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粮精粗比对育肥藏羊瘤胃组织形态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蒋伟 王志有 +4 位作者 侯生珍 雷云 贾建磊 周力 桂林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0-109,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精粗比对育肥藏羊瘤胃组织形态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选择210只早期断奶藏羔羊,随机分成7组,每组30只,分别对其饲喂精粗比为20∶80(A)、30∶70(B)、40∶60(C)、50∶50(D)、60∶40(E)、70∶30(F)和80∶20(G)的基础日粮...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精粗比对育肥藏羊瘤胃组织形态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选择210只早期断奶藏羔羊,随机分成7组,每组30只,分别对其饲喂精粗比为20∶80(A)、30∶70(B)、40∶60(C)、50∶50(D)、60∶40(E)、70∶30(F)和80∶20(G)的基础日粮,预饲期10 d,试验期90 d。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择3只试验羊屠宰,采集瘤胃组织及瘤胃液样品。试验采用冷冻切片观察瘤胃组织发育情况,测定瘤胃肌肉层、角化层厚度,乳头长度、宽度和密度;采用16S rDNA基因测序测定瘤胃微生物,分析瘤胃细菌丰度和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1)日粮精粗比可对瘤胃组织形态造成显著影响(P<0.05)。当精粗比例为50∶50时,藏羊瘤胃角化层厚度、瘤胃乳头密度和高度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精粗比例为30∶70时,瘤胃肌层厚度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2)本试验7组共产生299个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其中共有OTUs 259个,占比86.7%,独有OTUs 40个,其中F和G组分别含独有OTUs 14和8个;试验F组香浓指数、Ace指数和Chao1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而辛普森指数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各组间细菌多样性差异显著(P<0.05)。3)门水平下,随着精粗比例上升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有降低趋势,且A组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科水平下,毛螺菌科相对丰度与精粗比例呈负相关,E组普雷沃氏菌科相对丰度较高(P<0.05)。综合瘤胃组织表型和细菌菌群多样性可知:随着日粮中精料水平的提高,瘤胃组织形态发生改变,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瘤胃乳头及角化层的发育;但日粮中精料比例的增加(70∶30)可丰富瘤胃中细菌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粮精粗比 藏羊 瘤胃组织形态 16S rDNA 瘤胃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粮精粗比对育肥藏羊肠道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李蒋伟 周力 +4 位作者 侯生珍 王志有 雷云 贾建磊 桂林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784-2789,共6页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精粗比对育肥藏羊小肠真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10只健康且体况相近早期断奶藏羔羊,随机分成7组,每组30只,分别对其饲喂精粗比为20∶80、30∶70、40∶60、50:50、60∶40、70∶30和80∶20的基础日粮,...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精粗比对育肥藏羊小肠真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10只健康且体况相近早期断奶藏羔羊,随机分成7组,每组30只,分别对其饲喂精粗比为20∶80、30∶70、40∶60、50:50、60∶40、70∶30和80∶20的基础日粮,预饲期10 d,试验期90 d。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择3只试验羊屠宰,采集肠道食靡。试验采用16S rDNA基因测序测定肠道菌群,分析肠道真菌丰度和多样性指数。【结果】(1)OTU分布:在97%的物种相似度水平下,7组检测样本共得到499个OTU,其中有351个为7组共有OUT。除E组外各组之间OTU组成差异较小,相似度较高;E组肠道真菌特有OTU最高,有76个。(2)Alpha多样性:E组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B、C组(P<0.05);B、C组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B组ACE指数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Chaol指数中F组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3)真菌物种分布:门水平下,子囊菌门是各处理组的优势菌门,占肠道真菌比例超过34%,且C、D和F组显著高于A、B组(P<0.05);担子菌门是次优菌门,B组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被孢霉菌门A、B组显著高于其余处理组(P<0.05)。科水平下,被孢霉菌科为藏羊肠道真菌中优势菌科,最高占比超过18%,且A、B组中占比较高(P<0.05);丝孢酵母菌科C、D组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黏毛菌科则在低精料处理组(F和G组)中分布较广(P<0.05);酵母菌科则B组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G组中红菇科相较其他处理组有较多分布(P<0.05)。【结论】综上所述,日粮精粗比对育肥藏羊肠道真菌菌群定植和结构构建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粮精粗比 藏羊 肠道真菌 I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对藏羊瘤胃发酵参数及菌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李蒋伟 周力 +5 位作者 马博研 高占红 姚有莉 王志有 侯生珍 桂林生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3-259,275,共8页
