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房外佩吉特病中囊泡病液体蛋白15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阿梅 顾黎雄 曾学思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17-419,共3页
目的:分析乳房外佩吉特(Paget)病中囊泡病液体蛋白(GCDFP)-15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20例乳房外Paget病患者的GCDFP-15和细胞角蛋白20(CK20)进行检测。结果:20例患者CK20均为阴性,8例呈侵袭性生长的患者GCDFP-15表达... 目的:分析乳房外佩吉特(Paget)病中囊泡病液体蛋白(GCDFP)-15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20例乳房外Paget病患者的GCDFP-15和细胞角蛋白20(CK20)进行检测。结果:20例患者CK20均为阴性,8例呈侵袭性生长的患者GCDFP-15表达为强阳性或阳性,12例呈原位生长的患者GCDFP-15表达为弱阳性或阴性。结论:GCDFP-15的表达对于判断乳房外Paget病是否呈侵袭性生长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get病 乳房外 囊泡病液体蛋白15 细胞角蛋白20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系物质迁移过程示踪及其在环境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李阿梅 袁旭音 乔磊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96-200,共5页
水是环境中污染物迁移的重要介质,水系污染物也可以直接作用于生物体。本文概述了对水系物质迁移过程示踪的各种方法,包括人工示踪剂方法、生物标志法、微量元素及同位素示踪方法等,指出了它们的环境应用价值。在人工示踪法中叙述了中... 水是环境中污染物迁移的重要介质,水系污染物也可以直接作用于生物体。本文概述了对水系物质迁移过程示踪的各种方法,包括人工示踪剂方法、生物标志法、微量元素及同位素示踪方法等,指出了它们的环境应用价值。在人工示踪法中叙述了中子活化示踪沙技术和稀土元素-DTPA螯合物示踪法。生物标志物主要叙述了木质素、正构烷烃、脂肪酸的指示意义。微量元素示踪主要涉及到Sr、Ca、Mg和REE的示踪。同位素示踪法着重阐述了较先进的碳、氮、氧和铅同位素的示踪。最后展示了水系物质示踪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踪 水系物质 人工示踪剂 生物标志物 微量元素 稳定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图书馆功能与发展模式刍议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阿梅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3-85,共3页
本文对社区图书馆的功能及发展模式,以及如何打破制约我国社区图书馆发展的瓶颈,探讨一条中国特色的社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之路,结合先进国家的经验和做法,作了简明的比较研究的论述。
关键词 社区图书馆 功能 发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表层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及其毒性评估 被引量:30
4
作者 袁旭音 李阿梅 +1 位作者 王禹 孙成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07-610,共4页
通过有机萃取和色质联用分析太湖沉积物中15个多环芳烃,其中12个被检出,包括5种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PAHs代表物.分析结果表明,太湖北部的多环芳烃总量明显高于中部和南部,低分子量多环芳烃与高分子量多环芳烃的含量差别不大,但在地域上... 通过有机萃取和色质联用分析太湖沉积物中15个多环芳烃,其中12个被检出,包括5种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PAHs代表物.分析结果表明,太湖北部的多环芳烃总量明显高于中部和南部,低分子量多环芳烃与高分子量多环芳烃的含量差别不大,但在地域上比例有所变化;根据荧蒽/芘(Fl/Py)的比值统计,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石油燃烧,部分为煤和木材的燃烧形成.基于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环境质量标准,在9种同系物中有3种超过毒性风险效应低值,但都小于毒性风险效应中值,因此太湖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环境毒性相对较低.太湖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不均匀分布也反映了沿湖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太湖 表层沉积物 毒性评估 环境质量标准 分析结果 环境毒性 检出 世界卫生组织 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浅表脂肪瘤样痣20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姜祎群 孙建方 +3 位作者 李阿梅 吴黎明 陈柳青 徐秀莲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2-93,共2页
