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层页岩微观力学特征及控制机理———以涪陵地区平桥区块JYA井深层页岩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孔令运 宋广朋 +3 位作者 蒋恕 王子航 李继庆 时贤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3-697,共15页
四川盆地涪陵地区深层页岩气具有构造复杂、地应力高、地应力差大、地层温度高、致密化程度高、低孔低渗、孔渗变化规律复杂等地质特征,不同井之间产量差异大,原因之一是对于深层页岩气储层的地质力学特征和控制机理认识不足,适合压裂... 四川盆地涪陵地区深层页岩气具有构造复杂、地应力高、地应力差大、地层温度高、致密化程度高、低孔低渗、孔渗变化规律复杂等地质特征,不同井之间产量差异大,原因之一是对于深层页岩气储层的地质力学特征和控制机理认识不足,适合压裂的甜点区间识别不准确。因此,对涪陵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进行研究,围绕深层页岩气储层的微观地质力学特征与控制机理这一关键科学问题,通过微观岩石力学实验、数字光斑实验、X射线衍射、总有机碳含量、SEM扫描电镜等5个系列实验设计,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精细刻画了龙马溪组页岩在加载条件下的应力场和位移场变化及微观裂纹扩展过程,分析了龙马溪组页岩的变形与破裂特征。实验测得深层页岩总有机碳含量约为4.2%,石英含量为55.4%,黏土矿物含量为26.9%,明确了深层页岩的微观损伤变化的5个过程,即压密、弹性、裂纹均匀扩展、裂纹扩展破坏及脆性破坏。在石英等脆性矿物及有机质等软组分的控制作用下,深层页岩微观破裂具有多种裂缝扩展模式。同时,计算了深层页岩样品的断裂韧性指数,其中Ⅰ型断裂韧性指数为18.279 MPa·√m,Ⅱ型断裂韧性指数为1.243 MPa·√m。实验得到的断裂韧性指数可应用于评价深层页岩的脆性,也可为深层页岩的压裂改造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力学特征 脆性特征 压裂改造 深层页岩 涪陵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判别页岩气流动状态的新方法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继庆 黄灿 +2 位作者 曾勇 沈金才 梁榜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0-103,156,共4页
为探索页岩气开发规律,针对传统数据分析中未考虑气体分子沿孔隙表面发生具有滑脱效应的非达西渗流的情况,基于涪陵焦石坝页岩储层地质特征,运用双重介质渗流理论,分析焦石坝页岩气藏多级压裂水平井产量数据,推导出规整化产量与物质平... 为探索页岩气开发规律,针对传统数据分析中未考虑气体分子沿孔隙表面发生具有滑脱效应的非达西渗流的情况,基于涪陵焦石坝页岩储层地质特征,运用双重介质渗流理论,分析焦石坝页岩气藏多级压裂水平井产量数据,推导出规整化产量与物质平衡时间双对数曲线,将涪陵页岩分段压裂气井流动阶段分为早期裂缝线性流动、裂缝-基质双线性流动、基质线性流动3个可以识别的阶段。采用该方法对焦石坝区块累计产量超过4 000×104m3的10口井进行预测,生产动态表明,所建模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为页岩气的规模开发提供了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滑脱效应 非达西渗流 规整化产量 物质平衡时间 井口套压 井底流压 产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患者维库溴铵净体重给药的量效关系 被引量:9
3
作者 李继庆 段凤梅 +1 位作者 王义成 邵贵骞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5-266,共2页
关键词 肥胖患者 量效关系 维库溴铵 呼吸系统并发症 给药 体重 全身麻醉 残余肌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骨肉瘤中COX-2及MMP-7的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等预后相关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9
4
作者 李继庆 王臻 +4 位作者 郭征 郭峰 袁志 马福成 晏培松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8期1488-1489,共2页
目的:检测高危骨肉瘤及恶性程度低的骨肉瘤患者的石蜡病理切片中环氧化酶-2(COX-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的蛋白表达,初步说明其临床区分肿瘤的恶性程度对预后判断上有指导意义。方法:选择近几年诊断明确的高危骨肉瘤及恶性程度低... 目的:检测高危骨肉瘤及恶性程度低的骨肉瘤患者的石蜡病理切片中环氧化酶-2(COX-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的蛋白表达,初步说明其临床区分肿瘤的恶性程度对预后判断上有指导意义。方法:选择近几年诊断明确的高危骨肉瘤及恶性程度低的骨肉瘤各25例,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COX-2及MMP-7的蛋白表达。结果:高危骨肉瘤组中COX-2和MMP-7的蛋白表达率分别为60.0%和56.0%;低危组中COX-2和MMP-7的蛋白表达率分别为28.0%和24.0%。高危组中COX-2及MMP-7的表达明显高于低危组中的表达,P<0.05,χ2=3.98;COX-2及MMP-7的蛋白表达率与患者的生存时间及年龄有显著性关系,P<0.05,r=0.921;与患者的性别、肿瘤的大小、肿瘤部位、患病时间、治疗方法、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发病时间等无显著性关系,P>0.05,r=0.815,COX-2及MMP-7两者之间的关系存在着相关关系。结论:COX-2及MMP-7的蛋白表达在区分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判断上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骨肉瘤 COX-2 MMP-7 蛋白表达 年龄 性别 发病时间 预后 相关因素 环氧化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水平井试井模型及井间干扰特征 被引量:9
