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省渭南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调查研究
1
作者 李鹂 杨利英 +3 位作者 梁静 陈翠萍 孟珍 曾云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416-418,424,共4页
目的:调查分析渭南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麻疹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9—2022年渭南市麻疹疫情监测资料。结果:2009—2022年渭南市累计报告麻疹病例274例,年均发病率0.37/10万。发病呈明显季节性,主要集中... 目的:调查分析渭南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麻疹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9—2022年渭南市麻疹疫情监测资料。结果:2009—2022年渭南市累计报告麻疹病例274例,年均发病率0.37/10万。发病呈明显季节性,主要集中在4~6月,占总病例数的61.31%。年平均发病率前三位的区县依次为韩城市(0.78/10万)、潼关县(0.64/10万)和华州区(0.53/10万)。发病年龄主要为0~1岁,占全部病例数的50.73%。发病人群以散居儿童为主(57.30%)。含麻疹成分疫苗(MCV)接种0剂次、1剂次、≥2剂次以及免疫史不详占比依次为34.31%、8.76%、1.82%、55.11%。结论:渭南市近年来麻疹发病率显著降低,2022年发病率达到历史最低水平,但MCV首针及时率及2剂次覆盖率仍需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 流行病学特征 发病率 渭南 含麻疹成分疫苗 免疫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李鹂 薛方 马萍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5期22-25,共4页
目的分析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00例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为腹泻组,另选取同期10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分析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的临床特征;比较两组的血清指标水平和基线资料;分析5岁以下儿童轮状... 目的分析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00例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为腹泻组,另选取同期10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分析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的临床特征;比较两组的血清指标水平和基线资料;分析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性腹泻的影响因素。结果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以男孩为主,发病年龄以2~3岁为主,发病季节以冬季为主,居住地以农村为主,临床症状以腹泻为主,粪便性质以水样便、蛋花汤样便为主。腹泻组的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吮指、挑食、手卫生不合格、玩具消毒频率≤1次/周、餐具/奶具消毒频率≤1次/周、近期有生冷或不洁饮食史、近期与腹泻患者接触、未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是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性腹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性腹泻常见于2~3岁,且以男孩居多,好发于冬季;其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应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儿童 腹泻 流行病学特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陕西省某偏远地区儿童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水平研究
3
作者 李鹂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分析2017年陕西省某偏远地区儿童(0~12岁)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水平。方法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陕西省阎良区、临潼区、高陵区、长安区、邑区等偏远地区由区疾病预防中心开展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的血清学流行病。调查对象的抽样采用... 目的分析2017年陕西省某偏远地区儿童(0~12岁)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水平。方法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陕西省阎良区、临潼区、高陵区、长安区、邑区等偏远地区由区疾病预防中心开展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的血清学流行病。调查对象的抽样采用随机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调查陕西省5个区0~12岁儿童,共计获得1800例。采用微量细胞培养法检测血样中抗体水平。结果不同年龄组PVⅠ型和PVⅢ型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94;χ^(2)=21.93;P均<0.05)。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4.87;F=78.96;P均<0.05)。男童和女童间,PVⅠ型和PVⅢ型抗体阳性率和抗体GMT水平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8;χ^(2)=0.70;t=0.42;P均>0.05)。不同地区之间PVⅠ型和PVⅢ型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80;χ^(2)=10.04;P均<0.05),其中长安区PVⅠ型和PVⅢ型抗体阳性率最高。不同地区之间抗体GMT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9.17;F=81.12;P均<0.05)。不同免疫次数之间PVⅠ型和PVⅢ型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4.14;χ^(2)=109.20;P均<0.05),其中3~4次免疫儿童PVⅠ型和PVⅢ型抗体阳性率最高。不同免疫次数之间抗体GMT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6.78;F=77.82;P均<0.05)。结论陕西省偏远地区儿童脊髓灰质炎中2种类型抗体阳性率以及抗体GMT水平较高,可能与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普及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 儿童 广泛中和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34