【目的】旨在研究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NFC/NDF)对藏羊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区系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月龄健康、平均体重为(21.27±0.38)kg的断奶母羔15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分别饲喂粗蛋白水平相似,NF... 【目的】旨在研究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NFC/NDF)对藏羊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区系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月龄健康、平均体重为(21.27±0.38)kg的断奶母羔15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分别饲喂粗蛋白水平相似,NFC/NDF水平为2.20(Ⅰ组)、1.39(Ⅱ组)和0.92(Ⅲ组)的全混合饲粮。试验期持续119 d,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112 d。试验结束后采集瘤胃液测定细菌多样性及各类细菌相对丰度。【结果】①随着NFC/NDF水平的降低,瘤胃液pH显著增加,瘤胃液中氨态氮浓度、丙酸和异丁酸占总挥酸含量的百分比以及总挥发酸含量逐渐降低,乙酸百分比及乙酸丙酸比逐渐增加(P<0.05)。②3组共产生347种操作分类单元(OTU),其中共有OTU为269种,占总OTU的77.52%。③Ⅰ组的Shannon指数、ACE指数和Chao1指数均显著低于Ⅲ组(P<0.05)。④门水平上,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Ⅱ组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厚壁菌门随NFC/NDF降低而降低(P<0.05);⑤科水平上,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Ⅰ组显著高于Ⅱ组(P<0.05),瘤胃球菌科(Ruminococcaceae)Ⅰ组和Ⅱ组显著高于Ⅲ组(P<0.05);韦荣氏菌科(Veillonellaceae)Ⅱ组显著高于Ⅰ组和Ⅲ组(P<0.05)。⑥属水平上,丁酸弧菌属(Butyrivibrio)Ⅱ组显著高于Ⅰ组和Ⅲ组(P<0.05);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相对丰度有降低趋势,且Ⅰ组和Ⅱ组显著高于Ⅲ组(P<0.05)。⑦主坐标分析瘤胃细菌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63.93%和57.63%,各组间瘤胃液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明显,Ⅰ组与Ⅱ组明显分隔。【结论】饲喂不同NFC/NDF水平饲粮,改变了瘤胃发酵模式,显著影响了育肥藏羊瘤胃中微生物的种类和丰富度,并影响门、科和属水平上细菌的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 藏羊 瘤胃发酵 16S rDNA 瘤胃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对高原型育肥藏羊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李蒋伟 桂林生 +4 位作者 周力 侯生珍 王志有 杨葆春 马博妍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180-7191,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NFC/NDF)对高原型育肥藏羊生长发育、瘤胃发酵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选取3月龄健康、体重[(22.14±0.02) kg]相近的高原型藏羊母羔210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30只。各组分别饲...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NFC/NDF)对高原型育肥藏羊生长发育、瘤胃发酵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选取3月龄健康、体重[(22.14±0.02) kg]相近的高原型藏羊母羔210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30只。各组分别饲喂NFC/NDF为2.86(Ⅰ组)、2.69(Ⅱ组)、2.42(Ⅲ组)、2.06(Ⅳ组)、1.88(Ⅴ组)、1.63(Ⅵ组)和1.43(Ⅶ组)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0 d,正试期90 d。试验结束后,测定各组试验羊的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此外,每组随机选择3只试验羊屠宰并采集瘤胃液,测定其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以及微生物菌落组成。结果表明:1)Ⅰ、Ⅱ、Ⅲ、Ⅳ组终末体重显著高于Ⅴ、Ⅵ、Ⅶ组(P <0.05),Ⅰ、Ⅱ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Ⅳ、Ⅴ、Ⅵ、Ⅶ组(P<0.05)。