5
作者 李继庆 刘曰武 +1 位作者 黄灿 高大鹏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8-144,共7页
页岩气田采用水平井井网大规模开发后,井间干扰造成的"压力下降快、气井过早废弃"的问题日益严重,亟须认识页岩气井的井间干扰特征。为此,先将水平井多段压裂改造后的页岩储层划分为压裂裂缝、SRV和未改造基质3个区域,然后根... 页岩气田采用水平井井网大规模开发后,井间干扰造成的"压力下降快、气井过早废弃"的问题日益严重,亟须认识页岩气井的井间干扰特征。为此,先将水平井多段压裂改造后的页岩储层划分为压裂裂缝、SRV和未改造基质3个区域,然后根据各区域的孔缝特征和流动机制建立了多区域耦合的渗流模型,并采用PEBI网格和有限体积法进行数值求解。利用数值模拟,分析了连通渗透率和激动量等因素对于干扰试井测试结果及压力场分布特征的影响,并以焦页7井组中的JY7-1 HF井和JY7-2 HF井为例,采用干扰测试压力拟合法计算了两井之间连通段的平均渗透率为18.5 mD,说明两井之间连通性较好,建议后期生产过程中控制本井与邻井的产气量,同时避免邻井频繁更换工作制度。未来井网部署时应根据单井设计产能,对于与邻井水平段距离较近层段应控制压裂规模,并适时开展干扰试井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多段压裂水平井 干扰试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气剖面井资料在涪陵焦石坝页岩气田开发的应用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继庆 梁榜 +4 位作者 曾勇 黄灿 卢文涛 沈金才 葛兰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11期75-81,共7页
涪陵焦石坝页岩气气田已经实现商业开发,主要采用长水平段分级压裂模式进行。结合涪陵焦石坝页岩气田页岩气水平井产气剖面测井资料,在分析产气剖面测井资料解释方法的基础上,对涪陵焦石坝页岩气水平井产气剖面测井资料的实际应用效果... 涪陵焦石坝页岩气气田已经实现商业开发,主要采用长水平段分级压裂模式进行。结合涪陵焦石坝页岩气田页岩气水平井产气剖面测井资料,在分析产气剖面测井资料解释方法的基础上,对涪陵焦石坝页岩气水平井产气剖面测井资料的实际应用效果开展系统研究,总结出产气剖面测井资料在页岩气田开发中的应用,为页岩气水平井轨迹钻遇小层设计、页岩气藏储层评价、压裂工艺参数优化及动态分析提供可靠依据,有效指导页岩气田的合理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涪陵焦石坝页岩气田 产气剖面 生产测井 储层评价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加压滑动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7
作者 李继庆 张林村 +3 位作者 散军成 罗文 王帅 谭侃 《创伤外科杂志》 2016年第2期69-71,共3页
目的 通过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系统与加压滑动钢板(DHS)系统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比两种内固定方法的疗效并进行分析。方法笔者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4年11月治疗的52例老年股骨粗隆问骨折临床资料,男性19例,女性3... 目的 通过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系统与加压滑动钢板(DHS)系统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比两种内固定方法的疗效并进行分析。方法笔者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4年11月治疗的52例老年股骨粗隆问骨折临床资料,男性19例,女性33例;年龄62~88岁,平均73.6岁。受伤原因:摔伤43例,道路交通伤5例,坠落伤4例。27例行PFNA治疗,25例行DHS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伤口长度、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功能锻炼时间等指标。结果随访10~26个月。按照Ha~is评分,PFNA内固定组优良率91.6%,DHS内固定优良率84.5%。PFNA组1例伤口感染,1例术后深静脉栓塞,1例髋内翻畸形愈合;DHS组出现2例主钉退至皮下,1例骨不连再次手术,1例螺丝钉断裂畸形愈合。PFNA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功能锻炼时间等方面均优于DHS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内固定系统在手术创伤、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功能恢复等方面明显优于DHS内固定。PFNA安全有效,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髓内钉 内固定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细地质研究在聚合物驱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李继庆 姜喜庆 +2 位作者 杜晓明 李兴国 刘连福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2期57-59,共3页
针对聚合物驱开发过程中陆续暴露出的注入井注入压力差异大、注入难度大 ,采出井见效差异大等问题 ,开展了精细地质研究 ,并结合研究成果指导聚合物驱的开发调整 。
关键词 精细地质 聚合物驱 沉积特征 方案编制 驱油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损伤合并骨折与单纯骨折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李继庆 郭征 +4 位作者 韩金安 李发军 散军成 曾社平 张林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8期5453-5456,共4页
