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文学语言的独创性特征 被引量:3
1
作者 李茂叶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0-74,共5页
文学语言具有独创性,因为:一,作家的创作是从自己的感受体验出发的,作家独特的感受体验促使他寻找独特的语言来表达;二,隐喻的使用是作家从自己的主观心理感受出发发现本体和喻体之间的某种相似性或关联性,因而隐喻创造出了新颖别致的... 文学语言具有独创性,因为:一,作家的创作是从自己的感受体验出发的,作家独特的感受体验促使他寻找独特的语言来表达;二,隐喻的使用是作家从自己的主观心理感受出发发现本体和喻体之间的某种相似性或关联性,因而隐喻创造出了新颖别致的文学语言;三,美的规律使作家在传达自己的感受体验和心理感觉时考虑独特的审美语言形式。这三个因素使作家对语言的运用成为一种创造,并最终使文学语言成为一种独创性的审美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语言 独创性 感受体验 隐喻 审美语言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智兼得方为圣人——论王弼的理想人格 被引量:2
2
作者 李茂叶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76-80,共5页
王弼的理想人格是圣人,圣人具有超拔的智慧而不滥用智慧,“圣人有情论”还圣人以正常人的生命情感和自然之性,把人格神还原为普通人。在树立“圣人”这一人格典范时,王弼将儒家的理想融入道家的自然,以道家的思想改造传统的儒家经学,形... 王弼的理想人格是圣人,圣人具有超拔的智慧而不滥用智慧,“圣人有情论”还圣人以正常人的生命情感和自然之性,把人格神还原为普通人。在树立“圣人”这一人格典范时,王弼将儒家的理想融入道家的自然,以道家的思想改造传统的儒家经学,形成其“内道外儒”的人格特征,在对经学的重新阐释中将道家推向历史的前台,掀起魏晋玄风,中国哲学思想在这里出现了大的转折,对后世的文学、美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人格 超拔的智慧 圣人有情论 内道外儒 王弼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古典名著电视剧改编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茂叶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7-79,共3页
本文以《西游记》为例,从改编的方法、情节、造型、特效等方面比较老版和新版电视剧。老版以移植与浓缩的方法改编,以唯美的态度为环境造型,以写意的方式为人物造型,比新版更忠于原著的思想精神和艺术风格。改编古典名著尽量遵循"... 本文以《西游记》为例,从改编的方法、情节、造型、特效等方面比较老版和新版电视剧。老版以移植与浓缩的方法改编,以唯美的态度为环境造型,以写意的方式为人物造型,比新版更忠于原著的思想精神和艺术风格。改编古典名著尽量遵循"忠于原著,慎于翻新"的原则。不论忠于原著的程度如何,改编后的剧作都是独立的艺术品,必须以影视艺术的艺术性标准来评价。古典名著还会继续被改编,改编的剧作会离原著越来越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名著 改编 老版《西游记》 新版《西游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电影《山楂树之恋》的改编 被引量:2
4
作者 李茂叶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9-41,共3页
电影《山楂树之恋》的改编并不成功,一是大幅度删减人物使情节存在漏洞,并导致人物形象单薄:静秋成为一个爱情的被动接受者和享受者,她性格中的许多方面无法充分表现,静秋的形象变得无比单薄。塑造老三形象的基础层面都被删除,观... 电影《山楂树之恋》的改编并不成功,一是大幅度删减人物使情节存在漏洞,并导致人物形象单薄:静秋成为一个爱情的被动接受者和享受者,她性格中的许多方面无法充分表现,静秋的形象变得无比单薄。塑造老三形象的基础层面都被删除,观众很难理解老三的“另类”与“反动”,导致老三形象的简单化。二是小说中大量的心理描写所剩无几,严重影响了影片的真实感,而情节与人物的缺憾又影响了主题的表达和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山楂树之恋》 改编 人物形象单薄 真实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言转向”的发生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茂叶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34-37,共4页
“语言转向”发源于20世纪初的逻辑分析学派,它的发生基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尤其是数学史上的罗素悖论与物理学史上相对论的提出;而古希腊哲学、近代哲学都与自然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因而“语言转向”在逻辑上是对哲学传统的继续。在方法... “语言转向”发源于20世纪初的逻辑分析学派,它的发生基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尤其是数学史上的罗素悖论与物理学史上相对论的提出;而古希腊哲学、近代哲学都与自然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因而“语言转向”在逻辑上是对哲学传统的继续。在方法上它一反传统的归纳演绎代之以逻辑分析;在思路上抛弃了近代哲学的理性标准而关注问题的根本———语言,因而它又是对哲学传统的反叛。但纯科学主义立场的缺陷也决定了它必然走向新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转向 逻辑分析学派 罗素悖论 相对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学语言的媒介性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茂叶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88-91,共4页
