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程序约束的细粒度JVM测试程序约简方法
1
作者 杜义恒 王赞 +4 位作者 赵英全 陈俊洁 陈翔 侯德俊 郑开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204-3226,共23页
为了对Java虚拟机(JVM)进行测试,开发人员通常需要手工设计或利用测试生成工具生成复杂的测试程序,从而检测JVM中潜在的缺陷.然而,复杂的测试程序给开发人员定位及修复缺陷带来了极高的成本.测试程序约简技术旨在保障测试程序缺陷检测... 为了对Java虚拟机(JVM)进行测试,开发人员通常需要手工设计或利用测试生成工具生成复杂的测试程序,从而检测JVM中潜在的缺陷.然而,复杂的测试程序给开发人员定位及修复缺陷带来了极高的成本.测试程序约简技术旨在保障测试程序缺陷检测能力的同时,尽可能地删减测试程序中与缺陷检测无关的代码.现有研究工作基于Delta调试在C程序和XML输入上可以取得较好的约简效果,但是在JVM测试场景中,具有复杂语法和语义依赖关系的Java测试程序约简仍存在粒度较粗、约简效果较差的问题,导致约简后的程序理解成本依然很高.因此,针对具有复杂程序依赖关系的Java测试程序,提出一种基于程序约束的细粒度测试程序约简方法JavaPruner.首先,在语句块级别设计细粒度的代码度量方法;随后,在Delta调试技术上引入语句块之间的依赖约束关系来对测试程序进行约简.以Java字节码测试程序为实验对象,从现有的针对JVM测试的测试程序生成工具中筛选出具有复杂依赖关系的50个测试程序作为基准数据集,并在这些数据集上验证JavaPruner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JavaPruner可以有效删减Java字节码测试程序中的冗余代码.与现有方法相比,在所有基准数据集上,约简能力平均可提升37.7%.同时,JavaPruner可以在保障程序有效性及缺陷检测能力的同时,将Java字节码测试程序最大约简至其原有大小的1.09%,有效降低了测试程序的分析和理解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VA虚拟机 JVM测试 测试程序约简 Delta调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酪氨酸激酶受体B可能成为治疗膀胱肿瘤的新靶点 被引量:1
2
作者 杜义恒 张飞 刘海涛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555-558,共4页
神经营养因子是一类对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和维持其基本功能起着重要作用的蛋白质。近来研究发现,神经营养因子在多种人体肿瘤中也有异常表达,这提示神经营养因子不仅在神经系统中发挥作用,在肿瘤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其中对脑源性神经... 神经营养因子是一类对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和维持其基本功能起着重要作用的蛋白质。近来研究发现,神经营养因子在多种人体肿瘤中也有异常表达,这提示神经营养因子不仅在神经系统中发挥作用,在肿瘤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其中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B(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B,TrkB)的研究最为广泛,但BDNF/TrkB信号通路在各类肿瘤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仍没有统一的认识。这篇综述主要对BDNF/TrkB在肿瘤中的不同作用并结合在膀胱肿瘤中的表达情况,推论BDNF/TrkB信号通路有可能成为治疗膀胱肿瘤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酪氨酸激酶受体B 信号通路 膀胱肿瘤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神经生长因子重组慢病毒载体构建及检测
3
作者 张飞 吴建红 +2 位作者 杜义恒 刘海涛 夏术阶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4年第5期361-364,共4页
目的:构建含神经生长因子(NGF)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并在293T细胞中验证NGF是否可以过表达。方法:将NGF基因克隆至慢病毒穿梭质粒Ubi-MCS-3FLAG-SV40-EGFP,然后利用酶切鉴定、PCR鉴定及测序验证后,同两个辅助质粒共转染到293T细胞中,... 目的:构建含神经生长因子(NGF)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并在293T细胞中验证NGF是否可以过表达。方法:将NGF基因克隆至慢病毒穿梭质粒Ubi-MCS-3FLAG-SV40-EGFP,然后利用酶切鉴定、PCR鉴定及测序验证后,同两个辅助质粒共转染到293T细胞中,构建重组慢病毒载体。重组慢病毒感染293T细胞,通过荧光检测慢病毒的转染效果,用Western Blot检测NGF基因的表达。结果:酶切鉴定、PCR扩增鉴定和对重组慢病毒进行测序,提示重组慢病毒构建正确。荧光显微镜观察重组慢病毒感染的293T细胞,可见强荧光。Western Blot结果提示目的基因可正常表达。RT-PCR测得病毒滴度达到可利用标准。结论:人NGF重组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慢病毒载体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盐水刺激性利尿在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王博 俞江 +4 位作者 王翌 杜义恒 戴以恒 朱一飞 王锡智 《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1期31-34,40,共5页
