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湘中、湘东地区早籼稻耐土壤潜育性评价 被引量:9
1
作者 李达模 唐建军 +3 位作者 苏以荣 冯双华 贾凌辉 李阳生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2年第2期139-151,共13页
我国南方稻区的主要低产稻田是潜育性稻田,约有一亿亩。挖掘其“潜在生产力”,种植耐潜育性土壤逆境胁迫能力较强的水稻品种,则是简便、经济而有效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就几个早籼稻品种(组合)对潜育性稻田的生态适应性进行了较系统的观... 我国南方稻区的主要低产稻田是潜育性稻田,约有一亿亩。挖掘其“潜在生产力”,种植耐潜育性土壤逆境胁迫能力较强的水稻品种,则是简便、经济而有效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就几个早籼稻品种(组合)对潜育性稻田的生态适应性进行了较系统的观测,并初步提出了耐潜育性的几个鉴定指标,诸如根系生长量和幼穗分化期根系氧化力;分蘖早期茎蘖增长速率;分蘖后期单株干物质产量;乳熟期剑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GDI和光合强度等。上述鉴定指标,综合应用于水稻品种生态适应性和耐潜育性育种研究,有助于提高水稻抗逆性育种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态适应性 耐潜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平原四湖地区持续高效农业发展探索 被引量:2
2
作者 李达模 王克林 +1 位作者 罗志强 李伟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1-75,共5页
在区域农业科技开发的深度、广度 ,农业产业化建设和宏观战略决策 3个层面上开展了持续高效农业发展的新探索。基本建成了城郊型农业、湖区粮猪 (禽 )型农业和涝渍田综合开发型农业 3个各具特色、面积 1万多 hm2的中心试验示范区和优质... 在区域农业科技开发的深度、广度 ,农业产业化建设和宏观战略决策 3个层面上开展了持续高效农业发展的新探索。基本建成了城郊型农业、湖区粮猪 (禽 )型农业和涝渍田综合开发型农业 3个各具特色、面积 1万多 hm2的中心试验示范区和优质水稻、优质藕、优质油菜、蔬菜、青虾和畜禽规模化养殖等 6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初步形成“科技开发 +公司 +基地 +农户”的优质农产品产业化开发模式 ,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平原 四湖地区 优势农产品 试验示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籼稻开花期冷温对授粉受精过程影响的细胞胚胎学鉴定简报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达模 于新民 陈慧萍 《农业现代化研究》 1982年第2期23-27,63-2,共7页
水稻是喜温作物,对冷温不能适应,如我国南方稻作区的双季晚稻,在开花期如受“寒露风”冷温危害,便会产生“障碍型冻害”,严重影响开花授粉、受精结实,致使空壳率增加,产量降低。 国内外许多水稻育种工作者,近几年来相继发现,现有水稻品... 水稻是喜温作物,对冷温不能适应,如我国南方稻作区的双季晚稻,在开花期如受“寒露风”冷温危害,便会产生“障碍型冻害”,严重影响开花授粉、受精结实,致使空壳率增加,产量降低。 国内外许多水稻育种工作者,近几年来相继发现,现有水稻品种资源中有某些品种的耐冷性较好。为了寻找晚籼稻耐冷性较好的杂交育种亲本材料,我们于1980年在湖南桃源县共引种162份品种或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温 晚籼稻 初生核 胚囊 开花期 细胞胚胎学 极核 耐冷性 开花后 授粉受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稻花药培养细胞工程技术实用化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达模 贾凌辉 +3 位作者 唐建军 冯双华 周建林 李阳生 《作物研究》 1994年第1期7-10,共4页
