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梁家楼浊积油藏剩余油研究模式及开发实践 被引量:8
1
作者 李道轩 蒲玉国 徐新丽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9-75,共7页
对梁家楼远岸浊积油藏沉积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 ,并对其沉积模型进行了重建。在此基础上 ,结合渗流理论 ,建立了该浊积油藏的渗流模型 ,由此总结出了该油藏剩余油的分布形式及特征。结果表明 ,该油藏特高含水期同样蕴藏着可观的可动剩余... 对梁家楼远岸浊积油藏沉积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 ,并对其沉积模型进行了重建。在此基础上 ,结合渗流理论 ,建立了该浊积油藏的渗流模型 ,由此总结出了该油藏剩余油的分布形式及特征。结果表明 ,该油藏特高含水期同样蕴藏着可观的可动剩余油潜力 ,其剩余油控制因素为静态遮挡与动态水势 ,富集区主要分布于正韵律油层的顶部、正向微构造区、物性相变带及井间势平衡滞流区等 ;据剩余油分布形式、富集程度及现实开发技术等 ,以水平井、不稳定注水、化堵调剖等为技术手段而形成的富有特色的提高高含水油藏采收率的系列技术 ,取得了显著的增油降水效果 ,提高了油田的采收率与可采储量。对梁家楼油田浊积油藏开发后期剩余油的研究拓展了特高含水期油田的挖潜方向 ,并对进一步改善同类油藏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家楼地区 浊积油藏 沉积模型 渗流模型 剩余油分布 水平井 不稳定注水 堵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家楼油田开发后期的不稳定注水方式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道轩 蒲玉国 徐新丽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5期23-26,共4页
通过对梁家楼浊积油藏储层复合韵律特征及其开发特征的认识与研究 ,结果表明该油田特高含水期同样蕴藏着可观的可动剩余油潜力 ,其剩余油控制因素为静态遮挡与动态水势 ,富集区主要分布于正韵律油层的顶部、正向微构造、物性相变带及井... 通过对梁家楼浊积油藏储层复合韵律特征及其开发特征的认识与研究 ,结果表明该油田特高含水期同样蕴藏着可观的可动剩余油潜力 ,其剩余油控制因素为静态遮挡与动态水势 ,富集区主要分布于正韵律油层的顶部、正向微构造、物性相变带及井间势平衡滞流区等 ;据剩余油分布形式、富集程度及现实开发技术等 ,确定不稳定注水为进一步开发该类可动剩余油的方式 ,由此通过微观水驱油实验与数模分析等确定不稳定注水参数的研究基础上 ,针对不同类型的区块实施了不同形式的不稳定注水方式 ,均取得了显著的增油降水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浊积油藏 模型 参数 剩余油 不稳定注水 梁家楼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井产量递减自动拟合方法适用条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道轩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78-479,共2页
运用单井模拟器,模拟得到了不同储层物性的正常压力气藏气井生产史数据。采用这些数据,研究了LM自动拟合方法在正常压力气藏气井产量递减分析中的适用条件。研究表明,LM产量递减自动拟合对于特低渗气藏的计算结果偏差很大;LM模型适用于... 运用单井模拟器,模拟得到了不同储层物性的正常压力气藏气井生产史数据。采用这些数据,研究了LM自动拟合方法在正常压力气藏气井产量递减分析中的适用条件。研究表明,LM产量递减自动拟合对于特低渗气藏的计算结果偏差很大;LM模型适用于拟稳定时间相对较长的气藏,其计算结果比较准确。为了便于实际应用中得到正确的计算结果,提出了用标准化时间和标准化压力的半对数图来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产量递减 自动拟合 数值模拟 正常压力 拟稳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压裂技术在樊128块低渗透油藏开发中的成功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道轩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3期114-115,共2页
对低渗透油田整体压裂方案优化设计从8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给出了压裂井裂缝方向测量和地应力监测技术;通过压降曲线分析,运用PKN模型进行处理,可以确定地层的滤失系数和压裂液效率以及裂缝的几何尺寸;通过樊128块低渗透油藏整体... 对低渗透油田整体压裂方案优化设计从8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给出了压裂井裂缝方向测量和地应力监测技术;通过压降曲线分析,运用PKN模型进行处理,可以确定地层的滤失系数和压裂液效率以及裂缝的几何尺寸;通过樊128块低渗透油藏整体压裂方案优化设计的探索实践,证实了提出的整体压裂思路和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压裂 整体压裂 地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突破压力法确定堵剂在油藏中的封堵位置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道轩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3-75,i0008,共4页
