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okomat机器人训练时长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提升效果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宇德 陈中华 +3 位作者 李锡民 梁振宇 梁镇宏 李东梅 《中国康复》 2023年第12期707-710,共4页
目的:研究Lokomat智能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时长对不同步行功能水平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改变的效果,为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机器人康复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将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价为0、1级的患者纳入... 目的:研究Lokomat智能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时长对不同步行功能水平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改变的效果,为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机器人康复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将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价为0、1级的患者纳入低水平步行功能组,FAC评价为2、3级的患者纳入高水平步行功能组,每组60例。每组再按照下肢机器人训练时长分为20min组、30min组和40min组,各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为期4周的常规康复训练+机器人训练,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MA、BBS、FAC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低水平步行功能组中,下肢机器人训练时长为20min的患者FMA、BBS、FAC评分提高较训练30min和40min的患者更明显,而高水平步行功能组训练时长为40min的患者FMA、BBS、FAC结果提高更显著(P<0.05)。结论:Lokomat机器人不同步行训练时长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有所影响。当患者步行功能水平较低时,步行时长20min便可获得较好的训练效果,而对于步行功能水平较高的患者,步行时长为40min时康复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Lokomat下肢机器人 步行时长 步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课自主探究心得
2
作者 李锡民 周氢飞 《小学科学》 2011年第2期9-9,共1页
我们是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农村教师,广阔的农村大课堂是我们教授科学课的财富,在吃透新课改理论的基础上,自南灵活地运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收到了异曲同工之效。我们农村教学仪器少,设备简陋,也没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但... 我们是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农村教师,广阔的农村大课堂是我们教授科学课的财富,在吃透新课改理论的基础上,自南灵活地运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收到了异曲同工之效。我们农村教学仪器少,设备简陋,也没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但是我们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探究 科学课 多媒体教学设备 心得 农村教师 教学经验 教学模式 异曲同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我国科技情报统计指标体系管见
3
作者 李锡民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12-14,共3页
论述了建立我国科技情报统计指标体系的意义和迫切性;提出了建立科技情报统 计指标体系的原则和框架;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中国 情报工作 统计
全文增补中
斜线式施工升降机在输电高塔中的应用
4
作者 赵俊 张仁强 +2 位作者 李锡民 马龙 陈彬 《自动化应用》 2021年第7期29-33,36,共6页
以江苏凤城—梅里500kV线路长江大跨越工程为背景,本文采用一种斜线式施工升降机安装于杆塔一条主支腿上,解决跨江高塔施工中施工人员上下运输的难题,分析了输电高塔中应用斜线式施工升降机应用的技术难点,介绍了升降机整体结构、附墙... 以江苏凤城—梅里500kV线路长江大跨越工程为背景,本文采用一种斜线式施工升降机安装于杆塔一条主支腿上,解决跨江高塔施工中施工人员上下运输的难题,分析了输电高塔中应用斜线式施工升降机应用的技术难点,介绍了升降机整体结构、附墙系统、导轨架和平台设置等,以期为后续高塔基超高杆塔施工人员运输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线式施工升降机 主支腿 高塔 上下运输 附墙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本土资源发挥教学优势
5
作者 周氢飞 李锡民 《小学科学》 2011年第1期4-4,共1页
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指出作为乡村教师,为了能够达到教学目的,在吃透新大纲新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农村的资源优势,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够在自然中成长。
关键词 语文 教学 淳朴 绽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越输电塔双平臂抱杆的风洞试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夏顺俊 赵俊 +3 位作者 马龙 张仁强 戴如章 李锡民 《工业建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74,共8页