通过对影响籼稻培养诱导率的三种主要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籼稻不同基因型花药的培养力存在很大差异,即表现在基本培养基成分。激素的种类与配比和有机附加成分等的不同效应。对其花粉植株后代进行了耐潜育性土壤与人工模拟水培营养... 通过对影响籼稻培养诱导率的三种主要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籼稻不同基因型花药的培养力存在很大差异,即表现在基本培养基成分。激素的种类与配比和有机附加成分等的不同效应。对其花粉植株后代进行了耐潜育性土壤与人工模拟水培营养液的筛选鉴定与综合评价,选育出了优质花培晚籼新品系,并在生产上示范种植,表现出良好的耐潜育性与生态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药培养 耐潜育性 育种 籼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桃源丘平区稻田作物结构优化模型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达模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9-20,21,共3页
从1983年开始,连续三年在桃源县丘平区不同类型稻田上,进行了多种种植方式及其作物组配结构的多点定位及组装示范试验, 根据该县丘平区稻田作物生产性能,地貌状况和土壤肥力等条件,对其稻田划分为3种类型,即Ⅰ类稻田(高产田)21.300万亩... 从1983年开始,连续三年在桃源县丘平区不同类型稻田上,进行了多种种植方式及其作物组配结构的多点定位及组装示范试验, 根据该县丘平区稻田作物生产性能,地貌状况和土壤肥力等条件,对其稻田划分为3种类型,即Ⅰ类稻田(高产田)21.300万亩,Ⅱ类稻田(中产田)42.525万亩和Ⅲ类稻田(低产田)11.2万亩。按春收,夏收和秋收作物生物学特性和茬口特性及双季稻品种(组合)组配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结构 结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遗传转化与分子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达模 周建林 +1 位作者 李绍清 李阳生 《湖南农业科学》 1997年第4期9-12,共4页
本文简述了有关植物遗传转化、分子育种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的某些研究新进展,并重点介绍了应用生物技术改良水稻品种的趋势和潜力。
关键词 遗传转化 分子育种 基因工程 外源DNA 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北晚籼稻开花期耐冷性鉴定
7
作者 李达模 于新民 +1 位作者 李绍清 王洪春 《农业现代化研究》 1988年第3期55-58,共4页
本文针对湘西北晚籼稻生长发育后期常遇到“寒露风”冷温危害的气候生态条件,籍助人工气候室(箱)冷温鉴定,花粉萌发显微镜观察和气相层析仪测定干胚膜脂肪酸组分等方法,能较准确地进行水稻开花期耐冷性鉴定,既可以采用冷温下的开药率和... 本文针对湘西北晚籼稻生长发育后期常遇到“寒露风”冷温危害的气候生态条件,籍助人工气候室(箱)冷温鉴定,花粉萌发显微镜观察和气相层析仪测定干胚膜脂肪酸组分等方法,能较准确地进行水稻开花期耐冷性鉴定,既可以采用冷温下的开药率和相对结实受害率两个形态学指标;又可以采用每颖花雌蕊柱头上10粒以上萌发花粉百分率和受精率两个细胞形态学指标,以及干胚膜脂肪酸不饱和指数(IUFA)等生理生化指标。上述鉴定指标,综合应用于水稻品种生态适应性和耐冷性育种研究,有助于提高选育水稻开花期耐冷性品种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冷性 湘西北 晚籼稻 开花期 生理生化指标 脂肪酸不饱和指数 受精率 水稻品种 胚膜 脂肪酸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稻新组合“常优88”的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制种技术
8
作者 李达模 李启瑚 +1 位作者 李阳生 周建林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67-169,共3页
本文介绍了优质、耐潜杂交稻新组合“常优88”的主要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要点,以及该组合地市级和省级品种区试结果、大面积生产示范种植的表现。
关键词 水稻 杂交稻 品种 栽培 制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开花期的冷害研究
9
作者 李达模 于新民 王洪春 《作物研究》 1984年第4期33-33,共1页
水稻如在减数分裂期和开花期遇几天冷温(<15℃和≤20℃),便会产生“障碍型冷害”,严重影响水稻受精结实。由于我国长江以南的秋季“寒露风”冷害对晚稻生产威胁很大,因此,研究水稻开花期的冷害机理,找寻简易可行的耐冷性鉴定指标。
关键词 水稻 冷温 春温伤寒 开花期 耐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耐冷性育种研究概况
10
作者 李达模 《农业现代化研究》 1981年第2期59-62,共4页
