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关于工人阶级的劳动解放思想探赜
1
作者 李诗博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7-23,46,共8页
马克思认为,国民经济学家信奉的“劳动创造财富”圭臬无法开解“工人劳动带来贫困”的悖论。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纠正了国民经济学家对劳动的抽象表达,揭示了资本对劳动的宰制,说明了劳动力商品化的过程以及工人劳动受贬损的必然... 马克思认为,国民经济学家信奉的“劳动创造财富”圭臬无法开解“工人劳动带来贫困”的悖论。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纠正了国民经济学家对劳动的抽象表达,揭示了资本对劳动的宰制,说明了劳动力商品化的过程以及工人劳动受贬损的必然,并指明了工人阶级的劳动解放进路。马克思指出:雇佣劳动是“低级的”和“暂时的”形式,注定会被更高社会形态的自由联合劳动取代;劳动战胜资本的根本路径是,工人阶级要以革命的政治行动废除雇佣劳动制度;劳动解放的最终目标是建立“联合起来的、社会的个人的所有制”,消除劳动的阶级属性,使劳动回归人的自主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工人阶级 劳动解放 劳动 资本 雇佣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宁关于杜马问题的辩证分析、对召回派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
2
作者 李诗博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1-27,共7页
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低潮时期,列宁改变革命高潮阶段对杜马的抵制策略,将杜马视为合法斗争的重要方式并主张俄国社会民主党积极参选第三届国家杜马。然而党内出现了不顾客观形势变化而盲目抵制杜马的“左”的召回派。他们只看到... 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低潮时期,列宁改变革命高潮阶段对杜马的抵制策略,将杜马视为合法斗争的重要方式并主张俄国社会民主党积极参选第三届国家杜马。然而党内出现了不顾客观形势变化而盲目抵制杜马的“左”的召回派。他们只看到杜马作为资产阶级机构的反动性,却忽视了无产阶级借助杜马推进革命进程的迫切性。对此,列宁从实际出发辩证分析了抵制杜马的原因,揭示了资产阶级议会制“内在的辩证法”,批判了召回派“离开党的政治路线”、僵化教条、“左”的取消主义的错误。列宁的批判还具有对召回主义背后哲学唯心主义元批判的深层次逻辑。列宁对杜马问题的辩证分析及对党内错误思潮的批判,推动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发展,也对当前坚持实事求是、辩证唯物主义地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马问题 辩证分析 召回派 辩证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节奏“新异化”背景下人的存在危机与化解——基于乔纳森·克拉里对资本主义“无眠”体制的批判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诗博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9-106,共8页
乔纳森·克拉里在《24/7:晚期资本主义与睡眠的终结》中将批判的靶子指向了资本主义技术加速带来的时间结构畸变,推出了资本主义“无眠”体制(24/7体制)的标识性概念。24/7体制的实质是一种资本逻辑主导下的永不停歇、持续运转的社... 乔纳森·克拉里在《24/7:晚期资本主义与睡眠的终结》中将批判的靶子指向了资本主义技术加速带来的时间结构畸变,推出了资本主义“无眠”体制(24/7体制)的标识性概念。24/7体制的实质是一种资本逻辑主导下的永不停歇、持续运转的社会形式,其危害在于使人的存在方式陷入危机:生命坠入“静态冗余”状态、人的自主性遭受规训、人体的知觉经验受到侵掠、个体成为游离于数字界面的虚体。据此,克拉里提供了构建“等待”共同体和珍视睡眠经验的两条路径,以摆脱24/7体制引发的人类生存困境。尽管克拉里对24/7体制的批判性分析和解决方案颇具启发性,但是他并没有揭示出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及找到“自由—真正共同体”的主体力量,故而未能擘画出人类社会向好的未来蓝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节奏 24/7体制 资本主义 “无眠”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调客车集中供电发展方向的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李诗博 《铁道车辆》 1994年第1期35-39,共5页
随着我国空调列车编组的扩大和电气化铁路的发展,我国将出现列车柴油发电机组和电力机车供电兼容的局面。作者提出采用直流3000V的高压发电车和电力机车选用直流3000V或单项交流3000V、50Hz的兼容集中供电方案,以... 随着我国空调列车编组的扩大和电气化铁路的发展,我国将出现列车柴油发电机组和电力机车供电兼容的局面。作者提出采用直流3000V的高压发电车和电力机车选用直流3000V或单项交流3000V、50Hz的兼容集中供电方案,以及采用客车变流技术的发展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车 空气调节设备 供电 发电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格斯早期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兼论恩格斯早期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
5
作者 李诗博 程权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15-21,共7页