关键词 脂肪瘤样 皮肤 病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例老年人头面部血管肉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7
6
作者 陈柳青 曾学思 +4 位作者 姜祎群 林彤 桑红桂 李阿梅 孙建方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22-725,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头面部血管肉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分析9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观察其常规组织病理变化及CD31、CD34、Ⅷ相关因子(FⅧ)免疫组化标记特点。结果:该病发病年龄平均71.4岁,男:女为2:1,临床早期常在头面部出现淤斑样皮损,... 目的:探讨老年人头面部血管肉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分析9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观察其常规组织病理变化及CD31、CD34、Ⅷ相关因子(FⅧ)免疫组化标记特点。结果:该病发病年龄平均71.4岁,男:女为2:1,临床早期常在头面部出现淤斑样皮损,后期发生浸润性暗红斑,伴结节及溃疡,易破溃出血。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广泛血管增生及浸润,组织形态变异较大,常见细胞异形。CD31、CD34、FⅧ均可标记内皮细胞,在管腔明显区域表达强,实体瘤区域表达弱或不表达。结论:老年人头面部出现淤斑样皮损时,应及时做组织病理检查,早期明确诊断。CD31、CD34、FⅧ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明确其来源。目的:探讨老年人头面部血管肉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分析9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观察其常规组织病理变化及CD31、CD34、Ⅷ相关因子(FⅧ)免疫组化标记特点。结果:该病发病年龄平均71.4岁,男:女为2:1,临床早期常在头面部出现淤斑样皮损,后期发生浸润性暗红斑,伴结节及溃疡,易破溃出血。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广泛血管增生及浸润,组织形态变异较大,常见细胞异形。CD31、CD34、FⅧ均可标记内皮细胞,在管腔明显区域表达强,实体瘤区域表达弱或不表达。结论:老年人头面部出现淤斑样皮损时,应及时做组织病理检查,早期明确诊断。CD31、CD34、FⅧ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明确其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瘤 血管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海岸带的重金属特征及生态风险分析 被引量:24
7
作者 乔磊 袁旭音 李阿梅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178-182,共5页
通过测定水体和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分析了江苏海岸带的重金属水平。结果表明,江苏沿海水体中Hg、Pb超过标准值,沉积物中Cd样品超过背景值。重金属元素与有机质、铝元素的关系显示:Cu、Zn、Hg和有机质的相关性较好,表明该地区的Cu、Zn、H... 通过测定水体和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分析了江苏海岸带的重金属水平。结果表明,江苏沿海水体中Hg、Pb超过标准值,沉积物中Cd样品超过背景值。重金属元素与有机质、铝元素的关系显示:Cu、Zn、Hg和有机质的相关性较好,表明该地区的Cu、Zn、Hg有人为污染成分;Cr和铝元素的相关性较好,说明Cr主要是陆地碎屑成分。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分析显示:江苏海岸带的生态风险程度以启东最低,其他地区较高,其中灌云沿海最高。粒度分析显示:重金属元素与粘粒有较好的正相关性,而与砂粒呈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水体 沉积物 生态风险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脂腺痣、大汗腺痣及生乳头汗管囊腺瘤同时并发1例 被引量:10
8
作者 孙建方 刘季和 +4 位作者 邸晓丹 曾学思 高新元 李阿梅 桑红桂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44-244,共1页