水稻是喜温作物,起源于热带,对冷温不能适应,如在孕穗期,开花期遇上冷温或寒露风,便会产生“障碍型冷害”,严重影响水稻开花结实,空壳率增加,产量降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即双季稻种植地区,晚稻生产常遇到冷温危害,致使晚稻生产极不稳产... 水稻是喜温作物,起源于热带,对冷温不能适应,如在孕穗期,开花期遇上冷温或寒露风,便会产生“障碍型冷害”,严重影响水稻开花结实,空壳率增加,产量降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即双季稻种植地区,晚稻生产常遇到冷温危害,致使晚稻生产极不稳产,晚籼稻尤其如此。湖南湘西北地区,近二十多年来,平均每三至四年就发生一次较为严重的低温冷害,晚稻的空壳率高达20—30%,每亩产量少收稻谷一、二百斤。广东农业科学院调查,一九七八年广东省发生严重的“寒露风”冷风危害,晚稻的结实率比往年低15—20%,千粒重降低2—3克,全省晚稻总产、亩产分别比一九七七年减少14%和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温 耐冷性 水稻 障碍型冷害 育种研究 花药 绒毡层细胞 结实率 晚稻 穗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稻与常规稻对涝渍环境适应能力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5
11
作者 李阳生 李绍清 +1 位作者 李达模 李振声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5-51,共7页
利用形态和产量性状指标 ,比较分析了杂交稻和常规稻在分蘖期和孕穗期对淹涝胁迫环境适应能力的差异性。在深水涝渍条件下 ,杂交稻生长发育普遍快于常规稻 ,单蔸苗数显著高于常规稻 ,有效穗相对受害率低于常规稻 ,因而单蔸产量显著高于... 利用形态和产量性状指标 ,比较分析了杂交稻和常规稻在分蘖期和孕穗期对淹涝胁迫环境适应能力的差异性。在深水涝渍条件下 ,杂交稻生长发育普遍快于常规稻 ,单蔸苗数显著高于常规稻 ,有效穗相对受害率低于常规稻 ,因而单蔸产量显著高于常规稻。分蘖期遭受淹涝胁迫杂交稻的忍耐力优于常规稻 ,淹涝后的活苗率显著高于常规稻 ;而且 ,受淹涝后的杂交稻比常规稻能更快地恢复生长 ,成熟时主要农艺性状表现是成穗率极显著高于常规稻 ,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的相对受害率极显著低于常规稻 ,单蔸产量的受害程度低于常规稻。孕穗期淹涝胁迫后 ,杂交稻和常规稻之间产量及相关经济性状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常规稻 淹涝胁迫 适应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功能营养稻研究进展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21
12
作者 廖江林 肖国樱 +1 位作者 李阳生 李达模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0-173,共4页
本文简述了我国功能营养稻的生产和研究概况、营养保健特性、生态特性和遗传特性,着重分析了发展功能营养稻的对策:利用多种育种途径提高功能营养稻产量,改善营养品质;探索新的生态栽培技术和研制专用肥,提高功能营养稻营养成分,调节营... 本文简述了我国功能营养稻的生产和研究概况、营养保健特性、生态特性和遗传特性,着重分析了发展功能营养稻的对策:利用多种育种途径提高功能营养稻产量,改善营养品质;探索新的生态栽培技术和研制专用肥,提高功能营养稻营养成分,调节营养平衡;按照市场需求改进加工设备和技术,适当发展功能营养稻加工制品;吸引外资与公司联合来发展我国功能营养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营养稻 育种 生态栽培技术 专用肥 外资利用 加工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孕穗期在淹涝胁迫下施肥的优化选择及其作用机理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绍清 李阳生 +2 位作者 吴福顺 廖江林 李达模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5-120,共6页