4
作者 李鹂 欧伟文 +1 位作者 李毅 汪国成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54-256,共3页
目的分析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提出解决办法。方法通过查阅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文献资料,总结、归纳中药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复杂的。主要表现为药物因素、临床使用环节及个体差... 目的分析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提出解决办法。方法通过查阅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文献资料,总结、归纳中药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复杂的。主要表现为药物因素、临床使用环节及个体差异等方面。结论应正确认识中药不良反应,加强监测和防治工作,加大中药不良反应的基础研究工作,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不良反应 原因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葶飞蓬(Erigeron breviscapus)的花部综合特征与繁育系统 被引量:33
5
作者 李鹂 党承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71-578,共8页
通过野外观察,运用杂交指数、花粉.胚珠比、套袋实验等方法,对短葶飞蓬自然种群的开花状态及繁育系统进行研究。结果如下:短葶飞蓬具头状花序,由外围舌状花及中央的管状花构成。种群花期一般为4~7月份,一个花序的花期约为19~25... 通过野外观察,运用杂交指数、花粉.胚珠比、套袋实验等方法,对短葶飞蓬自然种群的开花状态及繁育系统进行研究。结果如下:短葶飞蓬具头状花序,由外围舌状花及中央的管状花构成。种群花期一般为4~7月份,一个花序的花期约为19~25d。管状花单花花期一般为7~10d,聚药雄蕊,先熟,药室内向开裂,成熟的花粉散于花药筒中。花开后花柱快速伸长,导致雄蕊伸出花冠,同时将药筒中的花粉粒“推”出药筒,形成花冠、药筒、柱头三者在空间上的分离。花序中不断有小花开放,同一花序内的小花间具相互传粉的机会。杂交指数≥4,判断繁育类型属于异交,部分自亲和,需要传粉者。P/O值约为1373,判断繁育类型属于兼性异交。套袋实验证明短葶飞蓬异花授粉,虫媒,蜂、蝶为主要传粉者。在自然状况下,短葶飞蓬结实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花粉竞争。此外,短葶飞蓬存在天然雄性不育植株,为遗传育种提供了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葶飞蓬 开花特征 杂交指数 花粉-胚珠比 繁育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西汀对实验性抑郁症大鼠抑郁行为及海马神经元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鹂 涂自良 +2 位作者 杜士明 黄良永 张小乔 《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4期280-282,共3页
目的观察盐酸氟西汀对实验性抑郁症大鼠抑郁行为的影响及海马神经元再生的影响,从而探讨抑郁症的发生机制及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药治疗抑郁症的新型理论机制。方法采用长期不可预见性中等强度应激造成大鼠抑郁症模型。大鼠腹腔注... 目的观察盐酸氟西汀对实验性抑郁症大鼠抑郁行为的影响及海马神经元再生的影响,从而探讨抑郁症的发生机制及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药治疗抑郁症的新型理论机制。方法采用长期不可预见性中等强度应激造成大鼠抑郁症模型。大鼠腹腔注射盐酸氟西汀前后行Open-field行为测定;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用药前后海马齿状回(DG)神经前体细胞标记物巢蛋白(nestin)的表达,并通过5-溴脱氧尿嘧啶尿苷(5-B rdU)观察DG神经前体细胞增殖所致的神经元再生。结果正常大鼠DG存在神经前体细胞,其中一些细胞处于分裂增殖状态。抑郁症大鼠DG神经前体细胞数目减少,而且其增殖明显减弱。应用盐酸氟西汀可显著改善抑郁症大鼠的抑郁行为,同时增加DG神经前体细胞的数目,其增殖也增强。结论抑郁症的发生可能与海马神经元再生减少有关,促进海马神经元再生可能是盐酸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西汀 盐酸 抑郁症 神经元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倍体短葶飞蓬的发现及其在育种上的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李鹂 党承林 黄瑞复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8-42,共5页
对云南省野生居群的短葶飞蓬有丝分裂的细胞学特征进行观察研究。在云南省大理苍山、腾冲杨家坪的二倍体野生居群中,发现有三倍体个体的存在。苍山居群的两种核型分别为2n=2x=18=4m+10sm+4st,2n=3x=27=6m+12sm+9st;杨家坪居群的两种核... 对云南省野生居群的短葶飞蓬有丝分裂的细胞学特征进行观察研究。在云南省大理苍山、腾冲杨家坪的二倍体野生居群中,发现有三倍体个体的存在。苍山居群的两种核型分别为2n=2x=18=4m+10sm+4st,2n=3x=27=6m+12sm+9st;杨家坪居群的两种核型分别为2n=2x=18=6m+10sm+2st,2n=3x=27=3m+15sm+9st。通过对其生物学特性及表型的分析,认为短葶飞蓬可以采取多倍体育种方式获得更优良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葶飞蓬 核型 三倍体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花种子萌发特性 被引量:9
8
作者 李鹂 党承林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975-976,共2页
灯盏花种子最佳萌发温度为20℃~25℃,光照则有利于萌发;种子无休眠期,低温贮存条件有利于延长种子寿命;激素处理不能提高发芽率.