目的观察生理盐水刺激性利尿形成顺行冲洗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苏州九龙医院泌尿外科因输尿管上段结石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的52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其中34例患... 目的观察生理盐水刺激性利尿形成顺行冲洗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苏州九龙医院泌尿外科因输尿管上段结石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的52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其中34例患者因接台手术,术前可以提前2~3 h充分补液,纳入观察组;18例患者因当日10点前接手术室,无法提前充分补液,纳入对照组。观察组术前2~3 h起到麻醉前快速静脉输注生理盐水750~1000 ml,麻醉开始时静脉推注呋塞米20 mg;对照组常规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逆行灌注量、术中尿量、手术时间、平均每分钟碎石体积、结石残留和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术中总尿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平均每分钟碎石体积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结石残留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刺激性利尿和结石部位是结石残留的独立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激性利尿形成人工顺行冲洗运用于输尿管镜碎石安全有效,术中顺行下排尿量增多有助于改善术野,减少输尿管结石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镜 生理盐水 利尿剂 顺行冲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骶部模型在骶神经调节术中的运用
5
作者 俞江 陈卫国 +4 位作者 杜义恒 李淼 张林 孙华珺 黄玉华 《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4期93-97,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骶部模型在骶神经调节术中的运用。方法:2021年1月到2023年4月,25例骶神经调控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例)和对照组(13例)。观察组术前根据影像检查进行三维重建和3D打印造模,制备出仿真骶骨、骶孔和外周软组织的模型,... 目的:探讨3D打印骶部模型在骶神经调节术中的运用。方法:2021年1月到2023年4月,25例骶神经调控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例)和对照组(13例)。观察组术前根据影像检查进行三维重建和3D打印造模,制备出仿真骶骨、骶孔和外周软组织的模型,指导术中DSA引导下骶孔穿刺;观察组常规DSA引导下骶孔穿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术中透视次数、穿刺针数、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伤口疼痛评分、体验期起效电压、永久刺激器植入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骶尾椎变异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中透视次数分别为(13.25±3.01)次与(18.84±5.01)次(P<0.05),经皮肤穿刺次数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7.08±2.35)次与(10.07±2.92)次(P<0.05),穿刺时间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38.25±13.95)分钟与(54.15±12.94)分钟(P<0.05),术中疼痛评分分别为(3.16±1.02)分与(4.07±0.75)分(P<0.05)。两组术前准备时间、体验阶段起效电压、永久刺激器植入率、术后疼痛评分、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D打印骶部模型有助于减少骶神经调节术中穿刺针数和术中疼痛,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神经调节 影像重建 3D打印 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铥激光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配合术中膀胱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飞 杜义恒 +5 位作者 武文博 王伟 李灏 颜廷芒 夏术阶 刘海涛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7年第7期516-518,523,共4页
目的:评价铥激光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thulium laser en bloc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LEBRBT)配合术中膀胱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4月~2014年10月于... 目的:评价铥激光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thulium laser en bloc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LEBRBT)配合术中膀胱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4月~2014年10月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中心行TLEBRBT且术后病理提示NMIBC的共计104例患者,配合术中即刻膀胱灌注吡柔比星。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导尿管留置天数、术后病理分期分级。随访患者复发及进展情况并依据病理分级与分期分层统计患者复发率。结果:104例患者均行TLEBRBT,手术时间15~60min,平均(35.71±9.16)min;术中少量出血,无闭孔神经反射及膀胱穿孔发生,留置导尿1~4d。术后病理分期Ta74例,T130例。临床病理分级低度恶性潜能(PUNLMP)16例,低级别70例,高级别18例。随访时间6~35.5个月,平均(25.05±9.97)个月;复发13例(12.5%),平均复发时间(9.65±8.46)个月,死亡2例(1.9%)。结论:TLEBRBT配合术中膀胱灌治疗NMIBC安全、疗效确切、术后病理精确,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整块切除 铥激光