采用正交试验与对比试验相结合 ,研究了 N、P、K、Zn、Si肥和栽培密度各因子及其优化处理对孕穗期完全淹涝胁迫下早稻产量的影响与作用机理。结果表明 ,不同 N肥和 K肥水平对产量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差异 ,其各自的最适用量分别约为纯... 采用正交试验与对比试验相结合 ,研究了 N、P、K、Zn、Si肥和栽培密度各因子及其优化处理对孕穗期完全淹涝胁迫下早稻产量的影响与作用机理。结果表明 ,不同 N肥和 K肥水平对产量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差异 ,其各自的最适用量分别约为纯氮 135 kg/ hm2和纯钾 12 0 kg/ hm2 ;适 N高 K能明显提高水稻的耐淹涝胁迫能力 ,N/ K比宜介于 1.1~ 1.5之间。P肥以过磷酸钙 75 0 kg/ hm2最优 ,其它因子的影响较小 ,但具有较好的互作效应。多元肥料优化处理能显著减少洪涝灾害对水稻产量的损失 ,其机理在于多元肥料的有机结合 ,提高了水稻细胞内可溶性糖的含量 ,减少了受淹水稻植株体内无机氮的积累 ,使次生高位分蘖发生频率和纹枯病发病指数显著下降 ,实粒数和有效穗大幅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淹涝胁迫 作用机理 孕穗期 施肥 优化选择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苗期耐淹涝特性及其与亲本的关系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李阳生 彭凤英 +1 位作者 李达模 李振声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0-53,共4页
经对生产上主栽的野败型三系杂交组合及其亲本苗期耐淹涝能力的比较研究 ,杂交稻的耐淹涝能力的平均优势明显 ,且以显性效应为主。恢复系效应大于不育系 ;杂交稻淹涝后生存率与恢复系呈极显著正相关 ,与不育系呈显著正相关。杂交稻的耐... 经对生产上主栽的野败型三系杂交组合及其亲本苗期耐淹涝能力的比较研究 ,杂交稻的耐淹涝能力的平均优势明显 ,且以显性效应为主。恢复系效应大于不育系 ;杂交稻淹涝后生存率与恢复系呈极显著正相关 ,与不育系呈显著正相关。杂交稻的耐淹涝表现以偏父型和中间型为主 (80 %以上 ) ,偏母型比例低。恢复系、不育系耐淹涝能力强的 ,配出的杂交稻耐淹涝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亲本 苗期 淹涝胁迫 杂种优势 抗逆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稗草DNA导入水稻产生的变异体的耐铁毒特性和RAPD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周建林 李阳生 李达模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29-532,共4页
关键词 水稻 稗草 DNA 基因转化 变异体 耐铁毒特性 RAPD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避洪农业与生态农业减灾 被引量:18
16
作者 李阳生 李绍清 李达模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26-228,共3页
洪涝灾害具有突发性、迁移性、群发性和后续性的特征,年际变化大,难以准确预测和防范。作者根据区域特定的生态环境,景观结构,洪涝灾害类型、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学优化原则,针对泛洪区不同地带洪灾... 洪涝灾害具有突发性、迁移性、群发性和后续性的特征,年际变化大,难以准确预测和防范。作者根据区域特定的生态环境,景观结构,洪涝灾害类型、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学优化原则,针对泛洪区不同地带洪灾危害程度,提出了以避洪农业设计和耐涝农业生产为主要内容的减灾生态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避洪农业和耐涝农业生产技术能显著减轻洪灾对农业生产的危害,达到趋利避害,有效地利用资源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 生态农业 减灾 避涝农业 耐涝农业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阳生 李达模 朱英国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83-288,共6页
水稻超高产育种是杂种优势的有效利用、目标性状的选择和评价过程。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落后于实践 ,这种局面长期制约了水稻更大范围内有效利用杂种优势。本文简要地分析水稻超高产育种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
关键词 水稻 超高产育种 杂种优势 分子生物学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熟期淹水对两系杂交水稻源库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18
