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结合斑点追踪成像对川崎病心脏损害的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李薇玢 谭卫群 +4 位作者 李博宁 刘麟 谢颖 刘琮 徐明国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8期1114-1117,共4页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联合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川崎病(KD)患儿心脏损害的评价价值。方法选取深圳市儿童医院心内科2016年1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83例KD急性期患儿,其中扩张组45例,冠状动脉瘤(CAA)组38例,分析其血浆NT-p...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联合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川崎病(KD)患儿心脏损害的评价价值。方法选取深圳市儿童医院心内科2016年1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83例KD急性期患儿,其中扩张组45例,冠状动脉瘤(CAA)组38例,分析其血浆NT-pro BNP水平,应用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左室心底水平和心尖水平的收缩期旋转、扭转角度及达峰绝对时间与相对时间。以同期4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结果 (1)扩张组患儿的血浆NT-pro BNP水平为(750.49±1 085.63)ng/L,CAA组为(1 992.00±1 273.44)ng/L,均较对照组的(359.75±73.91)ng/L显著增高,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与对照组相比,扩张组及CAA组患儿左室心底水平各节段及整体PR均减低,但仅CAA组前间隔、前壁及下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扩张组及CAA组患儿心尖水平各节段及整体PR均较对照组减低,以CAA组较对照组减低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CAA组PT为(12.89±3.50)°,较对照组的(14.69±2.84)°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扩张组及CAA组患儿的TPKa及TPKr均较对照组提前,扩张组及CAA组各自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KD患儿血浆NT-pro BNP水平与冠脉内径、心底水平整体PR呈正相关(r=0.547,P=0.000;r=0.754,P=0.000),与心尖水平整体PR、PT、TPKa和TPKr均呈负相关(r=-0.475,P=0.012;r=-0.676,P=0.000;r=-0.422,P=0.028;r=-0.552,P=0.003)。结论 KD急性期患儿血浆NT-pro BNP水平显著增高,与冠脉损害程度关系密切,且CAA组患儿较扩张组左室收缩期旋转及扭转运动明显减少。NT-pro BNP结合斑点追踪成像在预测KD急性期冠状动脉损害及心脏功能变化中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超声心动描记术 川崎病 心室功能 扭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不完全型Shones综合征的超声心动图分析及文献复习
2
作者 李薇玢 刘麟 +4 位作者 谢颖 谭卫群 李博宁 徐明国 刘琮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2期177-181,共5页
目的分析不完全型Shone′s综合征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并分析漏、误诊的原因,旨在提高超声心动图对不完全型Shone′s综合征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8年4月深圳市儿童医院6例经心脏外科手术明确诊断为不完全型Shone′s综... 目的分析不完全型Shone′s综合征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并分析漏、误诊的原因,旨在提高超声心动图对不完全型Shone′s综合征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8年4月深圳市儿童医院6例经心脏外科手术明确诊断为不完全型Shone′s综合征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不完全型Shone′s综合征患儿的病变包括二尖瓣瓣上环(1例)、降落伞样二尖瓣(6例)、主动脉缩窄(5例)、主动脉瓣下狭窄(肌性狭窄和膜性狭窄各1例)。6例患儿均合并其他心血管系统畸形,最常见的合并畸形有动脉导管未闭(5例)、室间隔缺损(3例)、永存左侧上腔静脉(3例)、二尖瓣关闭不全(3例)、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1例)。6例患儿中,2例漏诊降落伞样二尖瓣。结论超声心动图可准确诊断不完全型Shones综合征,但应该注意左心室流入道的情况,避免漏诊二尖瓣的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全 Shone's综合征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主动脉缩窄 降落伞样二尖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感兴趣区定量技术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脏末梢血流灌注 被引量:8
3
作者 刘莹莹 吕清 +4 位作者 项飞翔 王新房 张艳容 陈玉媛 李薇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6-278,共3页
目的评价高血压患者早期肾脏末梢循环血流灌注状态,探讨彩色多普勒感兴趣区定量技术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感兴趣区定量技术对3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30例正常人的右肾近包膜下皮质区进行分析,记录各项参数,包括血管指数(V... 目的评价高血压患者早期肾脏末梢循环血流灌注状态,探讨彩色多普勒感兴趣区定量技术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感兴趣区定量技术对3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30例正常人的右肾近包膜下皮质区进行分析,记录各项参数,包括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1),血管血流指数(VFI)及三者的达峰时间。两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VI,VFI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两者的达峰时间均较对照组延长(P<0.05);高血压组FI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达峰时间较对照组延长(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实验室检查肾功能出现异常之前,肾脏末梢血流灌注即可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末梢血管床减少,血流灌注量减低及血流灌注时间延长。彩色多普勒感兴趣区定量技术能够准确评价高血压早期肾脏末梢血流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兴趣区定量技术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高血压 末梢血流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血流定量技术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肾皮质血流 被引量:6