2)Ⅰ、Ⅱ组瘤胃内氨态氮含量显著高于Ⅴ、Ⅵ、Ⅶ组(P<0.05),Ⅰ组瘤胃内乙酸含量显著低于Ⅴ、Ⅵ、Ⅶ组(P<0.05),Ⅰ、Ⅱ组瘤胃内丙酸含量显著高于Ⅶ组(P<0.05),Ⅲ组瘤胃内丁酸含量显著高于Ⅶ组(P<0.05),Ⅱ组瘤胃内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真菌方面,Ⅳ、Ⅴ、Ⅵ和Ⅶ组瘤胃内丛赤壳科(Nectriaceae)、隔孢伏革菌科(Peniophoraceae)和毛球壳科(Lasiosphaeriaceae)相对丰度显著低于Ⅱ组(P <0.05),Ⅴ组瘤胃内曲霉科(Aspergillaceae)和黏毛菌科(Myxotrichaceae)相对丰度显著高于Ⅱ、Ⅲ组(P<0.05),Ⅲ组瘤胃内蜡壳耳科(Sebacinaceae)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4)细菌方面,Ⅴ、Ⅶ组瘤胃内奎因菌属(Quinella)相对丰度显著高于Ⅰ、Ⅱ组(P<0.05),Ⅵ组瘤胃内克里斯滕菌科_R-7_群(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Ⅴ、Ⅵ和Ⅶ组瘤胃内瘤胃球菌科_NK4A214_群(Ruminococcaceae_NK4A214_group)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0.05),Ⅲ组瘤胃内普雷沃菌属_1(Prevotella_1)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Ⅶ组瘤胃内毛螺菌科_NK3A20_群(Lachnospiraceae_NK3A20_group)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Ⅴ、Ⅵ、Ⅶ组瘤胃内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相对丰度显著低于Ⅰ、Ⅱ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NFC/NDF对高原型育肥藏羊生长发育、瘤胃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以及微生物多样性有一定影响,当饲粮NFC/NDF为2.69时,不仅能够促进高原型育肥藏羊生长发育,同时也能够促进瘤胃发酵并提高微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 藏羊 挥发性脂肪酸 瘤胃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精粗比对早期断奶藏羔羊生长性能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李蒋伟 桂林生 +3 位作者 王志有 侯生珍 苏文广 鹏翔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9,共4页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饲粮对早期断奶藏羔羊生长性能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选择体况相近且健康的3月龄藏羔羊210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30只,分别饲喂精粗比为80:20、70:30、60:40、50:50、40:60、30:70和20:80的饲粮,预试期10 d,正式...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饲粮对早期断奶藏羔羊生长性能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选择体况相近且健康的3月龄藏羔羊210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30只,分别饲喂精粗比为80:20、70:30、60:40、50:50、40:60、30:70和20:80的饲粮,预试期10 d,正式试验期90 d。结果表明:试验各阶段内饲喂精粗比为80:20和70:30饲粮藏羔羊的体重显著高于饲喂40:60、30:70和20:80饲粮组(P<0.05),60:40组羔羊总采食量最高;随着精料比例降低,料重比有降低的趋势;70:30组羔羊经济效益最佳;精料比例过低会降低羔羊的生长性能及经济效益。饲粮中精饲料比例增加,可对藏羔羊小肠绒毛长度、宽度和小肠肌层、黏膜厚度产生显著影响(P<0.05),过高的精粗比(80:20)抑制肠道绒毛、肌层及黏膜的发育;藏羔羊肠道隐窝深度与饲粮中粗饲料比例呈正相关。在试验条件下,早期断奶藏羔羊饲喂精粗比为70:30时,经济效益及其肠道形态表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羔羊 精粗比 早期断奶 生长性能 肠道组织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精粗比对早期断奶藏羔羊小肠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李蒋伟 侯生珍 +1 位作者 王志有 桂林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025-2031,共7页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饲粮精粗比例对藏羔羊小肠细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10只早期断奶藏羔羊,随机分为7组,每组30只,分别给以精粗比例为80∶20、70∶30、60∶40、50∶50、40∶60、30∶70、20∶80的基础饲粮,预饲期10 d,试验期9...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饲粮精粗比例对藏羔羊小肠细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10只早期断奶藏羔羊,随机分为7组,每组30只,分别给以精粗比例为80∶20、70∶30、60∶40、50∶50、40∶60、30∶70、20∶80的基础饲粮,预饲期10 d,试验期90 d。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择3只试验羊屠宰,采集小肠食靡样品,通过ITS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空肠细菌丰度及多样性指数。【结果】(1)Ace、Chao1指数变化趋势相似,精粗比40∶60组显著高于其余各处理组;各处理组间和组内Beta多样性没有明显差异(P>0.05)。