皮脂腺痣、大汗腺痣及生乳头汗管囊腺瘤同时并发1例孙建方,邸晓丹,李阿梅,高新元患者女,32岁。出生后右颞部即有一黄豆大浅黄色小结节,略高出皮面,表面较平滑,随年龄缓慢长大,16岁时皮损明显增大,高出皮面呈疣状。较痒,... 皮脂腺痣、大汗腺痣及生乳头汗管囊腺瘤同时并发1例孙建方,邸晓丹,李阿梅,高新元患者女,32岁。出生后右颞部即有一黄豆大浅黄色小结节,略高出皮面,表面较平滑,随年龄缓慢长大,16岁时皮损明显增大,高出皮面呈疣状。较痒,抓后易破渍、渗液、结痂。曾在外地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汗腺 汗孔瘤 皮肤肿瘤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3例汗管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孙建方 田惠迪 +4 位作者 曾学思 李阿梅 高新元 桑红桂 刘季和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2-24,共3页
53例汗管瘤临床病理分析孙建方,田惠迪,曾学思,李阿梅,高新元,桑红桂,刘季和汗管瘤是一种较常见的皮肤病,本文对53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53例患者中,男18例,女35例,男女之... 53例汗管瘤临床病理分析孙建方,田惠迪,曾学思,李阿梅,高新元,桑红桂,刘季和汗管瘤是一种较常见的皮肤病,本文对53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53例患者中,男18例,女35例,男女之比为1∶1.94;发病年龄6~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管肿瘤 皮肤肿瘤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地模拟技术新进展(二)──油气运聚平面分层模拟方法 被引量:12
10
作者 石广仁 李阿梅 张庆春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3-37,共5页
运聚史模拟是盆地模拟最重要也是最薄弱的环节。针对已有运聚史模型的不足,提出分层的平面二维运聚模型,即现今流体势分层模拟和油气运聚历史分层模拟的模型。分层流体势模拟需要井点的地表海拔、潜水面位置和分层的流体流动压力梯度... 运聚史模拟是盆地模拟最重要也是最薄弱的环节。针对已有运聚史模型的不足,提出分层的平面二维运聚模型,即现今流体势分层模拟和油气运聚历史分层模拟的模型。分层流体势模拟需要井点的地表海拔、潜水面位置和分层的流体流动压力梯度这3项已知参数,提出水势、油势和气势计算公式,求得各井点的分层流体势,即可绘出分层的现今势平面等值图,为晚近地质时期油气再次运、聚的分析提供依据。分层油气运聚史模拟为拟三维二相模型,基于浮力驱动原理及达西定律,烃源层的排烃量分配可由地质家拟定,计算结果给出探区各烃源层和运载层在不同地质时代的烃柱高度及聚集量的平面等值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盆地 数值模拟 油气运移 油气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地模拟技术新进展(一)──国内外发展状况 被引量:12
11
作者 石广仁 李阿梅 张庆春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8-40,共3页
盆地模拟技术已有近20年发展历史,已进入实际应用阶段,技术难点是排烃史和运聚史模拟。国外近10年以二维模型为主,正在研究全自动模拟过程中增添人工干预界面,使石油地质家能便捷地修改参数、修正模拟结果,并与常规分析紧密结合,... 盆地模拟技术已有近20年发展历史,已进入实际应用阶段,技术难点是排烃史和运聚史模拟。国外近10年以二维模型为主,正在研究全自动模拟过程中增添人工干预界面,使石油地质家能便捷地修改参数、修正模拟结果,并与常规分析紧密结合,力图提高模拟精度。国内盆地模拟技术吸收国外先进方法,多有创新,在碎屑岩系拉张型盆地应用的地质效果较好,已建立综合评价的操作平台,但薄弱环节和发展重点也是排烃史和运聚史模拟。在软件性能方面,国内与国外的软件相比,地质模型稍强,数值方法销差,软件水平相当,商品化程度不够。关于我国盆地模拟技术发展;提出:加强地质机理及数值方法研究,发展“人工干预界面”技术,重视实际应用,引入竞争机制,避免低水平重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盆地 数值模拟 盆地模拟技术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质成气膨胀运移模型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米石云 石广仁 李阿梅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35-39,共5页
本文提出的模型依据有机质成气体积急剧膨胀的特点,计算天然气运移过程中各时期的总生气量、烃源岩中的总残留气量,包括残余油溶解气量、残余水溶解气量及烃源岩本身的吸附气量,进而求得天然气的运移量并恢复运移史。避开了短时期内... 本文提出的模型依据有机质成气体积急剧膨胀的特点,计算天然气运移过程中各时期的总生气量、烃源岩中的总残留气量,包括残余油溶解气量、残余水溶解气量及烃源岩本身的吸附气量,进而求得天然气的运移量并恢复运移史。避开了短时期内难以解决的机理性问题。在大民屯凹陷应用获得了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膨胀运移 油气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浆细胞增多症 被引量:5