背景:临床发现,脑损伤合并骨折有些部位骨痂过度生长,出现异位骨化,骨折愈合明显加快。目的:对比观察脑损伤合并骨折与单纯骨折两组患者骨折愈合过程骨痂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分布,探讨临床意义及其作用机制。设计、时间及地点:... 背景:临床发现,脑损伤合并骨折有些部位骨痂过度生长,出现异位骨化,骨折愈合明显加快。目的:对比观察脑损伤合并骨折与单纯骨折两组患者骨折愈合过程骨痂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分布,探讨临床意义及其作用机制。设计、时间及地点:分组对照观察,于2006-02/2007-07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完成。对象:合并脑损伤组与单纯骨折组骨痂病理标本各50例。合并脑损伤组:男41例,女9例,年龄19~55岁;单纯骨折组:男36例,女14例,年龄17~52岁。方法:取两组患者各50例受伤7~10,11~15,16~20,21~27,28~35d的骨痂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患者不同时期骨痂标本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高低,观察骨折愈合速度。主要观察指标:①X射线观察结果。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像分析。结果:在骨折愈合的不同阶段,两组骨痂内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细胞来源一致,合并脑损伤组骨祖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中早期表达程度明显高于单纯骨折组,骨祖细胞增殖,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分化明显增加,7~10d达到高峰,高峰持续30d后逐渐减少;单纯骨折组在11~15d出现高峰,高峰在20d开始下降,峰值明显低于合并脑损伤组,配对t检验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合并脑损伤组在伤后4周即可见X射线片长骨骨折处大量骨痂生长,单纯骨折组在伤后7~9周才见到大量骨痂生长。结论:脑损伤合并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早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显著强于单纯骨折患者,持续时间明显延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骨祖细胞增殖,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分化明显高于单纯骨折组;骨祖细胞增殖、成骨细胞及软骨细胞快速大量分化,是骨折快速愈合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脑损伤合并骨折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氟烷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继庆 李志学 +3 位作者 张联峰 吴秀凤 陈鹤 靳占峰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6期522-524,F003,共4页
目的 探讨异氟醚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以雄性Wistar大鼠 (2 5 0~30 0g)为研究对象 ,采用 4动脉阻断法制作全脑缺血模型。根据模型判断标准 ,筛选大鼠 78只。随机分为 4组 :假手术组 (SH)、缺血再灌注... 目的 探讨异氟醚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以雄性Wistar大鼠 (2 5 0~30 0g)为研究对象 ,采用 4动脉阻断法制作全脑缺血模型。根据模型判断标准 ,筛选大鼠 78只。随机分为 4组 :假手术组 (SH)、缺血再灌注组 (ISC)、缺血预处理组 (IPC)、异氟醚预处理组 (ISOPC)。每组按缺血后再灌注时间分为 3个亚组 :再灌注 6h、再灌注 2 4h、再灌注 72h。对脑组织标本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 2蛋白表达。结果 CA1区Bcl 2蛋白表达均在再灌注 72h之后。假手术组几乎没有表达。ISC组表现为只有在部分存活的锥体细胞内表达。在IPC组和ISOPC组CA1区锥体细胞呈强阳性表达 ;且在血管内皮细胞内亦有表达。结论 异氟醚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为诱导抗凋亡基因Bcl 2蛋白表达 ,通过抑制缺血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而产生保护作用 ,具有拟IPC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氟烷 预处理 脑保护 基因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例下肢长骨内固定取出后再骨折的治疗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继庆 张林村 +5 位作者 散军成 刘琦 储俊峰 翟辉 陈祥 罗文 《创伤外科杂志》 2012年第3期270-270,共1页
探讨21例下肢长骨骨折内固定取出后再骨折的原因、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第1次手术使用加压钢板内固定、梅花针、Ending氏钉、交锁髓内钉;再次骨折手术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及自体骨/复合异体骨植骨。
关键词 下肢骨折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高”阶段砂岩储层水驱剩余油富集模式模拟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继庆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7-143,共7页