4
作者 陈玉媛 张艳容 +7 位作者 王新房 谢明星 吕清 严天慰 鲁成发 李薇玢 项飞翔 刘莹莹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9年第4期359-362,共4页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血流定量技术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肾脏皮质血流灌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SLE患者21例(SLE组),22名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Philips IU22超声诊断仪测量肾叶间动脉、小叶间动脉阻力指数(RI);以定量分析软...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血流定量技术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肾脏皮质血流灌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SLE患者21例(SLE组),22名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Philips IU22超声诊断仪测量肾叶间动脉、小叶间动脉阻力指数(RI);以定量分析软件计算反映肾脏皮质血流灌注的各项指数: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和血管-血流指数(VFI)。并对SLE组与正常对照组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SLE患者肾皮质彩色血流信号较对照组稀疏,血流束纤细,到达皮质边缘的彩色血流信号较正常组减少;SLE患者叶间动脉、小叶间动脉RI值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I、FI、VFI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I、VFI,P<0.01;FI,P=0.01)。结论SLE患者的肾血流灌注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定量技术为诊断SLE肾损害提供了一种便捷、实时、无创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定量检测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系统性红斑狼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发过敏性紫癜和紫癜性肾炎患儿滤泡辅助性T细胞变化初探 被引量:12
5
作者 贾实磊 杨军 +3 位作者 马颐姣 李薇玢 李成荣 周厚福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滤泡辅助性T(Tfh)细胞在儿童初发过敏性紫癜(HSP)、紫癜性肾炎(HSPN)中的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初发HSP患儿45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XCR5+ICOS+T细胞(Tfh细胞)的比例,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 目的:探讨滤泡辅助性T(Tfh)细胞在儿童初发过敏性紫癜(HSP)、紫癜性肾炎(HSPN)中的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初发HSP患儿45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XCR5+ICOS+T细胞(Tfh细胞)的比例,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转录因子Bcl-6、Blimp-1的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IL-21、IL-4血浆浓度。密切随访HSP患儿6个月。6个月时,根据是否有肾脏受累分为HSPN组19例和HSP组26例。另选取2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结果:(1)HSP组患儿Tfh细胞比例高于正常对照组(3.75%±1.32%vs 2.01%±0.72%,P<0.05);HSPN组患儿Tfh细胞比例高于HSP组(5.86%±1.94%vs 3.75%±1.32%,P<0.05);(2)Tfh细胞正性转录调节因子Bcl-6 mRNA表达HSPN组高于HSP组(P<0.05),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负性调节因子Blimp-1 mRNA表达HSPN组低于HSP组(P<0.05),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3)Tfh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21血浆浓度HSPN组高于HSP组(P<0.05),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抑制Blimp-1表达的IL-4血浆浓度HSPN组和HSP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HSPN组和HS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fh细胞过度活化可能参与HSP免疫发病机制,Tfh细胞高表达可能是导致HSP患儿肾脏损害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辅助性T细胞 BCL-6 BLIMP-1 过敏性紫癜 肾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容积超声在诊断新生儿颅脑损伤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刘磊 夏焙 +4 位作者 王娟 冯霞 许娜 李薇玢 陈伟玲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容积超声断层显像技术(TUI)和三维血管成像在新生儿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 028例新生儿,妊娠26+3~41周,出生体质量(3.05±1.03)kg;其中男性558例,女性470例,出生龄(4.0±0.6)d。