关键词 灯盏花 种子 萌发 贮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獐牙菜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形成(英文) 被引量:6
9
作者 李鹂 黄衡宇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2-460,共9页
报道了川东獐牙菜(Swertia davidiiFranch.)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形成的过程。主要结果如下:花药四室,药壁发育为基本型;绒毡层异型起源,属于腺质型绒毡层,药室内具有的退化绒毡层核是早期该层细胞有丝分裂凸入药室中央并原位退化形成的... 报道了川东獐牙菜(Swertia davidiiFranch.)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形成的过程。主要结果如下:花药四室,药壁发育为基本型;绒毡层异型起源,属于腺质型绒毡层,药室内具有的退化绒毡层核是早期该层细胞有丝分裂凸入药室中央并原位退化形成的;中层细胞3层;药室内壁退化;花药壁表皮宿存,细胞柱状伸长,纤维状加厚。小孢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排列方式主要为四面体形和左右对称型,少数为“T”形和十字交叉形;成熟花粉为2-细胞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獐牙菜 小孢子 雄配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1基因在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鹂 黄衡宇 谢永芳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2期80-83,共4页
以E9日龄至E14日龄昆明种正常小鼠胚胎为材料,利用质粒扩增的、地高辛标记的基因探针在组织切片上进行DNA-mRNA分子原位杂交,研究了p21基因在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结果表明:p21基因从E10日开始参与小鼠胚胎发育,其表达特异性随着... 以E9日龄至E14日龄昆明种正常小鼠胚胎为材料,利用质粒扩增的、地高辛标记的基因探针在组织切片上进行DNA-mRNA分子原位杂交,研究了p21基因在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结果表明:p21基因从E10日开始参与小鼠胚胎发育,其表达特异性随着胚胎发育进程逐渐增强,与它在细胞周期中的负调控作用相一致.p21基因表达强度较稳定,与其mRNA稳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杂交 P21基因 细胞周期调控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基因在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鹂 黄衡宇 谢永芳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36-39,共4页
以E9d龄至E14d龄昆明种正常小鼠胚胎为材料 ,利用质粒扩增的、地高辛标记的基因探针在组织切片上进行DNA -mRNA分子原位杂交 ,研究了p16基因在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结果表明 :p16基因不参与E9和E10d胚胎发育中的器官原基形成 ,参... 以E9d龄至E14d龄昆明种正常小鼠胚胎为材料 ,利用质粒扩增的、地高辛标记的基因探针在组织切片上进行DNA -mRNA分子原位杂交 ,研究了p16基因在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结果表明 :p16基因不参与E9和E10d胚胎发育中的器官原基形成 ,参与器官的进一步分化成熟过程 ,这些器官主要有眼、脑、心、肺、脊柱和面颌骨 ,肝组织的发育与其无关 ;不同的器官有不同的细胞周期调控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杂交 P16基因 细胞周期调控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周期调控的分子机制与关卡调控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鹂 黄衡宇 《吉首大学学报》 2000年第1期52-55,共4页
通过对真核生物细胞增殖过程中细胞周期调控的分析 ,归纳综合了以cyclin -CDK复合物为核心的细胞周期调控分子机制和以CKI、ATM、p5 3、Rb等为作用因子的关卡调控 .此外 ,外源性信号也对真核生物细胞周期起间接调控作用 .