为了研究和明确中高渗透砂岩储层在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阶段(简称"双高"阶段)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和富集模式,采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技术,真实、直观、准确地呈现了江汉盆地潜江凹陷王场油田潜三段北断块储层水驱油的过程... 为了研究和明确中高渗透砂岩储层在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阶段(简称"双高"阶段)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和富集模式,采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技术,真实、直观、准确地呈现了江汉盆地潜江凹陷王场油田潜三段北断块储层水驱油的过程和剩余油的分布形态,揭示了其水驱油特征和高含水期剩余油富集模式,模拟了北断块的构造特点、储层物性、水动力场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研究了储层韵律、隔夹层分布、注采位置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为北断块这类中高渗透砂岩储层在高含水期进一步精细水驱,改善水驱开发效果和提高原油采收率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分布 物理模拟 数值模拟 渗流特征 富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继庆 张林村 +4 位作者 散军成 刘琦 陈祥 罗文 谭侃 《现代医药卫生》 2014年第5期731-732,共2页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2009年5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1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或有限内固定、再用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术后6~10周x射线片检查显示骨折愈合,拆除外固定架,行腕及手部功...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2009年5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1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或有限内固定、再用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术后6~10周x射线片检查显示骨折愈合,拆除外固定架,行腕及手部功能锻炼。依据Dienst标准进行术后功能评价。结果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9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6—10周,平均7.3周;拆架时间6-9周。18例患者中优12例,良3例,中1例,差2例,优良率为83.3%(15/18)。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使用外固定架固定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ES骨折 桡骨骨折 外固定器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疝术后硬膜外血肿致瘫痪1例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继庆 李发军 +3 位作者 散军成 陈庆 张林村 刘琦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1期7798-7798,共1页
关键词 腹股沟/外科学 手术后并发症 血肿 硬膜外/并发症 瘫痪/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发性巨大软骨肉瘤1例报道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继庆 张林村 +3 位作者 散军成 陈祥 罗文 谭侃 《现代医药卫生》 2014年第4期638-639,共2页
软骨肉瘤为恶性肿瘤,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原发性肿瘤发生于正常骨内,一开始肿瘤即有肉瘤特性,约占原发性恶性肿瘤的20%.继发性软骨肉瘤是从原来的良性软骨性肿瘤衍变而来,如衍自内生软骨瘤、外生骨疣等[1].按照病理学类型,软骨肉瘤通常... 软骨肉瘤为恶性肿瘤,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原发性肿瘤发生于正常骨内,一开始肿瘤即有肉瘤特性,约占原发性恶性肿瘤的20%.继发性软骨肉瘤是从原来的良性软骨性肿瘤衍变而来,如衍自内生软骨瘤、外生骨疣等[1].按照病理学类型,软骨肉瘤通常被分为4个亚型,即透明细胞型、黏液型、间质型及去分化型,以透明细胞型最为常见,其恶性程度低于其他亚型[1 - 2].软骨肉瘤易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愈后较好[1],巨大软骨肉瘤十分罕见,治疗困难,现报道1例.…… 作者简介:李继庆(1964-),男,山东齐河人,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创伤骨科及骨肿瘤工作;E-mail:lijiqzazhi@sina.co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肉瘤 诊断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什么是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以及治疗原则?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继庆 《创伤外科杂志》 2016年第2期97-97,共1页