语言作为文学的媒介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媒介相比有它的特殊性:语言是一种文化,文学语言作为媒介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文化的烙印;语言还是一个抽象的符号体系,它与现实世界相分离,有利于文学深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语言也是文学与日常生活... 语言作为文学的媒介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媒介相比有它的特殊性:语言是一种文化,文学语言作为媒介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文化的烙印;语言还是一个抽象的符号体系,它与现实世界相分离,有利于文学深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语言也是文学与日常生活的共同媒介,这既使文学与生活、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又促使作家采用某些艺术手段使文学语言在用法上体现出自己的独特性;最终文学语言将传达的内容寓于自身之中,因而文学语言不是单纯的工具,而是工具与本体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语言 媒介性 传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经典转场的多层次内涵——以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李茂叶 《电影评介》 2010年第19期41-43,共3页
一个经典的转场,不仅能起到保持画面的多样性、使画面过渡自然平滑、保持叙事的连贯性等的基本作用,它应该还是一组优秀的镜头,并具有多层次的内涵。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综合运用了各种不同的转场处理方式,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一个经典的转场,不仅能起到保持画面的多样性、使画面过渡自然平滑、保持叙事的连贯性等的基本作用,它应该还是一组优秀的镜头,并具有多层次的内涵。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综合运用了各种不同的转场处理方式,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其中有的转场处理堪称经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转场 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借题与发挥——谈08版电影《画皮》的改编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茂叶 《蒲松龄研究》 2009年第4期107-118,共12页
08版电影《画皮》虽将原作改得面目全非,但它是成功的。改编后影片以六个人物的四组三角爱情关系和两组除妖三角关系为主,讲的是婚姻爱情故事;在风格上以"魔幻"显其特色。因此,影片在情节的安排、主题的确定、人物的选择、风... 08版电影《画皮》虽将原作改得面目全非,但它是成功的。改编后影片以六个人物的四组三角爱情关系和两组除妖三角关系为主,讲的是婚姻爱情故事;在风格上以"魔幻"显其特色。因此,影片在情节的安排、主题的确定、人物的选择、风格的定位等方面都与原作存在根本区别。改编后的影片成为商业片。影片之所以如此改编,其根本原因在于适应电影商业化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8版《画皮》 改编 商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化人格与玄远人生——论嵇康主体人格的审美建构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茂叶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66-69,共4页
嵇康的人格重在作为一个主体的“人”的自觉意识,他把人与人生作为审美的对象,将人生审美化、艺术化了,审美人格构成他主体人格的第一个层面;他崇尚自然、具有反抗意味的放达通脱、任性任情的个性构成他主体人格的自由层面;他的理想人... 嵇康的人格重在作为一个主体的“人”的自觉意识,他把人与人生作为审美的对象,将人生审美化、艺术化了,审美人格构成他主体人格的第一个层面;他崇尚自然、具有反抗意味的放达通脱、任性任情的个性构成他主体人格的自由层面;他的理想人格———“君子”形象既有道家的玄远、自然的理想色彩,又有亲切的人间气息,他以现实人生实践着自己的理想人格,使玄学精神有了可实践性。嵇康是魏晋时代“人的自觉”与“艺术的自觉”的一个典型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人格 审美人格 自由人格 理想人格的人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电影中的智障形象
10
作者 李茂叶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23-25,共3页
电影中有一类形象是智障者,根据他们在影片中的角色、性质和地位的不同,将其区分为具体化和符号化两类;前者又有作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辅助人物的区别,其意义主要在于映照"聪明人"人性的缺失、呼唤温馨的人情与温暖的亲情... 电影中有一类形象是智障者,根据他们在影片中的角色、性质和地位的不同,将其区分为具体化和符号化两类;前者又有作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辅助人物的区别,其意义主要在于映照"聪明人"人性的缺失、呼唤温馨的人情与温暖的亲情;后者的意义在于以符号的稳固性和永恒性强化电影主题的深层含义。设置此类形象的影片,其创作手法一般以生活化的写实为主,叙事风格平实温婉,往往带有一定的伤感或悲剧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障形象 具体化 符号化 旁白与倒叙 平实温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仿与互文:网络短片艺术原理研究
11