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解释和捍卫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理论贡献和实践贡献,其逻辑起点在于青年恩格斯的实践与理论探索。恩格斯早期关注并深入社会底层,接触与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以理论升华为工人阶级代言;改组同盟,树立并传播... 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解释和捍卫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理论贡献和实践贡献,其逻辑起点在于青年恩格斯的实践与理论探索。恩格斯早期关注并深入社会底层,接触与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以理论升华为工人阶级代言;改组同盟,树立并传播共产主义信仰,以政党为依托,推动工人阶级的解放;奔赴前线,以阶级分析法丰富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讨论革命同盟军与革命策略原则问题。恩格斯早期以自身的经历涵养着马克思主义人民性、革命性等内在品质,塑造着马克思主义批判性、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理论张力与生命力,在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中,昭示着马克思主义的光明前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早期 理论与实践 良性互动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05年俄国革命前后列宁世界革命理论的历史与理论观照
6
作者 李诗博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 2021年第1期41-46,60,共7页
列宁在1917年十月革命前后系统论述了俄国革命是欧洲社会主义革命“阶梯”与“序幕”的思想。学界对此已取得丰富成果,但对十月革命前甚至更早时期列宁世界革命理论的研究相对较少。事实上,列宁在1905年俄国革命前后就已经提出了有关世... 列宁在1917年十月革命前后系统论述了俄国革命是欧洲社会主义革命“阶梯”与“序幕”的思想。学界对此已取得丰富成果,但对十月革命前甚至更早时期列宁世界革命理论的研究相对较少。事实上,列宁在1905年俄国革命前后就已经提出了有关世界革命的思想,特别是俄国革命与欧洲社会主义革命相互支持的关系,这勾勒出列宁世界革命理论的现实与理论观照图样:第一,列宁世界革命理论基于世界处于革命与战争时代的基本事实;第二,列宁世界革命理论导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革命理论和对俄国未来发展道路的设想;第三,列宁世界革命理论运用于分析和解决俄国革命面临的实际问题。这种图样有利于整体把握列宁世界革命理论及其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发展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1905年俄国革命 欧洲社会主义革命 世界革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电车的发展方向
7
作者 李诗博 江志金 姚士衡 《铁道车辆》 1990年第1期33-35,共3页
随着空调列车编组的进一步扩大,现有发电车供电时,列车输电干线电流过大的问题将更为突出。同时,随着电气化铁路的建设和发展,在采用接触网供电时,如何解决非电气化区段的客车供电问题,也已提到日程。文章指出提高供电系统额定电压及实... 随着空调列车编组的进一步扩大,现有发电车供电时,列车输电干线电流过大的问题将更为突出。同时,随着电气化铁路的建设和发展,在采用接触网供电时,如何解决非电气化区段的客车供电问题,也已提到日程。文章指出提高供电系统额定电压及实现发电车和电力机车供电兼容的方案,可解决这些问题。对发电车的发展的方向和阶段,文章也进件了具体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电车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电车负荷的计算方法
8
作者 江志金 牟成峰 +2 位作者 于福宝 李诗博 刘唐洪 《铁道车辆》 1992年第3期10-13,56,共4页
确定空调列车发电车设计方案的依据是空调列车的计算负荷,即最大负荷,以及负荷性质、供电质量和电能价格等。求得计算负荷的方法有需要系数法、利用系数法和单车负荷法等。而各种方法的可信赖程度又主要取决于各种系数与实际情况的趋近... 确定空调列车发电车设计方案的依据是空调列车的计算负荷,即最大负荷,以及负荷性质、供电质量和电能价格等。求得计算负荷的方法有需要系数法、利用系数法和单车负荷法等。而各种方法的可信赖程度又主要取决于各种系数与实际情况的趋近程度。本文对需要系数法及其相应系数的导出,进行了实例说明,依据为京广和京沪干线空调列车的冬、夏试验数据。就目前所占有的资料,只能得到以客车为用电设备组的季节性需要系数,有一定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车 发电车 负荷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S-GC-IMS比较柴胡醋炙前后挥发性成分的差异 被引量:6
9
作者 宋艺君 郭涛 +4 位作者 李诗博 王妍 暴起永 乔瑞瑞 张婕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86-1596,共11页
目的:比较柴胡Bupleuri Radix醋炙前后生品和醋炙品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S-GC-IMS)对柴胡生品和醋炙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并比较成分变化,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最近邻”指纹分析分析其挥发性... 目的:比较柴胡Bupleuri Radix醋炙前后生品和醋炙品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S-GC-IMS)对柴胡生品和醋炙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并比较成分变化,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最近邻”指纹分析分析其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结果:GC-IMS指纹图谱显示柴胡生品和醋炙品的挥发性成分存在差异,明确定性的挥发性成分有61个;1-戊烯-3-酮(二聚体)、仲丁醇(单体和二聚体)、丙酸正丙酯、异戊酸异戊酯、正辛醛(单体和二聚体)等可作为柴胡的特征挥发性成分;1-戊烯-3-酮(单体)、2-庚醇、环己酮、1-戊醇(单体和二聚体)、2-己烯醛(单体和二聚体)等可作为醋柴胡的特征挥发性成分;PCA和“最近邻”指纹分析结果显示,柴胡生品和醋炙品分离度良好。结论:GC-IMS技术结合聚类分析方法证明柴胡生品和醋炙品所含挥发性成分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柴胡生品和醋炙品的辨识提供一定的思路,为柴胡饮片的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 正辛醛 2-庚醇 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生品 醋炙品 “最近邻”指纹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