其中妊娠<28周极早早产... 目的探讨三维容积超声断层显像技术(TUI)和三维血管成像在新生儿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 028例新生儿,妊娠26+3~41周,出生体质量(3.05±1.03)kg;其中男性558例,女性470例,出生龄(4.0±0.6)d。其中妊娠<28周极早早产儿22例,28~31^(+5)周132例,32~33^(+6)周100例,34~36^(+6)周155例。进行颅脑三维容积成像,采用TUI模式、三维血管成像模式,诊断结果与传统二维实时超声比较。结果经TUI模式及三维血管成像模式诊断颅内出血Ⅰ级156例,Ⅱ级54例,Ⅲ级41例,Ⅳ级11例;非囊状脑室周围白质软化52例,囊状脑室周围白质软化21例;其合并轻度脑积水10例,中度脑积水16例,重度脑积水22例。较传统二维实时超声少诊断1例颅内出血Ⅰ级、1例非囊状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其余疾病诊断例数及程度均一致。三维血管成像清晰显示,11例Ⅳ级颅内出血,5例大片状囊状脑室周围白质软化,22例重度脑积水因出血块压迫、脑实质囊性缺失及积水压迫作用导致的局部血流信号减少、缺失,清晰显示病变与血管的空间位置关系。三维容积数据采集时间为(5.86±1.68)min,明显短于传统二维超声全程操作的扫查时间。结论三维容积TUI诊断新生儿颅脑疾病可行,对于实现床旁快速诊断、提高超声检查在新生儿中应用的安全性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可作为二维实时超声诊断新生儿颅脑损伤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超声断层显像技术 三维血管成像 新生儿 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感兴趣区定量技术评价糖尿病患者肾脏末梢血流 被引量:3
7
作者 项飞翔 刘莹莹 +6 位作者 吕清 严天慰 谢明星 张艳容 陈玉媛 李薇玢 王新房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31-533,550,共4页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感兴趣区定量技术评价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末梢血流灌注,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以正常对照组(30例)、单纯糖尿病组(DM组,20例)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DM+EH组,16例)为研究对象,检测叶间及小叶间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感兴趣区定量技术评价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末梢血流灌注,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以正常对照组(30例)、单纯糖尿病组(DM组,20例)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DM+EH组,16例)为研究对象,检测叶间及小叶间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和阻力指数(RI),应用彩色多普勒感兴趣区定量技术对右肾包膜下皮质区血流进行分析,获得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和血管血流指数(VFI),3组间进行比较。结果DM组小叶间动脉、DM+EH组叶间动脉及小叶间动脉EDV均低于对照组,R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DM组及DM+EH组VI、VFI均低于对照组,两者的达峰时间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DM组及DM+EH组F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而其达峰时间较对照组延长(P<0.05或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在出现实验室检查肾功能异常之前,已出现肾脏末梢血管床减少,血流灌注量减低及血流灌注时间延长。彩色多普勒感兴趣区定量技术能够准确评价糖尿病早期肾脏末梢血流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感兴趣区定量技术 糖尿病 肾脏末梢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感兴趣区定量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指端微循环血流 被引量:2
8
作者 刘莹莹 项飞翔 +7 位作者 谢明星 王新房 吕清 严天慰 张艳容 陈智毅 陈玉媛 李薇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393-1395,共3页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感兴趣区定量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指端微循环血流状态,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29名正常人的右手中指甲床内微血管网进行分析,记录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血流指数(VFI)及三者的达...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感兴趣区定量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指端微循环血流状态,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29名正常人的右手中指甲床内微血管网进行分析,记录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血流指数(VFI)及三者的达峰时间,两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①糖尿病患者甲床内微血管显示欠清,连续性差;正常人右手中指甲床内微血管呈网状分布,清晰连续。②糖尿病组VI、FI、VFI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三者的达峰时间均较对照组延长(P均<0.05)。③糖尿病患者的VI、FI、VFI与其病程呈负相关(r=-0.71、-0.74、-0.70,P均<0.01)。结论彩色多普勒感兴趣区定量技术能够准确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指端末梢血流灌注,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临床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无创、定量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兴趣区定量技术 超声检查 糖尿病 2型 指端微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流向量成像定量评价正常婴幼儿心腔血流动力学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姝娜 夏焙 +3 位作者 李薇玢 张玲利 林洲 陶宏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40-1344,共5页