(2)对门水平细菌分布前十菌群门类进行显著性分析,各处理组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其丰度均大于30.7%,且60∶40组远高于其余各组(P<0.05);酸杆菌门有随着精粗比降低而降低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30∶70组厚壁菌门丰度显著高于其余各处理组(P<0.05);80∶20、50∶50组软壁菌门丰度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芽单胞菌门和绿弯菌门分布趋势相似,均为60∶40组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且随着精粗比变化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3)科水平下:鞘脂单胞菌科为优势菌科,且60∶40组丰度高于其余各处理组(P<0.05);支原体科各处理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80∶20、70∶30组分别有个体支原体菌科占据小肠细菌90%以上;80∶20组Pyrinomonadaceae最高(P<0.05),且有随精粗比降低而丰度下降的趋势;黄色杆菌科30∶70组显著高于其余各处理组(P<0.05);毛螺旋菌科40∶60组高于其余各组(P<0.05),芽单胞菌科和噬几丁质菌科的丰度随着精粗比的增高,且在60∶40组时达到最高值(P<0.05)。(4)小肠细菌功能基因集中于46个代谢途径,多集中于氨基酸代谢方面、碳水化合物代谢、生物膜转运等方面。【结论】探索了不同精粗比饲粮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结构变化。在本试验条件下,随着饲粮精粗比变化,小肠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度均呈现不同程度变化,群落组成与结构也有相应的变化;当饲粮精粗比为60∶40时小肠微生物更适合定植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粗比 藏羔羊 小肠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粮蛋白水平对育肥藏羊瘤胃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李蒋伟 周力 +5 位作者 马博研 高占红 姚有莉 王志有 侯生珍 桂林生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2年第1期98-102,共5页
为了研究不同蛋白水平对育肥藏羊瘤胃细菌多样性的影响,选取健康且体况相近的3月龄早期断奶藏羊公羔15只,平均体重为(22.05±2.06)kg,随机分为3组,日粮粗蛋白水平分别为10.08%(Ⅰ组),12.84%(Ⅱ组)和14.97%(Ⅲ组)。预试期7 d,正试期1... 为了研究不同蛋白水平对育肥藏羊瘤胃细菌多样性的影响,选取健康且体况相近的3月龄早期断奶藏羊公羔15只,平均体重为(22.05±2.06)kg,随机分为3组,日粮粗蛋白水平分别为10.08%(Ⅰ组),12.84%(Ⅱ组)和14.97%(Ⅲ组)。预试期7 d,正试期112 d。饲养实验结束后对试验羊进行屠宰并于不同位点采集瘤胃液样品,测定瘤胃细菌的相对丰度。结果表明:(1)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ACE指数和Chao l指数Ⅰ组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2)门水平下,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瘤胃细菌的优势菌门,且均随日粮蛋白水平提高而显著增加(P<0.05);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Ⅱ组显著较高(P>0.05)。(3)科水平下,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相对丰度较高,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瘤胃球菌科(Ruminococcaceae)相对丰度Ⅱ组和Ⅲ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韦荣氏菌科(Veillonellaceae)相对丰度Ⅲ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4)属水平下,Prevotella(普雷沃氏菌属)的相对丰度Ⅲ组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Ⅱ组相对丰度显著较高(P<0.05)。(5)PCA分析显示各组间瘤胃细菌结构差异不明显,但采食低蛋白水平日粮的藏羊瘤胃细菌相似度更高,能更好聚类在一起。综上可知,不同蛋白水平对育肥藏羊瘤胃细菌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但可影响其丰富度;同时随着日粮蛋白水平的提高,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显著增加,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在日粮蛋白水平为14.97%时更适宜生长,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则在日粮蛋白水平为12.84%时活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水平 藏羊 16S rDNA 瘤胃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粮中添加蛋白酶对欧拉型藏羔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蒋伟 侯生珍 王志有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14,共3页
试验研究日粮中添加蛋白酶对育肥羔羊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健康、体况相近的4月龄欧拉型藏羔羊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5只。两组羔羊的日粮组成及日粮中精料补充料、青贮饲料和青干草均一致。试验组日粮中按精料补充料0.02%... 试验研究日粮中添加蛋白酶对育肥羔羊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健康、体况相近的4月龄欧拉型藏羔羊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5只。两组羔羊的日粮组成及日粮中精料补充料、青贮饲料和青干草均一致。试验组日粮中按精料补充料0.02%的比例添加蛋白酶,对照组不添加,试验期为60 d。测定羔羊试验期0、30、60 d的活体重、料重比和粪样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蛋白酶能显著提高羔羊的平均日增重(P<0.05),降低粪样中的粗脂肪、粗纤维和钙的含量(P<0.05)。