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弹性肽在超分子组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侯春喜 李逸佳 +3 位作者 王婷婷 刘盛达 闫腾飞 刘俊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63-1173,共11页
系统总结了弹性肽(ELPs)的自组装及其组装体的生物应用研究现状,讨论了ELPs的温控相变在构建超分子组装体方面的独特优势,探讨了ELPs纳米结构的序列敏感性,展望了ELPs在超分子组装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 弹性肽 自组装 纳米结构 温度响应 药物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入室盗窃风险评估模型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逸佳 《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 2020年第2期75-80,共6页
风险评估对社区入室盗窃案件的防控具有参考意义。基于文献调研和实地考察,结合社区警务的实际工作经验,构建了社区入室盗窃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综合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D-S证据理论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实现了定量计算。以某大... 风险评估对社区入室盗窃案件的防控具有参考意义。基于文献调研和实地考察,结合社区警务的实际工作经验,构建了社区入室盗窃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综合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D-S证据理论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实现了定量计算。以某大型城市13个典型社区为例,对提出的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了验证,并与实际入室盗窃案件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社区警务室的建设和运行对入室盗窃风险影响最大,其次为小区关键场所设施安全状况和小区空间家居状况;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与实际入室盗窃发案情况基本一致。所提出的方法预期可以为社区入室盗窃犯罪的预防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评估 指标体系 模糊层次分析法 D-S证据理论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龙果果皮花青素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邵智燊 朱婉盈 +3 位作者 郑利芬 岑沅潼 李逸佳 赵明智 《广东化工》 CAS 2022年第12期108-109,共2页
花青素是糖苷衍生物,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减轻疲劳、抗衰老等作用,近年来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对花青素的研究,对火龙果果皮花青素进行提取及分离纯化的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火龙果果皮中花青素的生产和科研... 花青素是糖苷衍生物,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减轻疲劳、抗衰老等作用,近年来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对花青素的研究,对火龙果果皮花青素进行提取及分离纯化的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火龙果果皮中花青素的生产和科研提供参考依据,并进一步总结得出火龙果果皮花青素的研究进展,同时对其今后的研究和发展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果皮 花青素 提取工艺 纯化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囊包埋制备益生菌口含片的工艺研究
4
作者 郑文颖 李逸佳 +1 位作者 庞心玥 吴丽艳 《药物化学》 2022年第3期257-264,共8页
本项目通过分析目前比较热门的可使用益生菌种类,对其进行筛选、培养与组合,选用了干酪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两种目标菌种,研制出一种包含目的菌种,可以促进人们口腔健康和调节肠道菌群的益生菌口含片。该口含片既可以满足消费者品尝口... 本项目通过分析目前比较热门的可使用益生菌种类,对其进行筛选、培养与组合,选用了干酪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两种目标菌种,研制出一种包含目的菌种,可以促进人们口腔健康和调节肠道菌群的益生菌口含片。该口含片既可以满足消费者品尝口含片的快感,又可以使口腔变得健康,肠道消化功能变得更好。本项目采用鼠李糖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两种益生菌进行包埋和制片,并对这两种益生菌对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两种致病菌的抑制作用进行探究。经过实验分析,两种益生菌对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干酪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相互无拮抗作用,符合预期口含片的制备。为了保护益生菌在口腔和胃部中不被其中的各类酶或其他化学物质降解及实现其在小肠上释放,实验以可溶性淀粉吸附益生菌,再将其包埋入海藻酸钠和氯化钙、壳聚糖组成的外壁里,得到载运益生菌的淀粉微胶囊,在10x显微镜下观察到菌种已被包埋进微胶囊中,最后加之辅料制备成片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包埋技术 微胶囊 口含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免疫治疗驱动基因和PD-L1双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栾涛 谢晓鸿 +9 位作者 林心情 邓海怡 李逸佳 孙君璐 杨罡 张云辉 王帅颖 王长春 钟南山 周承志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2797-2804,共8页
目的探讨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双免疫治疗驱动基因和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双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就诊于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 目的探讨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双免疫治疗驱动基因和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双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就诊于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双免疫治疗的61例驱动基因和PD-L1双阴性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情况,将患者分为一线和非一线双免疫治疗组。每月随访1次,随访截至2023年10月1日。应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疗效,不良反应评价参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制定的通用不良反应术语标准。以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一线和非一线双免疫治疗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PFS的影响因素。结果61例NSCLC患者中,男49例(80.3%);年龄23~88(65.3±7.4)岁;TNM分期为ⅢC期14例(23.0%),Ⅳ期47例(77.0%);非一线治疗40例(65.6%)。客观缓解率为24.6%(15/61),疾病控制率为52.5%(32/61)。6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7.8个月,中位PFS为6.0个月(95%CI:5.5~6.4个月),中位OS为17.0个月(95%CI:14.8~19.2个月)。一线双免疫治疗患者的中位PFS长于非一线双免疫治疗患者[7.0个月(95%CI:6.0~7.9个月)比4.0个月(95%CI:3.3~4.6个月),P<0.001];一线双免疫治疗患者中位OS长于非一线双免疫治疗患者[19.0个月(95%CI:18.1~19.9个月)比13.0个月(95%CI:10.8~15.1个月),P<0.001]。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肿瘤远处转移(HR=1.414,95%CI:1.253~1.725)、非一线双免疫疗法(HR=1.412,95%CI:1.184~1.652)、肿瘤突变负荷<10 mut/Mb(HR=1.328,95%CI:1.151~1.546)是PFS的危险因素,非鳞癌(HR=0.917,95%CI:0.823~0.984)是PFS的保护因素。发生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41例(67.2%),其中3~4级不良反应21例(32.8%),停药8例(13.1%),无死亡病例。结论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双免疫疗法可作为晚期驱动基因和PD-L1双阴性NSCLC患者的治疗选择。肿瘤远处转移、非一线双免疗法、肿瘤突变负荷<10 mut/Mb是影响患者PFS的危险因素,非鳞癌是影响患者PFS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双免疫疗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蛋白质超分子聚合物及其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逸佳 田瑞桢 +3 位作者 徐家云 侯春喜 罗全 刘俊秋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17-1238,共22页
蛋白质超分子聚合物在生命体的组成和代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天然蛋白质超分子聚合物高级功能的行使离不开其组装策略和组装结构的独特优势.近年来,以“自下而上”的方式构建丰富多样功能性的蛋白质超分子聚合物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 蛋白质超分子聚合物在生命体的组成和代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天然蛋白质超分子聚合物高级功能的行使离不开其组装策略和组装结构的独特优势.近年来,以“自下而上”的方式构建丰富多样功能性的蛋白质超分子聚合物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金属配位作用、主客体相互作用、多重氢键相互作用、亲疏水相互作用、π-π相互作用、受体识别相互作用及静电相互作用等多种构筑蛋白质超分子聚合物的经典策略,并分析讨论了其各自特点.基于蛋白质超分子聚合物的独特结构与功能优势,综述了其在生物催化、生物载药与释放、构建人工光捕获系统、生物传感及其他多种功能性材料领域的应用,阐明了蛋白质超分子材料的巨大应用潜能和重要意义,并对其制备与应用仍面临的挑战和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装 超分子作用 蛋白质相互作用 纳米材料 生物功能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