为了能更准确地预测堵剂在油藏中的封堵位置,提出了堵剂突破压力法。以铬冻胶为例,首先测定不同配方堵剂在不同渗透率条件下的突破压力,然后根据地层参数及油水井条件,绘制高渗透层的压降曲线。当堵剂的突破压力高于其在高渗透层中所承... 为了能更准确地预测堵剂在油藏中的封堵位置,提出了堵剂突破压力法。以铬冻胶为例,首先测定不同配方堵剂在不同渗透率条件下的突破压力,然后根据地层参数及油水井条件,绘制高渗透层的压降曲线。当堵剂的突破压力高于其在高渗透层中所承受的压差时,就能封堵住高渗透层,这一位置就是堵剂的封堵位置。应用突破压力法,不仅可以确定堵剂在地层中应放置的位置,还可以正确组合堵剂并计算堵剂的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堵水 突破压力 压降曲线 铬冻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测凝析油气体系蜡沉积热力学模型
6
作者 李道轩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9-81,共3页
根据实验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个可以预测凝析油气体系蜡沉积的热力学模型。该模型把蜡沉积视为多固相过程,沉积出的蜡由几个固相组成,每个固相都由一个拟组分构成,固相之间彼此互不混合。根据这一认识,提出了气-液-多固相物料平衡方程。... 根据实验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个可以预测凝析油气体系蜡沉积的热力学模型。该模型把蜡沉积视为多固相过程,沉积出的蜡由几个固相组成,每个固相都由一个拟组分构成,固相之间彼此互不混合。根据这一认识,提出了气-液-多固相物料平衡方程。采用适合凝析油气体系计算溶解热经验方程,结合考虑固相沉积的多相闪蒸数值算法,模型能对析蜡量进行量化模拟计算。模型中气-液相参数通过状态方程计算获得。通过对凝析油蜡沉积的计算表明,用该模型计算蜡的沉积量和析蜡温度与实验结果非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平衡 模型 凝析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高青砂岩体物源方向与沉积模式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蒲玉国 吴时国 +3 位作者 李道轩 宋建勇 刘元 王建林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5-150,共6页
本文基于前人研究认识与钻探实际资料等,从区域沉积特征、地震相特征、砂体分布、岩相特征和微观沉积特征等方面对高青砂岩体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同时,对西北部青成凸起区沉积特征的研究表明,该凸起下第三系时期为一水下高地,接受了沉... 本文基于前人研究认识与钻探实际资料等,从区域沉积特征、地震相特征、砂体分布、岩相特征和微观沉积特征等方面对高青砂岩体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同时,对西北部青成凸起区沉积特征的研究表明,该凸起下第三系时期为一水下高地,接受了沉积,到下第三系末,因东营运动才出露水面而成为凸起而被剥蚀,在该凸起北缓坡带残留有下第三系的沉积,凹陷南部缓坡带具有前缘端部的沉积,在此综合研究基础上,提出高青砂岩体物源区应为南部的鲁西隆起区,而非西北部的青成凸起区,其为源自南鲁西隆起而发育的由多个前缘砂朵叶体与前三角洲泥岩朵叶体叠加的复合体的新观点,并由此研究总结出了该砂岩体的沉积特征与模式;据此研究成果与勘探实践,提出了该砂岩体边角区是寻找小型岩性及岩性构造油气藏的有利相带,前三角洲泥相带部位是寻找隐蔽浊积岩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区带;同时由于青成凸起下第三系时期为一水下高地,由此该区沙二段沉积的厚砂体———正理庄砂岩体,其物源方向也应来自南鲁西隆起区,其滚动勘探方向与潜力区应进行重新认识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方向 砂岩体 模式研究 东营凹陷 沉积特征 下第三系 地震相特征 构造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砂体分布 东营运动 综合研究 鲁西隆起 研究成果 有利相带 有利区带 勘探方向 西北部 缓坡带 隆起区 三角洲 凸起 特征和 物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势原理在注水油田开发中的潜力区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6
8
作者 蒲玉国 李道轩 +2 位作者 王斌 徐亮 于红军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5-50,共6页