作者 李绍清 李阳生 +1 位作者 李达模 廖江林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8-40,44,共4页
选择两系杂交水稻培两优特青和培两优 2 88进行乳熟期模拟淹水胁迫处理 ,研究了两系杂交稻乳熟期受淹后的源库特征 ,其结果如下 :a)两系杂交稻乳熟期受淹后绿叶数减少 ,剑叶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 a/b比值及光合速率均显著降低 ,剑叶光合... 选择两系杂交水稻培两优特青和培两优 2 88进行乳熟期模拟淹水胁迫处理 ,研究了两系杂交稻乳熟期受淹后的源库特征 ,其结果如下 :a)两系杂交稻乳熟期受淹后绿叶数减少 ,剑叶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 a/b比值及光合速率均显著降低 ,剑叶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b)乳熟期受淹期间 ,灌浆基本停止 ,甚至出现负增长 ,当解除胁迫后 ,随之出现一补偿灌浆高峰 ;c)乳熟期受淹导致谷粒的组成结构发生变化 ,比重大于 1 .3的谷粒所占比例显著减少 ,而比重小于 1 .1的谷粒所占比例显著增加 ,同时 ,谷粒的长度略有增加 ,宽度和厚度却略有缩小 ;d)乳熟期淹水引起的源受损致使培两优特青和培两优 2 88的灌浆受到抑制 ,结实率和谷粒充实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水稻 乳熟期 淹涝胁迫 源库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新材料耐淹涝能力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阳生 李玉昌 +1 位作者 周建林 李达模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11-217,共7页
以“禾稗”DNA导入后代及受体、供体为试验材料 ,应用地上部干重和根系干重的相对受害率(RD/% ) ,叶片的电导率 (k)和膜脂过氧化物的产物丙二醛 (MDA)的增加量几个生长、生理指标 ,在苗期模拟没顶淹水处理 2、4、6d ,比较研究了“禾稗”... 以“禾稗”DNA导入后代及受体、供体为试验材料 ,应用地上部干重和根系干重的相对受害率(RD/% ) ,叶片的电导率 (k)和膜脂过氧化物的产物丙二醛 (MDA)的增加量几个生长、生理指标 ,在苗期模拟没顶淹水处理 2、4、6d ,比较研究了“禾稗”DNA导入后代与供体、受体耐淹涝能力 .结果显示 :在淹涝胁迫下 ,“94D 0 5”、“94D 34”的干重RD/%分别小于它们的受体“科长早 3号”和“圭 6 30” ,达到或接近与供体“禾稗”的水平 ,但“94D 5 4”的干重RD/%值显著高于供体 ,而略低于其受体“圭 6 30” ;无论是“禾稗” ,还是水稻 ,它们叶片的k、MDA均随淹涝时间延长而增大 ,但不同试验材料增加百分率存在明显差异 .“94D 0 5”的k、MDA的增加量比供体“禾稗”高 ,但未达到显著水平 ;与受体“科长早 3号”相比显著降低 .“94D 34”、“94D 5 4”的k增加量高于供体“禾稗”而低于受体“圭 6 30” ,差异均不显著 ;“94D 34”的MDA的增加率与受体“圭 6 30”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但与供体“禾稗”差异不显著 ;“94D 5 4”与受体“圭 6 30”差异不显著 ,但与供体“禾稗”差异达到极显著 .多重比较表明淹涝胁迫后叶片的k、MDA增加率与植株干重RD/%值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因此 ,应用分子育种技术向水稻导入“禾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禾稗 耐淹性 分子育种 育种材料 抗逆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耐涝高产栽培与减灾策略(综述)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李绍清 李阳生 李达模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49-54,共6页
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概述了水稻耐涝高产栽培技术的基本要点;并对早稻和中稻受淹后的减灾策略分别进行了归纳,提出了早稻在淹涝胁迫下的“壮苗、旺根、储糖、控芽”耐涝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及其原理。
关键词 水稻 淹涝胁迫 栽培 减灾策略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