关键词 细胞周期 分子机制 关卡调控 真核生物 细胞增殖 细胞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物理悖论及其思想优化高中物理教学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鹂 钱小陵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6期28-30,37,共4页
通过阐述悖论的内涵及其在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分析了物理悖论的种种教学价值.基于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和个性心理发展特征,提倡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适当采用”导致悖论法”教学,优化高中物理教学效果,并对如何实施提出了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 悖论 高中物理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香榧自然资源及其保护利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鹂 黄衡宇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1年第6期23-24,共2页
本文通过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介绍了湘西地区现存香榧自然资源的生物学特征、生态环境特点、生长发育习性和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 ,提出应科学保护。
关键词 香榧 资源保护 开发利用 湘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獐牙菜(龙胆科)的胚胎学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鹂 黄衡宇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31-640,共10页
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川东獐牙菜(Swertia davidii)的胚胎发育过程进行显微观察,并根据现有资料,对獐牙菜属的几种植物进行了比较胚胎学研究。结果表明:川东獐牙菜花药四室,药壁发育为基本型,绒毡层异型起源,为腺质绒毡层,发育后期药室... 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川东獐牙菜(Swertia davidii)的胚胎发育过程进行显微观察,并根据现有资料,对獐牙菜属的几种植物进行了比较胚胎学研究。结果表明:川东獐牙菜花药四室,药壁发育为基本型,绒毡层异型起源,为腺质绒毡层,发育后期药室内观察到的绒毡层核是早期该层细胞有丝分裂凸入药室并原位退化形成的,中层细胞3层,药室内壁退化,花药壁表皮宿存,细胞柱状伸长,纤维状加厚;小孢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排列方式主要为四面体形和左右对称型,少数为"T"形和十字交叉形,成熟花粉为2-细胞类型;子房2心皮、1室,侧膜胎座;薄珠心,单珠被,倒弯生胚珠,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大孢子直线形排列,合点端的大孢子具功能,雄配子体发育为蓼型;2个极核在受精前融合为1次生核,合点端3个反足细胞宿存,每个细胞均多核和异常膨大,形成明显的反足吸器,并在胚乳之外形成染色较深的类似"外胚乳"结构;珠孔受精,受精作用属于有丝分裂前类型;胚乳发育为核型,胚胎发育为茄型;果实成熟时,种子发育至心形胚阶段;反足细胞在龙胆科一些短命植物中的宿存与分裂具有重要的生殖适应与进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獐牙菜 胚胎学 獐牙菜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叶胆开花动态及有性生殖特征的解剖学研究
16
作者 李鹂 龙华 +1 位作者 张爱丽 黄衡宇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46-1154,共9页
对中国云南区域性特色药用植物青叶胆(Swertia mileensis)单花开放、雌雄配子体形成、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1)青叶胆繁殖生长始于每年8月底9月初,蕾期较长,一般为35d左右;花期较短,2~3d即完成开花;果实期最长,... 对中国云南区域性特色药用植物青叶胆(Swertia mileensis)单花开放、雌雄配子体形成、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1)青叶胆繁殖生长始于每年8月底9月初,蕾期较长,一般为35d左右;花期较短,2~3d即完成开花;果实期最长,为40~45d。(2)青叶胆具有一系列机制来保证其异花授粉,如:花药为丁字着药;雌雄异熟,雄蕊比雌蕊早熟23h左右,在性成熟时间上二者仅有1~2h的重叠期;此外,发现一种新的避免自花授粉机制,即雄蕊与雌蕊在空间上位置的变化,花药正面由最先与雌蕊紧贴,倒转180°后,变成背面面对雌蕊,同时花丝发生30°的偏移,导致花药位置最后发生了210°的变化。(3)解剖学观察显示:青叶胆花药4室,花药壁发育为基本型,分化完全的花药壁由5层细胞组成;绒毡层单层,2型起源,为腺质绒毡层,药室内的"类胎座"或"横格"是早期该层细胞有丝分裂凸入药室中央并原位退化形成的;中层2层;药室内壁退化;表皮宿存,纤维状加厚。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排列方式主要为四面体形;成熟花粉为2-细胞或3-细胞类型。子房上位,2心皮,1室;侧膜胎座,薄珠心,单珠被;倒生胚珠;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大孢子直线形排列,合点端的大孢子具功能,雌配子体发育为蓼型。3个反足细胞宿存,每个细胞均多核和异常膨大,反足吸器明显,并在胚乳之外形成染色较深的类似"外胚乳"的结构。珠孔受精,属有丝分裂前类型。胚乳发育为核型;胚胎发育为茄型。果实成熟时,种子发育至早心形胚阶段,具发达的胚柄。发达的反足细胞和胚柄结构对青叶胆种子的后熟具有重要的生殖适应与进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叶胆 开花 胚胎学 獐牙菜属 生态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毕赤酵母表达阿片肽发酵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鹂 施用晖 +1 位作者 乐国伟 韩飞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68-471,共4页