油田的注水开发同其成藏一样,本质上都遵循了由高势区向低势区运聚的流体势原理,即开发中可动的油气一部分 将运聚到更低势区的油井而被采出,另一部分将它集在圈闭中无并控制的低势闭合区而成为开发中所谓的潜力区。文中 应用流体势... 油田的注水开发同其成藏一样,本质上都遵循了由高势区向低势区运聚的流体势原理,即开发中可动的油气一部分 将运聚到更低势区的油井而被采出,另一部分将它集在圈闭中无并控制的低势闭合区而成为开发中所谓的潜力区。文中 应用流体势原理,对潜力区进行了本质上的阐述,指出注水油田潜力区的控制因素为静态遮挡与动态水势两个方面,由此 分析研究了目前注水老油田潜力区的形成原因,划分出三种基本类型,并总结了其特征与分布形式;在此研究认识的基础 上,应用于纯化油田的挖潜增效工程,在三种类型的潜力区中均获得了显著的增储上产效果,尤其在高注低采的实例中, 通过分析研究其流体势格局与低势闭合区形成分布状况后,在该低部位特高含水区的更低部位打井获得了初产不含水的 显著效果,同时原高含水报废多年的老并适时恢复生产(动态型潜力区)等方面也获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由此突破了目 前老油田所谓的潜力区即是正向型微构造区而缺乏油田中因水动力作用及变化对潜力区形成作用的认识与实践的局限 范围,从而拓开了注水油田的挖潜方向,展示了注水油田可观的潜力,对目前注水油田进一步提高开发水平具有现实的参 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势 水动力 注水油田 油田开发 油田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综合评判法确定油藏水驱开发潜力 被引量:41
9
作者 唐海 黄炳光 +1 位作者 曾凡华 李道轩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7-99,共3页
油藏水驱开发潜力是分析评价油藏开发开采水平的重要参数。在分析评价经验公式法、水驱特征曲线法和递减曲线法确定油藏水驱开发潜力优缺点的基础上,由影响油藏水驱开发潜力的7类地质因素(岩石颗粒结构、岩石孔隙结构、储集层渗流物性... 油藏水驱开发潜力是分析评价油藏开发开采水平的重要参数。在分析评价经验公式法、水驱特征曲线法和递减曲线法确定油藏水驱开发潜力优缺点的基础上,由影响油藏水驱开发潜力的7类地质因素(岩石颗粒结构、岩石孔隙结构、储集层渗流物性、储集层敏感性、含油气砂体分布、储集层能量及原油物性)中选取矿场易获取的能够反映油藏地质特征的24个地质参数,构成油藏水驱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用“模糊综合评判法”确定油藏水驱开发潜力的新方法。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模糊综合评判法”能够较准确地确定油藏水驱开发潜力,它是一种简单、适用、可靠的科学方法,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实用性。表3参9(唐海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综合评判法 开发潜力 油藏水驱 油藏地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谱“油膜”暂堵钻井液体系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蒋官澄 胡成亮 +1 位作者 熊英 李道轩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57,共5页
在钻井过程中,为达到保护油层的目的,通常根据油层的平均孔喉半径,在上部钻井液中加入合适粒径的暂堵剂,再配合胶体填充粒子将其改造为对油层具有保护作用的钻井液。但在实际井中,油层孔喉半径分布范围较宽,导致经改造后的钻井液仅对某... 在钻井过程中,为达到保护油层的目的,通常根据油层的平均孔喉半径,在上部钻井液中加入合适粒径的暂堵剂,再配合胶体填充粒子将其改造为对油层具有保护作用的钻井液。但在实际井中,油层孔喉半径分布范围较宽,导致经改造后的钻井液仅对某井段具有较好的屏蔽暂堵效果,而对另外的井段则不能起到较好的保护油层作用。针对油层非均质性强、孔径分布范围较大、油层孔径难以准确预知等特点,根据室内岩样污染评价结果,提出了采用广谱“油膜”暂堵剂GPJ的暂堵技术。室内评价和现场应用表明,该钻井液体系不仅实现了对油层的广谱暂堵,而且保护油层效果更佳,可获得更大的日产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膜 广谱暂堵 油层保护 钻井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断裂低渗透薄互层纯化油田开发模式 被引量:8
11
作者 荣启宏 蒲玉国 +3 位作者 李道轩 宋建勇 周传宏 蒋青松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4-67,共4页
纯化油田断裂的复杂性在济阳坳陷具有典型性 ,油藏储集层为低渗透、薄互层 ,因此油田开发 3 0年中的主要矛盾是平面与层间矛盾。以早期构造模型和精细构造模型为基础 ,以增储上产为核心 ,先后进行了弹性开发、注水开发、加密完善、分层... 纯化油田断裂的复杂性在济阳坳陷具有典型性 ,油藏储集层为低渗透、薄互层 ,因此油田开发 3 0年中的主要矛盾是平面与层间矛盾。以早期构造模型和精细构造模型为基础 ,以增储上产为核心 ,先后进行了弹性开发、注水开发、加密完善、分层开采、滚动探边、零星完善及注采结构调整等 ,很好地解决了油田平面矛盾并缓解了层间矛盾。近年来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表明 :剩余油富集区实质上位于静态遮挡与动态水势控制而形成的低势闭合区 ,在构造低部位特高含水区的更低部位钻井 ,仍可获得不含水井的显著效果 ,这是与正向型微构造区不同的新类型与新潜力领域 ,对注水老油田的进一步挖潜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化油田 开发模式 复杂断裂低渗透薄互层 构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驱气藏识别方法的对比及讨论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蜀知 黄炳光 李道轩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7-40,共4页