作者 李茂叶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70-74,共5页
网络短片作为一种喜剧式的声画艺术作品,在艺术原理上,它以戏仿为其独特的创作手法,以互文为文本意义的生成方法,并在戏仿与互文的结合中使作品的意义得到超越,从而获得幽默、搞笑等的喜剧式艺术效果。
关键词 网络短片 戏仿 互文 艺术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46例未成年颌面部骨折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闫凯欣 李茂叶 +3 位作者 常欣楠 李蕙 郑晓辉 刘磊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0-345,共6页
目的分析近年来未成年人颌面部骨折的临床流行病学和诊治特点,为其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创伤整形外科的未成年颌面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年龄、性别、致病因素... 目的分析近年来未成年人颌面部骨折的临床流行病学和诊治特点,为其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创伤整形外科的未成年颌面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年龄、性别、致病因素、骨折部位、治疗方式和效果。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10.65±5.15)岁,男女比为1.91∶1。高坠伤是0~6岁患者的首要致伤原因,对7~12岁和13~17岁患者,交通事故伤则成为首要致伤原因。面中部骨折和面下部非髁突骨折手术治疗占比为65.13%和83.08%,髁突骨折保守治疗占比74.73%,手术治疗占比25.27%。结论不同年龄阶段的未成年人颌面部骨折致伤原因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根据未成年人所处的年龄阶段调整其预防策略。手术治疗是面中部骨折和面下部非髁突骨折的主要治疗方式,髁突骨折仍以保守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但手术治疗占比呈增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骨折 未成年人 儿童 流行病学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的变形与变形的历史——浅析《非攻》的结构语义
13
作者 李茂叶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105-107,共3页
从表层结构上看,小说《非攻》的语义是以反侵略对抗侵略;其深层结构则在亦古亦今的写实中蕴含着无尽的悲剧美学意蕴,同时又体现着鲁迅对中华文明兴衰的思考。鲁迅在对历史与现实思考中发现着中国社会独特的愚昧与黑暗,关注着中华文明的... 从表层结构上看,小说《非攻》的语义是以反侵略对抗侵略;其深层结构则在亦古亦今的写实中蕴含着无尽的悲剧美学意蕴,同时又体现着鲁迅对中华文明兴衰的思考。鲁迅在对历史与现实思考中发现着中国社会独特的愚昧与黑暗,关注着中华文明的现在与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功》 结构 语义 叙事程序 小说 鲁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思考
14
作者 李茂叶 《科教文汇》 2008年第6期104-104,共1页
"侧重培养阅读能力"是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高中英语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英语技能的一个基本方法,又是落实交际实践性的主要途径。本文拟从分析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讨阅读教学方法,以求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 "侧重培养阅读能力"是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高中英语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英语技能的一个基本方法,又是落实交际实践性的主要途径。本文拟从分析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讨阅读教学方法,以求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 英语阅读 阅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积粉煤灰花岗岩石粉加气混凝土的抗折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冬升 岳廷旭 +4 位作者 全川正 李茂叶 李曜鑫 周俊红 杨小春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3-85,89,共4页
因新生产的粉煤灰不足以支撑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生产,所以使用陈积粉煤灰来生产加气混凝土砌块。而这些砌块运输中存在约5%的损失。为此,有必要研究提高其抗折性能的方法。采用花岗岩石粉代替部分陈积粉煤灰,以水胶比、粉煤灰掺量、花岗... 因新生产的粉煤灰不足以支撑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生产,所以使用陈积粉煤灰来生产加气混凝土砌块。而这些砌块运输中存在约5%的损失。为此,有必要研究提高其抗折性能的方法。采用花岗岩石粉代替部分陈积粉煤灰,以水胶比、粉煤灰掺量、花岗岩石粉掺量、发气剂掺量、减水剂掺量、生石灰掺量、石膏掺量、激发剂类型、激发剂掺量作为影响因素,利用SPSS软件的正交分析功能进行9因素5水平正交试验。试验得到5组满足规范要求的试验配合比,其抗压强度为抗折强度的3.5倍左右,抗折与抗压强度范围分别为2.1~2.8、7.8~11.2 MPa。优选出1组抗折、抗压强度均较高,干密度较轻的配合比。从加气混凝土砌块使用与运输的实际出发,以及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花岗岩石粉的掺量可占胶凝材料的20%。以上均为企业的生产提供重要的配合比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气混凝土 陈积粉煤灰 花岗岩石粉 抗折强度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长度玻璃纤维对陈积粉煤灰加气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冬升 杨小春 +3 位作者 赵玉印 黄和维 全川正 李茂叶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2-94,98,共4页