解答:肘关节恐怖三联征(terribl triad of the elbow)是指肘关节后脱位同时伴有桡骨头和尺骨冠突骨折,常发生于高能量损伤。1996年由Hotchkiss首先将此种损伤独立提出并命名。治疗原则: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严重破坏肘关节的稳定性,... 解答:肘关节恐怖三联征(terribl triad of the elbow)是指肘关节后脱位同时伴有桡骨头和尺骨冠突骨折,常发生于高能量损伤。1996年由Hotchkiss首先将此种损伤独立提出并命名。治疗原则: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严重破坏肘关节的稳定性,非手术治疗效果差,治疗原则是首选手术治疗,使用钢板和(或)螺钉内固定结合铰链式外固定架治疗,可以取得较为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后脱位 恐怖三联征 治疗原则 高能量损伤 尺骨冠突骨折 螺钉内固定 治疗效果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对脑出血患者血中S-100β蛋白内皮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17
作者 李继庆 骆龙坤 +1 位作者 张英讯 王义成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32-735,共4页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中S-100β蛋白(S-100β)、内皮素(ET)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影响,评价异丙酚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组织的作用。方法选取高血压脑出血实施颅骨钻孔引流术的患者20例,随机分为2组(n=10):异...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中S-100β蛋白(S-100β)、内皮素(ET)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影响,评价异丙酚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组织的作用。方法选取高血压脑出血实施颅骨钻孔引流术的患者20例,随机分为2组(n=10):异丙酚组和对照组。异丙酚组采用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同时复合静脉持续输注异丙酚5mg/(kg·h),输注时间为1.5h;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同时以相应速度输注生理盐水1.5h。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输注结束、术后1d、术后3d、术后7d采集静脉血,测定血中S-100β、ET和TNF含量。术前和术后7d分别评价Glascow评分。结果两组患者血中S-100β、ET及TNF含量在手术前后5个时间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d Glascow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此麻醉剂量的异丙酚,在持续输注1.5h的情况下,未发现明显的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脑出血 S-100Β蛋白 内皮素(ET) 肿瘤坏死因子(TN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骨肉瘤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李继庆 王臻 郭征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3期923-925,共3页
关键词 骨肉瘤 癌基因 染色体 临床诊断 化学治疗 病理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周围巨大骨巨细胞瘤的保肢治疗:对患者预后影响9例分析
19
作者 李继庆 王臻 +2 位作者 郭征 郭峰 袁志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7期3226-3227,i001,共3页
目的:采用人工膝关节治疗膝关节周围巨大骨巨细胞瘤,选择手术适应证并观察患者肢体功能保留效果。方法:9例患者,良性骨巨细胞瘤6例,恶性3例。均采用骨瘤段切除,双关节半限制型人工膝关节置换8例,旋转限制型人工交链膝关节置换1例。结果... 目的:采用人工膝关节治疗膝关节周围巨大骨巨细胞瘤,选择手术适应证并观察患者肢体功能保留效果。方法:9例患者,良性骨巨细胞瘤6例,恶性3例。均采用骨瘤段切除,双关节半限制型人工膝关节置换8例,旋转限制型人工交链膝关节置换1例。结果:随访1.5~4.7年,1例死于肺部转移,8例无瘤存活。8例患者术后获得了较好的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假体无松动。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是治疗巨大骨巨细胞瘤的有效方法,可以早期锻炼膝关节的功能,减少传统手术所带来的术后复发及关节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周围巨大骨巨细胞瘤 保肢手术 外科治疗 预后 人工膝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止矩形髓内钉退出与骨折早期康复的关系
20
作者 李继庆 袁志 +1 位作者 郭征 李发军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3期4790-4790,4793,共2页
对78例股骨、胫骨骨折的患者,采用矩形髓内钉固定。第1组36例,在钉尾部未行螺丝钉固定;第2组42例,在钉尾部用附加螺丝钉将其固定于股骨或胫骨上。第1组临床愈合时间平均为17.4周,其中有6例退钉。第2组临床愈合时间平均为14.2周,2例退钉... 对78例股骨、胫骨骨折的患者,采用矩形髓内钉固定。第1组36例,在钉尾部未行螺丝钉固定;第2组42例,在钉尾部用附加螺丝钉将其固定于股骨或胫骨上。第1组临床愈合时间平均为17.4周,其中有6例退钉。第2组临床愈合时间平均为14.2周,2例退钉。结果表明用附加螺丝钉固定其钉尾部,可以有效防止矩形钉退钉这一常见的并发症,并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髓内钉 骨折 早期康复 内固定 退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