试验表明,日粮中添加0.02%蛋白酶对欧拉型藏羔羊生产性能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羔羊 蛋白酶 平均日增重 料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后期饲粮蛋白质水平对藏母羊泌乳性能的影响及乳腺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周力 姜洋洋 +5 位作者 李蒋伟 张峰硕 杨葆春 王志有 桂林生 侯生珍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610-4620,共11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妊娠后期饲粮蛋白质水平对藏母羊产奶量、乳成分及乳腺组织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妊娠后期藏母羊6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30只,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为7.5%(LP组)和11.5%(HP组)的饲粮。试验期65 d(配种后第85~150天),其中预试... 本试验旨在探究妊娠后期饲粮蛋白质水平对藏母羊产奶量、乳成分及乳腺组织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妊娠后期藏母羊6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30只,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为7.5%(LP组)和11.5%(HP组)的饲粮。试验期65 d(配种后第85~150天),其中预试期5 d,正试期60 d。试验结束后,通过RNA-seq技术进行乳腺转录组测序,并对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GO功能注释、KEGG富集分析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验证。结果显示:HP组羔羊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LP组(P<0.05)。相较于LP组,HP组藏母羊的日产奶量、乳糖率、乳脂率以及乳蛋白率显著提高(P<0.05)。乳腺转录组分析显示,LP组和HP组分别产生了152766266和159469210个高质量reads,共筛选到40个DEGs,其中11个上调基因,29个下调基因;GO富集分类显示,DEGs被注释到29个条目,主要集中在细胞进程、细胞组分及结合等功能;KEGG通路分析表明,DEGs富集到30条差异信号通路,主要包括Rap1信号通路、烟酸和烟酰胺代谢、果糖和甘露糖代谢、矿物质吸收、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信号通路;通过RT-qPCR技术对2组藏母羊乳腺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细胞周期蛋白1(CCND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蛋白络氨酸激酶(SRC)和Ⅵ型胶原蛋白A5(COL6A5)等5个调控糖、脂代谢的DEGs进行表达验证,所得结果与RNA-seq测序结果相一致。综上可知,提高妊娠后期藏母羊饲粮蛋白质水平不仅可提高羔羊的平均日增重,还能调控藏母羊乳腺糖、脂代谢,改善其泌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seq 高原型藏羊 妊娠期 乳腺 乳品质 粗蛋白质 生长性能 羔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补饲对妊娠后期藏母羊瘤胃挥发性脂肪酸、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羔羊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周力 李蒋伟 +7 位作者 张莹莹 张怀霞 马博妍 高占红 吴占月 侯生珍 王志有 桂林生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4期600-606,共7页
为了研究冬季补饲对妊娠期藏母羊瘤胃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VFA)、微生物区系及羔羊生长发育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选择健康藏母羊440只,分为2组。对照组(control check,CK)为放牧饲喂,处理组(test,T)在放牧基础上... 为了研究冬季补饲对妊娠期藏母羊瘤胃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VFA)、微生物区系及羔羊生长发育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选择健康藏母羊440只,分为2组。对照组(control check,CK)为放牧饲喂,处理组(test,T)在放牧基础上,每只母羊补饲0.1 kg·d-1精料补充料,试验期为45 d(配种后106~150 d)。试验结束后,从处理组和对照组中随机选择5只和6只母羊屠宰后分析瘤胃挥发性脂肪酸和细菌菌群组成。同时测定新生羔羊的生长发育指标。结果表明:(1)处理组羔羊的体重、体高和胸围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2)处理组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Total volatile fatty acids,TVFA)、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乙酸和异丁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两组母羊瘤胃微生物在门和属水平上组成相似,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以及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为优势菌门;而普雷沃菌属-1(Prevotella1)、理研菌科RC9肠道群(Rikenellaceae-RC9-gut-group)、普雷沃氏菌科-UCG-001(Prevotellaceae-UCG-001)为优势菌属;(4)Alpha多样性指数中,对照组的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处理组(P <0.05),说明对照组瘤胃微生物多样性优于处理组;(5)瘤胃微生物功能预测发现,两组母羊瘤胃微生物主要富集于复制和修复(Replication and