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以水胶比、粉煤灰掺量、发气剂掺量、生石灰掺量、石膏掺量、纤维长度、纤维掺量、减水剂掺量、激发剂掺量、稳泡剂掺量作为影响因素,进行10因素5水平的不同纤维长度的陈积粉煤灰加气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试验测... 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以水胶比、粉煤灰掺量、发气剂掺量、生石灰掺量、石膏掺量、纤维长度、纤维掺量、减水剂掺量、激发剂掺量、稳泡剂掺量作为影响因素,进行10因素5水平的不同纤维长度的陈积粉煤灰加气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试验测得抗折强度、抗压强度,按纤维长度为3、6、9、12、18 mm进行结果讨论,获得了水泥、粉煤灰、发气剂、生石灰、石膏、纤维、减水剂、激发剂、稳泡剂、水的最优配合比为387∶200∶80∶4∶13∶7∶5∶10∶1∶10∶200。纤维长度宜为9 mm,纤维掺量宜为1.5%,以及粉煤灰掺量可占胶凝材料的10%~30%。获得的最优配合比、最佳的纤维长度、纤维掺量以及粉煤灰的掺量范围,为加气混凝土企业的生产提供了实际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气混凝土 陈积粉煤灰 纤维长度 抗折强度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运河文化传播路径探析——以江苏段运河文化为例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李茂叶 《新闻爱好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7-60,共4页
在大运河沿线各地中,江苏段运河文化遗产极为丰富。在保护好大运河文化的基础上,江苏开展了一系列运河文化传承、利用和弘扬的大型活动,以推动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江苏采用不同的传播路径,如以人际传播为基础的传统路径、以大众传播为... 在大运河沿线各地中,江苏段运河文化遗产极为丰富。在保护好大运河文化的基础上,江苏开展了一系列运河文化传承、利用和弘扬的大型活动,以推动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江苏采用不同的传播路径,如以人际传播为基础的传统路径、以大众传播为主体的主要路径和以融合传播为趋势的创新路径,有效强化了江苏段运河文化的传播效果,为运河沿线各地更好地普及、弘扬大运河文化提供了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文化 江苏段运河文化 人际传播 大众传播 融合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纪录片中的大运河文化展示研究——兼及江苏段运河文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茂叶 《今传媒》 2020年第6期53-57,共5页
本文从开挖、疏通大运河所创造的科技文化,大运河漕运与治理维护所形成的制度文化,大运河流经区域形成、传播、积淀而成的社会文化三个层面来研究大运河文化在纪录片中的展示。大运河题材的纪录片通常采用声音叙述、画面展示、动画演示... 本文从开挖、疏通大运河所创造的科技文化,大运河漕运与治理维护所形成的制度文化,大运河流经区域形成、传播、积淀而成的社会文化三个层面来研究大运河文化在纪录片中的展示。大运河题材的纪录片通常采用声音叙述、画面展示、动画演示、情景再现等方式同时进行,展示了一个历史悠久、鲜活生动、立体综合的大运河文化形象。纪录片作为一种展示大运河文化的方式,观众不但易于接受,还可从中直观形象地认识大运河文化,有利于大运河文化的传播和普及。我们可借鉴其经验,制作更多江苏段运河纪录片以扩大江苏段运河文化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大运河文化 江苏段运河 展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类纪录片如何强化传播效果——以湖南卫视《变形计》为例
19
作者 李茂叶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7-50,共4页
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以生活类纪录片《变形计》为例,分析了生活类纪录片为强化传播效果所采取的两大策略:一是寓真实于对比,即将片中所记录的真实以对比的方式呈现给观众;二是将纪录的真实以故事的方式讲述并强化"讲"的策略,... 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以生活类纪录片《变形计》为例,分析了生活类纪录片为强化传播效果所采取的两大策略:一是寓真实于对比,即将片中所记录的真实以对比的方式呈现给观众;二是将纪录的真实以故事的方式讲述并强化"讲"的策略,为此片子采取具体化的故事弧、记录充满张力的冲突及合理利用悬念的策略来强化传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计》 寓真实于对比 故事弧 冲突 悬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范畴确认与个案研究——读李戎《始于玄冥 反于大通——玄学与中国美学》
20
作者 李茂叶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09-110,共2页
关键词 魏晋玄学 玄学 司空图 个案研究 陶渊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