目的应用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定量观察正常婴幼儿心室腔内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选取0.6~36.0个月的健康婴幼儿40名,中位月龄9.5个月。以VFM分别定量心尖四腔的左、右心室峰值血流速度在心腔内分布的位置,血流量峰值时间和每个心动周... 目的应用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定量观察正常婴幼儿心室腔内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选取0.6~36.0个月的健康婴幼儿40名,中位月龄9.5个月。以VFM分别定量心尖四腔的左、右心室峰值血流速度在心腔内分布的位置,血流量峰值时间和每个心动周期正、反向累计血流量及心腔内涡流的数量、位置、出现时间和涡流量。结果左、右心室腔内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均位于心腔正中,而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均位于心腔内偏室间隔侧。心腔内的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均自基底段向心尖段逐次递减,但同一心腔内各节段的血流量的达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室内涡流多持续在等容收缩期;与右心室腔相比,左心室腔内涡流面积及涡流量均明显增高(P<0.05)。左心室腔内涡流量与体表面积、心肌质量呈正相关(P<0.05),与心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 VFM技术能定量评价和可视化显示婴幼儿心腔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可用于评价儿童心脏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血流向量成像 涡流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性肥胖儿童颈动脉的超声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娟 夏焙 +4 位作者 李薇玢 易玲 胡烈榛 林洲 何学智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应用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定量单纯性肥胖儿童颈动脉的结构和血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肥胖儿童(脂肪肝组30例,非脂肪肝组30例)和30名正常儿童进行二维超声测量颈总动脉(CCA)的内径(d)和内膜厚度(IMT),以及颈内动脉(ICA)、颈外动... 目的:应用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定量单纯性肥胖儿童颈动脉的结构和血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肥胖儿童(脂肪肝组30例,非脂肪肝组30例)和30名正常儿童进行二维超声测量颈总动脉(CCA)的内径(d)和内膜厚度(IMT),以及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及椎动脉(VA)内径;多普勒超声测量峰值流速(Vs)、舒张期流速(Vd)、平均流速(Vm)、阻力指数(RI)和峰值流速与舒张末期流速的比值(S/D)。结果:①肥胖儿童的CCA IMT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检者IMT与体质量指数(BMI)呈线性正相关,r=0.60,P<0.01。②肥胖儿童的血流速度(CCA-Vs、ICA-Vd、ECA-V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减低(P<0.05),而血管阻力(ICA-RI、ECA-RI、ECA-S/D)明显增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脂肪肝组部分颈动脉血流速度(CCA-Vm、ECA-Vs、ECA-Vm、VA-Vs)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存在颈动脉的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超声对定量检测血管功能的损伤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儿童 体重 脂肪肝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超声检测儿童肾脏体积正常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蔚 夏焙 +2 位作者 冯霞 李薇玢 林洲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2年第11期752-755,共4页
目的研究三维超声测量儿童肾脏体积的正常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三维超声容积成像及虚拟器官计算机辅助定量分析方法,检测325例1个月~14岁健康儿童的肾脏体积,分析肾脏体积变化与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表面积及肾脏长径增长的... 目的研究三维超声测量儿童肾脏体积的正常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三维超声容积成像及虚拟器官计算机辅助定量分析方法,检测325例1个月~14岁健康儿童的肾脏体积,分析肾脏体积变化与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表面积及肾脏长径增长的相关性。结果肾脏体积随年龄、体表面积的增长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与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表面积及肾脏长径均呈强相关(r>0.6)。肾脏的体积指数相对恒定,仅在1~6个月组与1~2岁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结论正常儿童肾脏体积的生长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肾脏体积指数相对恒定,其正常参考值可用于协助临床评价肾脏功能和诊断儿童肾脏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三维 肾脏体积 正常参考值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肾病综合征起病的儿童木村病1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贾实磊 张欢 +4 位作者 李薇玢 倪芬芬 陈冉冉 李成荣 高晓洁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61-63,共3页