原文传递
肿瘤位置对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7
作者 宋利 杜义恒 +2 位作者 王博 戴以恒 刘毅铮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5期546-549,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部位对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治疗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苏州九龙医院收治的初次诊断为NMIBC并接受TURBT的患者纳入本次回顾性研究。记录不... 目的探讨肿瘤部位对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治疗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苏州九龙医院收治的初次诊断为NMIBC并接受TURBT的患者纳入本次回顾性研究。记录不同肿瘤部位(侧壁、前壁、膀胱颈、穹窿、交搭跨越、后壁、三角区、脐尿管和输尿管口)患者的肿瘤位置、年龄、性别、肿瘤数量、T分期、Grade分级(低、高和未知)、组织学类型、化疗情况、肿瘤大小和患者预后[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Cox回归分析探讨肿瘤部位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计纳入100例NMIBC患者,其中以侧壁、交搭跨越肿瘤为主。不同肿瘤位置患者的的年龄、性别和化疗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瘤数量和大小、T分期、Grade分级和组织学类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肿瘤部位是影响TURBT后NMIBC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年龄、肿瘤位于前壁或穹窿、肿瘤数目、T分期、Grade分级均是患者OS较差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肿瘤位于膀胱前壁或穹窿的患者预后较膀胱侧壁患者更差:前壁肿瘤(OS的风险比=4.40,95%CI:2.49~7.87,P<0.001);膀胱穹窿(OS的风险比=7.97,95%CI:4.88~12.96,P<0.001)。结论NMIBC患者肿瘤部位对TURBT治疗结果的显著影响,位于前壁和膀胱穹窿的肿瘤TURBT后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切除术 预后 肿瘤位置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LMO2蛋白的WPMY-1前列腺基质细胞促进PC-3/BPH-1前列腺上皮细胞增殖与侵袭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姜辰一 俞俊杰 +4 位作者 赵炜 高原 杜义恒 夏术阶 赵福军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35-940,共6页
目的 研究前列腺外周带强势基因LMO2对前列腺上皮细胞株PC-3、BPH-1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慢病毒过表达载体转染WPMY-1前列腺基质肌成纤维细胞株,试图建立过表达LMO2蛋白的WPMY-1细胞株,将WPMY-1细胞株分为实验组(W... 目的 研究前列腺外周带强势基因LMO2对前列腺上皮细胞株PC-3、BPH-1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慢病毒过表达载体转染WPMY-1前列腺基质肌成纤维细胞株,试图建立过表达LMO2蛋白的WPMY-1细胞株,将WPMY-1细胞株分为实验组(WPMY-1-LMO2,慢病毒Lenti6.3-LMO2-IRES2-EGFP转染WPMY-1细胞)、阴性对照组(WPMY-1-NC,慢病毒Lenti6.3空载体转染WPMY-1细胞)和未经处理的空白对照组(WPMY-1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LMO2基因和LMO2蛋白的表达情况.将所建立的前列腺基质细胞与PC-3或BPH-1细胞共培养,利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和EdU检测PC-3或BPH-1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情况,利用基质胶侵袭实验检测PC-3或BPH-1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 成功建立过表达LMO2蛋白的WPMY-1细胞WPMY-1-LMO2.PC-3或BPH-1与WPMY-1-LMO2共培养后增殖能力提高;实验组培养基培养的PC-3细胞EdU阳性细胞百分数为(42.67±6.03)%,与阴性对照组(29.33±3.5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培养的BPH-1细胞EdU阳性细胞百分数为(35.00±2.52)%,与阴性对照组(23.33±2.5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质胶侵袭实验检测PC-3或BPH-1与WPMY-1-LMO2共培养后细胞迁移数分别为(38±5)个、(43±3)个,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MO2基因在前列腺基质细胞中高表达促进PC-3和BPH-1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前列腺不同区带基质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可能是导致前列腺疾病带性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基质细胞 上皮细胞 LMO2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