子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