木村病(Kimura’s disease,KD)又称嗜酸粒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肿,1937年由中国金显宅首先报道并命名为“嗜酸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1948年因日本Kimura等对其进一步报道,目前国际上常采用“Kimura’s disease”,即木村病^([1])。KD... 木村病(Kimura’s disease,KD)又称嗜酸粒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肿,1937年由中国金显宅首先报道并命名为“嗜酸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1948年因日本Kimura等对其进一步报道,目前国际上常采用“Kimura’s disease”,即木村病^([1])。KD是一种罕见且病因不明的以淋巴结及软组织和唾液腺损害为主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临床常以头颈部皮下软组织肿块伴淋巴结受累为主要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村病 软组织肿块 肾病综合征 病因不明 金显宅 唾液腺 头颈部 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导管检查对小儿不同类型肺动脉高压的诊治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博宁 刘琮 +4 位作者 谢颖 欧振恒 辛颖 李薇玢 姚静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452-456,共5页
目的总结不同类型肺动脉高压患者心导管检查结果,分析其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症状,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心导管检查结果[包括肺动脉压力与主动脉压力比值、肺动脉阻力指数(pulmonary vasc... 目的总结不同类型肺动脉高压患者心导管检查结果,分析其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症状,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心导管检查结果[包括肺动脉压力与主动脉压力比值、肺动脉阻力指数(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PVRI)、选择性肺小动脉造影(selective pulmonary arteriography,SPA)、肺循环时间(pulmonary circulation time,PCT)、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acute pulmonary vasodilation test,AVT)等]以及治疗效果、随访等资料。结果患者1提示室间隔缺损合并动力型肺动脉高压。患者2为室间隔缺损合并非动力性肺动脉高压。患者3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4为骨形成蛋白Ⅱ型受体(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type Ⅱ receptor,BMPR2)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患者5及患者6分别为活化素Ⅰ型受体(activator type Ⅰ receptor,ACVR1)(c.789C>A,p.D263E)及ACVR1(c.1450C>T,p.R484W)相关性肺高压。结论心导管检查对于肺动脉高压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特别是SPA对肺动脉高压分型具有一定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小儿 心导管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肌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博宁 刘琮 +6 位作者 欧振恒 伍洋子 刘麟 谢颖 李薇玢 梁漂红 张欣怡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1年第10期589-591,共3页
目的介绍肌部室间隔缺损(mVSD)介入治疗技巧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儿童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完成的10例mVSD介入治疗病例,总结其介入治疗效果及介入治疗技巧。结果10例mVSD病例中9例封堵成功,1例建立轨道后因缺... 目的介绍肌部室间隔缺损(mVSD)介入治疗技巧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儿童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完成的10例mVSD介入治疗病例,总结其介入治疗效果及介入治疗技巧。结果10例mVSD病例中9例封堵成功,1例建立轨道后因缺损较小,输送长鞘无法通过而放弃封堵治疗。对缺损位于室间隔中部以下者采用导丝直接漂浮通过室间隔缺损建立轨道,对缺损位于中部及以上者采用“眼镜蛇”方式漂浮导丝通过室间隔缺损。对缺损位于中下部者建立颈静脉-股动脉通路,对缺损位于中上部者建立股静脉-股动脉通路。无死亡病例及严重并发症病例。1例术中出现一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术后出现室性早搏,2周后室性早搏消失。结论mVSD封堵效果良好,采用导丝漂浮方式可以快速建立轨道,根据缺损部位建立合适血管通路可以有效避免三尖瓣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肌部室间隔缺损 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 被引量:15
15
作者 陈玉媛 谢明星 +2 位作者 王静 段利科 李薇玢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14-617,621,共5页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资料与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分别对临床确诊的射血分数正常的32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20例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及32名正常受检者进行检查,存储胸骨旁左...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资料与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分别对临床确诊的射血分数正常的32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20例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及32名正常受检者进行检查,存储胸骨旁左心室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二维灰阶图像进行斑点追踪分析,记录左心室上述3个短轴切面共18个节段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率。