Repair)、碳水化合物代谢(Carbohydrate Metabolism)和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综上,妊娠后期藏母羊的冬季补饲能够为胎儿的生长发育提供必要的营养需求,同时提高母羊瘤胃液中TVFA、丙酸和丁酸含量,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瘤胃细菌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胃微生物 挥发性脂肪酸 生长发育 补饲 藏羊 冬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精粗比饲粮对青海黑藏羊肌肉营养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力 侯生珍 +3 位作者 雷云 李蒋伟 张春梅 桂林生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62-769,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饲粮对育肥黑藏羊背最长肌中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amino acid,AA)及脂肪酸(fatty acid,FA)含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选取60只体重相近[(10.45±0.96) kg]且体况健康的2月龄黑藏羊公羊,随机分为...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饲粮对育肥黑藏羊背最长肌中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amino acid,AA)及脂肪酸(fatty acid,FA)含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选取60只体重相近[(10.45±0.96) kg]且体况健康的2月龄黑藏羊公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分别饲喂精粗比为30:70 (C30)、50:50 (C50)和70:30(C70)的全混合饲粮。试验包括预饲期8 d,正试期120 d。饲养试验结束时,分别从每组选取5只试验羊采集左侧胴体第12~13肋骨间背最长肌进行肉品质相关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各组间水分(moisture)、粗蛋白质(CP)、灰分(Ash)和粗脂肪(EE)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 0.05)。C30甲硫氨酸(Met)含量高于C50 (P> 0.05)和C70 (P <0.05),C50组氨酸(His)含量显著低于其他2组(P <0.05)。C30珍珠酸(C17:0)含量显著低于其他2组(P <0.05),反式油酸(C18:1n9t)则呈相反趋势(P <0.05),C50共轭亚油酸(C18:2n6c)含量显著低于其他2组(P <0.05)。综上,饲粮精粗比为30:70时,能够明显增加青海黑藏羊背最长肌中甲硫氨酸、组氨酸、反式油酸及共轭亚油酸含量,并有效降低珍珠酸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羊 精粗比 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肉品质 全混合饲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饲粮对欧拉型藏母羊生长性能和血清激素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力 桂林生 +4 位作者 高占红 李蒋伟 杨葆春 王志有 侯生珍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20-24,共5页
试验旨在探索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on-fibrous carbohydrate,NFC)/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饲粮对青海欧拉型藏羊生长性能、血清激素含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择体重相近(24.67±1.43)k... 试验旨在探索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on-fibrous carbohydrate,NFC)/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饲粮对青海欧拉型藏羊生长性能、血清激素含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择体重相近(24.67±1.43)kg且发育良好的3~4月龄藏羊母羔12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分别饲喂NFC与NDF比例为0.92(精粗比为30:70,L组)、1.39(精粗比为50:50,M组)和2.20(精粗比为70:30,H组)的试验饲粮。试验分为预试期8 d,正试期为90 d。结果表明:①H组平均日增重(ADG)和终末重均高于L组(P<0.05)和M组(P>0.05),H组料重比(F/G)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②H组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素(FSH)、催乳素(PRL)和GH(生长激素)含量显著高于L组(P<0.05),但较M组差异不显著,H组和M组血清睾酮(T)含量显著低于L组(P<0.05)。③经计算分析,H组每只羊盈利0.43元/d,分别比L组和M组增加了0.32、0.21元。由此可知,在本试验条件下,藏母羊饲喂NFC/NDF为2.20的饲粮时,可获得最佳的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且血清激素含量均在正常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拉型藏羊 精粗比 NFC/NDF 生长发育 激素含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葱脂溶性物质粗提工艺优化
13
作者 李蒋伟 周秀敏 +3 位作者 杨泽曹 刘佳慧 苏焕 戴洪伟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 2017年第10期1-2,共2页