文章基于气藏的物质平衡方程式,首先对传统的气藏类型识别方法进行深入的剖析,然后提出了识别水驱气藏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可用于气藏开发初期。
关键词 气藏 水驱 识别方法 水压驱动 气油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尔则油田泥盆系F_4顶层油藏注富气混相驱实验 被引量:7
13
作者 娄兆彬 李道轩 +1 位作者 吴修利 成伟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2期213-217,共5页
在扎尔则油田F4顶层油藏开展富气混相驱,具有良好的储层物性和流体性质条件。长细管实验研究了注入富气组成对混相驱效果的影响,确定了目前地层压力、温度条件下注入富气的最小混相组成,并揭示注入富气组成在影响驱油效率的同时,也影响... 在扎尔则油田F4顶层油藏开展富气混相驱,具有良好的储层物性和流体性质条件。长细管实验研究了注入富气组成对混相驱效果的影响,确定了目前地层压力、温度条件下注入富气的最小混相组成,并揭示注入富气组成在影响驱油效率的同时,也影响驱油速度,且在近混相驱范围内对富气驱效果的影响更为强烈。长岩心驱替实验表明:开发初期注富气效果要好于水驱后注富气,但水驱后注入最小混相组成流体仍可获得非常高的驱油效率,高含水油藏注富气混相驱有望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随着富气注入量的增加,混相驱最终采收率也增加,但存在增幅减缓的"拐点",原因是轻烃组分超越原油流动,使有效驱替容积部分损失,气油比的"台阶"式变化将是经济确定富气注入量的重要标志;在富气注入量较小时,连续注入比气水交替注入效果好,建议扎尔则油田小型先导试验采用连续注气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油藏 富气混相驱 细管实验 长岩心驱替实验 扎尔则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家楼油田沙三段中亚段剩余油分布规律 被引量:6
14
作者 宋桂茹 李道轩 王东锋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3年第3期48-49,共2页
梁家楼油田经过近2 0年的滚动勘探开发,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但层内、平面剩余油潜力大,剩余可采储量高达5 0 3×10 4 t。在重建三维非均质地质模型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剩余油分布规律。受储层非均质性和流体重力分异作用的影响... 梁家楼油田经过近2 0年的滚动勘探开发,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但层内、平面剩余油潜力大,剩余可采储量高达5 0 3×10 4 t。在重建三维非均质地质模型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剩余油分布规律。受储层非均质性和流体重力分异作用的影响,微构造高点、II、III类储层、BC类流动单元的油层顶部相对水淹程度轻,剩余油富集,采用不稳定注水、水平井、堵水复射技术等方法挖掘剩余油潜力,提高采收率3 .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家楼油田 剩余油 分布规律 含水饱和度 堵水复射 流动单元 采收率 水平井 不稳定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松砂岩油藏深部稳砂体系配方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蒋官澄 郭雄华 李道轩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96-800,共5页
针对油藏充填砂的治理,研制了一种新型的防膨抑砂剂NTW-1。室内性能评价表明,防膨抑砂剂具有防膨和抑砂能力,其效果分别优于目前常用的其它抑砂剂或粘土稳定剂的平均水平10.5%和65.6%,同时现场使用简便、成本较低。根据油藏出砂机理,提... 针对油藏充填砂的治理,研制了一种新型的防膨抑砂剂NTW-1。室内性能评价表明,防膨抑砂剂具有防膨和抑砂能力,其效果分别优于目前常用的其它抑砂剂或粘土稳定剂的平均水平10.5%和65.6%,同时现场使用简便、成本较低。根据油藏出砂机理,提出了“深部稳砂”新观点,以合成的防膨抑砂剂NTW-1为基础,研究了“深部稳砂”新体系配方,现场应用表明,与常规措施相比,该体系增强了充填砂与骨架砂间的结合力,阻止了深部充填砂的运移,缩小了出砂空间,防砂成功率和有效期分别提高了8.8%和37.3%,单井增油平均提高了4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砂 防膨 处理剂 深部稳砂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2吞吐延长油井自喷期效果评价 被引量:3
16
作者 于春生 赵金洲 +1 位作者 李闽 李道轩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68-271,共4页