结果左心室舒张性心力衰竭及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各节段径向应变率曲线形态与正常受检者相似,且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同一水平不同节段间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所有节段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率均较正常受检者相应室壁节段减低,其中部分节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所有节段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受检者及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P<0.05)。结论左心室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节段性室壁径向应变率减低,提示射血分数正常的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局部收缩功能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力衰竭 舒张性 斑点追踪技术 心室功能 左心肌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崎病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5例临床治疗分析
16
作者 江赛彤 刘琮 +3 位作者 李薇玢 欧振恒 谢颖 李博宁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558-562,共5页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好发于儿童的急性全身血管炎,主要影响中小型动脉,是儿童最常见的获得性心脏病,其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冠状动脉瘤形成。随着人们对KD诊断与治疗技术的进步,冠状动脉损害较前已...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好发于儿童的急性全身血管炎,主要影响中小型动脉,是儿童最常见的获得性心脏病,其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冠状动脉瘤形成。随着人们对KD诊断与治疗技术的进步,冠状动脉损害较前已大大降低,但仍有约4%的患者在及时治疗下发生了冠状动脉病变[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巨大冠状动脉瘤 激素 丙种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崎病休克综合征的实验室指标及超声特点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薇玢 刘琮 +4 位作者 谭卫群 李博宁 刘麟 贾实磊 徐明国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476-1479,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川崎病(KD)休克综合征(KDSS)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KD患儿急性期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超声特点,为KDSS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及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深圳市儿童医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5月确诊的KD患儿418例,其中KDSS患儿2... 目的回顾性分析川崎病(KD)休克综合征(KDSS)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KD患儿急性期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超声特点,为KDSS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及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深圳市儿童医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5月确诊的KD患儿418例,其中KDSS患儿23例为KDSS组,血流动力学稳定的KD患儿395例为KD无休克组。收集2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超声检查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KDSS组急性期C反应蛋白(CRP)[166.20 mg/L(74.40 mg/L)]、γ-谷氨酰胺转肽酶(γ-GT)[88.00 IU/L(126.00 I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I)[1.78μg/L(5.17μg/L)]、肌钙蛋白(TP)[0.01μg/L(0.39μg/L)]均显著高于KD无休克组[70.50 mg/L(54.30 mg/L)、40.00 IU/L(89.00 IU/L)、1.20μg/L(0.85μg/L)、0.01μg/L(0.01μg/L)],KDSS组血红蛋白(Hb)[90.00 g/L(15.00 g/L)]、清蛋白(Alb)[24.20 g/L(4.30 g/L)]及血钠[130.90 mmol/L(5.60 mmol/L)]水平均明显低于KD无休克组[107.00 g/L(14.00 g/L)、33.40 g/L(4.08 g/L)、136.10 mmol/L(3.25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KDSS组患儿较KD无休克组更易出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减低[LVEF<55%:3例(13.03%)比8例(2.00%)]、冠状动脉损害[左前降支(LAD)Z值>2.5:6例(26.09%)比35例(8.86%)]及瓣膜反流[三尖瓣反流(TR)≥中度:3例(13.03%)比5例(1.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KDSS组患儿急性期进行超声检查发现有9例(39.13%)出现肝大,9例(39.13%)出现腹腔积液,3例(13.04%)出现肾脏弥漫性病变,3例(13.04%)出现关节积液(膝关节积液2例、髋关节积液1例),2例(8.70%)出现肠管炎性改变;KD无休克组患儿仅3例(0.76%)出现肝大,2例(0.51%)出现少量膝关节积液。结论实验室检查显示KDSS患儿CRP、CKI、TP、γ-GT水平较KD无休克组更高,更易出现低血红蛋白、低钠血症、低清蛋白血症等。超声检查发现KDSS患儿更易出现心脏及其他多器官损害。临床医师应提高认识,全面评估,以便及时有效救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休克 儿童 超声
原文传递