13
作者 薛燕宁 曾学思 +5 位作者 陈浩 宋亚丽 顾黎雄 魏志平 李阿梅 孙建方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26-229,共4页
报告1例皮肤浆细胞增多症。患者男,42岁。皮损表现为淡红褐色斑块及结节,累及头面部、躯干、腋窝及腹股沟。血IgG及IgA增高。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血管周围以成熟浆细胞为主的浸润。免疫组化检查κ和入轻链均阳性,证实浸润的浆细胞为... 报告1例皮肤浆细胞增多症。患者男,42岁。皮损表现为淡红褐色斑块及结节,累及头面部、躯干、腋窝及腹股沟。血IgG及IgA增高。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血管周围以成熟浆细胞为主的浸润。免疫组化检查κ和入轻链均阳性,证实浸润的浆细胞为多克隆增殖。诊断:皮肤浆细胞增多症。该病需与其他浆细胞增多性疾病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增多症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特发性真皮弹力纤维溶解 被引量:4
14
作者 孙建方 史同新 +1 位作者 辛林林 李阿梅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7-49,共3页
4例患儿,年龄7~10岁,病程1~1.5年。上肢,躯干散在分布洗白色至淡黄色丘疹或斑,直径0.1~0.6cm,表面有细的皱纹,部分似有疝囊样感,边缘清楚,圆形式卵圆形,不融合,周围无红晕,分布不对称,无自觉症状。组织病理示,表皮... 4例患儿,年龄7~10岁,病程1~1.5年。上肢,躯干散在分布洗白色至淡黄色丘疹或斑,直径0.1~0.6cm,表面有细的皱纹,部分似有疝囊样感,边缘清楚,圆形式卵圆形,不融合,周围无红晕,分布不对称,无自觉症状。组织病理示,表皮正常,真皮上中部血管及附属器周围散在炎症细胞浸润,弹力纤维染色示真皮上中部弹力纤维缺乏。其特征与以往报道的疾病无相符病种,建议命名为"儿童特发性真皮弹力纤维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特发性 弹力纤维溶解 真皮中层 M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皮肤毛囊中朗格汉斯细胞的定位、定量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海平 桑红桂 +2 位作者 方方 李阿梅 孙建方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84-86,共3页
运用抗CD1a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10例正常皮肤毛囊皮脂腺单位中朗格汉斯细胞(LC)的定位和定量情况。结果显示LC主要集中于毛囊上中部:如漏斗部平均1987个/毛囊(范围8~54个)、皮脂腺导管和腺上皮中平... 运用抗CD1a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10例正常皮肤毛囊皮脂腺单位中朗格汉斯细胞(LC)的定位和定量情况。结果显示LC主要集中于毛囊上中部:如漏斗部平均1987个/毛囊(范围8~54个)、皮脂腺导管和腺上皮中平均1635个(范围7~34个),其分布密度类似于表皮;相反,在毛囊下部LC数量明显减少,平均416个/毛囊,且主要见于其上段的隆突部附近;毛球部几乎见不到CD1a阳性LC。这种分布模式与红斑狼疮、扁平苔藓和斑秃等疾病的炎症浸润模式和临床后果具有一致性;进一步支持LC可能是这些T细胞介导的炎症病变的激发相关细胞和/或靶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格汉斯细胞 毛囊 单克隆抗体 PSA CD1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苯胺蓝染色在黑素瘤免疫组化复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琼 李阿梅 +3 位作者 邵雪宝 程伟 姜祎群 孙建方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41-942,共2页
临床常规免疫组化检测通常采用辣根过氧化酶显色系统(即DAB显色),阳性反应呈棕黄色颗粒。但在黑素瘤组织中,免疫组化阳性的棕黄色颗粒常与组织原有黑索颗粒混淆,难以鉴别,若黑索颗粒较多,结果判断较困难。既往有文献报道,采用Gi... 临床常规免疫组化检测通常采用辣根过氧化酶显色系统(即DAB显色),阳性反应呈棕黄色颗粒。但在黑素瘤组织中,免疫组化阳性的棕黄色颗粒常与组织原有黑索颗粒混淆,难以鉴别,若黑索颗粒较多,结果判断较困难。既往有文献报道,采用Giemsa染液进行后续复染能够很好的使组织内黑索颗粒显示为墨绿色,以区分DAB显色阳性的棕黄色颗粒。本文采用甲苯胺蓝染料在苏木精复染的基础上进行双重复染,背景细胞清晰,黑素颗粒取得与Giemsa染液复染相似的结果,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胺蓝 黑素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混合瘤1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宋亚丽 孙建方 +2 位作者 顾黎雄 李阿梅 桑红桂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716-717,共2页