研究了由毕赤酵母胞内两步发酵法表达活性小分子阿片肽的条件。正交实验确定最佳生长条件为:甘油24g/L、酵母膏11g/L、蛋白胨22g/L、YNB20ml/L,初始pH5.0。菌体密度可达2.46;以单因素实验确定最佳表达条件为:起始菌体浓度2.44,初始pH6.... 研究了由毕赤酵母胞内两步发酵法表达活性小分子阿片肽的条件。正交实验确定最佳生长条件为:甘油24g/L、酵母膏11g/L、蛋白胨22g/L、YNB20ml/L,初始pH5.0。菌体密度可达2.46;以单因素实验确定最佳表达条件为:起始菌体浓度2.44,初始pH6.25,每10h流加0.6%甲醇(v/v),表达时间96h。阿片肽250ml摇瓶产量由196mg/L提高至496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片肽 毕赤酵母 发酵条件 优化 荧光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足石杉扦插及芽胞繁殖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龙华 李菁 +1 位作者 李鹂 黄黎华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15-1121,共7页
目的:针对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Thunb.ex Murray)Trev.野生资源急剧减少,野生种群遭到毁灭性采挖而面临枯竭的现状,利用蛇足石杉带茎尖插条和芽胞进行野外半人工辅助繁殖,以期建立一套稳定、有效的人工繁殖体系。方法:以湘西... 目的:针对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Thunb.ex Murray)Trev.野生资源急剧减少,野生种群遭到毁灭性采挖而面临枯竭的现状,利用蛇足石杉带茎尖插条和芽胞进行野外半人工辅助繁殖,以期建立一套稳定、有效的人工繁殖体系。方法:以湘西古丈高望界林场岩陀寨为实验地,采用2年生以上顶技为试材,设计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插条长度、NAA浓度和插条在NAA溶液中的浸泡时间对扦插生根的影响;通过2年时间的野外定点观测,对蛇足石杉芽胞发生、散落和生长动态进行跟踪研究,并对置于不同土壤层的芽胞萌发进行研究。结果:在原生境中,长6 cm的插条在NAA质量浓度20 mg/L中浸泡5 min的处理为最佳,60 d后即有白色不定根产生,90 d后成活率达90%,210 d后插条有明显生长量;蛇足石杉芽胞大多形成于每年7~9月,次年3~4月成熟后从母株上脱落,遇到适合条件随即萌发生长为幼苗,6个月即可成独立植株;萌发实验表明,光照和湿度是影响芽胞萌发的主要因素。结论:在自然生境中,建立蛇足石杉扦插繁殖体系切实可行;利用芽胞进行人工繁殖可建立稳定有效的幼苗再生体系。该研究对缓解蛇足石杉资源匮乏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足石杉 扦插 芽胞 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和SiO_2多壳结构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毅 谈勇 +2 位作者 丁少华 李鹂 钱卫平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2291-2295,共5页
利用自组装技术和胶体还原化学,制备出金纳米壳Au@SiO2以及SiO2包裹的金纳米壳SiO2@Au@SiO2;去除SiO2@Au@SiO2颗粒中的金壳层,获得含有可移动SiO2核的空心壳H-SiO2@M-SiO2.结果显示:SiO2@Au@SiO2复合颗粒表面光滑,并保留了金壳的近红外... 利用自组装技术和胶体还原化学,制备出金纳米壳Au@SiO2以及SiO2包裹的金纳米壳SiO2@Au@SiO2;去除SiO2@Au@SiO2颗粒中的金壳层,获得含有可移动SiO2核的空心壳H-SiO2@M-SiO2.结果显示:SiO2@Au@SiO2复合颗粒表面光滑,并保留了金壳的近红外吸收特性;通过改变复合颗粒外层SiO2厚度,可以调节其等离激元共振峰的位置;王水可以有效地去除SiO2@Au@SiO2中的金壳,相应的等离激元共振峰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金纳米壳 SiO2包裹金纳米壳 等离激元共振 折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角莲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形成 被引量:17
20
作者 黄衡宇 马绍宾 李鹂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61-566,共6页
首次报道了八角莲 (Dysosmaversipellis (Hance)M .cheng)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形成的过程。主要结果如下 :花药四室 ,药壁发育方式为双子叶型 ;药室内壁有带状加厚现象 ;二层绒毡层细胞 ,多具双核 ,腺质 ;多孢原 ,发生于表皮下 ;小孢... 首次报道了八角莲 (Dysosmaversipellis (Hance)M .cheng)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形成的过程。主要结果如下 :花药四室 ,药壁发育方式为双子叶型 ;药室内壁有带状加厚现象 ;二层绒毡层细胞 ,多具双核 ,腺质 ;多孢原 ,发生于表皮下 ;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 ,少数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Ⅰ完成后 ,在两子核间形成一异型沟 ,使其具类似二分体的结构 ;四分孢子多为四面体形 ,少数为左右对称形、十字交叉形、直线形及“T”形 ;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 ,呈圆形 ,具三孔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莲 小孢子发生 雄配子形成 胚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