正理庄油田高89地区主力含油层系沙四上储层为低孔超低渗透薄互层,难以动用。投产初期部分油井自喷生产,但产量小,自喷期短。为延长油井自喷期,增加自喷期产量,对该地区开展了CO2吞吐数值模拟研究,评价了周期注入量、注气速度、... 正理庄油田高89地区主力含油层系沙四上储层为低孔超低渗透薄互层,难以动用。投产初期部分油井自喷生产,但产量小,自喷期短。为延长油井自喷期,增加自喷期产量,对该地区开展了CO2吞吐数值模拟研究,评价了周期注入量、注气速度、焖井时间以及注入周期对延长油井自喷期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O2吞吐可以延长油井自喷期,且可以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针对不同储层物性的井,应适当调整周期注入量和焖井时间,以期经济效益最大化;注入周期数不宜过多,以2个周期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吞吐 单井 自喷期 吞吐效果 低渗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47断块注入水锥进油藏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新丽 李道轩 +1 位作者 蒲玉国 吴玉滨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0-52,共3页
以油藏水锥理论为依据,分析研究厚油层中不同沉积韵律层水雄的基本模式与特征,通过研究分析确定,该断块油水界面是波扶起伏的倾斜曲面,其特高含水期同样蕴藏着可观的剩余油潜力,有效地控制该断块注入水锥进是提高剩余油动用程度、改善... 以油藏水锥理论为依据,分析研究厚油层中不同沉积韵律层水雄的基本模式与特征,通过研究分析确定,该断块油水界面是波扶起伏的倾斜曲面,其特高含水期同样蕴藏着可观的剩余油潜力,有效地控制该断块注入水锥进是提高剩余油动用程度、改善开发效果的关键。通过实施综合措施,提高了该断块的采收率,对同类油藏进一步改善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与经济效益具有现实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47断块 注入水 底水锥进 油藏特征 封闭油藏 剩余油 隔板 梁家楼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尔则油田气举采油工艺模式下生产管理系统优化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生奎 魏跃进 +3 位作者 李道轩 魏旭光 高鸿圃 马一平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3-75,79,共4页
阿尔及利亚扎尔则油田开采以气举方式为主,由于无单井固定配气装置,任何节点参数的改变都可能对整个系统运行的稳定造成影响。由于地面系统稳定性差,且开发后期单井井筒问题频发,有限生产管理资源难以满足高效管理油田的需求。通过深入... 阿尔及利亚扎尔则油田开采以气举方式为主,由于无单井固定配气装置,任何节点参数的改变都可能对整个系统运行的稳定造成影响。由于地面系统稳定性差,且开发后期单井井筒问题频发,有限生产管理资源难以满足高效管理油田的需求。通过深入分析系统及单井中影响气举效率的技术因素和管理因素,提出了优化单井配气和气举工艺参数的方法和思路,同时寻求建立地面系统压力稳定监测报警系统,以实现系统优化和稳定运行;提出解决井筒问题的技术性预防措施,配以按单井产量分级管理方法,优化管理资源。实施后高产井单井月检查覆盖率可以达到95%以上,达到在最少投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提高油田开发管理水平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举 生产管理系统 系统优化 井筒结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气藏开发过程中井筒内流体相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小亮 唐海 +1 位作者 李道轩 完颜祺琪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9年第4期44-46,共3页
CO2是重要的工业产品,具有较高的商用价值,也是三次采油技术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注入剂之一。通过对CO2自身相态特征、开发过程、关井过程中地层流体相态特征研究,利用饱和蒸气压和临界条件辨别CO2在井筒内的相态,对CO2气藏的有效开发具有... CO2是重要的工业产品,具有较高的商用价值,也是三次采油技术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注入剂之一。通过对CO2自身相态特征、开发过程、关井过程中地层流体相态特征研究,利用饱和蒸气压和临界条件辨别CO2在井筒内的相态,对CO2气藏的有效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气藏 井筒 相态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中部企业参与西部大开发调查报告——兼论西部地区招商引资和工业开发
20
作者 李道轩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85-188,共4页
文章分析了当前东中部企业(个私业主)参与西部大开发的意愿、动态,西部引进民间工业项目的重要性、现实性和制约因素及东部客商投资西部较为现实的工业门类,提出了对西部地区招商引资和工业开发的建议。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招商引资 资源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