本论文旨在研究和优化沙葱脂溶性生物活性物质提取工艺。沙葱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真菌、免疫和抗氧化等作用,提取其有效成分可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我们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沙葱脂溶性物质,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脂溶性物质提取率为指标,... 本论文旨在研究和优化沙葱脂溶性生物活性物质提取工艺。沙葱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真菌、免疫和抗氧化等作用,提取其有效成分可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我们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沙葱脂溶性物质,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脂溶性物质提取率为指标,优化沙葱脂溶性物质提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6h、超声波细胞破碎仪处理3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葱脂溶性物质 工艺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NFC/NDF饲粮对青海藏羊育成母羊肌肉抗氧化功能、肌纤维类型组成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周力 高占红 +4 位作者 张春梅 马博妍 李蒋伟 桂林生 侯生珍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39-645,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中性洗涤纤维(NDF)饲粮对育成期藏羊(♀)背最长肌的肌纤维特性、肌球蛋白重链基因表达量及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用体况良好、体重(26.65±0.72)kg相近的4月龄青海藏羊母羔15只,... 【目的】研究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中性洗涤纤维(NDF)饲粮对育成期藏羊(♀)背最长肌的肌纤维特性、肌球蛋白重链基因表达量及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用体况良好、体重(26.65±0.72)kg相近的4月龄青海藏羊母羔15只,随机分为3组,进行预试期15 d和正试期90 d的饲养试验。正试期3个组饲粮NFC/NDF水平分别为0.92(L组)、1.39(M组)、2.20(H组)。以藏羊左侧胴体第12~13肋骨间背最长肌作为试验材料,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三磷酸腺苷酶(ATPase)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PCR)方法进行测定。【结果】①M组Ⅰ型肌纤维直径小于H组(P<0.05)与L组(P>0.05);M组Ⅰ型肌纤维横截面积低于L组(P<0.05)与H组(P>0.05);M组Ⅰ型肌纤维密度高于H组(P<0.05)和L组(P>0.05);L组Ⅰ型肌纤维数量和面积显著小于M组(P<0.05),而Ⅱb型肌纤维数量和面积则相反(P<0.05)。②M组MyHCⅠ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L组(P<0.05),而L组MyHCⅡa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H组(P<0.05),同时L组MyHCⅡb和MyHCⅡx的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M组(P<0.05)。③M组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大于L组(P<0.05)与H组(P>0.05);M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大于H组(P<0.05)与L组(P>0.05)。【结论】不同NFC/NDF饲粮能够影响育成藏母羊肌肉抗氧化能力、肌纤维类型组成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其中以NFC/NDF为1.39的饲粮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型藏羊 精粗比 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 抗氧化能力 MyHCs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粮精粗比对青海牧区藏羊母羔肺脏抗氧化功能及形态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力 任昊 +4 位作者 马博妍 李蒋伟 张春梅 桂林生 侯生珍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7-10,共4页
试验研究不同精粗比日粮对育成期藏羊母羔肺脏抗氧化功能和形态发育的影响。选取健康、体重(22.00±0.38)kg的3月龄藏羊母羔9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羊。各组母羔分别饲喂70%精料+30%粗料(C70组)、60%精料+40%粗料... 试验研究不同精粗比日粮对育成期藏羊母羔肺脏抗氧化功能和形态发育的影响。选取健康、体重(22.00±0.38)kg的3月龄藏羊母羔9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羊。各组母羔分别饲喂70%精料+30%粗料(C70组)、60%精料+40%粗料(C60组)、50%精料+50%粗料(C50组)的全混合日粮。预试期10 d,正式试验期90 d。结果显示,C60组肺泡隔厚度显著高于C70组(P<0.05);C50组和C60组单个肺泡面积显著低于C70组(P<0.05);C60组单位面积肺泡数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C60组血管数显著高于C70组(P<0.05);C60组和C50组血管直径、中膜厚度显著低于C70组(P<0.05)。C60组和C50组肺组织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C70组(P<0.05)。