国家大跨越输电线路建设方兴未艾,这些新建的长距离电力输送通道档距大且铁塔高,同时面临恶劣环境的严峻挑战。在大跨越超高输电铁塔的施工中,双平臂抱杆是最重要的吊装施工装备。在施工期内高空作业的双平臂抱杆面临复杂的风环境,高长... 国家大跨越输电线路建设方兴未艾,这些新建的长距离电力输送通道档距大且铁塔高,同时面临恶劣环境的严峻挑战。在大跨越超高输电铁塔的施工中,双平臂抱杆是最重要的吊装施工装备。在施工期内高空作业的双平臂抱杆面临复杂的风环境,高长细比的柔性结构特征也对其抗风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组立江阴长江大跨越385 m高塔的双平臂抱杆,开展了高频天平测力风洞试验研究。在多个来流风向角下,针对各个抱杆构件的多种工作姿态完成了高频天平测力试验。由风洞试验可知:抱杆标准节整体体型系数在各风向角下的变化存在线性规律;抱杆整体结构体型系数的规范取值会偏于风险,应在抱杆结构抗风验算中予以重视。同时,还提出了基于构件总计法的抱杆标准节风荷载精细化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抱杆结构 超高输电铁塔 风洞试验 体型系数 构件总计法
原文传递
难圆的飞翔梦
7
作者 李锡民 《红蜻蜓》 2005年第4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飞翔
原文传递
考虑塔与抱杆耦合的超大型输电高塔抗风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吴威 夏顺俊 +6 位作者 方磊 赵俊 何宏杰 张仁强 戴如章 李锡民 马龙 《钢结构(中英文)》 2022年第4期25-32,共8页
采用风洞试验和有限元分析对考虑塔与抱杆耦合的超大型输电高塔施工过程的抗风性能进行研究,计算和验证了危险强风工况下输电塔及抱杆抗风措施的有效性。对江苏凤城—梅里500 kV输电线路385 m高跨长江输电铁塔施工装备双平臂抱杆进行风... 采用风洞试验和有限元分析对考虑塔与抱杆耦合的超大型输电高塔施工过程的抗风性能进行研究,计算和验证了危险强风工况下输电塔及抱杆抗风措施的有效性。对江苏凤城—梅里500 kV输电线路385 m高跨长江输电铁塔施工装备双平臂抱杆进行风洞试验,完成了抱杆标准节节段模型及抱杆整体模型的风洞高频天平测力试验,得到了抱杆风力系数,并与GB 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进行了比较。分别建立了抱杆软连接有限元模型、抱杆与铁塔耦合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了两种抱杆模型在不同工况风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力学性能差异。通过有限元计算得到了平衡、不平衡起吊和不同风向角等多种组合工况下抱杆最大位移及腰环主拉索最大拉力计算结果,分析了抱杆施工过程中的不利因素。针对非工作工况强风条件,计算和分析了平臂可自由转动和降低抱杆悬臂高度等主要抱杆抗风措施对抱杆与塔耦合系统整体力学性能的影响,为超大型输电高塔施工期抗风安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抱杆整体风力系数试验结果与规范取值存在一定差异,规范取值偏于风险,风洞试验得到的x向和y向风力系数最大值分别为2.40和2.51;不平衡起吊和45°风向角均为抱杆结构的抗风不利工况,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不平衡起吊并且避免平臂与来流风向成45°角时吊装重物;抱杆与铁塔耦合模型的最大风致位移计算结果大于抱杆独立模型,而腰环主拉索最大拉力计算结果小于抱杆独立模型。此外,抱杆与铁塔耦合有限元模型的计算结果显示:在主塔施工后期,由于高空铁塔截面减小、刚度降低,不能给予抱杆足够的抗侧刚度,导致腰环主拉索最大拉力急剧增大,且拉力最大值出现位置下移;非工作工况强风条件下平臂自由转动可有效降低抱杆腰环主拉索最大拉力,降幅可达30%~40%。建议在强风条件下采取平臂可自由转动和降低抱杆悬臂高度相结合的抗风措施,确保输电高铁和抱杆耦合系统的施工期抗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高塔 平臂抱杆 耦合结构 风洞试验 抗风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有限元与计算机视觉的输电高塔组立施工新技术
9
作者 刘亮 赵俊 +7 位作者 朱姣 李锡民 沈文韬 张仁强 林冬阳 戴如章 余鹏 陈彬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4-70,90,共8页
以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500 kV凤城—梅里长江大跨越工程输电高塔施工为背景,研究提出了一套基于有限元模拟与计算机视觉的输电高塔组立施工新技术。首先根据吊装构件特点、安装位置等制定合理的吊装与安装工艺流程,再建立关键施工阶... 以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500 kV凤城—梅里长江大跨越工程输电高塔施工为背景,研究提出了一套基于有限元模拟与计算机视觉的输电高塔组立施工新技术。首先根据吊装构件特点、安装位置等制定合理的吊装与安装工艺流程,再建立关键施工阶段铁塔与抱杆的耦合有限元模型,在铁塔与抱杆结构上布置实测监测系统采集风环境和结构状态的多元信息,保障施工安全开展。为解决抱杆高空作业位移测量难度大的问题,研发了一种高空结构物相对位移的计算机视觉位移测量方法。采用有限元模拟结构整体受力变形状态,结合计算机视觉技术对施工动态过程开展结构变形和位移测量,提出了输电高塔组立安全高效施工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高塔 抱杆结构 施工技术 有限元 计算机视觉
原文传递
超大型输电钢管塔施工过程动力风效应分析
10
作者 赵俊 杜长青 +7 位作者 王章轩 徐怀宇 沈文韬 张仁强 朱姣 李锡民 张洋 徐扬 《空间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9-96,共8页
江苏凤城-梅里500千伏线路长江大跨越输电钢管塔高达385 m,而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双平臂抱杆结构高度则超过400 m,钢管塔本身和双平臂抱杆结构都对风荷载十分敏感.为了研究输电钢管塔施工全过程的抗风安全,首先建立了抱杆和铁塔-抱杆耦合... 江苏凤城-梅里500千伏线路长江大跨越输电钢管塔高达385 m,而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双平臂抱杆结构高度则超过400 m,钢管塔本身和双平臂抱杆结构都对风荷载十分敏感.为了研究输电钢管塔施工全过程的抗风安全,首先建立了抱杆和铁塔-抱杆耦合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基于谐波叠加法,模拟得到了抱杆及铁塔的风荷载,完成了单抱杆结构和铁塔-抱杆耦合系统的风致动力响应计算.通过对最高位置抱杆组立工况的结构位移及拉索拉力等抗风安全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耦合结构动力响应均大于单抱杆结构.最后计算得到抱杆和铁塔最高位置的时程风振系数,并与高耸结构设计规范的风振系数取值进行对比分析.本文结果为超大型输电钢管塔结构的施工抗风安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钢管塔 铁塔-抱杆耦合系统 结构抗风 风振响应 风振系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