实时心肌超声造影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静息状态下心肌灌注特点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薇玢 吕清 +5 位作者 谢明星 贺林 王静 张艳容 陈玉媛 段利科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55-658,共4页
目的 应用实时心肌超声造影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静息状态下的心肌微循环灌注特点.方法 选取临床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3例为病例组,12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经肘正中静脉注射SonoVue混悬液,采用GE Vivid 7 Dimension超声诊断仪实时心肌造影... 目的 应用实时心肌超声造影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静息状态下的心肌微循环灌注特点.方法 选取临床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3例为病例组,12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经肘正中静脉注射SonoVue混悬液,采用GE Vivid 7 Dimension超声诊断仪实时心肌造影程序同步观察心尖四腔、两腔及左室长轴观的心肌内造影剂充填过程.存取上述切面闪烁成像前3个心动周期及闪烁后达稳定状态约15个心动周期的造影剂再充填动态图像,供脱机分析.结果 静息状态下2型糖尿病患者心肌灌注超声造影的平台期信号强度(A)值、曲线上升斜率(k)值、A×k值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A:6.46±1.60对6.81±1.53,P<0.05;k:1.04±0.39对1.28±0.31,P<0.01;A×k:6.55±2.72对8.78±3.16,P<0.01).结论 心肌超声造影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心肌微循环灌注的早期改变,为糖尿病心肌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微气泡 糖尿病 2型 心肌灌注
原文传递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合定量分析技术评价肾血流灌注的临床研究
19
作者 李薇玢 张艳容 +7 位作者 吕清 王新房 谢明星 项飞翔 陈玉媛 刘莹莹 郭美荣 林铤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03-506,共4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合血流定量分析技术评价肾血流灌注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hilipsiU2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合血流定量分析技术分别测量20例正常对照者和20例肾疾病患者的肾叶间动脉、小叶间动脉阻力指数(RI)、血管指数...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合血流定量分析技术评价肾血流灌注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hilipsiU2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合血流定量分析技术分别测量20例正常对照者和20例肾疾病患者的肾叶间动脉、小叶间动脉阻力指数(RI)、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血流指数(VFI),并进行比较分析。所有肾疾病患者均于彩色多普勒显像前后进行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扫描。结果20例肾疾病患者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查(SPECT)显示血流灌注减少的32只肾叶间动脉、小叶间动脉RI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VI、FI、VFI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VI,VFI,P〈0.01;FI,P〈0.05)。结论肾疾病患者的肾血流灌注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合血流定量分析技术可以无创性定量评价肾血流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肾疾病 血液动力学现象
原文传递
纵向、径向及周向二维应变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异常 被引量:22
20
作者 李燕 吕清 +8 位作者 王新房 谢明星 张静 丁尚伟 陈明 王静 贺林 胡莉君 李薇玢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77-280,共4页
目的应用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定量分析静息状态下冠心病患者局部心肌纵向、径向及周向的收缩期峰值应变,了解静息状态下冠状动脉狭窄对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26例冠心病患者和26例健康志愿者接受超声检查,获取心尖四腔观、... 目的应用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定量分析静息状态下冠心病患者局部心肌纵向、径向及周向的收缩期峰值应变,了解静息状态下冠状动脉狭窄对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26例冠心病患者和26例健康志愿者接受超声检查,获取心尖四腔观、二腔观及左心长轴观和左室短轴观(二尖瓣环、乳头肌和心尖水平)二维灰阶图像,分析各个心肌节段的纵向、径向和周向的收缩期峰值应变。按左室18节段划分法,将26例冠心病患者的共194个病变心肌节段按供血冠脉狭窄程度分为两组:A组为冠脉狭窄≤70%供血的心肌,B组为冠脉狭窄〉70%供血的心肌。结果A组共90个节段,其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S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SR)和周向收缩期峰值应变(SC)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共104个节段,其SL、SR和S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组和B组之间SL、SC和S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能准确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异常,局部心肌SL、SR和SC的变化可反映冠脉狭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冠状动脉疾病 心室功能 二维应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