研究表明,适宜精粗比的日粮能够加强藏羊母羔气体交换率,增强低氧适应性,有效提高抗氧化能力,其中精粗比为60∶40的日粮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粗比 藏羊母羔 抗氧化能力 肺泡 育成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精料水平饲粮对青海藏绵羊肌肉抗氧化性能和肌红蛋白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力 柴琳瑞 +5 位作者 马欣 牟学贤 李蒋伟 高占红 桂林生 侯生珍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1-4,共4页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料水平饲粮对青海藏绵羊背最长肌抗氧化性能以及肌红蛋白含量的影响。选取150只体况良好、体重(22.00±0.49)kg的3月龄藏母羊,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70%组(精粗比70∶30)、60%组(精粗比60∶40)、50%组(精粗比50∶50)...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料水平饲粮对青海藏绵羊背最长肌抗氧化性能以及肌红蛋白含量的影响。选取150只体况良好、体重(22.00±0.49)kg的3月龄藏母羊,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70%组(精粗比70∶30)、60%组(精粗比60∶40)、50%组(精粗比50∶50)、40%组(精粗比40∶60)和30%组(精粗比30∶70),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羊。预试期10 d,正式试验期90 d。结果表明,60%组藏母羊肌红蛋白(Mb)浓度显著高于40%组和30%组(P<0.05),60%组藏母羊氧合肌红蛋白(MbO2)含量显著高于70%组(P<0.05),40%组和30%组藏母羊脱氧肌红蛋白(DeoMb)、高铁肌红蛋白(MetMb)含量均显著高于60%组和50%组(P<0.05)。60%组藏母羊肌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高于70%组、40%组和30%组(P<0.05),60%组藏母羊肌肉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30%组藏母羊肌肉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60%组和50%组(P<0.05)。研究表明,适宜的精料水平饲粮能够明显增强藏羊肌肉抗氧化能力,有效提高其肌红蛋白含量,且以精粗比60∶40的饲粮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粗比 藏羊 肉品质 抗氧化能力 肌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岁与成年黑藏羊肺组织形态学特点及抗氧化能力的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力 张春梅 +3 位作者 马宏瑞 李蒋伟 桂林生 侯生珍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106-109,150,共5页
为了比较周岁与成年黑藏羊肺组织形态学特点及抗氧化能力,试验选择青海省海北州贵南县自然放牧条件下12月龄和24月龄健康雄性黑藏羊各5只,按月龄分为两组,分别为周岁羊组(12月龄)和成年羊组(24月龄)。两组屠宰后各采集右肺隔叶两份,其... 为了比较周岁与成年黑藏羊肺组织形态学特点及抗氧化能力,试验选择青海省海北州贵南县自然放牧条件下12月龄和24月龄健康雄性黑藏羊各5只,按月龄分为两组,分别为周岁羊组(12月龄)和成年羊组(24月龄)。两组屠宰后各采集右肺隔叶两份,其中一份经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试验羊肺组织形态;另一份应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试验羊肺泡隔厚度、单个肺泡面积和单位面积内肺泡数,并测量肺动脉末端分支和细小动脉的管径和中膜厚度,计算肺组织血管平均直径和中膜厚度/血管平均直径;同时采用试剂盒测定试验羊肺组织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与周岁羊组比较,成年羊组肺泡隔厚度和单位面积肺泡数显著增加(P<0.05),单个肺泡面积、肺组织血管平均直径、中膜厚度显著减小(P<0.05);中膜厚度/血管平均直径减小,但差异不显著(P>0.05);肺组织T-AOC、SOD活性、GSH-Px活性和CAT活性略有提高,MDA含量略有降低,但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随着黑藏羊年龄的增长,肺脏逐渐适应了高原低氧的环境,但抗氧化能力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藏羊 肺泡 抗氧化能力 组织形态学 血管
原文传递
幼龄和成年牦牛肌纤维类型、MyHC基因表达及其肌肉抗氧化能力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周力 姚有莉 +3 位作者 李蒋伟 马博妍 高占红 桂林生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4-259,共6页
【目的】研究幼龄和成年牦牛肌肉抗氧化能力和肌纤维组织学特性。【方法】以自然放牧条件下3月龄幼龄和3岁龄成年牦牛(♂)背最长肌作为试验材料,利用双抗体夹心法、ATP酶染色法和PCR技术进行测定。【结果】(1)成年牛背最长肌Ⅰ型、ⅡA... 【目的】研究幼龄和成年牦牛肌肉抗氧化能力和肌纤维组织学特性。【方法】以自然放牧条件下3月龄幼龄和3岁龄成年牦牛(♂)背最长肌作为试验材料,利用双抗体夹心法、ATP酶染色法和PCR技术进行测定。【结果】(1)成年牛背最长肌Ⅰ型、ⅡA型和ⅡB型肌纤维直径、横切面积均高于犊牛,但ⅡB型肌纤维直径差异不显著(P>0.05),而犊牛背最长肌Ⅰ型、ⅡA型和ⅡB型肌纤维密度则显著高于成年牛(P<0.05)。(2)犊牛MyHCⅠ和MyHCⅡa基因的mRNA表达量显著成年牛(P<0.05),而MyHCⅡb与MyHCⅡx基因mRNA表达量则呈现相反趋势(P<0.05)。(3)两组肌肉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3岁龄牦牛与3月龄牦牛相比,降低了氧化性肌纤维类型,影响其肉品质,同时抗氧化能力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组织学特性 肌球蛋白重链 ATP酶染色 抗氧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