患者男,23岁。因鼻唇沟出现结节,无痛痒3年,于2006年3月就诊。皮损初起为黄豆大,生长缓慢,无自觉症状,亦未进行治疗。近半年来结节增大较快。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鼻唇沟一花生米大结节,高出皮面,边界清楚... 患者男,23岁。因鼻唇沟出现结节,无痛痒3年,于2006年3月就诊。皮损初起为黄豆大,生长缓慢,无自觉症状,亦未进行治疗。近半年来结节增大较快。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鼻唇沟一花生米大结节,高出皮面,边界清楚,呈肤色,表面光滑无破溃,质硬,无压痛。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内肿瘤细胞团块与表皮相连,形状不规则,肿瘤细胞以基底样细胞为主,呈实质性团块状或细胞巢(索)(图1A),其内可见大小、形状不一的管囊状结构,并见类似大汗腺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瘤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下血管球瘤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佳 曾学思 +1 位作者 孙建方 李阿梅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05-306,共2页
报告1例甲下血管球瘤。患者男,36岁。右示指甲下暗红色丘疹,并伴有放射性刺痛10年。组织病理检查示肿瘤位于真皮内,有假包膜,境界清楚,瘤内可见血管腔,周围绕以多层血管球细胞,基质中有较多肥大细胞及黏蛋白沉积。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肿... 报告1例甲下血管球瘤。患者男,36岁。右示指甲下暗红色丘疹,并伴有放射性刺痛10年。组织病理检查示肿瘤位于真皮内,有假包膜,境界清楚,瘤内可见血管腔,周围绕以多层血管球细胞,基质中有较多肥大细胞及黏蛋白沉积。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肿瘤细胞波形蛋白、肌动蛋白、CD34均(+),结蛋白、FⅧ均(-)。诊断:血管球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球瘤 甲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病理、免疫组化、原位分子杂交以及PCR检测在尖锐湿疣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建方 刘季和 +5 位作者 明发 麻晓迁 桑红桂 李阿梅 是元甫 高新元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8-19,共2页
组织病理、免疫组化、原位分子杂交以及PCR检测在尖锐湿疣诊断中的意义孙建方,刘季和,李明发,麻晓迁,桑红桂,李阿梅,是元甫,高新元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邮政编码210042)尖锐湿疣(CA)是HPV引起的一种性... 组织病理、免疫组化、原位分子杂交以及PCR检测在尖锐湿疣诊断中的意义孙建方,刘季和,李明发,麻晓迁,桑红桂,李阿梅,是元甫,高新元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邮政编码210042)尖锐湿疣(CA)是HPV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多数情况下可根据典型的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组织病理 诊断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四肢色素沉着为主要表现的蕈样肉芽肿1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林彤 孙建方 +3 位作者 曾学思 桑红桂 李阿梅 姜祎群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43-544,共2页
报告1例以四肢色素沉着为主要表现的蕈样肉芽肿。患者男,56岁。手足及四肢伸侧黑褐色斑4年,境界不清楚,进行性加重,伴轻度瘙痒。组织病理检查见多个深染的单一核细胞侵入表皮,并形成Pautrier微脓肿,真皮内单一核细胞带状浸润,浸润细胞... 报告1例以四肢色素沉着为主要表现的蕈样肉芽肿。患者男,56岁。手足及四肢伸侧黑褐色斑4年,境界不清楚,进行性加重,伴轻度瘙痒。组织病理检查见多个深染的单一核细胞侵入表皮,并形成Pautrier微脓肿,真皮内单一核细胞带状浸润,浸润细胞轻度异形,免疫组化提示为CD4(+)T细胞来源的肿瘤。给予糖皮质激素及氮芥外用,皮损略缓解。临床随访6年,病情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覃样肉芽肿 色素沉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